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2011-07-05 9页 doc 54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7117

暂无简介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摘要: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成为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一切领域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重大的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摘要: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成为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一切领域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重大的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变革。 2.​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3.​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4.​ 教育技术 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年曾对教育技术做出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5.​ 教育技术的基本研究内容 1)​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2)​ 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开发; 3)​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利用; 4)​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 5)​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6.​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7.​ 科学技术进步与教育技术发展(P5图表) 8.​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1)​ 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 ,则越趋抽象; 2)​ 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3)​ 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4)​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 5)​ 在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上的不足; 6)​ 如果教学太过于具体化,那就没有达到更普遍的充分的了解,但在今日这种危险只是理论的,因为人们还没有做到教学应有的具体程度。 9.​ 构建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 1)​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他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个方面的构建:其一,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构成的;其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构建,而不单是提取; 3)​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理解。 4)​ 由于学习者以个人独有的方式构建事物意义,因而对新知识的学习而言,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正好能弥补知识理解的不足,从而使新知识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深刻。 10.​ 开放系统 一个系统如果与环境有输入——输出关系,即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就称为开放系统,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 11.​ 动态系统 如果系统的状态使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则称为动态系统。学习过程属于动态过程。 第2章​ 现代教学媒体与系统环境 1.​ 交互型媒体的教学特点 1)​ 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或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2)​ 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能及时做出判断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P32) 3.​ 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 媒体教学的特征: 1)​ 空间特征:指事物的形状(点、线、面)、大小、距离、方位、影调、色调等; 2)​ 时间特征: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 3)​ 运动特征:指事物的运动形式(平移、旋转、滚动)、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 教学功能和特性的表现: 1)​ 表现力:表现力是指媒体表现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的能力; 2)​ 重现力:重现力是指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 3)​ 接触面:接触面是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接受者的范围; 4)​ 参与性:参与性是指在媒体使用过程中,学生有共同参加活动的机会; 5)​ 受控性:受控性是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 4.​ 视频展示台的使用方式 1)​ 用于实物的展示、演示实验等; 2)​ 用于书写和展示印刷资料和图片; 3)​ 展示各种透明胶片(正、负均可),如幻灯片、投影片等。 5.​ 学习环境的三种类型 1)​ 以PC为基础的学习环境; 2)​ 以教室为主的学习环境; 3)​ 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虚拟的学习环境。 6.​ 对于学习环境理解 1)​ 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 2)​ 学习环境也可以抽象的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7.​ 现代教育系统环境的功能的基本要求 1)​ 有利于开展多种媒体组合教学; 2)​ 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 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4)​ 有利于开展个别化学习; 5)​ 有利于多种学习资源的利用和资源的共享。 8.​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 9.​ 数字化学习环境包含的基本组成部分: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工具 10.​ 数字化学习的实施方式 1)​ 资源利用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景探究学习; 2)​ 自主发展的学习:借助资源,进行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 3)​ 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形成网上社群,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 4)​ 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第3章​  数字音响像媒体 1.​ 音像像信息数字化处理 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是指对音像信息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形成数字信号,将音像信息按某种规律编成一系列二进制数码,即用0和1来表示音像信息 2.​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步骤 1)​ 采样:模拟信号按照一定的格式在时间上离散化,这个过程称为采样; 2)​ 量化:信号在强度上的离散化过程; 3.​ 数据压缩的根本依据是:保证数据量小于信息量(便于传送与保存) 4.​ 数据压缩处理的两个过程: 1)​ 编码过程:即将原始数据经过编码进行压缩,以便于存储和传输; 2)​ 解码过程:即对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还原为可以使用的数据。 5.​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技术标准 1)​ 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 2)​ H.261视频通讯编码标准; 3)​ MPEG运动图像的压缩标准。 6.​ MPEG—2技术(P88) 7.​ 多媒体投影机的几项技术指标 1)​ 明亮度 2)​ 分辨率 3)​ 散热结构和灯泡的使用寿命 8.​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比较 1)​ 感光性; 2)​ 影像质量; 3)​ 拍摄的敏捷性; 4)​ 影像处理。 9.​ 数码相机的感光芯片CCD、CMOS,以及任何形式的存储卡都可以反复使用。 10.​ 数字卫星广播的优点 1)​ 传送更多的节目; 2)​ 经济效益好; 3)​ 节目的传输质量高; 4)​ 所需的发射功率小; 5)​ 能提供多路多声道的优质音频信号; 6)​ 能提供多种服务; 7)​ 便于实行节目的有条件接收。 11.​ Ku波段的下行信号使用12GHz 第4章​  视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1.​ 电视节目的收视设备是电视接收机和监视器 2.​ 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是一种缩小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3.