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

2011-05-01 22页 doc 202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1592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 孤独症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1943年最早由Kanner以“情感接触中孤独性障碍”为题报告了本征。 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  孤独症被分在广泛性发育障碍中,因为它对人们的许多生活领域都产生影响。由于孤独症包含了许多症状,因此它经常被看做是一组精神障碍而不是单独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明显...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 孤独症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1943年最早由Kanner以“情感接触中孤独性障碍”为题了本征。 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  孤独症被分在广泛性发育障碍中,因为它对人们的许多生活领域都产生影响。由于孤独症包含了许多症状,因此它经常被看做是一组精神障碍而不是单独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明显损害或发育不良,兴趣及活动范围的明显狭窄。这些症状的表现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但是,孤独症患者通常有出色的记忆力、数学技能、或音乐天赋,这常常使专家们惊叹不已。现在科学家们发现,那些被认为是造成孤独症的基因,可能也会造就数学、音乐、和其它方面的天才。[1] 孤独症 - 疾病原因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0_34_04_01300000167299128448045487005_jpg.html?prd=zhengwenye_left_neirong_tupian" \o "孤独症" \t "_blank"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0_34_04_01300000167299128448045487005_jpg.html?prd=zhengwenye_left_neirong_tupian" \o "孤独症" \t "_blank" 孤独症 一、医学生物学成因   孤独症的医学生物学原因,可能是遗传学因素、免疫因素、生化因素、孕产期因素等。孤独症的成因极为复杂,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是否发病,取决于各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很难在孤独症患者个体身上确认出一种共有的医学成因。孤独症可能是因为许多不同的医学成因(如:遗传、病毒感染、孕产期危险因素、其他原因),造成了特定脑结构或脑功能的损伤所致。至于损伤的具体部位、机制如何,仍待进一步研究。   1、遗传学因素     对有孤独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2%-8%,是一般人群发病率的50-200倍。双生子研究则显示,同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60%,异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0。这些证据证明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2、免疫因素     最近的不少研究发现,免疫功能障碍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生或发展存在着某种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如何,目前还说法不一。主要观点,包括自身免疫因素、病毒感染学说、免疫接种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的提出者发现,孤独症患者脑部组织的免疫反应比正常人活跃,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区域是小脑(Pardo,2004)。还有人对7位孤独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脑脊液内的细胞激素水平(这是免疫反应的标志)同样比正常人要高,这说明孤独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大脑和小脑都存在着炎症。 3、生化因素   人们提出,孤独症发生可能与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的代谢失常有关。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成,要依靠一套复杂的信号传导过程,承担神经细胞或神经---肌肉之间信号传递作用的一类重要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同,传递的信息就不同,神经递质在大脑不同部位的浓度高低、传递快慢、传递多少等,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当前认为与孤独症关系较为密切的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等。这些神经递质的失常通常与基因异常或变异有关。还有人提出,孤独症可能与金属代谢异常有关,例如不少患者严重缺锌。 4、孕产期因素   目前人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孕产期危险因素与孤独症有关,但可能不是孤独症发病的直接原因,它只是加强了已存在的遗传易感性,增加了孤独症发生的危险性,而可能是重要的间接原因。这些孕产期危险因素有精神抑郁、吸烟史、病毒感染、高烧、服药史、剖宫产、患儿早产、出生体重低、有产伤、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先天畸形等。 二、神经心理学成因   有学者将测量认知或情绪、情感等心理功能的实验研究手段与探索脑区结构和功能的技术相结合,进行孤独症成因的研究,这种研究模式称为神经心理学模式。