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的自然风俗论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的自然风俗论

2011-03-05 5页 pdf 206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3179

暂无简介

举报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的自然风俗论 � 2004年 8 月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Aug. , 2004 第 3卷 � 第 4 期 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ol. 3 No. 4 �收稿日期 2003- 10- 20 �作者简介 王玉林( 1972- � ) ,男, 湖南邵东人, 邵阳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的自然风俗论 王玉林 (邵阳学院 文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 要 � 二十世纪湖南文学主要是乡土文学。它因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的自然风俗论
� 2004年 8 月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Aug. , 2004 第 3卷 � 第 4 期 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ol. 3 No. 4 �收稿日期 2003- 10- 20 �作者简介 王玉林( 1972- � ) ,男, 湖南邵东人, 邵阳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的自然风俗论 王玉林 (邵阳学院 文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 要 � 二十世纪湖南文学主要是乡土文学。它因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的描绘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 彩。文章将就湖南乡土小说中的自然风俗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论述。 �关键词 �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自然风俗; 形态;功能 �中图分类号 I206. 7�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2- 1012(2004) 04- 0095- 05 � � 二十世纪湖南作家基本上是乡土作家,二十世纪 湖南文学也主要是颇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学。在二十 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长达二十多年的创作中, 沈从文 始终没有离开乡土题材,没有离开湘西世界, 他以诗意 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充盈着神性、雄健和活力的理想的 湘西世界。在五十年代, 周立波以同样优美的文字讴 歌了新中国新农村中湖南这片崭新的乡土,在强手如 林的当代文坛再次树起湖南乡土文学的大旗。新时期 伊始,湖南乡土小说家们勇立潮头, 承续着周立波关注 现实的传统,创作了一系列在全国获奖的乡土小说, 使 湖南乡土小说再次走到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前列。在 孕育文学新变的 1985年, 韩少功率先举起了! 寻根文 学∀的大旗,成为! 寻根文学∀的主将之一, 其他湖南乡 土作家如孙健忠、叶蔚林、古华、蔡测海等紧随其后, 以 寻根者的姿态续写湖南乡土文学的辉煌。这些作家无 论艺术风格如何不同,他们都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对湖湘大地地热切关注, 对自然风光地尽情描 绘,对古朴民风地肆意渲染。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重点 关注的就是湖南乡土小说中自然风俗的不同的表现形 态和功效。 