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传统私家园林到近代城市公园_汉口中山公园_1928年_1938年_

从传统私家园林到近代城市公园_汉口中山公园_1928年_1938年_

2010-11-27 5页 pdf 423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2718

暂无简介

举报
从传统私家园林到近代城市公园_汉口中山公园_1928年_1938年_ 177第24卷 10/2006华中建筑 自1840年,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园林发 生了空前的变化,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视园 林为一门科学的思想随着公园的出现得到发展。 ①汉口中山公园,是首批由中国自建的近代城市 公园之一。公园1928年建于“西园”旧址,之后 不断发展完善,直到1938年抗日战争中沦为日军 松田兵站。它不同于传统的私家园林,从开放之 初便是免费游览,并配备丰富多样的娱乐及运动 设施,人人皆可享用。在1928至1938的10年中, 它从私人所有的“西园”转变成为面向民众的近 代“公园”,从文心画境自然意趣...
从传统私家园林到近代城市公园_汉口中山公园_1928年_1938年_
177第24卷 10/2006华中建筑 自1840年,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园林发 生了空前的变化,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视园 林为一门科学的思想随着公园的出现得到发展。 ①汉口中山公园,是首批由中国自建的近代城市 公园之一。公园1928年建于“西园”旧址,之后 不断发展完善,直到1938年抗日战争中沦为日军 松田兵站。它不同于传统的私家园林,从开放之 初便是免费游览,并配备丰富多样的娱乐及运动 设施,人人皆可享用。在1928至1938的10年中, 它从私人所有的“西园”转变成为面向民众的近 代“公园”,从文心画境自然意趣的中国传统园 林演进成为运动健身和大众教育的场所,构成了 从古典园林到近代园林转变的一个重要个案。由 此,本文以汉口中山公园为例,从西方城市公园 的兴起和发展入手,联系当时汉口社会环境,审 视汉口中山公园因何而建、怎样建设、又如何被 用,进而解读公园中所蕴藏的新的公共空间的社 会及政治含义,以全面深入的理解中国园林的近 代化历程。 1 城市公园的起源及发展 公园作为普通百姓可以前往消遣和娱乐的场 所,这一概念是纯粹西方的、近代性的。近代公 园最初兴起于19世纪初的英国,以解决当时由于 工业化及人口剧增而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环境问 。②19世纪20年代,劳顿(J. C. Loudon)率先 提出公园这一概念,他认为公园是一种增进社会 中最底层阶级的理性特征(Intellectual Character)的工具。③官方对公园必要性的认识 可以追溯至1833年。当时的公共步道特别委员会 (Select Committee on Public Walks)在其 中明确指出了公园在生理、道德、精神、政治等 方面的种种益处:公园是城市之肺,可以清新空 气;公园提供锻炼的场所,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 公园让人们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精神焕发,可以 取代酒馆成为供人们消遣娱乐的场所;公园面向 社会的所有成员开放,不同阶层间可以相互接 触,相互学习,因而社会张力也会有所消解。同 时,委员会还认识到大都市中心区拥挤不堪,大 量城市贫民挣扎在生存的最底线,他们对公园的 需求最为迫切。④1830年至1885年间英国公园处 于初创阶段,1885年到1914年间进入大规模的建 设阶段,以满足社会对公园的持续需要。至两次 世界大战期间,公园的发展态势有增无减,而且, 公园与公众健康、娱乐及运动的联系得到进一步 的加强。⑤ 从传统私家园林到近代城市公园 ——汉口中山公园(1928年~1938年) From Conventional Private Garden to Modern Urban Park ---------------------Hankow Zhongshan Park(1928~1938 )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6)10-0177-05 [新加坡]张 天 洁 [新加坡]李 泽 Zhang Tianjie Li Ze 摘 要 自184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园林 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新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出 现并发展。