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案例报告 社交恐怖症4

2011-05-20 8页 doc 37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8651

暂无简介

举报
案例报告 社交恐怖症4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报告 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杨晓(化名),女,25岁,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直视别人,怕别人看出不自然表情,不敢和别人交往,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明知这种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精神痛苦2年。诊断为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神经症,社交恐怖症,运用森田疗法结合系统脱敏疗法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杨晓,女性,25岁,未婚,中专文化,私人企业工作,来自农村,姐2人,父母健在,家庭经济状态一般。 2、个人成长史: 家住农村,自幼...
案例报告 社交恐怖症4
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报告 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杨晓(化名),女,25岁,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直视别人,怕别人看出不自然表情,不敢和别人交往,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明知这种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精神痛苦2年。诊断为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神经症,社交恐怖症,运用森田疗法结合系统脱敏疗法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杨晓,女性,25岁,未婚,中专文化,私人企业工作,来自农村,姐2人,父母健在,家庭经济状态一般。 2、个人成长史: 家住农村,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内向,怕见人,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有一次因放学回家晚了,父亲以为在外贪玩,我还未来得及解释,就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个耳光,瞬间脸上出现红红的手掌印,疼得像火烧似的,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貌龄相称,谈话中总是低着头说话,不敢正视人,偶尔抬头看人,便立即躲闪,并表现出局促不安、紧张脸红。明知这种反应是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并因此而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未患过严重疾病,但上班后害怕与人交流,怕别人注视自己,与人讲话紧张,伴心慌、脸红、气促,好像全身发抖;自己单独时候无任何反应。 5、社会功能: 不敢与人交往,说话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以至影响工作和人际关系,回避社交场合,产生辞职的想法。 二、主诉: 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2年,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毕业后进了一家文化传播媒体广告公司,负责电脑设计工作,与人沟通较少。近2年来不愿与人交往,说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单位男同事接触,觉得男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很内向、很古怪的人”。开会时常常因为紧张,对领导开会具体内容不清。更糟糕的是,现在在女同事、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开始很少去社交场所,包括同学聚会、同事婚礼等,都要找借口推辞,很少与人接触。工作中负责电脑设计排版,最近效率明显降低,仍然不愿和同事交流。同事说她工作一般还那么清高,自己感觉很痛苦,曾力图克服这个问题,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主动来寻求帮助。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父母反映:杨晓从小个性内向,孤僻,不合群,对事敏感,家庭和睦,姐姐对她百依百顺,过度宠爱,使她更加娇嫩。她上小学三年级之前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周围亲戚及外人夸奖她,同学之间的仰视,使她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人,比其他同龄人都强,应该得到夸奖和宠爱。有一次在班会上,因不慎讲错一句话,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回家后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持续好长时间。自此,学习成绩开始下滑。 五、心理测验结果: (1)做SAS量表(分为75分),说明焦虑症状明显; (2)做SDS量表(标准分为65分),说明抑郁情绪明显; (3)做SCL-90自评量表,结果显示:躯体化1.6、强迫症状2.1、人际关系敏感1.8、抑郁2.1、焦虑2.2 、恐怖3.1、其他1.2。 由上可以看出,杨晓最显著的是恐怖因子分值高,其次是焦虑、抑郁、强迫因子分值较高。 六、诊断 1、诊断结果:非精神性心理紊乱 神经症 社交恐怖症 2、诊断依据: (1)患者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和有强烈的求治愿望。根据郭念锋(1986)正常与异常心理学原则三项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紊乱。 (2)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不敢和别人交往,发作时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曾力图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根据ICD-10有关社交恐怖的确诊标准,完全符合焦虑,主要发生在与人交往的特定社交情境,而独处是则不发生,并对恐怖情景的回避为核心症状。 (3)病程两年,评3分;自己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评2分;妨碍了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回避社交场合,评2分;根据许又新神经症诊断评分7分,符合神经症的诊断。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两者不同。形成恐怖症的焦虑是有特定的物体或处境所产生的,为了减轻焦虑有回避行为。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而本求助者却是对人特有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因此排除焦虑症。 (3)与强迫性神经症鉴别: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某种思想、观念或行为不克制地去想、去做;而恐怖症所害怕的客体和处境是来自外界的。所以排除强迫症。 4、病因分析: (1)生物性原因:求助者女性,25岁。 (2)社会性因素: ①家庭教养严厉。 ②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同男孩交往不正经”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和错误认知,以至于不敢和异性交往,逐渐发展到不敢与人交往,出现内容泛化。 (3)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 ①成长中同男孩交往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和认知。 ②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 ③个性特征:追求完美,性格内向,孤僻、敏感。 七、咨询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的制定:经双方共同商定,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改变“同男性交往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和认知; ②改善当前与人交往时的紧张局面,可以面对面交流20分钟; ③降低焦虑、抑郁情绪到中国常模以下。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理论原理与 1、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1)森田疗法是由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创立的,是以治疗神经症为特点的心理治疗,其本质是通过亲自体验去理解以达到治疗目的,是一种超越言语合理性的治疗方法。 其基本理论包括: ①(森田)神经质 森田的神经症理论简单地说是一种素质论,神经质的倾向任何人都有,他把这种倾向强烈者称为神经质。 ②疑病性素质 森田把神经质发生的基础称为疑病性素质,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对自己的心身过分地担心,在某种情况下,把任何人都常有的感受、情绪、想法过分地认为是病态,并对之倾注苦恼,实际上什么病也没有,却主观上渐渐地构成病。 ③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森田认为神经质的人“生的欲望”过分强烈,他所指的生的欲望包括从自我保存、食欲等本能的到想获得被人们的承认、向上发展的那种社会心理的欲望。而死的恐怖中包含了在对欲望追求的同时,怕引起失败,对死及疾病的恐怖,怕种种具有心理价值的东西失去等等。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二者平衡时,则身心健康,两者对立则死的恐怖便会占优势成为引起神经质病态的根源。 ④心理——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 森田认为神经质发病最重要的是疑病性素质,对症状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精神交互作用,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在疑病基础上所产生的某种感觉,由于注意力的集中使此种感觉更加敏感,过敏的感觉进一步使注意更加集中并逐渐固定,从而形成症状,形成疾病。而人的主客观,情感和理智,理解与体验之间常有矛盾,森田称之为思想矛盾,如用理智去解决这些矛盾就会导致精神交互作用,精神交互作用是一种心理机制的表现,而思想矛盾是促使精神交互作用发生、持续下去的动力学机制,这在神经质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 (2)森田疗法特点: ①强调用“从现在开始”,“让现实生活中充满活力”等,让病人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去。 ②重视患者的实际行动,即“重在行动”、“顺其自然”、像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外表如果能像正常人一样,则心理自然健康起来。 ③在现实中接受治疗。让求助者在普通人生活的环境中,给予生活的知道,建立正常人的生活模式,树立自尊心和信心。 ④性格修养。帮助求助者努力去扬长避短,通过治疗中的实际行动去陶冶性格、改变性格。 (3)森田疗法的具体应用 通过咨询师与求助者一对一的一周一次的交谈,咨询师同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师在尽可能了解其各方面情况后,不以症状作为讨论主要内容,鼓励求助者面对现实生活,放弃神经质的抵抗症状的立场,认识到事物不以自己的主观愿望而转移,认识到接受症状的本来面目,不试图去控制,症状就会改观,最后鼓励求助者要承担自己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在咨询中,咨询师应尽可能用提问方式启发求助者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过多地采用说服方式,治疗的关键是帮助求助者理解顺应自然的原理。 2、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是有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创建的,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训练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于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经反复练习,求助者对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界逐渐脱敏。 (三)评估: 做了SAS;SDS;SCL-90三种量表。 (四)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向咨询师提供与问题相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①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②对咨询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③对咨询方案、收费、时间等,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等方面的规则; ③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②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③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权利: ①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其作出明确的理由,并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将转介给另外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②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资料; 义务: ①介绍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 ②介绍国家收费标准; ③介绍自己的业务专长。 (五)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共咨询12次。 咨询收费:50元/次。 心理测验收费:SAS 30元/次, SDS 30元/次, SCL-90 40元/次. 