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孤独症的核心缺陷,有三个主要的假说:心理理论缺陷说、中枢性统合不足说、执行功能缺陷说。   1、心理理论缺陷说     心理理论缺陷说主要用来解释孤独症社交交往障碍。心理理论能力,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意图等心理状态的认识和理解,并藉此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和推理的能力,被认为是社会认知和交往的基础。自1985年开始,有人陆续以心理理论习得上的特殊损害来解释孤独症儿童在人际交往、想象、及语言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特殊障碍。 随着当前脑科学研究的进展,有关孤独症心理理论受损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发现杏仁核、海马、左内侧前额皮层、右侧眶额皮层等脑结构可能与此有关:杏仁核损伤会使孤独症儿童难以对社会性刺激作出适当反应;海马损伤会使延迟动作模仿出现困难;内侧颞叶机能障碍对认知、记忆和情感有影响,因而与社会互动、移情等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密切相关;颞平面的结构异常与交往障碍有关。上述个区域的机能障碍很可能导致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封闭。 2、中枢性统合不足说   中枢性统合不足说主要用来解释孤独症患者的兴趣狭窄和特殊才能。一些学者认为,孤独症患者的信息加工不完善,其注意力经常被正常人所忽视的客体表面或个别特征所吸引,对整体情景缺乏注意,结果使得信息加工发生在局部而非整体水平上。由此也可解释一些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在记忆、数学或音乐某一领域可能具有特殊才能的现象。     一些研究发现,小脑发育异常可能与注意缺陷和整合加工不足有关。小脑被认为是仅次于额叶的信息加工系统,能够通过它的深部核团发出投射纤维,对额叶的运动、语言、认知、记忆等功能进行迅速的加工整合。小脑的蒲肯野细胞是小脑中唯一对其深部核团有抑制作用的神经细胞。孤独症患者小脑部位病变,普肯野细胞大量丧失,将会使额叶的运动、语言、认知、记忆等功能的执行速度和准确性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因此小脑病变有可能是孤独症中枢性统合不足的神经病理基础。 3、执行功能缺陷说   执行功能缺陷说主要用来解释孤独症患者的刻板和重复性的行为。执行功能是个体进行问题解决时所必备的神经心理技能,涉及很多目的性、指向性行为的适应过程,如计划、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弹性思考与行动等。执行功能缺陷,对孤独症患者的仿说、反复性的思考和动作、缺少计划、难以抑制不适当的反应等作出了解释。 一些研究显示,大脑的前额叶与执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对2-4岁的孤独症患儿进行检查,发现他们额叶的局部脑血流明显降低,提示孤独症患儿大脑额叶成熟延迟。    三、生态学模式的孤独症观   有学者提出了生态学模式的孤独症观。从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角度来解释孤独症成因,都倾向于将孤独症描述为患者个体内部的问题,似乎孤独症只是一个静态的症状,忽视了这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而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孤独症并不单纯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一种静态症状,而是一个发展着的过程,发生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这种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什么某些高功能孤独症个体虽然能够顺利通过某些情绪识别任务和心理理论任务,但在真实生活中仍然举止怪异。同时强调,孤独症儿童异常的行为,对抚养者的行为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孤独症儿童生存的社会环境与正常儿童不同(如孤独症儿童的母亲更少对孩子微笑)。孤独症患者与外界的互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人类大脑的发展和成熟不仅仅是生理驱动(如基因)的过程,大脑皮质结构也受到学习的质和量的影响。根据生态学模式的孤独症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孤独症首先是一种先天的神经系统发育损伤,如果孤独症儿童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能克服这种损伤所造成的障碍,那么就会导致二次身心发展障碍,出现认知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生态学的孤独症观为及早对孤独症儿童提供教育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中医辨证原因   从中医辨证上,孤独症属于肾虚、先天不足、发育五迟等范畴,劳思、抑郁、恼怒、伤感等因素还会使病情恶化。肾主脑、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在情志方面,肾主恐。肾先天不足,必然反应到脑部的病变,这一点与西医的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和生态学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分析结果皆提示孤独症与个体的脑和神经的发育异常、病变有关)。肾主骨,肾虚则骨头发育异常,往往从孤独症儿童的囟门闭合较晚、头顶有明显的隆起、出牙较晚、牙齿小而异形等方面得以印证。肾开窍于耳,孤独症的孩子肾虚,导致其听力不敏感,视听不同步;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出现问题,则导致他们的平衡觉出现问题,他们的时间知觉、方位知觉、运动知觉、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及其相互配合的能力很差;不少孤独症的孩子在耳朵周围或耳道,先天长有耳瘘、拴马桩,也是先天性肾虚对耳朵发育影响的表现。