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四讲-鄭莊公戒飭守臣

2011-07-14 17页 ppt 108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8135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四讲-鄭莊公戒飭守臣null左传 鄭莊公戒飭(chì )守臣 左传 鄭莊公戒飭(chì )守臣   鲁隐公即位十一年秋天七月,鲁国以许国不恭为名,会合齐、郑两国讨伐许国,由于双方势力悬殊,鲁、齐、郑三国联军在三天之内即攻下许国,许庄公奔赴卫国避难。许地划归郑国。郑庄公又奉迎许庄公之弟桓公居许摄政 ,而使公孙获做为辅臣。 本文即为郑庄公对大夫公孙氏戒飭之语。关于《左传》关于《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为《春秋》,最大的...
第四讲-鄭莊公戒飭守臣
null左传 鄭莊公戒飭(chì )守臣 左传 鄭莊公戒飭(chì )守臣   鲁隐公即位十一年秋天七月,鲁国以许国不恭为名,会合齐、郑两国讨伐许国,由于双方势力悬殊,鲁、齐、郑三国联军在三天之内即攻下许国,许庄公奔赴卫国避难。许地划归郑国。郑庄公又奉迎许庄公之弟桓公居许摄政 ,而使公孙获做为辅臣。 本文即为郑庄公对大夫公孙氏戒飭之语。关于《左传》关于《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为《春秋》,最大的编年体史书为《资治通鉴》,所以《左传》只能说是最早的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比《春秋》多出17年。它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的书名及作者《左传》的书名及作者  之所以称《传》,是因为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以为是作为解经之书,是以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左丘明,现在一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 《左传》的 《左传》的内容   《左传》是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典章、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的体例 《左传》的体例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事各方面的历史,共18万字。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桓公18年   3.庄公32年               4.闵公2年    5.僖公33年               6.文公18年    7.宣公18年               8.成公18年    9.襄公31年               10.昭公32年    11.定公1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 《左传》的后人注释 《左传》的后人注释  《春秋左氏经传集注》 晋杜预注  《春秋左传正义》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 《左传杜注补正》 清顾炎武撰  《左传补注》   清惠栋补注  《春秋左传诂》  清洪亮吉撰。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清刘文淇等撰。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撰 《左传译文》   沈玉成撰鄭莊公戒飭守臣(隱公十一年)[1] 鄭莊公戒飭守臣(隱公十一年)[1]   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于許。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máo )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顚。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壬午,遂入許。許莊公奔衞。   齊侯以許讓公。公曰:“君謂許不共,故從君討之。許旣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乃與鄭人。干支纪时 干支纪时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共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将十天干和二十地支顺序搭配,就构成了60个干支,俗称“六十花甲子”。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度就是用这“六十花甲子”来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这里的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天分为十二小时。 null  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 許叔以居許東偏,曰:“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反诘副词)敢以許自爲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餬其口于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吾將使獲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沒于地,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昏媾,其能降以相從也。無滋他族實偪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況能禋祀許乎?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唯許國之爲,亦聊以固吾圉(yǔ )也。”   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曰:“凡而器用財賄,無寘於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於此,王室而旣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夫許,大岳之胤(yìn )也;天而旣厭周德矣,吾其(反诘副词)能與許争乎?”“于”作为介词的用法“于”作为介词的用法引進動作行爲涉及的範圍     如:庚辰,傅于許。       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餬其口于四方。 引進動作行爲涉及的對象     如: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       天其以禮悔禍于許。 引進比較的對象     如: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孟子·梁惠王上》) 引進動作行爲發生的時間     如: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引進動作行爲的主動者     如:然而兵破於陳涉,地奪于劉氏者,何也?(《漢書·賈山傳》) “以”作为虚词的用法“以”作为虚词的用法“以”作介词     如:瑕叔盈又以蝥弧登。       齊侯以許讓公。       亦聊以固吾圉(yǔ )也。       天其以禮悔禍于許。 “以”作连词,相当于“而”,可用于連接前后两项     如: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 許叔以居許東偏。       無滋他族實偪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       其能降以相從也。“之”的独特用法-- “取消句子独立性”“之”的独特用法-- “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谓“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个主谓短语充当一个句子成分的时候,在这个短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之”。其作用就是告诉读者这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因为文言文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以便于读者理解。   取消句子独立性,简而言之就是“之”处于主谓之间时,此句子不能成为完整一句话,或是话还未说完。   “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唯許國之(幫助賓語前置 )爲,亦聊以固吾圉(yǔ )也。”的前一分句,如果没有“之”字,就变成“寡人使吾子處此”,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加上“之”,“寡人之使吾子處此”就不是句子,而成为“不唯許國之爲,亦聊以固吾圉也”的主语,这就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了。   比如说“王老师讲课”是一个句子,最后可以用个句号,但如果说“王老师的讲课”,多了一个“的”,就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就不能用句号了,虽然“的”与“之”功能不完全一样,但道理是一致的 。“而况”与“其况”的用法“而况”与“其况”的用法而况 :何况。连词 。   如: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許乎?     宋苏轼《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东晋孙盛 《魏氏春秋》: “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其况:何况。连词 。   如: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餬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許乎?     《左传·昭公七年》:“其况能任大国之赐! ”  null  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有禮”。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注释:序民人:序,理顺。翻译翻译  (鲁隐公即位十一年)秋天七月,(隐公)会合齐国侯、郑庄公讨伐许国。(郑国的)颖考叔举着郑国的蝥弧旗先往城墙上爬,(郑国大夫)子都从下面射他,(颖考叔)跌落。瑕叔盈又举起蝥弧爬城墙,挥舞旗帜并呼喊道:“(郑国的)君王登上了城啦!”郑国的军队全部登上城墙。壬午日(七月初三),便攻入许国。许庄公逃到卫国。齐侯把许国让给鲁隐公。鲁隐公说:“您说许国不恭,所以跟随您讨伐它。既然已经讨伐了许国的罪了,虽然您有命令(让我占有许国),我是(怎么也)不敢过问(这事的)。”(于是)就(把许国)给了郑庄公。 null  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侍奉许庄公的弟弟住在许国的东边,(对他们)说:“上天降祸许国,实在是鬼神不满意许国的国君,而借我的手(惩罚他),我连(自己)这些个兄弟都不能相安,哪里还敢拿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而占有呢?我有个弟弟,不能相安,还让他到处流浪,更别说会长久占有许国吗?先生您侍奉许叔安抚这里的民众,我就派公孙获辅佐先生您。如果我长眠于地下,上天因为(许国遵守礼仪而)后悔降祸给许国,就会让许庄公回来掌管他的国家社稷,我郑国将会常来拜会请安,如同旧时有联姻(的亲戚一样),愿你们能迂尊降贵和我们来往啊。不让别的人觊觎这里,来和我郑国争这地方。我的子孙他们自己存亡都照顾不来,更别说能否顾及许国的国家大事吗?我让先生您在这里,不单是为许国着想,也借以巩固我的边境啊。”null  便派公孙获驻扎在许国西部,(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物钱财,不要放在许国。我死了,就马上离开这里!我先父是新近在这里得到封地,王室已经衰微了,周朝的子孙,日渐失去他们的地位。许国,是神农氏的后代啊。上天已经厌倦周朝的德行了,我们能和许争吗?”   君子评价郑庄公说:“在这是遵守礼制的。礼制,可以治理国家,安定神灵,顺服百姓,利于后代的事啊。许国无法度而讨伐它,驯服了就赦免它,按照德操处置,衡量实力去做,看清天时而后行动,不连累后代,可以说懂得礼制啊。”
/
本文档为【第四讲-鄭莊公戒飭守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