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

2011-03-17 34页 doc 159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659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 一、中医药有西医药根本无法比拟优势 1、中医药标本兼治,西医药标本不治 中医药是整体调理,西医是对抗性治疗 对症下药的中药几乎没有副作用,西药副作用大且有耐药性 中医药有“简、验、便、廉”的特色,西医的科技手段有严重缺陷 “慢中郎”是对中医的误解。在一般人印象中,诊断和治疗疾病还是要靠西医,只有在某些慢性病、西医没有好办法解决时,可以考虑去看中医,但中医最多也只能辅助西医进行调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急性病如感冒、肠炎等,还是西医治疗快,中医疗效慢;急救靠西医,中医不会急救...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 一、中医药有西医药根本无法比拟优势 1、中医药标本兼治,西医药标本不治 中医药是整体调理,西医是对抗性治疗 对症下药的中药几乎没有副作用,西药副作用大且有耐药性 中医药有“简、验、便、廉”的特色,西医的科技手段有严重缺陷 “慢中郎”是对中医的误解。在一般人印象中,诊断和治疗疾病还是要靠西医,只有在某些慢性病、西医没有好办法解决时,可以考虑去看中医,但中医最多也只能辅助西医进行调整,解决不了根本问;急性病如感冒、肠炎等,还是西医治疗快,中医疗效慢;急救靠西医,中医不会急救;外伤、骨折、肿瘤等疾病,几乎不会有人想到中医可以治疗。   中医传统疗法中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的一些疗法,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理,使天地人相应相谐的高超疗法,却未得到应有的扶持与发扬光大。尽管解放后发掘不少宝贵的方药,如季德胜蛇药,但近来对民间中医药发掘工作重视不够,竟使散在民间的秘方纷纷消失。这是中医药产业的莫大损失。据权威估计,全国至少有15万锦方妙剂,可以涵盖世界性疑难杂症乃至“绝症”,这是中华民族无价的宝贵财富,未予应有的重视。 欧洲曾经有几次流感大暴发,死亡人数达数千万人,然而,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欧洲大流感那样,一次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的悲剧。时至今日,外国人听到流感仍然十分紧张,而大部分中国老百姓似乎很少有这种感觉,因为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对付流感几服中药大多能够药到病除。这就如同面对疟疾,欧美人很怕到亚洲疟疾高发地区,中国人则处变不惊,因为中医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又如肿瘤。在肿瘤早期,手术切除或放疗、化疗通常有较好的疗效,甚至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一旦进入中晚期,西医就束手无策,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求治于中医或要求配合中医治疗。现在中国的肿瘤患者,特别是到了中晚期以后,选择中医药疗法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实践,中医药在肿瘤辅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副作用较少,按中医传统的辩证用药,一般没有副作用,当然服用以抗癌为主的中药时,也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单方、验方。如斑蝥、汞制剂、砷制剂等。 不同的东西方文化理念,决定了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的不同医学体系。同是治疗疾病,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是“对抗”,直接针对病灶,有菌杀菌,有病毒抗病毒,长了肿瘤切掉等等,强调其科学性和纯客观性。而中医药的思维方式是“平衡”,认为生病是因为人体“偏性”,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平衡所致,治疗就是校正身体的“偏性”,所谓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等,以恢复原有的平衡,强调整体观照、辨证施治,强调健康而非疾病。 现代医学因为讲究“对抗”,抗生素很发达。中医药因为要校正“偏性”,实现“平衡”,如面对所谓的大“寒”大“热”时,使用含有毒性的中药,如砒霜等。从砒霜提取的有效成分治疗白血病就有特效,这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 中医所有的方剂,只为一个目标——把人体的内环境调整到一个合适与稳定的状态。一个真正的中医所治疗的只是人体的内环境 “中药含有毒性成分,并不意味着对人体必然有害。”这是因为一方面,药材经过炮制可以减毒增效;另一方面,某些中药材的适量毒性可以起到以毒攻毒的治疗作用,而中药的复方配伍可有效抵消其毒性反应。 人们吃食物基本上是动植物,矿物质难吸收。因此,西药对人体是有十分巨大的伤害的。抗生素属大寒之物,伤脾胃。西药还伤肾、伤肝、伤大脑、伤神经。西药对西方人没那么伤,因为他们游牧民族吃了几千年的肉为主的食物,体质比东方人强壮得多。很多华人华侨在国外生小孩,完全按西医那套,结果身体很难恢复,有的还得了产后风。中国人还是更适合看中医、吃中药。  20世纪西方医学界的进步首先是在诊断手段上。然而,严格地说,这种诊断手段的进步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而不是医学的进步。例如,小肠镜是一粒类似感冒胶囊的东西,实际上是一架自带光源的微型摄像机,能够把小肠内部的情况拍摄下来,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到身体外的接收器上,再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是医学的进步吗?还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大医院最先进的诊断设备,如CT、彩色B超、核磁共振等等,全都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当然,光机电技术不仅应用于诊断,还应用于治疗。我有一位搞计算机的朋友,发明了一种电化学治癌仪。当时我很惊讶,一个根本不懂医学的人,怎么可能发明治疗癌症的仪器呢?现在明白了,治疗癌症的人并不需要懂得癌症的发病原因,亦即不需要懂得医学,只要能找到某种杀死癌细胞的技术手段就可以了。发明X光、CT、肠镜、胃镜的人,我相信都不懂得人体的复杂性,都只把人体看成一架由无数零部件构成的机器。用X光照射人体,就像海关用超声波探测集装箱里的走私货物一样。  西医第二大给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是外科手术。20世纪的外科对于人体的骨胳、肌肉、神经、血管和各种器官的细微结构研究得更清楚了,然而,在人体观念上,仍然是19世纪尸体解剖学的观念,即把人体看成是一架静止的、结构复杂的机器,对于人体内部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则完全缺乏了解。