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切尔诺贝利的回顾

切尔诺贝利的回顾

2011-03-16 11页 pdf 181KB 10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5724

暂无简介

举报
切尔诺贝利的回顾 切尔诺贝利的回顾 2011-03-14 13:34:10 为了提供一个对比,特把我2006年在《三联生活周刊》的文 章放在这里,此文当然不是现场采访,当时乌克兰正组织外 国记者去现场,当时三联出国采访还是极少的,所以我写完 了我才告诉苗师傅这事,他说你早说就让你去啊。当然现在 连苗师傅也离开三联了,感慨中。 此文想必有助于大家了解最严重的核事故,不要对现在过于 风声鹤唳。另一篇也是我写的,根据一些受害人的回忆,有 点亲历感。 切尔诺贝利的遗产 吴戈 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某期 2006年4月1...
切尔诺贝利的回顾
切尔诺贝利的回顾 2011-03-14 13:34:10 为了提供一个对比,特把我2006年在《三联生活周刊》的文 章放在这里,此文当然不是现场采访,当时乌克兰正组织外 国记者去现场,当时三联出国采访还是极少的,所以我写完 了我才告诉苗师傅这事,他说你早说就让你去啊。当然现在 连苗师傅也离开三联了,感慨中。 此文想必有助于大家了解最严重的核事故,不要对现在过于 风声鹤唳。另一篇也是我写的,根据一些受害人的回忆,有 点亲历感。 切尔诺贝利的遗产 吴戈 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某期 2006年4月12日14时33分,一道闪电划破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废墟,地震如雷鸣般席卷原野,地面笼罩着一层神秘的 微光。数月后,死区突然在几天内扩张5公里,周围的居民 弃城而逃,到2008年被放射性尘埃笼罩的死区已扩大到30公 里。 两年后辐射强度开始下降,百余名各色高手开始在军队 严密封锁的30公里死区内冒险,他们或是政府的调查组,或 是无法无天的雇佣兵和匪徒,试图劫掠真菌聚合物、重力异 变体等财富。尸横遍野的死区内不仅有神秘能量周期性爆 发、重力异常区和有毒的浓雾,还有因强烈辐射发生变异的 幸存生物,比如靠膨大的头部的心灵感应活动的盲犬和黑暗 隧道里的变种侏儒。凭借先进的武器、生物探测器、装甲车 乃至米-24直升机,这些潜行者之间展开了亡命的厮杀…… 这是乌克兰 GSC Game World 公司2005年5月上市的动作 与角色扮演游戏《潜行者:切尔诺贝利的阴影》的大灾 难背景,据说逼真到一位核电站前保安在游戏中找到了他当 年的办公室,然而真实的切尔诺贝利必须面对的却是隐患和 病痛。 割断的历史 1986年4月25日午夜,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号反应堆高级 工程师尤里·安德烈耶夫同往常一样下班,回到距电站两公 里的普里皮亚季市的家中,安稳地睡了一觉,这个小城只有 5.5万人,是为核电站刚刚新建的。 早上9点,从市场回来的妻子说:城里传闻说电站爆炸 了,安德烈耶夫没有相信。当他带着女儿出去散步时,才发 现街道都被用泡沫溶液清洗过,街头到处是手持冲锋枪的内 务部队士兵。虽然没有恐慌,但到处都在出售啤酒和格瓦斯 酒。 他立即走到城外,那里能看到电站,才发现4号反应堆 的建筑只剩下一面墙,一缕长长的灰烟从废墟中升起。安德 烈耶夫立刻意识到,昨晚他刚刚逃过一劫。 回家的路上已经能看到一辆又一辆救护车从电站向医 院疾驶,还有防化侦察部队的装甲车,士兵们手持辐射测量 仪忙碌着。尤里拦住一个军官询问辐射水平,对方马上紧张 地挡住仪,告诉他管好自己的事。尤里不想吓着家人,只 是严肃地告诉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出门,立刻用湿布擦拭 今天穿过的鞋,然后把湿布扔出去,再用水给家里来个彻底 的大扫除。” 下午4点,安德烈耶夫去上班,班车改变路线,绕道经 过了冷却池和4号反应堆废墟。他回忆说:“我简直不敢相 信,我看到了反应堆内部的部件,这种东西一个人一辈子只 应该看到一次,那是在反应堆装料运转之前。”