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2011-06-12 6页 pdf 451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6432

暂无简介

举报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2008年6月 第7卷第2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ebeiNo珊81Ullive瑙ityofScience&1khn010影(S0ci8lScience8) JIlII.2008 V01.7N0.2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柴树臣1,张立杰2 (1.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3;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丰富且复杂,反映了他心灵中最为真实的情感状态,包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实 际耕作的艰辛感受,以及不能超然世外的苦闷情绪。其艺术...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2008年6月 第7卷第2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ebeiNo珊81Ullive瑙ityofScience&1khn010影(S0ci8lScience8) JIlII.2008 V01.7N0.2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柴树臣1,张立杰2 (1.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3;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丰富且复杂,反映了他心灵中最为真实的情感状态,包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实 际耕作的艰辛感受,以及不能超然世外的苦闷情绪。其艺术风格也独树一帜,主要现为语言的质朴、平淡和 所蕴涵意境的高度统一。此外,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还表现在构造了桃花源式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价值 中图分类号:功M.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99l(2008)02瑚46J04 ontheV蚰l地ofT80Yl壕nming’sPjlstoraJPo哪 ChaiShuchenl,zhang埘ie2 (1.s蝎iazh姐ngMecha血矾onI妇tr)rCouege,S蝎iazlluangHebei050083;2.D印aItmentofclli嘲euteratu坤, Hebei№皿丑lUnive墙ityofscience&TecllIlology,Qinh啪gd∞Hebei066004,Cllina) Ab由阳ct:T1lec∞tent0fT幻Y蚰Jlming’sp∞tQralpoe妇ryi8rich8ndcompl旺,尚chren∞蛔t}地tmeem“onal8tate 0fhi8mind,iI地l讪Ilglli8ye蛐iIlgf时tI陀p鹪torallife.bitter缸出llgto帅Idthe∽tu8lcuKvation,蛐dlli8p帅gfor not硒ngabktobea100f£DDmtheworld,demons喇nghi88u如明ticcharmirlgpe姻on吐ty.T踮’8删8tic8勺dew鹊 a180ullique,whichw鹪mmIif矗ted髓tlle}lighllIlity0ftllemsdc,plainl舳gIl丑曜re衄dani8ticconce一∞emailedin hi8poe田.Moreover,thevaluef&theexi8teIlceofT幻’8pasto拖lP∞田w鹳thatit黜缸∞ted8narcadi811jke8pj卜 inlalhomd蚰d. Key珊rds:‰Yu删Iling;p08tor8lpoe舡y;value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玄学占主 流的时代,尽管其政像纷乱且充满了血雨腥风,但 是留给后世的更多的是其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 的关怀。玄学的出现使自汉武帝以来的儒学受到 重创,追求自然的玄学在挑战儒学的同时也在调 适着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的审美 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打破了对自然的崇敬和 敬畏而走向自然,审美情趣由世俗名利转向了山 水田园,以山水作为精神上的慰籍,陶醉其中、流 连忘返。由此,山水田园等自然风光逐渐成为人 们的审美对象,田园诗应运而生。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正是生活在这样 一个时代。在诗人一生120余首诗作中,写田园 的诗歌只有20余首,少量为前期躬耕乡里时所 作,绝大部分为公元405年弃官归田以后的作品。 虽然田园诗数量不多,但却是其诗作中、也是那个 时代最富独创性和最具艺术魅力的奇葩。 试从三个角度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 魅力:心灵中最真实情感的展现。落尽豪华见其淳 的艺术魅力和桃花源式的精神家园的构造。 一、心灵中最真实情感的展现 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虽然丰富而且复杂,但 无论是对田园生活的艰辛还是对田园生活乐趣的 描述,以及对不能超然世外的苦闷的吐露,都是诗 人真性情的完美写照。拂去历史沉淀的砂粒,依 然可以触摸到诗人那温润而美丽的情怀。 (一)“性本爱丘山”与“误落尘网中”的矛盾 挣扎 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作中尽情地展现他热爱田 园的自然情怀,然而在这些作品中也浓缩了诗人 曾经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胸怀兼济天下,关怀国家 的统一,很想有一番作为,《杂诗》抒发情怀道: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恩 远翥。”