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一节+陇海线天兰段

2011-05-29 9页 pdf 530KB 2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5724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一节+陇海线天兰段 兰州铁路分局志 第一章 干线 1950年至1960年,先后建成了陇海线天兰段、兰新线兰打段、包兰线兰干段和兰青线兰 海段四条干线并交会于兰州。四大干线成为全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发展发挥了重 要作用。 在近半个世纪的运营中,经过天兰改建、通唐改线、天兰电化、兰武电化、包兰电化、天兰扩 能、兰州枢纽改建和列车提速等多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技术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技术设备 正向现代化铁路发展。 、 第一节 陇海线天兰段 陇海线天兰段,东起天水车站,西迄兰州西车站,全长356公里。该段于1946年5月开工,...
第一节+陇海线天兰段
兰州铁路分局志 第一章 干线 1950年至1960年,先后建成了陇海线天兰段、兰新线兰打段、包兰线兰干段和兰青线兰 海段四条干线并交会于兰州。四大干线成为全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发展发挥了重 要作用。 在近半个世纪的运营中,经过天兰改建、通唐改线、天兰电化、兰武电化、包兰电化、天兰扩 能、兰州枢纽改建和列车提速等多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技术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技术设备 正向现代化铁路发展。 、 第一节 陇海线天兰段 陇海线天兰段,东起天水车站,西迄兰州西车站,全长356公里。该段于1946年5月开工, 1949年甘肃解放前停建,1950年4月续建。1952年9月通车至兰州东车站(1957年改兰州车 站),12月通至兰州西车站终点站。至此陇海线全线开通,全长1743.4公里(建筑里程)。天兰段 将甘、宁、青、新、藏五省区与祖国内地联系起来,是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通往西北的重要通 道,也是亚欧第二大陆桥的主要区段之一。 一、修建缘起 陇海铁路总公所于1913年组织人员踏勘西(安)兰(州)线。1918年,北洋政府着手对绥远 (内蒙)、宁夏、甘肃、新疆境内拟建铁路进行全面踏勘。1922年,比利时国工程师Slouse曾对天 兰段进行踏勘。1943年12月,宝天铁路工程局进行定测。1946年5月,由天水铁路工程局(后 改为天兰工程处)动工修建天兰线。 1950年,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成立,并由该局负责组织宝天段的加强和天兰线的续建。 二、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天兰段铁路自天水车站西行,溯渭河而上,六跨渭河之后过陇西,沿碱河至马河镇,跨大营 梁分水岭,又沿祖厉河支流关川河下至峥口,跨曲儿岔分水岭,顺黄河支流宛川河进人桑园峡, 沿黄河南岸抵达兰州站。 线路经过地区,除天水至渭水峪及桑园子附近有岩石外露以外,大部分均为黄土覆盖,河 谷切割较深。天水至渭水峪峡谷区,地层以花岗岩、片岩及大理岩为主。由于构造影响,岩性脆, 故多崩坍、滑坡,易出现泥石流、河岸冲刷等病害。黄土地区中,松树湾、石品湾一带为杂色土, 地下水发育多灾。 ·---——84··-··— 铁路建设 地震烈度:天水至荣家湾八度;荣家湾至高崖七度;高崖至兰州八度。 三、勘测设计与技术标准 天兰段铁路第一次勘测设计与施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1942年成立宝天铁路 工程局,此项工程即移交该局,于1943年3月至12月进行定测。 西干局负责天兰段的勘测设计与施工。由于设计标准时有变更,全部设计至1952年6月 陆续完成。 