该文选取汉口中山公园进行个案研究, 对它在1928年~1938年10年间的发展展开空间 和社会解读,发现汉口中山公园从传统私家园林到 近代城市公园的转变,既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欧美城市公园运动紧密联系,同时又根植于当时历 经国民革命的汉口社会背景。创建汉口中山公园是 当时汉口市政府推行的城市变革的一部分,旨在从 身体上和从精神上唤起民众。 关键词 近代园林 城市公园 空间分析 汉口中 山公园 Abstract From 1840, especially after the 1911 Revolution, Chinese gardens experienced remarkable transformations. Parks, open space belonging to the public as of right, emerged with a variety of facilities for the enjoyment of leisure. Taking Hankow Zhongshan Park as a sp ecif ic ca se, the p ap er examines its development in the decade of 1927-1937. The paper articulates that its transformation from a conventional private garden to a modern urba n p ark wa s connected with the wor ldwid e pub lic p ark movement, and meantime embedded in republican Hankow s ociety. H ankow Zhongs ha n Park wa s conceptualized and materialized as a part of the efforts of Hankow urban reform, and constituted one of the most explicit spati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body and the mind of a new citizen. Key Words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 an pa rks, Spatia l ana lyses , Hankow Zhongshan Park 第一、二作者 邮 编 收 稿 日 期 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环境学院建筑系博士 研究生 117566 2006 05 18 19世纪下半叶,公园运动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1853年左右,拿破仑三世和奥斯曼(Baron Haussmann)改建了巴黎的布伦公园(Bois de Boulogne),并进一步规划了整个巴黎的市立公园系 统。在美国,受英国伯肯黑德公园(Birkenhead Park) 的启发,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沃 克斯(Calvert Vaux)在1858年初步完成了纽约中 央公园的设计,点燃了一场席卷整个美国的公园 运动,并引发了美国城市规划的革新。人们逐渐 认识到,辟设公园有助于创建社会、心理和政治 秩序,规划和控制土地利用,以及塑造城市形态 和景观。1873年,日本的第一座城市公园上野公 园(Ueno Park)在东京设立。公园在20世纪初 来到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后开始蓬勃发展。在 北京,由朱启钤倡导,1914年北京社稷坛被改为 中央公园,传统的帝制空间秩序被打破。南方的 广州,在市长孙科领导下,引入了科学规划的思 想,成为近代中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在20 世纪20年代设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公园。这一时 期,南京、汉口、厦门、杭州、青岛、成都、重 庆等地也相继辟设了公园。总体上,19世纪后期 至20世纪初期,公园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公共机构 而兴起,以便在工业化浪潮中有效控制城市化的 社会及物质结果。 2 汉口市政府与城市公园的筹划 1926年国民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汉口市政府, 市政建设管理体制已开始逐步形成,并迎来了一 批具有近代意识和科技知识的技术官员。