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刘光国运用祛风药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刘光国运用祛风药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2011-02-25 2页 pdf 131KB 1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7679

暂无简介

举报
刘光国运用祛风药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刘光国运用祛风药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肖 鹏 江苏省溧水县中医医院 (211200) 关键词: 皮肤病; 中医药疗法; 祛风药; 名医经验; 刘光国   刘光国主任医师, 系南京市名中医, 从事中医外 科临床 30 余年, 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刘氏临证独创荆芥、羌活、桑叶三大祛风类方, 用 以治疗以风邪为患的皮肤病,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 者有幸跟随刘师学习, 收获颇多。今将刘师这一经验 介绍如下。 风为百病之长, 许多皮肤病与风邪有着密切的 关系, 风邪既可直接致病, 又常与它邪兼夹为病。人 体腠理不密...
刘光国运用祛风药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刘光国运用祛风药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肖 鹏 江苏省溧水县中医医院 (211200) 关键词: 皮肤病; 中医药疗法; 祛风药; 名医经验; 刘光国   刘光国主任医师, 系南京市名中医, 从事中医外 科临床 30 余年, 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刘氏临证独创荆芥、羌活、桑叶三大祛风类方, 用 以治疗以风邪为患的皮肤病,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 者有幸跟随刘师学习, 收获颇多。今将刘师这一经验 介绍如下。 风为百病之长, 许多皮肤病与风邪有着密切的 关系, 风邪既可直接致病, 又常与它邪兼夹为病。人 体腠理不密, 卫气不固, 风邪乘虚入侵, 阻于皮肤, 内 不得通, 外不得泄, 使营卫不和, 气血运行失常, 肌肤 失于濡养而致病。 风邪致病有如下特点:“风者, 善行而数变”(《素 问·风论》) ;“风胜则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因此 凡具有动、行、变特点, 以及病变部位在人体上部, 皮 损宣浮、泛发者, 均要考虑风邪致病。 1 三大祛风类方的应用 111 风热为患 荆芥祛风 荆芥祛风, 寒热皆宜, 但多用于风热。另外荆芥 祛风, 可入血分, 逐血中之风, 此两点有别于其它祛 风药。因此如荨麻疹 (风пΣ )、过敏性皮炎 (风肿 毒) 等属于风热袭表之证, 以及玫瑰糠疹 (血疳)、过 敏性紫癜 (肌衄) 等属于风热扰营之证者, 均以荆芥 为祛风要药。 刘师荆芥类方包括荆防剂、荆蒺剂、荆蝉剂、荆 芩剂四方。