自然风俗形态论 湖南山水清新秀美, 神奇瑰丽, 民风淳朴,民俗奇 异。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乡土抒情派、以周立波、古华等 为代表的乡土写实派以及以韩少功等为代表的乡土寻 根派,他们或驻足于美丽自足的!边城∀小镇, 或醉心于 繁复多变的现实乡土,或痴迷于诡谲怪异的梦幻世界。 这种自然山水和风俗民情地描绘因作家文化素养的不 同,文学观念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特别是湘西世界是理想化、情 感化的世界,是充满原始神秘,富有生命,混沌未化的 世界。对于周作人与废名的创作,沈从文曾在#沫沫集 ∃论冯文炳%中这样评论道, 他们! 以清淡朴纳文字, 原 始的单纯,素描的美,支配了一时代一些人的文学趣味 &&且俨然成一特殊的风格∀ ,作品中! 充满了一切农 村寂静的美∀, !是静中的动, 与平凡的人性的美∀ 。沈 从文这种评论又何尝不是在说他自己。他以湘西为根 据地,用抒情的笔调进行文学创作。他笔下的湘西世 界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却又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现实 主义创作。他!不是客观地再现生活,而是主观地表现 生活∀, !憧憬一个理想的王国∀。他所关心的是! 大自 然的精灵∀ ,写景! 不在乎清晰, 而看重朦胧; 不在乎实 体,而看重灵魂∀。他抽去现实性极强的因素,使所描 绘的景物和社会生活!给人的不是一种坚实的存在感, 而是虚无和空灵感, 从而获得精神升华的特大快 意∀。[ 1] ! 边城∀就处在名为! 茶桐∀的小山城, ! 两岸多高 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 长年做深翠颜色,迫人眼 目∀。人们总是择地而居, ! 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 , 且 生活起居均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 使人迎面得到的印 象,实在非常愉快∀。!两省接壤处, 十余年来主持地方 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极其得法,并无变故发 生。∀这是一个未经现代文明玷污、未受世俗礼法羁束 的自在状态的社会。它无需法律和权力来维持, !一切 都为一个习惯所支配∀,凡有利害冲突, ! 照例有习惯方 法来解决∀。沈从文创造的湘西这个! 小社会∀并不是 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他所创造的!小社会∀距现 实之境较远,而离理想之境较近。因为他眼前所见, 是 95 无休止的杀戮与残败的景象,他意在营造理想的王国, 而这王国恰是! 缺乏与希求的结合物∀。 沈从文这种处理自然风俗的特点明显区别于同时 期的左翼乡土文学家,如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在#丰 收%、#火%等小说中, 叶紫勇敢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叶 紫像其他乡土小说家一样依恋风景, 但他绝不感伤。 在这里,风景!始终仿佛一棵烧焦了的幼树∀ , !只见苦 难和苦难之余的向上的意志∀。[ 2] 叶紫的小说是写实的小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则出现了周立波式的别一种写实模式,一种诗意的、抒 情的写实模式。五十年代以来,周立波不再在! 特殊的 风土人情而外∀表现!普通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 的挣扎∀ ,而是着力谱写一曲优美的社会主义的田园牧 歌。虽同为诗意的乡土, 周立波的乡土世界与沈从文 的湘西世界却具有不同的内核。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 ! 彼岸性∀的,是!缺乏与希求的结合物∀ ,是与污浊世界 相对立的理想王国。沈从文意在借用它来表现现实与 理想的差距,并进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张力以让人去憧 憬和不停的追求这美丽的世界。周立波所书写的乡村 世界是现实的。他身处来之不易的新社会, 面对的是 ! 焕发着青春的乡土∀, !温暖纯净的乐园∀,极目所见皆 为明媚的阳光,迷人的笑脸。在这里,理想经过浴血奋 斗终于成了现实,于是现实也就成了理想的现实,他让 人幸福而陶醉于其中。