1927年 4月、1929年4月两度出任市长的刘文岛(1893 年~1967年),曾先后旅日留法。他认为“市政要 务,首在建设,如衣食住行四大需要,皆需求其 安适,以谋市民之福利。”他追加建设费至全市 经费的十分之七,并积极招聘市政类、工程类等 人才来建设汉口。⑥刘文岛聘请了当时著名的市 政专家董修甲(1891年~?),先后担任汉口市工 务局局长和汉口市政府参事。董修甲毕业于清华 学校,是美国加州大学市政管理硕士。他于1921 年回国,曾先后在吴淞、上海、杭州等市的市政 府任职,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教授过市政管 理等课程,并出版了一系列的市政专著。董掌握 了西方市政知识,同时也注重分析中国实情。他 调查了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的市政以汲取经验 教训,结合汉口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市政建设 措施。1932年至1938年担任汉口市市长的吴国桢 (1903年~198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1年在 · 古 近 代 园 林 · 建筑 历史 178 第24卷 10 /2006华中建筑 图1 汉口中山公园详图,1943年。中山公园在1938年被日军占领后成为松田兵站,尽作军用,园中设施 景观等有损无建。1942年公园移交伪汉口市政府管理,但因财政困难,无力大幅度整修,稍作装饰即 对市民开放。所以,此时的公园应大体保留着1937年的布局,但因政府更迭,故园内桥、亭、堂等大 多被易名(资料来源:北京图书馆藏) 图2 汉口中山公园正门,1935年左右 (资料来源:汉口市政府编,《汉口市政概况:民国二十三年 一月至二十四年六月》,汉口:汉口市政府, 1935年) 美国爱荷华州(Iowa)格林奈尔学院(Grinnell College)获得经济学硕士,并兼修了市政,之后继 续取得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政治 学博士学位。⑦在他任市长期间,热心市政建设。此 外,主持中山公园建设的吴国柄,是吴国桢的胞兄, 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获英国皇家工程师,并考察 过欧美日本各国。当时汉口市府各局的主要官员大 多毕业于国内外各大学和专门学校,多数曾留学欧 美,对西方城市建设有亲身经历,他们深切的感到 汉口的物质环境的改造刻不容缓。 实际上,自1911以来,武汉地区为北洋军阀统 治,军政府先是倾全力于战争,停战后又陷入内讧, 各种社会问题日益激化。市政建设屡受战火、兵变 破坏,发展缓慢。⑧而1912年到1927年的16年间, 武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第二次兴办高潮。⑨产 业革命使城市化运动不断加快,大量移民的涌入使 城市迅速膨胀,而城市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肮脏、 嘈杂、拥挤、混乱、紧张构成了汉口城市的基本外 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的汉口市政府发动了浩 大的公共工程运动:改善了电力、自来水的供给; 铺设并整修了一系列街道,栽种了行道树,组织清 洁队定期清理打扫;规划并修建了部分下水道系 统;筹划并开辟了公园作为新式的公共空间,等等。 汉口中山公园的建设,即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当时的汉口市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城市公园的 必要性。1929年的《汉口特别市工务计划大纲》写 道“公园于都市中如沙漠之泉源,其重要可想而 知”,并指出日益增多的市民,在长时间、高强度 的工厂和狭小拥挤嘈杂的居所之间,企盼着离开令 人紧张、厌倦的氛围,到大自然的轻松环境中去放 松调整。通过设置公园,“市民能得健全之游戏,健 全之消遣,其身体可以日强,精神可以日振”。⑩《新 汉口》市政公报明确指出建立公园的目的之一是要 降低犯罪率。此外,《新汉口》还刊载了一系列的 文章,向汉口市民介绍纽约、伦敦、巴黎等地的城 市公园。其中有一篇翻译了布偌克(Clarence L Brock)的最新评论,详细论述了1909年至1930年 间美国城市公园系统的发展及价值。11可以说,汉 口市政府已经通晓公园在生理、精神、道德、政治 等方面的诸多益处,希望通过创造公园这种新的公 共空间来缓解汉口城市化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营造 出不同于旧政权的新气象。 3 从西园到汉口中山公园 汉口中山公园的旧址原名西园,占地十余亩, 是汉口华商刘歆生(1875年~1946年)于20世纪初 修建的两处私人花园之一(另一处为刘园)。