天兰段复工勘测设计的技术标准:线路等级,Ⅱ级干线;限制坡度:天水至定西为12%o,其 中通安驿至寒水岔间为20%o坡道双机牵引;定西至兰州为12.5‰;最小曲线半径300米;车站 到发线有效长为400米,给水站580至650米;桥梁载重,中华一22级,圬工部分为中华一26 级;通过能力:初期为12对。 四、施工 1946年天兰段由天水铁路工程局负责施工。至1949年解放前夕,共完成土石方988万立 方米,隧道开挖1317米,约占当时全部建筑安装工程总投资的3.6%。 1950年5月,在西干局的组织下,天水至甘谷问开始全面施工。初期,大部分中小桥梁、隧 道发包给私营包商,其余工程发包给铁道部施工单位。1950年春,铁道兵第一工程处、机械筑路 总队和衡阳铁路管理局桥工队先后支援宝天、天兰线的建设。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四军、第七军共15600人参加了天兰线的复工续建,同年10月调离,共完成土石方280万立方 米。此外还有陕西、甘肃等地的民工21400余人参加了施工。1951年5月开始,西干局将发包施 工方式陆续改为自营施工,调来铁道部所属的通信信号公司、隧道工程公司等施工单位的骨干 力量,成立了自己管理的铁路施工队伍。 在天兰段施工中关键工程是大营梁和曲儿岔两座隧道。大营梁隧道位于马河镇至寒水岔 区间,全长880米,东端穿过黄土层,西端580米为杂色土,普遍渗水。该隧道于1951年5月1 El开工,1952年4月12日建成,较计划提前20天。曲儿岔隧道位于李家坪至高崖区间,全长 1973.5米,为当时关内最长隧道。该隧道于1951年5月开工,至1952年3月23日导坑全部挖 通。7月5日铺轨。 天兰段自1951年8月1日开始正式铺轨,1952年1月21日铺轨至陇西,8月23Et铺轨至 兰州东车站。通车典礼9月29日在天水车站举行。10月1日,兰州市举行盛大集会,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暨天兰路通车。同年12月1日继续向西铺轨,19日铺轨至天兰段终点 兰州西站东闸口陇海线K1742+493(原里程)。至此,陇海铁路全线建成。 天兰段通车后,仍遗留大量未完工程。因为机构变更,西干局于1952年12月28日撤销改 组,未完工程移交一工局继续施工。1954年7月1日,交付郑州铁路管理局天水分局运营管 理。 天兰段共完成土石方2183万立方米,挡土墙4.93万立方米,隧道49座总延长10819米, 桥梁324座总延长7180米,涵管607座,正线铺轨353.3公里,站线铺轨59.68公里,通信线路 348条公里,给水设备10处,房屋10.643万平方米,车站38个。新建工程投资1.544亿元,平 一85— 兰州铁路分局志 均每公里造价43.6万元。 、 五、运营后的技术改造 (一)渭河桥改建 全长670公里的渭河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上游水流湍急,落差较大。1950年天兰段续建时, 由铁道部设计局和西干局设计,1951年7月至1953年12月,6座渭河桥先后建成。当时,正值 国民经济恢复期间,限于财力和技术条件,设计标准偏低。天兰段通车之后,又针对病害情况分 别对渭河2、3、6号桥进行加固补强,对1、4、5号桥进行改建与新建。 1、渭河1号桥,位于南河jiJ车站以西1公里处。1950年8月铁道部设计局设计。1954年8 月17日至26日,渭河支流葫芦河上游连降暴雨,桥址水位骤涨,致使5号桥墩和3、4号桥墩相 继倾斜,钢梁移位,线路中断。 1954年8月,由铁道部西北设计分局(第一设计院前身)设计,一工局桥梁队施工。改建 后,经多次加固,至80年代始逐步稳定下来。 2、渭河4号桥,位于贺家店至鸳鸯镇间。1950年铁道部设计局设计。1951年10月,西干局 在施工时变更设计。该桥于1951年10月26日开工,1952年3月7日竣工。通车后,1964年8 月和1973年8月曾遭遇两次较大洪水,数次中断行车。 1979年天兰电气化技术改造时,经铁道部批准在原桥位上改建,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简 称“第一设计院”)设计。施工由路局第三工程段组织进行,1979年11月开工,1980年6月竣 工。 ‘ 3、渭河5号桥,位于谢家坡至土店子区间。1951年lO月由西干局设计。 1952年9月通车。1958年至1963年先后4次大修。1963年曾因渭河洪水致使第7、8、9号 墩倾斜下沉,第8孔钢梁坠入河中。 1963年10月,路局设计事务所设计后改建补强,当年10月21日开工,1964年8月20日 竣工。 