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八讲 性传播性疾病

第八讲 性传播性疾病

2011-03-10 15页 doc 73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368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八讲 性传播性疾病第八讲 性传播疾病 一、概述 1.性传播疾病的的概念 性病是指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主要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感染性疾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临床上发现可引起性病的病原体和性病种类日趋增多,1975年WHO决定采用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来表示由外生殖器等性行为或类性行为接触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这一类疾病的总称。性病的概念逐渐被性传播疾病这一新概念所替代,其范围与内容也扩大了,除原来的经典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外,还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
第八讲 性传播性疾病
第八讲 性传播疾病 一、概述 1.性传播疾病的的概念 性病是指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主要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感染性疾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临床上发现可引起性病的病原体和性病种类日趋增多,1975年WHO决定采用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来表示由外生殖器等性行为或类性行为接触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这一类疾病的总称。性病的概念逐渐被性传播疾病这一新概念所替代,其范围与内容也扩大了,除原来的经典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外,还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以及衣原体感染、艾滋病、滴虫感染等20多种。据报道,在美国目前流行的性病已达25种之多。 所谓类性行为是指一些相当于直接的或者某些间接的性行为方式。直接的比如接吻,或者性行为发生之前的一种必要的爱意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传播疾病,通过唾液的接触可以传播。有一些性传播疾病可以通过其它的间接方式,比如像有些特殊的性生活、口交,或者一些不正当的性交方式,这些都是属于类性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性病的分类定为四级: 一级性病:艾滋病。 二级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衣原体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性病性阴道炎、性病性盆腔炎。 三级性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阴部念珠菌病、传染性软疣、阴部单纯疱疹、加特纳菌阴道炎、性病性肝周炎、瑞特氏综合症、B群佐球菌病、乙型肝炎、疥疮、阴虱病、人巨细胞病毒病。 四级性病:梨形鞭毛虫病、弯曲杆菌病、阿米巴病、沙门氏菌病、志贺氏菌病、甲型肝炎。 据WHO估计,全球15~49岁人群每年发生性传播疾病病例约3.4亿,每天约有100万人感染性传播疾病。每年新发性传播疾病病例及其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约占全球总人口的7%~10%。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的发现与流行,使性传播疾病与艾滋病成为一个全球突出的社会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防治,经过15年的努力,在我国曾一度基本消灭了性传播疾病。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发及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人员交往频繁,人口流动性大,大城市人口增加,社会上有的人,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使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又死灰复然,且发病率迅速上升;我们应了解性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性传播疾病,确保身体健康。 2.STD的病种和病原体 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几乎包含了医学微生物的全部范畴。除了由螺旋体和细菌所引起的经典性传播疾病外,现代性传播疾病主要由病毒、支原体与衣原体所引起。到目前为止,至少发现20多种性传播疾病。主要经性传播的病种及其病原有: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梅毒螺旋体)、淋病(淋病双球菌)、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腹股沟肉芽肿(肉芽肿荚膜杆菌)、生殖器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细菌性阴道病(加特纳菌和其他厌氧菌)、阴虱病(阴虱)、滴虫病(阴道毛滴虫)。 3.