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2010-11-14 6页 pdf 636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1577

暂无简介

举报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影像科 !骨骼肌肉放射学"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常 恒,王 俭,肖湘生 【摘要】 目的 评价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的 &’和 ()*表现,全部病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 发生于颈椎 +例,胸椎 $例,腰骶椎 ,例。除 ,例侵犯相邻 !个椎体,余均累及 $个椎体。除单纯溶骨性破坏和椎体压缩性改变各 $例外,&’主要表现为椎体偏心性、膨胀性 破坏。$"例 ()*检查中除 !例巨大软组织肿块的病灶中可见无强...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影像科 !骨骼肌肉放射学"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常 恒,王 俭,肖湘生 【摘要】 目的 评价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的 &’和 ()*表现,全部病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 发生于颈椎 +例,胸椎 $例,腰骶椎 ,例。除 ,例侵犯相邻 !个椎体,余均累及 $个椎体。除单纯溶骨性破坏和椎体压缩性改变各 $例外,&’主要表现为椎体偏心性、膨胀性 破坏。$"例 ()*检查中除 !例巨大软组织肿块的病灶中可见无强化的囊性信号外,+例为 ’$-*稍低信号,’!-*稍 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强化。 结论 影像学对骨巨细胞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脊柱 骨巨细胞瘤 影像诊断 !"#$%&$ ’%#$&()%) (* +,%&#- .%#&/ 01-- 23"(4 &./01 .234,-/01 5673,8*/9 86734:;234< =2>7?@A23@ BC )7D6BEB4F,&;734G;234 .B:>6@7E,0B637E 4673@ H2EE @MAB?:< ;#/14%#-) #&< ;1/=(<) &’ 73D ()* C63D634: 63 $% >7@623@: N6@; >7@;BEB46H7EEFO>?BJ2D :>637E 4673@ H2EE @MAB? N2?2 ?2@?B:>2H@6J2EF 737EFG2D< >1)3-/) ’;2 E2:6B3 N7: EBH7@2D 7@ H2?J6H7E J2?@2P?7 63 +,7@ @;B?7H6H J2?@2P?7 63 B32 73D 7@ EMAPB:7H?7E >B?@6B3 63 , H7:2:< ’;2 E2:6B3 7CC2H@2D @NB 3264;PB?634 J2?@2P?72 63 , H7:2:,73D 7CC2H@2D B3EF B32 J2?@2P?7 63 @;2 ?2A763634 Q H7:2:< LM?2 B:@2BEF@6H D2:@?MH@6B3 B? J2?@2O P?7E HBA>?2::6B3 N7: :223 63 B32 H7:2 27H;< ’;2 A763 &’ :643 N7: 2HH23@?6H,2R>73D634 PB32 D2:@?MH@6B3< 9C $" H7:2: ;7J634 ()* :H73:,;M42 :BC@O@6::M2 A7:: N6@; 3B3 S 23;73H2D HF:@6H :6437E 63:6D2 N7: :223 63 !,73D EBN :6437E B3 ’$-* N;6E2 ;64; :6437E B3 ’!-* N7: :223 63 +< /EE E2:6B3: :;BN2D ;BAB423BM: 23;73H2A23@ B3 23;73H2D :H73:< 0(&7-3)%(& &’ 73D ()* 7?2 BC ;64; J7EM2 63 @;2 D6743B:6: BC :>637E 4673@ H2EE @MAB?< 【?1@ A(4<)】 K>632 TB32 4673@ H2EE @MAB? *A74634 D6743B:6: 脊柱骨巨细胞瘤少见,笔者搜集 $QQ, U !""$年 经病理证实发生于脊柱的骨巨细胞瘤 $%例,探讨其 &’和 ()*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 资料与方法 本组 $%例,男 Q例,女 ,例,年龄 !! U V#岁,平 均 #%岁。病史 #周 U !年。临床表现以胸腰背痛为 主要症状($$例),以及肢体无力(!例)、放射疼痛(! 例)等,$例因体检偶然发现。 全部病例均行 &’检查,其中 $" 例同时行 ()* 检查。使用 K62A23: KBA7@BA LEM:OK 型(单螺旋)&’ 机,螺距 $ EM:超导高场系统,矩阵 !V% W !V%,层厚 VAA,采用 KX序列扫描,分别获取脊 柱矢状面 ’$-*( ’) YV"A:,’X !"A:)、’!-*( ’) # """A:,’X Q"A:)和横断面 ’$-*、’!-*,其中 ,例作 了增强检查。全部病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 ! 结果 $%例均为单发病灶,直径 ! < # U % < !HA,大多在 #HA左右。除 , 例较大病变累及相邻 ! 个椎体,其 余均破坏 $个椎体。发生于颈椎 +例,胸椎 $例,腰 骶椎 ,例。&’主要表现为椎体偏心性的溶骨性破 坏区,边界清楚(图 $、,、+),Y 例同时累及附件(图 Y),V例可见边缘硬化带;除 $例病灶只单纯表现为 溶骨性破坏和另 $例表现为椎体压缩性改变外,其 余大多膨胀生长明显,骨皮质变薄或破裂,病灶中心 无钙化,病灶周围未见明显骨膜反应。()* 检查 + 例表现为 ’$-*等、低信号,’!-*等、高信号病灶,边 界清楚,信号较均匀,增强后呈现不同程度均匀强化 ·VV·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万方数据 (图 !