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11例毛母质瘤临床分析

111例毛母质瘤临床分析

2011-03-18 2页 pdf 129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53906

暂无简介

举报
111例毛母质瘤临床分析 l668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December,2004,Vol 6,No12 1 1 1例毛母质瘤临床分析 刘宇飞,朱忠尧,裴学菊,胡余昌,罗代珍,王飞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 宜昌 443003) [关键词] 毛母质瘤;病理学;回顾性研究 毛母质瘤又称毛发基质瘤及钙化上皮瘤(Piloma trixoma and eale ing epithelioma),是一种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肿 瘤。起源于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
111例毛母质瘤临床分析
l668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December,2004,Vol 6,No12 1 1 1例毛母质瘤临床 刘宇飞,朱忠尧,裴学菊,胡余昌,罗代珍,王飞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 宜昌 443003) [关键词] 毛母质瘤;病理学;回顾性研究 毛母质瘤又称毛发基质瘤及钙化上皮瘤(Piloma trixoma and eale ing epithelioma),是一种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肿 瘤。起源于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本病临 床少见.表现多样性,易误诊。本文对我院病理科 1977—2004 年27年问经病理确诊的111例毛母质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结 合其临床进行分析。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性别与年龄 111例中女 59例,男 52例。年龄最小 9 个月最大 75岁。其中9月 一lO岁28例,>10岁 28例,>21岁 2l例,>31岁 11例,>41岁 lO例,>51岁8例,>61岁3例,7】 一 80岁 2例。 1.1·2 发病部位 头面部64例、颈项部2O例、上肢 l8例、躯 干8例、下肢 1例。位于头面部 64例具体分布为:耳前后 2O 例、面部 11例、眉弓8例、头皮 7例、颞部5例、耳下、眶下及额 部各3例、耳廓背面、副耳基底部、上睑及内眦各 1例。 1·1·3 临床表现 本组109例为单发肿瘤,2例各有2处肿瘤 生长。瘤体直径在 0.3—3。6(平均 1、42)cm。发现包块到就诊 时同为3月至4年。肿物为位于皮肤深部的坚实结节,虽可与 皮肤粘连,但基底可推动。界清,质硬,可分叶,表面皮肤为肤 色或发红、紫红色。肿物偶呈囊性,极少破溃。本组病例仅 1 例表面皮肤破溃,挤压有灰白色豆渣样物溢出。全部病例均未 发现阳性家族史或合并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本组除9例外 均发生在头面部、颈项及上肢。本组病例术前诊断包块待查4l 例、皮脂腺囊肿24例、表皮样囊肿 l3例、淋巴结结核5例、血管 瘤4例、纤维瘤 3例、脂肪瘤3例、软骨瘤 1例、黄色瘤 1例、传 染性软疣 1例。除术前经针吸细胞学诊断的l5例外全部误 诊。 1·2 方法 所有的手术切除标本均经 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 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um厚连续切片,常规 HE染色,光镜 观察。并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阅无误。肉跟见肿瘤位于 皮下,界限清楚,大部分有完整包膜,较薄。色灰白,切面见钙 化,灰白色实性组织,质硬,切之有砂粒感,易碎。镜检:(1)瘤体 位于真皮网状层甚至皮下组织,界清,常有结缔组织包膜;(2)不 规则形状的瘤细胞嵌于富有成纤维细胞的基质中;(3)肿瘤主要 由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两种细胞构成。嗜碱性细胞核呈圆形 , 深嗜碱性,胞浆少,主要排列在肿瘤细胞团块周围,不排列成栅 栏状,胞界不清,密集成团,可见核分裂相;影细胞核消失,仅见 残影,胞质弱嗜酸性,主要在肿瘤细胞团块中央,影细胞核常见 钙盐沉积呈细颗粒状无定型小块。在两型细胞问有时可见界 于上述两型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胞核消失不清楚,·但胞界清 楚。