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职评报告

2011-06-17 37页 doc 320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9100

暂无简介

举报
职评报告报告编号:2006-07(HB)-00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2评价依据 本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依据包括国家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本次评价对象的技术管理文件资料。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 第60号2001年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 第352号2002年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 第449号2005年 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职评报告
报告编号:2006-07(HB)-00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2评价依据 本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依据包括国家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本次评价对象的技术管理文件资料。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 第60号2001年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 第352号2002年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 第449号2005年 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年环保总局令第31号公布根据2008年环保部令第3号修正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2006年 6、《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 第23号2002年 7、《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令 第55号 2007年 8、《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4号2002年 9、《卫生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06〕375号 10、《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63号 11、《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8号 12、《卫生部关于印发<高毒物品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 [2003]142号 1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27号 2009年 14、《关于加强工业探伤项目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鄂环办[2009]75号 15、《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的通知》环发[2006]145号 1.2.2标准、规范 1、《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 18-2000、J62-2000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 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85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6、《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 7、《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 8、《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 195-2007 9、《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 10、《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 204-2007 11、《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09 1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J 87-1985 13、《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14、《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 15、《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T 150-2002 16、《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Z 98-2002 17、《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 1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19、《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2010 2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 2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 2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 189.8-2007 2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 2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 1.2.3技术、管理文件 1.3评价目的 1.4评价范围 1.5评价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及委托的评价范围,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为:某某一期工程总体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本项目工作场所存在生产性热源,由于此次评价时间在5月份,故未对高温进行检测评价。 1.6评价方法 1、职业卫生调查 对评价对象的运行情况,总体布局,工艺及设备(含设备布置),生产过程物料及产品,建筑结构、暖通及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方面作业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职业病危害暴露,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设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方法进行分析。 2、职业卫生检测 对于评价因子及工作场所微小气候条件等因素采用职业卫生检测进行评价。 