据统计,6座渭河桥由于水害损失、补强加固及改建、新建共投资587.21万元,为原有投资 的90%。 (二)天兰段大改建 天兰段是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修建的。由于当时诸客观条件限制,致使 技术标准偏低、设备不配套,通车后线路设备病害较多,已严重影响正常的运营。铁道部于1956 年决定对天兰段与宝天段同时进行大改建,指定第一设计院负责勘测设计。 这次天兰段大改建的重点是提高运输能力为主和水害的防治工程。改建的主要任务是改 善线路标准,更换钢轨,增大曲线半径,延长车站股道,新建改建隧道及桥涵;加强河床防护,整 治塌方落石及暗穴病害,改善排水系统等。总投资6158.2万元。改建工程由兰州铁路管理局和 铁道部第六工程局负责施工。截至1958年,天兰段改建共完成土石方153.55万立方米,新建 改建大桥6座,中小桥77座、涵洞涵管198座,总延长2636米;续建隧道3座,改建加固隧道 23座,总延长696.9米。改善车站39个,增加会让站4个(马家磨、谢家坡、黑庄、王家湾),浆砌 一86— 铁路建设 片石、干砌片石7.78万立方米。. (三)通唐改线 通唐改线即通安驿至唐家堡间改线,是天兰段运营后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历经了28 年之久。 通安驿经马河镇、寒水岔至唐家堡之间共24.4公里,其中通安驿至大营梁隧道东口的一 段线路纵坡为20%o。铁道部在1957年2月14日鉴定天兰改建初步设计时指出:通安驿、寒水 岔问,其通过能力21对,为20%o的坡度,该处需三机(双机牵引与补机推进)牵引,使其他区段 每列车长期欠轴300吨,这对运营极不经济;同时由于国家对三机牵引的经验尚不成熟,还有 断钩危险,故通安驿、寒水岔间以改线降坡为宜。据此,有关部门决定在通安驿至唐家堡间进行 改线,将限制坡度20%o降至12.5%o。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设计。通唐改线工程自通安驿站中心 陇海线K1574+130起,出站后越咸水河,沿左岸阶地山脚上坡至马河镇与原有线路平交,至陇 海线K1585+300处再与原有线路立交,然后通过大营梁分水岭,新开一座2208米的松树湾隧 道,出隧道后沿松树沟在寒水岔至唐家堡间陇海线K1595+900处与天兰段相接。新设荣家湾 线路所。改线全长19.271公里,实际施工段18.651公里,新线标高比旧线降低拔高42米。 改线工程开始由路局第二、四工程段和甘肃省公安厅第二筑路支队施工。奉铁道部令 1959年2月移交给西宁铁路局(原铁道部第六工程局)。西宁铁路局以松树湾隧道为重点,于 1959年4月18日正式开工,1960年4月30日完成主体工程。该隧道也未做通风和照明设计。 1960年底,改线工程基本完成,1960年12月31日起,按行车速度40公里//J,时转线通车。 转线运行初期,蒸汽机车单机牵引,因从通安驿至松树湾隧道东口连续11.8公里线路均 为12.5‰上坡,机车爬坡困难,进洞运行速度低,机车在洞内运行长达7~8分钟,烟雾长时间 不散,隧道开通仅15天,机车乘务员被熏倒事故发生竞12次。路局采取措施:自1961年1月 16日起,马河镇至荣家湾间下行仍走旧线,上行走新线。由于新线质量较差,一些桥涵附属工程 未完,尚难保证行车安全。铁道部于1961年7月决定暂时封闭马河镇至荣家湾问新线。马河镇 至荣家湾间新线封闭后,由于缺乏正常养护,线路破坏严重。1964年进行补强,接长西洞口 16.34米,隧道全长2224.34米。1966年补强结束后,烟熏乘务员问题仍未解决,线路未能开通 使用。 为了加强该段的通过能力,第一设计院提出了三个,其中第三个方案即在松树湾隧道 通风未解决前,新旧线并用,按双线办理行车。马河镇至荣家湾间上行走新线(下坡),下行走旧 线(上坡),牵引1400吨。该方案马河镇至寒水岔问仍需双机,若牵引2100至2350吨仍需补 机。随着天兰段运量逐年增加,路局于1971年提出使用马河镇至荣家湾新线的意见。经过线路 整修,1971年11月23日实施新运行图时,启用松树湾隧道,按第一设计院的第三方案行车,通 过能力增加T3对。 1 .马河镇至荣家湾新线重新开通使用之后,由于松树湾隧道渗漏虽经多年整治,但病害并未 得到遏制,隐患不断发生。为此,路局在天兰段电气化改造中提出彻底根治松树湾病害的意 见。经铁道部批准,第一设计院于1979年开始对松树湾隧道病害作了详细的调查、勘探,提出 一87— 兰州铁路分局志 了整治方案。方案提出旧线先上电气化,保证天兰电气化按时通车,通车后封闭新线,集中进行 松树湾隧道整治施工的建议。