、"、#、$%);! 例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的病灶中 可见大小不一、无强化的囊性信号(图 &、’),手术病 理证实为液化坏死。(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侵犯邻 近椎间盘和椎体导致正常椎间盘信号完全消失,余 "例虽然累及相邻椎体,但正常椎间盘信号尚存。 组织学结果显示:!级 $%例,"级 (例,#级 !例。 " 讨论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 的肿瘤,约占全部骨肿瘤的(),最好发于长管状骨 图 $ * " 同一患者。图 $:+!椎体骨质破坏,累及附件。图 !:矢状面 ,$-.示 +$、!稍低均匀信 号灶,向后方压迫脊髓。图 ":横断面增强 ,$-.示病灶较均匀中度强化。手术病理示:骨巨 细胞瘤"级 图 ( * ’ 同一患者。图 (:+,示 +"椎体溶骨性破坏并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向 前突出。图 &:矢状面 ,!-.示肿块主要侵犯 +!、",信号混杂,可见囊性高信号区。图 ’:矢状面 增强 ,$-.示肿块明显强化,囊性区无强化。手术病理示:骨巨细胞瘤#级 图 / 0! 椎体溶 骨性病灶,膨胀性生长,突破包壳,无钙化及新生骨。病理示:骨巨细胞瘤!级 图 1 * $% 同一患者。图 1:2!椎体骨质破坏,病灶密度均匀。图 #:矢状面 ,$-.示 2$、!占位,边界清楚, 椎间隙尚可见,增强后均匀轻度强化。图 $%:矢状面 ,!-.示均匀稍高信号。手术见 2$、!骨质 破坏,切除 2$、!椎板,其椎体部已破坏肿瘤组织为鱼肉样,双侧骶髂关节下部亦破坏,2! * (神经 根受累。病理示:骨巨细胞瘤!级 ·’&· 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万方数据 的骨端,发生于脊椎的骨巨细胞瘤相对少见。!线 平片检查能发现绝大多数肿瘤病变,但因脊椎解剖 复杂,其结构在平片上相互重叠,诊断常局限在脊椎 肿瘤。本组病例多数做过 !线平片检查,但只有不 到一半的病例因表现典型能较肯定诊断为骨巨细胞 瘤。"#的横断面成像避免了平片结构重叠的缺点, 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 率,尤其对骨髓更敏感,能根据骨髓信号改变发现早 期病变,且能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及侵犯的范 围,不足之处在于对病灶中钙化和骨化不如 "# 和 平片敏感。 本组病例年龄 ’’ ( )*岁,平均 *+岁,与以往文 献报道相符。骨巨细胞瘤与大多数其他脊柱良性肿 瘤或肿瘤样病变相比,发病年龄要高一个年龄段,后 者主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如嗜酸性肉芽肿多见 于儿童,成骨细胞瘤多见于 ’,岁以下的青少年,内 生软骨瘤好发于 ’, ( *,岁,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见于 *,岁以下青少年,但脊柱良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 血管瘤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从青少年到老年均见诸 报道。从发病部位来看,本组颈椎(- 例)和腰骶椎 (.例)远高于胸椎(/例),这和其他原发脊柱肿瘤多 发生于胸椎有所不同,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 * 0/ 影像学表现 与长管状骨的骨巨细胞瘤一样,脊柱骨巨细胞 瘤的典型表现仍然是膨胀性生长,显著膨胀的病灶 常突破骨皮质向外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大部分病 灶在 "#上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病灶内无钙化,无 骨膜反应或新生骨,周围无水肿,增强后呈均匀强 化[/]。局限于 /个椎体的病灶在 $%&上一般 #/1& 呈均匀等、低信号和 #’1&呈均匀等、高信号,信号本 身并无特征性。234567等[’]报道 /例腰椎骨巨细胞 瘤 #/1&和 #’1&分别呈高信号和低信号,病理证实 为含铁血黄素和正铁血红蛋白所致。侵袭性骨巨细 胞瘤发展迅速,表现为无分房、周边无硬化的大片溶 骨性改变,常侵及附件、椎间盘和邻近椎体,伴椎前、 后软组织肿块,侵入椎管压迫脊髓者可引起明显的 神经症状,发生于腰骶椎的巨大软组织肿块可伸入 盆腔或腹腔。本组临床资料显示脊椎骨巨细胞瘤的 侵蚀性较强(尤其是在颈椎段),软组织肿块较大者, 组织学结果 8例为!级,只有 /例侵犯 ’个相邻椎 体者组织学为"级,’例形成巨大肿块且 "#和 $%& 明显提示病灶中有液化坏死者为#级即恶性巨细胞 瘤(占总数的 /’ 0 )9,高于 /,9的报道[*])。因此, 虽然影像学和病理并不完全统一,但前者还是对后 者有高度提示作用,有利于对预后的判断。另外,除 少数恶性骨巨细胞瘤从起病即为恶性外,多数是随 着病程发展而逐渐恶变[8]。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 更显重要。 * 0’ 鉴别诊断 (/)椎体转移瘤:转移瘤椎体破坏常为多发,多 见于有原发灶的老年人,极少有软组织肿块;(’)血 管瘤:脊椎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血管瘤 :,9发生于 胸、腰椎,典型表现为栅栏状改变,$%& 中 #/1& 和 #’1&均为高信号伴点条状低信号,提示脂肪基质中 代偿性增厚的纵行骨小梁;(*)动脉瘤样骨囊肿:影 像学表现与骨巨细胞瘤有相似之处,均为膨胀性改 变,但其囊性病灶内可见到特征性液;液平面,文献 报道[)]骨巨细胞瘤内出血后血细胞和血浆分离也可 产生这一征象,但本组未见。 当病变椎体压缩变扁或呈楔状失去原来膨胀特 点,或椎体单纯表现为溶骨性破坏而膨胀不甚明显, 较易导致本病误诊,以上两种情况本组各有 /例分 别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和转移瘤。此时动脉造影可 能会有帮助,骨巨细胞瘤生长活跃,造影可见血运丰 富[+],尤以肿瘤边界为甚,而嗜酸性肉芽肿和转移瘤 的肿瘤染色一般不明显。另外选择性动脉造影同时 还可行栓塞治疗,减少手术中的出血。 