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二章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011-07-04 8页 doc 71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5253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二章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工业心理学 第二章 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和认知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是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测人的心理活动;也通过人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和研究人的心理,并通过逻辑的方法来构建心理学理论。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I/O Psychology)是指将心理学的方法、知识和原则运用于工作中的人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是科学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它是可操作的。科学能够处理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测量到的和记录到的信息。因此科学是实验式的,这也就是说,它依赖于可证实的观测,实验和经验,而不是臆测、预感和主观偏见。科学,无论是方法,...
第二章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工业心理学 第二章 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和认知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是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测人的心理活动;也通过人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和研究人的心理,并通过逻辑的方法来构建心理学理论。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I/O Psychology)是指将心理学的方法、知识和原则运用于工作中的人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是科学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它是可操作的。科学能够处理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测量到的和记录到的信息。因此科学是实验式的,这也就是说,它依赖于可证实的观测,实验和经验,而不是臆测、预感和主观偏见。科学,无论是方法,还是结果,都是客观的。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一般可以描述为:科学地理解行为,试图描述行为,解释行为的原因,预测和控制行为的发生。 1、描述行为:精确描述行动以及它发生的环境。从不同角度和水平进行描述。 2、解释行为:明确行为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为什么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避免提供虚假的解释:将行为的另一个名称作为行为的原因。 3、预测行为:行为什么时候发生以及什么因素会导致行为发生。预测的准确性是解释准确性标志之一。 4 、控制行为: 控制行为的能力也是对解释准确性的检验。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这四个目的是相互关联的。 不可能在一个研究中达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每一项研究都只是大自然复杂性的一个简化的局限的观察角度,只能对理解行为这个最终目的提供微小的贡献。 第二节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及反思 科学方法:一种严格控制的、客观的和系统的研究过程。 心理学研究的要求: 1、客观观察 2、控制 3、可重复性和严格的证明 一、科学与非科学的主要区别 寻找答案的方式不同。 一般人了解行为的方法:直觉、个人经验、逻辑推理、常识以及重要人物的话。 问题在于:依赖于一些观点或信念。 科学的方法:根据特定的假设、态度、目标和程序进行研究 总的目标是提供最好的证据以解答:你怎么知道某项陈述是正确的? 二、心理科学的前提假设 1.自然是有规律的 自然是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运作的,每个事件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的原因和结果。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总有一种特定的规律是适用于所有的成员的。 对于自然规律地发现和定义是非常缓慢和复杂的。 2.行为是被决定的  行为是受到某些原因的影响的,它并非来源于自由意志和选择。  行为的规律迫使你有某种人格特征或在某种情景下以某种方式做出反应,  每个行为都有可预测的、可辨别的和自然的原因。 3.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 自然规律是可以理解的。  任何科学陈述都必须在逻辑和推理上符合现有的事实,不能接受不可解释的奇迹或无法解决的矛盾。  如果现在有两项陈述相互矛盾,在理论上,最终一定可以解决。 4.科学是有局限性的  有些题目不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例如奇迹。  要求信仰的课题不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三、科学研究的特征 1978年塔克曼(B.W.Tuckman)将科学研究的特征,概括为: 系统性:科学研究是由一定的规则和结构所组织起来的过程,具有系统性。 逻辑性:要使用逻辑检验研究的程序和证实结果,沿用逻辑的系统,核对研究结论的效度。 实验性:科学研究中资料的搜集是研究程序的结果。 简化性:将现实对象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抽象的概念范畴 概括性:评价所进行的特定研究的结果能够概括的什么程度。 四、心理科学研究的缺陷 (一)、四种因素可以影响研究结果达到科学证据的程度 1、被研究行为的自然属性。 