刘原 为法国立兴洋行买办,从事银行投机活动成为巨 富。他预测到汉口市场必将进一步发展,于是大规 模经营房地产,成了汉口的“地皮大王”。1904年 汉口张公堤竣工,其高程与1905年通车的京汉铁路 (北京——汉口)相齐,使堤内荒废的积水之地变 成良田沃土,免遭水患。汉口于是掀起了购置土地, 填土筑路建房的热潮。刘歆生在夏汛期间以低价购 入大量后湖地带的土地,12西园与刘园的园址即位 于此范围之内。1911年辛亥革命后,刘庞大的房地 产引起了“首义新贵”——“将军团”13的垂涎。当 时后湖的大片地皮为刘歆生所有,但无翔实的地契 1 湖山景区 2 原西园景区 3 几何式花园区 4 运动场区 179第24卷 10/2006华中建筑 记载。1914年左右,刘为笼络“将军团”以保产自 固,遂将此园赠与当时湖北军政府财政厅长李华堂 (将军团的中坚分子)。14之后,李扩建西园至1.3 hm2, 以太湖石和片黄石构筑了大型假山,跌宕有致,与 周围的溪、岛、桥、亭等织就了一幅自然美景。15 1927年,北伐胜利后成立的汉口市政府没收了 西园,充作公产,暂且荒置。1928年初夏,由留英 归国的工程师吴国柄(1898年~1989年)建议,在 西园基础上扩大兴建汉口市第一公园。该工程由汉 口市工务局主持,吴国柄负责设计和修建。1929年 10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并更名为“汉口中山公 园”,以纪念“民国之父”孙中山。公园在1931年曾 遭洪水淹没,后陆续修复添建,是当时长江流域最 大的城市公园。16至1937年,公园面积达到12.5 hm2。 其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部分:湖山景区、原西园景区、 几何式花园区及运动场区(图1)。 公园正门(图2)位于南端,仿英国白金汉宫 大门设计,17但规模要小得多,形式也简化得多。大 门北对南北向主干道,湖山景区、原西园和几何式 图4 汉口中山公园四顾轩今景,2004年 (张天洁 摄) 图5 汉口中山公园喷水池,1931年左右 (资料来源:《新汉口》,1931年,第2卷,第8期) 图6 汉口中山公园游泳池,1930年左右 (资料来源:《新汉口》,1930年,第1卷,第11期) 图7 汉口中山公园小型高尔夫球场,1936年左右 (资料来源:汉口市政府编,《汉口市政概况: 民国二十四年七月至二十五年六月》,汉口:汉 口市政府, 1936) 图8 吴国柄,1935年左右摄于汉口中山公园,所 骑的马为张学良将军赠送 (资料来源:邹海 清编,《吴国桢博士及其父兄》,武汉:新世 纪出版社,1993) 图3 汉口中山公园湖山景区,1930年左右 (资料来源:《新汉口》,1930年,第1卷,第12期) 花园分别位于两侧。西侧为湖山景区(图3),面积约 2.5 hm,以近长方形人工湖面为主,平均深约1.2 m, 四岸蜿蜒曲折。18该湖可以划船,享受舟楫之乐。挖 湖之土堆山十余座,最高者约12 m。小山分布于湖 的四周及湖中,并缀有桥亭,多以钢筋水泥浇筑, 形态各异。公园主干道的东侧是原西园景区和几何 式花园。靠近正门的地块大体保留了原西园的布 置,有假山、流泉、水池、小桥点缀其间。北面为 几何式花园,规则式花坛内植有规整的花草树木, 网格状的园路纵横交错,宽1 m到5 m不等。园路 穿插处由南至北布置着四顾轩、月门洞和中央喷水 池,构成一条南北轴线。四顾轩(图4)建于1935 年,由花岗岩砌成,为单层长方形石混结构,立面 近似采用了伯拉第奥母题(motif Palladio)。但其 连续的檐口、异于壁柱的立柱,方形的柱截面,呈 现出爱奥尼克(Ionic)与科林斯(Corinthian)混 合变异特征的柱头等,于相似中又流露出混杂随意 的气息。月门洞上设山间旱桥、岳北峰叠石喷泉等 景点。北面的喷水池(图5)直径约10 m,筑有三 层的叠水盘,并在第一层盘上立有浴女雕塑。 几何式花园和湖山景区以北为广阔的运动场 地,辟有儿童运动场、溜冰场、游泳池、高尔夫球 场、骑马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 等,并配备了看台、休息室和男女西式中式厕所若 干。1933年又在园东北的空地添建一足球场和一 400 m跑道田径场,几使园地面积增大一倍。19儿童 运动场内布置了秋千、滑梯、跷跷板、木马、浪桥 等器具,以提倡儿童运动。公园游泳池(图6)是 当时汉口的第一座游泳池,采用自来水,并定期换 水。它长约35 m,宽约16 m,深1 m至3 m,由 钢筋混凝土建造。还包括砖砌的更衣室14间,喷水 池、看台各1座。泳池的西部设普通运动场, 102 m2 ×90 m2左右,四周围以铁丝网,网外掘有深沟,沟 外植有树木,既可运动,又可用作会场。201933年 东部扩建后,该运动场经吴国柄改建成小型高尔夫 球场(图7),并在每个洞上面用钢筋水泥筑成著名 建筑物的微缩模型进行装饰,例如,巴黎的凯旋门、 艾菲尔铁塔、伦敦的大桥、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等, 180 第24卷 10 /2006华中建筑 让游客一边打球,一边欣赏这些建筑物。 