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当代非洲艺术

当代非洲艺术

2010-09-30 6页 doc 49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3477

暂无简介

举报
当代非洲艺术当代非洲艺术: 东部与南部非洲国家的现代艺术 当代非洲艺术: 东部与南部非洲国家的现代艺术   2008-9-17 16:39:34 作者:鲍玉珩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专稿  人气指数:9441 字号:【大 中 小】   注明:未经本站允许,请勿转载! 摘要:东非地区是相对孤立的区域,地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地广人稀。东非地区的文化艺术传统大大有别于非洲其他地区。在西方艺术史家眼中,传统的非洲艺术是与非洲的原始宗教、神秘主义、部族文化等相关联的。对于西方学者来讲,传统的非洲雕塑艺术和面具——大多是非洲原始宗教的圣器—是最为重要...
当代非洲艺术
当代非洲艺术: 东部与南部非洲国家的现代艺术 当代非洲艺术: 东部与南部非洲国家的现代艺术   2008-9-17 16:39:34 作者:鲍玉珩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专稿  人气指数:9441 字号:【大 中 小】   注明:未经本站允许,请勿转载! 摘要:东非地区是相对孤立的区域,地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地广人稀。东非地区的文化艺术传统大大有别于非洲其他地区。在西方艺术史家眼中,传统的非洲艺术是与非洲的原始宗教、神秘主义、部族文化等相关联的。对于西方学者来讲,传统的非洲雕塑艺术和面具——大多是非洲原始宗教的圣器—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不就是受到非洲雕塑与面具的启迪和影响吗? 一、东非国家的现代文化意识:肯尼亚与乌干达   一般来讲,作为地理概念的东部非洲地区国家包括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从经济发展来看,这些国家属于相对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虽然这些国家有着较为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但从现代角度来观察,这些国家的现代艺术不够发达。有的人会问:东非这样贫困的地区会有现代艺术吗?我们回答上肯定的。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来认识。如果从一些西方人的现代艺术观念或者从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解构”,人们会说东部非洲地区目前的艺术缺乏西方学者们所谈论的“现代性”,更不用说什么“后现代性”了。但是,如果我们以一种较为公允和客观的角度,即从文化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观察的话;东部非洲地区的确有着自己独特的现代艺术。它现为一个文化艺术的综合性质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非洲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融合体;也是神秘主义与现实主义,纯洁与复杂,保守与开放,原始与现代等相互对立的观念,势力,风格,乃至哲学思想等的综合性的复合。简言之,东非地区国家的现代艺术同世界各地的现代艺术一样,体现出生活在当今世界的东非人民对于周围环境与历史的思考和反映。   东非地区是相对孤立的区域,地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地广人稀。东非地区的文化艺术传统大大有别于非洲其他地区。在西方艺术史家眼中,传统的非洲艺术是与非洲的原始宗教、神秘主义、部族文化等相关联的。对于西方学者来讲,传统的非洲雕塑艺术和面具——大多是非洲原始宗教的圣器—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不就是受到非洲雕塑与面具的启迪和影响吗?但是,在东部非洲地区,具有神秘色彩的面具是很少见的,而且更缺乏在非洲其他地区流行的大型雕塑艺术,像木雕与牙雕的图腾柱等。在18世纪之前,东非地区只有三个区域有较为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即维多利亚湖岸地区、坦赞尼亚南部地区和肯尼亚的沿红海口岸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民间工艺主要为编织、陶艺和民间彩绘等。在殖民地时期,虽然伴随着基督教传教活动,西方的文化艺术被介绍到东部非洲地区,但其影响范围并不很大。由于东非地区国家的殖民领属国不同:肯尼亚为英国的殖民地;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原为德国的殖民地等;这样领属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影响到东非地区,因此,这些东非国家的现代艺术的发展情况是不相同的。〔1〕   从20世纪的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是东非现代艺术的发展时期。