其华在发,由于肾虚,孤独症孩子的头发大多表现为没有光华,象枯草一样,发质软黄稀疏。还有的孤独症孩子由于肾虚造成弱视、尿频、尿床等。肾主恐,则体现在孤独症儿童由于肾虚导致胆小、经常无名恐惧、没有自信等方面。    孤独症 - 疾病症状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3_76_05_01300000167299128448055860481_jpg.html?prd=zhengwenye_left_neirong_tupian" \o "孤独症" \t "_blank" 孤独症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孤独症 - 病症区别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2_58_06_01300000167299128448063713523_jpg.html?prd=zhengwenye_left_neirong_tupian" \o "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t "_blank" 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孤独症与智力残疾 智力残疾(一般智商<70且社会适应行为较差 )属于精神发育迟滞,在感知、社交、兴趣、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与智商成正比,发展的次序正常、愿意沟通交往,只是能力有限。孤独症儿童中有1/5智力基本正常,其余,伴有智力缺陷,感知,思维、兴趣、情感、语言等发展不平衡与智商不成正比,智商正常的(一般>70)孤独症儿童交往沟通行为模式等与智力残疾儿童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缺乏意愿,沉溺于自我世界。  孤独症与多动症 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行为兴奋、多动、孤僻、不合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但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干预,症状会渐渐减轻消失。孤独症儿童:有多动现象占36%-47%,不超过半数,而呆板动作、刻板的语言、强迫性、仪式性动作的出现率却高达88%以上,明显高于半数,而且这些症状多数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可以部分缓解。 孤独症与听觉障碍 孤独症儿童一般无听力损失,发音器官功能正常,也可以说话,但主要是交往障碍,缺乏交往欲望,囿于自我世界。听觉障碍儿童由于有听力损失,影响了说话的能力,但是他们有交往欲望,经过康复后,能结合手语进行正常的交往。个别听力残疾儿童,因听觉障碍又没经过有效的康复,长期形成性格内向,往往不愿交往,但与孤独症儿童有本质的区别。 孤独症与精神障碍 过去曾有人将孤独症与儿童精神分裂症混同。二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如眼神不谋合,兴趣范围狭小等,但是二者在出现率性别差异不同,孤独症男、女孩儿比例为4:1,精神分裂症男女相当。发病年龄不同,孤独症常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而精神分裂症常在儿童晚期、青春期后发病。精神分裂症常有幻听、妄想症状,而孤独症很少出现。今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将对二者认识更加进一步,并从医疗教育方面加以区别对待。 孤独症与智力残疾 智力残疾(一般智商<70且社会适应行为较差 )属于精神发育迟滞,在感知、社交、兴趣、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与智商成正比,发展的次序正常、愿意沟通交往,只是能力有限。孤独症儿童中有1/5智力基本正常,其余,伴有智力缺陷,感知,思维、兴趣、情感、语言等发展不平衡与智商不成正比,智商正常的(一般>70)孤独症儿童交往沟通行为模式等与智力残疾儿童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缺乏意愿,沉溺于自我世界。  孤独症与多动症 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行为兴奋、多动、孤僻、不合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但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干预,症状会渐渐减轻消失。孤独症儿童:有多动现象占36%-47%,不超过半数,而呆板动作、刻板的语言、强迫性、仪式性动作的出现率却高达88%以上,明显高于半数,而且这些症状多数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可以部分缓解。 孤独症与听觉障碍 孤独症儿童一般无听力损失,发音器官功能正常,也可以说话,但主要是交往障碍,缺乏交往欲望,囿于自我世界。听觉障碍儿童由于有听力损失,影响了说话的能力,但是他们有交往欲望,经过康复后,能结合手语进行正常的交往。个别听力残疾儿童,因听觉障碍又没经过有效的康复,长期形成性格内向,往往不愿交往,但与孤独症儿童有本质的区别。 孤独症与精神障碍 过去曾有人将孤独症与儿童精神分裂症混同。二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如眼神不谋合,兴趣范围狭小等,但是二者在出现率性别差异不同,孤独症男、女孩儿比例为4:1,精神分裂症男女相当。发病年龄不同,孤独症常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而精神分裂症常在儿童晚期、青春期后发病。精神分裂症常有幻听、妄想症状,而孤独症很少出现。今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将对二者认识更加进一步,并从医疗教育方面加以区别对待。[2] 孤独症 - 行为特点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1_23_07_01300000167299128448071898363_jpg.html?prd=zhengwenye_left_neirong_tupian" \o "孤独症" \t "_blank" 孤独症 社会互动 有些孤独症患者根本不说话 ,其他患者具有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他们能够说出物体和动作的名称,但是却无法对情感进行描述或者提出问题。