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谈中医的发展

2011-03-18 6页 doc 34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93414

暂无简介

举报
谈中医的发展浅谈中医的发展 中医的发展 李江涛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摘要:中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医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的发展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市场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 发展 现代化 市场化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00年前我国的中医就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医理论的奠定与发展,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文...
谈中医的发展
浅谈中医的发展 中医的发展 李江涛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摘要:中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医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的发展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市场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 发展 现代化 市场化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00年前我国的中医就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医理论的奠定与发展,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疾病斗争中创造出来的。但是随之现代科学的发展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由于无法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解释,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中医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甚至有人提出了废除中医的说法。在现代社会中中医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做出改变,适应现代医药学的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中医的现代化。 赵宏宇、寇桂娥、李涛等人认为现在中医发展中的最大问题是中医的继承方式上存在着问题,而解决中医的发展问题就需要改变中医的继承方式,建立系统的中医教学体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中医理论。 李盈文认为中医发展需要吸收和整合现代科技,保持和强化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张宗明认为在发展问题上要辩证的看待中医历史辉煌与现实危机的关系,在学科属性上要辩证认识中医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的关系,在临床问题上要辩证对待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在教育问题上要辩证处理好中医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关系。 柏文婕认为要将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及手段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促进中医的创新。 1中医的现状 从《废医论》到“废止中医”的提出,近几年来“告别中医中药”的事件不断发生,一些人不仅对中医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对中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也产生了怀疑。 中医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医疗实践和其他自然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结果,它充满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虽然在古代中医所蕴含的传统思想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种理论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中医的发展,导致了近现代中医发展缓慢,特别是在西医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的发展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医的理论来源于古代先人们将观察到的人体生命现象、疾病变化以及医疗实践经验用当时的知识背景加以解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的。这种理论在后人的不断注解下,变得越来越庞杂,越来越不实用,由于后人与前人的知识背景存在着差异,导致后人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也与前人的理解不同。现在的中医医师在不理解不理解这些理论的前提下,随意使用使用这些理论,导致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偏差[1]。 中医理论仅从外部的症状表现去推理内部的病理变化,这就难免会有猜测臆想的成分,中医始终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的阶段。并且中医理论虽然完备,但是很难被现代科学证实,得到世界的认可也是十分困难的。在现代科学告诉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任何理论都会抱有怀疑的态度,希望用现代科学解释任何理论。 中医是朴素的经验医学是在宏观知识环境和背景下建立的,西医是以现代科学的微观知识为基础的,有其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等的微观相应指标表述。 中医是经验的科学,是实践的科学。中医医生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领悟中医的精髓。但是中医传统的经验方难以外传,导致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中医老专家的离去而消亡。中医学术中占较大比重的是个人的经验,在中医的理论中规律性的东西较少,普及性较少,这很不利于中医的发展。与之相反,西医的诊疗技术和学习交流体系是的西医的诊疗能够迅速地传播到每一位学习西医的医师身上。 中医讲究形而上学的分析方法,缺乏对概念的精确界定,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中医偏重于实用,而忽视实证理论,中医理论仅是用来说理的工具,而不是对人体内在规律的客观阐释。中医上对人体的解释和药物的使用都是使用原始的哲学意义上的阴阳学说来解释,这就导致中医理论在解释的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在变化,中医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的土壤遭到了破坏,医学科学主义与技术主义大行其道,医药行业正逐步市场化,这些都给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中医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中医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中医的队伍成分复杂,在中医的医师队伍中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传统中医的教育方式是经验式的,师傅将自己和前人对中医的理解以及在行医的过程中的经验教授给学生,学生学习中医全凭自己的理解,不同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时中国传统中医的典籍记录的大多是中医治疗的药方而不是治疗的理论,在中医的典籍之中对疾病的解释都是从疾病的表象来解释,而不是从疾病形成的原理来解释,造成许多后代中医医师对中医记载的疾病治疗方法的误解。 中医自身的缺陷和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使中医必须进行改革实现中医的现代化,如此才能使中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让中医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地传承与发扬下去。