周立波讴歌这千百年来未落到 地面的花朵,所描绘的美好的自然风光与所要歌颂的 崭新的社会生活、新人新事相得益彰,做到自然和人事 相和谐。在他的笔下,我们既可以欣赏到青山翠竹环 抱下的优美恬静的山村风景画,也可以欣赏到新社会、 新农村中动人的乡风民俗图。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相 比较,周立波的乡村世界更多了一份生活的实感,是现 实的存在。通过周立波的动人的自然风俗的展示, 我 们可以尽情领略农村土改后生气蓬勃的欢乐气氛和翻 身农民的幸福生活,进而看出我国新农村的新生活, 新 社会的新气象。 湖南新时期的小说家同样着眼于现实的乡土: 叶 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中纯美的潇水, 古华的 #爬满青藤的木屋%中的偏僻而美丽的雾界山林 ∋ ∋ ∋ 绿 毛坑,何立伟的#白色鸟%中由热辣的太阳, 苍凉的河 滩,紫色的马齿苋,雪白的水鸟以及一白一黑两个天真 无邪的少年构成一幅绝妙天成的田园诗画, 还有#芙蓉 镇%中的那些赠食、赶圩场、唱喜歌堂等古风旧习无不 唤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新时期之初,秉承周立波乡土写实传统的还有韩 少功。韩少功前期的绝大部分乡土小说如#月兰%、#风 吹唢呐声%、#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等,都属于传统 的乡土写实小说。1985 年以后, 韩少功小说的美学特 征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直接影响着他对自然 风俗的表现形态。在#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等 乡土文化寻根小说中,作者通过一种综合的超时空的 表现手法,把社会现实生活的情状与人类的历史积淀, 以及远古的神话传说等糅合到一起,构成一幅色彩斑 斓、风格迥异、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图画。于是读者以 前所熟知的画面不见了,代之以似是而非、如梦如幻的 !梦幻化的乡土∀。它不再象乡土写实小说那样取材于 人们亲切明了秩序井然的现实场景,而是取材于人类 潜意识中的! 原始∀, 那是一个! 朦胧化的灵魂幻 象∀, !它来自无限, 令人感到陌生, 冷峻魔幻, 无边无 际,光怪陆离∀。[ 3] 人类的价值常识和基本经验在此荡 然无存,而作家的主观化色彩得到突出体现。 以前不知被多少文人骚客热情讴歌的湖湘大地在 韩少功笔下变得那样陌生,甚至阴森和压抑。#归去 来%中的山路!像剜去了皮肉,暴露出一束束筋骨,一块 块干枯了的内脏∀;蕉林后面的炮楼! 像被烟熏火燎过, 像凝结了很多夜晚∀; #女女女%写毛它回乡之路充满神 秘, !几块披着褐色枯苔的砖石,象生了锈,不怀好意地 悄悄蹲伏,被割手割脸的茅草淹没∀。它们似乎在暗示 着这里随时都将有什么事情发生, 似乎每一处都潜隐 着外人难以探知的秘密,就连! 溪边那几块青石也有点 奇异,似有些来历∀。 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神秘奇异、偏僻封闭维持着一 个民族生活的古老的样式。#归去来%描写了当地人生 活习俗的原始性。#爸爸爸%中的鸡头寨,与世隔绝, 沉 寂古腐。那里的生活亘古如斯,鸡头寨的人生活在一 种原始的习俗和观念之中。韩少功将这一切极具夸张 性的以超时空的抽象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沈从 文、周立波等以风俗美表现人性美、人情美不同, 韩少 功将风俗看作是民族文化心理的! 活化石∀ ,以强烈的 主观意识、当代意识观照自然风俗,并以此! 去揭示一 些决定民族发展与人类生存的谜∀。 韩少功这种充分主观化的令人感到陌生的乡土在 湖南其他寻根文学中同样频繁出现。蔡测海的#! 古 里∀ ∋ !鼓里∀%、#三世界%,莫应丰的#死河的奇迹%、#桃 源梦%,聂鑫森的#天街%等都追求自然风俗的主观化, 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艺术追求。 沈从文、周立波以及韩少功虽同居一片乡土,作品 也大都取材于茶花飘香的湖南,为什么自然风俗的表 现形态却如此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得从作家 各自的文学观念以及他们所赋予的自然风俗的功能入 手。 