疫情态势 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现状和艾滋病流行是当前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建国前,我国性传播疾病流行猖獗,1949年前后,估计全国约有性传播疾病病人1000万左右。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性传播疾病特别是梅毒的发病率迅速下降,在1964年我国宣布基本上消灭了性病。20世纪70年年代末,性病在我国又死灰复燃,发病地区不断扩大,发病人数日益增加,从沿海向内地,从城市向农村,从社会向家庭扩散蔓延。性传播疾病疫情上升,与艾滋病(AIDS)疫情上升并驾齐驱,对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都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在整个传染病中位居第2、3位,预计3~5年后将跃居首位。 1991~2000年,我国性传播疾病疫情连年上升,近几年疫情增长幅度加快,其中生殖器疱疹上升55.17%,梅毒上升51.63%,非淋菌性尿道炎上升43.84%,尖锐湿疣上升19.48%,淋病上升10.69%。8种性传播疾病总计年均增长19.30%,增幅为2.59%~36.88%。据专家估计,仅2000年全国实际新发性传播疾病至少400万例,可见我国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形势十分严峻,防治任务艰巨繁重。 据2005年中国官方统计,中国感染性传播疾病人数七十万人,性传播疾病已成为中国五大传染病之一。性传播疾病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类人群:性工作者、同性恋者及嫖娼者。 由于目前我国性传播疾病的诊疗市场尚未完全规范,许多人患病后到私人医生或游医那里看病,导致大部分性传播疾病疫情没有。据估计,官方统计人数可能只占实际感染人群的十分之一。 更令人担忧的是,患有性传播疾病可使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增加一点五至十八点二倍。目前,中国性传播疾病病人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多,中国艾滋病的传播正逐渐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性传播疾病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更要加强性传播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民众的自我防护能力,是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最有效的之一。 4.现代性传播疾病特征 (1)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从世界范围来看,性传播疾病在所有国家都有发生和流行,因而国际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每年都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192 个国家和地区中有 172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有艾滋病患者,而且逐年增加。性传播疾病中的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潜伏期很短,感染后发病很快,病情蔓延迅速,与其性接触者患病率很高,有些引起家庭成员或集体成员受感染,是传播速度很快的传染病。 (2)各种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变化,过去是以梅毒为主,目前是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的国家淋病比梅毒多15~20 倍。我国由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检测手段有限,经费不足,影响了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据报道,我国现有的性传播疾病是以淋病为首位。 (3)多种感染。近年来,性传播疾病患者从单纯感染一种病发展为同时感染多种性传播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以同时感染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淋病同时感染尖锐湿疣为最多。 (4)生殖器外感染。由于性行为方式的多样化,性变态、同性恋等异常性行为发生在生殖器以外的部位比以往多见,其中以肛门直肠、口腔、五官、乳房、手指处皮肤的性传播疾病感染为多。 (5)无症状带菌者的传播。不少性传播疾病如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念珠菌病在女性可无明显症状而带菌,也有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一段时期带菌;潜伏性梅毒患者也没有症状,这些无症状的带菌者常是性传播疾病蔓延的传染源。因而给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5.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 传统的看法认为据报道,在美国目前流行的性病已达25种之多。以性交为唯一的传播方式,其实它只是性病传播途径中的一种。据报道,在美国目前流行的性病已达25种之多。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性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性行为包括各种可能形式的粘膜与皮肤的接触,包括口对口、口对生殖器、口对肛门、生殖器对生殖器、生殖器对肛门、口对皮肤、生殖器对皮肤。据报道,男性淋病患者与正常女性性交1次,女性被传染的可能性达60%~90%;反之,正常男性与女性淋病患者性交1次,被传染的可能性为30%~50%。