此建议得到设计单位的赞同和铁道部的批准。天兰电气化于1984 年4月27日开通后,马河镇至荣家湾间新线即行封闭,进行松树湾隧道的整体整治。 这次整治工程将松树湾隧道内的拱全部拆除重建。通过整治基本上消除了隧道内的病 害。1985年3月31日,工程全部竣工。自1985年4月1日起马河镇至荣家湾间双线行车,上行 走旧线,下行走新线(通安驿至马河镇间8公里南线拆除)。至此,从1958年11月至1985年4 月延续了28年之久的通唐改线工程结束。 (四)天兰段电气化技术改造 天兰段电气化技术改造是分局70年代重要工程。1975年,天兰段实际运量为568万吨,已 达到可能输送能力800万吨的71%,1977年实际上行运量为736.2万吨,已达可能输送能力的 92%。国家要求铁路部I"Jx寸陇海线宝鸡至兰州段技术改造进行研究。因天兰段已不能满足国民 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陇海线西段“卡脖子”区段,1977年6月,国家计委批复《宝兰铁路电气化 设计任务书》,批复指出,先修宝天,后修天兰。 一’ 天兰电气化技术改造主要由第一设计院设计。改造范围自陇海线K1383+259.6(兰州、西 安铁路局分界点)至兰新线K5+126.49正线长362公里。天兰电气化改造的设计技术标准为: 线路等级:I级干线;正线数目:单线(马河镇至荣家湾保留双线);限制坡度:12.5%0;最小 曲线半径:300米;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牵引定数:双机3250吨;机车类型:韶山I型;机车交路 及乘务:兰州西和宝鸡为基本段,长交路轮乘制;信联闭方式:继电半自动闭塞,电气集中 联锁,透镜式色灯信号机;车站到发线有效长:810米(包括双机,枢纽内为870米)。 天兰段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采取分区段,按不同重点交叉进行。1978年11月开工。1982 年11月,天水至陇西段改造工程基本达到电气化通车条件,1983年1月18日正式送电通车。 陇西至兰州段于1984年4月27日送电通车。 天兰电气化改造施工主要由路局工程处承担。施工初期,西安铁路局宝鸡电化工程段承担 天水车站及天水至甘谷的接触网工程,以及三阳川、甘谷两个牵引变电所的设备安装;第一工 程局三处二段承担陇西至兰州东车站(不包括王家湾、桑园子、兰州东)的站场、线桥、房建等项 工程改造施工;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三处承担陇西至兰州东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及通安 驿、定西、高崖、夏官营4个牵引变电所的设备安装。甘肃省电力工业局配合天兰电气化技术改 造,陆续建成陇西330千伏变电站,在秦安330千伏变电站安装了第二台主变压器,建成兴隆 220千伏变电站,还建成秦安、陇西、兴隆至兰州段110千伏的电气化铁路供电线路,保证了天 兰段沿线9个牵引变电所一个开闭所的正常供电。此外,甘肃省邮电管理局、天兰沿线各专区、 市、县及兰州军区通信部队,迁移改建了对铁路电气化有干拢的通信、广播线路。 天兰段电气化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 。 1、天水车站电气化技术改造 电气化技术改造的范围自陇海线K1383+259.6至天水站西闸口。长6.14公里。主要工程 有:车站到发线由6股改为10股(包括正线及机车走行线各1股)、编组线8股(原调车线3股、 一88— 铁路建设 停留线2股),危险品线半股,即由原12股扩建为18股半;到发线有效长由720米延长至810 ‘ 米,编组线东端设简易驼峰,东西端各设牵出线1股;基本站台向东延长150米,新建沟通一、 二站台人行地道;扩建东西货场,增建货物仓库,新建通信楼、信号楼各1座。 新建天水车站站房。由第一设计院设计,甘肃省建筑八公司施工。新站采用非对称式立面 造型,设钟塔一座,高48米。站型外观宏伟壮丽,线下式结构。1985年6月开工,1989年12月 20日部分竣工使用,1990年12月15日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为5614平方米。 天水车辆段站修所按8台位规模扩建,设计年修车能力3672辆。天水机务段进行相应的 电气化改造。新建天水车站西咽喉立交桥。 2、桥涵、隧道改造 全区段共新建、改建桥涵251座,其中新建大桥2座,铁路与公路立交桥9座,跨越铁路渡 槽2座。 