总之,只要抓住膨胀性生长、无异常钙化和骨膜 反应的特点,结合临床资料,不难对大部分脊柱骨巨 细胞瘤作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 <77 =>,,7D B6 0 T4F@ DH7 B4EH5Q7I FG 2T&U0 &@BN5CN FG N5BCD E766 D?@F4 BCM N5BCD E766 473B4BD5Q7 N4BC?6F@B FG KFC7:%BM5F6FN5E;3BDHF6FN5E EF4476BD5FC0 %BM5FN4B3H5EI,’,,/,’/:/’-* 8 $74BM $,$7I?4F667 V,A?5C7K47D5747 >$,7D B6 0 %7E?447CE7 FG B 345; @B4O @65NCBCD N5BCD E766 D?@F?4 FG KFC7 /8 O7B4I BGD74 5C5D5B6 I?4N74O0 W?4;%BM5F6,’,,/,//:/8-* ) V475D7CI7H74 $,RF@5CJ?I $,PEHB45DX74 $,7D B6 0 R5BNCFID5E 5@BN5CN FG N5BCD E766 D?@F4I0 %BM5F6FNO,’,,/,8/:)+- + "F?@KB4BI $,U574FD <,T76N747I 22,7D B6 0 A5BCD;E766 D?@F?4 5CQF6Q5CN DH7 E4BC5B6 QB?6D:&@BN5CN BCM D47BD@7CD 0 L7?4F4BM5F6FNO,/:::,8/: -’+ (收稿:’,,’ Y ,) Y /,) ·.)·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万方数据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 常恒, 王俭, 肖湘生 作者单位: 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影像科 刊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年,卷(期): 2003,22(1) 被引用次数: 8次 参考文献(6条) 1.Lee HJ.Lum C Giant-cell tumor of the skull base 1999 2.Aprile I.Scott CA.Cervesato D Two rare lumbar tumours with unusual MRI characteristics 2000 3.Murphey MD.Nomikos GC.Flemming DJ From the archives of AFIP Imaging of giant cell tumor and 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of bone: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2001 4.Merad M.Mesurolle B.Guinebretiere JM Recurrence of a primary mlignant giant cell tumour of bone 14 years after initial surgery 2001 5.Breitenseher M.Dominkus M.Scharitzer M Diagnostic imaging of giant cell tumors 2001 6.Coumbaras M.Pierot L.Felgeres AA Giant-cell tumour involving the cranial vault: Imaging and treatment 199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 袁恢明.郭华.徐德艺.屈继宁.袁福镛.何思敏 椎体切除术及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 -现 代肿瘤医学2003,11(3) 目的探讨和评价椎体切除术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WBB分区范围进行部分或全椎体切除术,4例行植骨融合加内固 定,1例单纯植骨融合.结果 4例行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例单纯植骨后发生植骨块部分吸收、塌陷、成角畸形,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 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 重建,椎间大块植骨融合配合的坚强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2.期刊论文 曾建成.胡云洲.宁蒙.刘浩.宋跃明.龚全.饶书城.装福兴 脊柱骨巨细胞瘤31例临床分析 -四川医学 2003,24(4) 目的总结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5年来收治的31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脊柱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治疗 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2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2个月,术后肿瘤复发7例,经再次手术切除及辅助放疗均治愈,无远处转移者.有2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余24例 均健在,脊柱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脊柱骨巨细胞瘤囊内切除易复发,治疗应以边缘性切除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可预防和减少肿瘤复发. 3.期刊论文 郭卫.李大森.杨毅.