3、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等,列出评价检查表,对该项目工艺及设备布置、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1.7评价程序 本次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是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后,收集和研读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初步设计、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2、实施阶段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工作日写实、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核实等工作,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3、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主要工作为分析、整理所得的资料、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书进行评审、修改。 本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见报告附录A1。 1.8质量控制 本次评价工作严格执行本院质量管理手册的规定。 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进行过程控制。具体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准备阶段质量控制主要措施 对评价方案进行质量控制审查,审查工程初步分析是否准确、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无漏项、评价因子筛选是否符合项目实际和特征、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单元划分是否合理、主要的职业卫生标准及职业病防治法规有无漏项、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是否确定以及是否能满足评价目标的需要等。根据审查意见对评价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审查意见及修改说明等过程控制记录存档。 2、实施阶段质量控制主要措施 严格按照评价方案开展工作;评价方案需变更的,要求再次对评价方案变更部分进行再审查;对职业卫生调查收集资料的有效性、全面性进行审查。审查意见等过程控制记录存档。 3、报告编制和专家审查阶段质量控制主要措施 报告审查分为内审及专家审查。 报告内审主要内容包括刊印校核、报告各章节的充分性、引用资料数据的准确性、结论的准确性等进行审查。内部审查意见等过程控制记录存档。 2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2.1项目基本情况 2.2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及生产工艺简介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罐式容器制造主厂房、公用辅助设施、办公楼、生活设施等。 1、切割下料工序 采用氧炔切割和等离子切割工艺对钢板材料进行切割下料。 2、焊接组装工序 焊接组装工序包括纵缝、环缝、组对、中环缝、内外零部件安装等工序,焊接方法有埋弧焊、焊条电弧焊、碳弧气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 3、工业无损探伤工序 采用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 4、表面热处理工序 在热处理炉内对罐式容器进行热处理,采用天然气为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经烟囱排入大气。 5、喷丸处理工序 通过式抛丸室由清理室体、抛丸器、弹丸循环系统、通风除尘系统、底部基础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可根据不同规格的工件进行大小不等的非标设计,也可选用定型设备。当工件进入抛丸室后,由电动机带动的抛丸器离心抛出高速弹丸,强力冲击工件表面的铁锈、氧化皮。 6、气密性试验工序 采用水压机对罐式容器气密性进行试验。 7、涂装、烘干工序 涂装工序包括底漆涂装、面漆涂装。采用水旋喷漆室。该室采用气体层流压抑方式防止漆雾扩散,用液力旋压管过滤漆雾,是目前技术上较完备的喷漆室。水旋喷漆室由室体、电动门、漆雾过滤装置、空调送风装置和排风装置组成。漆雾过滤装置由洗涤板、液力旋压器、地下水槽和排气装置组成,漆雾去除率>98%。 8、吊装作业 在上述有些工序中存在吊装作业,起重设备为桥式起重机。 2.3项目试运行情况 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标准编制检查表,对本项目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符合性进行评价。 3.1总图布局和设备布局评价检查表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符合性评价见表3.1。 表3.1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符合性评价检查表 序号 检查依据和内容 检查记录 检查结果 建议 是 否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1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合理布局。 功能分区明确,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布局合理。 √ 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2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应符合GB5018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符合GB5018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 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3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其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其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当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 分两期建设,预留二期工程建设场地;行政办公用房、食堂设置在非生产区。 √ 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4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 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布局满足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要求。 √ 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5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应将车间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本项目生产装置设施集中布置在主厂房,按工序分区布置。 √ 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6 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设备应按GBZ158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不全。 ╳ 7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7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有毒、有害生产车间的布置应设置与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并留有应急通道。 