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方法论文

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方法论文

2011-04-05 9页 doc 64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0159

暂无简介

举报
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方法论文浅 浅 谈 弱 智 儿 童 的 家 庭 教 育 现 状 问 题 及 方 法 院系:特殊教育系 专业:特殊教育 学号:093114011043 姓名:于真顺 浅谈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方法 目录 弱智儿童-------------------------------------------------3 国内弱智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3 弱智儿童家庭思想及训练的方法-----------------------------4 科学的训练方法---------------...
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方法论文
浅 浅 谈 弱 智 儿 童 的 家 庭 教 育 现 状 问 题 及 方 法 院系:特殊教育系 专业:特殊教育 学号:093114011043 姓名:于真顺 浅谈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方法 目录 弱智儿童-------------------------------------------------3 国内弱智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3 弱智儿童家庭思想及训练的方法-----------------------------4 科学的训练方法-------------------------------------------5 弱智儿童家长辅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办法(国外)---------------6 浅谈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方法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特殊教育1班 于真顺 摘 要: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文章主要从弱智儿童现今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重要性是相当大的,所以弱智儿童的父母就要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改变观念,去除“不可教育”的思想。 关 键 词:弱智儿童 家庭教育 人类对于弱智儿童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虽然以家庭教育为基地的弱智儿童教育只有短短的xx年,人类对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认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家庭教育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一 定义 AAIDD:智力障碍是指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明显受限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适应行为表现为概念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技能;智力障碍出现在18岁以前。 二 国内弱智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 1、家长看待智障儿童的错误思想,是智障儿童受不到早期教育的重要原因。   在现实社会里,很多人将智障儿童的“智力障碍”与“残疾”、“残废”等同,导致智障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憧憬被“残疾”的定义打破,家长在情景中产生失望的心态,在家长的眼里智障儿童是个“废物”。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智障儿童是得不到适宜的、和谐的、甚至是必要的最基本的教育的。绝大部分也只是等到智障儿童到了入学年龄,家长们才很无奈的把其送到特殊学校接受几年的特殊教育,其实这些家长心理并没有对其抱有希望,也只不过是为了某些“需要”罢了。比如学生王某,重度智力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因此家长迟迟不愿送孩子上学,认为孩子太笨,什么都不会,进不进学校一个样。结果到了十岁,家长由于某些“需要”把孩子送进特殊学校时,仍旧大小便都无法自理,开学初,教师甚至家长给其用纸尿布。 研究表明,智障儿童首先是儿童,有着和普通儿童一样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儿童的发展与能力的获得关键在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培养。放弃对智障儿童在学龄期进行教育的机会,即使后期付出更大的努力,也将是事倍功半,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家长片面的认识,影响智障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有很多智障儿童的家长对智障儿童的认识和教育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他们把智障儿童的早期教育等同于“医学治疗”,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错误的认为经过教育智障儿童就可以获得所谓意义上的“正常”,而忽视了对智障儿童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学生陈某,中度智力障碍,,有自闭倾向,口齿不清,只会说单个的字。