例如,有的人由于长期心情忧郁而导致胃溃疡甚至胃癌,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刻打开人体,外科技术能够发现这种联系吗?外科医生只能看到人体某一时刻的状态,严格地说,甚至某时刻都看不到。由于人体被打开,人体内部的各种状态就发生了重要变化。打个比方说,人体是一条奇妙的不停运动的河流,外科医生甚至一次都不能踏进这条河流。非要踏进去,则河流必将发生改变。所以,外科技术的进步实际上只能解决骨折等瞬间性、局部性的疾病。有人可能以为,对于那些长期积累形成的器质性病变,外科也是挺有效的呀,比如心脏搭桥,比如肾脏移植。但是,如果能够了解器质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机理,中断甚至逆转这一进程,为什么要开刀呢?要知道,开刀并不能消除导致器质性病变的原因。这部分胃切除了,可能下一部分的胃又出问题了。这个肾换了,另一个肾又坏了。外科技术如此滥用,这究竟是病人的福音,还是病人的祸根?正如杨老师的肺癌,如果有药物可以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为什么要开刀,为什么要化疗、放疗?究竟是只能靠开刀算医学,还是能够诊断病因、病机,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中医算医学  西医给人印象深刻的第三大成就是抗生素。现在通过肠镜、胃镜、CT、核磁共振,诊断结果出来了,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例如,结肠部分发现了一处炎症。为什么会发炎呢?按照中医理论,炎症只是一个结果,是人体内外部环境发生某种失衡的结果。只要调节好平衡,即调节好阴阳、寒热、虚实等平衡,炎症自然就消失了。问题表现在局部,但原因可能在整体。问题表现在结肠,但原因可能在脾胃。这是对病情因果关系的一种整体论观点。但是按照西医的原子论观点,结肠发炎肯定是由于某种细菌引起的,只要找到能够专门杀死这种细菌的某种抗生素,炎症就会消失。正是按照这种理论,西医在20世纪发明了无数种抗生素、消炎药。现在医院药费收入中各类抗生素的销售额大约占40%--50%。怎么知道某种药物能够杀死某种细菌呢?化学合成药物,在小白鼠身上做动物实验。因为人和小白鼠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能够杀死小白鼠身上的细菌,就能够杀死人身上的细菌。如果找不到某种特定的化学药物呢?病人就只好等待最新实验成果了。事实上,据我所知,西医至今就没有找到治疗结肠炎的特定抗生素。靠一些广谱抗生素,服药时好了,药一停又犯。进一步,就算找到了某种特效抗生素,还会产生副作用。人体内部是一个百万细菌的生态俱乐部,抗生素杀死某种致病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起正常作用的其他细菌,破坏人体内部的各种微妙的转换和合成机制,产生广泛的副作用。更加麻烦的问题是,细菌与抗生素之间还会“博弈”。很多人知道棉铃虫和杀虫剂的故事。一些棉铃虫被杀死了,另一些具有抗杀虫剂能力的棉铃虫生存下来,继续繁衍,需要研制新的杀虫剂。正是这种机制,迫使中国产棉区从华北平原迁移到新疆地区,因为山东一带的棉铃虫具有抗药性,而新疆地区的棉铃虫还不具有抗药性。同样,一些致病细菌被抗生素杀死了,另一些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又产生了,需要研制新的抗生素。由此,我以为,这第三大成就即种类繁多的抗生素的研制,实际上是化学的进步,而不是医学。化学的进步还表现在化验技术上,通过对人的各种体液如尿、血液、唾液等的化验分析,统计出人体的正常值和异常值。 现在产生了超级细菌,就是因为西药的耐药性。现在西药没有发展的余地了。制药公司转向研制治癌药。 综上所述,20世纪西医的成就主要是靠光、机、电、化学、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取得的,在医学观念上,则仍然停留于19世纪的原子论和机械论上,因而对人体内在的整体性、变化性还一无所知,对于解决复杂疾病无能为力。相反,在缺乏光、机、电、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的古代,由于在人体哲学上持整体的、变化的观念,中医能够解释病因和病机,并发展出相应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能够治疗复杂疾病。事实上,我自身的结肠炎就是靠中医治好的。究竟什么时候好?靠什么药治好?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吃了一段时间中药后,再做肠镜,就找不到炎症处了。一位朋友听我讲了对中西医的看法后,告诉我一个发生在他夫人身上的故事。10年前,他夫人也得了癌症,西医告诉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位朋友病急乱投医,找到东直门中医院的施汉章大夫。病人已经失去信心,没敢去医院。就凭口述病情,施大夫开了处方。一个多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现在,他夫人还活得好好的。去年春节,我们两家还一起吃了饭。一旦认识到中西医在人体哲学上的不同,我便对中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终生抱憾!母亲生病时,我还不懂比较中西医优劣长短,我还像普通人一样迷信西医。如果西医宣布一个人的死刑,那就是科学在宣布一个人的死刑。现在我知道,西医宣布死刑,常常是西医在宣布自己的无能,是西医在宣布自己的人体哲学的错误。我甚至认为,西方医学体系在错误的人体哲学支配下,正在从错误走向更深的错误,其具体表现就是从细胞生物学(产生抗生素理念)走向基因生物学(寻找犯罪基因、疾病基因),从基因生物学走向分子生物学。这是西方医学的原子论思维的继续。如果病因不能在细胞层被找到,就到基因层去找;如果基因层找不到,就到蛋白质层次去找。这样,很可能就根本上颠倒了疾病的因果关系。现在,医学院的学生都把分子生物学当作未来医学的至高点,甚至一部分中医学院的学生也如此,这是非常值得担心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离单细胞生命越近,而离人体越远。 更让我担忧的是,如此幼稚的原子论、机械论的人体哲学,居然统治了全世界的医学界。西医把自己宣布为唯一的科学,扼杀其他各种整体论、运动论的人体哲学指导下的传统医学,特别是扼杀中医。如果在西医治疗下病人死了,这是病人该死;如果在中医治疗下病人死了,这是医疗事故。如果在西医治疗下病人好了,这是西医的科学性、必然性的结果;如果在中医的治疗下病人好了,这是偶然的、无科学根据的、不可重复的奇迹。 西医的理论虽然落后却浅显易懂,人们就误认为西医很有理论,很科学。因此,有一种说法,西医明明白白把人治死,中医糊糊涂涂把人治好。 更加严重的是,即使中医能够按西医的统计可重复地治疗疾病,西医还是傲慢地拒绝承认。2003年的SARS疫情在广州爆发时,广州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非常明显。到2003年5月中旬,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余名病人,无一例死亡,平均退烧时间3天,且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而钟南山院士所在的西医型医院治疗的117名病人,有10人死亡;其中有71名病人接受中医介入治疗,仅一例死亡。也就是说,在人称“抗击非典第一功臣”的钟南山领导下的医院里,接受纯西医治疗的46名病人中,有9人死亡。同样值得提及的,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没有后遗症,而接受西医治疗的病人则大量出现肺部纤维化和股骨头坏死症。治疗费用对比也极其明显。