因此,孤独症患者在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时经常会遇到困难。他们经常被自己的世界所吸引,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其他人的存在。这种对物体而不是对人感兴趣的现象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有些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并不在意其他人试图于他们进行交流的愿望,这会令那些人感到非常伤心。孤独症患者经常无法领会手势、音调或者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意思。 孤独症患者发现自己很难与别人进行交流,因此他们的表现非常怪异,会尽量避免与别人进行眼光交流。他们可能根本不说话、沉默寡言,也可能不停地说话,他们根本就不听别人在说什么———他们没有意识到人们在进行交谈时要按顺序说话。同时,这些患者也可能作出不适当的评论。例如,他们没有意识到最应该把注意力方在什么地方。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况出现原因在于孤独症患者缺乏运用多数交流所遵循的正常社会规则的能力。孤独症患者的语言表达所具有的一种共同特征是言语模仿症。表现为不断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这可能实在对一个问题进行回答之前对其他进行重复,也可能是毫无必要地重复使用患者自己所喜爱的词语和短语。 强迫行为 孤独症患者经常具有强迫行为,比如过度地重复各种各样的动作,持续性地专注于某个物体、某种思想或哦着某种感觉。这些患者有时会出现强迫性运动,比如摇摆身体、拍打手掌或者眨眼。孤独症患者常常对某种物体表现出强迫性的兴趣,比如一名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连续几个小时都在玩耍某个玩具、观看彩灯、不停地扭动水龙头、一次又一次地观看同一部电影或者听同一首歌曲。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可能会受到一些食物的困扰,他们只吃一种或者几种食物,这将导致健康问题。患有孤独症的儿童甚至会对到达学校路线的变化表现出极端的悲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对正常人来说,这种因循守旧的做法事成问题的。 其他行为问题 孤独症与其他行为问题之间也具有联系。孤独患者的饮食和睡眠模式都会陷入混乱。孤独症患者有时(比如当他们的习惯被改变或者有人想跟他们交流时)会发脾气或者对别人和自己作出具有挑衅性的行为。这常常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情况充满了恐惧,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社会对破坏性行为所制定的规则。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常常缺乏自理能力(比如没有养成使用厕所的习惯),同时,孤独症患者也会表现出焦虑、喜怒无常或者失落的情绪。 孤独症 - 检查 实验室检查一般阴性,即使有阳性发现,也应排除伴发的躯体疾病的影响。孤独症伴发癫痫者较多见,因此常有电图异常,但不出现临床发作者也有较多的脑电图异常,其异常无特异性。近年来常报道孤独症患孩有脑成像检查的异常(CT,MRI等),一般无特异性,但亦有报导强调有小脑中线中发育不良者。另据报道,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伴发孤独症症状者也较多。 孤独症患儿在青春期可有较大的变化,有些可有明显改善,有些则反之。一般言,语言功能发育好者预后较好,反之则差。据美国资料,约三分之一的患者长大后可独立生活。[3] 孤独症 - 治疗方法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3_84_12_01300000167299128448123597447_jpg.html?prd=zhengwenye_left_neirong_tupian" \o "孤独症的治疗方式" \t "_blank" 孤独症的治疗方式 1、心理治疗法 在早期,由于心因论学说盛行,因此也直接影响到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所接受之治疗;在此时期,无论是直接针对儿童或间接针对家长,最普遍之治疗方法均为心理治疗法。但是此法并没有后续相关的研究支持其理论。 2、医药疗法 主要分为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西医:近年来试用传统的或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生物医学干预,效果仍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副作用很大,这一点一直为大家所诟病。若患者伴随的精神神经症状明显,或威胁到自身或者他人安全或严重干扰患者接受教育和训练,影响日常生活,可使用药物对症治疗。 1.利培酮:2006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治疗5~16岁孤独症。药物能改善患者发脾气等易激惹症状、自伤和攻击行为。开药剂量0.25mg~0.5mg,每日2次,以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剂量范围0.5mg~6mg/日。常见镇静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2.中枢兴奋药物: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患者。常用药物哌醋甲酯或苯异妥因。(注:中枢兴奋药物仅限6岁以上患者使用)。    3.抗癫痫药物: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硝西泮用于合并癫痫发作者。中医:所采用的治疗主要有经络穴位按摩、针灸、中药等。有中医工作者和中医院大力提倡中药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其中典型代表是南昌东方医院(自闭症医院)]。除中药外,也有中医工作者和中医机构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拟定合理的穴位配方,结合丰富的按摩手法,开展儿童自闭症的穴位按摩治疗;在按摩过程中,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进步特别快,不少孩子经治疗后,能够进入普通学校学习,逐步融入正常儿童。 