逻辑思维差,对数字没有概念。进入学前班后,学生逐渐溶入班集体,愿意和大家一起玩,喜欢唱歌做游戏。但学生家长却总是关心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算术,买东西知道找零钱等。   家长应该明白,智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应立足于促进智障儿童身体、认知、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对智障儿童实施教育的同时,要帮助智障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可能,为智障儿童所做的努力不应仅仅局限于 “补残”,而是以教育为突破口,促进智障儿童全面发展。   3、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致使智障儿童教育机会不均和教育良机的错失。   80%的智障儿童生活在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农村。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只有少数智残儿童能够在社区和家庭中被看护。这不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失去了必要、及时的康复机会。智障儿童的康复和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按照科学的方法,有、有步骤地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活动。通过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智力潜能,提高相应的行为能力,为未来接受特殊和适应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实际接触的过程中,有很多智障学生虽然已是十多岁,但还是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大门。从他们好奇、疑惑的眼神中,分明能看到他们同样有着对未知世界了解的渴望。为什么没有上学?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普通学校的拒绝;二是家长的放弃。 目前,社会上还有很多人认为只有正常孩子才有权享受教育,而对那些特殊孩子——残疾儿童的教育根本不重视,或者说往往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在他们身上投入的爱很少。有些家长没有自信,就放弃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更不用说为他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让他们去学习了。   我国有不少人都把智力落后看作伤风感冒、结石症、高血压、脑炎等一样的疾病,期望借助药物把它治好,使患者的智力得到根本改善。智力落后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发生在个体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性质的大脑疾患造成的一种后遗状态或后遗症。   很多家长在得知子女智力低下后到处求医问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希望找到能使孩子开窍的良药。有的医务工作者想方设法开发医学宝库,试制这样或那样的“聪明药”,有的家长生怕孩子“漏掉”吃药恢复的机会,拼命地让孩子食用各类药物,但往往是徒劳无功。作为老师和一名家长,我很理解这些家长爱子、爱女的急切心情,正所谓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可惜的是药物手段对大脑的器质性损伤已回天乏力术。同时也恰恰延误了早期教育、康复训练的良机。 4、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与学校教育脱节,教育效果得不到巩固。 不了解特殊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家长们,常常误认为进入学校学习就是培养或提高智力。因此认为把孩子送进特殊学校,给予孩子提供了接受学习的机会,孩子就会在老师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存在着“家长管养,教师管教”的观念。放弃了家庭教育的机会,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儿童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和经济来源;认为教师应该承担孩子教育发展的全部责任,把希望全部寄托给教师,使自己获得“解放”。家长这种依赖性心理的产生,无疑是把孩子获得教育康复的过程,视为在“他环境”下完成的任务,没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不会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孩子。    三 弱智儿童家庭思想及训练的方法 由于生理缺陷,弱智儿童在认知,动作,情感控制及生活自理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他们的生活空间狭小,除了学校就是家庭。父母与他们交往的机会最多。因此,弱智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需要父母的教育。以下是从实践中体会到: 1要给孩子真正的爱 当前许多家长对弱智儿童主要采取两种态度:一是视孩子为包袱、累赘,甚至认为家中出了这样的孩子时间耻辱的事,对他们冷眼看待,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二是家长认为孩子的不幸是自己造成的,觉得对不起孩子,怜悯之心和负罪感驱使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包办代替。