荆防剂取荆芥与防风同用, 增强了逐风作 用, 适于风夹湿者; 荆蒺剂取荆芥与白蒺藜同用, 白 蒺藜为风药之润剂, 荆、蒺相配, 适用于风燥证, 如老 年性皮肤瘙痒症, 属于血虚风燥者; 荆蝉剂、荆芩剂 分别取荆芥与蝉衣, 荆芥与黄芩配伍, 前者适用于风 重于热, 后者适用于热重于风。 四方主治各有区别。 吸之气也。” 根据张氏的理论, 肺之所以能呼吸, 实际是依赖 于胸中之大气。若大气虚而欲陷, 不能包举肺脏, 则 “呼吸之外气与内气不相接续”, 则出现呼吸短气作 喘的症状, 甚则“呼吸顿停”,“不停而猝死”。《灵枢· 五色》曰:“大气入于藏府者, 不病而卒死矣。”对这段 经文的解释, 历代医家多认为是指人的正气大虚, 又 加大邪之气侵入脏腑, 故无痛而卒死。张景岳就说: “大气, 大邪之气也。大邪之入者, 未有不由正气大虚 而后邪得袭之, 故致卒死。”而张锡纯则认为,“大气” 即胸中之大气,“人之膈上, 心肺皆脏, 无所谓腑也。 《经》既统言脏腑, 指膈下脏腑可知”。“以肺上之大 气, 入于膈下之脏腑”, 就是大气下陷。“大气既陷, 无 气包举肺外以鼓动其门翕辟之机, 则呼吸顿停, 所以不 病而猝死也。”张氏对这段经文的独到见解, 并非主 观臆断, 而是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 并得到临床实践 的验证。 张氏认为, 大气下陷的原因很多, 有用力过度, 或饥饿劳累, 或病后气力未复, 或泻泄日久, 或服用 破气药太过, 或气虚下陷等。故特创升陷汤一方, 以 黄芪补气升气, 柴胡、升麻引下陷之大气上升, 桔梗 引药上达胸中, 用于治疗胸中大气下陷之气喘, 并取 得显著疗效。历代医家多认为, 喘是气机上逆所致, 治喘多用降气宣肺之品。张氏发前人之所未发, 认为 气机下陷也可引起气喘, 并首用升气之品以治喘。分 清了大气下陷之喘与肾不纳气之喘的区别, 认为“不 纳气之喘, 其剧者必然省息”,“其脉多数, 或尺弱寸 强”; 大气下陷之喘“纵呼吸有声, 必不肩息, 而其肩 益下垂”,“其脉多迟而无力, 尺脉或略胜于寸脉”。并 指出, 如果辨证不清, 见喘就投以降气纳气之药, 若 遇大气下陷者, 则凶危立至。张氏的这些见解独树一 帜, 丰富了喘证的辨证治疗, 确实值得后人借鉴并深 入研究。 (收稿日期: 2000- 07- 03) ·4· 湖北中医杂志 2000 年第 22 卷第 12 期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刘师荆芩剂基本方如下: 荆芥、黄芩、紫草、茜 草、板蓝根、白茅根、银花、槐花、生甘草。 112 风湿为患 羌活祛风 羌活祛风兼能逐湿, 为风药之燥剂。羌活又为太 阳经引经药, 因此如湿疹、疥、癣等属于风湿袭表之 证, 以及发际疮等皮损分布见项背太阳经循行部位 者, 均以羌活为祛风要药。 羌活类方, 刘师临证疗效较高的一张方为羌防 剂, 取羌活与防风配伍, 益增其祛风逐湿之力。基本 方为: 羌活、防风、苦参、茵陈、黄芩、山栀、蜀羊泉、地 肤子、白鲜皮、生甘草。 羌防剂与荆防剂功用有明显不同, 切不可混淆。 观古方消风散有两方: 一为《外科正宗》消风散, 一为 《局方》消风散, 均用来治疗隐疹 (荨麻疹)。《外科正 宗》消风散荆防同用, 配伍石膏、知母、生地等适于风 热证;《局方》消风散羌防同用, 配伍川朴、陈皮、藿香 等适于风湿证, 从中可窥得祛风药配伍运用规律之 一斑。 113 头面风热 桑叶祛风 桑叶善逐头面之风热, 又能退肿。因此如风热袭 表, 症见面目浮肿者, 如化妆品皮炎、血管神经性水 肿等; 或风热上犯头面, 致脱发诸症者, 如斑脱、脂溢 性脱发等, 均以桑叶为祛风要药。 刘师桑叶类方, 包括桑浮剂、桑防剂、桑麻剂三 张方。桑防剂取桑叶、防风同用, 桑浮剂取桑叶、浮萍 同用。前者偏重于祛风, 后者偏重于清热。