自然风俗功能论 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由于沈从文、周立波、韩少功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同, 各 自的文化选择不同, 导致他们文学理想的差异。沈从 文关注的是人性的解放,周立波侧重的是人的政治地 96 位的翻身, 韩少功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的升华。这种文 学理想的不同赋予自然风俗以不同的表现功能。具体 的说,沈从文希望借自然风俗表现人的自然人性,周立 波意在借自然风俗表现人的社会特征, 韩少功则想以 自然风俗表现人的文化心理。 沈从文笔下的自然之景,风俗民习直接指向人生、 人性,并且与自然人性同构, 而较少直接指向当时社会 现实,更与阶级分析断层。它的功能之一就是孕育生 命。沈从文总是更愿意将人物置于饱含诗意和自然灵 性的环境之中,让人物的性格在其中孕育生成。如! 茶 桐∀的!边城∀小镇,依山傍水,恬静秀美, 风景迷人。这 里的自然富有生机, 具有灵性。一切是诗, 一切如画。 自然在成熟一切,创造一切。翠翠由这自然孕育而出。 她是湘西的儿女,更是自然的精灵。! 翠翠在风日里长 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 清晰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边城%如此, #阿黑小史%亦 如此。小说在人物出场之前, 先将古雅的油坊浓彩重 墨地描绘了一番。油坊在一个土坡上, 油坊的墙原本 是石头筑成,预备风声不好时作防御之用。但实际上, !地方不当冲, 不会有匪, 地方不富, 兵不来∀。既然无 兵无匪,打油人的生活自然安乐, 他们过着平静淡然, 与世无争的日子。他们的生活观念单纯,情感清明如 水,一切都与这古雅的油坊相和谐一致。由于这种环 境、氛围,又由于!使人顽固是假的礼教与空虚的教育∀ 都不曾在阿黑的爹脑中有影响, 阿黑这个小精灵就自 然而然的诞生了。 沈从文笔下的自然风俗的功能之二则是调和人 事。沈从文爱美,认为美在自然, 美在生命。他不允许 有任何丑陋的东西进入他的诗境, 即使偶尔有,也只能 成为暂时性的因素而对整个和谐与恬静并不构成威 胁。关于现实性较强的#长河%,沈从文在#< 边城> 题 记%中分析道: !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 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 平、正直的典范以后, 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 &&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 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 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 望来作朴素的叙述。∀事情果真如此吗? ! 问题在分析 现实,所以忠忠实实和问题接触时,心中不免痛苦, 唯 恐作品和读者对面,给读者也只是一个痛苦印象,还特 意加上一点牧歌的谐趣,取得人事上的调和∀ , ! 达到一 种艺术上的纯粹∀, !人虽在这个背景中凸出, 但终无从 与自然分离∀。可见, 面对充满残破、罪恶的 ! 乡土中 国∀,沈从文用纯美的自然、纯朴的风俗加以调和。这 样,作者在#长河%中写!新生活∀到来之前,先极写多橘 柚的洞庭,写那里的橘红遍野,民风淳朴,然后在逐个 场景中塑造人物。在这种环境的烘托之下, 夭夭的活 泼、机敏、乖巧, 老水手的热情、质朴与善良呼之欲出。 自然同样在这里获得了神性和魔力。 沈从文看重自然,在于它能孕育生命、调和人事以 外,还具有另外一种神奇的功效, 即映衬生命的原色, 减少肉的成分, 增加灵的气息。#夫妇%中的一对新婚 夫妇回娘家省亲,走到八道坡,有感于天气美好而停下 来看风景。那时风吹来都有香气, 雀儿叫得人心腻, 于 是记起一些年青人应做的事。这对年轻夫妇在! 青天 白日∀所做的男女之事在小说中是被作为人的自然天 性加以表现的。在这里, !原始的生命力量以它自身的 逻辑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 置一切忌讳、毁誉、利害于 不顾。∀[ 4] 就是同时写非夫妻间的男女两性关系, 沈从 文对城里人和乡下人采用了两副完全不同的笔墨。在 城里人身上,沈从文发现了人性的丑恶、虚伪;而在乡 下人身上,沈从文发现的是健康、朝气和活力。这当然 与沈从文所坚持的自然人性观点密切相关。他将淳朴 的乡下人都当作自然的一部分来写,人与自然融为了 一体。而城里的绅士及其太太们则不同,他们不但受 到所谓的现代都市文明的浸染, 同时也离开了自然。 