在艾滋病患者、同性恋者和多性伴之间的性接触中,受传染的危险性加大。有报道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特别是伴有生殖器溃疡的性传播疾病(如梅毒、软下疳等),单次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可增加10倍~20倍。 (2)母婴垂直感染:母亲患病可通过妊娠、分娩、哺乳等环节使婴儿受感染,多见于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患梅毒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将梅毒传染给胎儿,使新生儿患有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淋菌性眼结膜炎,多由母亲产道分泌物感染所致。孕妇感染STD后病原体可随血流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患病,可导致死胎、死产、自发性流产或早产,或出现严重的出生缺陷。分娩时新生儿通过感染的产道吸入或直接接触产道中的病原体分泌物而发生感染,还可在出生后不久的围生期内受到感染。 (3)间接接触传播: 被病原菌污染的衣裤、被褥、毛巾、浴盆、便器等可成为传播性病的媒介,多见于梅毒、淋病、疥疮、滴虫病等。有的丈夫(或妻子)得了性病,其妻子(或丈夫)会指责对方行为不检点。其实,经常出差住旅店、洗桑拿浴等都有可能接触被性病患者污染的衣物,传染上性病。有人问小孩也会得性病吗?回答是肯定的。孩子虽然没有性接触,但可通过被患性病的父母亲污染的物品(毛巾、尿布、浴盆、马桶圈、玩具、肛表等)而传染上性病。在文化、卫生水平较低的地区,这种传播方式时有发生,浴池常常是传播STD最常见的场所。共用牙刷、剃须刀和理发工具也有可能成为传播艾滋病的媒介,特别是理发店的理发工具不消毒,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更大。 (4)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传播。如艾滋病的传播,接受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者,约有90%可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血友病患者接受浓缩抗血友病球蛋白治疗后,传染上艾滋病是很常见的,因为浓缩抗血友病球蛋白是用大量人群血液提取的浓缩物,其中很难避免没有病毒混入,所以从艾滋病高发地区引进的抗血友病球蛋白决不可使用。据报道,儿童血友病患者接受抗血友病球蛋白治疗,艾滋病抗体阳性率达71%。我国目前已禁止抗血友病球蛋白的进口,世界上也在禁止使用。至于人血制备的免疫球蛋白注射剂,到目前为止还不被认为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因素,因为免疫球蛋白是用乙醇分馏法制备的,乙醇浓度高达20%,一般可以灭活病毒,所以血液制品不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5)医源性传播:不规范的医疗活动可造成STD的传播。①防护不严格,如在为病人检查、手术、换药及护理病人,查体温、导尿时防护不严,不穿工作服,不戴帽子,不戴橡皮手套等。 ②消毒不严格,如检查病人用过的器械、注射器、针头等不经过清洗和严格消毒或及时销毁。 6.可能染上性传播疾病的情况 (1)生殖器溃疡:是一期梅毒的典型表象,男性多发生在阴茎冠状沟的部位。溃疡表面没有明显的脓液,常常被忽视,直到出现二期梅毒的皮疹时才到医院看病。 (2)外阴部的出现疣状物:可能染上了尖锐湿疣。尖锐湿疣悄悄发生、逐渐增大,直到有一天病人有意或无意中注意到在外阴部出现了小疣状物。尖锐湿疣男性多见于冠状沟、 、包皮内侧。 (3)外阴部出现的小水疱:可能染上生殖器疱疹。它的特点是在外阴部出现一小堆约4~5个小水疱,局部有一种烧灼感或刺痛感。 (4)尿道口出现脓性分泌物:要怀疑可能感染上淋病。  7.性传播疾病的危害 当今,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人们思想开放和一些不洁的性行为是分不开的。性疾病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并且是很广的。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危害有一下几点: (1)严重危害的患者的身体健康:性疾病除了引起泌尿生殖器的不适以外,常常会引起内生殖器的病变,比如说合并附睾炎、睾丸炎、附件炎等疾病,进一步会引起不孕不育。此外,性疾病的感染还会引起全身的不适,如梅毒的心血管,神经损害;淋病的关节炎、腹膜炎等。严重的性疾病,如艾滋病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2)危害家庭、社会以及人类心理健康:往往会造成夫妻间的感情破裂,夫妻间的真诚、爱情将会不复存在。 8.性传播病与普通传染疾病的区别 性传播疾病与人们常见的传染疾病还是有着一些区别的,虽然都是可以进行传染,但是在很多的方面有所不同,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更加有助于人们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1)大多性传播疾病病后不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力; (2)大多性传播疾病没有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3)不会通过一些昆虫进行传染。 (4)患者的治疗必须与性伴进行同治的。 9.了解性传播疾病知识,走出误区 对于性传播疾病的预防知识是很重要的,了解性传播疾病知识也是为了走出误区的重要方法。 (1)性传播疾病中除了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有可能复发外,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得病后不必过分担心和忧虑,为了尽快恢复健康,除药物治疗外,良好的情绪、营养与适当锻炼至关重要。 (2)遵医嘱治疗十分必要,自行停药、增减药物,或找游医治疗会有不良后果。 (3)定期复查对判断疗效和预后很有意义。您需要遵医嘱到医院复查。 (4)约请配偶或性伴来医院检查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行为。 (5)您或您的家人、性伴如果出现某些可疑的症状(皮疹、溃疡、阴道或尿道分泌物异常等)怀疑有性传播疾病时,希望能尽早来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因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防止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 (6)为了早日康复,最好在治疗期间不过性生活,需要时请使用避孕套。 (7)正确使用避孕套:①一定要在性接触前戴上避孕套;②打开包装时小心开包,器具不要划破避孕套,检查有效期,注意正反面。如需使用润滑剂,要使用水性润滑剂,不应使用油性润滑剂(如凡士林或润滑脂),因为油性物质可以造成避孕套的破损;③捏住避孕套顶端挤出空气,为储存精液留出一些空间;④将避孕套套在勃起的阴茎的末端;⑤捏住避孕套顶端,自上而下展开套住整个阴茎,直至根部;⑥射精后捏住避孕套的开口端,并在阴茎疲软之前退出。摘掉避孕套时避免精液流出,然后用卫生纸包好扔掉,用肥皂和水洗手。避孕套不能反复使用。 (8)一般日常生活不会传染性传播疾病,但应做好家庭内部的清洁卫生,防止对衣物等生活用品的污染,如勤晒洗被褥、患者内衣裤不要和小孩的混在一起洗、大人、小孩分床睡、分开使用浴盆、马桶圈每天擦洗等。 (9)您如果考虑结婚、怀孕问题,最好等完全治愈后, 身体恢复一段时间较为理想。 (10)人体感染性传播疾病后不会产生终身免疫,可再次感染,因此治愈后需要改变不良行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0.性传播疾病的控制环节与防治策略 性传播疾病是一类社会性很强的传染性疾病。性传播病流行的过程是该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及终止的过程,该过程的形成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条件("三个环节"),同时还要受到社会因素、自然因素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三个环节"为性病流行提供了可能性,而"两个因素"则是决定性病流行能否形成的动因。 (1)控制传染源和缩短传染期 对性传播疾病传染源的控制是性传播疾病控制的关键,缺乏传染源的存在则阻断了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传播链的启动环节。传染源的控制是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患者等性传播疾病管理策略而缩短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时间。 (2)阻断传播途径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普遍接受的策略是所谓的"ABC"策略。ABC是从三个英文来的,即A(Asceticism)是禁欲,B(Being faithful)是忠实于自己的性伴侣和C(Condom)是安全套。 很容易理解,如果禁欲则没有任何性接触,从根本上切断了性传播疾病传播的基本环节,当然就不会有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当然禁欲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讲是不现实的。如果不能做到禁欲,那么就需要忠实于自己的性伴,即减少性伴数或保持唯一的性伴,这样则不会发生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随着性观念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性行为更加开放,不仅在高危人群中存在多性伴的现象,而且在"一般人群"中多性伴的现象也相当流行。我国的一项人群调查表明,在一般人群中10%的男性和4%的女性具有1个以上的性伴。 C是当禁欲做不到,忠贞于自己的性伴也做不到的话,则应该提倡C,就是你在和临时性伴或与具有性传播疾病传播危险性的人发生性行为的时候,应该100%的使用安全套。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的阻止性传播疾病的传播。然而,从全国2007年哨点监测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可见,最近一个月每次都用安全套的率只有42%。 (3)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疫苗的应用来防护易感人群是性传播疾病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细菌性性传播疾病的疫苗研究是相对有限和滞后的。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针对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疫苗,能够有效的预防多种常见的HPV感染。针对单纯疱疹病毒(HSV)的疫苗也有所出现,该疫苗在年轻女性中广泛应用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殖器疱疹和新生儿疱疹的发病。疫苗的使用是一种生物学预防的方法,但目前尚处于不够成熟和/或未能广泛推广的阶段。在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方面,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健康教育和知识的加强,达到规范行为和做好自我保护。 (4)减少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危害 1)阻断梅毒的母婴传播:妊娠16周后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播散感染胎儿,影响胎儿的所有器官,引起肺、肝、脾、胰和骨骼病变致流产、死胎、死产,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和先天梅毒。