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又到一年一度的_

2011-05-24 1页 pdf 458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04047

暂无简介

举报
又到一年一度的_ “ 两会 ” 将成优化结构新契机 � � �又到一年一度的“两会”,大家对政策 有着新的期待。 我们认为,“两会”上优化 结构、房价调控、金融改革等将成为焦点。 中国的结构调整将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了经济和产业结构外, 还包括分配结 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 ( 一 ) 分配结构:从制度层面着手破解 民生难题。上学难、看病贵、就业难一直以 来是三大民生难题。近年来政府为解决这 三大难题采取了很多举措,也取得了积极 成果。 第一,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分配关系不 合理,从表面上看是收入问题;从根源...
又到一年一度的_
“ 两会 ” 将成优化结构新契机 � � �又到一年一度的“两会”,大家对政策 有着新的期待。 我们认为,“两会”上优化 结构、房价调控、金融改革等将成为焦点。 中国的结构调整将是一个系统, 除了经济和产业结构外, 还包括分配结 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 ( 一 ) 分配结构:从层面着手破解 民生难题。上学难、看病贵、就业难一直以 来是三大民生难题。近年来政府为解决这 三大难题采取了很多举措,也取得了积极 成果。 第一,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分配关系不 合理,从表面上看是收入问题;从根源上来 ,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改 革不到位造成的。我们预计,管理层将从以 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增加农民收入、扶 持低收入群体、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其次, 加强个人收入调节。制定财产累进税,调节 收入分配差距,遏止过高收入。 第二,扩大就业。 今年就业问题依然 严峻。 据测算,城镇就业供求缺口还会在 1200 万左右,农业富余劳动力还有 1.2 亿 以上。为缓解就业压力,政府将实行减税, 还富于民,刺激民众创业。 第三,医疗、养老和教育体制改革期待 新突破。 推进医疗改革、 完善农村养老保 障,以期通过构建更好的社会网络。取消包 括学校和医院在内的事业单位的行政级 别,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对教育和医 疗的投入制定硬性的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指 标,以确保教育和医疗的公平发展。 第四,改革市场流通渠道,继续对家 电和汽车消费进行补贴。 ( 二 ) 城乡结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 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在 2010 年两会期间, 我们能够预计 参会代表们将深入讨论“三农”议题,因为 “三农”问题牵涉到占我国 70% 以上人口。 一是增加对农业投入, 夯实农业基 础。以下几个议题可能会成为“两会”中的 热点: 一是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 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稳定农产品市场,保 持农产品价格处于合理水平;三是加大与 农业生产相关的直接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的领域。 二是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配置。 两会代表们可能会关注以下议题:一是加 快农村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文化事业 的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 施建设和支持农民建房;三是加快农村土 地制度的改革;四是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 倾斜配置,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解决农 民贷款难的问题。 