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西医治疗调集了亚洲地区各国的呼吸机,每台呼吸机用完后就被焚烧销毁,仅此一项每人花费即达上万元。本来,广州中医治SARS疗效明显,应该可以在北京推广。但是,由于SARS后来被定为传染病,按规定病人只能由传染病院收治,北京各中医院就不敢收治病人了。因为没有哪个中医院的的领导敢保证,中医治疗不死人。西医治死多少人都是允许的,中医治死一个人就是医疗事故。按照西医理论,治疗SARS,需要研制出特效抗生素。然而,在至今仍无特效抗生素的情况下,某些领导机关仍然只允许西医治疗SARS,这就是非常令人奇怪的事了。 由此我甚至激愤地联想到,####功不允许信徒在生病时去医院治疗,西医不允许病人在西医治不好的情况下接受中医治疗;####功可以用信仰的名义宣布信徒的死亡为上层次,西医可以用科学的名义宣布病人的死亡为天命;这两者的逻辑为什么竟然如此相似?难道我们都是西医的信徒?难道我们都是西医的人质?谁把我们的生命权交给西医的?####功信徒还有一次选择,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是生下来就别无选择,就天然地成为西医的信徒? 西医西药的诞生,对世界来说是窝害,西医西药传入中国,对中华民族更是一场持续的大灾难。 昨天,我在电话中向一位朋友推荐王文奎大夫。这位朋友的父亲得了肺炎,也在北大医院接受治疗。肺炎固然有所好转,但其他脏器却出了问题。通话快结束时,我突然意识到,社会上的确普遍存在着西医迷信。如果作为儿女让父母接受中医治疗,父母和亲友都会私下里认为是孩子不孝。可悲啊!可惜啊! 中医沦落到这个地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从直接原因看,因为中医里的良医少,庸医多。一剂中药几十味,像霰弹枪打麻雀,瞄得不准,总有一味对症的。一些病人也相信中医,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由于中医医疗费用低,受大城市的西医至上论的污染少,找中医看病,但是常常找的是庸医。虽然一时治不死病,但也治不好病。一来二去,病人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还是找西医开刀动手术,搞“暴力革命”。 然而,庸医为什么会这么多呢?这又与中医的西医化培养有关系。中医需要靠师传。因为中医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其中有无数层矛盾在发生作用,有主要的(系统级),有次要的(器官级),有二次要的(组织级),有三次要的(细胞级)。每一级矛盾中,有又主要矛盾至次要矛盾多个层次。其中每一对矛盾单独解决都比较容易,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但是不同级别的不同矛盾相互作用,怎样能够辨证施治呢?单一的原则不行,多个原则在一起相互打架还有原则吗?所以,需要原则间的平衡、协调,需要找到主原则和次原则,理清阳和阴的关系。每一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即矛盾关系的组织不同。同样的病症,其病因可能完全不同;同样的病因,其表现的部位和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培养中医就像培养国家总理,既需要靠临床实践,也需要靠师传。这才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说法。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君药攻主要矛盾,臣药加强君药的力量,佐药攻次要矛盾并克制君药的毒副作用,使药调和药性。这就像整顿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不但要撤换主要领导人,整顿士气,调整市场战略,开发新产品,加强质量控制,还要循序渐进,防止在整顿期间失序,造成资金流失,客户流失,技术流失,亦即要懂得安抚人心,注意打击一小撮,保护大多数。所以,单纯学院式的中医培养只能培养解决单一型问题的科级干部,培养不了总理。这种科级干部,就是那些守着一、二张方子吃一辈子的中医。这种中医守株待兔,碰到病情对他的方子了,他就成“神医”了,对不上,就成庸医了。从外部统计角度看,病人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个庸医。真正的良医用药以变应变,出神入化。如1957年,北京流行乙型脑炎,名医蒲辅周先生治好了167例脑炎,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然而,西医领导的卫生部居然认为,正因为每个处方解决了不到2个人的问题,所以蒲先生的医术没有统计意义!用西医的这种机械论方法来领导、评价中医的整体论,如同让幼儿评价成人行为一样,可笑复可叹。 用西医的模式改造中医的结果是,据估计,解放初全国大约有良医5000名左右,到现在只剩下500名左右。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执业医师法》,那些没有学历、不懂得外语、却长期行医、声望卓著的中医师,将得不到营业资格。本文多次提到的王文奎大夫,严格地说,就没有卫生部认可的行医资格。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怎么到了医疗问题上,却成了西医是科学和真理的化身,有资格否定其他医学呢? 见微知著,就是中医一个很神奇的本事。什么本事?中医能在病开始形成时就发现它,所以,有人说中医是一门强调治“未病”的医学。未病就是尚未成形的病,是处在酝酿阶段的病,而中医可以发现它。要知道,现代医疗条件下许多疾病要靠高科技的医疗器械才能发现的疾病,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就可以发现,这不能不说是中医的神奇。 而西医检查出的问题往往是很严重的问题。 即使在今天科技高度发达,人们对健康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来衡量,中医也是非常科学有效的。特别是它的辨证施治,是西医所不能企及的。如在2003年初我国发生的非典疫情中,中医药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并为战胜非典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且得到世界各国的肯定和重视。在治疗艾兹病的药物中,中医药也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诊断技术、外科手术、抗生素,这是西医的三大“法宝”。但在医学观念上,西医缺乏辨证思维和整体思维,把人仅仅当成一台由无数零部件组成的复杂机器。外科医生习惯于拆除“坏零件”,却无法消除导致器质性病变的原因。结果,这个“零件”拆了,那个“零件”又坏了,还留下很多后遗症和并发症。内科医生习惯于从细胞和分子的病变说明全身的病变,但分子和细胞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中。一个细胞的单纯状态,并不能代表生命的整体状态。所以,尽管西医占据主流,却无法根治任何一种慢性病。日本废医存药,研究了小柴胡汤100多年也没搞清楚到底是那么成分起了作用。 如果说西医对付疾病的思维是“战争模式”,那么,中医对付疾病的思维就是“和平模式”。中医的主导思想是平衡调节与扶正祛邪,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使体内失衡的状态恢复平衡。