因此,为了避免妊娠梅毒对胎儿带来的不良结局,除了避免育龄女性感染梅毒外,还应该在妊娠前后的多个环节上加强干预措施。首先,婚前梅毒筛查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孕妇梅毒的重要措施。既往我国采取的婚前梅毒普查,筛查率达到90%以上,在城市地区更高,但是随着婚前自愿梅毒检测政策推行后,梅毒筛查率明显下降,甚至在一些地区不到10%自愿接受梅毒的婚前检测。第二,对所有初次进行产前保健的孕妇提供梅毒的检测,强调尽可能在妊娠早期(怀孕的最初3个月)内进行检测,此外,在分娩前或产后也需要进行梅毒的检测。同时需要对孕妇的性伴进行检测,避免妊娠期间的梅毒传播。 2)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并发症发生:在女性中,未治疗的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引起盆腔炎症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40%的未治疗的感染会发生盆腔炎症性疾病,20%的患者由于感染造成的生殖器官的损害而导致不育。 如果淋病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将会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在男性中主要包括:淋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精囊炎、淋菌性附睾炎等;在女性中主要表现为淋菌性盆腔炎症性疾病,少数可发生腹膜炎。淋菌性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及其破裂后引起的盆腔炎、盆腔脓肿等。 二、淋病 1.病原体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属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一般存在于多核白细胞内,呈卵圆形或肾形成对排列。淋菌特点是侵袭粘膜,以生殖、泌尿系统粘膜的柱状上皮与移行上皮为主。皮肤为鳞状上皮,对淋菌有一定抵抗力。淋菌喜潮湿,怕干燥,离体后在完全干燥情况下1~2小时死亡,在微湿衣裤、毛巾、被褥中可生存10~17小时,在厕所坐板可存活18小时。一般消毒剂或肥皂液均能使其迅速灭活。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人是淋病菌惟一的自然宿主。传染源为淋病病人和淋球菌无症状携带者。传播途径有: (1)通过性接触传染:主要是通过性交或其他性行为传染。男性淋病几乎都是由性交接触引起的,淋病也可由性交直接感染,也可由其他方式感染。性接触是淋病主要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快,而且感染率很高,感染后3~5天即可发病。感染人群中以青壮年为主。 (2)间接接触传染:此种情况较少,主要是接触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沾有分泌物的毛巾、脚布脚盆、衣被,甚至于厕所的马桶圈等均可传染。 (3)母婴传播:新生儿经过患淋病母亲的产道时,眼部也可引起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妊娠期妇女淋病患者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包括胎儿感染。 3.症状   淋病的最早症状为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微刺痛,继有稀薄粘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适。24小时以后症状加剧,红肿发展到整个阴茎头及部分尿道,分泌物由稀薄转变为深黄色的脓液,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行动不便,入晚阴茎常有痛性勃起。少数病例有微热及疲乏症状。两侧腹股沟淋巴结亦可受到感染而引起红肿疼痛,甚至化脓。 4.治疗 如果治疗及时、合理,急性淋病是完全可以彻底治愈的。急性淋病感染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逐渐转为慢性淋病,表现为慢性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慢性宫颈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等,在慢性淋病、淋菌虽不存在于生殖道的分泌物中,但可长期潜伏在尿道旁腺、前庭大腺或宫颈粘膜腺体深处,作为病灶反复引起急性发作。慢性淋病是由于病人患了急性淋病后未作治疗或治疗不合理、不彻底、性生活无节制、酗酒、全身抵抗力下降或有其他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糖尿病、肿瘤)所致。慢性淋病患者长期潜伏有淋球菌,虽然检查时不易被发现却照样有传染性。 一般来说,在各种性传播疾病中最易治愈的是淋病,但往往由于治疗不当或不彻底而增加了治愈的难度。造成淋病难以彻底治愈的原因有三:一是没有到性传播疾病防治专业机构治疗(包括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治疗原则);二是不管是否淋病,也不管治愈与否,盲目打针、吃药;三是不管病情是否需要,滥用抗生素,只要患者急于治病,就采用最高档的、最新的、进口的抗生素。以上情况势必造成淋菌的耐药菌株过早、过快地出现,不但给治疗带来困难,而且导致淋菌流行更为严重,给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为了避免经济和身体双重损失,得了淋病后,请及时到性传播疾病防治专业机构就诊,切莫误诊误治,造成终生遗憾。 三、梅毒 1.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idum)1905年由法国科学家Schaudinn 与Hoffmanu发现并报告的。