对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病危害如涂料溶剂和稀释剂急性中毒设置了机械通风设施,车间通道满足应急疏散及救援要求。 √ 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8 高温车间的纵轴应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小于45度。 主厂房不属于高温车间。 √ 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1.9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 热处理炉为高温热源,布置在车间端部。 √ 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2.1 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 主厂房为单层建筑。 √ 1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2.2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如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喷丸室、涂装风机采取了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 1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2.3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和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 天然气管道密闭严格、具备抗压和耐腐蚀等性能,未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 √ 1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3.1厂房建筑方位应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相邻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主厂房建筑方位满足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有利条件。 √ 1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3.2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度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1.2m。 主厂房自然通风,达到自然通风的卫生要求。 √ 1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3.3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厂房侧窗上方宜设置遮阳、避雨的固定板(棚),以避免阳光直射,方便雨天通风。 厂房侧窗能避免阳光直射,方便雨天通风。 √ 1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3.3产生噪声和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 主厂房空间大,作业人员较分散,产生噪声的碳弧气刨工序对周边影响不大。 √ 17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3.3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布置,但不宜与处理危险、有害物质的场所相邻。应满足采光、照明、通风、隔声等要求。 车间办公室布置在厂房端部,与处理危险、有害物质的场所不相邻。满足采光、照明、通风、隔声等要求。 √ 1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3.4空调厂房及洁净厂房的设计按GB50073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执行。 无相关建设内容。 √ 3.2评价结果及分析 1、结果统计 表3.2 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符合性评价结果统计表 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检查评价项数 适用项 不适用项 符合项 不符合项 18 15 1 2 2、结果分析 某某一期工程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符合率为93.75%,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不全,主要有涂料配料间、涂装间、热切割、焊接等场所无有毒、有害警告标志和佩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指令标志。 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4.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4.1.1工艺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本项目各工序或作业生产工艺过程存在或可能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可能接触人群等辨识列表如下。 表4.1.1工艺过程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分布 工序或作业 职业性有害因素名称 可能的接触人群 备注 下料切割 红外、紫外辐射 氧炔切割工、等离子切割工 高温 氧炔切割工 焊接组装 电焊烟尘 焊条电弧焊工、碳弧气刨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 锰及其化合物 焊条电弧焊工、碳弧气刨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 臭氧 焊条电弧焊工、碳弧气刨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 氮氧化合物 焊条电弧焊工、碳弧气刨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 红外、紫外辐射 焊条电弧焊工、碳弧气刨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 噪声 碳弧气刨工 高温 焊条电弧焊工、碳弧气刨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埋弧焊工 无损探伤室探伤 X射线 探伤工 表面热处理 高温 热处理工 喷丸处理及底漆喷涂 噪声 喷丸工 苯、甲苯、二甲苯 气密性试验 无 面漆涂装及烘干 苯、甲苯、二甲苯 面漆涂装及烘干工 吊装作业 无 4.1.2生产环境职业性有害因素 1、本项目各工序集中布置在主厂房,电焊过程产生的烟尘及有害气体弥漫于生产车间,作业岗位包括桥式起重机驾驶员存在受到交叉污染的影响。 2、车间内其他岗位受到碳弧气刨产生的噪声交叉污染的影响。 3、罐式储罐零部件内装及中环内缝埋弧焊由于处于较密闭空间,有毒、有害烟气易积聚。 4.1.3劳动过程职业性有害因素 本项目体力劳动强度不大,但罐体内外焊接体位不舒适,易导致疲劳、关节性损伤;罐体直径较大,在横卧的罐体上焊接、碳弧气刨作业可能因高处作业禁忌证、疲劳等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及其他事故。 4.1.4高毒物品识别 本项目电焊产生的锰及其化合物、二氧化氮,涂料中的苯属于《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中的毒物。 4.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4.2.1噪声检测 4.2.1.1检测方法及仪器 采取定点测量、短时间采样方法。现场检测仪器:HS6288E型多功能噪声分析仪。 