4 从自然意趣到公众健身 20世纪20、30年代的汉口中山公园,主要是由 留英归国的工程师吴国柄(图8)负责设计和主持修 建。吴国柄在1928年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武汉,21惊 诧于武汉三镇的落后状况,“和我出国前相同,毫 无进步”,人们“愚、弱、贫、散、私”, “抽鸦片、 打牌,白天睡觉,没有公园、树木,百姓甚至春、 夏、秋、冬四季都不晓得”。吴于是毛遂自荐,向 当时立志“建设新湖北、新武汉”的李宗仁提议“先 建一座公园”。吴国柄认为武汉地方太大,短期建设 和有限的资金并不能立竿见影,当务之急是“先要 百姓出来见天日,过有太阳的生活”。他主张“在公 园里种树栽花,有运动场可以打球,游泳池也可以 游泳,大湖可以划船,让人人都可以锻炼身体”。22吴 对公园的这些构想,与当时讲求精雅寓情内省的中 国传统园林是截然不同的。 一定程度上,吴国柄的这些构想同他的求学及 工作经历分不开。吴1898年生于湖北建始,在家里 及学校里均是接受新式的教育。23他9岁进入北京 模范小学,1917年南开中学毕业后,于唐山工业专 门学校(唐山交通大学的前身)学土木工程三年, 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主修机械工程,并考取了英 国皇家工程师。24 1920年~1924年在伦敦求学期间, 吴热情烂漫,涉猎宽泛。初到英国时,他就“住进 英国人的家庭,打进他们的社会和他们同乐”。25 50 多年之后,吴仍能清楚的记起当年伦敦市区有几个 大公园,如肯斯顿公园(Kensington Gardens),海德公 园(Hyde Park),绿园(Green Park),皇宫公园(Palace Park),詹姆斯公园(St. James’s Park),瑞政公园 (Regent’s Park),巴特斯公园(Battersea Park),科烈 公地(Clapham Common.)。吴国柄认为这些大公园在 伦敦占很重要的地位,正是公园使伦敦居民每个人 精神畅快。 261926年吴随当时北京政府特派徐树铮 将军考察欧美日本各国途中,纽约中央公园内人们 于闹市之中尽享自然、悠闲漫步的情景亦留给他深 刻的印象。27通过这些经历,吴国柄体会到了公园 对市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勾勒“新湖北、 新武汉”的蓝图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建一座公 园”,以改变萎靡不振的汉口民众。 当时西方社会的公园,已经从原来散步、闲逛 及探奇之地,转变成为迎合积极运动(Active Games)和有组织休闲(Organized Leisure)的场 所。28以伦敦为例,海德公园于1847年开始允许划 船活动, 普瑞姆罗斯山(Primrose Hill)也在同年 修建了健身房。1890年左右,巴特斯公园已经配备 了板球场、足球场、草地网球场和体育馆,之后又 添建了掷环游戏场和保龄球场。20世纪初,体育及 游戏设施逐渐成为城市公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907年,伦敦郡委员会(London County Council) 的首任公园督察Col. J. J. Sexby设计了伦敦朗伯斯 区(Lambeth)的罗斯金公园(Ruskin Park)。该公 园的东部是装饰性的花园,西部则布置着各式运动 场地。Sexby的这种模式成为了20世纪伦敦公园的 典范。29 由吴国柄设计的汉口中山公园显现出相似的布 局。公园的南部是仿自然意趣的湖山景区以及几何 规则的西式园林,而北部则是各式各样的运动场 地。吴国柄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道,他是“把在欧洲 社会上看到的搬回中国”。30也就是说,吴根据自己 在西方公园尤其是英国伦敦公园中的所见所感,将 当时西方公园里公众积极活动的景象引入到汉口中 山公园中。 结 语 1928年~1938年的10年间,从西园到汉口中山 公园的转变,根植于国民革命胜利后的汉口社会背 景之中。当时,刘文岛、董修甲、吴国桢、吴国柄 等一批受过技术训练的新式官员服务于汉口市政 府。他们大都接受了中西方的双重教育,渴望为国 家和民族的振兴服务,推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变革措 施,来缓解近代城市生活中的种种弊端。在他们的 倡导下,汉口市政府筹划和建造了传统中国城市所 缺乏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园,以改变萎靡不振的 汉口民众,塑造新的身体和精神。 汉口中山公园内,规则与不规则元素相并置, 既营造了湖山风景和几何式园林,又配备了丰富多 样的运动场地和设施,并且免费开放,让市民们有 地方、有兴致来积极活动。原来抽鸦片、打麻将的 人,改掉了旧习,也开始早起到公园散步、划船、 游泳。