而离开了自然, 美好的性爱则失去了光泽与和谐。因 为在沈从文的笔下,自然有其特殊的意义。! 自然则完 全是(人化了的自然)。在感情上, 甚至在具体形态上, 都处于无法分解的胶着状态。自然有了品质、意志、精 神和灵魂,在它深邃的胸膛里,搏动着一个巨大的、永 不衰竭的、令人感动又令人惧惮的生命。∀[ 5] 与沈从文将自然风俗与自然人性同构不同, 以周 立波为代表的湖南乡土写实派更注重将自然风俗社会 化,借自然风俗表达社会政治性的主题。表现之一就 是以自然风俗之美讴歌社会人性之美。周立波在五十 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及反映湖南农村生 活的一系列短篇小说无不尽情展现了新社会、新农村 中动人的乡风民俗。#禾场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和谐 的乡村晚景图:在朗朗的星光下, 屋旁的禾场上, 一群 男女老幼谈笑风生,宛如一个大家庭,温馨、和睦,彼此 相处其乐融融。#山那面人家%通过一次普通的农家婚 礼,描绘了一幅和谐、热闹、甜蜜、温馨的农村婚礼风俗 画。#胡桂花%通过一幅农家儿女演戏、看戏的! 社戏 图∀表现农村文化生活和夫妻关系的新风情。#民兵%、 #卜春秀%、#新客%等则向我们展现了新中国农村婚姻 恋爱的风情之美。 淳朴的民风民俗, 甜美安逸的生活必然孕育出纯 美的人性。周立波借助风俗之美尽情讴歌了社会主义 时代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盖满爹丢下木匠活,公而 忘私,全心全意盖建社会主义大楼; 张闰生夫妇勤俭持 家,慷慨大方, !象办自家的事一样替大家办事∀; 艾嫂 子质朴能干,腿快手勤, 一心关心着生产队的养猪场; 97 张满贞生性宽厚,平易可亲,干一行爱一行, ! 热心关心 别人的痛痒∀。其他如#桐花没有开%中的盛福元、#在 一个星期天%中的杜清泉等无不具有无私的品格,崇高 的心灵,伟大的理想,对生活充满憧憬, 对社会主义的 未来充满信心。由周立波五十年代农村题材的小说我 们可以发现,其笔下的自然美,风俗美与人性美、时代 社会之美是同构的关系,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社会孕育 了人性、人情之美。反之亦然。由自然美、风俗美我们 可以看出人性之美, 并进而推导出新时代、新社会之 美。这些来自形象主体、时代社会生活的美形成一种 良性循环。它们统一于一个总的范畴, 那就是社会政 治。换句话说,在社会政治的层面上,周立波由对自 然、风俗的描绘展现了新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关系, 唱出了一曲甜美的社 会主义田园牧歌。 湖南乡土写实派的自然风俗的功能之二就是以自 然风俗的纯美反衬社会生活的污浊,寄寓批判性的主 题。湖南新时期乡土小说家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 命意识, 他们和周立波一样都与当时国家主流话语保 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不过周立波取歌颂者的姿 态,唱出一曲优美的!社会主义田园牧歌∀。而叶蔚林、 古华等着眼于!文革∀灾难后复苏的乡土,反思历史, 取 的是批判者的姿态,唱出的是一曲! 严峻的乡村牧歌∀ , 而这种批判的手段也是将自然社会化,风俗政治化。 新时期湖南乡土小说家将自然社会化的方式就是 刘西渭在#读三门拾记%中所说的,突出! 自然美好, 人 事丑陋∀ ,作家!把情感给了景色,却把憎恨给了人物∀。 这在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表现得最为突 出。作者在小说中既着力描写了潇水这条没有航标的 自然河流,又写了以双河街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河流。 在这里,两条河流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景象:一边是自然 河流的纯美,一边是社会生活的恶浊。作者在这里借 一条木筏,一条潇水,几个放排人的生活,折射出深广 的社会内容和时代风云。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同 样体现着自然社会化的特点。小说写了由盘青青、王 木通、!一把手∀李幸福组成的 ! 小小社会∀。作者借美 丽的绿毛坑映衬着盘青青的美丽、善良、贤慧,同时也 与王木通的封闭的生活和粗暴的统治形成鲜明的对 照。就连何立伟非常诗化的小说#白色鸟%也透过锣声 传递出社会信息。古华在#芙蓉镇%中将政治风俗化, 风俗政治化推向了极致。