然而偏安江左的东晋政权极端腐朽,统治 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左右政局的门阀士族所热衷 的是争权夺利,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 收稿日期:2008.04.13;修回日期:2008彤-23 作者简介:柴树臣(1967.),男,萱q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 万方数据 第2期 柴树臣等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47 地,致使国家分崩离析、摇摇欲坠。面对黑暗的现 实,不仅济世的报复无从实现,而且必须降志辱身 和官场人物周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人自幼生活在自然之中,长期受到大自然的熏 陶,在祖父“渐进自然”的美学观影响下,早已形 成重自然、爱真意、淡泊宁静的人生观。在当时整 个社会隐逸风尚的影响下,诗人早就有弃官隐逸 的思想,《夜行涂口》日:“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世 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当官场的黑暗与 他个人的理想相冲突,处于苦闷彷徨之中时,他就 更加怀念田园生活:“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在冷酷的现实中,他感到“有志不获骋”,随着诗 人大济苍生理想的幻灭,于是由彭泽任上拂袖辞 归。“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 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诗人以歌 代哭,发泄忧愤,毅然走上了归隐之路。从此与世 决绝,寄情山水,到自然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力求 保持人性的高洁。 诗人将官场视为禁锢自由的牢笼,涉足官场 是“误落尘网”,未离开仕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 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望云惭飞鸟, 临水愧游鱼”,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 以后,感到获得了归宿。因此,一旦摆脱了这种羁 绊,从此优悠岁月,犹如获得新生一般:“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但 由于在心灵上摆脱了官场的束缚,而“心远地自 偏”,在诗人的思想中,仿佛官场和田园是两个绝 缘的世界,一个黑暗、一个光明,一个是陷阱深渊, 一个是良辰美景。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的美好田园生活 中,悠然自得,他的心情沉浸在平静与闲适之中, 在新鲜而又熟悉的环境里,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泥 土的温馨、稻麦的芬芳、水木的青华都使诗人自然 的本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诗人返自然的夙愿得 到了实现,纯真而快乐的生活使他心情怡然。 “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 胸怀坦荡、知足常乐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二)“榆树萌后檐”与“鸡鸣桑树巅”的理想 讴歌 陶渊明从一个士大夫成为农村的躬耕者,不 仅要忍受劳苦,还须忍受寂寞,从此他必须与山石 竹木为邻,与贫困的劳动者为友,在这块并不富足 的田园上度过他的一生。没有对田园生活的真实 感情,没有和劳动人民骨肉互亲的思想,那么他笔 下的田园生活就不会洋溢着对大自然的亲切之 情。因此,他笔下的田园虽然是朴素的,却难以遮 掩来自他心灵世界的绚烂色彩。 翻开诗人的这类作品,仿佛走进了一个幻想 中的仙境,静穆的农舍、幽曲的崖穴、蓠边的黄菊、 日幕的归鸟、淙淙的流水、千姿百态的田园景色就 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呼之欲出,使人仿佛走进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幽静世界。这是 一幅纯用线条勾勒和不加颜色渲染、浑然天成的 图画:榆柳桃李,绕屋扶疏,光致温润,环境清幽。 即使是参加田问劳动,也洋溢着无限的情趣。 《怀古田舍》写道:“夙晨装吾驾,君涂情已缅。”诗 人初返田园,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可爱和农业 劳动的欢乐,欢唱的小鸟、和煦的春风、锄者的身 影、春耕的繁忙,这自然怀抱中的一切使生活在沉 闷官场中的诗人感到特别新鲜和欣喜。《怀古田 舍二首》抒发了诗人的这种情绪:“平畴交远风, 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时多所欣。”劳动伊 始,诗人是将劳动作为一种意趣,避开世俗的一种 手段,而田园生活也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状态。魏 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存在着鄙视劳动的观念和风 气,一般的士人以高谈阔论、左琴右书、耻涉农事 为时尚,他们称农民为“田舍儿”、“田里猥人”,不 屑于谈论农事,更不懂稼穑之苦。而陶渊明不仅 谈论农事,而且躬耕自资,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欢 迎。共同的语言使诗人和农民之间的距离缩短。 乡邻老友常常不期而至,在“日入室中暗”时,以 “荆薪”代“明烛”,食鸡饮酒,欢笑达旦,意犹未 足,《归园田居》写道:“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农民的真挚交流使 诗人感到无限快乐,屋中的薪火、脸上的笑容、质 朴的乡音仿佛就在我们身旁。 诗人从喧嚣的官场回到田园,便把整个身心 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自然景物无一不牵动诗人 的情愫,使他为之歌唱、与之亲近,他喜欢写松、写 菊、写幽兰、孤云,象征着自己孤高傲世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崇高品德。