天兰段原有隧道50座,改造49座,改造内容为落底、整治漏水、更换衬砌、增设铺底及新 设轨枕板。新建隧道、明洞5座,总延长328米。 3、小半径曲线改建 天兰段共有曲线378个122.3公里,半径小于350米的99个36.4公里,其中300米的57 个,小于300米的1个。根据铁道部“现状电化”的原则,尽量减少对曲线的改建,施工设计提出 改建24个,实际施工改建21个,其中改建地段最长、工程较大的是陇海线K1693至K1696,共 改建4个曲线。改建后,金家村至桑园子间连续7个区间行车最高速度由70公里/小时提高到 80公里/小时。 4、站场改建及房建工程 天兰电气化改造要求车站到发线有效长810米,现状不足的有37个车站,实际改建了43 个车站。同时,对天兰段所有车站进行了电气集中改造。 天兰电气化改造,设计生产房屋建筑总面积37734平方米,实际竣工40167平方米;生活 房屋7513平方米,实际竣工10614平方米。主要生产房屋有三阳川、甘谷、武山、陇西、通安驿、 定西、高崖、夏官营8个牵引变电所;新阳镇、洛门、陇西、通安驿、定西、高崖、夏官营7个接触 网工区和42个车站的信号房及甘谷、陇西、定西、夏官营4个通信站。 5、牵引变电所及接触网工程 天兰段(包括兰州)共设9个牵引变电所,平均约40公里一处。为提高兰州枢纽供电的可 靠性,在兰州西站设开闭所,兰州牵引变电所与兰州供电段合并设置。 牵引变电所110千伏进线方式及27.5千伏馈线数目为:三阳川、武山、陇西、兰州4个牵 引变电所为双T接线;甘谷为单母线分段带简易旁路;通安驿、定西、高崖、夏官营4个牵引变 电所为桥接。兰州牵引变电所有27.5千伏馈线5回,其他变电所27.5千伏馈线均设2回。在 牵引变电所中设并联电容补偿和电容器回路中串联电抗器,提高了功率因数(达到0.96以 上),吸收了部分高次谐波,改善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牵引变压器容量除武山变电所为2× 10000千伏安外,其他牵引变电所均为2×15000千伏安。在兰州牵引变电所首次采用ZN一 一89— 兰州铁路分局志 27.5型单相真空断路器11台,克服了六氟化硫断路器漏气,开断次数少、维修工作量大、成本 高等缺点,运行安全可靠。兰州牵引变电所还装设了电流、电压自动记录装置。 接触网架设范围为正线、车站到发线、由本务机车作业的货物线、牵出线、专用线、电力机 车走行线及电力机务段内有关线路,其余不电化。其中专用线电化10条。 天兰段接触网工区设置采用大工区制,全段共设10个接触网工区。由于新阳镇至洛门、洛 门至陇西三个接触网工区距离均超过50公里,经铁道部同意增设2个接触网工区,由路局自 行完成设计与施工。 接触网悬挂方式,一般采用简单悬挂,在加强导线的区间,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用加强 导线作为承力索;在行车速度超过80公里//J,时的区间及经过兰州空军机场附近为减少接触 网火花对机场的干扰亦采用简单链形悬挂;对净空不同的隧道,分别采用悬式绝缘子悬挂及环 氧树脂绝缘子与线路斜交悬挂两种方式。在兰州枢纽范围内的两座混合牵引隧道,采用了新型 绝缘材料氟塑料绝缘子及硅橡胶绝缘子,设计并采用“绝缘吊索简单悬挂”,解决了在低净空隧 道内长期混合牵引的难题。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天水机务段,鸳鸯镇水泥厂附近以及兰州枢纽 范围隧道内的接触网零部件采取了防腐蚀措施。 电气化改造施工对运输的干扰十分突出。根据计算,施工期间干线区问通过能力、编组站 列车编解能力将有不同程度下降。为此,根据天兰电化改造工程的施工地段、工程数量、工程进 度影响的范围,及时调整列车运行图,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天窗”、列车慢行地点,在5年多的 电气化改造施工中共修改列车运行图21次。充分利用邻近编组、区段站的作业能力,调整列车 编组计划,分担编组站的作业,组织折角运输和迂迪运输,为施工争得时间。在5年多的电化改 造施工期间共疏解了兰州枢纽28%的运量,为电气化施工创造了条件。 1978年11月天兰电气化改造开始施工至1984年4月天兰电化通车的5年半的时间里, 分局货运发送量没有受到影响,同时电化改造运输组织研究小组专题研究的“天兰电化施工中 的运输组织工作”获198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天兰段电气化改造期间得到甘肃省、兰州市以及地方、军队、路内外上万个单位的大力支 援。