在乌干达的总统奥伯托(Obeto)、坦桑尼亚的总统耶尔拉(Nyerere)和肯尼亚的总统肯雅塔(Kenyata)的共同倡议下,建立了东非洲联盟(East-African Community),从而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合作。此后,又建立了三所国立大学,培养各种专业人材,包括文学与艺术创作人才等。需要提出的是,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对于东非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援助。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了援建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铁路的建设。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迎接了第一批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其中包括一些学习艺术的年轻人。现在,他们中间有不少人已经成为了非洲文化与艺术领域的骨干。也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历史条件下,东非艺术界出现了三代民族艺术家,使得东非现代艺术迅速发展而且引起世人的关注。   1、肯尼亚的现代艺术   地处非洲中部—东部地区的肯尼亚(Kenya)面临印度洋,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非洲国家。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是一个比较西方化的都市。肯尼亚全国人口的40%以上居住在首都和附近的地区。肯尼亚还以其野生动物园而闻名世界。该动物园已经被列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天然保护区,每年有上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肯尼亚的旅游产品也很出名,包括象牙雕刻、骨雕、首饰和非洲编织等,但是其中绝大部分商品来自非洲其他地区和国家,并非是东非国家自己出产。这些东西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相比之下,肯尼亚人受教育的程度要高于非洲其他地区和国家,这同大不列颠英国的殖民政策相关。肯尼亚国家的艺术教育则应当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玛格丽特·特洛维尔夫人(Mrs. Margret Trowell)。玛格丽特·特洛维尔夫人出生在英国,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她曾经在英国的斯托德艺术学校学习美术,这是一所传统的保守型的艺术学院,培养出不少著名的画家。特洛维尔夫人学习的古典油画艺术,受到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流派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中,他的丈夫特洛维尔,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医生和传教士辞退了在英国的优越工作,带领妻子来到东非,先后在乌干达和肯尼亚工作。1946年,特洛维尔夫人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玛克勒瑞大学(Markerer College)内开办了艺术学校,并且担任校长。考虑到学生们对于艺术理解的差异,以及程度的不同,特洛维尔夫人亲自编写教材,亲自主教,不久就培养出第一批肯尼亚本国的艺术人才。特洛维尔夫人教学严谨,一丝不苟,完全遵循英国传统的学院式的艺术教育。她注重基础学科,同时把美术同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相结合。同时她把西方的艺术形式例如油画、木版印刷、素描、水彩等介绍给东非国家的艺术家。她对这些年轻的非洲艺术学生们讲:“对于一个期望成为艺术家的非洲学子来讲,了解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艺术家想要表达与自我抒发,而最为重要的是与观众交流并建立对话,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所必备的时代词汇和语法概念等,这些都是相当重要的。”〔2〕无疑,她的艺术教育的观点与哲学思想是纯粹的英国学院派的保守主义的。后来,特洛维尔夫人也在乌干达的首都建立了艺术学校和国家美术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她出资在英国伦敦举办了东非艺术展览,规模虽然不大,但这是第一次把非洲艺术介绍给英国人民。   在东非国家先后摆脱殖民地统治而获得独立之后,特洛维尔夫人没有像其他白人种族主义分子那样远离非洲,而是继续留在东非国家工作。虽然,她很快就发现自己难以适应当时那些国家的政治思想的急剧变化以及形势的发展,但她依然坚持认为艺术教育对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1985年,特洛维尔夫人去世,她被尊敬为非洲现代艺术运动的先驱。   从20世纪70到80年代,东非国家有比较进步的发展,一些国家先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文化艺术也有所发展。