4.2.1.2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见表4.2.1 表4.2.1噪声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测点布置 数据采集情况 1、碳弧气刨工作区域2个; 2、喷丸室、底漆涂装室各1个; 3、下料切割区域2个; 4、组对工作区域2个; 5、内、外装工作区域各2个; 6、表面处理工作区域2个; 7、气密性工作区域2个; 8、面漆涂装室1个; 9、面漆涂装工作区域2个。 测量跟踪工作日:3个工作日 测量时段划分:由于工作场所噪声特征为非稳态噪声,各区域分为噪声设备开机时段和未开机时段,记录相应时段时间。 测量样本数:每个点每个时段测三次。 4.2.2总粉尘浓度检测 4.2.2.1检测方法及仪器 采取定点测量、短时间采样方法。现场检测仪器:粉尘采样器,FC-2B。 实验室分析:质量法。分析仪器:BT224S 1/万分析天平。 4.2.2.2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见表4.2.2 表4.2.2总粉尘浓度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测点布置 数据采集情况 1、碳弧气刨工作点1个; 2、焊条电弧焊室外操作点1个; 3、焊条电弧焊罐内操作点1个; 4、气体保护焊室外操作点1个; 5、所有焊接工作区域沿主厂房长轴均匀布置3个。 测量跟踪工作日:3个工作日 测量时段划分:碳弧气刨、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为尘源测点,开机时段测量,并记录时段时间;主厂房长轴布点不分时段。 测量样本数:每个点样本3个。 4.2.3锰及其化合物检测 4.2.3.1检测方法及仪器 检测依据:GBZ/T 160.13-2004 现场采样:采取定点采样、短时间采样方法。现场检测仪器:粉尘采样仪、微孔滤膜及采样夹。 实验室分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仪器:SP-3520A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置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锰空心阴极灯。 4.2.3.2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见表4.2.3。 表4.2.3锰及其化合物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测点布置 数据采集情况 1、碳弧气刨工作点1个; 2、焊条电弧焊室外操作点1个; 3、焊条电弧焊罐内操作点1个; 4、气体保护焊室外操作点1个; 5、所有焊接工作区域沿主厂房长轴均匀布置3个。 测量跟踪工作日:3个工作日 测量时段划分:碳弧气刨、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为尘源测点,开机时段测量,并记录时段时间;主厂房长轴布点不分时段。 测量样本数:每个点样本3个。 4.2.4氮氧化合物检测 4.2.4.1检测方法及仪器 采取定点测量、短时间采样方法。现场检测仪器:大气采样器,多孔玻板吸收管。 实验室分析: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分析仪器:SP-75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4.2.4.2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见表4.2.4。 表4.2.4氮氧化合物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测点布置 数据采集情况 1、碳弧气刨工作点1个; 2、焊条电弧焊罐外操作点1个; 3、焊条电弧焊罐内操作点1个; 4、气体保护焊罐外操作点1个; 5、所有焊接工作区域沿主厂房长轴均匀布置3个。 测量跟踪工作日:3个工作日 测量时段划分:碳弧气刨、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为尘源测点,开机时段测量,并记录时段时间;主厂房长轴布点不分时段。 测量样本数:每个点样本3个。 4.2.5苯、甲苯、二甲苯检测 4.2.5.1检测方法及仪器 采取定点测量、短时间采样方法。现场检测仪器:大气采样器,活性炭管。 实验室分析:溶剂解析气象色谱法。分析仪器:GC-7900气象色谱仪。 4.2.5.2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见表4.2.5 表4.2.5苯、甲苯、二甲苯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测点布置 数据采集情况 1、底漆涂装室工作点1个; 2、气密性试验区域工作点1个; 3、面漆涂装室工作点1个; 4、涂料配制室工作点1个。 测量跟踪工作日:3个工作日 测量时段划分:底漆涂装、面漆涂装、涂料配制在开机或操作时段测量。 测量样本数:每个点样本3个。 4.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4.3.1噪声检测结果与评价 4.3.1.1各岗位噪声检测结果 表4.3.1 各岗位噪声检测结果 岗位名称 噪声接触水平dB(A) LEX,8h 职业接触限值dB(A) 是否超标 是否采取个体防护 碳弧气刨 83.5 85 否 / 喷丸 75 85 否 喷丸工序采取隔声头盔 涂装(底漆、面漆) 75 85 否 / 其他岗位 71 85 否 / 4.3.1.2结果分析 本项目噪声为非稳态噪声,各岗位作业人员噪声接触水平符合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要求。 4.3.2总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 4.3.2.1各岗位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表4.3.2 各岗位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名称、职业性有害粉尘名称 接触水平 职业接触限值 是否超标 是否采取个体防护 TWA(总尘) (mg/m3) STEL (mg/m3) 超限倍数 PC-TWA(总尘) (mg/m3) 最大超限倍数 碳弧气刨、电焊烟尘 6.0 10.7 2.7 4 2 是 自吸过滤式半面罩防尘口罩 焊条电弧焊(内装)、电焊烟尘 11.0 19.0 4.7 4 2 是 自吸过滤式半面罩防尘口罩 焊条电弧焊(非内装)、电焊烟尘 9.4 19.0 4.7 4 2 是 自吸过滤式半面罩防尘口罩 气体保护焊、电焊烟尘 11.7 17.3 4.3 4 2 是 自吸过滤式半面罩防尘口罩 埋弧焊岗位、电焊烟尘 7.4 10.7 2.7 4 2 是 自吸过滤式半面罩防尘口罩 喷丸、其他粉尘 / / / 8 2 否 供气式送气头盔式呼吸器 4.3.2.2结果分析 1、本项目接触粉尘作业人群中,喷丸作业岗位由于采用供气式送气面罩呼吸器,其接触粉尘水平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要求。 2、本项目其它接触粉尘作业人群均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未考虑佩戴防尘口罩情况下)。 3、本报告认为造成接触粉尘水平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主要原因是主厂房通风不良,不能有效稀释和降低电焊烟尘浓度,致使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岗位电焊烟尘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另外,还导致主厂房内交叉污染,致使车间焊接场所过道、埋弧焊岗位电焊烟尘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 4、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保护员工职业健康: 1)对厂房通风设计,满足将车间电焊烟尘有效降低到职业接触限制的浓度水平。 2)在采取工程措施的前提下,员工佩戴经过检测且满足《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的防尘毒口罩。 