他还喜欢写林中的小鸟, 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鸟弄欢新节,冷 风送余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山中 的飞鸟象征着回归自然的诗人找到了人生的真正 归宿。 (三)“种豆南山下”与“饥饿驱我去”的现实 关怀 田园生活的艰辛和农民生活的困苦以及坚守 万方数据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贫困的气节,也是诗人田园诗中很显著的内容。 陶渊明对当时官场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但 对农村的了解却很肤浅,他认为,只要弃官,离开 “樊笼”就可以超脱世俗纷争,就可以悠哉游哉 了。因此,诗人欣喜地去参加劳动却不关心收成 好坏,将劳动写得神清气爽,风情摇曳。他以为自 己找到了避开“世患”的乐土,只要稍加经营,这 种恬静的农村生活就可以维持下去。这时的陶渊 明相信劳动的价值:“衣食当须记,力耕不吾欺”, 对前途充满希望:“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他 对生活确实充满信心,精神也比较振奋,但随着劳 动的深入,诗人也渐渐觉得劳动并不是那样轻松。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由于缺乏生产经验 和技能,劳动效果是不佳的,致使种出来的豆苗稀 疏,而野草倒显得茂盛,此时的劳动对陶渊明来说 是辛苦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要 从清早即出,日落才归,路狭难走,夕露沾衣,和归 园田之初的诗句相比,欢快流畅的笔调、乍理农事 之喜的情感在此时有了变化。 随着诗人家宅的被焚,各种不幸也接踵而至, 家境的没落使其创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朗、 恬静的画面渐渐为暗淡、悲凉的图景所取代,《怨词 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写道:“风雨纵横至,收敛不 盈廛。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到了晚年生活更 加贫困,摆在他面前的是严酷的现实:“弊庐交悲 风”、“窥灶不见烟”,诗人的田园生活似乎已经走 到绝境,衣食住行都日见窘迫,最后竞到了乞讨的 绝境,《乞食》了这种处境:“饥来驱我去,不知 竟何之,行行至斯里,扣门拙言辞。”对于诗人而言, 此时只有两条路:坚守田园,保持高洁,同时也陷于 绝境;同流合污,出仕为官,获得锦衣美食。在人生 的十字路口,诗人“贫富常交战”,在选择中,他拒绝 了中央朝廷的征召和地方刺史的劝诱,坚定了自己 的志向:“吾驾不可回”、“终死田园里”。即使在最 艰难的时候,陶渊明也是以清旷、潇洒的态度对之。 仍在坚持躬耕陇亩的道路。 纵观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内容是纷繁复杂的。 但也可以寻出一条轨迹:从对官场黑暗腐败的揭示 到对田园生活的讴歌,再到对田园困苦生活的状 写。田园诗中展现了诗人用心灵碰触田园的情感 火花,是一首首真实、美丽、绚烂、自然的心灵之歌。 二、落尽豪华见真淳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作不仅题材上异于时尚,而且艺 术风格也独树一帜。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质朴、平 淡和所蕴涵的意境的高度统一。 东晋末期的文坛,绮靡之风盛行,玄言诗渐进 衰微,山水诗正在兴起,当时的文人创作是“俪采 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追求精巧的雕刻和富 丽的文采,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追求形似,作品缺 乏内在的神韵。从美学的角度看,雕采繁富之美 固是一种美,但如果片面追求极至,就会走向反 面。而陶渊明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而被后人崇 敬,就在于他的诗作开辟了一种新的局面:质朴自 然的语言隐含着绮丽的文采,主观感情和自然景 物的高度契合形成了悠远深邃的意境。 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是质朴无华的:“方宅 十余亩,草屋八九问”、“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进 局”,这样近似口语的诗句在诗中随处可见;“四 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则是真实的农人口气;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简直就是民歌和民谣;类似这样的语句 平自如话、平淡无奇,其所写物象与生活一样真 实,没有任何斧凿人工的痕迹。元好问《论诗绝 句》中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就 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陶渊明的语言风格。陶渊明的 田园诗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闪烁着自然本色 的光芒。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具有深邃悠远的意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 锄归”,类似这样的诗句表面质朴、简炼,但是仔 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不仅意味绵长,而且形象鲜 明、生动,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诗人在形似与神 似统一的前提下,突破景物的外在局限,不着意形 的摹拟,而是以神写形,使景物成为人化的自然。 其描写的不再是客观的山水画,而是意味悠远的 神似山水。其诗作中的榆柳间的草屋、村落中的 炊烟、深巷的狗吠、街头的鸡鸣不再是单纯的静 物,而是一种宁静安谧的境界。