此时在肯尼亚除了一些受到过学院式的艺术教育的青年艺术家之外,还出现了一些自学成才的画家等。于是在艺术创作中,这两股势力产生了矛盾。学院派艺术家主张艺术的形式美和自我的创作风格;而后者更关注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如何同观众交流和让观众理解艺术品。但有一点双方是一致的,即大家都关注现实主义的叙述和表现技巧与风格。由于东非地区的口头文学有着良好的历史传统:史诗中对于英雄的歌颂,神话中对于“神秘力量”的描绘,民间传说中对于善与恶。美与丑等的叙述,都对于美术创作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它们还是美术创作的丰富源泉。从整体来看东非的现代美术具有独特的写实与叙述风格。由于,东非人民的文化习俗以及对于艺术的赏识习惯,这样的现实主义的美术创作风格也能够获得普通观众的欢迎等。也正是这一点,使得肯尼亚的现代艺术同非洲的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同类艺术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肯尼亚的绘画艺术和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尼日利亚的绘画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不同。也正是这样的差异,使得肯尼亚的美术能够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界的好奇和关注。下面我们仅举几个现今依然活跃的艺术家为例证,讨论一下他们的创作特征,可以对于肯尼亚的当代艺术“窥豹一斑”。   艾利姆·纳亚乌(Elimo Njau,1942-)是特洛维尔夫人的得意弟子,毕业于玛克勒瑞艺术学校。他坚持独立自主的艺术创作,并且从美术学的研究出发来确定肯尼亚现代艺术创作的特征等。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纳亚乌重视艺术同宗教的关系。他认为大众通过欣赏艺术品,不但会获得美感的欢娱;而更进一步获得心灵和精神上的升华。这样通过艺术欣赏,人们会认识到上帝的伟大和慈爱,从而会进一步地感谢上帝。不难看出他的这种宗教艺术观是非常传统的。大家认为纳亚乌对于肯尼亚现代艺术的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他在首都内罗毕建立了巴雅巴画廊(Paa-Ya-Paa Gallery)。众所周知肯尼亚国家美术馆是在1998年才建立的,这样就使得巴亚巴画廊成为了最早的肯尼亚的美术创作中心,也是推动肯尼亚的现代美术运动的中心,每年这个画廊会邀请一些年轻的艺术家来此地进行艺术创作和交流,被誉为东部非洲现代艺术的创作基地。可惜的是,几年之后由于租金昂贵,经营欠佳,纳亚乌不得不把画廊迁移到齐勒姆市郊。为了扩大它的影响,从90年代开始邀请了一些来自西欧和北美的画家来到这里进行创作,这里又成为了一个国际艺术交流中心。〔3〕。   艾塔勒·苏库鲁(Etale Suhuro,1954-)是一位社会学画家。他精通斯瓦西里语和古典哲学,时常以某种哲学的角度来对于人性和人类未来的理想等进行其艺术创作的中心主题。1982年,在肯尼亚政府的支持下,他组织了斯瓦西里艺术大展,这是独立后的肯尼亚所举办的第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的美术大展。展览吸引了来在非洲各地的观众,每天观众的人数高达几万人。当时一些评论家称赞说:“今天,诞生和出现了我们的第一代自己的艺术家。他们以自己的观察来描绘我们肯尼亚和自己的人民。终于,我们可以骄傲地声称独立后的肯尼亚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民族现代美术,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4〕。从这幅题为《吃撑着的与吃不饱的》创作于1985年的油画,可以看出艺术家的社会批评的态度。(图1)。   理查·昂扬古(Richard Onyango,1960-)早先就读于玛克勒瑞艺术学院,后来到英国伦敦艺术学院学习,主要从事古典油画的创作。他的前期创作受到英国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具有社会现实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回到祖国之后,他的画风则改变为抒情与叙述相结合的民族风格。他的画作讲究主体的构图,而且色彩突出显著。1993年他绘制的《火车出轨》是一幅性写实主义的作品。画家以当时发生的一个火车出轨的悲剧为主题,批判了当时官僚主义的#管理#造成了这次本来不该发生的悲剧。画家是以一种貌似“平和和镇静”的态度来描绘这一悲剧的。(图2)。   从1990年开始,一些来自西方的画商来到肯尼亚收购艺术作品。这些西方艺术商十分狡猾,他们完全以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眼光来看待肯尼亚的民族艺术,并且扶植与雇佣一批专业画家为他们作画。于是一些画家被抄做出来,成为“名画家”。他们的作品也开始买出较好的价钱,成为了“贵族画家”。比如米克·吉楚古(Meek Gichugu,1962-),齐夫·姆瓦伊(Chef Mwai,1963-)和阿布杜拉·萨里姆(Abdu Salem,1962-)等画家,他们的画可以卖到900-1000美元一幅,足以使得他们过上富足而舒服的日子。目前在首都内罗毕都市中有大约20%以上的画家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他们只能够局限在西方画商喜欢的新古典流派之中,而基本失去了自己的创作自由。