3)对电焊工、桥式起重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4.3.3锰及其化合物检测结果与评价 4.3.3.1各岗位锰及其化合物检测结果 表4.3.3 各岗位锰及其化合物检测结果 岗位名称 职业接触水平 职业接触限值 是否超标 TWA (mg/m3) STEL (mg/m3) 超限倍数 MAC (mg/m3) PC-TWA (mg/m3) PC-STEL (mg/m3) 最大超限倍数 碳弧气刨 0.012 0.016 / / 0.15 0.45* / 否 焊条电弧焊(内装) 0.334 0.768 / / 0.15 0.45* / 是 焊条电弧焊(非内装) 0.008 0.009 / / 0.15 0.45* / 否 气体保护焊 0.194 1.973 / / 0.15 0.45* / 是 埋弧焊 0.006 0.012 / / 0.15 0.45* / 否 4.3.3.2结果分析 1、本项目碳弧气刨、焊条电弧焊(非内装)、埋弧焊岗位锰及其化合物接触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 2、本项目焊条电弧焊(内装)、气体保护焊岗位锰及其化合物接触水平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 3、本报告认为造成锰及其化合物接触水平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主要原因至少有: 1)主厂房通风不良,致使焊条电弧焊(内装)、气体保护焊岗位锰及其化合物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 2)焊条电弧焊(内装)在罐体内进行,锰及其化合物不易扩散。 3、建议采取上述提出的防电焊烟尘措施,保护员工职业健康。 4.3.4氮氧化合物检测结果与评价 4.3.4.1各岗位氮氧化合物检测结果 表4.3.4 -1 各岗位二氧化氮检测结果 岗位名称 接触水平 职业接触限值 是否超标 TWA (mg/m3) STEL (mg/m3) 超限倍数 MAC (mg/m3) PC-TWA (mg/m3) PC-STEL (mg/m3) 最大超限倍数 碳弧气刨 0.02 0.17 / / 5 10 / 否 焊条电弧焊(内装) 0.018 0.15 / / 5 10 / 否 焊条电弧焊(非内装) 0.02 0.13 / / 5 10 / 否 气体保护焊 0.025 0.11 / / 5 10 / 否 埋弧焊 0.025 0.14 / / 5 10 / 否 表4.3.4-2 各岗位一氧化氮检测结果 岗位名称 接触水平 职业接触限值 是否超标 TWA (mg/m3) STEL (mg/m3) 超限倍数 MAC (mg/m3) PC-TWA (mg/m3) PC-STEL (mg/m3) 最大超限倍数 碳弧气刨 / <0.01 / 15 / / / 否 焊条电弧焊(内装) / <0.01 / 15 / / / 否 焊条电弧焊(非内装) / <0.01 / 15 / / / 否 气体保护焊 / <0.01 / 15 / / / 否 埋弧焊 / <0.01 / 15 / / / 否 4.3.4.2结果分析 本项目各岗位氮氧化合物接触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要求。 4.3.5苯、甲苯、二甲苯检测结果与评价 4.3.5.1各岗位苯、甲苯、二甲苯检测结果 表4.3.5-1 各岗位苯检测结果 岗位名称 接触水平 职业接触限值 是否超标 TWA (mg/m3) STEL (mg/m3) 超限倍数 MAC (mg/m3) PC-TWA (mg/m3) PC-STEL (mg/m3) 最大超限倍数 底漆喷涂 1.93 9.5 / / 6 10 / 否 面漆喷涂 1.95 9.6 / / 6 10 / 否 表4.3.5-2 各岗位甲苯检测结果 岗位名称 接触水平 职业接触限值 是否超标 TWA (mg/m3) STEL (mg/m3) 超限倍数 MAC (mg/m3) PC-TWA (mg/m3) PC-STEL (mg/m3) 最大超限倍数 底漆喷涂 <0.6 5.6 / / 50 100 / 否 面漆喷涂 <0.6 5.2 / / 50 100 / 否 表4.3.5-3 各岗位二甲苯检测结果 岗位名称 接触水平 职业接触限值 是否超标 TWA (mg/m3) STEL (mg/m3) 超限倍数 MAC (mg/m3) PC-TWA (mg/m3) PC-STEL (mg/m3) 最大超限倍数 底漆喷涂 3.7 59.5 / / 50 100 / 否 面漆喷涂 4.1 61.0 / / 50 100 / 否 4.3.5.2各岗位苯、甲苯、二甲苯协同作用结果 苯、甲苯、二甲苯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 C1/L1+C2/L2+ ······+Cn/Ln=1 式中: C1,C2 ······Cn——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 L1,L2 ······Ln——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 1、底漆喷涂苯、甲苯、二甲苯协同作用结果: TWA计算结果(1.93/6+0.03/50+3.7/50)<1 STEL计算结果9.5/10+5.6/100+59.5/100=1.55>1 2、面漆喷涂苯、甲苯、二甲苯协同作用结果: TWA计算结果(1.95/6+0.03/50+4.1/50)<1 STEL计算结果9.6/10+5.2/100+61.0/100=1.57>1 4.3.5.3结果分析 1、本项目各底漆喷涂、面漆喷涂岗位苯、甲苯、二甲苯TWA接触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STEL接触水平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 2、本报告认为造成STEL接触水平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原因是由于调漆间通风不良。 3、建议采取以下主要职业卫生措施,保护员工职业健康: 1)调漆间设局部通风排毒装置。 2)苯为G1,即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能导致苯所致白血病的职业病。苯、甲苯、二甲苯可经皮肤吸收,即使空气中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时,也可能经皮吸收而使接触水平增加。因此,底漆喷涂、面漆喷涂工在操作时应佩戴眼护具、有机溶剂防护手套和防毒口罩,避免人体皮肤直接。 4.3.6 x射线专用探伤室周围辐射水平检测结果与评价 本项目主厂房布置两个x射线专用探伤室,编号为2-1、2-2。由有资质的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1、2-2 x射线专用探伤室屏蔽墙外30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1、2-2 x射线专用探伤室周围辐射水平符合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监测报告见附件。 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5.1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本章节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指常态下发挥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作业的工程设施和设备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状态下使用的工程设施及装备。 1、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主要有: 1)喷丸工艺采取密闭化工艺,产生的粉尘有组织排放; 2)喷丸工艺采用供气式送气头盔式呼吸器,避免接触粉尘及噪声; 3)底漆、面漆涂装采用水旋喷漆室,产生的废气有组织排放; 4)主厂房设置自然通风。 2、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缺陷主要有: 主厂房通风不良,调漆间未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 5.2防护设施防护设计能力调查与检测 根据现场职业卫生检测结果与职业接触限值比较,可以大致推断主厂房通风设计不满足通风除尘、排毒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水旋喷漆室达到设计要求。 5.3防护设施维护情况 喷丸除尘设施、水旋喷漆室等防护设施维护良好。 5.4防护设施评价 本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存在一定缺陷的主要是主厂房通风排毒设施。