地面上有屋 顶的碎片,还有隔离器、紧急冷却系统的部件,显然反应堆 已完全向外界敞开,正在泄漏致命的核辐射。到晚上,人们 甚至能看到反应堆活性区上方发出一层均匀的暗紫色光芒。 一上班,安德烈耶夫和同事们就奉命关闭2号反应堆, 开始还顺利,但4号涡轮机突然停机,反应堆控制台上的灯 光立刻熄灭,警报随即响起,一秒钟内应急灯亮了。安德烈 耶夫说:“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人在核设备面前的无助,就象 昨晚同事们无法控制4号反应堆时一样。”幸而2号和1号堆 都成功关闭,3号堆在当天更早时候已经关闭。 4月27日上午,政府开始疏散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内 的13.5万居民,要求只能携带随身衣物和必需品。当成串的 公共汽车将居民运到基辅等城市时,他们的所有衣物、现金 和证件都被换掉。数小时之内,原来熟悉的一切生活就在浴 室的水龙头下被冲得干干净净,每个人都赤条条地断绝过 去,战战兢兢地走进充满疑虑的未来。 安德烈耶夫和所有核电站职工一样送走家人,奉命留 守。起初他们坐班车换班,每往返一次要受5伦琴的辐射, 这是人能接受的最大限度,后来干脆乘装甲车上班了。城里 的餐厅和商店全部关闭,整个城市一片死寂。留守人员的任 务是照看电站,但手中的辐射测量仪已经失灵,任何关于血 液学和民防的教材都会成为他们中间最流行的。 今天,4号反应堆被混凝土“石棺”包围起来,里面还 有大约200吨的铀和近1吨的钚。在普里皮亚季,已经有乌克 兰旅游局组织的大胆游客出没,210美元可以参观两小时。 15年前,这里有95%的辐射来自空气,现在很多辐射进入了 泥土,人受到的辐射有99%来自食物。虽然当局表示在导游 带领下游览不会有危险,但沿途还是要经过多个核辐射监测 站的检查,汽车携带的辐射不得超过半毫伦琴,否则必须清 洗。在城里,游客们被要求尽量走在辐射较低的混凝土和沥 青路面上,在路旁一米远辐射就可能上升4至5倍。 城里的一切都同20年前一样,很多屋子的门开着,幼儿 园的小床上还放着洋娃娃,只有过于茂盛的植被和已开始坍 塌的建筑显示出异常。有的游客感觉恍如梦境,但警察说多 半游客来了15分钟就离开了,因为寂静得可怕。 核电站周围因严重辐射枯死的松树和云杉林曾被称为 “红森林”,1987年就被清理,现在已经长出了新树林。如 果不是随处可见的黄色辐射警告牌,切尔诺贝利周围已经称 得上自然保护区,只是泥土、草、蘑菇和苹果都有辐射,早 在1989年就发现许多动植物生长发育出现畸形,有的松树的 针叶比正常的大10倍。狼、野猪和鹿四处出没,但草原地带 的蛇的毒液也具有放射性。奇怪的是,原来幸存的家畜已成 为野生动物,却来了一批世界最珍贵的普氏野马,它们是 2004年按照国际保护被放归自然的。返回的也有原来的 居民,多数是对健康已经麻木的老年人,靠耕种有辐射的土 地为生,还有人进入辐射区偷东西到二手市场上卖。 切尔诺贝利周围更多的当然还是事故遗迹。在勃拉基沃 卡有核废料处理场,拉兹索卡则堆积着大量抢险用过的消防 车、装甲车、卡车和直升机,经过时辐射测量仪仍会哔哔作 响。这些设备是当地受辐射污染最重的东西,必须丢弃。 政治与技术 与任何灾难不同,切尔诺贝利的危害是极其缓慢的。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的爆炸当场造成的死亡只有两 人,2000年5月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结论是: 事故直接死亡人数的确是前苏联政府公布的31人,一开始就 出现急性放射病症状的237名工作人员中有134人确诊,其中 因辐射致死的为28人。 然而这31人之外就扑溯迷离了。因为事发地靠近乌克兰 与白俄罗斯、俄罗斯的边界,辐射伤害的程度不同,4号反 应堆泄漏出的8吨多放射性物质到底污染了多少土地,影响 了多少人,统计数字非常概略而矛盾。2003年4月乌克兰卫 生部公布:全国4800万人口中还有250万核辐射受害者要定 期检查,包括47.34万儿童。承受了70%的放射性尘埃的白俄 罗斯到2000年还有200万人生活在污染区。 事故损害不确切的原因之一是前苏联政府的掩饰。克里 姆林宫发生激烈争论,直到4月28日早上瑞典斯德哥尔摩以 北福斯玛克核电站在例行辐射检查时发现工人的鞋子上有 十倍于正常水平的辐射,莫斯科电台才于晚9时播出了一则 仅42个词的简讯,宣布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意外,政府已 成立委员会,采取步骤消除后果。