他将湖南山镇的风俗民情与 政治斗争的狂飙糅合起来,熔于一炉,从含义深邃的风 俗画中观察社会、透视人生。圩场的兴衰,古风旧俗的 演变以及特定年代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一道成为时代 社会的晴雨表, 共同传达出国家兴衰的重大社会政治 信息。 韩少功也曾象周立波、叶蔚林一样表现出对社会 政治的强烈关注,但他不仅仅满足于此,在苦苦探索之 后,他由对社会政治的深沉反思走向对历史文化的全 面探讨。这种以文化为视角的文学创作的特征之一就 是使自然风俗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的对象化。在经历文 学创作的艰难转变之后,韩少功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命 运的悲欢离合,人生的喜怒哀乐,而是对以儒道文化为 主干的传统文化的反思,表现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和 积淀深厚而混沌未觉的社会群体意识, 从而窥见在传 统文化制约下的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归去来%中的曲折的山路,冷冷的炮眼,颓败的小屋, 无不幻化如梦、诡谲怪异, 让人毛骨悚然。屋旁的! 青 草蓬蓬勃勃地生长,有腰深, 已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 阴险地漫上了台阶, 摇着尖舌般的草叶,就要吞灭小 屋,像要吞灭一个家族的最后几根残骨∀。这风景只能 在黄治先的眼中才能出现, 它同时也成为黄治先内心 世界的一种外在反映。它不时唤起黄治先的似曾相识 的记忆, 暗示着他在被误认为是马眼镜以后的心理活 动、感觉体验以及惊奇惶惑。而此时黄治先的个体心 理又与民族文化心理是暗通的,要不然他怎么会发出 ! 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巨大的我了∀的感叹呢? 特征之二就是借自然风俗的亘古不变突现文化心 理的恒定性。湖南寻根作家将生活环境进行超现实处 理之外,还总是! 将当前和历史对接, 使当前成为过去 的延续,使当前的事件具有历史的背景和深度,并赋予 它恒定性,给读者(恒古如斯) 之感∀。[ 6] 古华的#贞女% 故事发生在五岭山脉中天碑山下的爱鹅滩。在这里, 高耸的天碑山、阴冷的贞节牌坊、周而复始的生活暗示 着一些古旧的陋习、观念, 沉潜于人们的意识中。古华 有意采用双线平行结构,通过两位少妇(清末的杨青玉 和当今的姚桂花)的命运揭示封建礼教的历史延续性, ! 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妇女命题, 赋予一种史的认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爱鹅滩夭折的那场惩治! 害夫淫 妇∀的!黄土埋屋∀的闹剧有力地说明了封建古旧思想 的顽固,展示了古风旧习对当事人、旁观者的深层文化 心理的深刻影响。 湖南寻根小说家这种对自然、风俗的主观化的表 现方式招来一些读者和评论家的非议。尤其是韩少功 寻根小说的对于自然、社会环境以及风俗画的表现形 态更有不少论者持否定性的意见。在#关于∗爸爸爸+ 的对话%中, 有人认为该作品尽是丑恶事物的杂陈; 也 有人认为#爸爸爸%是! 以其杰作表现了现代文明向野 蛮习俗和淫秽心理的膜拜∀ ; [ 7]这些论者的误解在于他 们只看到描写的环境和风俗画的原生形态,而没有注 意到渗透在作品中的作家的当代意识和哲学意识。韩 少功在寻根小说中对于环境和风俗的表现绝不仅仅 !是一部集愚昧、迷信之大成的猎奇总汇∀,也绝没有沉 溺于乡风民俗、世态风尚等文化表层的描写上,而是有 98 着一种严肃深刻的文化内核,它寄寓着作家的深刻的 理性批判精神。在#爸爸爸%等作品中既有古代神话传 说,又有现实生活的面影,但这现实生活的素材绝不直 接指向某一现实。韩少功有意将现实题材进行主观 化、非现实处理,将具体的实境进行虚化。他抽去了鸡 头寨生活的一切可考的时代和地域的记号,这样,鸡头 寨不仅仅指向鸡头寨,它远远超出了鸡头寨以及所谓 的!地域文化∀的范围而成为一个无限世界。借助这个 无限世界,韩少功让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与相 应的民族文化心理互为彰显。在这里, 两者的关系是 同构共存的。 