(图3)。   我们这里不得不提出一位较为独特的肯尼亚画家桑尼·瓦都(Sane Wadu 1960-)。他是一名远离首都内罗毕的一名农村教师。他家境贫寒,热爱绘画。省吃减用买了几米画布,准备绘画。可他的妻子却把画布剪裁成了一身衣服。瓦都于是就在这身衣服上画了起来。不久,瓦都穿着这身绘满图案的衣服来到首都内罗毕。人们围着他哈哈大笑,他也哈哈大笑。一位画商见到这个场面,他很喜爱这种新奇的作品。桑尼·瓦都就这样一举成名。但他没有象其他画家那样,而是依然回到老家,默默地绘制自己的独特绘画。(图4)。不久,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年轻人也开始绘制类似的画。他们形成了一个肯尼亚风情画派(Kenyan Country Painters)或称为斯瓦西里民族画派(The Ksiswasili Vehicle Painters)。〔5〕   2、乌干达的现代艺术   乌干达地处非洲中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陆国家。早期的乌干达艺术受到过英国的影响。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乌干达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画家。然而,长期的封闭以及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乌干达的现代艺术发展缓慢。此外,由于部落居住的乌干达人崇拜超自然的魔力,而且趋向对于巫术的迷恋,使得美术创作时常同巫术祭祀相联系;在一些部落中画师时常被尊为巫师。这样乌干达的美术活动就天然地具有某种神秘主义色彩。有些西方学者以“魔幻现实主义”来界定乌干达的美术风格。   彼得·姆琳德瓦(Peter Mulindwa 1954-)就是典型的乌干达民族风格画家。他1984年毕业于玛克勒瑞艺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他把西方绘画技法与传统的乌干达民族艺术内涵相联系而且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一种新型的艺术风格。《猫头鹰鼓师的死亡》(1984年)就是一个代表作,画家把基督教所宣扬的受难精神与非洲原始宗教的死亡升华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对于死亡的庆贺与恐惧。画家以鲜明的乌干达民族色彩作为基调来处理整个画作。(图5)   1968年乌干达获得独立,奥博托总统当政之后,马上宣布解散前乌干达皇室以及封建朝廷,同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他的改革受到军方的抵制。1971年伊迪·阿明将军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了独裁统治。阿明将军深知政治宣传的重要,他仿效历史上的那些暴君到处建立自己的雕像,甚至要求玛克勒瑞艺术学院的师生们为他创作雕像、壁画等。然而,具有正义感的乌干达艺术家开始以画笔作为武器来反击暴君的独裁统治。“艺术家们学会了用他们的艺术创作来揭露暴君,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来团结人民起来斗争!当你看到自己的伙伴在暴君的车轮下被碾杀,你会如何反应呢?起来斗争!”〔6〕。德里耶鲁(Drieiru 1942-)就是这样具有正义感的画家。他以极大的愤怒和激情画出了名画《昆虫大游行》(1972年)。在东非的传说中,黑蜂蚂蚁和野昆虫是人类的死敌,它们吞食一切,破坏力极强。画家把蚂蚁和野昆虫描绘成为军团而进行大游行,来讽刺阿明军政府的残暴(图6)。   近年来乌干达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女性画家,珍妮·娜姆旺格(Jenny Namuwonge 1960-)就是一位杰出的非洲女性画家。她的画泼辣,构图大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更为重要的是画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另外一名优秀的女画家是约瑟芬·阿拉库(Josephine Alacu 1958-)。她以女性的细腻观察,独特的风格,鲜明的色彩,来绘制具有批判意义的绘画作品。《母亲的恶梦》(1980年)就是一个例子,面对日常的贫困生活,母亲在梦中依然担心与恐惧。(图7)。《法权》创作于1989年,画家明确地表现出对于西方政权的所谓“法权”的虚伪的批评。(图8)女性画家瑞贝卡·毕莎索(Rebecca Bisaso,1962-)是新一代的画家,她受到西方的艺术教育,而且有良好的技术训练。选择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从1990年开始她创作了一系列的具有批评意义的画作,获得国际美术界的好评。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流派的画家还有姆旺格(Muwonge 1952-),其作品有《不幸》(1985年)(图9);古德佛利·班拿达(Godfrey Banada 1954-),其作品有《最后的希望》(1990年)等。这些人都以自己的画笔为武器来对于非正义的丑恶现实进行批判。同其他非洲国家的现代艺术相比较,乌干达的现代艺术远远不够出名,而且也没有多少人关心她或者研究她,但是乌干达艺术家的努力,以及他们独具特色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是值得我们称赞的。