家长应该调整好心态,平静对待,面对现实,给予孩子真正的爱,既不能溺爱,也不能冷漠,把握好爱的尺度,让孩子在真正的爱的雨露滋润下快乐成长。 2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由于大脑发育障碍,使弱智儿童的感知呈现出许多特殊性,如:反应迟钝、肌肉活动笨拙、不协调、不准确、乏力等。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感知训练,才能修复和补偿弱智儿童的生理缺陷。家庭教育是所大学校,生活四个大舞台,它可以给予孩子创造各种各样实践机会。家长万万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孩子在机会面前充分锻炼,如整理床铺,整理卫生、洗衣服等。家长一定要有信心,坚持孩子一定会把事情做好,切不可因为一两次的失败而垂头丧气。 3要多给孩子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希望得到家长和他人的认可。家长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肯定。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鼓励要在行为完成之后,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发挥自身潜力。鼓励的方式很多,如:语言赞赏(xx真棒!xx真聪明)、物质奖励(一块糖果、一个玩具)、情感表达(一个微笑、一个吻) 4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思想、志趣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仿儿童的的天性,由于智力落后,弱智儿童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模仿时不加选择,因此父母的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家长要时时注意自身形象,改掉不良习惯,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以此来优化家庭环境,创造良好家庭氛围,排除各种干扰,为弱智儿童的成长创造条件。 四 很多的家长都不知道如何在家里进行科学的训练孩子,下面就是些实践中得出的方法: (一)取以鼓励为主的反复训练方法家长在进行劳动技能教育中,要注意弱智儿童做某件事时成功了,要鼓励他,失败了也要鼓励他,使他产生自信心。对失败的儿童鼓励后,再提出问题指导改正,有了改进再鼓励和表扬他,以增强他的信心。如一家长叫孩子学洗碗,第一次没拿住把碗打碎了,家长没有批评,而是耐心地告诉儿童要小心拿住碗,洗后用毛巾擦干放在就近的桌子上。第二次洗碗时,那个儿童拿住了碗,家长立即鼓励他;第三次,他把碗拿得更牢了,并小心地把碗擦干放在就近的桌子上,碗全洗完擦干后再逐个放人碗框中,家长立即给以鼓励和表扬。这样就增加了儿童的信心,也促使他喜欢做这件事,并在学校烹饪课上能做好洗碗工作,受到教师的表扬。 (二)努力调动儿童的感性知识,扩大知识面,发挥其自我教育作用如一位家长抓住学校认知国徽教育的机会,结合教师在常识课上教过的图像让孩子认识国徽。这位家长还利用儿童生活中的感性知识,扩大知识面,调动和发挥其自我教育,引导启发儿童说出在什么地方还看到过国徽。通过反复认识和训练后,这个弱智儿童能在常识课上大胆地说出在天安门上、警察叔叔的帽子上看到过国徽,随后教师又因势利导地启发教育学生明白尊重国徽的意义,再引申到热爱民警叔叔,热爱人民币等方面的教育。 (三)制定家庭行为养成目标,逐步达到规范弱智儿童在行为上也有障碍,因此,对其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就极为重要。在这里,制定行为目标以及反复训练是关键。有一位家长教儿童正确扫地方法,通过:拿扫帚一扫地一洒水后扫地一把垃圾扫到一堆~扫人备斗‘倒进垃圾箱~规范扫地。如此反复训练后,该生到四年级第二学期就能积极主动值日扫地,经常受到表扬。从五年级起他不仅扫自己教室,并主动扫楼梯,一直坚持到现在七年级。他多次被评为校级劳动积极分子,受到同学们的爱戴。其次,弱智儿童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感知觉迟钝、缓慢,观察和分辨能力差;认识活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认识和记忆力慢而不牢固、易忘,再认识和再现困难等。为了在活动中有效提高认知能力和生活劳动技能的培养,就必须重视他们的语言训练,要严格按照认识活动的规律,坚持从直观形象和明理教育人手进行反复训练。 1.直观形象教育和语言训练相结合。为提高弱智儿童的观察力、分辨力和比较能力,发展他们的言语和思维能力,家长可配合孩子在学校中直接进行的兴趣活动,如引导他们对篮球、皮球和乒乓球仔细观察或把家中的水桶、盆、盘和碗拿来叫儿童观察、比较,然后采取分辨教育法,让他边看实物边比较,经过反复启发诱导后,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比较结果。在训练过程中,能有意引导他们展开正、逆向思维,效果更好。实践证明,经过这样的训练,儿童就能逐步掌握认识规律,并能较流利地说出如“碗比盘小、盘比盆小,盆比水桶小”等比较结果。用实物直观比较法还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此外,家长还可以用图片、动作、录像、表演等直观形象,结合语言的反复训练。 2.讲明道理、多观察和语言训练相结合。家长对弱智孩子,也要重明理教育。如有一位家长有意地让儿童观看电视中的升国旗仪式。在儿童认识五星红旗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时,引导儿童注意观察和听升国旗时人们在做什么说什么。并告诉儿童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行队礼,群众行立正注目礼就行了。当儿童了解升国旗的仪式后,家长再配合学校讲明尊敬国旗的道理。