该病辨证为祖国医学中的“呆病、五迟、五软、解颅”等病症范畴,乃由心肾肝脾不足、髓海不充或痰、瘀痹阻清窍所致。 自闭症的辩证要点: 自闭症的辩证主要也是根据四诊合参。但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与病情反应,都有一定的特征。自闭症儿童不会说话,轻者亦往往不能正确诉述病情;寸口部位短小,就诊时又多不能与医者合作,影响了气息脉象,因此,四诊的运用,与成人不尽相同,望诊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配以“五脏诊治”法则,使自闭症的临床辩证更较全面。在中西医相互学习与取长补短之下,更充实了辩证与辩病相结合的经验,对诊断有了进一步提高。 3、教育疗法 在一九六O年代末期及一九七O年代初期,由于自闭症不再只被视为精神分裂的一种或是肇因于心理社会方面的因素,因此自闭症的疗育也有重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重视有助自闭症社会人际,语言能力,及认知功能方面发展的方法。在教育界,开始强调自闭症适性教育之重要,在学校设施方面,亦扩大因应而涵盖学前教育,通学或住校、毕业后之辅导措施,许多学者研究皆显示,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时间之长短和其日后之发展有很大的相关,而结构化教学之效果远优于放任式教学法。 4、行为治疗法 适当教育设施渐受重视的同时,以行为学说为基础之治疗方式亦开始发展,到了1960年代中期,制约理论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多种儿童问题的治疗上,而自闭症儿童经由行为治疗的隔离、消弱、惩罚、差别增强等方法而改善不当的行为,包括自伤、自我刺激、过动、攻击行为等。后来操作制约技巧开始运用在自闭症患者其它能力的增进,如生活自理、职能训练等,甚至更进一步被运用在社会人际互动及语言沟通能力之训练上。 5、其它疗法 尚有以下几种针对自闭症相关的特殊治疗获教育方面的技巧:嫌恶治疗法、物理治疗法、舞蹈治疗法、发展治疗法、语言治疗法、游戏治疗法音乐治疗法、拥抱治疗法、互动治疗法、感觉统合、回归主流、非疗养院安置方式。 孤独症 - 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2_10_08_01300000167299128448085453882_jpg.html?prd=zhengwenye_left_neirong_tupian" \o "英国布莱克本地区一名患有孤独症的4岁男孩近日首次学会说话,而他的\“老师\”竟然是家里的一只宠物鹦鹉。" \t "_blank" 英国布莱克本地区一名患有孤独症的4岁男孩近日首次学会说话,而他的“老师”竟然是家里的一只宠物鹦鹉。 项目一: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1 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2 就可以开始了)。 ② 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 拍桌子 拍手 挥手(象打招呼似的) 握双手 拍腿 摇头 点头 转身 用手把脸捂起来 拍肩膀 跳 抱臂 拍肚子 踏步 伸手 敲椅子 插腰 拍头 摩擦手掌等 ③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于强化。 4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5 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6 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正确时才给他强化。 项目四:摹仿口形的运动: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 ② 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型动作包括: 张嘴 伸舌头 噘嘴 磕牙齿 吹的动作 笑 吻 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模仿动作。 3 跟别的其它项目一样,4 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5逐渐减少到孩子听到了口头指6 令就能够正确反应。 项目七:相配、区别物体 A.相配(一双、一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主义力集中。 ② 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放在桌子上面。 7 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给孩子,8 同9 时叫他相配,10 “把一样的 东西放在一起”。 ④ 提示他做出正确的反应(把东西放在了第一个物品的旁边--较近),给 以强化。 B.相配(两双、两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2 把两个不3 同4 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个杯子,5 一个勺子,6 这两件东西要从形状上不7 容易混淆)。两件东西要摆放的距离孩子一样远。 8 拿另外的一件东西(和上面的一件东西相同9 )给孩子,10 要求他“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 11 如果他摆得不12 对,13 马上把东西放还给他,14 让他重新来一次。对他说∶“不15 对”并且重复16 说:“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用手把手地提示让他正确摆放。 ⑤ 对他正确的操作给以强化。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强化。 17 在孩子学会了将以上两件物品相配以后,18 再练习随意地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19 两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强化的手段。 C.相配(两对物品位置变换不定)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② 和B项操作一样,只是要随时把桌子上的东西位置变动。为的是不要使孩 子只是记住固定的摆放位置(比如∶杯子在左边;勺子在右边的放法)。 注意:在做好了A.B.C.三项操作练习以后,可以练习用三、四对物品相配, 教他区别更多的东西。 