董森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2)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合理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1例良性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岁,初次手术27例,外院治疗后复发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病变累及颈椎3例,胸惟25例,腰椎13例 14例患者术前行动 脉造影,同时栓塞肿瘤节段血管.18例肿瘤只累及椎体的患者采用经前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术,前路植自体骨或人工椎体重建切除的椎体,并应用钢板螺钉 固定;16例病灶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术中先行椎管后路减压,切除附件内肿物,并应用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术,后行前路椎体肿瘤切 除手术;4例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肿瘤只破坏1~2个脊椎、没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3例椎体部分受累的患者行后路次全脊椎切除 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行节段动脉栓塞组14例.平均出血约3100ml;未栓塞组27例,平均出血量约4500ml.2例复发的患者最终未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 行放疗,分刖随访35及29个月,荷瘤生存.其余39例患者中,36例(92.3%)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平均随访52.9个月,16例复发(41.0%).初治的27例患者 9例复发(33.3%).其中单纯前路手术11例,复发6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2例,复发3例;全脊椎切除术4例,未见复发.12例外院复发病例7例再次复发(57.1%),其 中2例因肿瘤发展,全身衰竭死亡.21例随访3年以上,其中13例末见复发,所有病例均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折断.结论:对于脊柱骨巨细胞瘤,首次冶疗选 择较为彻底的手术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4.期刊论文 蔡崇辉.陈一安.苏奇.CAI Chonghui.CHEN Yian.SU Qi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脊柱外科杂志 2005,3(6)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7例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巨细胞瘤患者,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49岁;临床与影 像学资料齐全.分析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结果17例脊柱巨细胞肿瘤患者中颈椎5例,胸椎7例,腰椎2例,骶椎3例;14例仅累及1个椎 体,3例累及2个椎体.本组患者X线片示:11例表现为椎体溶骨性破坏并具一定的膨胀性,6例表现为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缩.CT示:椎体破坏区无骨性成分存留. MRI示:T1 WI为较均匀中至低信号,T2 WI为较均匀高信号,病灶部分呈良性的硬化骨边缘,部分终板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脊柱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不 同于四肢巨细胞瘤,瘤内无明确骨性成分存留;可分为膨胀型和压缩型,兼有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应与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及转移瘤相鉴别. 5.学位论文 黄权 CD34、CD105、MMP-9在脊柱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2008 背景和目的:骨巨细胞瘤来源于中胚叶细胞,其肿瘤组织主要由多核巨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一般认为基质细胞是骨巨细胞瘤的主要肿瘤细胞成分。 骨巨细胞瘤占我国骨肿瘤发病率的10%-15%,高于欧美国家5%-8%的比例。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侵袭性、潜在恶性的骨肿瘤,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 主,但术后的复发率很高。目前使用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未能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分级为良性的肿瘤常常发生局部复发,其中有些甚至出现肺部转移 ,因而有些人称骨巨细胞瘤为“不可预知”的肿瘤。如何寻找特异性标记物,准确预测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非常关 注的问题。 已知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相关。相关文献显示MMP-9是多种肿瘤性血管新生起始的相关因素,而微血管密 度(MVD)是反映血管生成活性或强度的重要指标。