主厂房电焊点多、分散,接触浓度虽超标,但不是很高,建议参照《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对主厂房通风设计进行重新调整,满足岗位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6.1防护用品配置种类、数量及参数调查 本项目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情况见表6.1。 表6.1 防护用品配置情况 岗位名称 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 防护用品名称 防护用品数量 防护用品性能参数 备注 氧炔切割 红外、紫外辐射 焊接面罩 1副/人 / 等离子切割 红外、紫外辐射 无 / / 碳弧气刨 电焊烟尘及有毒气体 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 1副/人 无指定防护因数APF参数 按需领用过滤件 红外、紫外辐射 焊接面罩 1副/人 / 焊条电弧焊 电焊烟尘及有毒气体 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 1副/人 无指定防护因数APF参数 按需领用过滤件 红外、紫外辐射 焊接面罩 1副/人 / 气体保护焊 电焊烟尘及有毒气体 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 1副/人 无指定防护因数APF参数 按需领用过滤件 红外、紫外辐射 焊接面罩 1副/人 / 埋弧焊 电焊烟尘及有毒气体 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 1副/人 无指定防护因数APF参数 按需领用过滤件 红外、紫外辐射 无 / / 喷丸 粉尘、噪声 供气式头盔式呼吸器 1套/人 隔绝式 涂装 苯、甲苯、二甲苯 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 1副/人 无指定防护因数APF参数 桥式起重机 电焊烟尘及有毒气体 无 / / 6.2防护用品使用及执行情况调查 某有限公司制定了企业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按标准发放,在职业卫生检查时予以监督。 本次评价现场调查中,有的员工未按要求佩戴防尘口罩。 6.3防护用品评价 本项目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存在一定缺陷,需完善。 1、为了避免直接目视等离子切割弧,需佩戴专业防护眼镜,避免弧光对眼镜的灼伤。 2、为了避免埋弧焊焊剂突然中断时直接目视弧光,需佩戴专业防护眼镜,避免弧光对眼镜的灼伤。 3、焊接人员配置的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无指定防护因数APF参数,是否能起到有效防护作用未知。应要求生产厂家提供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中的指定防护因数APF。 4、涂装人员应配置有机溶剂防护服、手套、眼镜;配置的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宜改为配置化学过滤式防毒口罩。 5、桥式起重机工应配备有指定防护因数APF参数的防尘毒口罩。 7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7.1建筑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本项目各生产工序布置在主厂房,厂房高度、人均占有面积、人均占有容积均满足卫生学要求;采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效果较好,建筑物室内温度、湿度、照度、通风量等微小气候适宜,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 7.2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本项目属机械加工性质,设置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 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 8.1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某有限公司为工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防治职能部门,配置工作人员4名。由于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超标情况,加之还存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如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缺陷,可能导致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既不利于保护工人健康,又可能造成巨额经济赔偿。 建议聘用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公司职业卫生进行指导和管理。 8.2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某有限公司制定了2010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了有关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实施时间等。 建议: 1、公司职业病防治计划中应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资源配置。 2、公司职业病防治计划中增加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辐射工作单位许可证的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实施时间等。辐射工作单位许可证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为环境保护部令 第3号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 8.3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某有限公司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已建立健全。 建议: 1、在中环工序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其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应增加监护人,严禁擅自改变焊接工艺,防治发生密闭空间作业中毒或窒息事故。 2、严格执行佩戴发放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8.4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及执行情况 某有限公司不具备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的能力。建议与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接受卫生、环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监测,落实法律法规的规定。 8.5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及执行情况 职业病危害告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以及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监测资料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等。公司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已建立。 建议 1、认真落实公司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中的规定。 