项目十三:图片(领悟和表达) A.领悟:认出图片里的物品 ① 把图片放在孩子的面前的桌子上,确定他已注意。 ② 说:“指出(图片上的)……”。 ③ 用现实提示帮助他正确指出,并予以强化。 ④ 强化和提示逐渐减少(如以上项目)。 B.表达:能够说出图片里的物品名称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已注意。 ② 拿起一张图片给他看,问:“这是什么?” 11 提示孩子正确说出物品的名12 称,13 给予强化。强化和提示和以上项目一样,14 逐渐减少。 项目十九:所属关系(领悟和表达) A.领悟 ① 在孩子的附近有熟悉的人(他能够见到),要求孩子:“去摸摸……(比 如: 去摸摸华华的手)”。 ② 提示他正确的反应(去摸华华的手),给以强化。 ③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B.表达 ① 你指着一个孩子认识的人的衣服或身体的部位说:“谁的衣服(或身体某部 位)”? ② 提示他作出回答(比如:“这是毛毛的衣服……。”),并给以强化。 3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4 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项目二十三:要、不要(比较喜欢,比较不喜欢) A. 不喜欢的东西 ① 和孩子对面坐着。 ② 把一件孩子不想要的(不感兴趣)东西拿给孩子,问他:“你要不要…… (某物品)?” ③ 提示孩子摇头或讲出“不要”。 ④ 孩子做到时,就立刻将东西拿开(最好是再看不到了),给孩子强化。 ⑤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B. 喜爱的东西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拿给孩子看他喜爱的东西(玩具、食物等),问他:“你要不要……(物品 的名称)?” ③ 提示孩子点头或者讲“要”。 ④ 孩子表示后马上把东西给孩子 ⑤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C. 要、不要的区别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2 随意交替地将孩子有兴趣及没有兴趣的东西拿给他,3 询问他:“你要 不要……(东西的名称)?” ③ 提示孩子正确表达,并给以强化。 4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5 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项目二十六:社交问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问他一个社交性问题,帮助孩子讲出正确的回答。 ③ 给他强化。并逐渐地减少提示与强化。 可以问的问题包括: ? 你叫什么名字? ? 你几岁了? ? 你(今天)好吗(高兴吗)? ? 你住在哪里? ? 你的(兄、弟、姐、妹)是谁? ? 你喜欢玩什么? ? 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 ? 你喜欢吃什么? ? 你在哪里上幼儿园(上学)? ? 谁是你的朋友? ? 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 你家住在哪里? ? 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 什么是你最喜欢的玩具? ?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 你的老师叫甚么? 项目二十五:选择技能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拿两件他喜欢的东西(拿在你自己的手中)给他看。 ③ 问他:“你要……还是……?” ④ 提示他指出或讲出他最喜欢的东西,马上给他。 孤独症 - 判断 一、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二、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三、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四、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五、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六、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七、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八、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九、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十、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十一、即使会说话了,但却缺乏语言技巧。 孤独症 - 专家解读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3_62_10_01300000167299128448107401448_jpg.html?prd=zhengwenye_left_neirong_tupian" \o "2009年10月7日,在北京小玉宠物训练学校,一名孤独症儿童在墙上涂鸦。" \t "_blank" 2009年10月7日,在北京小玉宠物训练学校,一名孤独症儿童在墙上涂鸦。 孤独症患者通常有出色的记忆力、数学技能、或音乐天赋,这常常使专家们惊叹不已。现在科学家们发现,那些被认为是造成孤独症的基因,可能也会造就数学、音乐、和其它方面的天才。  这个发现是从一项对剑桥大学378名学生的关于孤独症的研究中得出的。这项研究发现,数学专业中患孤独症的学生可以达到非数学专业的七倍。另外,数学专业学生的同胞手足中患孤独症的,是非数学专业的五倍。  如果被证实了的话,它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孤独症---一种人际交流障碍---仍然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很有可能这些基因通常是有益的,只有出现在错误的组合中才会造成孤独症。指导这项研究的剑桥孤独症研究所所长Simon Baron-Cohen教授说:‘我们对孤独症的认识正在经历一个转变。’  ‘显然,基因对孤独症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同样的基因也与某些聪明才智相关联。’