次日政府承认曾撤离平民, 有两人死亡。同时,前苏联政府决定:基辅市原定的“五一” 游行和5月9日的国际自行车赛照常进行,并禁止医生作出抢 险人员病因与辐射有关的结论。 直到5月6日,《真理报》才刊登第一份详细报道,仍对 放射剂量和伤亡人数保密。5月14日,戈尔巴乔夫首次公开 谈到这次事故,他说:“我们第一次目睹了失去控制的核能 的真正力量。”到12月31日前苏联政府才宣布死亡人数为31 人。 掩饰和公开之间的冲突的确大大打击了前苏联的国际 信誉,因而西方一直将切尔诺贝利事故列为打碎铁幕的重大 事件之一,但随风漂到大半个欧洲的放射性尘埃也的确强烈 地显示了“地球村”的观念。 切尔诺贝利暴露的还不止于此。它采用的 RBMK 反应堆 利用了50年代的原子弹制造技术,设计很不完善。1986年7 月3日,前苏联科学院院长和核物理研究所所长库恰托夫首 次指出:RBMK 反应堆燃料棒结构和保护系统设计不合理是事 故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只是诱因。苏联解体后, 外界查到一份秘密的《切尔诺贝利建设备忘录》。它是苏联 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安德罗波夫1979年2月21日报送苏共中 央的,内容是乌克兰克格勃报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建筑缺 陷。文件一开始就提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2台发电机组 的建设中多处存在违反设计和建筑安装规范的现象,可能导 致灾难或事故,比如发电机车间结构柱偏差达100毫米,柱 与柱之间没有水平连接,墙板的安装偏差高达150毫米,起 重机滑轨垂直沉降达100毫米。很多地方的基础回填破坏了 垂直防水层,会导致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因为安全设备监 管不力,1978年头三季度就有170人因公受伤。 在1994年3月出版的《切尔诺贝利:被禁止的真相》一 书中,作者安娜·雅罗辛斯卡娅从40份令人震惊的文件中发 现:大量受辐射的肉曾被混入新鲜肉中出售到前苏联各地, 官方将“可允许”的辐射提高10到50倍,还有选择地控 制提供给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西方国家的信息。安娜写道:“我 感到从反应堆中冒出来的最危险的不是同位素。” 切尔诺贝利的4台机组占前苏联发电量的10%,事故后不 久其它3台机组恢复了发电。考虑到安全,前苏联政府决定 1993年前关闭整个电站,但独立后经济困难的乌克兰1993年 10月撤销了这个决定。1991年2号反应堆在涡轮机车间失火 后停止运转,1号堆也于1997年底停机,但3号反应堆仍有 6000人在工作,工人和家属们住在30公里外新建的斯拉乌蒂 奇。 1996年4月,在西方七国和欧盟压力下,乌克兰同意2000 年底前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西方七国承诺提供至少30亿 美元援助,但西方承诺资助的两座核电站迟迟未能到位。不 过3号反应堆也难以为继,1999年12月和2000年11月相继发 生故障,直到12月6日再次因蒸汽泄漏关闭,乌克兰终于在 12月15日正式关闭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001年4月专门组 建了公司,负责完成耗资7.68亿美元的加固“石棺”等生态 安全改造工程。 2005年4月28日,俄罗斯再次提醒“石棺”老化腐蚀和 破裂的危险,据说在进行修补时发现已经发生核燃料泄漏。 目前乌克兰政府希望2006年5月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捐赠 大会上西方能拿出30亿美元来解决这一问题。 科学与人道 前苏联时期确实没有很好地保存资料,但切尔诺贝利并 不只是一个真相与掩盖的问题。辐射长期影响后果的复杂 性,全人类都是第一次面对。 