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扁形动物(2010修改)

2011-03-18 50页 ppt 5MB 2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0566

暂无简介

举报
扁形动物(2010修改)null第三章 扁形动物门第三章 扁形动物门null笫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也称左右对称。扁形动物是最原始的两侧对称动物。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null两侧对称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凡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都有了明显的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2)体制的分化强化了身体各部分相应的功能,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头部总是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所以...
扁形动物(2010修改)
null第三章 扁形动物门第三章 扁形动物门null笫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也称左右对称。扁形动物是最原始的两侧对称动物。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null两侧对称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凡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都有了明显的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2)体制的分化强化了身体各部分相应的功能,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头部总是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所以促进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 3)这种体型使得动物对外界条件的反应更迅速、准确,运动也较敏捷,所以动物适应的范围更广。不仅适应水中游泳生活而且能适应爬行生活 。所以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null 二、中胚层的形成(Formation of mesoderm) 扁形动物是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象征着动物在进化上的一个巨大变革。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1)胚层功能的简化。 中胚层的形成大大减轻了内外胚层在生理功能上的负担。外胚层就专门分化为表皮、神经、感觉器官,担负保护、呼吸、感觉和传递刺激及兴奋的功能。内胚层专门分化为消化道,担负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其它功能由中胚层分担。2)新陈代谢加强,身体结构复杂化。 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得动物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同时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的蠕动能力增强了,这就使得新陈代谢机能加强了。由于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也随之增多,因而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另外运动的复杂化就出现了集中的神经系统。中胚层的出现,产生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 总之,中胚层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新陈代谢加强,身体结构复杂化。 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得动物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同时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的蠕动能力增强了,这就使得新陈代谢机能加强了。由于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也随之增多,因而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另外运动的复杂化就出现了集中的神经系统。中胚层的出现,产生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 总之,中胚层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null3)中胚层形成实质组织。 功能: ●贮存水分和养料 ●保护内脏器官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 因此动物可以耐饥饿和某种程度上抗干旱,只有能耐饥饿抗干旱的动物才可以在陆地生活。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null三、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 由于中胚层的形成,扁形动物的体壁除了表皮外,还有肌肉。所以扁形动物的身体外部就有皮肤和肌肉组成的体壁构造,称皮肤肌肉囊,皮肌囊就是由外胚层的上皮组织和与之相连的中胚层的肌肉层相互紧贴所组成的体壁。其中的肌肉组织属于平滑肌,由外而内包括环肌、斜肌、纵肌三种肌纤维。 这种体壁能有效地执行保护身体和加强运动的功能。 皮肌囊是蠕虫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扁形、线形、环节)null四、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大多数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消化管仍保留着腔肠动物有的有口无肛门的特点,但消化道有了显著的引长和分支,同时消化方式也主要以细胞外消化为主。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寄生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nullnull五、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梯形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集中到了身体的前端,比腔肠动物有了显著的进步。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如梯形也叫梯型神经系统。 可以说扁形动物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null六、排泄系统 原肾型排泄系统(原肾管) 扁形动物开始出现,来源于外胚层的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等组成的具有排泄功能的管状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份代谢,同时排出一些代谢废物。null七、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扁形动物较腔肠动物的生殖系统进步,表现在: 1)由中胚层产生了固定的生殖腺及生殖导管,还有一系列附属腺(前列腺-雄;卵黄腺-雌) 2)由于具有外生殖器,扁形动物出现了交配现象和体内受精,为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创造了条件。null八 生活方式(Life style) 自由生活:多分布于海水、淡水或潮湿的土壤 寄生生活:外寄生 内寄生null扁形动物约15000余种,我国发现近1000种。 分三纲: 1、涡虫纲; 2、吸虫纲; 3、绦虫纲。null 第二节 代表动物——三角真涡虫 一、生活习性与外部形态 1、生活习性:淡水溪流、池塘、泉水的石块下,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型甲壳类、昆虫的幼虫为食 2、外部形态:两侧对称,柔软扁平,耳突,眼点,生殖孔,纤毛。null二、内部构造 横切面(无体腔,三胚层) 皮肌囊:表皮层和肌肉 外胚层 中胚层 实质组织:中胚层(贮养分) 肠壁:内胚层(中央肠腔)null1、皮肤肌肉囊: 表皮+基膜+肌肉层(环肌、斜肌、纵肌)。 