有些行为不能用完全经验性、客观性、系统性和控制性的方式加以研究。 行为的某些方面缺乏客观测量的尺度。也没有单一的行为可以进行推论。需要应用相对主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不能用系统和控制性的方式研究所有行为的所有方面。 2、设计的特征。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做出的决定可能减弱了结果的可信度。 3、技术上的限制。缺乏精确观察和测量的技术能力。 4、研究观点的局限性。一项研究的结果不能说明整个现象。 (二)、检验假说过程中的缺陷 : 要验证某个假说是“正确”非常困难。 【例】在美国一个中西部的小镇,人们发现了一个不符合逻辑的现象。地方警察局局长发现冰淇淋消费量越多,犯罪率就越高。如果用统计方法测量这两个变量,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是正向的,也就是人们吃的冰淇淋越多,犯罪率就越高。相反,就像你预期的一样,他们吃的冰淇淋越少犯罪率就越低。这一结论具有常识的人都能判断出这很荒唐,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是正确的。心理学的某些研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用常识难以做出判断,只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整个研究过程才能找出谬误所在。 最好的证据来自于证伪竞争性假说的同时确认了自己的假说。 确认假说实际上就是没有证伪它。 如果尝试了足够多次数一直不能证伪某个假说,开始相信这个假说是正确的。 (三)、心理学数据的解释:  心理学数据经常可以有多种解释。  陈述必须准确反映证据。  必须批判性评价证据和提供证据的研究 五、心理学研究的局限 1、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观察 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局限性是这种研究方法并不是适合任何情境的。 2、观察可能改变被观察都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局限性是观察者的存在可能与被观察者产生互动影响,从而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 3、霍桑效应 有时候员工的行为发生改变可能仅仅因为在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情境中引进了一些新的东西。 4、模拟情境 有些工作必须在模拟情境中进行。但现实情境是很难模拟出来的,尤其是影响人的心理的情境。 5.以大学生作为被试 大部分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是在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研究。而且基本上是以大学生为被试。 6、以西方文化为背景 目前绝大部分的心理学理论都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有些不太符合中国的实际。受西方种族主义影响,传统上的西方心理学是以欧美白人中产阶级尤其是美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那么白人的心理特征被看成全人类的心理特征,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就被看作超越文化的全球性心理学。而与此同时,大多数非西方国家的心理学大多都是直接引用上述研究成果,除了一些与生理过程紧密联系的心理现象之外,大部分对行为的解释不适合自己的文化背景,一些量表和模型的应用甚至伤害了民族的形象和尊严。 六、现代心理学面临的困境 心理学是探索人类自身问题的一门科学,其终极目的和终极关怀是人及人类社会。自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了现代心理学的诞生以来。经过百年洗礼的现代心理学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暴露无遗。1879年冯特将自然科学的客观、实验的方法引入心理学的研究中,而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摆脱哲学思辨而成为自然科学家族中的合格一员,心理学家们极力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与研究方法缔造科学心理学,致使实证主义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获得了至高无上的霸权地位,其经验证实性原则成为衡量科学问题和非科学问题的惟一标准。 为贯彻实证主义原则,科学心理学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构造主义研究可观察的经验,把复杂的心理现象还原为简单的毫无意义的感觉元素;行为主义干脆彻底地把意识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用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的外显行为取而代之,最终以动物的行为取代了人的行为,认知心理学则把人脑与计算机类比,把人的认知过程还原为计算机对信息的机械加工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被缩小,人的本性被物化或兽化。在方法上,以客观、实证、实验的方法为其研究范式。设计严格的实验程序,对变量加以控制,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实验室成为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主要场所,人的活生生的有机的整体或被肢解,或被降为机器或动物,人的主体能力、主观性、社会性丧失贻尽,根本无法揭示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由于坚持以方法为中心,一些与人的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实际问题因主观性强,不符合科学实证方法的研究,被无情地逐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同时,为遵循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原则,科学心理学只重事实、知识,不管价值、意义。实验的设计、进行及结果的分析都极力排除个人的任何主观倾向,人的价值、尊严、权力、潜能、情感、文化等被忽视。事实与价值的分离,导致心理学研究所获取的很多的成果只能作为学科本身的自我炫耀,却无法适应于人的现实需要,解决人的现实问题。 英国著名的心理测量专家保罗·凯林把现代心理学比作皇帝的新装,认为“现代心理学不能解释什么是本质的人,而且,它所呈现的进展越大,事实上它就越远离心理学所应具有的目标。” (二)无视文化特征一味追求普适性导致现代心理学四面楚歌。