两者临证 区别不大, 多合并使用。用于治疗颜面部过敏性皮 炎, 桑浮剂疗效肯定。基本组方为: 桑叶、浮萍、黄芩、 山栀、苦参、茵陈、赤苓、蜀羊泉、生甘草。 桑麻剂基本组方为: 桑叶、大胡麻、当归、生地、 赤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首乌、侧柏叶、生甘草。 取桑叶、大胡麻、首乌等为主药, 配合四物汤、二至 丸, 加侧柏叶共成桑麻剂。本方重在养血祛风生发, 临证治疗脱发诸症, 疗效肯定。 2 祛风药临证运用注意事项 由于皮肤病病变部位在皮表, 且多以瘙痒为主 症, 因而祛风药用之较多。祛风药用之不当, 有助风 动火和化燥伤阴之弊, 因此有下列情况者, 宜慎用。 211 湿热证中热偏重 湿热疮痍, 湿热互阻中焦, 外泛肌肤, 疹瘰搔抓 滋津, 如湿热并重, 逐湿之法莫如化湿和利湿稳妥。 若妄用祛风药止痒, 则往往风助火势, 导致瘙痒加 剧。刘师曾治一湿疹患者, 入夏则发, 曾长期外搽皮 质类固醇制剂。诊见湿热俱盛, 苔腻, 舌红赤, 予当归 拈痛汤加减。是日夜半求诊。诉药下稍倾, 皮中如有 千万条虫在钻行, 不堪其苦, 两手搔抓不停, 烦躁欲 死。此例刘老印象极深, 兹后但见湿热俱盛之证, 绝 不轻用祛风药。 212 营阴亏虚血燥 祛风药有劫阴之弊。若营燥生风或素体阴亏兼 受风邪者, 使用祛风药宜慎重。如必须使用者, 可选 风药之润剂, 如荆芥类方中的荆蒺剂, 宜配伍养血益 营之品。古方地黄饮子、当归饮子均提供了良好的范 例。 3 病案举例 311 银屑病 朱某, 女性, 45 岁, 1997 年 9 月 10 日诊。躯干手 足部发红斑丘疹半月。诊见两臂、两下肢及胸腹部红 斑丘疹, 上覆鳞屑, 剥离后见点状出血, 轻痒, 唇红, 苔薄腻, 舌边红, 脉弦。 证属营热亢盛, 风邪外乘。选方荆芩剂加味: 荆 芥、黄芩、紫草、茜草、板蓝根、槐花、蝉衣各 10g, 白 茅根、银花各 15g, 生甘草 5g。上方服 30 余剂, 间或 加入生地、赤芍、丹皮等药。后获愈, 随访至今未有复 发。 312 阴囊疥疮结节 许某, 男性, 19 岁, 1999 年 4 月 16 日初诊。阴囊 部出现黄豆大小结节 7~ 8 枚, 剧痒 2 月余。三个月 前指缝、腋下、少腹等处出现丘疹, 夜间瘙痒。当地医 院拟诊疥疮, 予外用药膏外搽后。皮疹消退。继之阴 囊出现黄豆大小的硬结, 褐红色, 剧痒, 以夜间为剧。 反复外搽疥灵霜、硫磺膏等不效。 诊见苔白腻, 舌边朱点, 脉弦滑。辨证为疥虫伏 匿, 风邪湿热痰浊凝阻。选方羌防剂加味: 羌活、防 风、苦参、黄芩、山栀、皂角刺各 10g, 茵陈、蜀羊泉、 地肤子、白鲜皮各 15g, 白芷、生甘草各 5g。服 3 帖后 结节稍平, 瘙痒偶作, 续服 5 剂结节基本消退。 313 化妆品皮炎 陈某, 女性, 28 岁, 2000 年 5 月 9 日初诊。颜面 部潮红肿胀伴瘙痒 1 天。患者 1 天前使用柔迪祛斑 霜外搽颜面部, 10 分钟后颜面部皮肤出现瘙痒, 遂 后潮红肿胀, 第 2 天早晨肿胀处开始有渗出液, 瘙痒 更甚。 诊见苔白腻, 质红赤, 脉弦。辨证为风热上犯颜 面, 选方桑浮剂加味: 桑叶、浮萍、苦参、黄芩、山栀、 泽泻各 10g, 茵陈、赤猪苓、蜀羊泉各 15g, 生甘草 5g。上方服 3 帖, 诸症平复, 告愈。 (收稿日期: 2000- 08- 10) ·5·2000 年第 22 卷第 12 期 湖北中医杂志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文档为【刘光国运用祛风药治疗皮肤病的经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