〔7〕   二、南部非洲的现代艺术   地处黑非洲大陆南端的是著名的南非共和国。这是非洲最为富裕的国家,也是种族主义最为猖獗的国家。一直到1994年,南非共和国一直在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统治之下。从历史上来讲,南非是世界上种族隔离最为严重,最为分裂的国家。黑人没有任何权利,而且奴隶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非的白人政府当权时,不但在国内实行种族分裂与隔离政策;就是在国际上也推行消极的分裂主义。当时南非共和国只跟美国,英国和荷兰有着国际关系。而且南非的白种人自称为世界最为纯粹的白人。长期以来白人至上的观点一直影响着南非的文化艺术建设;从根源来讲南非的正统文化是英格鲁—萨克逊的大英帝国的文化和荷兰白种人文化的结合物。黑人文化或传统的黑非洲文化一直不被重视,并遭到歧视。1990年在国内与国际的政治压力下,南非白人政权被迫释放了长期关押的南非黑人解放斗争的民族领袖曼德拉博士。此后不久在1994年,曼德拉博士又当选为南非共和国的首任黑人总统,从而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的种族主义统治。曼德拉政府成立不久就开始了南非黑人艺术的建设工作。政府首先建立了南非文化与艺术部,负责整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恢复与发展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南非成立了南部非洲艺术家联盟,组织黑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然而,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南非共和国内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文化对立乃至文化斗争。早在1979年,南非国家文化部门在首都开普敦召开了题为《南非国家艺术现状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在会议期间有着种族主义倾向的大部分白人学者与艺术家同到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黑人学者和艺术家在观点上产生分歧,而引起会场骚乱。此后不少南非黑人学者和艺术家被南非政府列入了黑名单,乃至受到政治迫害。从1980年开始南非国家的国家级别的大型展览中一律禁止非洲黑人艺术家参加。1984年,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府有举办了“文艺复兴艺术研讨会”。在会上一些西方的权威学者包括著名的艺术历史学家,公然提出应该把南非艺术—当然是白人艺术—列入为西方艺术的范围之中,而无视南非的传统的民族艺术。   1987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南非艺术现状与未来的国际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三百多位黑人学者与艺术家出席了大会,并且一致提出了恢复南非民族艺术的倡议。会议期间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黑人学者与艺术家联合了很多具有正义感的其他种族的学者与艺术家签署了〈在文化艺术范围内反对种族歧视的宣言〉;并且表达了对于南非国家内部的黑人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这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在文化艺术上提出反对种族歧视,此后一大批黑人艺术家参加了曼德拉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并且以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伟大理想。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南非的艺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如果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目前南非艺术大军的构成时,我们可以看出它基本上是由三个部分而组成:   第一部分,是受到西欧传统影响的传统派艺术家。这一部分是由白人艺术家以及少数受到西方传统艺术教育的黑人艺术家组成的。从他们的创作风格来讲,可以分为受到19世纪英国写实主义流派影响的英国画派;以及受到17和18世纪巴罗克和洛可可艺术中的荷兰画派比如鲁本斯和伦伯朗等人影响的荷兰画派。这一批画家有着良好的艺术功底,但思想趋于保守。   第二部分是南部非洲的“非洲新表现主义”(African Expressionism)和非洲“国际——民族形式主义”(The International/National Formalism)画派的艺术家们所组成。这一批艺术家主要以流亡国外的黑人艺术家为主,也包括少数前卫派的白人艺术家。他们主要受到的是法国和德国的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受到过良好的现代艺术教育。这些人思想激进,主张艺术创作的独立性以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个人风格等。   