中医把人视为一个生命整体,而非可以任意拆卸的“机器”,这是符合生命的基本规律的,也是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尤其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领域,中医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其实,不管如何争论,中医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医之所以数千年而不衰,正是缘于其显著确切的疗效。事实上,中医的疗效并非来自实验室的小白鼠,而是来自数千年的人体验证。如果只靠“忽悠”,中医恐怕早就自行消亡了。   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的最大优势就是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中医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主张因人而异、标本兼治。实践证明,中医的整体论是一种先进的医学理念,值得现代医学借鉴。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反思现代医学的弊端,呼吁打破学科壁垒,拆除“围墙”,推进医学的整合。其中,既包括医院科室之间的整合,也包括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整合,最终实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惟其如此,医学才能更有效率,也更有人性。 针灸疗法简便易行,行之有效,在很多疾病中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比如说牙疼、腰疼这类疼痛性疾病很多好的医生可以做到一针下去病痛顿除,所以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再者,他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是一种纯自然疗法,非常符合现代人对疾病的治疗理论,所以国外对针灸的兴趣是非常大的。  当然,针灸还可以治很多慢性病,它主要是通过治疗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抵御能力,在50年代,在我国西南地区疟疾是一种很常见严重的传染病,我们用奎宁治疗效果很好,但是,用中医的针灸也可以治好疟疾,我们有一位著名的中医针灸专家,他的治疗几乎可以说是屡试不爽,这就说明针灸在治疗其他疾病中也有广泛地前途,这也是国外人对针灸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中医药有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是有效的。而西医和西药才两百多年历史,很多西药的研制只是在小白鼠几个月的实验,甚至很多副作用的数据还不公布。有多西医的研究成果就是跟踪几十人几个人就得出结论,60%成果互相矛盾。如鸡汤治感冒,梦多说明健康。 中医可自学。中医不用做小白鼠的实验,不用人体解剖,不用设备,因此可自学。普通人也能用一两味药或食物治病。 2、中医药能抵御大疫情,西医药则反映慢 中医是以不变应万变,西药则必须出现新病后,提取细菌,再培植,用于治病,这样快则半年,慢一两年三四年甚至无法研制出新药,如治艾滋病的药。而中医辩证论治效果显著。 3、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和象征 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医自己形成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它就具备双重内涵,一个就是它的人文属性,它是一种哲学医学模式,它讲整体观,讲天人合一,讲阴阳,讲这个人要平和,阴阳的本身就是平和,和现代科学认为人体和任何一个生命体的内稳定保持平和完全是异曲同工。这就是它的人文科学部分。  但是中医还有它的自然科学部分。它也非常明确地讲清楚了在中国的这一套理论上推荐出来的人的心肝脾胃肾和每个人的心肝脾胃肾的完美功能表现。比如我们讲脾胃,脾胃是取后天之本,这个人如果吸收好,吃嘛嘛香,肯定长得很壮,如果脾胃很虚弱,吸收不好,肯定营养就会不够,营养过剩不行,营养不足也不行,中医这些理论源于什么?这就不是哲学,这是一种自然科学内容,它对人的心肝脾胃肾都有非常好的功能界定,中医是一种最原始的又符合了我们最现代科学的这种内涵的实践医学,它强调的是实践。 中医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完美结合的临床医学科学,是我们中国独特的一种科学体系。这就是对中医的界定。因为中医到现在有疗效,有的人说中医有些东西现在科学无法解释,有的东西不能量化,有的东西没有形态学基础,因为我们知道现代医学认为我们人体的所有都要有形态学基础,比如你有血管,有神经、有肌肉、有骨骼,中医的经络在什么地方呢?中医的血和现代的血是一样的,中医的气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看不见,摸不着,这种功能的东西。 中医药学理论博大精深 中医学经过2000多年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经过无数医学家的努力,形成诸多学说。就其理论基础而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学说、经络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病因学说、诊法学说、治则学说、中药性能学说、方剂学说和养生学说。这些学说环环相扣,纵横贯通,从而形成一个庞大、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天佑中华有中医。中医学经过2000多年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经过无数医学家的努力,形成诸多学说。就其理论基础而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学说、经络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病因学说、诊法学说、治则学说、中药性能学说、方剂学说和养生学说。这些学说环环相扣,纵横贯通,从而形成一个庞大、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肇始,五帝开基。传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一画开天,判列阴阳,研制九针,以拯夭枉。神农创制耒耜,教耕五谷;一日而遇七十毒,赭鞭以辨众草木,相土地所宜,尝百草性味。《神农本草经》,开药物学之先河。黄帝问难岐伯,济民众于仁寿,救病患于水火。《黄帝内经》,列阴阳之候,彰死生之兆,终成中医之圭臬。神医扁鹊,遍游各地,诊视疾病,美名传扬。医圣张仲景勤求博采,撰著《伤寒杂病论》,为辨证之宗、众方之祖。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各种外科手术,为世人惊奇、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医著大盛,唐高宗颁布《新修本草》,乃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临床医学百科全书。金元医学,流派始分,新学肇兴,刘主寒凉,张主攻下,李主补土,朱主养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堪称“东方药物巨典”。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大疫流行,医道变革,温病学终成独立体系。