除此之外,陶诗还 将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不仅以景悦人、以情感 人,而且以理警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人境应该是喧闹的, 车来马往,人声鼎沸,怎么能“地自偏”呢?原来 只有“心远”——心中淡薄才能与世无争,抵制功 名利禄的蛊惑,进而宠辱皆忘,“采菊东篱下,悠 然现南山”。最后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飞鸟相 与还”——物与神游!在忘我的境界星,领悟到 人生的真谛。正如朱光潜所说:“陶诗的特色正 万方数据 第2期 柴树臣等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49 是不平不奇,不枯不腴,不质不绮,因为他恰到好 处,适得其中: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它一眼看去,却 是亦平亦奇,亦枯亦腴,亦质亦绮。”⋯ 三、桃花源式精神家园的构造 《桃花源诗并序》代表陶诗的最高成就。其 他诗歌仅仅是对农村现实生活的客观描绘,此诗 则是对理想社会的描摹,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j “仰慕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 起暮中眠”,没有压迫与捐税、人人丰衣足食,整 个社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从这里可以看到 诗人早年心中的桃花源的影子。《桃花源诗并 序>是一个幻化了的理想社会,不仅有着优美的 环境(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淳朴的民俗(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髻),更有着乌托邦式的 理想状态(相命肆农耕⋯⋯秋熟靡王税,童孺纵 行歌,班白欢游诣)。孟子的仁政理想社会“黎民 不饥不寒”,但却笼罩着浓厚的等级观念;庄子的 理想世界“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凡夫俗子无法 参考文献: 承受,菲人间圣地;只有陶渊明塑造的理想王国才 是大家心灵的最终归宿。 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 场的时候,往往会想到陶渊明,从他的诗里寻找新 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而这正是陶渊明田 园诗的价值所在。另外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精神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 垒‘引。 陶渊明的田园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在中国 诗坛上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无论其思想价值还 是艺术价值,都是无人可以比拟的。然而由于当 时门阀观念和美学偏见,陶诗不仅没有得到重视, 反而被视为鄙俗的田家语。长期无人论及。蔚为 大观的《文心雕龙>无语道及;钟嵘的《诗品》也只 将其列人中品;萧统是齐梁问给其最高评价的人, 然而在《文选》中也只选了八首,远不及谢灵运的 四十首、陆机的五十余首。今天,以历史的眼光来 品味陶渊明的田园诗,发现了他的孤独,也发现了 他的光辉! [1]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987:265。 [2]韦风娟.论陶渊明的境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模式[J].文学遗产,1994(2):89.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5]杜景华.陶渊明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6]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Q5. 万方数据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作者: 柴树臣, 张立杰, Chai Shuchen, Zhang Lijie 作者单位: 柴树臣,Chai Shuchen(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3), 张立杰,Zhang Lijie(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08,7(2)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8条) 1.朱光潜 朱光潜全集 1987 2.韦风娟 论陶渊明的境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模式 1994(2) 3.司马迁 史记 1959 4.郭维森.包景诚 陶渊明集全译 1992 5.杜景华 陶渊明传 2005 6.张伯伟 钟嵘诗品研究 1999 7.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1991 8.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200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胡波.王华 自然观与宗教信仰对中西田园诗的影响--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田园诗浅议 -文教资料 2006(13)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和英国大诗人华滋华斯的田园诗进行对比研究,从二者的写作特点,写作对象以及写作手法及背景上的 同异等角度着手,来研究中西方两种田园诗的异同.通过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特别是来自宗教信仰的差异和自然观的不同是造成陶渊 明和华滋华斯的田园诗不同的根本原因. 2.期刊论文 李开明.LI Kai-ming 玄学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诗歌风格探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2(3) 陶渊明,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田园诗影响深远.