结束语 沈从文以抒情小说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湘西形 胜,民风淳朴,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突出他作品的地方 特色,但他绝不仅仅是为着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 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在这里,自然被 高度人格化,自然因人而具有了生命,人因自然而拥有 了神性;人创造了风俗, 反过来,风俗又塑造了一代又 一代人。自然、风俗与自然人性实现了同构。周立波、 叶蔚林、古华等湖南乡土写实小说家, 从根本上看, 他 们都是以乡土小说的形式寄寓社会政治性的主题, 把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乡土风俗的描绘充分社会 化、政治化,把社会政治、时代历史的主题建构在浓郁 的湖南自然、乡土风俗的背景上。这里, 我们必须强 调,这种作为背景存在的、高度社会化、政治化的自然 风俗的描绘是和要表达的社会政治主题高度融合的。 也就是说两者的关系是同构的, 他们彼此以对方的存 在而存在,以对方的存在而鲜活、增色。这正是这一类 小说的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果要说这类小说有何缺憾 的话,那就是他们始终只注重从社会、政治的层面开掘 生活,而不是从根本观念上直接把乡土文化对象化、目 的化,如实地把它看作一种文化形态,而且是与人的语 言、行为、性格、心理溶合一起密不可分的整体的文化 网络结构,从而超越社会政治生活的层面,对生活作整 体的文化的观照。韩少功等湖南乡土寻根文学家则弥 补了这一缺憾,他们自觉地表现民族文化心理,将社会 生活作主观化的处理, 使其由实而虚, 由虚而实, 似真 似幻,造成背景的淡化,这样, ! 作品的时空是较为模糊 的,但那是为了获取更为深广的时空效应;具体的政治 经济环境的描写是虚化的, 那是为了获得文化背景和 心理积淀的实化表现;人物事件有时带有某种象征性、 荒诞性,那又是为了达到多义性、暗示性的哲理化的超 越。∀[ 8] 韩少功等人正是借助故事背景的淡化、主观化 来追问、探寻沉寂停滞的社会生活面影下深层文化心 理,寄寓他深刻的文化批判、反省和重铸意识。 �参考文献 [ 1] [ 5] � 曹文轩.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 [ M] . 北京大 学出版社 . 1988. [ 2] � 李健吾. 叶紫的小说[ A] . 李健吾批评文集[ M] .珠海出 版社, 1998. [ 3] � 鲁枢元 王春煜. 韩少功小说的精神性存在[ J] . 文学评 论 , 1994, ( 6) . [ 4] � 凌宇. 从边城走向世界[ M]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 1985. [ 6] � 刘洪涛. 湖南乡土文学与湘楚文化[ M] . 湖南教育出版 社, 1997. [ 7] � ! 寻根∀与 ! 寻美∀[ N] . 文论报, 1986- 12- 01. [ 8] � 雷达. 对文化背景和哲学意识的渴望[ A] . 蜕变与新潮 [ C]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On Nature and Social Customs Described in the Local Novels of Hunan in 20 th Century WANG Yu- lin ( Shaoyang University ,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Hunan literautre of 20th Century is mainly local literature. It has rich local colour because of the description of beautiful natu� ral scenery and natural folk customs. In this thesis, the writer will develop the discussion from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nature and customs described in Hunan Provincial Novels. Key words:Hunan local novels of 20th century; nature and social customs; form; function 99
/
本文档为【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的自然风俗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