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于孤独症与某些智力天赋之间显著的相关性很感兴趣。这也使得孤独症在大众文化中成了热门,产生了由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的《雨人》一类的影片,以及《夜色下的死狗之谜》(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一类的故事书。  有些孤独症患者因他们的创造力而名噪天下。34岁的英国艺术家Stephen Wiltshire小的时候不说话,被诊断为典型孤独症。他从五岁起开始画画,很快就把城市景色画了个遍。他的惊人业绩之一,是在乘直升机在东京上空短暂飞行之后,仅凭记忆将东京全景详尽地描画出来。从那以后他开办了自己的画廊。  孤独症和与之相关的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很常见的精神疾患,在英国大约有六十万患者。男孩患孤独症的机会是女孩的4倍。孤独症患者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才能,但是他们也很容易焦虑,产生强迫行为和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给他们造成的痛苦要大大超过他们在才智上的优势。  孤独症可以在家庭的几代人中出现的事实,说明它的成因有部分的遗传因素。但是根据进化理论,这种致病基因应当早已被从人口中淘汰掉了。剑桥的研究暗示了为什么这些基因没有被淘汰的原因---因为在某些基因组合中,这些基因是有益的。  我们需要谨慎对待这样的研究结果,因为这类研究样本数量很小。在剑桥的这项研究中,378个数学专业的学生里有7个是孤独症。相比之下,控制组的414个学生中只有一个是孤独症。  然而,其它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模式。Baron-Cohen说:‘有些研究发现,在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和祖父中,以工程为职业的人是非孤独症家庭中的两倍。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比学习人文科学的学生有更多的亲人患孤独症。’  他的这项研究是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周(译注:本文发表于2008年10月5日)的一次会议上宣读的。它刚好与另一项研究的发现不谋而合。那项研究认为可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孤独症患者有‘奇能’。  Patricia Howlin,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研究所的临床儿童心理学教授,研究了137个孤独症患者;其中39人(占29%)有特殊才能。最常见的才能是超常的记忆力。  她说:‘过去人们认为只有百分之五到十的患者有这样的才能,但是从来没有人认真地测量过。看来这样的人很多。如果我们能给他们以适当的培养和引导,就会有更多的患者能够独立生活,甚至成为成功人士。’  这种认为孤独症有它好的一面的观点受到了一些孤独症人士的欢迎。这类人士对自己被视为‘残疾’甚为反感,所以他们将非孤独症人士称为‘神经标准人(Neurotypicals)’,以说明在孤独症人士眼中,他们才是有缺陷的一类。  悉尼大学心智中心主任Allan Snyder教授说:‘在孤独症谱系中,一端是典型的有严重心智缺陷的患者,而另一端是获诺贝尔奖的天才。这两个极端的患者都有着孤独症的核心特征,比如注重细节,着魔于某些兴趣,以及无法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61岁的Temple Grandin小时候被诊断为孤独症,而她现在是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动物学教授。她说:‘患有孤独症的人们在人类进化和文化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有计算机以前,一个大教堂就需要一个有类似于孤独症患者那样的记忆力的设计师。像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也表现得很像孤独症患者。我们全世界的人都应当感谢那些设计计算机和编写程序的人们,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表现出孤独症的性格。’  对Baron-Cohen来说,下一步是去发现与孤独症相关的基因;他将与国王学院的Ian Craig教授合作,对大量的孤独症患者和数学家进行DNA扫描。 孤独症 - 最新动态 英开发出快速检测孤独症技术 15分钟就搞定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只要对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就可利用计算机分析出受试者是否患有孤独症,这比传统的心理分析诊断方式要快捷得多,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2010年08月11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精神病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首先对受试者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然后建立大脑灰质结构、形状等方面的三维图像,最后利用计算机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孤独症症状。利用这一技术对20名健康人和20名孤独症患者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准确度高达90%。 参与研究的克里斯蒂娜·埃克说,传统诊断孤独症的方式是心理分析和走访亲朋好友,既费时又费力,因此这项快速检测技术可为孤独症诊疗提供巨大帮助。目前,研究人员只对成人进行了测试,她希望进一步研究后也能应用于儿童,因为越早确诊越有利于治疗和帮助患者。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许多人认为这种疾病是患者后天与外界交流不够造成的,但实际上,许多孤独症患者是因大脑结构发育异常而导致出现社交障碍。目前在英国,孤独症发病率约为1%。[4]
/
本文档为【儿童孤独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