现代心理学注重物性研究,其目的是要把心理学建构成自然科学,使其获得特定的科学地位,放之四海而皆准,进而普遍说明“人性”。 (三)现代主义心理学所谓科学研究的价值中立,其实只是一种理想,而非现。实现代心理学历来注重科学研究的中立性,即研究方案和研究者是纯洁且价值中立的。在实证主义看来,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家是中立的观察者,他们客观、毫无偏见地观察和记录,客观地描述,企图发现客观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者不能受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等任何因素的影响,其实这种主张只是现代心理学为追求心理学规律普适性的理想,而非现实。 七、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以及对现代心理学的反叛 (一)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它尖锐地批判现存的文化思潮,心理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以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K.J.Gergen在1988年的国际心理系大会上作的名为《走向后现代的心理学》的专题报告为后现代心理学兴起的标志。后现代心理学并非心理学的流派,而是心理学研究中的新取向。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取向包含着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话语心理学、多元文化论、释义心理学、叙事心理学、解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女权心理学等等,其中,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处于核心地位,这些理论观点尽管存在着差异,有时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对立和冲突,但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特征将它们维系在一起,这就是对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对实证主义、试验主义予以反叛和消解的特征。 (二)后现代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的反叛 1.在认识论问题上,后现代心理学主张建构论,对现代心理学的实在论提出质疑。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现代心理学坚持真理的一元性,即真理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心理学实在论相信心灵及其属性的实在性质,人需要做的只是发现这些属性,这是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恪守的研究准则。然而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真理是被人类建构出来的,因为它不是在镜射(mirroring)真实(reality),而是在绘制(mapping)真实[4~5]。因为人的心灵、意识无法摆脱语言而独立存在,因而一切知识和真理均不是必然的、普遍的,而是特定的和情境性的;知识不能也不需要被认为是“真理”,一切所谓的真理都是“发明”的,而非“发现”的;知识永远是某种角度的知识,知识的情境性远远甚于普遍性。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特征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建构出来的,并没有一个精神上对等的实体与之相对应,就连社会性别,也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性别不是由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由社会规范、人际交往等社会情景因素决定的。“没有什么女性的生活方式,有的只是一些存在方式,且我们同意把这些存在方式理解为性别化的。因此,从理论上讲,所有的存在方式对于两性都是适合的,特定的情景诱发和支持了其中一个。”[6]2.在方法论问题上,后现代心理学主张的多元研究方法,对现代心理学极力推崇的实证主义研究进行挑衅。 方法历来是科学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后现代主义反动现代主义过程中最突出的地方,现代主义一味主张实证的研究、量化的研究,尤其是对变量加以严格控制的试验法,他们认为这是心理学科学化,心理研究客观公正化,研究结果能够具有普适性的重要保障。相反,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把方法看成是保护神的做法,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多视角地思考问题。这种方法论上的对立也反映了二者在研究性质上的分歧,现代心理学注重客观、公正和价值中立性,后现代主义则重视文化、历史和具体性,K JGergen曾经指出,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心理学研究的是带有社会历史特征的心理现象,两者研究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心理学不能采纳自然科学研究“物”的科学模式。况且现代心理学所宣称的价值中立,对心理学研究者而言是无法实现的,后现代心理学站在这个立场上,主张应该把文化、历史与心理现象的具体性结合起来,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包括质的研究模式,肯定和承认多元文化,进行心理学的探索和研究。 3.在分析水平上,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模型与现代主义的个体中心研究相对立。现代主义聚焦于个体的心灵和个体的理性。一方面,现代主义取向在个体的水平上进行分析和探索;构造主义关注意识的构造,机能主义关注意识的机能,行为主义关注行为,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信息加工,都是基于个体层次的分析;另一方面,科学家的个人理性决定着哪些成为知识,哪些不能成为知识。后现代主义取向把注意的中心从个体转向社会,从个人理性转向文化关系和社会互动。因为人体心灵和个体理性都是通过语言而建构出来的,而语言是公共关系的产物。从本质上讲,语言是人际互动的产品,没有哪一种语言是个体私有的。在个人的内在世界中使用私有的符号系统对他人没有任何意义。