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心理学(师范班)

心理学(师范班)

2010-12-31 50页 ppt 267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理学(师范班)null第一章 心理与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与心理学主讲:陈丽君null一、自我介绍 姓名:陈丽君 二、对课堂纪律的要求 1.不要旷课、迟到、早退 2.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 3.在上课时,把手机关掉 4.请假要交假条null三、本门课程的基本安排 本门课程共36个学时,一周一章。 四、讲授方式 1.基于教材,有详有略,有补充 2.课堂上会注重交流(抽问、讨论) 鼓励大家积极回答问题;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在老师看来,只有愿不愿意动脑筋之分,没有动错脑筋和动对脑筋之分 3.欢迎同学们随时给我反馈意见null五...
心理学(师范班)
null第一章 心理与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与心理学主讲:陈丽君null一、自我介绍 姓名:陈丽君 二、对课堂纪律的要求 1.不要旷课、迟到、早退 2.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 3.在上课时,把手机关掉 4.请假要交假条null三、本门课程的基本安排 本门课程共36个学时,一周一章。 四、讲授方式 1.基于教材,有详有略,有补充 2.课堂上会注重交流(抽问、讨论) 鼓励大家积极回答问题;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在老师看来,只有愿不愿意动脑筋之分,没有动错脑筋和动对脑筋之分 3.欢迎同学们随时给我反馈意见null五、推荐参考书 【书】 《现代心理学》,张春兴,上海教育出版社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杂志】 科普杂志:《大众心理学》、《心理世界》、《心理辅导》、《心理医生》、《思维与智慧》 【电影】 《爱德华大夫》、《沉默的羔羊》、《梦境》、《飞跃疯人院》 【网站】 北师大心理学系、心理学进取之路null六、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现和作业 作业:对生活中的心理学案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思考】你眼中的心理学是怎样的?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null二、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描述和测量 理解和说明 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第二节 心理学科的分支 第二节 心理学科的分支 【思考】生活中有趣的心理现象? 一个主干: 普通心理学及其分支,如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分支,如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 两个分支: 不同领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如教育、商业、管理、社会、咨询等 不同主体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如儿童、老年、妇女、罪犯、教师等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伦理性原则null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普莱尔,三年,一天三次 2.调查法 优缺点 3.个案法 伟人、同卵双生子 4.实验法 控制第四节 心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 心理学的发展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主要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人本主义 格式塔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第三章 认知过程第三章 认知过程主讲:陈丽君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一、感觉及其规律 (一)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分类 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内部感觉 视觉、听觉null(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点 两者是反比例关系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null二、知觉及其特征 (一)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二)分类 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 反应事物的主观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 (三)基本特征(看书74页) 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大小、形状、颜色第二节 注意第二节 注意一、概述 (一)概念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二)分类 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思考】分别例举三种注意?null二、注意的理论 (一)过滤器理论 1.早期选择模型 布罗德本特 2.衰减模型 特雷斯曼 3.晚期选择模型 多依奇和多依奇 (二)资源分配理论 凯恩曼的注意分配理论模型 诺曼和博布鲁的注意理论模型null三、注意的品质 (一)广度 (二)稳定性 (三)分配 (四)转移第三节 记忆 第三节 记忆 一、记忆概述 (一)概念 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二)分类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3.情景记忆、语义记忆 4.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三)记忆过程 编码、保持、提取null二、记忆系统 (一)感觉记忆 特点:时间短、容量大、不加工信息 (二)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 编码形式:听觉为主、也有视觉和语义 容量:7土2组块 持久性:保持时间有限(复述)null(三)长时记忆 编码形式:语义和视觉为主 储存模型:语义网络、图式 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原因: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动机性遗忘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明确任务、利用无意记忆、理解记忆、合理安排记忆材料、记忆术(口诀、谐音)null三、内隐记忆 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记忆,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提取它,但它却在特定的作业中表现了出来。第四节 思维与语言 第四节 思维与语言 一、思维概述 (一)概念 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二)分类 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3.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null二、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视觉、听觉、运动表象 (二)想象 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新颖性和形象性null三、概念形式与掌握 (一)定义 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识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二)概念形成 1.人工概念 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2.自然语言概念 假设检验、信息反馈 (三)概念掌握 日常概念:通过逐渐积累经验而达到 科学概念:通过有组织、有地教学实现null四、问题解决 (一)定义 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要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空间。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消除这个空间。这需要通过发现和取得必要的信息来完成。 