31在汉口市民的眼中,“公园有大湖可以划船, 陆地有足球、篮球、网球、跑道、动物园、骑马场、 溜冰场、儿童游乐场,⋯⋯设备齐全”;“有钱的人 坐茶馆,身体好的到运动常运动,花没人摘,没人 随地大小便了,人民接受日常生活教育,井井有 条”。32总体上,“公众”(Public)和“健身”(Sports) 这些传统园林中未曾有过的理念,在汉口中山公园 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注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李 士桥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 究所实地调研基金的资助,特此示感谢!) 注 释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 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 1988年, 第568页至第569页。 (2) Alessandra Ponte, "Public Parks in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 'Spirit of the Place' to a 'Spirit of Civilization'," in The Architecture of Western Gardens: A Design History from the Re- naissance to the Present Day, ed. Monique Mosser and Georges Teyssot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1),373。 (3) Spiro Kostof, The City Assembled: The Elements of Urban Form through History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1992), 169。 (4) George F Chadwick, The Park and the Town: Pub- lic Landscape in the 19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New York: F. A. Praeger, 1966), 19。 (5) Hazel Convay, "Parks and People: the Social Func- tions," in The Regeneration of Public Parks, ed. Jan Woudstra and Ken Fieldhouse (New York: E&FN Spon, 2000), 9-10。 (6) “刘文岛之整理市政谈”,《汉口中西报》,1929年 4月12日。 (7) 许有成,徐晓彬,《宦海沉浮——吴国桢》,兰 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页到第15 页。 (8) 冯天瑜,“民国初年的湖北社会”,《春秋》,1986 年,第26期:第26页至第27页。 (9),(12) 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第413页,第301 页。 (10) 汉口市政府工务局编,《汉口特别市工务计划大 纲》,汉口:汉口市政府,1930年,第13页。 (11) Clarence L Brock ,“1909~930年间美国市公园 系统之发达与其价值”,吉夫译,《新汉口》,1931 年,第2卷,第8期,第9页至第12页。 (13) 1912年袁世凯成为民国总统后,在对革命党人 进行挖治,将他们授予无实权的职位,其中许 多鄂籍人士都成了一无军队,二无地盘的将军, 只是拿着干薪,在北京形成所谓的"将军团"。将 军团的人后来都盘踞在武汉,成为地方实力派。 (14) 商若冰,“汉口第一公园——中山公园”,见:皮 明庥,吴勇主编,《汉口五百年》,武汉:湖北 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10页。 (15) 武汉市中山公园编,《中山公园沧桑——纪念武 汉市中山公园七十周年》,武汉:武汉中山公园, 1998年,第4页。 (16) 武汉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武汉市志·城市建 设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年,第608 页至第609页。 (17) 吴国柄,“江山万里行(八)──游学归国后的 工作与生活”,《中外杂志》,1979年,第26卷, 第3期:第72页。 (18) 汉口市政府编,《汉口市政府建设概况》,汉口: 汉口市政府, 1930年,第37页。 (19) 汉口市政府编,《汉口市政概况:民国二十三年 一月至二十四年六月》,汉口:汉口市政府,1935 年,第25页。 (20) 汉口市政府编,《汉口市政府建设概况》,汉口: 汉口市政府,1930年,第37页至第38页。 (21) 吴国柄,湖北建始人。其父吴经明,早年入经 心书院(武昌)求学,二叔、三叔均住在武昌, 其中一位叔叔吴经材在汉口第一中学教英文。 他在备考留学时,也曾在武汉生活过一段时间, 故称武昌汉口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22) 吴国柄,“江山万里行(六)——游学归国后的 工作与生活”,《中外杂志》,1979年,第26卷, 第1期:第123页。 (23) 吴国柄在他所著的《铁路火车工程学》之序中 谈到:他的父亲吴经明,二叔吴经铨均是留学 日本,分习陆军,法政,舅父朱和中于德国学 军事,表哥秦国镛留学法国修机械工程,岳父 江钟 曾在比利时习工商。“他们都是在庚子年, 八国打败了我国,国人醒悟后图强时,两湖总 督张之洞以官费派出的青年,到东西洋强国去 留学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学成于我国革命后回国 服务的学生,所以他们有东西洋的新知识来指 导我。” (24) 吴国柄,《铁路火车工程学》,台北:正中书局, 1983年,第Ⅰ页至第Ⅳ页。 (25) 吴国柄,“英伦留学忆往(七)”,《中外杂志》, 1978年,第23卷,第3期:第19页。 (26) 吴国柄,“英伦留学忆往(八)”,《中外杂志》, 181第24卷 10/2006华中建筑 1978年,第23卷,第4期:第78页。“每当人心 里不舒服时,到公园里走走,看了美丽的花草 树木,心情自然会转好,所以伦敦居民,每个 人的精神都很畅快。” (27) 吴国柄,“徐树铮和我(六)──陪徐专使考察 欧美日本各国记”,《中外杂志》,1979年,第24 卷,第5期:第121页。 (28) George F. Chadwick, The Park and the Town: Public Landscape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New York: F. A. Praeger, 1966), 223。 (29) Brent Elliott, and Ken Fieldhouse, "Play and Sport", in The Regeneration of Public Parks, ed. Jan Woudstra and Ken Fieldhouse (New York: E&FN Spon, 2000), 153。 (30) 吴国柄,“江山万里行(九)──游学归国后的 工作与生活”,《中外杂志》,1979年,第26卷, 第4期:第125页。 (31) 吴国柄,“我和汉口中山公园及市政建设”,见: 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武汉文 史资料文库》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年,第480页。 (32) 吴国柄,“江山万里行(九)──游学归国后的 工作与生活”,《中外杂志》,1979年,第26卷, 第4期:第125页。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建 筑、园林、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 1988. 2 Alessandra Ponte. Public Parks in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Spirit of the Place”to a ‘Spirit of Civilization’,” in The Architecture of Western Gardens: A Design History from the Re- naissance to the Present Day, ed. Monique Mosser and Georges Teyssot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1), 373~386. 3 Spiro Kostof. The City Assembled: The Elements of Urban Form through History,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1992. 4 George F Chadwick.The Park and the Town: Public Landscape in the 19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New York: F. A. Praeger, 1966. 