近代以降,面对西学挑战、疾病谱变化,中医坚持主体发展,保持特色优势,在防治重大疾病、促进人类健康中不断发挥巨大作用。   中华医学,绵延数千年而气脉不绝,历经磨难坎坷而百折不挠,且医籍之丰,医家之众,波澜壮阔、奔流不息,为世界医学史所罕见。其因何为?正是一代一代中医人铸就中医之魂!中医之魂是中医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医造福人类的财富之源。   “和”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形神合一,和是生命赖以形成、存在、运动的基础,和是健康、快乐、智慧的最高境界。人居天地之间,天地人得其和,则风雨有节,寒暑适时,人之起居服食、视听言动、喜怒哀乐无所过,则心和而形和,形和而气和,气和而天地之和交应,此所以长生久视之道。为医者不仅要在诊断治疗上整体审查、四诊合参、辨证求本、调中致和,而且要在医患关系、同道关系上以和谐为目的,以诚信为原则,信和、谦和、温和是为医者的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行为规范。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和灵魂。“仁和精诚”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弘扬“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是北中医人的神圣使命。 浙江萧山牙科医院院长杨维智说:“我是西医,但我敬佩中医。在西医传入中国前,中医是中国人数千年来治病疗伤的唯一方式。目前世界上认同中医的人越来越多,美国已特许中医进入,韩国正在把中医改为韩医,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难道我们要等国外大力借鉴与倡导中医时再去振兴中医?这岂不要贻笑大方?”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洗礼中,中医药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中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个民族文化的兴衰,起着关键性作用。挽救中医药,一切将取决于中央的决心。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中国文化是其灵魂,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脊梁。中国政府在了解了卫生部长期以来因为制度偏差而实际上不断在消灭中医、致使中医药已经到了灭亡境地的情况之后,抢救中医药、抢救中国文化,自然就成为当届政府的首要任务。这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灵魂的抢救。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就会魂不附体,就会成为其他民族或是帝国主义的附庸。所以,抢救中医药不只是中医药界的事情,也是中华民族的事情。 7、否定中医是没有文化自信 1920年,胡适罹患糖尿病和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采用西医方法,久治不愈,被宣判“死刑”。朋友建议他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胡适勉强应允,不料反而痊愈。结果,胡适又活了40多年,这把胡适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一方面反对中医,一方面却是中医治好了他的病。在事实面前,胡适只好退而认为“中医不科学,很糊涂,但是能治病”。 如今,和胡适持同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如果西医治好了一个病人,这是科学的必然性;如果中医治好了一个病人,这是不可重复的偶然性,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如果病人选择西医不治而亡,就会被认为是科学的局限;如果病人选择中医不治而亡,就会被认为是“庸医误人”。这样的说法,从骨子里透出一种傲慢与偏见。 中医药学遗产面临的最大危害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因为中医属于传统文化,中医也在割断自己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改投“现代化”的门下。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 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欢迎和喜爱,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中医热。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针灸、中药等传统医药正在全球获得广泛重视,并盛赞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的榜样。在医学模式改变、诸如SARS、艾滋病等各类新病种加速出现的今天,中医药技术又以其卓越的疗效让科学界刮目相看。 中医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中医的“辨证”思想也影响到了许多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辨的民族,中医和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重“谋略”,而西医和西方重技术。即使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医处于明显的劣势,但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中医的辨证与中华文化的讲究辨证均衡的长处是明显强于单纯的技术的。可以这样认为,几千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医就是凭着这种高超的智慧来救治苍生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才是人类医疗发展的正确方向。因为中医不仅体现在治病救人方面,还包含道德文化哲学等等社会各个方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消中医是对中国历代医生的否定,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 以前,对中医没有信心,是因为我们落后,就否定我们的文化。现在我们发展了,也发现西方有严重问题,我们还有必要再否定我们的文化,否定我们的中医吗? 4、中医药价格低廉,西医药价格高昂 美国也承担不起西医药的药用,何况中国。发展西医药,是拼资金和技术,中国没优势,而发展中医药,中国有核心技术,可全世界的医药市场上叱咤风云。 二、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医学科学体系,有完整的理论和丰富的技术。然而,目前中医的临床治疗、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诸多领域,中医最具特色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得不到继承和发扬,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灵魂没有了,很多中医师没有化验单、实验诊断报告就不会看病;对中医药技术不屑一顾,对现代医学又只是一知半解。