问题的三种状态: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操作null(二)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1.算法式 2.启发式 (1)手段—目的分析法 (2)爬山法 (3)逆向工作法null(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表征的方式 2.无关信息的干扰 3.功能固着性 4.定势 5.动机强度null五、语言 (一)概念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三)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1.模仿说 2.先天语言生成说 3.认知加工说 皮亚杰:语言依赖于思维第四章 学习心理 第四章 学习心理 主讲:陈丽君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概述 (一)含义 学习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意义 【思考】学习的意义?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null(三)分类 1.依据学习目标:布卢姆: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 其中认知学习从低到高分为六级: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依据学习内容:知识、动作技能、智力技能、社会行为规范 3.依据学习方式:奥苏泊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4.依据学习结果: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null二、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关键是强化。 白鼠按压杠杆的实验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学习。 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null(二)认知主义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强调知识结构的掌握,倡导发现学习 2.奥苏泊尔的认识同化学习论 学习的实质是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其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3.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把人的学习过程比喻为计算机的加工过程(131页)null(三)建构主义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是由个体在自己经验背景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第二节 学习策略第二节 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概述 (一)含义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一般的方法。 (二)分类 1.单瑟洛的二分法:基本策略(操作学习材料)、支持策略(维持良好学习心态) 2.迈克卡的三分法:认知策略、元认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135页) 3.温斯坦的四分法: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元认知策略(如监控)null二、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二)精制策略 精制是学生自己产生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联。 (三)组织策略 建构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其相互关系。(如网络法)null三、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结构 弗拉维尔提出 元认知知识:关于认知的一般性知识(我比他记性好) 元认知体验:主体在从事认识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考试失败产生焦虑) 元认知监控: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制定计划并检查执行)null(二)元认知能力 1.实质 核心是自我监控 2.提高 写学习日记;增强对他人和自己认识过程的意识;自我质疑;指导学习监控、评估自己的理解能力;给学习提供练习和反馈的机会;要求学习意识到与学习效果有关的四个因素;指导学习进行反思null四、学习策略的有效教学 (一)教学原则 1.特定性 学习策略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习的类型 2.生成性 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3.有效的监控 4.个人效能感null(二)教学方法 1.“感受—自控训练法” 理解为何、何时用,并提供掌握策略的机会 2.“控制+监视”的教学技术 3.讲解、示范、练习与反馈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操作第三节 学习风格第三节 学习风格一、概述 (一)含义 塞伦提出。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二)分类 1.邓恩夫妇的分类 环境类、情绪类、社会性、生理性要素 2.凯夫的分类 认知风格、情感风格、生理风格 3.奈欣斯的分类 感觉定向、反应风格、思维模式null二、认知风格与学习 (一)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威特金的实验 独立型偏爱自然科学,依存型偏爱社会科学 (二)沉思型—冲动型 卡根提出 (三)齐平化型—尖锐化型 豪迈斯、加德纳提出 齐平化风格(年幼)个体倾向于将相似的记忆内容混淆;尖锐化型(年长)则夸大细小差异,从而能精确回忆。null(四)整体型—序列型 帕斯克提出 整体考察、高层次相关;考察较少资料、低序列相关 (五)聚合型—发散型 吉尔福特提出第四节 学习迁移 第四节 学习迁移 一、概述 (一)含义 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之影响。 (二)种类 1.根据影响效果:正迁移、负迁移 2.根据影响方向: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3.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横向迁移、纵向迁移 横向:难度和复杂性在相同水平的知识或技能的迁移;纵向:低水平向高水平 4.根据迁移内容:一般迁移、特殊迁移 一般:基本原理、规则、方法、策略和态度的迁移;特殊:具体、特定知识经验null二、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迁移是心理官能(指注意、记忆、思维等)得到训练而提高的结果。 相同要素说:两种学习之间有相同要素,才能迁移(桑代克)。 实验: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估计训练可以提到对矩形面积的判断,但不能提高三角形和圆形、不规则图形 概括说: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迁移不是由于相同要素,而是学习者获得了一般原理和原则。null关系说:苛勒:小鸡觅食实验 迁移是学习者顿悟了两种学习情境中的要素之间或原理之间的关系。 认知结构说:已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就是迁移。(奥苏泊尔) 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建构说:迁移是认识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null三、为促进正迁移而教 1.改善心智的功能 2.传授基本知识 3.有效的指导 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6.设计情境性教学第五章 教学心理第五章 教学心理主讲:陈丽君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实施教学和评定教学六个环节。(159页) 一、教学设计的性质和模式 (一)教学设计的性质 1.含义 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过程和各个环节,预先规划和安排,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null2.类型 专业设计人员或专家进行的教学设计、一线教师进行的教学设计 宏观设计、微观设计 3.特征 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学习;设计应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具备帮助学生心智成长的正面价值;应以系统的方法进行;必须基于有关人类学习心理和发展心理的研究。null(二)教学设计的模式 狄克—凯里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式 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检查起点行为——制定作业目标——拟定测试题目——选择教学策略——选定教学内容——进行形成性评价——进行总结性评价。 