梅毒螺旋体是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长度为5~20nm,平均约8~10um,直径小于0.2nm,有6~12个螺旋;肉眼看不到,在光镜暗视野下,形体细长,弯曲呈螺旋状,螺旋细密而规则,因其透明不易着色,又称之为苍白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对化学药品也很敏感,在体外不易生存,煮沸、干燥、肥皂水和一般的消毒剂(如升汞、石碳酸、来苏水、酒精、1∶1000的高锰酸钾液等)很容易将它杀死,阳光照射和干燥环境都能很快使它死亡。梅毒螺旋体在人体外生存一般超不过1~2个小时。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梅毒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性接触传染占95%。主要通过性交由破损处传染,梅毒螺旋体大量存在于皮肤粘膜损害表面,也见于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中。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一年内最具传染性,随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病期超过4年者,通过性接触无传染性。亦可通过干燥的皮肤和完整的粘膜而侵入。少数可通过接吻、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染,但必须在接触部位附有梅毒螺旋体。由于梅毒螺旋体为厌氧性,体外不易生存,且对干燥极为敏感,故通过各种器物的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少。输血时如供血者为梅毒患者可传染于受血者。先天梅毒是患有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血行而传染给胎儿。一般在妊娠前四个月,由于滋养体的保护作用,梅毒螺旋体不能通过,故妊娠前四个月胎儿不被感染,以后滋养体萎缩,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传染胎儿。 3.症状 梅毒分3期: (1)一期梅毒:主要症状为硬下疳,通常在螺旋体侵入人体后9~90天,平均3周后,在受侵局部出现硬下疳,其特点是初起为单个暗红色斑丘疹或丘疹,逐渐增大,很快表面形成糜烂面,并演变为浅溃疡。男性多发于阴茎包皮冠状沟、龟头或系带部,有些发生于尿道内、阴茎干或其基底部、阴囊上。硬下疳未经治疗,约2~6周可自行痊愈,遗留轻度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或无瘢痕。 (2)二期梅毒:在一期梅毒 1~2 个月之后,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系统内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现的症状。可侵犯皮肤、粘膜、骨、内脏、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常见有流感样全身症状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继之出现以皮肤粘膜疹为主的临床表现。骨、内脏、眼及神经系统症状较轻或少见。 皮肤损害为二期梅毒的主要损害。其形态多种多样,可有斑疹、斑丘疹、脓疱疹等而类似很多皮肤病,但也可有以下一些特点,具有共同性而有助于临床诊断:即皮损广泛对称,疏散而不融合,发展和消退均缓慢;客观症状明显而主观症状轻微;皮疹常呈铜红色、褐红色,好发于掌跖;常伴有粘膜、毛发、骨损害,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3)三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2~4年乃至10年后可发生三期梅毒。除皮肤、粘膜、骨出现梅毒损害外,尚可侵犯内脏,特别是心血管及中枢系统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三期梅毒的共同特点为损害数目少,破坏性大,分布不对称,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客观症状严重而主观症状轻微;损害内梅毒螺旋体很少,传染性小或无;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率低。 3.梅毒的治疗 对早期梅毒要求彻底治愈,以消灭传染源,力争血清反应阴转予防复发,对晚期梅毒要求减轻症状,控制发展,部分血清转阴性,故治疗必须正规、足量。由于青霉素疗效好,毒性小,使用方便,疗程短,价廉,故目前仍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 四、尖锐湿疣 1.病原体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为尖锐湿疣的病原体。属D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为50~55nm。这是非常小的,一般光学显微镜是不能看到的,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人HPV是一组病毒的总称,其病毒形态类似,但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各异,核壳体蛋白质的抗原性不同。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大约有100余种,大约35种型别可感染生殖器官,约20种与肿瘤相关。尖锐湿疣(condylemata acuminata) 主要由6、11型感染泌尿生殖道引起,称为生殖器疣,也称为尖锐湿疣。该病是性传播疾病,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女性感染部位主要是阴道、阴唇和宫颈,男性多见于外生殖器及肛周等部位。HPV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易生存增殖,故男女两性的外生殖器是最易感染的部位。