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换药拆线综述

换药拆线综述

2011-03-12 5页 doc 31KB 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9657

暂无简介

举报
换药拆线综述换药拆线综述 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也称为更换敷料或上药。 原则: 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 目的: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 换药的基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
换药拆线综述
换药拆线综述 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也称为更换敷料或上药。 原则: 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 目的: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 换药的基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 伤口基本形态 缝合伤口——习惯将手术后缝合的伤口称为缝合伤口或闭合性伤口。缝合伤口已不具备典型的伤口形态特征。 凹陷性伤口——组织明显裂开或自深层组织缺损的伤口称为凹陷性伤口,凹陷性伤口具有典型的伤口形态特征。 – 创面——临床上习惯将损伤浅的伤口.如皮肤擦伤、烧伤.称为创面 – 溃疡——长期不愈的皮肤凹陷性缺损创面称为溃疡 – 窦道——有些损伤达深部组织.伤口长期不愈.形成一细长管道.其内常有许多纤维疤痕组织增生.一端开口于皮肤表面,另一端为深在的盲端.临床习惯上称之为窦道 – 瘘管——其一端开口于皮肤表面.另一端与体腔或脏器相通.习惯上将这类伤口称为瘘管 换药前准备 1. 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特殊用品应制备齐全,如配置伤面涂用的抗生素溶液,扩创所需的局部麻醉药刀片,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等。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应详细了解充分准备。 2. 无菌准备:一般换药要求在晨间护理或换药室清洁工作后半小时进行,最好能在换药室换药。戴好口罩帽子,把患者请到换药室,观察伤口情况(揭开纱布要顺着伤口方向揭,垂直揭开易使伤口再裂开),评估需要的器械,和敷料的数量,种类,然后去洗手后,准备换药的物品。一般需要两个无菌弯盘,两把镊子,酒精棉球等,夹拿器械时,镊子一定要头朝下,不可以翘起来,夹顺序先夹镊子,放弯盘中间,夹纱布盖在上面,碘酒,酒精分放在弯盘两边,先夹碘酒棉球后夹酒精棉球(如果先夹酒精,残存镊子的酒精夹碘酒棉球就稀释了碘酒,影响消毒效果)。 换药操作:手取外辅料,再用镊子取内层,若粘住用盐水棉球湿润后揭开。两把镊子,一把接触皮肤,一把接触辅料(两把始终不要碰触)。消毒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然后(清洁的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酒精两遍以上,范围要超过盖的纱布。盖纱布光面朝下,盖八层纱布以上(一般一块纱布块四层)。粘胶布要顺皮纹方向且垂直纱布粘,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中间一条。最后洗手(保护自己)。 换药顺序:先干净后污染,先简单后复杂。一个病人多个伤口也是如此。 换药频率:原则上辅料湿透即应换药 1.一般伤口 :首次24h内,以后每2-3天/次;2.特殊伤口:乳房术后,3- 5天/次;3.植皮术后:7-9天/次;4.消化道瘘:2-3天/次;5.夏天,每天 换,敷酒精纱; 换药的适应症: 术后3~4天检查伤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 估计术后有伤口出血、渗血可能,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 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循环障碍(胀痛.浮肿、颜色青紫)等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 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 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 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 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 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 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 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 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1. 一期缝合的无菌伤口,病人无特殊不良反应,敷料不必更换,保持敷料的清洁和干燥直到拆线。如敷料污染或移位,应及时更换。 2. 无菌伤口病人主述局部疼痛、发热、刺痒等,应及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 a. 缝线反应:由于手术创伤,组织生理反应出现的暂时性水肿,术后2—3天针眼及缝线下发红,不是感染,局部消毒后,继续包扎观察。 b. 针眼脓疱:针眼部红肿有硬结或脓疱。可拆除 缝线,扩大引流,配合局部抗菌素或红外线照射 c. 伤口化脓感染:病人有全身反应,伤口可见缝线嵌入肿胀的皮肤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处理: 配合全身抗菌素应用,双氧水、洗必泰局部冲洗,局部引流,脓液送培养+药敏 1. 颜面、躯干手术24小时后第一次更换敷料,查看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如发现血肿要及时清除。 2. 重睑、痣切除、鞍鼻手术后,伤口暴露,术后24小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3. 磨削创面由于术后前三天渗出较多,应连续三天每日一次更换外层敷料。 4. 肉芽创面植皮后,在术后第三天更换敷料,注意内层敷料打开时,务必保持皮片不移动。 5. 感染伤口每日换药一次,分泌物多时每日两次。 认识误区 – 换药次数愈多愈好 – 间隔时间越短越好(以为这样创面才能保持清洁,伤口愈合也就更快) • 辩证的认识 – 换药可改善伤口愈合的条件,有利于伤口愈合 – 每次换药,都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肉芽组织上的毛细血管,影响肉芽组织的生长.即便是轻微的擦拭也是如此 • 企图通过勤换药.“彻底”冲洗伤口而达到伤口“无菌”是不可能的,相反会对伤口的愈合产生不良刺激
/
本文档为【换药拆线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