天兰电气化设计被铁道部、甘肃省评为1984年优秀设计奖;施工被铁道部评为1985年甲 级优质工程。天兰段电气化改造总概算为40880万元(包括兰州枢纽电化)。实际完成的主要工 作量为:路基土石方341.1万立方米,新建大桥2座,总延长270米;中桥12座,总延长518米; 小桥涵272座,改建隧道51座,总延长14313米;新建隧道及明洞6座,总延长328米,铺轨 143.42公里,改建扩建车站46个,改建扩建机务段3处,新建生产房屋123049平方米、生活房 屋145586平方米,敷设小同轴电缆475.08条公里,通信站7处,自动交换机5700门,电气集中 50个车站,机车信号97台,架空电力线158.62公里,电气化接触网810.04条公里,新建牵引 变电所9处,开闭所1处。全部工程完工后,于1988年7月国家正式验收。 (五)天兰段扩能技术改造 1984年5月,天兰段自电气化技术改造全线开通以后,运输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年输送 能力由800万吨,提高到1380万吨。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加之新疆石油开发和亚欧大陆桥 一90一 铁路建设 的开通,使本区段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远远超过电气化改造时的调查运量。1984年至1989年 仅5年的时间运量增加了72%,天兰段的能力又重新趋于紧张。1989年12月,铁道部部长李 森茂来兰检查工作,在视察了天兰段运输能力的状况后,作了“要加强西北通道运输能力”的指 示。铁道部要求在1990年4月20日实行的运行图中,天水口增加2对货车,天水口跨局货车 20对。据此,路局提出了《陇海线天兰段扩能技改任务书》,经铁道部批准核定工程投资3050万 元。本次扩能工程(即第一期扩能)主要包括:增强5个区间的通过能力。渭南镇至新阳镇间增 开郭王村会让站、朱圉乡至盘安镇间增开杨家村会让站、洛门至武山间增开林家村会让站、定 西至峥口间增开苦河会让站、盘安镇至洛门间增加双线插入段建刘家墩线路所;加强牵引供电 设备。将甘谷至贺家店、高崖至甘草店8个区间71条公里接触网由简单悬挂改为链型悬挂,更 换不合格导线58条公里,通安驿至马河镇、定西至景家店、定西至山晕口3个区间增设加强线 24条公里;更换接触网棒式绝缘子为悬式绝缘子80条公里;改善通信信号设备等。第一期扩能 实际投资3456.122万元,较铁道部批准的3050万元增加406万元。 该工程由路局设计院按一阶段施工图直接勘测设计,施工单位为兰铁第三工程公司在 1991年3月底前全部竣工。 经过第一次扩能以后,天兰段货物列车牵引定数上行为3350吨,下行为2500吨,比扩能前 增加了100吨,图定货物列车对数23对(其中零摘3对)、客车13对,天水口跨局货物列车20 对。1991年运行图周期T=31分,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为43.5对,通过能力利用率达到95%, 通过能力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从货运密度来看,天兰段的计算输送能力为1445万吨,1990年实际货运密度(上行)已达 到1528万吨,预计1995年货运密度为1700万吨,2000年为2060万吨,客车增至17~24对。 天兰段运输能力难以承担。在天兰段一期扩能工程完成之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扩能技术改造, 使天兰段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由43.5对提高到50对。 第二次扩能技术改造主要工程有:在南河ji}至三阳JiI问,由三阳川向南河Jil方向插入3.05 公里,设窦家峡线路所;在山塾口至梁家坪间,由峰口向梁家坪插入3.33公里,设红崖线路所; 在土店子、陇西北、大河岔3个车站各增加1股道。以上工程于1993年3月竣工交付使用。 六、增建二线 天兰段虽经多次扩能技术改造,但均属临时应急措施,通过能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据 1998年运行图资料,天兰段旅客列车14对,可通过货运量为1213万吨/年,实际货流密度已 经达到1382万吨,能力缺口达169万吨,运输能力已呈现超饱和状态。