病毒可自身接种,因此发生于肛门等部位的损害常出现于两侧接触面。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人类是HPV惟一的自然宿主。因此,尖锐湿疣病人和HPV感染者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如下: (1)性接触传播:为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据研究2/3与尖锐湿疣病人性接触者可发本病。于发病3个半月左右时传染性最强,故性乱者最易感染本病。通常通过不洁性交,经受损的皮肤黏膜感染。调查资料表明,尖锐湿疣多发于20~30岁的青年人,发病者多数有不洁性交史。 (2)母婴传播:婴幼儿尖锐湿疣或喉乳头瘤病和儿童的尖锐湿疣,可能是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感染HPV的产道或在出生后与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的。 (3)间接接触传播:少数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盆、浴巾传染。这一传播途径是极其少的,只有和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共同生活,共用浴具时才可发生。 3.症状 尖锐湿疣潜伏期8周到8个月,平均3个月,多见于性活跃的青、中年男女,发病高峰年龄为 20~25 岁,病程平均在 3~5 个月的男女患者,在性接触后不久即发病,而病程平均12个月的男性患者,其性接触者可不发病。 尖锐湿疣患者在阴肛部可长成大的肿瘤样物,有压迫感;有恶臭味;有时小的湿疣可出现阴部痛痒不适,病人可出现尿血和排尿困难;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而直肠内大的湿疣则可引起里急后重感。 男性患者好发于包皮系带、冠状沟、包皮、尿道、 、肛门周围和阴囊。病初为淡红或污红色粟状大小赘生物,性质柔软,顶端稍尖,逐渐长大或增多。可发展成乳头状或囊状,基底稍宽或有带,表面有颗粒。在肛门部常增大,状如菜花,表面湿润或有出血,在颗粒间常积存有脓液,散发恶臭气味,搔抓后可继发感染。位于湿度较低干燥部位的生殖器疣,损害常小而呈扁平疣状。位于湿热湿润部位的疣常表现为丝状或乳头瘤状,易融合成大的团块。有严重肝病的患者湿疣可增大。妊娠可使湿疣复发或生长加快。  尖锐湿疣可以发生癌变。15%阴茎癌、 5%女阴癌及相当数量的肛门癌是在长期存在的尖锐湿疣的基础上发生的。它们可以转化为鳞状细胞癌,这种转化通常要5~40年。有学者报 告,4.7%~10.2%的宫颈尖锐湿疣,经过一个长的潜伏期后可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性癌。目前认为,尖锐湿疣与生殖器癌之间关系密切,特别是宫颈癌。 4.预防尖锐湿疣关键是细节 预防尖锐湿疣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性传播疾病,到目前为止,尖锐湿疣尚无有效的疫苗,但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可有效预防尖锐湿疣:   (1)不使用别人地内衣、泳装及浴盆;在公共浴池不洗盆塘,提倡淋浴,沐浴后不直接坐在浴池地坐椅上;在公共厕所尽量使用蹲式马桶;上厕所前用肥皂洗手;不在密度大、消毒不严格地游泳池游泳。   (2)每日清洗外阴、换洗内裤,个人的内裤单独清洗。即使家庭成员间也应该做到一人一盆,毛巾分用。   (3)坚决杜绝性乱:患者中60%是通过性接触染病的。家庭中一方从社会上染病,又通过性生活传染配偶,还有可能通过密切地生活接触传给家中其他人,既带来了生理上地痛苦,又造成家庭不和,背负精神压力。因此提高性道德,不发生婚外性行为是预防尖锐湿疣发生的重要方面。 (4)便前洗手可以避免手上的一些病毒粘到皮肤、内衣裤及腰带上。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比如公共厕所,我们的手刚接触了门把手,接触了上面的细菌,然后又马上接触我们的内衣或者皮肤,这样不但很不卫生,也让病毒细菌有机可乘。没有便前洗手的习惯,最有可能的是提高一些性传播疾病、滴虫性阴道炎以及泌尿系统的感染几率。在性传播疾病中,尤其是尖锐湿疣和淋病,都可能受手带病毒的影响。手上的污垢、各种致病微生物如病菌、霉菌甚至性病微生物必然会粘到内裤、下身皮肤甚至生殖器上而引起病变。   便前洗手对女性尤其重要,便后每个女性都要用手纸,这样手上的细菌就很容易感染到身体。尤其是经期的女性更要注意这个问题,月经期间是女性抵抗力最低的时候,病菌很容易在这个“虚弱”的时期“趁虚而入”,而且血又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此时更要注意干净卫生,避免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 五、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它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尿素分解支原体所引起的尿道炎。本病目前在欧美国家已超过淋病而跃居性传播疾病首位。我国病例亦日益增多,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病之一。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性接触传染的一种尿道炎,但在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女性还有子宫颈炎等生殖道的炎症。病原体多为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疱疹病毒、念球菌、而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占80%以上。引起尿道炎的病原体侵入尿道黏膜后,大量繁殖、破坏临近正常组织结构引起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膀胱炎等,最大的特点是很容易转为慢性,还可导致性功能障碍及不育,故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严重后果。 