第三部分是年轻一代的“先锋派”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思想不够明确,敢想敢画,但也善变特别是经受不住商业性的诱惑。他们一般居住在大都市内部,主要流派为“大都市现实主义”(Top-town Realism),“南非形式主义”(South African Formalism),“地方色彩主义”(Local Colorism)等。前者以素描和水彩为主;而后者则以装饰性的油画和丙烯颜料画为主。   目前活跃在南非地区的著名艺术家有以下几位;毕尔·艾恩希莱(Bill Ainslie 1934-1989)。他被公认为非洲现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他曾在纳拖尔艺术学院学习美术,毕业之后成为一名艺术教师。他主张艺术教育要“有教无类”,主张教育不分种族,而且艺术教育的关键是“博爱“。他坚持艺术创作,并且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荣获大奖,是著名的画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他积极投身于曼德拉领导的南非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并且以自己的画笔作为武器来反对种族歧视。1989年他不幸死于车祸—友人认为是死于谋杀。艾恩希莱的艺术风格是属于南非民族的”抽象表现主义“(South African Abstract Expressionism),是当代南非艺术的先锋。〔8〕   受到他的影响,也同样属于“抽象表现主义”流派的南非画家有罗伯特·海金纳(Robert Hedgina 1952-)。他是一位南非黑人解放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且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画作。〈地狱的三重大门〉(1985-1986年)就是一例。画家一方面把南非的现实生活比喻为人间地狱,一方面又表“达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奋斗精神。(图10)。萨姆·尼赫郎奇思瓦(Sam Nhilenggethwa,1954-)也是具有激进思想的民族主义艺术家。他的画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被称为是:“政治宣言”。1990年他创作的《尸体已经干冷了!——斯蒂夫·百克之死》就是以黑人领袖百克被害的案件为素材,来揭发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滥杀无辜的罪行。(图11)。   属于“南非形式主义”或者“地域色彩主义”流派的画家有凯汶·阿特金逊(Kevin Alkinson,1954-)。他的画以南非风景为主,似乎很脱离政治。他热衷描绘南非美丽的景色,擅长以优美的抒情风格来描绘自然的奇迹。从1990年开始他创作了一系列风景画作。(图12)。由于他的独特的态度与艺术创作,他甚至受到了批评。一位著名的批评家说:“简直让人难以相信。在如火如荼的80年代中,竟然有这样的艺术家不注意社会的现实生活,而醉心于描绘那自然的幽静的风光!”(9)。而阿特金逊依然“我行我素”,而且被誉为最优秀的风景画家。比他走的更远的是杜米桑尼·玛巴索(Dumisani Mabaso 1954-)。虽然他被列为是“南非形式主义”流派画家;但是严格来说他的风格更趋向于“德国的表现主义”流派,具有一种近似野蛮的奔放和畅快。他很注意对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因此被认为是“抵御色彩”流派的代表。(图13)。   从1990年开始南非出现了一些优秀的青年画家,他们大多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因此有着较好的技巧。其中戴维·克洛安思(David Keloane,1963-)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的画表现出现代都市生活的混乱—特别是白人和富人对于城市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图14)。诺曼·凯萨琳(Norman Catherine,1962-)是一位南非女性画家。她的画富有讽刺和幽默性,也是“非洲新表现主义”流派的成员。最近,她以自己的独特画风而引起国际艺术界的好评,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非洲艺术家。(图15)。杰出的青年画家还有希比利·内吉尔(Sybilie Negel)等人。〔10〕他们都体现出青年一代画家的朝气蓬勃和创新精神。(图16)南非已经被认为是艺术发展最为成功和最具有潜力的地方!   注释:   〔1〕《非洲文化》,法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版。   〔2〕艾佛琳·尼考德姆斯《七个故事:关于非洲现代艺术》。英国伦敦1996年出版。   〔3〕〔4〕让·拉夫·密特郎《非洲艺术家论非洲艺术》,法国巴黎1995年版。   〔5〕〔6〕考琳·贝伊尔《当代非洲艺术》,英国伦敦1996年版。   〔7〕《乌干达文化与艺术》,乌干达国家文化部2001年版。   〔8〕〔9〕〔10〕《南非艺术》,南非共和国文化事业出版公司2002年版。
/
本文档为【当代非洲艺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