三是从解决农民问题来看,最核心的 问题是增收问题。 几年来,我国农民收入 增长相对比较快,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总体上仍然呈现出扩大的态势。一是进一 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在农民收入总 体较快增长和一部分农民率先致富后,解 决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三 是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农民工子女上 学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培 训问题等。 四是解决“三农”难题,必须依靠城乡 统筹。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推进 时期,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农”工作既面临难得 机遇,也面对很多新挑战、新问题。在新形 势下,破解这些难题,夯实农业农村发展 基础,决不能只在农业内部做文章,必须 从城乡统筹上着手。 在新形势下,破解这些难题,夯实农 业农村发展基础,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有 突破,加强制度层面的建设。第一,户籍改 革逐步推进。 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制度的 限制,绝大部分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安居乐 业。 第二,放开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业的 进入门槛,让更多的劳动者能够就业。 ( 三 ) 产业结构:降低新能源和节能减 排产业的成本, 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积 极培育需求。 在“调结构”的主基调下,低 碳经济的重要性凸现,代表新的经济增长 方式。 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 " 两会 " 期间, 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方面可能更加系统 化。 降低新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的成本。 这也是最为常见的套路,主要侧重于税收 优惠、融资支持和直接财政补贴。其次,提 高竞争对手的成本,为新能源产业的市场 化提供更好的环境。 可能的政策有:对排 放超标的传统能源生产企业征收碳排放 税, 对煤炭等非清洁能源开征资源税,提 高高排放的传统能源生产企业融资成本 和税率。 积极培育需求。一是政府采购向低碳 节能产品倾斜;二是补贴低碳节能产品的 消费者。 由于与扩消费的主题相契合,这 方面的力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三是提高 传统产业的成本以推动新能源和节能减 排产品的需求,主要包括对排放超标企业 征收惩罚性环境税并收紧其银行信贷。 ( 四 ) 区域结构:区域经济热潮依然将 持续。 区域经济热潮依然将持续。随着中央 政府区域经济政策在 2009 年的全面展 开,预计今年 " 两会 " 上,对相关区域经济 配套政策的提案将会陆续提出。 ( 作者单位 : 海通证券研究所 ) 别把住房当成 L V 皮包 � � � �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两条腿, 政府解决一部分, 市场方面也需要参 与,与此同时,老百姓的住房观念也有 待改变,现在很多人买不起房,就埋怨 政府和开发商,是有些不对的。 ”昨日, 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观点在网上引起 了轩然大波。 “买不起房,就不该埋怨政府和开发 商”的观点,在“房地产大佬”中颇为流行, 比如任志强在多年前就提出过 “住房富人 优先论”。 这类丛林法则透露出血淋淋的 “金钱决定论”: 你收入少, 就活该住不起 房!如果这也算道理,房地产商们大概也可 以让百姓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改变观 念”———谁让你口袋中的“银子”不够? 基本住房本不该是奢侈品, 只不过 是基本的必需品。 在这位委员的逻辑中, 似乎将住房等同于奢华的路易·威登 ( LV )包了。 对于 LV 包,确实可以说:买 不起就不要硬充面子。 但住房毕竟不同 于 LV ,我买不起价格高昂的 LV ,还可以 买低廉实用的包。 