相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那是精神分裂的表现。因此,所谓的个体理性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参与形式。个体是否理性不决定于他自身,而决定于他所从事的活动是否与他所处的社会风俗相一致;个体科学家是否理性,不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而取决于他是否采纳了他所在的科学群体通行的话语。因此,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不在个体的内部,而在社会的互动、公共的关系。 让我们仔细听听心理学大师弗罗姆那更加尖刻的批评吧!“现代学院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研究异化了的人的科学,并且是由一群异化了的研究者用异化了的和正在异化的方法来研究的。([美]弗洛姆.许俊达等译.精神分析的危机[M].北京:国际文化关系出版公司,1988.53.) 第二节、工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工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工业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解决劳动生产过程中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生产效率、员工健康和安全问题,其任务是使人在工作中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疲劳、降低劳动强度、增加舒适性、提高用户接受性、提高安全性、提升工作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提升人身价值。 (二)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工业心理学面对的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机和环境相互作用中的人。 1.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在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 “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因素,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等社会环境条件。解决人机关系问题,要恰当的处理人、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2.怎样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机器中心论,认为机器在人机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系统设计中要求人去适应机器的特点。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人是劳动的主体,机器是为人服务、供人使用的工具,机器的设计应首先考虑操作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在人机系统的设计中,除了强调机器和环境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人的身心特点和满足人的要求外,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通过选拔与训练,使操作者适应机器与环境的问题。 3.工程心理学偏重于研究人机系统中的人的行为特点和工作效能。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机系统设计提供有关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特点的资料。 工效学主要研究如何将有关人的数据资料,在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得以有效地应用。 工业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以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产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如何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如研究机器设备的显示器、控制器、安全装置如何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要求,以便于操作,减轻体力负荷,保持良好姿势,从而达到安全、舒适、高效的目的。 2.研究工作设计和环境设计如何适合人的心理特点。如研究改进劳动组织,合理分工协作,合理的工作制度(包括适宜的轮班工作制),丰富工作内容,减少单调乏味的劳动,制定最合适的工时定额,适宜的工作空间,适宜的工作场所布置和色彩配置,播送背景音乐,建立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等。 3.研究人如何适应机器设备和工作的要求,包括通过人员选拔和训练,使操作人员能与机器的要求相适应;研究人的作业能力及其限度,避免对人提出能力所不及的要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加速新工人的职业和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及对训练的绩效进行评价等。 4.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如何相互适应,诸如研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人的动机、需要、激励、士气、参与、意见沟通、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领导心理与行为、建立高效的生产群体等。 5.研究如何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规律,诸如研究人的行为、与行为有关的事故模式、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心理状、与事故有关的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如人机界面、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管理水平、个人因素),特别是个人因素(如智力、健康和身体条件、疲劳、工作经验;年龄、个人性格特征、情绪)以及事故的规律等。 