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教学测量与评价的编制。null二、教学目标陈述和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与陈述 1.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 认识领域的目标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品格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反应、复杂反应、适应、创新null2.教学目标的陈述 克服教学目标陈述的缺陷。 行为目标;内部心理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现性目标 (二)教学任务分析 1.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品格 2.分析使能目标(中间目标)和其他支持性条件null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一)教学策略的选择 1.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 以行为主义、信息加工和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引导学习、讲解内容、辅导练习、反馈纠正、布置作业 2.学生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 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null(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讲授法 技巧:提供先行组织者、提供信息加工时间、提供总结 2.发现法 布鲁纳null四、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及其作用 教学测量:根据一定的,借助一定的测验,用一定的数量来表示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考核方法。 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null(二)教学测验的类型及其应用 1.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2.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3.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第二节 课堂的有效管理 第二节 课堂的有效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指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切处理方式,包括消极地避免学生违规行为的发生与积极地培养学生遵守团体规范的习惯,藉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目标: 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鼓励学生自我管理null二、良好课堂秩序的建立 (一)对课堂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 (二)在日常教学中建立团体规范 (三)课堂秩序要靠教师维持null三、课堂里的问题行为及处理 (一)课堂问题行为及原因 1.学生方面 (1)寻求注意与地位 (2)挫折与紧张的发泄 2.教师方面 (1)要求不当 (2)滥用惩罚 (3)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null(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1.行为矫正 2.人本主义的处理方法第三节 教师心理第三节 教师心理一、教师的社会角色 (一)学习的指导者 (二)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三)心理保健者 (四)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五)教育科研人员 (六)家长代理人null二、教师的心理品质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认知能力 1.组织能力 2.教学反思能力 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3.教学监控能力 4.教学效能感null(二)人格特征 1.责任心 2.宽容 3.同感 4.情绪的安全感与自信 5.教师期待null三、教师的威信及其维护 (一)教师威信的形成 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第一印象;良好的师生交往 (二)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培养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培养主讲:陈丽君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一、智力的含义 人的一种一般性综合认知能力,即指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包括抽象推理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 二、智力的理论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研究 1.二因素论 斯皮尔曼: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2.群因素论 瑟斯顿:7种基本心理能力null3.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卡特尔 4.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阜南(200页) 5.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操作、内容、产品null(二)智力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1.智力的三元论 斯腾伯格:成分智力、经验智力、情境智力 2.智力的PASS模型 戴斯等人: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203页) 三层认知系统:注意—唤醒系统、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系统、计划系统 3.智力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认知活动的脑机制null三、智力的测量 (一)智力测验的基本理论 1.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比率智商、离差智商 2.智力测验的信度 0.90以上 3.智力测验的效度 0.3-0.6之间 4.智力测验的标准化 选择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选取有代表性的被试;施测过程标准化;建立常模null(二)常用智力量表 1.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言语、操作分量表 (三)智力测验的发展趋势 内容多元化;编制科学化;动态评估;效用由鉴别、筛选和预测向矫正、发展和提高转变null四、智力的发展与差异 (一)智力发展的特征 增长阶段:出生到15岁,18—25岁到达高峰(0—4岁最快) 稳定阶段:成人期 衰退阶段:60岁以后 (二)智力发展的差异 1.个体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智力结构差异;成熟时间差异 2.团体差异 性别差异、种族差异null五、国内外智力开发的主要模式 四个方面: 1.对智力整体进行训练 2.对思维能力进行训练 3.对学习策略进行训练 4.对元认知进行训练 (一)符尔斯坦的工具强化训练 (二)斯腾伯格的应用智力培养方案第二节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二节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创造力概述 (一)创造力的本质 1.什么是创造力 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而是其核心和基础。 2.创造力与发散思维 3.一般创造力与应用创造力 创造力的特殊任务观null(二)创造力的结构 艾曼贝尔:创造力包括三个成分 有关领域的技能、有关创造性的技能、工作动机 吉尔福特:创造力分解为六个成分 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三)创造过程 华莱士的四阶段论 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null二、创造力的测量与评定 (一)以发散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 1.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方面记分 2.