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三国的政府机构估计参加抢 险的人员中已有约25000人去世,这与抢险者自己的组织估 计的数字相去甚远。但2000年5月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 委员会的报告认为: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少量增加,至今 未发现其他可归因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癌症发生率和死亡 率的增加。该委员会还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世界卫生组 织总干事,指责一些媒体不切实际地渲染事故后果。2002年 2月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儿童基金会发表了“切尔诺贝 利核事故给人类带来的后果:复原战略”综合研究报告,报 告透露:在10至20万健康受威胁的居民中已有2000人患有甲 状腺癌,今后几年预计还会有8000至10000例癌症病例。同 时报告也认为:并非所有健康问题都能直接、完全地归因于 辐射影响,很多问题是健康、生态、经济和社区发展之间相 互作用的结果。 2005年9月,由100多位科学家、8个联合国机构和俄罗 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政府组成的“切尔诺贝利论坛”对事 故影响进行了迄今最大规模的研究。从长期角度看,这项研 究仍不能肯定辐射引发特定癌症的关系,这使估计进一步的 死亡数字变得很困难。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辐射专家 默多克·巴克斯特说:“切尔诺贝利使核能的发展不幸倒退 了几十年,这项权威研究有助于澄清它对人和环境的真正影 响。”相反,世卫组织前辐射专家凯斯·巴维斯托克担心 IAEA 对这项研究影响太大,辐射风险评估值得怀疑。 世界卫生组织的辐射主管迈克尔·雷帕科里指出:受切 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人当中,本来就有25%最终是要死于自 然出现的癌症,只有3%的人将死于辐射引起的癌症。尽管如 此,包括20万抢险人员、116000名被疏散的电站附近居民和 27万污染最严重地区居民在内,受到较重辐射的总人数达 586000人,专家估计还将有3940人死于辐射引起的长期癌 症。 专家们的研究的确有难度,事故释放的辐射总量、受辐 射的人数、各自的剂量都没有准确的数据。对2005年这次研 究,就有人指出:实际上抢险人员是60万,联合国说20万只 是因为另外40万没有数据。即使在今天,出于行业利益,国 际核工业的科学家也喜欢把事实深深地埋在学术报告的脚 注和晦涩的术语里。 其实,专家们已经发现:受灾地区更大的健康问题是心 理疾病,很多居民陷入迟早要瘫痪的宿命压力中,时常导致 自虐、酗酒等行为。专家们忽略的是:预测辐射会在受影响 人群中造成多少例癌症并不是个冷冰冰的学术问题,在本来 就感到被伤害,充满流言、怀疑和猜测的灾区公众中间,联 合国关于后果并不严重的说法即使科学,也会加剧不信任, 绿色和平组织称这是粉饰太平。这使很少有人相信官方对什 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的保证,不管这项保证来自基辅、莫 斯科还是维也纳的联合国机构。灾区为何20年后也很少有人 建造新的房屋,就是因为人们被伤害的心情并未消失。 这些数字还直接影响到全人类对核电安全的辩论。支持 核能的理由是:迄今全世界因核事故和核辐射事故只死亡73 人,即使加上切尔诺贝利事故的长期致死人数,也无法与每 年约300万人因传统燃料造成的空气污染死亡相比。支持者 还认为:切尔诺贝利这样严重的事故至今只发生了一起,概 率极低。这的确是个悖论,难道不造成一点伤害,就无法满 足世界对能源的饥渴,人类永远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吗?
/
本文档为【切尔诺贝利的回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