杆状体:分泌粘液有毒,捕食和防御敌害用。 实质组织:贮藏水分和养分。nullnull● 。 null 2、消化系统: 有口无肛门,由口、咽、肠组成,null 3、呼吸和循环:体表渗透,借实质组织中的液体运送和扩散 新陈代谢的产物。 4、排泄系统:原肾管型。 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null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梯形神经系统:脑神经节(1对)+腹神经索(1对)+横神经 眼点(能辨光线明暗,不能看物象)和耳突(味觉和嗅觉),体表有触觉细胞。nullnullnullnull 6生殖方式:无性繁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null 7、再生 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重新恢复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再生有两种类型: ●生理性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生是再生。 ●补偿性再生:指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null 三、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表(主要是腹面)具纤毛,纤毛的摆动有利运动。 2、表皮细胞之间,除了有腺细胞和感觉细胞外,还有杆状体,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3、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多数种类肠道发达。 4、具梯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较发达,具眼点、耳突、纤毛窝、平衡器等多种感觉器官。 5、间接发育的种类(多肠目),要经过牟勒氏幼虫。null 四、涡虫纲的分类: 1、无肠目 旋涡虫 2、大口虫目 大口虫、微口涡虫 原卵巢 3、多肠目 平角涡虫 涡虫亚纲 4、三肠目 三角涡虫--新卵巢涡虫亚纲卵黄腺null 第三节 分类 一、涡虫纲: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发达 无肠目、单肠目、三肠目和多肠目。 二、吸虫纲 华枝睾吸虫 null外部形态 1、全部寄生于人、猫、狗的肝脏、胆管内。 2、外形:扁平,透明、前窄后宽。1-2.5cm长,3-5mm宽。前端有口吸盘。腹面1/5处有腹吸盘。null二、内部构造 1、体壁: 皮肌囊 表皮:皮层,由细胞体内陷到实质组织 中形成合胞体。合胞体中 有 线粒体、内质网、刺等 肌肉:内纵肌,外环肌 nullnullnull2、消化系统 口--咽--食道--二肠支沿体侧达后端。 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消化方式以细胞外消化为主。 3、呼吸系统 无特别的呼吸器官。体内寄生,行厌氧呼吸。(体表呼吸)nullnullnull4、排泄系统---分支的原肾管系统 位于身体的两侧,末端终止于焰细胞,左右两排泄管,略呈S形的排泄囊,排泄孔null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基本与涡虫的神经系统相似,也是 梯形。感觉器官不发达。 6、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很发达,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雄性:精巢(树枝状1对) 输精小管 输精管 储精囊 雄性生殖孔 卵黄腺 雌性:卵巢(叶状1个) 输卵管 子宫 雌性生殖孔 劳氏管 受精囊 梅氏腺null 生活史: 中间寄主:第一中间寄主纹沼螺,第二中间寄主淡水鲤科鱼类 终末寄主:脊椎动物人。 幼虫阶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null 危害:软便、慢性腹泻、黄疸、水肿、贫血、乏力、 胆囊炎、肝肿,并发症肝癌。 防治措施:1、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2、加强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3、积极治疗病人,杜绝传染源。 其它吸虫: 日本血吸虫:nullnull生活史:null日本血吸虫病 症 ●肝脾肿大,肝腹水 ●成人丧失劳动力 ●妇女不孕 ●儿童侏儒症 ●重症病人死亡 null 吸虫纲特点:1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具皮层结构。2运动机能退化发展了吸附器,如吸盘,小钩等。3消化道简单。4神经感觉器官退化。5内寄生种类为厌氧呼吸,具有焰细胞的原肾型排泄系统。6生殖系统发达,产生大量的卵,生活史常具多个寄主,幼虫期能进行无性幼体繁殖,产生大量后代。 7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 体外寄生 null 三、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的钩, 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 (一) 代表动物------猪带绦虫 nullnull 2、外形:白色带状,体长2-4M,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虫体分头节、颈部、和节片。节片分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未成熟节片,孕卵节片(长大于宽)。 形态结构 1、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间寄主为猪。nullnull3、体壁和营养: 体壁微毛增加表面积 无消化系统,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主动吸收,线粒体提供能量) 4、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2对侧面纵行的排泄管 5、神经系统 不发达,无感觉器官。 6、生殖系统:最发达,雌雄同体,同节片。nullnull ●未成熟节片:宽和于长,内部构造尚未发育完全 ●成熟节片:近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泄管 ●妊娠节片:长大于宽,其它器官消失,只存充满卵的子宫 nullnullnull绦虫纲特征绦虫纲特征1全为内寄生。2体表无纤毛,体表具皮层、微毛。3身体为带状,头部有吸盘、小钩等附着器官。4感觉器官神经系统退化。5消化系统消失。6营厌氧呼吸7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产卵量大,大多经过一个中间寄主。nullnull 第五节 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 、寄生虫对寄主的致病作用 1、多取营养和正常的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2、化学性作用。 3、机械性作用。 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 三、防治原则 (综合防治) 1、减少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注意个人保护,防治被感染。四、更换寄主的意义四、更换寄主的意义1与寄主的进化有关。2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一种适应。减轻对寄主的危害程度,使寄主有更多的机会生存。繁殖率大,产生大量卵,或进行幼体无性繁殖,对寄生虫的寄生生活来讲,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null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简单而稳定 适应结果:身体的结构部分退化,部分加强。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 适应结果 取食方便而直接 ,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 ,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 表皮特化成皮膜。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 ,产生固着器官吸盘、钩、爪等4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 退化愈趋退化:吸虫:肠道退化;绦虫:肠道消失。 强化愈强化:绦虫:孕节内全为生殖器官, 体壁皮膜形成微毛
/
本文档为【扁形动物(2010修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