2、对可能的外包单位,应将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履行的职业病防治义务等及时告知外包单位。 8.6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及执行情况 某有限公司建立了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开展了教育培训工作。 建议: 1、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途径及后果,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等作为重点进行教育培训。 2、对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做好记录,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有关文件应归档。 8.7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基本包括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内容和要求。公司对应急预案进行了演练。 建议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要查明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做好记录。对应急预案进行持续改进。 8.8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情况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二是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三是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应有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四是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产品,其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五是贮存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或产品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形式有:禁止、警告、指令、提示、警戒线。 通过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缺失,应整改完善。 建议: 1、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区应设置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警告标志:注意防尘、当心弧光的警告标志。 2、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区应设置正确佩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指令标志:佩戴防尘毒口罩、穿防护服、戴防护镜、使用焊接护具等指令标志。 8.9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 本项目应依据安监总局令第27号 2009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开展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 8.10职业卫生档案、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档案包括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通过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调查情况见表8.10 表8.10 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情况表 档案类别 档案情况 法规要求建档项目 有无相关资料 是否建档 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有 否 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 有 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部分有 否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 有 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 有 否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含防护装置、警示标识、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等)种类、数量及分布 部分有 否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修维护记录 无 否 职业卫生检查记录 无 否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记录 无 否 职业病危害申报资料(申报表及回执表等) 无 否 职业卫生管理其它制度等 有 否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登记 无 否 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无 否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无 否 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无 否 建议某有限公司对职业卫生及职业健康监护资料按档案管理有关标准及要求进行建档管理。 8.11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经费来源及保障措施,经费列支项目,经费使用及其监督措施等。 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列支项目包括卫生防护设施费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上岗前体检、上岗前培训教育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等费用。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建议某有限公司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管理制度,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来源及有效管理。 9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9.1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及执行情况 某有限公司已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请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 建议根据卫生部令 第23号2002年《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 第55号 2007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请有资质的单位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及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9.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某有限公司目前未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9.3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 无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评估报告。 