老百姓买不起住房、看 不起病,还有什么“替代品”? 毕竟, 老百姓不是在买花园别墅般 的“豪宅”,很多老百姓所希望得到的住 房只是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不需 要多大的地方”。 如果老百姓奢靡消费, 追求豪宅,那确实应该转变观念。但现在 中国老百姓的住房消费还在哪个层次 呢?可以说,有很多人连基本功能型消费 层次都还达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不反思 高房价是否合理,却要百姓“安于买不起 住房的现状”,在“赚钱不够”问题上做深 刻的“自我反思”,这算不算“只许州官放 火不许百姓点灯”? 在住房问题上, 应该从住房富人优 先论转变为住房普罗大众优先, 道理很 简单,住房的用地属于公共资源,而富人 仅仅只是少数,从公平角度看,住房不能 成为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的商品。 房地 产商们不该动辄可笑地质问:“谁让你钱 不够? 买不起房是你自己的错。 ” 2 月 27 日, 温家宝总理说:“我也知 道所谓‘蜗居’的滋味”,他说,“但是我有 决心, 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 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 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 ”温总理的话, 需要房地产商们与时俱进地跟进。 评论Commentary A3201 0年3月4日星期四主编 : 何敬东 编辑 : 谦 石 组版 : 晓 晗 E m ail:P P LL18@ 126.com ��电话:0755-83501640 城市化工业化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 � � � 有钱没钱 , 回家过年 。 一 到春节 , 异乡的游子照例会跋 涉千里 , 回到故乡 。 节日期间 除了亲情的交流 , 最重要的是 带着一双眼睛一对耳朵 , 去了 解家乡的经济变化 。 家乡虽是 中部长江之滨的一个小县城 , 但管中窥豹 , 亦能感知国家经 济脉搏之跳动 。 这些年中国到处大兴土 木 , 一线城市盖高楼不舍昼 夜 , 新房子如雨后春笋 , 就算 是偏僻乡村 , 也是盖了拆 、 拆 了盖 , 折腾个没完 。 大概拆房 盖房是中国文化基因中最稳 定最持久的一部分吧 。 在外乡 发迹或小有成就者 , 回到家乡 不断地拆旧屋建新房 , 甚至于 村里县里市里多处开工 , 即便 让其长年空置也无私毫惋惜 。 村里人一旦富裕 , 连供奉祖宗 牌位的祠堂祖屋也会嫌其不 够气派 , 不断地推倒重建 。 大家聚在一起 , 谈论最多 的是某某人今年在哪儿建房 了 , 某某人在哪儿买房了 。 房子 对于中国人来说 , 真的是终生 头等大事 。 几年来县城周围的 城乡结合部 , 建起了大量的新 房子 。 这些房子都是人们私下 转让土地后 , 由买方雇人建起 来的 。 这些年 , 离县城较远的村 民外迁成为风潮 , 乡亲们告诉 我 , 不少规模较小的村子已经 成功举村外迁 , 迁出 2/3 户数 的村子不在少数 , 迁出比例最 小的也已过半 。 在搬走的人中 , 这种近距离朝城市边缘迁移的 占主流 , 真正通过购买商品房 方式进城的 , 估计十不到三 。 问 其原因 , 一是自建房单门独院 , 符合传统居住习惯 。 二是商品 房太贵 , 好一点的到了 3000 元 一平米 , 根本买不起 。 这种迁移式自建房产生 了一些问题 。 首先就是这些私 下土地转让处于法律边界之 外 , 既没有许可 、 证件 , 也没有 在国土部门登记造册 。 起初交 易的是城郊村民的富余宅基 地 、 菜地 、 闲置地 、 池塘坝堰填 埋地之类 , 随着这些非生产用 地的减少 , 这两年买卖耕地越 来越多 。 出售主体既有城郊的 村民个人 , 也有村集体 , 甚至 还听到很多村中 “ 强人 ” 偷卖 或强卖集体土地以自肥的故 事 。 至于这种土地交易的规 模 , 虽没有看到统计数据 , 但 直观判断 , 自建房已大大超过 原县城建成区的规模 。 其次 , 这种 “ 城市化 ” 路 径在规划和公共服务方面存 在先天不足 。 一方面私建房完 全无规划或基本无规划 , 上下 水 、 燃气 、 绿化基本无人组织 。 相关的教育 、 卫生 、 文化方面 也无配套 。 既影响了城市美 观 , 又浪费了土地 , 城市化提 升生活品质的潜力没有完全 发挥出来 。 如此大量 “ 违法建筑 ” 的 出现 , 是人口密度小的产物 ? 还是总体规划滞后的结果 ? 现 有法律不允许农民宅基地交 易 , 因此 , 合法的城市化只剩 下 “ 国家征地 ——— 二次转 手 ——— 商业开发 ” 这一条路 了 。 城市化 、 土地制度 、 规划 , 三者之间如何统一 ? 我们会不 会为战略眼光的缺乏而付出 沉重代价 ? 