这样的说理教育,不仅让孩子明白很多道理,而且往往可以促进他们相关的规范行为的形成。 五 弱智儿童家长辅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办法(国外) 这是加拿大“弱智儿童家长辅导项目”介绍 (陕西师大教育系特教教研室 赵微)弱智儿童家长辅导项目是近20年来在英国和加拿大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初是由加拿大一个弱智儿童的母亲提出的,这位母亲在她教育自己孩子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详细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案, 并用它来帮助别的弱智儿童家长教育自己的子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后来,经过弱智儿童的教师和有关专家 10多年的研究、完善和推广,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整的弱智儿童家长教育的方法。 一、步骤: 这个辅导弱智儿童家长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1.由专家或经过专门培训的特教人员,对弱智儿童的老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明确辅导弱智儿童家长的目的 和特点,学会辅导家长的步骤、方法及如何填写辅导家长时所用的表格,及指导家长实习的方法。 2.经过培训的老师,作为家长的辅导员,辅导弱智儿童的家长。与家长一同利用《生活环境适应能力调查 表》(见附录2)了解弱智儿童的自我独立能力,语言发展状况,身体发育和成长,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对数 字、时间的认识及责任心等情况。找出孩子的优点和弱点,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由具体到抽象,选出一些适合家长教育孩子的目标。 3.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在辅导期间,家长每星期都要见老师一次,老师要根据家长的意见,帮助家长设计每周行为训练课题。如 训练任务,如何训练,要达到什么水平,如何进行奖赏和鼓励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家长就能独立地选择孩 子的学习目标,采取教导孩子的学习步骤、技巧和方法,并能增加教育自己弱智孩子的兴趣。 4.每隔一、两个月,辅导教师要召开一次家长会,让他们互相讨论问题,彼此交流经验。同时老师要教给 家长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进行有效奖赏以及教育的新知识。并鼓励家长坚持下去。 5.经过3-6个月的辅导,老师要和家长一起评审孩子的学习效果,总结家长教育孩子的情况,对家长今后如 何独立的教育自己的子女提出建议。当然,我们在具体做这项工作时,并不这么简单,要做好许多准备工作。 二、具体实施方法: 1.第一步,首先要与家长签定同意书,即家长同意参加弱智儿童家长培训项目,同意在整个培训过程与教 师很好合作(见附录1)。 2.教师辅导弱智儿童家长安排辅导儿童的任务。 每周大约安排一小时时间,辅导家长如何教导自己的子女学习培训,教给家长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步骤。 这包括: 1​ 与家长商讨,利用“生活环境适应调查表”并以孩子现有的能力和学习情况为基础,选出五个希望达到 的教育目标。 ②教师根据孩子的需要和选定的目标之一,为家长设计达到这一目标的行为训练课题。 ③教师教给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比如如何采用温和的教育方法,如何与孩子交谈;如何给孩 子指示、示范、解释。如何巩固孩子的行为,如何进行奖赏等等。 ④当老师辅导完家长时,要让家长示范给自己看,以了解家长是否真正掌握了辅导的方法。 ⑤经过一周的家长辅导,教师要会见一次家长,评估这一周的学习情况,如何取得好的效果,那么继续努 力,到实现目标为止。如果效果不明显,教师要帮家长找出原因,并选择和更改教学的步骤、奖赏的方法与技 巧等。在会见家长时的第二个任务就是要与家长一同商量,根据孩子学习的进展情况,制订下一周的课题作业 ,并鼓励家长在一周内完成。 ⑥提醒家长注意,这个辅导课程,注重的是以儿童现有的学习能力为根据,挖掘他们的潜能。至于他们智力残疾的程度则并不看重。家长要有信心教好自己的孩子。 三、如何利用适应生活环境调查表 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是每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逐步地学会这些能力。而弱智儿童由于智力上的缺陷,在学习这些能力上遇到了不少困难,需要我们正常的帮助。 利用“适应生活环境调查表”我们可以知道: ①孩子的最基础能力。(即孩子在这些所应具备的能力中达到了哪一个阶段) ②孩子能力的最强一面和最弱一面是什么。 ③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 这样老师和家长都有了“孩子学习能力”的概念,与家长一起设计每周行为学习课题。 例如,我们根据 适应环境调查表来选择一个课题:我们选择调查表上的4D项目——使用金钱。 目的:教导王雨在买东西时,能选择适当的钱来付。 学习前的基本能力 ①王雨能认识,1元、五元、十元钱 ②王雨已经懂得了付少于1元的钱买东西,但不懂得用一元以上的钱来买东西。 学习时的用品及需要:一元、五元及十元纸币,一些贴上物价的物品。母亲的帮助和积累奖赏(贴红星) 。 程序: ①母亲给王雨一张一元、一张五元、一张十元的纸币,并再次告诉他各自的价值。 ②母亲把家里的一些物品贴上价格标签,然后请王雨选择买一些物品,最后母亲告诉他物品的总价值。比 如母亲说,他买的东西总共是6元8角,你要给我多少钱,给我哪一张?如果王雨给母亲了十元钱,母亲就说:你做得真好。因为一元、五元都不够,只有十元钱才能够付6元8角,你可以得到一颗红星贴在你的成绩记录表上。 ③在这一周内,母亲每天重复这样的活动两次。