总之,在研究这些问题时,首先要研究人的心理过程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劳动者个人的作用,要考虑个性心理以及某些个人生活因素,还必须考虑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三)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工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通用方法都可以应用于工业心理学的研究。但是,由于生产过程涉及员工的心理是相当复杂的,所以,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除了遵循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尚有其本身特点。 1.调查研究 包括“看”、“听”、“读”三种手段,即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利用我们的视觉器官观察操作者在一定时间内的行为,分析行为是否得当,必要时也可采用摄象机、电影机等拍摄其动作,分析动作的额度、准确、协调。 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在不影响被观察对象的行为或活动情况下篦集资料。在观察中,要使被观察者不备戒心,不掺杂私人感情及偏见,从客观立场出发进行深入观察。 控制观察法大多是在借用仪器条件下,观察操作者操作的额度、准确性、协调性;或模拟出现非常事态时,借用仪器观察操作者的行为特征。 (2)访谈法 访谈法包括与有关人员进行交谈(可以是个别或集体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观察其态度,表情等行为。谈话时务必使对方了解谈话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顾虑,以求获得有关某一问题的较详细的信息。目前这种方法应用得相当广泛,其优点是深入、灵活、可随时考察回答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缺点是不容易整理,访谈结果不易数量化,统计分析也比较麻烦。访谈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结构型访谈法和无结构型访谈法。前者是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大纲,逐一向被访者提问;后者是就某些问题自由交谈。 (3)问卷法 即书面调查表。是用明确的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要求被调查对象做出确切的回答或给予评议。问卷常要求被调查者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状态或事物做出明确的回答,这种问卷称为二极表。有些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在三至七个等级中做出选择性的回答,如表l-2所示。 问卷分别采用标准化的打分,因此便于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但不足之处是,它不可能获得问卷以外的信息,还受被调查对象是否合作以及理解程度的影响,不如访谈法那样可以自由和确切地表达自已的意见。 2.心理测量 即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的差异,如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感知一运动协调能力的测验等。 心理测量应考虑两个基本要素: 1)信度 即指测验本身的可靠性或稳定性,测量结果反映所测对象特性的真实程度。如多次测验,结果都不变,则其信度高;如相距甚远,则表示该测验不可靠或不稳定,亦即信度很低。如测验的信度很低,则无法达到测量的目的。信度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下列四种: ① 重测信度 采用同一种测验,在间隔时间内,对同一受试者作两次测验,以确定信度; ② 复本信度 对受试者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作原本和复本测验。视两种测验结果,确定信度。所谓原本,是指原来准备用的测验,复本是指与原本性质内容、指导、型式、题数、难度、鉴别度相同,但试题不同的测验复本; ③折半信度 指将受试者对同一测验的结果,根据题目分成两半,并分别计分,再依分别计分的结果确定信度; ④ 评分者信度 对无法作客观记分的测验.由两位评分者分别评分,然后就此两种分数间的关系确定信度。 一般而言,相关系数在0.8以上,认为已有应用价值。 2)效度 指测量的真实性、准确性,测验结果能否真实地反映测量之目的。一种测验若效度不高,其他条件都是无意义的。所以首先要鉴定效度。一种测验的效度常与一种已被公认的测验或效标(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求其相关系数(亦称效度系数),相关系数高,表示这种测验预料的正确性高,即效度高。效度按侧重面的不同,又可分为: ① 内容效度 指测验的内容或材料,能够代表所测特征的程度。估算的办法是让行家按一定标准评价某一测量项目是否具有代表性,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CVR — 内容效度系数; ne — 判断某一测量项目具有代表性的人数; N — 参加判断的总人数。 ② 效标关联效度 又分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这两种效度都是将某一因素的测量与不同效标(如当前与将来的工作绩效)相比较,求其相关系数,以表明二者之关联或预测符合的程度; ③ 构思效度 从某一构想理论出发,制订出与该构想有关的心理功能或行为假设,据此设计和编制测验项目,然后由结果求原因,以因子分析或聚类分析方法,求构思效度系数结果,是否符合心理学理论。 3.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观察对象的变化,获取事实材料的方法。由于实验法可以控制实验条件,它具有一些其他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 1)工业心理实验中的干扰变量 实验不仅要控制自变量,同时要控制干扰变量。需要控制的干扰变量主要有:外部干扰变量(主要是环境因素)、被测试者因素、测量方法和仪器装置的因素、实验主持人的因素等。实验中对自变量和干扰变量的控制要遵守“最大最小控制原则”。 2)实验中对干扰变量控制的方法 一般常用的控制方法有,消除法(就是将干扰变量排除在实验之外)、限定法(将干扰因素控制在某种恒定状态)、纳入法(把某种或某些可能对实验结果发生影响的因素也当作自变量来处理,使之按预定要求发生变化并观察和分析这种变化与因变量变化的关系。)、配对法(就是把条件相等或相近的被试对等的分配到控制组与实验组中。)、随机法(将参与实验的被试随机地安排在实验组与控制组内。) 