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0年南京市历史中考考点

2011-04-24 8页 doc 214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5240

暂无简介

举报
2010年南京市历史中考考点2008年南京市历史中考指导书宣讲提纲 2010年南京市历史中考指导书宣讲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南方古猿 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人类自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三大主要人种 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
2010年南京市历史中考考点
2008年南京市历史中考指导书宣讲提纲 2010年南京市历史中考指导书宣讲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南方古猿 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人类自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三大主要人种 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种姓的四个等级 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高峰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打败迦太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延续了约500年(前27—476年)。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背景: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制度改革。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 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建立者:穆罕默德;时间:7世纪初创立;地点: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在封建贵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罗马教廷的统治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西欧城市兴起 10世纪开始出现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城市。随着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其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暴力冲突) 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希腊与波斯帝国发生战争,结果是希腊取得胜利(马拉松比赛就来自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罗马帝国的扩张 罗马帝国2世纪时,达到最大,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和平交往)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的最初创造者是印度人,后来被阿拉伯人进行了改造,传入欧洲,人称“阿拉伯数字”。 《马可•波罗行纪》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口述、别人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记录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内容大概)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古代埃及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始人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基督教 1世纪 巴勒斯坦一带 传说中的耶稣。 12月25日为“圣诞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伊斯兰教 7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的信徒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三大宗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 (1)三大宗教的教义迎合了身处苦难中的下层人民的精神需要; (2)统治者的利用和扶持。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 古代希腊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天方夜谭》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盲人荷马创作,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代表篇章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 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麦加大清真寺(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 法国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雨果喻之为“石头的交响乐”)。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神曲》、达·芬奇的代表作、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创作长诗《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来到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美洲新大陆。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亚美非之间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 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1689年,由议会颁布,目的:限制王权。 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作用: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内容: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宣言发表的意义:它是美国诞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3)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评价华盛顿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总统。 华盛顿对美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人权宣言》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大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他们颁布《人权宣言》。 内容: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意义:《人权宣言》对否定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评价拿破仑 1799年 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开始统治法国;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扩大法国疆域。 他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人民利益,激起当地人民反抗。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旅行者号”机车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 工业革命的影响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影响: (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三角贸易” (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最早从事贩奴活动(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 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主要经营者。 三角贸易(黑奴贸易)线路: (出程)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 (中程)在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归程)从美洲运金银和工业原料到欧洲; 影响:使非洲丧失了近亿劳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奴隶贩子大发横财,积累了巨额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到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玻利瓦尔 玻利瓦尔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后来玻利维亚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国家。 章西女王 章西女王是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英国宪章运动 1936-1948年,英国工人运动。其政治纲领为《人民宪章》,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没有成功。 《共产党宣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国际歌》 《国际歌》是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为巴黎公社而创作)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林肯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南北战争导火线:1861年3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就任为美国总统。 1862年9月,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意义:宣言的发表,鼓舞了广大黑人为自身解放而踊跃报名参军,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从而扭转了战局。 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 性质和历史意义: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次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简称1861年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赎买份地: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性质和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68年开始)明治天皇实行改革。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作用: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了生产领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电车、电话、电报、电灯等的发明。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1879年他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爱迪生:“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1903年的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电力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一战前意大利秘密加入协约国一方)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视察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时,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开枪打死,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作用: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凡尔登战役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死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灾难。 认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启蒙思想意义和影响: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 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其成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 达尔文:1859年达尔文的科学巨作《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整的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能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荷兰人,代表作《向日葵》。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德国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九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时间:1917年11月7日 领导人:列宁 地点:彼得格勒 结果:取得了胜利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实施时间:1921年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制定。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形成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凡尔赛和约》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九国公约》: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九国签定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2年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最终形成。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时间:1929年—1933年 地域:美国――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1)涉及范围特别广(2)持续时间比较长(3)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1)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2)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各国资产阶级为此寻找出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罗斯福新政 中心措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特点(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第5课 法西斯力量的猖獗 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 “国会纵火案”制造者:希特勒(纳粹党) 打击对象:德国共产党 反犹暴行的表现:(1)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身份; (2)犹太人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 (3)不得参军; (4)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 (5)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 (6)对犹太人发动袭击,捣毁他们的住宅和商店,强迫他们清扫街道。(“水晶之夜”)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慕尼黑阴谋 时间:1938年9月 地点:德国的慕尼黑 制造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德国进攻波兰: 时间:1939年9月1日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进攻苏联: 时间:1941年6月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1941年12月7日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达到最大)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时间:1942年1月1日 主要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影响: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保证)。 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年2月 参加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日本投降 斯大林格勒战役 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作战双方:苏联、德国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 时间:1944年6月6日 作战双方: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德国 标志: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攻克柏林战役 时间: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作战双方:苏联、德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法西斯德国溃亡。 日本投降 时间: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20世纪50—60年代 特点:持续发展,全面繁荣。 原因: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改进传统工业; 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改善人民生活。 (2)20世纪70年代 特点: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原因: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3)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 特点: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4)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特点: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5)20世纪90年代 特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往有很大不同,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时间:1993年 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欧盟内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日本的经济发展的原因: (1)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3)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4)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5)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 后果:政治体制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苏联解体 时间:1991年底(1922年——1991年)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匈牙利的改革 内容: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在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革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印度独立 时间:1947年 领导人:尼赫鲁 纳米比亚独立 时间:1990年3月 标志: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收回时间:1999年底 控制国:美国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巴以冲突 冲突双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民族: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中东战争开始: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共5次) 巴以冲突的原因:(详见下册P77) (1)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两洋五海三洲之地) (2)资源之争:领土之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的争夺 (3)宗教冲突: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4)种族矛盾: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5)大国的争霸介入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杜鲁门主义 时间:1947年3月 提出者:杜鲁门 内容:“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55)。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美苏冷战局面形成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美苏冷战局面对世界局势的影响: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断;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表现: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表现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年1月1日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重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表现: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减少,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 (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有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竞争,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起了亚洲金融危机)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突破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 特点: 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作者:德莱塞 作品:《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作者:毕加索 作品:《格尔尼卡》 表现了暴行、愤怒和死亡,抗议德国法西斯。 第19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爵士乐 (jazz) 起源地:非洲 发展地:美国南部 流行时间:20世纪 好莱坞 (Hollywood) 所属国家:美国 美国电影代名词;电影“梦工厂”;世界电影之都
/
本文档为【2010年南京市历史中考考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