10结论 某某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5月开始试运行。 某一期工程生产过程存在x射线装置,电焊产生的锰及其化合物等,属于卫生部令第49号2006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类别建设项目。 本次评价采取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论如下。 1、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2、噪声、氮氧化合物职业接触水平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 3、喷丸岗位粉尘职业接触水平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考虑佩戴供气式送气式头盔呼吸器情况下)。 4、接触电焊烟尘各岗位职业接触水平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 5、焊条电焊焊内装岗位、气体保护焊岗位锰及其化合物职业接触水平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 6、涂装岗位苯、甲苯、二甲苯协同作用的短时间接触水平(STEL)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卫生标准的规定。 7、2-1、2-2 x射线专用探伤室周围辐射水平符合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 8、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主厂房通风不良,不能有效排出电焊产生的烟尘及有毒物质,是造成焊接岗位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的主要原因;调漆间未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是造成涂装岗位苯、甲苯、二甲苯协同作用的短时间接触水平(STEL)超标的主要原因。 需根据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对厂房通风进行调整;在调漆间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将废气处理后排出厂房外。 9、配备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中防尘毒口罩无《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中的指定防护因数APF,无法确定接触人员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离子切割弧、埋弧焊需配置专业防护眼镜,避免弧光对眼镜的灼伤;涂装人员应配置有机溶剂防护服、手套、眼镜;配置的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宜改为配置化学过滤式防毒口罩;桥式起重机工应配备有指定防护因数APF参数的防尘毒口罩。 10、本项目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11、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法规要求。应按本报告第8章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中的建议完善有关职业卫生管理。 12、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委托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其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应按本报告第9章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分析与评价中的建议完善。 综上所述,某某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于本报告指出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缺陷应积极整改落实。 11建议 11.1放射作业职业卫生管理建议 1、依法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某有限公司使用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属Ⅱ类射线装置,应向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辐射工作单位许可证。 2、辐射安全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 1)应当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者至少有1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2)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 3)x射线专用探伤室应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4)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警、辐射监测等仪器。 5)有健全的操作规程、、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 6)有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3、请有资质的单位对x射线专用探伤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监测。 4、放射工作人员应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严格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 11.2其它作业职业卫生管理建议 1、在夏季加强防暑降温工作,防止中暑。 2、采购的防尘毒口罩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有指定防护因数APF参数的产品。使用过程中应正确佩戴、维护良好。 3、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工程措施未及时整改完成前,应加强个体保护。 11.3重视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意义 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限值是基于科学性和可行性制定的,所规定的限值不能理解为安全与危险的精确界限,因此,即使接触有害因素岗位职业接触水平符合职业健康限值规定,也应安排接触有害因素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轻职业危害后果。 11.4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某有限公司有进入领域的世界级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了确保目标实现,有必要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起到保护员工安全健康和提升竞争力的作用。 附录A 1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 - - - - - - - *: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 **: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
本文档为【职评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