令人深思 。 在人们的印象中 , 城市化 是农民进城 , 改掉村民身份 , 享 受有规划 、 有公共服务的市民 生活 。 然而 , 从家乡的情况看 , 却不尽然 。 买地建楼 , 对多数人 来说只是移了一个位置而已 。 如果说公共服务 , 除了小孩子 能接受稍微好一点的教育之 外 , 基本和住在老家差不多 。 与城市化紧密相关的另 一问题是产业 。 按理说 , 接近 市场是工业化过程中人们迁 移的最根本经济动因 。 但事实 上 , 县城并非大多数人的职业 依托所在 , 大多数在县城起楼 盖屋的年轻人还是到外地打 工 , 家中只留下老人和小孩 , 迁移到县城的人所依托的产 业 , 主要还是沿海地区或其它 大城市 。 就算在县城里务工经 商 , 由于村村通公路 , 骑摩托 车上下班 , 耗时也不过二三十 分钟 。 可见 , 就业并非人们迁 居的主要动因 , 发达国家历史 上人口聚集围绕产业转的情 况 , 似乎没有在中国重演 。 这次到农村去走亲戚 , 闲 聊中得之农村的产业结构已 发生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变化 。 首先是农民几乎不种田了 , 其 次是农民几乎不搞副业了 。 这 种变化所蕴含的重大经济意 义 , 似乎还没有被经济学家所 充分重视 。 农民不种田 , 大量土地抛 荒 。 部分是因生产效率提高 , 耕牛犁地 、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景象因机械化 、 集约化的推 进 , 已基本消失 。 绝大多数农 民已不再种地 , 年轻人已几乎 完全不谙耕作技术 , 以至于十 家农户八家要买米买菜 。 做饭 都用上了液化气 , 野生动物越 来越多 , 森林保护不再是难 题 , 春节上山扫墓 , 荆棘满道 、 山路难行 。 更令人意外的是 , 现在农 民基本上已不搞手工业 、 家庭 养殖业和副业了 。 在森林资源 丰富 、 20 年前几乎人人都会作 木工活儿的家乡 , 村民们的家 具现在竟然大多要到城里去 买 。 现在几乎没人养鸡养猪 了 , 找几个土鸡蛋已非常难 , 屠户都基本无活儿可干了 。 鸡 和猪 , 照例是在农村养 , 只不过 换成商业化 、 产业化了 。 20 年 前 , 笔者经常向父辈抱怨农村 人什么都做 , 一点专业化和规 模效应都没有 。 这个抱怨今天 才算有了回应 ! 不仅养殖业产 业化了 , 据说有人还盯上了抛 荒地 , 愿意租来搞农业和园林 业 , 并支付工资反聘土地主人 来为其工作 。 也许是在城市呆 久了 , 我真有点不敢相信农村 告别小农生产方式速度如此之 快 , 也简直不敢相信商业化 、 产 业化运作水平达到如此程度 。 家乡经济应处全国平均 水平 , 所见所闻 , 让我们不需 借助官方数据 , 也可以完全不 顾学术上的界定就可得知 : 中 国的去农业化 ( 工业化 ) 业已 完成 ! 中国已经没有农民了 ! 二元经济从产业角度看已基 本消失 ! 现在的二元体制主要 是地理上的和制度上的 。 因 此 , 中国面临的不是工业化问 题 , 而是工业化如何升级问 题 。 同时 , 对于一个标准 80 后 农村人来说 , 出生地 ( 农村 ) 、 迁移目的地 ( 县城 ) 和就业地 ( 沿海为主 ) 都是分离的 。 这 种迥异于经典模式的工业化 与城市化的地理割裂状态 , 提 出了很多挑战 。 提高城市化效 率 、 顺应产业意义上的二元体 制的终结 , 很可能需要终结土 地制度上二元体制 , 这是一个 关键点 , 也是一个难点 。 鹏 眼 财经 漫画 实话实说 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太理想化 � � � �最近中国十余家著名媒体就户籍制 改革联合发表社论,敦促政府加快对户籍 制度进行改革。 这是应该赞赏的,但坦率 地说,笔者对此并不乐观。 户籍制度背后是地方性福利 当今社会具有户籍制度的国家并非 只有中国,日本也有户籍制度。 不过中国 的户籍制度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制度——— 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户籍登记制度,而是与 福利保障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地方性福 利制度。 有户籍,就意味着有权享有地方 性的福利保障,没有户籍,就无权享有这 种地方性的福利保障。例如在中国的各个 城市,就业、居住、养老及其它的社会基本 福利保障制度,都和户籍相关。 中国户籍 制度之所以会导致社会的二元化,关键在 于此。 现在很多人主张改革户籍制度,实 际上也并不是要彻底废除户籍登记制度, 而是要废除这种地方性的福利保障制度, 使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使不 同城市的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 但是,要彻底废除户籍制度,给予所 有公民同等的国民待遇,并非易事。 