5 Hazel Convay.Parks and People: the Social Func- tions. The Regeneration of Public Parks, ed. Jan Woudstra and Ken Fieldhouse (New York: E&FN Spon, 2000),9~20. 6 刘文岛之整理市政谈.汉口中西报,1929-4-12. 7 许有成,徐晓彬.宦海沉浮——吴国桢.兰州:兰 州大学出版社,1997. 8 冯天瑜.民国初年的湖北社会.春秋,1986(26): 26~27. 9 皮明庥 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93. 10汉口市政府工务局编.汉口特别市工务计划大纲. 汉口:汉口市政府,1930. 11Clarence L Brock.1909~1930年间美国市公园系统 之发达与其价值.吉夫 译.新汉口.1931(8):9~12 12商若冰.汉口第一公园——中山公园.见:皮明庥, 吴勇 主编.汉口五百年.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210~211. 13武汉市中山公园 编.中山公园沧桑——纪念武汉 市中山公园七十周年.武汉:武汉中山公园,1998. 14武汉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武汉市志·城市建设志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15吴国柄.江山万里行(八)──游学归国后的工作 与生活.中外杂志,1979(3):72~79 16汉口市政府编.汉口市政府建设概况.汉口:汉口 市政府, 1930. 17汉口市政府编.汉口市政概况:民国二十三年一月 至二十四年六月.汉口:汉口市政府,1935. 18吴国柄.江山万里行(六)——游学归国后的工作 与生活.中外杂志,1979(1):121~125. 19吴国柄.铁路火车工程学.台北:正中书局,1983. 20吴国柄.英伦留学忆往(七).中外杂志,1978(3): 17~23. 21吴国柄.英伦留学忆往(八).中外杂志,1978(4): 77~82. 22吴国柄.徐树铮和我(六)──陪徐专使考察欧美 日本各国记.中外杂志,1979(5):120~125. 23Brent Elliott, and Ken Fieldhouse, “Play and Sport”, in The Regeneration of Public Parks, ed. Jan Woudstra and Ken Fieldhouse (New York: E&FN Spon, 2000), 149~162 24吴国柄.江山万里行(九)──游学归国后的工作 与生活.中外杂志,1979(4):120~127. 25吴国柄.我和汉口中山公园及市政建设.见: 政协 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 编.武汉文史资料 文库(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450~484. 《城乡独院式住宅设计与装修》,含设计图、施工详图及中外城乡独院式住宅72例。系《华中建筑》增刊。每册18.00元。 本部尚存有以下书刊 欢迎购阅 《华中建筑》存刊 散装本(元/每册) 1985年 (第3期) 0.80元 1986年 (各期) 0.80元 1987年 (第2、3期) 1.00元 1988年 (各期) 1.00元 1989年 (各期) 1.95元 1990年 (第3、4期) 1.95元 1991年 (第2、4期) 2.40元 1992年 (第1、3、4期) 3.00元 1993年 (第1、2期) 3.00元 1994年 (第1、2、3期) 3.00元 1995年 (各期) 5.00元 《华中建筑》存刊 散装本(元/每册) 1996年 (第2、3、4期) 7.00元 1997年 (第1、2、4期) 9.50元 1998年 (各期) 16.00元 1999年 (第1、2期) 16.00元 2000年 (第3、4期) 18.00元 2001年 (各期) 22.00元 2002年 (各期) 22.00元 2003年 (各期) 22.00元 2004年 (第1、2、3、6~8期) 26.00元 2005年 (第1~4、7期) 29.00元 2006年(第2~12期) 26.00元 合订本 (元/每本) 1987年 12.00元 1997年 80.00元 1999年 98.00元 2000年 98.00元 2003年 160.00元 2004年(上、下二册)258.00元 2005年(上、下二册)225.00元 所有购书附加邮费20%。凡需购者请与本部联系 地 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南二路10号《华中建筑》编辑部 邮 编:430071 联系人:康 琳 电 话:027-87337236 《华中建筑》编辑部 2006年10月
/
本文档为【从传统私家园林到近代城市公园_汉口中山公园_1928年_1938年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