肿瘤问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骨 化及轻度纤维增生。少数病例,肿瘤组织中可见黑色素颗粒。 2 结果 111例共 113个肿瘤均行单纯手术切除,术后未见复发和 恶性变者。 3 讨论 毛母质瘤临床少见,从婴儿到老年入均可发病。本组资料 从9月一2O岁56例,占5O.45%,有一个发病高峰。曾有文献 报道在5O一60岁还有第二个发病高峰fJ]。男女发病人数国内 外报告不一。高天文等认为此瘤好发于女性【2],但本组病例男 女发病比为 1:1.13,差异无显著性。此瘤好发于头面部、颈项 部与上肢,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 ]。毛母质瘤临床表现多 样,误诊率高。Pirouzmanesh A等 】回顾346例,术前诊断正确 率仅为28.9%。国内何弘等 报道 162例,术前无 1例确诊。 本组资料误诊率达86.49%(96/111)。值得注意的是误诊病例 术前均未做辅助检查,如针吸细胞学等,而术前确诊的 l5例均 于术前行针吸细胞学检查。裴学菊等 报道采用针吸细胞学 检查对52例毛母质瘤术前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8.o8%。作者 认为此项方法有助于毛母质瘤的术前正确诊断。毛母质瘤细 胞主要有两种 ,一种为嗜碱性细胞,一种为影细胞,并常见介于 两型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二者构成之 比的变化可反映出肿瘤的所处的阶段。即肿瘤发生的时问越 短嗜碱性细胞数 目越多.随着肿瘤生长的时间延长而嗜碱性细 胞的数目逐渐减少基至完全消失"】。一般认为,毛母质瘤中嗜 碱性细胞可直接演变成影细胞或经过渡细胞演变成影细胞。 由于影细胞和正常毛发角质细胞很相似,因而能长期存留,但 细胞内代谢障碍,钙质沉着刺激周围组织异物巨细胞反应,炎 症细胞浸润及纤维母细胞增生或骨组织化生,故钙化发生在细 胞团块内骨化生仅见于肿瘤间质。毛母质瘤恶变临床罕见,国 内外鲜有报道。作者收集的材料中未见恶变的病例。毛母质 瘤易与毛根鞘囊肿、表皮样囊肿相混淆,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 鉴别。当肿瘤以嗜碱性细胞为主时应与鳞状上皮细胞癌相鉴 别。前者无明显异型,核分裂少见,且或多或少可见影细胞。 影细胞往往成为确诊毛母质瘤的依据 】。毛母质瘤较理想的 治疗是完整切除瘤体。 毛母质瘤无特征的临床表现.临床医师极易误诊。作者认 为对于浅表的、表面皮肤松驰的肿瘤,可加压紧绷皮肤.如观察 到结节状或类圆形硬性坚实的黄白色瘤体要考虑此瘤的可能。 如借助针吸细胞学检查见到具特征性的影细胞可提高诊断的 正确率。因而可避免不必要的扩大手术切除,减轻患者的痛 苦,此点对于肿瘤发生在面部的年轻女性尤为重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师杂志 2004年 12月 第6卷第 12期 l669 脑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例 黄瑞宏,陈昌勇,朱铭,周希汉,林友诚,黄陈铭,黄秀美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福建 三明 366000)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抽吸;引流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发病凶险,传统手术损伤大,死亡率 及残疾率较高。本科自20O3 20O4年,利用ASA一60ZS高精度立体 定向仪,结合立体定向手术系统,采取CT定位下血肿抽吸置 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溢血病例共2o例,取得良好效果。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12例,女8例,年龄:45—81(平均63) 岁,其中14例有明显高血压病史。病情分级:根据病人人院意识状 况评分:Gcs 9一l2分9例,6—8分7例,3—5分4例。瞳孔双侧散 大1例,双侧不等大4例,双侧等大 15例,术前血压,21~32/11 17kPa,平均 24.2,/13.1kPa。 1·2 CT检查 基底节区出血,l4例,丘脑血肿,4例,小脑出血,2 例。根据多田计算方法:出血量:18 105ml,平均61.5ml。破人侧 脑室及三,四脑室8例。 1·3 方法 所有病例均使用ASA一60ZS高精度立体定向仪,行Cr 定位后,资料输人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北京海军总医院研制), 选择靶点(避开重要功能区和血供丰富区,可选择血肿最厚层面中 心或后部,血肿量大可取多靶点)。在局部麻醉或强化局麻下。用 穿刺针或Baekloud血肿碎吸器行血肿抽吸或碎吸,首次吸除血肿 量约5o%一踟%,如破人脑室可行侧脑室外引流。穿刺部位为额 或枕角。残余血肿腔术后加予 ul【冲洗,置管引流3 10d。可使用 直径为5—8mm硅胶引流管,如引流量少于lOmL/d,或cT检查血肿 基本消失后拔管。 