因为 要废除户籍就必须给 13 亿人同样的社会 福利保障,而且必须是按照当前最高的地 方性福利保障标准,否则就必定会引起目 前已经享有较高的地方性福利保障地区 的居民的反对。然而国家并没有财力来实 现这一点。 废除户籍制度耗资巨大 粗略估算,给予全体国民以同等的地 方性福利保障待遇,未来每年至少需要增 加投入 1.65 万亿以上,具体如下: 1 、医疗保障。 目前城镇实施的是“城 镇居民医疗保障”,而农村实施的是“新农 合”,两者差距明显。造成这种差距的基本 原因是社会医疗保障的资金缺口很大,不 足以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待遇。 以 2009 年为例, 医疗保障的全部资金也 不过就是 3500 亿左右,而 13 亿人的医疗 保障实际开支所需要的资金却在 2.5 万 到 3 万亿人民币一年,两者之间的差距非 常悬殊。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再 另外投入资金来支撑社会医疗保障。而要 使全部农民可以享受城市居民同样的医 疗保障待遇, 也就是意味着要政府需要 再增加大约 8.5 亿农民的医疗保障,使之 和城镇居民一样, 这无疑就需要政府另 外投入资金。 而且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 来看, 这种资金的投入至少在每年 2500 亿左右。 2 、养老保障。 城市居民和农民养老 体系也不一样,前者是“城镇居民养老保 障”,后者是“新农合”,差距也很悬殊。 城 市居民未来可获得的保障大约是每月 500 元左右,而农村目前需要领取养老金 的人数大约 1 亿人,但标准非常低。 如 果按城市每月 500 元的标准,即使一半 来自财政,每年就需要 3000 亿左右,况 且老年农民中绝大多数无力支付另外 一半。 去年农民平均年总收入才 5153 元, 要拿出 3000 元来缴纳养老金实在 不现实。 3. 最低生活保障。目前城市居民可以 获得低保的标准, 几乎是农民年均收入 的一半以上, 城市居民可获得的最低生 活救济金大约每月 300 元左右。 若农民 按照这同一标准, 政府每年至少要投入 4000 亿元。 4. 教育保障。 任何人都难以否认,中 国城乡间教育差距很大,要放开农民进入 城市, 则政府的教育开支必须大大增加。 仅就职业教育一项,费用的增加就极其惊 人。 目前城镇居民的职业教育基本上免 费,而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接受免费的职 业教育,每人每年若为 1 万元,则平均每 年就是 7000 亿。 由此可见,仅上述四项开支,如废除 户籍制度, 即给予全体农民以城市居民 同等待遇,仅政府需要投入的资金,未来 5 年就至少每年需要 1.65 万亿人民币。 事实上, 开支绝不只是上述四方面, 1.65 万亿资金还是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保守 算法。 然而政府是否有如此财力呢?答案是 否定的。 中国政府在 2009 年全部财政收 入 6.8 万亿, 13 亿人的社会保障全部收入 也不过 1.6 万亿不到, 再加上土地出让、 彩票公益等等收入, 最多也不过 12 万亿 左右。 从国际对比看,这一收入占 GDP 比 例已相当惊人。 美国去年政府收入仅为 GDP 的 1/5 左右, 去年中国 GDP 不到美 国 1/3 ,可财政收入却为美国的 2/3 。 财力 向政府集中,导致高房价、高税收等问题, 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 怎么可能再通过增加税收然后拿出 1.65 万亿元来废除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太理想化 中国户籍制度进展困难, 缺的是钱, 而不是因为政府没有积极性。或许有人会 认为,现在贪污腐败非常严重,只要解决 了贪污腐败就可以满足废除户籍制度的 资金需求。 笔者非常赞同铲除贪污腐败, 但这并非一朝一夕可实现,即便就算真的 可以实现,也远远不够需要。因此,认为铲 除腐败就可以彻底废除户籍制度未免有 些天真。 要彻底废除户籍制度,仅仅有雄心远 远不够。最重要的要有一个切实可行资金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取代现有 的地方性社会福利制度,进而废除户籍制 度。 设计出这套方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 历史责任。 而要达成此事,关键在于挣脱 传统思维模式。 ( 作者为旅澳学者 ) 唐志顺 / 图 陈 露 李明亮 孔保罗 黄小鹏 欧木华 不平则鸣 低碳行情
/
本文档为【又到一年一度的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