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 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天兰段运输能力紧张的局面,铁道部于1998年12月29 日向国家计委提报了《关于报送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修建第二线项目建议书的函》。1999年 9月23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了《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修建第二线项目建议书》,据 此,宝兰二线工程正式立项。该工程由第一设计院设计,2000年元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 工期4年。全线批准总投资107.41亿元,其中天兰段投资概算57.91亿元。 宝兰二线主要技术标准为: 一91— 兰州铁路分局志 铁路等级:I级干线;正线数目:双线;限制坡度:6%0,双机13%o;最小曲线半径:增建第二 线400米,既有线原则上维持现状;牵引种类:电力牵引;机车类型:SSa型;牵引定数:4000吨; 到发线有效长:850米,双机地段870米;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宝兰二线建成后,西北地区东通路(宝鸡至武威南段)外运送能力可以达到50对,货运输 送能力6000万吨以上,可以在较长时间内适应西北地区客货运输需要。同时,客车旅行速度有 较大幅度提高,根据初步测算,特快列车西安至兰州可以由目前的11.5小时缩短到7小时左 右,宝鸡至兰州可以从目前的9小时缩短到5小时以内,最高行车速度可以达到140公里/:5 时,宝兰二线的建设将对西北经济发展,特别是对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 第二节 兰新线兰打段 兰新铁路自1952年lo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3年11月建成兰(州)打(柴沟)段,全长 155公里。 一、修建缘起 早在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为抗衡沙俄对新疆的入侵,批准伊犁将军长庚之 奏请,拟修建伊(犁)喀(什)新(吐鲁蕃)铁路。其中伊犁铁路,自伊犁经精河、乌苏、绥来、昌吉、 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向东延伸至吐鲁蕃与喀新铁路相连,往东过哈密、猩猩峡,进入甘肃,再 经安西、玉门、肃州(今酒泉)、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抵达兰州。 1943年,中央设计局派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为团长的10人考察团赴西北考察经济建设 问题。考察后,初拟西北五省10年铁路建设规划。规划中甘新(即兰新)铁路干线是主要建设项 目之一。 1950年3月,铁道部设计局组织兰肃测量总队,对兰州至火烧沟的线路进行勘测,当时计 划修至酒泉附近,称兰肃铁路。1952年,天兰段通车,毛泽东主席题词“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 力修筑兰新路!”由此决定将兰肃铁路延至乌鲁木齐,而改称兰新铁路。 二、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兰新铁路兰打段由兰州西站东闸口始,沿黄河南岸阶地西行,经河口南站跨越黄河,溯庄 浪河而上,经永登县至打柴沟。庄浪河自然纵坡为8%0,线路基本位于沿河二级阶地上。阶地普 遍覆盖第四系地层,大部分为黄土质砂粘土、粘砂土、卵石土等,局部地段有基岩外露,地形地 质条件较好。 地震基本烈度为八度区。 三、勘测设计与技术标准 早在1918年北洋政府曾着手修建绥(内蒙)、宁、甘、新铁路,派邵善阊负责踏勘,自宁夏至 迪化(今乌鲁木齐)总长2600公里,绘制了踏勘平面图。1942年4月,宝天铁路工程局成立兰肃 一92—
/
本文档为【第一节+陇海线天兰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