严格控制变量是实验室实验的优点,但同时也带来人为化和降低效度的缺点。因此,将实验室研究结果用于实际时要谨慎。为克服这一缺点,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常以现场实验相补充。 4.模拟仿真 模拟是以物质形式或观念形式对实际物体、过程和情境的仿真。模拟通常分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物理模拟要通过与实体相似的物理模型来进行。物理模拟实验逼真度高,实感性强,具有类似现场实验的基本特点,而且可消除现场实验所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的影响。它兼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的优点。因此是安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使得非常复杂的心理模拟仿真已成为可能,并在安全心理学的研究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第三节 工业心理学-研究领域及展望     工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向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操作研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操作的研究也在变化。早期如F.W.泰勒的工作时间研究,F.B.吉尔布雷思和L.E.M.吉尔布雷思夫妇的动作分析,以及后来关于传送带生产的操作研究等都是工业心理学中的经典性工作。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有关人如何适应于新的生产方式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从机械工业过渡到自动化生产后,人远离被操纵的对象,监控成为人的主要操作方式。今后这方面的问题将变得更为重要,并成为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它包括新型仪表的设计、人员的特殊训练和选拔以及工作制度安排等。 ②人机系统。在生产条件下,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相适应,是保证一个大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前提。工程心理学在这方面作出过不少贡献。把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及客观分析人的心理过程的方法,应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大型国防工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趋势是把人机系统扩大为人-机-环境-社会这样的更全面的系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将是今后工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③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工作环境是否适合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并保证生产的高效率,是工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它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的关心。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不仅要求工作环境能适合生理上的需要,而且日益重视工作者心理上的需要。例如,重视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和扩大化,减少简单、重复的劳动,提高工作本身对人的意义,增加工作者的满意度等。(见工作生活质量研究) ④组织管理的改进。现代管理者应该善于为组织确定目标,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如增强归属感、凝聚力),改善组织外部的联系(如加强沟通与协调),并注重采用组织开发的技术,使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具有组织自我完善的能力。但是,这些工作难以由组织本身来进行,社会化的咨询机构将越来越多地参与改进组织管理的工作,也就是说,组织系统将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这将成为工业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美国已将传统的工业心理学称为工业组织心理学。 ⑤人力资源开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将改变人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但并不能排除人对生产的参与。而且随着生产技术工艺的改进,人的作用将变得更为突出,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将更高。工业心理学今后在提高人的激励水平,改善培训方法,对人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选拔任用,以及职业的设计和人事安排等方面,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工业心理学也将为科学地制定有关人事管理的制度提供依据。 ⑥消费与需求的研究。不断提高的个人和社会消费需要是生产发展的内在要素。研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需求对于发展生产有重要意义。今后,第三产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服务行业将成为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工业心理学将在满足人的兴趣爱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劳动将成为一种艺术,它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可以满足美的需要,人的发明创造才能将普遍得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最后会逐步得到实现,工业心理学对此必将作出贡献。
/
本文档为【第二章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