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表现了诗人平静悠闲、自由 自在的目标追求和生活情趣,同时也道出了诗人返朴守真、任性自然的哲理,陶渊明在平淡中饱含着炽热思想感情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歌风格,应该说和老 、庄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深深烙下了东汉"玄学"的印记,形成了朴素自然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静穆"的美学境界. 3.期刊论文 黎鲜.LI Xian 储光羲田园诗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吸收和创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6(1) 本文的田园诗主要指描写农村的田地、园圃、人事风物的诗歌.储光羲是盛唐最重要的田园诗人之一,他的田园诗有他自己的特点,在写作内容、写作 对象、生活情趣、对农民态度以及艺术风貌等方面都有对陶渊明的吸收,并有创新处,使田园诗更有田园美和人情味. 4.期刊论文 李雷.LI Lei 陶渊明,诗意的栖居者——生态美学视角下的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探微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29(2) 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当代生态美学观的生成及其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陶渊明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其人、其诗处处彰 显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其存在实现了"诗意地栖居".所以,在生态美学的视角下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进行再读有着深远 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5.学位论文 徐瑞祥 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比较研究 2006 华兹华斯(1770-1850)和陶渊明(365-472)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华兹华斯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选择远离城市的田园生活作 为诗歌创作的题材,极力赞美自然的伟大,主张人类应回归自然,以恢复人类的自然本性,拯救人类的心灵。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继弥尔顿和莎士 比亚之后最为重要的诗人。陶渊明,开创中国田园诗歌一派。他质性自然,由于厌倦东晋腐败喧嚣的官场而退居田园。并在坚持躬耕的实践中深化了对 人生之道的认识。他倾心歌颂田园生活,在回归自然中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的平静。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虽然华兹华斯和陶渊明 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彼此之间也无影响,但他们的田园诗歌却有着相通之处。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桥梁沟通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 本文试从两位田园诗人的“回归田园之路”、“诗歌创作题材”和“诗歌创作语言”三方面探讨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诗歌的相通之处,并试从两位诗 人的“田园诗歌意境营造”、“独特的自然观”和“蕴含在田园诗中的精神追求”三个层面上分析两位诗人诗歌的相异之处。本文通过对华兹华斯和陶 渊明的田园诗歌的初步分析比较,不仅要探寻两位诗人的创作思想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研究来揭示二人的田园诗 创作对当今诗歌发展的启示,借以为东西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作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本文共分引言、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通之处、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异之处、结语五个部分。 引言简要介绍了两位田园诗人的生平及前人对两位诗人及其田园诗歌的研究,交代了本论文在比较其诗作时的切入点,以及论文的写作目的。 第一章“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田园诗在西方和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状况。西方的田园诗可追溯到古西腊罗马时代 ,并以描写牧羊人的生活为主题;中国的田园诗也可以追溯到时《诗经》中的个别诗篇。第二部分简要叙述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对田园诗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通之处”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相似的回归田园之路,两位诗人都在对现实失望 、对理想幻灭之后,才走上了回归田园的道路,开始了以回归自然为主体的诗歌创作。第二部分比较了两位诗人田园诗中的三类共同题材:赞叹美丽的 大自然、歌颂静谧的田园生活、同情贫苦的劳动人民。第三部分阐述两位田园诗人在诗歌语言方面的共同之处:语言清新简练平淡,是人们真正使用的 语言。 