本实验就是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脊柱骨巨细胞瘤手术标本及10例瘤旁正 常组织中CD105、CD34标记的MVD及MMP-9的表达情况,目的在于探讨CD105、CD34标记的MVD及MMP-9的表达与脊柱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等相关生物学行为 及病理分级、年龄、性别、软组织侵袭、肿瘤部位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筛选出能准确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指标,为选择适当的检测和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上海长征医院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二医院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切除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标本45例,以及瘤 旁正常组织10例,但随访资料不完全。构建组织微阵列蜡块,连续切片制作脊柱骨巨细胞瘤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34、CD104、MMP-9在 脊柱骨巨细胞瘤组织芯片的表达,观察、评定各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率及异常表达的情况。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上述基因在脊柱骨巨细胞瘤组织与正常瘤 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各基因表达相互间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 1、构建脊柱骨巨细胞瘤组织微阵列蜡块,连续切片制成脊柱骨巨细胞瘤组织芯片。 2、MMP-9蛋白阳性定位于肿瘤细胞浆,阳性物质呈棕黄色、棕褐色,明显高于正常瘤旁组织。CD105标记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为细胞膜和细胞浆着色 ,呈棕褐色颗粒状,CD105在瘤旁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CD105-MVD在骨巨细胞瘤和瘤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4在新生血管及非新生血管包 括大血管的内皮细胞上均呈阳性表达,被染色的内皮细胞呈深褐色颗粒状,脊柱骨巨细胞瘤中CD34标记的MVD明显高于正常瘤旁组织。 3、MMP-9蛋白阳性表达组的M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MMP-9表达与脊柱骨巨细胞瘤中CD34及CD105标记的MVD均呈正相关关系,且MMP-9表达与 CD105、CD34标记的MV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5290、r=0.4365,表明MMP-9表达与CD105-MVD的相关性与CD34-MVD更为密切。 4、不同病理级别脊柱骨巨细胞瘤组织间MMP-9表达的阳性标记指数及CD105-MVD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病理级别骨巨细胞瘤组织间CD34-MVD的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且三者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软组织侵袭、肿瘤所在节段无相关。等级相关分析进一步显示,MMP-9的表达及CD105-MVD均与病 理分级呈正等级相关,随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增加,MMP-9表达的阳性标记指数及CD105-MVD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但CD34-MVD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结论: 1、组织芯片技术应用于脊柱骨巨细胞瘤研究稳定、可靠。 2、MMP-9,CD105和CD34在脊柱骨巨细胞瘤中阳性表达均高于在瘤旁正常软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表明三者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 作用;MMP-9,CD105与肿瘤恶化、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相关;MMP-9,CD105和CD34在脊柱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软组织侵袭、肿 瘤所在部位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CD105较CD34更能准确反映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状态。 6.期刊论文 杜联军.丁晓毅.江浩.陈克敏.DU Lian-jun.DING Xiao-yi.JIANG Hao.CHEN Ke-min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 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3) 目的分析脊柱骨巨细胞瘤(GC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由病理证实的脊柱GCT 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7~69岁,平均 32.6岁).所有病例拍摄病变节段X线正侧位片,22例行CT检查,16例有MRI检查.结果发生于颈椎1例,胸椎10例,腰椎6例,骶椎13例,其中术后复发7例,肺转移 1例.X线平片表现为侵袭性溶骨破坏及椎体压缩改变;CT主要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和较大软组织肿块;其MRI表现T1WI多为低等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 号特点.结论结合X线平片、CT、MRI等影像检查可对脊柱GCT做出明确诊断.CT和MRI可提供更多信息,对临床分期、手术方案制订及术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7.