还美其名曰“高科技手段”、“中西医结合”。如果说临床是现代中医教育缺憾之一的话,至少这种缺憾还可以通过积累经验来弥补,但是,如果连中医的科学精神、世界观、方法论、思维特点都没有掌握,那就连再造的可能性都没有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中医中药可有可无,一切都用西医的一套,中医二字成了装点门面的敲门砖。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医学。中医药理论,是中华民族文化、人文哲学、宇宙观、生命观、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以阴阳学说、脏腑学说为核心的独特医学理论。中医药的发祥地是中华大地,所用的中药是中华大地上生长的天然药物,中医药学与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学比较起来有六大优势,这就注定我们中医药学要姓“中”。姓“中”并不排斥中西医结合,只有中医的存在,才能有中西医结合。如果中医都没有了,还有中西医结合吗? 1、中医院校培养的是不中不西的中医学学士、硕士和博士 “如果教育不改革,中医学院不姓中,以后就不会再有‘国医大师’了!”针对当前一些中医学院在教学中“重西轻中”的现象,“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就中医教学改革发出呼 据邓铁涛了解,现在中医教学从多方面体现出“重西轻中”现象:大学5年学习的中医内容只占30%,其余全为西医内容;学生实习时的中医临床内容也是寥寥无几。 从培养人才来看,在高校,中医药学西医化非常严重,学生学的内容多为西医,中医经典竟被列为选修课,甚至中医学博士都不读《黄帝内经》。邓铁涛指出:“现在的中医教材存在很大问题,掺杂了过多的西医理念,冲淡了中医自身的理论基础,这让一些中医学生丧失了对中医的信任和信心,丢掉了中医的根本。” 在中医高等教育方面,强化西医的教授,将中医四部经典改为选修课,中医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没有通读过《黄帝内经》的大有人在;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考上西医研究生的也不在少数。忽视中医临床的教育,而把西医的小白鼠实验搬来教授中医硕士生和博士生。这种西化教育被中医大学教授自嘲为他们在培养中医的“掘墓人”。 学术界热衷于以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忽视了对中医经典著作、学术经验、单方秘方乃至中医思想的研究。中医硕士、博士的研究做到了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但却不会开处方看病。 此外,中医师资格考试,考的多是西医内容;中医执业医师必须具有4年医学院校学历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而中医的培养模式是师徒传承,许多有实际经验的中医师因无本科学历而被排除在执业医师队伍之外;许多中医医术和秘方失传和流失,中医药也随着名老中医的流失而逐渐消亡。 从中医人才来看,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有50万,现在不到30万人,而其中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目前正骨的手法在中医院已接近失传了。我们的中青年中医以能开刀疗伤、剖腹治疗急腹症为荣,中国医学之特色则几乎全不掌握。   邓铁涛透露,美国现有3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批准针刺医疗活动。目前美国从事针刺的医师有1万多名。每年有100万以上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治疗人次达1000万之多,每年按摩的人数约7500万人次。1998年,全美草药销售额约达35亿美元。 邓铁涛透露,美国现有3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批准针刺医疗活动。目前美国从事针刺的医师有1万多名。每年有100万以上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治疗人次达1000万之多,每年按摩的人数约7500万人次。1998年,全美草药销售额约达35亿美元。 从中药的销售来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约160亿美元,其中日本占80%,韩国占15%,而中药发源地中国却只占3%到5%,去年我国的中药出口额仅有8亿多美元。   从医疗机构来看,用我国中医学泰斗吕炳奎的话说:“现在的中医院,除极少数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方向外,大部分已名不副实,名义上是中医医院,实际已经变成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医院,只是门诊上用点中药。病房里已完全西医化或半西医化。”   美国明道大学校长、美籍华人名医张绪通博士说,当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后带回了针灸,动手术用针灸麻醉患者不感觉疼,此事曾轰动美国。几十年过去,针灸已在许多国家风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40亿人用中草药治病,今后5至10年,全球中药销售额将达到2000亿—3000亿美元。 “我们不能没有中医!”邓铁涛说,“中医中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伟大成就。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也是世界人民文化的精华。” 科学是不完备的,在科学的认知范围之外,还有广大的未知领域。 深圳中医院一医生左手打着点滴右手为人把脉 2010-04-09 11:40:32 深圳晚报 深圳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黄明河得的是急性胆囊炎 2、现行管理体制会把中医管死   一是中医诊疗服务项目收费偏低。比如,一个四肢骨折病人,中医小夹板才让收40元,西医打一个石膏160元,这种收费标准引导中医放弃中医疗法。 中医所列入的收费项目本来已显粗放和不足,而定价的过低和长期不变,更使起步晚、底子薄的中医院长期处于亏本经营、无力发展的地步。 中医药也许简便廉佳,但若靠它收费,无法养活医院。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66家中医院的54个中医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成本与价值的比较,结果显示54个项目中有40项,即近3/4的项目亏本经营。最常用的中药熏药治疗、骨折手法整复术、普通针刺、耳针、灸法、拔罐疗法,其盈利率全为负数。而西药进出中医院的差价大、仪器检测化验费昂贵,能够为医院盈利,为医生创收,所以中医院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仪器设备。据统计,在“中医医院”开出的药方中,70%出自西医之手。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占40%,西药占60%。 