第三章“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异之处”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分析了两位诗人在营造田园诗歌意境方面呈现出的巨大差异,这主 要源于二人所传承的东西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华兹华斯在其田园诗中重在个人对大自然的沉思,从而表现出西方“天人相分”的文化传统;陶渊明在 其田园诗中注重物我两忘,从而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精神。第二部分探讨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在其田园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独特 的自然观:华兹华斯把“童年”作为重返自然的中介;陶渊明则通过躬耕实践深化了他对自然的认识。第三部分比较分析了两位诗人在田园诗中所表现 出的相异的精神追求:华兹华斯的田园诗赞美自然的神性,主张人类应回归自然以拯救人类的心灵;陶渊明则通过歌颂田园生活来寻求精神自由和完善 自我人格。 结语部分在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田园诗异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当今诗歌创作仍然要借助朴素的语言风格来高扬“回归自然”的主题。无 论是西方文化陶冶出华兹华斯,还是东方文化蕴育出的陶渊明,都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他们欣赏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安慰,净化受污染的 心灵。在当今自然被日益破坏、工业社会对人性严重异化的形势下,两位田园诗人的这种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精神追求,现实意义尤为重大。 6.期刊论文 陈燎宏.CHEN Liao-hong 从美的逻辑建构看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 试从美的逻辑建构与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来进行互证,认为:人是世界的美,有了陶渊明,才开始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 在显现,陶渊明田园诗的美是田园诗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显现;美是自由的形象,陶渊明在自由的生活中创造了真淳而淡远的田园诗形象;美在创造中,在创 造中成就了陶渊明. 7.期刊论文 秦蔚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6)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成为中国田园诗创作的第一座里程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贡献甚大.本文认为,陶渊明田园 诗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平淡自然的独特风格;"似癯实腴"的"田家语";"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浑融的意境.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三方面 影响: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个性、心境;儒、道两家思想,特别是老庄哲学;时代风气. 8.期刊论文 李荣枢 从陶渊明的田园诗探讨其何以辞官隐居 -科教文汇2008(1) 一千六百多年来,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学者不可胜数;探讨陶渊明辞官归田的著述汗牛充栋.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即通过鉴赏陶渊明的田园诗来探讨其 何以辞官隐居的学者和著述却并不多见.笔者通过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来探讨其何以辞官隐居,从主客两观来考察,得出的结论如下:主观原因是陶渊明"性 本爱丘山"的本性决定的,客观原因是社会动乱、官场腐败造成的. 9.期刊论文 李薇.李畅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现实性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 陶渊明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篇,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流派.但是历代文学评论家均以为陶诗没有反映现实,所抒发的不过 是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本文以为:陶渊明的归隐虽然含有消极成分,但其反抗现实的积极意义却是非常明显的;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田园诗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农村凋零破败的惨况和农民困顿不堪的生活境遇;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包含着他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友情. 10.期刊论文 彭树欣 论文明的奴役与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兰州学刊2009(9) 随着文明的进程,文明的奴役问题也被提出来了.抗击文明,不是回到纯粹的自然,而是建构精神世界、精神家园.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在于,反抗奴役 ,建立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文明的奴役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kjsfxyxb-shkxb20080201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
本文档为【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