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言语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方面记分 图画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精致性四方面记分 3.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从反应数量、新奇性和多样性三方面记分null(二)以创造个性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 尤金.方德塞的创造力测试 (三)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产品评定 三、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年龄与性别 (三)知识与智力 (四)动机与个性 (五)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null四、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创造力培养的环境与条件 (二)创造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1.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创造性思维训练 3.创造个性的培养 (三)实用创造技法及训练第七章 动机与学习第七章 动机与学习主讲:陈丽君第一节 动机与学习动机第一节 动机与学习动机一、动机概述 (一)概念 推动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即唤起与维持个体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的心理过程。 (二)功能 激活功能、定向功能、维持功能、强化功能 (三)分类 根据起源:生理动机、心理动机(社会动机)null二、学习动机 定义:唤起与维持学生学习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分类:普遍性学习动机、特殊性学习动机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与研究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与研究一、行为主义的动机理论 (一)经典行为主义的动机理论及其局限 行为的获得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对反应的强化是行为获得的先决条件;强化之所以能促进行为的形成,是因为强化物能满足个体的内驱力。 外在动机论null(二)班杜拉对强化理论的修正:自我强化与自我效能 学习起源于学习者对他人行为的观察,而不是强化。 强化分为直接强化(外部强化、内部强化)、替代性强化 自我效能:个人根据自己过去的行为经验,对某一特定工作或事务,经历多次成败后,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处理该项工作任务的确认,也就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自我效能对行为具有动机作用。 自我效能的形成来自四个方面: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或他人意见、身心状况null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特征 内部动机论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隶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null三、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韦纳的归因理论 三个维度:内外因、稳定性、可控性 主要的六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 (二)卡芬顿的自我价值理论 主要观点: 1.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2.个人倾向于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显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3.追求成功的需要不能被满足时,学生倾向于回避失败,以维持自我价值感 4.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倾向随年级的升高而变化转移。 学习动机强度随年级升高而降低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影响学习动机培养的因素 整体划一的教学、升学率压力导致动机狭窄化和功利化 二、培养学习动机的措施 (一)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 (二)通过满足基本需要引导学生追求成长需要 (三)从学业成败的经历中学会合理归因 (四)利用教师正确的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 第八章 人格第八章 人格主讲:陈丽君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3.整体性 4.社会性和生物性 5.功能性null三、人格的结构 (一)气质与性格 1.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心理特征,也就是生活中所讲的脾气、秉性、性情。是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四类气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没有好坏之分 2.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稳定的,但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null(二)自我调控系统 1.自我认知 2.自我体现 3.自我控制null四、影响人格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同卵双生子的人格相关系数高于异卵双生子 (二)自然环境因素 (三)文化环境因素 (四)家庭环境因素 1.亲子关系 2.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3.家庭结构 4.出生顺序 老大责任感较强null(五)学校环境因素 1.课堂教育 2.班级集体 3.教师 专制、放任、民主 (六)大众传媒 (七)自我调节因素第二节 人格理论第二节 人格理论一、人格类型理论 (一)我国古代对人格的分类 (二)克瑞奇米尔的类型论 强壮型、瘦长型、矮胖型 (三)斯普兰格的类型论 用价值观划分人格类型 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null(四)荣格的类型论 根据两种态度:内倾与外倾;四种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将人格划分为八种类型 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null二、人格特质理论 一种特质就是一个人格维度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共同特质、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一个,支配地位)、中心特质(5—10个)、次要特质 (二)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16种) 3.动力特质:促使人朝着一定目标行动,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能、外能、辅助)null(三)现代“五因素模型” 塔佩斯运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神经质性(反映情绪稳定性和调节情况)、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尽责性第三节 人格测验第三节 人格测验一、人格的问卷测验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哈萨维和麦金利共同编制 包括10个临床量表,566个题目 (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思考】自陈测验有什么优点和缺点?null二、人格的投射测验 测验材料含糊;测验目的具有隐蔽性;对结果的解释重在获得整体性了解而非个别特质 (一)罗夏墨迹测验 10张卡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什么” (二)主题统觉测验 默里编制,30张图片和一张空白图片 “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图片中的人物正在想什么”、“故事的结局会怎样”null三、人格的情境测验 (一)性格教育测验 用试卷自己评分,测学生的诚实度 (二)情境压力测验 设置情境,使被试面临压力,观察被试如何应付第九章 情绪、压力与健康 第九章 情绪、压力与健康 主讲:陈丽君第一节 健康概述第一节 健康概述一、健康的含义与结构 (一)含义 身体、心理和社会都完好的一种状态,它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二)结构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null二、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一)含义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心理健康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心理因素在良好态势下运作的综合体现。