针灸是最具疗效的技术,可是近年来综合性医院大量关闭针灸科,因为针灸每次只收几块钱,医院没有经济效益;中医的接骨技术早已获得国际肯定,20世纪80年代初,中医院治疗骨折采用手术的只占15%~20%,其余都是中医接骨技术,而现在即使是全国中医骨伤科基地,采用西医手术都要占85%以上!原因就在于手术收费是中医接骨的10倍。 有一位老年妇女患者,咳嗽两个多月,在西医院服用了多种抗生素、止咳药不见好转,她怀着希望转到一家中医医院就诊。一位专家竟然给病人一边输抗生素,一边吃中草药。一个月以后,病情仍不见好转。王丽看了一下这位中医院专家开的方子,组方用的全是清热药和止咳药,每次开十天的量,根本没有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而是受了西医理论的影响。王丽给这位患者开了三副中药,三天后她的咳嗽就好了。     身兼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的贾谦认为,现在中医院中的医师不能掌握中医理论和技能,西医水平又无法和专业西医医师相比,所以中医医院已经沦落成“二流的西医院”了。 来自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指出,我国现在的等级中医院几乎没有一家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医院。在这些“中医医院”中,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方治病;抓药则是中药西药并用;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多数中医已不会用“望、闻、问、切”辨证施治。 中医的特点是文化多,技术少,入中医收带徒、祖传秘方、单方、手法等,按正式法规根本无法行医,也拿不到行医执照。民间的一些疗法不能纳入正规医院治疗,像刮痧、刺血等,在现行医疗法规中无容身之地。   承袭西医药的衣钵,按照他们的考核办法和审批标准对待中医和中药,只能是削足适履。对于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乡医、个体医、退休医师,医德高尚、患者口碑好、社会认可,经考核和评议,就应当给予相应的职称,行医的资格。对于那些假冒伪劣者,让相关的政策法规去整顿。现今套用西医药的管理办法对待中医药,实不合理。一个传统名方,已在临床应用几百年上千年证明安全有效,却非要作动物实验,要耗子点头。更重要的是由于未制定符合中医药本身特点的审评标准与方法,也就很难促进中医药快速发展。 3、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会葬送中医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偏高于化学药 西医讲究对药物成分要做到清楚明白,在这样的基础上使用注射剂才能降低风险,但中医却推崇另外一种宏观的哲学思想。 这两种注射剂却都面临着理论上的“先天不足”:对于单体注射剂,很多老中医都认为,它在成分上跟化学药毫无区别,在使用时也不讲究辨证施治和君臣佐使,已经完全背离了中药的传统,甚至不应该称之为“中药注射剂”。 中药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成方制剂等的统称。中药具有药性(四气五味)、归经、功能、主治和配伍(君、臣、佐、使)等,其功能是以中医术语如解表、温里、滋阴、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来表述。而天然药物是用其活性成分,即有效单体化合物,以西医学理论指导应用于临床,其功效作用是以现代医学术语如强心、消炎、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癌等来表述。故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的处方用药,而天然药物(单体化合物)是西医临床的处方用药。再如中医处方用的黄连其饮片有黄连片(生品)、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等规格,青蒿的饮片有青蒿(切断,生品)、鳖血青蒿等规格;而西医处方用的是麻黄素、黄连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等化学药品。由此可见,从中药青蒿里提取的青蒿素已不再具备中药饮片的特性,已不能参加中医复方的组方,而完全具有西药的特性,所以最终只能归于西药范畴。   中药是中医药学体系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里药的总称。一个药物必须具备以下三点方为中药:一是药物本身性能的表述,如性味、归经、升降沉浮等。二是药物的功效用中医临床对人体状况认识的对应术语来表述,如补气补血、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构成这两点基本可以叫作单位药。三是单位药配合使用,各药间关系主次有别,即按通称的“君、臣、佐、使”关系组合,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施治于人,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青蒿素因为已不具备中药的基本内容,不能按照中药的理论来使用,尽管是从中药中提取的,也不能称之为中药。 中药现代化应在继承中医辨证用药特色和中药生产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西方制药技术的经验,研究创新。这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应从原料药做起,要实现中药材采制、种植、饲养技术、中成药饮片炮制技术、中药成方制剂制备技术及中药产品质量评价的现代化,并与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研究同步进行。现阶段先研究完善中药(药材、饮片、成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来指导生产,并制定出中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力保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中药现代化应考虑适应中医辨证用药的需求,不断研制开发出高质量、高疗效的中药新药,使传统中药发扬光大,为维护人类生命健康作出新贡献。   中药现代化必须以临床为基础,从临床出发为临床服务。不要把中药现代化完全引导到实验室研究、动物研究中去。中药现代化还应抓系列的技术标准,可大量运用现代的自然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加工炮制技术;制药技术;质检技术等。中药现代化必须以中医现代化(以中医临床)为基础,既是中药现代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即为临床服务,否则就会废医存药。 中医药学的现代化,首先要坚持中医药特色。其内涵有四点:一是突出的医药结合观,即新的药物必须能应用到中医临床上,不能医药分离。二是独特的继承性,即具备中药的基本内涵。三是鲜明的进步性,即可以容纳多学科的内容。四是发展前途的广阔性。中医药的发展要姓“中”,真空火罐疗效很小,中药电煎锅或者煎药时间不够有效成分析出不够或煎药时间太长而有效成分被蒸发或煎药的时间矿长而析出有害物质。 我国中医院校每年招收几万名学生,但培养出的真正中医并不多,有中医科研成就者很少,名中医更是罕见。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认为,这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医化的结果,大部分老中医也持此看法。     