2 结果 加例患者,死亡2例(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并发肺部感染 后呼吸衰竭)。存活出院复诊或随访3个月 2年,采用ADL(日常 生活能力)分级法评估,1级(完全恢复正常)9例,2级(部分恢复正 常或生活自理)4例,3级(需人帮助或扶拐行走)3例,4级(卧床但 意识存在)1例,5级(植物状态生存)1例。 3 讨论 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在cT定位下只需微创就可将穿刺针或 排空针及引流管准确置于血肿腔,且通过手术计划系统三维重建, 可较直观避开功能区。这样可减轻因手术对周围组织操作损伤, 又可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损害和缓解颅高压⋯。本组 18例 病人术后第2—3d复查CT,血肿基本清除干净,中线移位情况,均 有不同程度恢复,该方法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抢救时间,手术创伤 小,脑损伤轻,对其他系统干扰小,避免大手术带来的痛苦,而且定 位精确,能严格控制排血量,手术后病人意识恢复快,特别适合脑 深部像丘脑,脑干等手术难以到达的部位。老龄及体弱病人也能 耐受(2· 。 破人脑室的血肿,可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予尿激酶灌洗, 这样能同时直接清除脑室内血肿和脑内血肿,保持脑室内与脑内 新的平衡防止再损伤及出血。同时行腰穿放血性脑脊液,尽快打 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远期的生存质量。 手术时机:应尽可能早期清除血肿,高血压脑出血时,血肿腔 压力大,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损害越重,致残程度越 重,死亡率高。因此在卒中后7—12h及时清除血肿,早期解除对脑 组织的压迫,可改善局部血循环,保护有效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 量。术后重点重视控制血压稳定,避免波动过大,造成再出血或供 血不足。控制颅内压可定期腰穿,即可了解颅内压情况又可清除 血红蛋白分解产物,预防蛛网膜下腔粘连,减低脑积水发生率和脑 血管痉挛。总之积极的术后处理,控制并发症,也是提高疗效的关 键。 参考文献 1 于新 ,刘宗惠,李士月 .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 若干问题探讨[J].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1995。8(8)7—9 2 于新,李士月,田增民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 内血肿 的技术与临床应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1997,10(2)87 3 田增民主编.现代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97,127 [收稿日期:2004—06—14] 参考文献 1 Julian CG,Bowers PW.A Clinical review of 2O9 Pilomatricomas[J].Jam Acad Dermatol,1998,39(2pt1):191—195 2 高天文,孙建方.现代皮肤组织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07 3 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中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OO2,2223—2224 4 Pirouzmanesh A,Reinisch JF,Gonzalez—Gomez I,et a1.Pilomatrixoma:a re. view of 346 cases【J].PIast Reconstr Surg,2003,112(7):1784—1789 5 何弘,高天文,李青。等.162例毛母质瘤误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 病杂志,2003,19(2):126—127 6 裴学菊,柯芳,罗代珍,等.钙化上皮瘤的针吸细胞学诊断[J].中华综 合医学杂志,2001,2(1):82 7 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同济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外科病理学 (下册)(第2版)[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88 [收稿日期:2004—04—2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111例毛母质瘤临床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