八、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了解杨晓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尤其是重大事件,并协助杨晓作相关的心理测验,确定主要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与杨晓商定咨询目标。 2、心理帮助阶段 通过交流之后,我认为她的症状可通过森田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予以改变,首先为她作了原因分析:①你的内向、孤僻、敏感的性格特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内在因素。②父母对你交往中的禁忌以及灌输的与男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使你的性格中形成了较强的羞耻心,这对人际交往起着阻碍作用。③少儿时,你父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了负性心理印痕。这种印痕随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而被激活,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④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一方面有着正常的与异性接触的愿望;另一方面你已经内化了的有关两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有意无意地使你批判自己的想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因而,常常处在一种是否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冲突之中。⑤具有性格内向、孤僻、追求完美的个性,在经受心灵创伤后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进一步导致了你的自我感觉恶化,“症状”便日益严重。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回避社会交往、与人交往紧张的缘故。由此我建议杨晓接受森田疗法的门诊治疗和系统脱敏法系统性咨询,她愿意接受,并约定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首先正确认识两性间的正常交往,摒弃同男性交往不正经的错误观念和认知,尊重自己的正当意愿。分析症状的幼稚性和症状不符合成年人逻辑规律,使求助者认识到其观念如儿童一样幼稚,在成年人看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其次建议找两位关系较好的女同事了解一下她们对你在与人交往中的反应,如脸红、发抖、目光恍忽等“不自然”状态是否确实。目的是让她通过调查,克服“想象观众”的作用。两位同事的动摇了杨晓的“想象观众”观念,认为“可能我在她们面前是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自然”。同时让她清楚情绪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去改变,应“顺其自然”,以积极态度面对人生。 最后对她的思考、领悟及行为上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对障碍原因对人际交往方面的进一步讨论作出必要的指导。根据杨晓的实际情况,帮助她去掉一个“怕”字,去掉社交中的自卑感,树立自强、自信的精神,认识正常社交活动并不带有什么神秘色彩,只不过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应酬,过分注意是多余的,强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治疗的关键。制定了进一步的治疗计划: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你的态度;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即在想象中将想回避又回避不了、最想见又最怕见的人(某位同事)突然呈现在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然后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驰的反应,最后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扩展到现实行为中;为其布置了“大目标小步走”的与人接触、交谈的作业;加深对障碍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痕迹,提高挫折承受力,树立正确的交往观。通过对森田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的进一步指导,杨晓的人际关系质量有显著改善,主动开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能主动与同事进行交往,原先伴有的心跳,脸红的情况也逐步减轻直至消失。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咨询第12次时,杨晓自述“同男性交往不正经”的错误认知和观念已经改变,认识到与男性接触是很正常的交往,与单位同事相处、谈话时不再紧张,继续坚持放松训练,执行逐步扩大与人交往的范围。 九、评估: 杨晓自述“同男性交往不正经”的错误认知和观念已经改变,认识到与男性接触是很正常的交往,与人相处、谈话时不再紧张,能将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已达到预期目标;我同杨晓交流时发现她不再低头说话,可以正视交谈,不再伴有脸红、气促的症状;做SAS量表(标准分为42分);做SDS量表(标准分为45分);做SCL-90自评量表,结果显示:躯体化0.8强迫症状1.5、人际关系敏感0.8、抑郁1.5、焦虑1.6、恐怖1.6、其他0.7。SAS 量表的标准分已由刚咨询时的75分下降为结束前的42分,SDS量表的标准分也由刚咨询时的65分下降为结束前的45分,SCL-90自评量表中其恐怖、焦虑、抑郁、强迫因子下降明显,都达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半年后电话随访,已没有原来不自然的症状,可以和别人随心所欲交流,可以参加同事聚餐、婚礼等场合,工作中讨论问题自己敢发言了,达到预期目的。 十、总结 社交恐怖症之所以是后天形成的,也就在于社交能力不是与生惧来的。一方面固然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社交技巧,以扩大社交面,一方面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发展,才可能进行人际交往。因此,社交恐怖实际上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难以避免的。不过,还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才导致了习惯性的社交恐怖,从而形成社交恐怖症,影响着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治疗上应以心理咨询为主,并辅以心理治疗,如森田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同时强调增强自信、参加集体活动是战胜社交恐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侯沂、舒良,《现代精神病学诊疗手册》,山东,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
/
本文档为【案例报告 社交恐怖症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