当做对了,母亲会说,对了,你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适当的纸币来付钱,你的成绩记录上可以再加两颗小红星。 ④当王雨的成绩记录上,已够了10个小红星时,母亲则给他另一种奖赏如他所喜爱的看电影、散步。 ⑤当王雨已经练习得非常好时,母亲可让他到商店买东西。 ⑥在这一周内,母亲每次回来买的东西,可以让王雨把价格加起来,再问他该付什么钱,如果他答对了,可以在成绩记录上再加一颗星星。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学习课题。 在利用这个调查表时应该注意: ①使家长明白,这不是一个判断性的表格,而是一个提供建议的表格,希望家长能在认真观察和了解自己 孩子能力的情况下,如实忠告,不要有什么顾虑。 ②这个表格是用来协助家长设计每周的学习行为课题的。开始选择时,可先选择一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学会 的项目,不必按顺序进行。 ③这个表格的设计是把各种基本能力按由简到难的顺序排列的。在选择时,要切合孩子的实际。否则选得 太简单,孩子会没有太大的兴趣,会失去教导的意义;选择太难,孩子达不到,遇到的挫败多,就会丧失学习 的勇气和兴趣。也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四、学习课题的设立: 学习课题一般以一周为单位,对于较难完成的学习任务,时间则可以长一些。一个清晰的学习课题应该包 括以下内容: ①教学目的。要求具体、明确、简单、清楚。比如:“小明能够不要别人帮助而穿上开扣的衣服。 ②现在学生的基本行为能力。比如小明在母亲的帮助上,会把胳膊伸入衣袖内,知道要扣扣子,但对不齐 。 ③教导过程中需要的物品包括两部分,一是孩子学习中要用的用品,如短袖开扣衣,长袖开口衣,二是孩 子接受的奖赏,如孩子喜欢看的画书,电视节目。 ④步骤:内容包括每一个细小的学习步骤。母亲与孩子交往时所用的语言,如何奖赏,时间、地点、次数 等等。 ⑤如何进行学习行为的巩固和加强,如何学习与新行为相联系的其他行为。 设立学习课题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学习的目的要实际,有意义,适合孩子的年龄。 ②学习的行为要正确,学习的行为要一一列清楚,以便于操作。 ③每个课题的时间要短,步骤过程不要太长,特别是在刚开始时。 ④科学使用奖赏。 ⑤逐渐延长时间,加多学习的行为。 五、如何对孩子进行奖赏 儿童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即有好的行为,也有不良行为。适当的奖赏可以改变儿童的行为。当儿童表现出某一行为时,如果这个行为得到认同或者奖赏,这种行为就会不断地继续下去。因此,如果想鼓励孩子实现某个目标时,积极的奖赏是不可少的。 奖赏可分为两大类,积极的奖赏和消极的奖赏: 1.积极的奖赏:在愉快的气氛中,若孩子表现出某种大人希望做的行为后,立刻给予以微笑、拥抱,孩子喜爱的事物。这种奖赏就是积极的奖赏。而当孩子表现某种大人不希望有的行为时,立刻受到诸如训斥、打骂之类的惩罚,从而使孩子停止这种行为。这就是消极的奖赏。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作法是用积极的奖赏来改变,形成或者巩固某一种行为。 我们经常采用的奖赏有这么几种: ①最基本的奖赏:就是以满足孩子最基本的需要的物品来做为奖赏,例如食品,象面包、米饭、零食、糖果、饮料、牛奶等。对于一些智力残疾严重的孩子,这种奖赏比较有吸引力。在使用这种奖励时,通常要在孩 子需要的给予,比如口渴时、饥饿时,这些奖赏才起作用。 ②物质奖赏:为了鼓励或表扬孩子的某一行为时常常用孩子喜爱的物品对孩子进行奖励。如玩具、衣服、书籍、小红星、鞋子、小食品等等。 ③社交奖赏:包括有鼓励价值的表情、口语等。而且这种奖赏不用事先准备,随时随地可进行。如语言奖赏。“是、很好、继续努力、做得十分好、太好了、我很高兴、你真行”等等。再如表情奖赏:注视、微笑、点头、抚摸、轻拍肩握手、拥抱等。 ④活动奖赏:以孩子喜欢从事的活动作为奖赏,如听音乐、做游戏、散步、踢足球、看电视、画图画、阅 读、游泳等等。 家长在运用这些奖赏时,应该注意: ①奖赏应该及时、经常、不间断,而且有节制地给予。 ②奖赏方式的选择,一定要以孩子的需要为基础。这样奖赏才能发挥作用,并且要不断地变换,使之新鲜、有吸引力。 ③应用奖赏时,要集中注意力,全心使用,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奖赏,可以强化孩子的行为。 ④不要奖赏孩子所有的行为,只奖赏你希望有的行为,比如孩子的学习,可分为四种程度。 ⑤物质奖赏要与社交奖赏一起使用,从有形奖赏逐渐向社交奖赏过渡。 六、对家长教育子女的评估: 这个评估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每周课题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估,另一部分是阶段性的评估,一般每3个月进行一次。 在一周评估报告中①要了解孩子学习进展的情况,什么奖赏他最喜欢。②让教师知道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 的情况,并加以指导,指出不足和纠正错误的方法。③让教师了解家长在辅导中遇到的困难以得到老师的帮助。④设计下一周的学习课题。可以是一种新行为的学习,也可以是旧行为的巩固和延伸。 注:这一实验过程和生活环境调查表都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特殊教育学博士Dominica So设计 和编制的。 参考文献:1、2010版美国智力与发展障碍协会 2、徐永昌 福建省南靖县特殊教育学校 浅析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3、杨静 衡水市聋哑学校 说说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 4、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特殊教育学博士Dominica So设计 和编制的。(赵微 陕西师大教育系特教教研室 )
/
本文档为【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方法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