对32所中医院校的调查显示,学生约1/3的时间学习西医,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丰富,但中医理论基本训练严重不足。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占了1/4。历来被中医大家所重视的中医经典学习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成为选修课。中医教学中掺杂“牵强附会”的西医学诠释内容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基本看不懂中医古籍。中医科学院的一位教授介绍,由于课程设置和考试关系,他的21个研究生的外文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但却读不懂《本草纲目》的《序》。     在技能培养上,学生要做很多动物实验,但对中医的望、闻、问、切等临床功夫训练不足。毕业后,多数学生不大会用中医理念看病,大多转行西医,或名行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中医药学研究生,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诊疗水平上提高,而是按照西医的教育模式和标准,提出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并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看病。     有位中医学院院长原是西医妇科硕士,做了两年白鼠实验成了中医博士,当上了中医学院的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教授痛心地称:“我们是一代‘完人’,完蛋的完。”他担心学院派、实验派中医成为主流后,中医将不知如何发展。 调查显示,现行中医院校的教育模式正在把学生培养成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成为中医的“掘墓人”。他们利用一知半解的中医和西医知识,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或利用一些时髦的标签语言来阐释并未真正理解的中医理论。而中医院校将中医、中药、针灸等设为相对独立的专业,医不识药,药不懂医,如此割裂水乳交融的中医医学和药学,结果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残废”,中医、中药、针灸的作用都难以充分发挥,甚至很难维持原有水平。 《执业医师法》切断中医师徒传承模式     中医是一门继承性极强的医学科学。几千年来,中医人才培养一直靠师徒传承,通过口传心授,将基本理论、中医特色、临床经验传授给徒弟。徒弟在抄方侍诊中,了解老师的思维方式、治病用药的方法。     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称,我国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中医不仅治疗水平高,而且成本很低,但是因为西医知识不足而过不了执业中医师考试关。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者,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近2/5是西医知识。而民间大量的中医无此学历,不懂西医,不懂外语,虽然医术高明,也拿不到行医资格,行医即属非法。     现行医疗执法监督制度也阻碍了正常民间行医,民间行医即使属于正常死亡,因无行医执照,若有人提起诉讼,必受制裁。中医院的中医师也会受到这方面的制约。例如中医的医疗事故要由西医来鉴定,由于中、西医属于不同的体系,之间就会产生分歧,致使中医诊治时缩手缩脚,不敢用药。在这些限制下,许多真正的民间医生只得地下行医。由于老百姓对民间中医的需求巨大,所以三教九流的江湖郎中也混迹其中,良莠不齐。 一个国家的民族医药,是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当前,我国的科研基本上是以西化为主,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连标准都要采用西方的,中药也要严格遵从西药GMP生产质量标准,以美国FDA规范来衡量中药方的药性、配伍、用量等等。国外用含关木通的中药减肥而致肾衰,这是典型的用药不当,可是我国无视中医的用药理论、用药规范,仅仅以所含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肾衰而遭到查禁。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也是我国盲目“改造中医药”造成的恶果。 美国微软的技术证书、英国精算师和会计师等资质证书,通行天下,含金量甚高。可是我国的中医药虽是土生土长,但中国的科研成果、资质证书在国外根本没有市场。个人认为,中医药学术是中国的原生文化,全世界理应以中国为核心,中国的标准才是中医药的标准,完全无需看别人的脸色,要形成自己应有的权威。而这一切都必须是建立在中医药思想指导下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 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采用西方唯科学主义的实验研究成了中医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盲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中医的发展应该是在自身成熟的、完善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框架之内进行,如果任意突破这个框架,必然违背客观规律。现在的大多数现代化研究只不过是对中医药量化、标准化、客观化的研究,是把整体的中医切割开来做微观的分析而已,这种研究成果实际上是对中医药进行一次逻辑语言、数学语言的解释而已,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不仅没有意义,甚至造成负面的效果,造成思想上的僵化和窒息。例如,中医很多概念属于认识论范畴,现代化研究却硬将其作为物质实体来分析,诸如中医的五脏,本质上是人体功能集合的概念,我们却花费了无数的科研经费来研究它的实质,其结果,阳性数据出来成千上万,每个数据都有一定意义,可是,什么都能证明的结果恰恰什么都证明不了。发展到现在,基因表达、指纹图谱之类的研究尽管毫无用处却能获得经费,临床证实确有疗效的技术没有经过小白鼠实验却不能申报成果! 三、食物能治病 1、利用食物的偏性能治病 食物与中医一样,具有药性(四气五味)、归经,其功能也可以用中医术语如解表、温里、滋阴、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来表述。中医讲药食同源。只是偏性更强甚至有毒性的就是药,偏性没那么强的就是食物。如治未病即可通过食疗来治。我国古代即有食疗,不像西医那样,绝对不能说食物有疗效,食物就是食物,药物就是药物,非此即彼的绝对化简单化的思维。当然,有些养生大师把一食物如绿豆包治百病甚至万病也是错误的,出背离了中医的辩证论治的原则。 2、吃东西不能只讲营养,还要讲食物的性味归经 西医讲营养,中医讲食物的性味归经。有的大医院小孩子寒性腹泻,还说要补充营养,吃西红柿,结果一个月也治不好腹泻。这些营养如果不能纠正你身体的偏性甚至还加重身体的偏性,那就不是维他命,而是要他命了。因此,有病时一定要忌口,有选择地吃食物。
/
本文档为【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