期刊论文 张惠林.郭茂风 9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诊断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4(2) 脊柱的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少见.笔者搜集9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其临床和CT表现,着重探讨其CT诊断. 8.期刊论文 李坤.郭征.LI Kun.GUO Zheng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综合治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7) 脊柱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原发于脊柱的良性肿瘤,血运丰富,侵袭性生长,易复发,并可发生肺转移,因此治疗难度大.文中综述了各种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包括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动脉栓塞治疗及其发生肺转移时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目前,对于脊柱骨巨细胞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广泛或边界的整块切 除,如果不能达到边界切除,则应辅助放射治疗,消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巨大的骶骨骨巨细胞瘤可采用连续动脉内栓塞治疗.对于发生肺转移的脊柱骨巨 细胞瘤,可以通过肺叶切除和(或)采用化疗来控制. 9.期刊论文 梁军波.叶招明.泮伟波.杨迪生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实用肿瘤杂志2006,21(4) 目的 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式及WBB分期与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结果 术 后疼痛消失16例(69.6%),疼痛缓解7例(30.4%).平均随访4年7个月,术后共6例复发.经再次手术,4例未再复发,2例因拒绝手术仍带瘤生存.术后脊柱稳定性 和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彻底切除脊柱骨巨细胞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解剖结构的原因,大部分脊柱骨巨细胞瘤只能达到边缘切除 或病灶内手术,但术中注意无瘤技术还是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10.期刊论文 麦春华.黄穗乔.杨玉琼.尹有珍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5,14(3)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2例,胸椎3例,腰骶椎 4例,共累及13个椎体,除2例椎体呈破坏塌陷改变外,其余椎体呈不同程度的膨胀性破坏,T1WI呈等、低信号,T2WI常呈混杂信号,呈低、中等或高信号,增强 扫描呈不同程度均匀强化.结论MRI对脊柱骨巨细胞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引证文献(8条) 1.张佩佩.束敏.丁晓毅.杜联军.陆勇.颜凌.陈克敏 骨巨细胞瘤MRI表现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8) 2.邹月芬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期刊论文]-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3) 3.杨海涛.WANG Ren-fa.宋少辉.WANG Min.张海栋.XIA Li-ming.王承缘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研究 [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7) 4.王世芳.付延森.华敬亮.周万勇.马玉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23例分析)[期刊论文]-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9) 5.杨亚英.毕国力.陈维栋.包颜明.田伟 颞骨巨细胞瘤一例[期刊论文]-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7) 6.陈东.张义质.傅嘉庆.杨述根.韩福刚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期刊论文]-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3) 7.郭茂凤.李立.郭亮.张文 骶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诊断(附8例报告)[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4) 8.陈占文.陈晓亮.王德春.韩坤 脊柱结核病灶处骨巨细胞瘤一例[期刊论文]-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4(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cfsxzz200301015.aspx 授权使用:福建中医学院图书馆(wffjzyxytsg),授权号:cd6b7c05-4f0a-42b9-bc97-9e2a00cce3c7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0日
/
本文档为【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