2.传播途径 非淋症状往往不典型, 80%的患者为无非淋症状带菌者。传播途径除性接触传播外还有: (1)母婴传播:母亲为病原体感染者,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发生眼部、咽喉、阴部感染,甚至可引起肺炎。 (2)间接传染:通过衣物、用具等可导致传染,尤其多见于儿童。未经严格消毒的妇产科检查器械,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3)自体传染:通过手或污染物可使病原体从生殖道接种到眼睛或咽喉。 3.症状 (1)潜伏期:1~4周。 (2)起病不如淋病急,症状拖延,时轻时重,但比淋病轻。约50%的病人有尿痛、尿道痒等症状。初诊时很易被漏诊。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症更轻,无尿痛或轻微尿痛,可出现少量分泌物。有时宫颈也有炎症或糜烂,宫颈分泌物中有多数分叶型白细胞(高倍镜下每视野超过10个)。 (3)尿道分泌物少,稀薄,粘液性或粘膜脓性。较长时间不排尿(如晨起)尿道外口可溢出少量稀薄分泌物。有时仅表现为晨起痂膜封住尿道口或污染内裤。检查时,需由后向前按挤前尿道才可能有少许分泌物由尿道口溢出。有时病人有症状无分泌物,也可无症状而有分泌物。 (4)常与淋病同时感染。前者先出现淋病症状,经抗淋病治疗后,淋球菌被青霉素杀死,而衣原体、支原体依然存在。在感染1-3周后发病。临床上很易被误认为淋病未治愈或复发。 (5)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并发症(1%)。如急性附睾炎、前列腺炎、结肠炎、咽炎。女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前庭大腺炎、阴道炎、输卵管炎、盆腔炎、异位妊娠、不育等。 4.治疗 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药物,主要是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等。如果是孕妇或哺乳妇女,不宜使用四环素,可选用土霉素或红霉素。如果用抗生素治疗后,仍然炎症未消,就应检查是否为阴道滴虫、念珠菌或疱疹病毒 所感染。如是,则改变治疗药物,即可收效。如果不是这类病原体所致,则应考虑是否与配偶、性伙伴仍保持性接触,而配偶和性伙伴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造成反 复感染所致。 5.预防 非淋菌性尿道炎近年来日益增多,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病之一。因此,加强对淋菌性尿道炎的预防很重要。 (1)预防的关键是杜绝不洁性交。 (2)公共浴堂的卫生也很重要,不提倡洗盆汤,衣服要单独存放。 (3)不使用他人或公用内衣。 (4)淋病加大了本病发病的机会,故患淋病后要积极治疗,彻底治愈。淋病治愈后要化验检查是否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 现在性传播疾病越来越泛滥,女性更要好好保护自己。怀疑自己不幸感染了性传播疾病,就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不及时治疗,可以上行感染导致盆腔炎,引起性交困难和下腹及背部疼痛;可以拆散至输卵管导致输卵管炎,导致不孕症和异位妊娠;一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和人单纯疱疹病毒与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等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有关。孕妇感染性传播疾病,还可能导致流产、胎死宫内、早产或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新生儿。 白带增多,为黄色或绿色的脓液,往往伴随小便时疼痛,小便次数增加,而且有弊不住尿的情况,常常提示患了淋病。值得提醒的是,有些女性在感染淋病后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往往容易耽误治疗。如果和已患淋病的男性有过一次不戴避孕套的性接触,女性被感染的可能性为40%~60%。因此,女性应学会自我保护,避免与有淋病症状的男性发生性接触。若危险性行为已经发生,即使女方没有女性性传播疾病症状也应去医院检查,以得到早期诊治。 生殖器表面有溃疡。多表现为大阴唇或小阴唇内侧出现直径1厘米左右的硬结,表面有轻度破溃。女性往往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溃疡会在一个月左右消失。上述症状常常提示患了早期(一期)梅毒。这种溃疡就是医学上据说的“硬下疳”,是梅毒早期的特殊表现。硬下疳表面有大量的病原体,接触后被感染的概率极高。但由于它会自动消失,且不痛不痒,往往得不到女性和性伴侣的重视。若身上出现很多红色的斑,颜色比较暗,需要注意看才能发现,而且不痒,这种情况往往是二期梅毒。一般梅毒的硬下疳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二期梅毒。最典型的是在手心和脚心出现这种暗红色的斑,周围还可以有脱皮。友情忠告:经常性的参加医学检验: 将疾病尽早控制。此时若再不及时发现和治疗,梅毒将向晚期发展,累及全身多脏器,治疗困难,病程迁延,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孕妇感染梅毒后不及时治疗,会将疾病传播给胎儿,所以需要特别重视。 阴道口周围出现小菜花样或锯齿状的生物,碰上去没有痛觉,平时也没有任何感觉,应该注意排除尖锐湿疣的可能。这种增生物表皮不红,往往是灰白色或皮肤的颜色。如果不管它,增生物会越长越大、越来越多,可以堆满阴道口,甚至阻塞阴道。这一特点可以用来鉴别女性假性湿疣。假性湿疣不会长大、增多,没有传染性,只要注意清洁,减少白带对局部的刺激,症状就可减轻,不必治疗。假性湿疣在白带多的女性中常见,表现为小阴唇内侧天鹅绒样、鱼子样或绒毛状突起,大小比较均匀,粉红色或稍透明。
/
本文档为【第八讲 性传播性疾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