null(二)标准 马斯洛的10条标准 国内八条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于与他人相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詹森效应)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第二节 情绪与健康第二节 情绪与健康一、情绪的含义与分类 (一)含义 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喜怒哀乐等内心体验。 (二)分类 正面情绪(高兴、愉快)、负面情绪(焦虑、愤怒、忧郁) 二、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愉快情绪和不良情绪影响不同null三、青少年常见的情绪性问题 (一)焦虑 状态焦虑(具体情境引起,又叫情境焦虑)、特质焦虑 (二)恐惧 如社会恐惧,恐惧与过往的痛苦经历有关,并容易泛化 (三)抑郁 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心境持久低落的情绪状态。 (四)冷漠 (五)愤怒null四、情绪管理策略 (一)宣泄法 痛哭、倾诉、写日记、运动 (二)身心放松法 生理放松、心理放松、身心连锁放松 肌肉放松训练步骤(300页) (三)暗示法null(四)思维转化法 改变认知以改变情绪——塞翁失马 情绪ABC理论 A:事件 B:信念体系 C:引发的情绪 C由B引起,而不是A 例子:老太太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晒盐 (五)升华法 最积极的方法,奋发向上 歌德失恋写《少年维特的烦恼》 (六)环境调节法第三节 压力与健康第三节 压力与健康一、压力的含义与种类 压力只有在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需求的能力时才存在。 分类:通常压力状态(紧张、忧虑)、急性状态(应激) 内压、外压; 巨砾模式(生活事件量表)、细砾模式(最后一根稻草) 二、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布雷迪曾作过这样的实验,两只猴子各坐在被束缚的椅子上,每隔20秒通一次电给与猴子电击。其中一只猴子A能自己断电而避免电击,另一只猴子B则不能。23天后,A得了溃疡病死亡,B存活。 小公务员之死null三、青少年主要的压力源 (一)学习和学业方面的压力 (二)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 (三)与父母交往方面的压力 (四)未来前途方面的压力 (五)经济方面的压力 (六)恋爱和性方面的压力null四、压力应对方式 (一)应对的含义和分类 处理压力情境、减轻不适感的过程就叫应对。 应对方式:积极方式、消极方式;情绪焦点策略、问题焦点策略 (二)健康的应对方式 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筹划与行为;认知重组;接受和主动克制;放松、宣泄和积极转移第十章 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第十章 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主讲:陈丽君第一节 学生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 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 6个标准(319页) 二、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三、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本体因素 1.生物因素 遗传、神经系统异常、生理缺陷、生理病变或生理机能障碍 2.心理活动因素 认知、情绪、个性 (二)诱发因素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生态因素、社会因素第二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与原则第二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与原则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一)心理辅导的概念 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专业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协助来访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的障碍,改变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 1.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 辅导面向普通学生,预防为主;咨询面向有心理冲突的学生,改善为主 2.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 直接辅导与间接辅导 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 通讯辅导与现场辅导null(二)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总体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具体目标:针对某一特定年纪的学生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尊重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保密性原则null三、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一)学习辅导 学习方法辅导、学习动机辅导、学习习惯辅导、应试心理辅导 (二)人格辅导 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矫正不良的人格特征 (三)社会与生活适应辅导 日常生活辅导、自我保护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绪辅导、学校适应辅导、性问题辅导、升学与择业辅导第三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第三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一、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一)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辅导 (二)开展个体与团体的专门心理辅导工作 (三)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四)建立家庭、学校与社区相互沟通的心理辅导渠道null二、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会谈技术 1.倾听的技术 (1)恰当运用开放性与封闭性提问 (2)善于运用鼓励和重复技术 (3)有效运用情感反应 (4)灵活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null2.干预的技术 (1)指导 (2)解释 (3)提供信息 (4)自我开放 (5)干预性概述null(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 1.认知辅导法 艾里斯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 A—B—C理论 运用步骤:非理性信念辨析( 事件—不合理观念—情绪与行为—驳斥—新观念 )——认知家庭作业——合理情绪想象 2.行为矫正法 斯金纳 对个体行为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矫正不良行为 常用技术:强化、惩罚、消退(去掉强化,如不关注调皮学生,过度理由效应)、系统脱敏(恐惧时放松)、厌恶法、奖励法、模仿法、示范法null(三)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1.搜集学生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问卷法、自述法、谈话法、心理测验法 2.建立心理档案的程序 (1)确定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学生基本情况(337页)、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智力、人格特点) (2)学生资料的搜集 (3)结果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
/
本文档为【心理学(师范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