中医现代化的目的应该是促进中医药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多种原因,在近五十年来中医的发展缓慢与快速发展的西医相形见绌。中医现代化实质上是中医应当得到较快的发展,能够在保护和增进现代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现代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的讲就是逐步具有西医诊疗疾病的各种优势。 2对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建议 (1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中医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中医发展所需的人才,除了必须掌握坚实的中医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和与中医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上,应该摒弃传统中医经验教育的方式,吸收借鉴西医教育的理论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中医学习中医。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2]。 长期以来中医人才培养是单一的“大而统”与“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多样化的中医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中医专业内部结构、灵活专业方向,构建多样化、特色化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包括管理、临床、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中医人才[3]。 (2实现中医理论的现代化 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应根据中医学理论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发杂行科学研究等理论来分析研究中医,对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在原始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升华,这才是使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正确途径[4]。 中医应当不断总结认识疾病及治疗疾病的规律性,对各类成熟的规律的经验要归纳论证,丰富中医药学术体系,通过各种渠道推广,是中医原有的精华部分及在实践中探索的新认识得以普及。 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具体化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中医理论进行重新解释,尽量用现代的语言解释传统的中医理论,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接受中医的理论。对中医概念、理论、各种学说及中医知识,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述,用严密的逻辑、简明的语言来陈述中医,使之更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5]。 在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大胆超越前人,该肯定的予以肯定,该否定的否定,不断创新,不断拓展。在对待中医经典是要辩证地看待中医的经典,不能采取保守的态度。 (3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现代化 传统中医总结临床疗效的方法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多强调症状改善,而忽视对生理指标的统计,评价的标准也因人而异,不能充分体现出中医辨证施治的规律性结果以及个体化诊疗和综合干预的整体调节的特色和优势。正是因为中医缺乏客观的标准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才导致人们对中医的疗效产生误解。因此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实现中医的客观化、标准化,如此才能使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医的疗效,对中医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客观的认识[6]。 (4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的诊断技术 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望、闻、问、切,四种方式来获取临床资料,这种方式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中医现代化应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成果完善中医各有的四诊系统。利用现代科技,引入西方医学的现代检测技术,建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的检测诊断体系,使中医对病证的定位、定性以及定量更加规范化和科学[7]。 (5建立现代化的中医研究体系 创立先进的实验室,对中医的理论体系、诊疗体系、文化体系进行深刻的研究,从根本上了解中医,为推动中医的现代化提供有针对行的方案与措施。现代化的中医研究体系,也是推动中医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8]。 3结束语 中医的现代化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医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是保护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措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将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我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更能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医药水平,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能够让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自身的作用,推动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1] 张宗明. 以辩证的思维看中医[J]. 江苏中医药. 2009, 41(9).[2] 申日昌. 关于中医现代化的几个实际问题[J]. 吉林中医药. 2005, 25(1).[3] 陈衍智. 中医药现代化的现状和思考[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 20(6).[4] 金晓东. 中医学创新发展之我见[J]. 光明中医. 2008, 23(5).[5] 李亦文赵建国. 中医药现代化思路初探[J]. 中华中药学刊. 2007, 25(6).[6] 姚宝莹. 客观化、标准化——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N]. 首都医药, .[7] 严灿王剑. “中医药现代化”探讨[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0(7).[8] 陈凯先. 21世纪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世界科学技术. 2007, 9(1). [1] 张宗明. 以辩证的思维看中医[J]. 江苏中医药. 2009, 41(9). [2] 申日昌. 关于中医现代化的几个实际问题[J]. 吉林中医药. 2005, 25(1). [3] 陈衍智. 中医药现代化的现状和思考[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 20(6). [4] 金晓东. 中医学创新发展之我见[J]. 光明中医. 2008, 23(5). [5] 李亦文赵建国. 中医药现代化思路初探[J]. 中华中药学刊. 2007, 25(6). [6] 姚宝莹. 客观化、标准化——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N]. 首都医药, . [7] 严灿王剑. “中医药现代化”探讨[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0(7). [8] 陈凯先. 21世纪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世界科学技术. 2007, 9(1).
/
本文档为【谈中医的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