​ 微格教学的特点 1)​ 由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受训者的同学充当“模拟老师”和“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2)​ 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3)​ 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进行一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 4)​ 在进行“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5)​ 通过视频系统重播已记录的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他人评价。 4.​ 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 1)​ 确定训练目标; 2)​ 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3)​ 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 4)​ 编写微型教学教案; 5)​ 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 6)​ 声像记录; 7)​ 重播录像,自我分析; 8)​ 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9)​ 再实践。 5.​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由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及地面接收网等四大部分组成。 6.​ 电视教材制作系统的组成:前期素材摄录部分;后期录像编辑部分。 第5章​  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 1.​ 媒体的定义 媒体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表现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2.​ 多媒体信息的内容 文本、图形和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交互界面 3.​ 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线性结构、分支结构和网状结构等。 4.​ 超文本相关概念 超文本这个术语是美国学者纳尔逊再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新型信息管理技术。简单的说,超文本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建立和表示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超文本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由节点和链组成的信息网络。 节点:是存储数据或信息的单元,又称为“信息块”; 链:表示不同节点中存放信息间的联系; 网络:超文本的信息网络是一个有向图结构,它类似于人工智能中的语义网络,类似于人类的联想记忆结构。 5.​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的类型 简易型、标准型、多功能型、学科专业型 6.​ 标准型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设备系统(P169) 7.​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8.​ 多媒体课件制作程序 1)​ 课题确定; 2)​ 课件的教学设计; 3)​ 软件的系统设计; 4)​ 脚本的编写:多媒体课件脚本主要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类,前者是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的体现,后者则是多媒体课件软件设计的反映; 5)​ 多媒体信息编辑加工; 6)​ 教学测评; 9.​ 屏幕画面的设计 屏幕画面的描述一般包括屏幕版面、颜色搭配、字体形象和修饰美化等内容。 10.​ 交互方式的设计 交互是指计算机与学习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图标、问答对话、菜单) 11.​ 多媒体系统教学应用方式及其特点 1)​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 2)​ 多媒体环境下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 3)​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方式; 4)​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方式。 第6章​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1.​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再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具有通用、资源共享的功能) 2.​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2)​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3)​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4)​ 网间网:也称互联网。 4.​ Internet信息传送的基本原理 1)​ TCP/IP:TCP/IP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2)​ IP地址:IP地址是Internet上是计算机的标识,每台入网的主机都至少有一个IP地址,作为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目的地,以备进行数据的传输。地址第一位0,则为A类;地址前2位是10,则为B类;地址前3为是111,则为C类;D类地址的前四位为1110. 3)​ 域名:结构表示:计算机主机名.机构名.机构性质.最高层域名 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是由域名服务器(DNS:domain name server)来完成。 5.​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 1)​ 便利性; 2)​ 主动性; 3)​ 交互性; 4)​ 协作性; 5)​ 多样性; 6)​ 开放性。 6.​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来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7.​ 网络课程的过程 提出问题——情境创设——学生自学——协商讨论——评价——总结——练习巩固。 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思路,由课程信息、课程学习、学习工具、案例示范、资源库、在线测试等模块组成。 8.​ 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学习模式 基于因特网的协作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结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以达到针对教学内容更深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9.​ 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 协作小组; 2)​ 成员; 3)​ 辅导教师; 4)​ 协作学习环境。 10.​ 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是指学习者再Internet的环境下,利用网上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系统获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7章​ 现代远程教育 1.​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2.​ 远程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函授教育阶段,它主要采用文字、印刷品等邮寄形式传播知识,其主要特征是邮政 和印刷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 第二阶段是广播电视教育; 3)​ 第三阶段是远程教育。 3.​ 实现远程教育的几种方式 1)​ 基于视屏会议系统的方式; 2)​ 基于卫星数字广播电视的方式; 3)​ 基于因特网的方式。 第8章​ 教育信息资源概述 1.​ 教育信息资源 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 2.​ 按资源的组织形式分类 1)​ 媒体素材; 2)​ 题库; 3)​ 案例; 4)​ 教学软件; 5)​ 网络课程; 6)​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7)​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3.​ 教育网站 教育网站是网络教育环境下教育资源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资源等方式建立教育资源库或者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与信息获取及搜索等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单位(ISP)接入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教学和其他有关教育信息服务的结构。 4.​ 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P279) 第9章​ 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过程和操作程序。 2.​ 基于“学”的学习目标分析,包括两项工作,即学习内容分析和确定学习主题。 3.​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型(P307) 第10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1)​ 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2)​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a.​ 提供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的机会; b.​ 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 c.​ 将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共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
本文档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