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大肠癌-临床中医治疗肿瘤-中医祖传特

大肠癌-临床中医治疗肿瘤-中医祖传特

2010-09-18 4页 doc 31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9226

暂无简介

举报
大肠癌-临床中医治疗肿瘤-中医祖传特大肠癌-临床中医治疗肿瘤-中医祖传特效秘方 大肠癌-临床中医治疗肿瘤-中医祖传特效秘方 大肠癌 病因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中医治疗 | 在线咨询 | 索取秘方   大肠癌是包括自盲肠至直肠的整个肠段的癌肿,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古代中医典籍描述中,类似于“肠覃”、“脏毒”、“锁肛痔”、“下血”、“下痢”、“滞下”等疾病。   多发于30~50岁,发病高峰在45岁左右。大肠癌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病与高脂肪饮食、低纤维素饮食、肠道厌氧菌含量增多、微量元素钼和硒缺乏、水污染、日本血吸虫感染、遗传因素等多因素...
大肠癌-临床中医治疗肿瘤-中医祖传特
大肠癌-临床中医治疗肿瘤-中医祖传特效秘方 大肠癌-临床中医治疗肿瘤-中医祖传特效秘方 大肠癌 病因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中医治疗 | 在线咨询 | 索取秘方   大肠癌是包括自盲肠至直肠的整个肠段的癌肿,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古代中医典籍描述中,类似于“肠覃”、“脏毒”、“锁肛痔”、“下血”、“下痢”、“滞下”等疾病。   多发于30~50岁,发病高峰在45岁左右。大肠癌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病与高脂肪饮食、低纤维素饮食、肠道厌氧菌含量增多、微量元素钼和硒缺乏、水污染、日本血吸虫感染、遗传因素等多因素协同作用有关。   大肠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为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腺癌占绝大多数;大肠癌生长较慢,转移较晚,可直接自粘膜 层逐步向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浸润扩展,然后直接蔓延到领近组织或脏器,如膀胱、子宫、输尿管、小肠、肠系膜、腹膜、腹膜后等处,淋巴转移则可自肠道附近的淋巴结逐步向远处转移,如肠系膜淋巴结、肝主动脉旁淋巴结、左锁骨上淋巴结、坐骨直肠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血道转移至肝、肺、脑、肾、肾上腺、皮肤等。   本病自出现症状起平均自然存活时间为14个月,若得到合理治疗,则约有1/2病人,可望获得痊愈而长期存活。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是提高大肠癌疗效的关键。   [中医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湿热下注,情志抑郁,气机逆乱,气血瘀滞,湿邪毒蕴结于下,是大肠癌的主要病因,而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1.饮食因素 酒食无度,嗜进膏粱厚味,伤及脾胃,运化失司,酿湿生热,湿热乘虚下注,搏结于肠,蕴毒日久,则成肿块。湿热壅滞肠中,气机受阻,传导失司,故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或泻或秘。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伤,瘀毒内结,则下利赤白相杂,或见脓血。   2.情志因素 忧思郁怒,胃肠失和,气机不畅,气滞血瘀,久则成块。   3.素体因素 虽然大肠癌的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湿热流注”、“情志失调”,但能否发病则决定于正气的盛衰。   大肠癌的病变以乙状结肠以下(包括直肠和肛管)为多发,多因素体脾肾不足,或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损脾及肾,湿热火毒蕴结更甚,病情日趋恶化,或致气血双亏;脾肾阳衰,虚实互见。   [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大肠癌初起时,临床表现隐匿,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大便习惯的改变,但这一点患者常常不予重视。以后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有大便的进行性变细,大便不畅,或有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等。约有1/4患者(多为左半结肠癌)可以有大便带脓(粘液),带血或便血,或酱色大便。大便时可以有腹痛。   约有1/3患者(多为右半结肠癌)可以在腹部扪及肿块。直肠癌患者常有里急后重,肛门坠痛等感觉。全身症状可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乏力、营养不良、恶病质,肿瘤坏死或并发症可产生畏寒、发热等症状。根据大肠癌发生的部位、病程、进展情况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大肠癌的主症   ①大便习惯改变: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大肠主传导。水谷入胃,经腐熟后将水谷之精气上输于脾而转输全身,其水谷之糟粕则经小肠、大肠而排出体外。脾失健运,大肠功能失调,则大便可出现异常。大肠癌初起时,仅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以后随着病情发展,肿瘤长入肠腔,环状生长的肿瘤导致肠腔缩窄而出现便秘症状。随后,缩窄上端肠腔的积液增多,肠蠕动亢进,故在便秘后又可出现梗阻后腹泻,常为两者交替出现。中医辨证为运化失常,传导失司。   ②便血:初期病体尚小,仅气血不能通畅,大肠传导不利,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日久则肠道血络受损,可见大肠癌溃破、坏死而出现便血。直肠癌在早期就可表现为便血,由于癌肿本身坏死、溃疡,加以硬性粪便的摩擦,早期有3/4~4/5的病人每当排便时可随之排出少量血性液体,色鲜红,可与大便相混,亦可附于粪便表面(常误认为是“痔出血”,应予警惕)。随着癌肿增大,坏死和溃疡灶不断扩大,出血量亦逐渐增多。偶伴有继发感染者,常有粘液血便和脓血便。右半结肠癌的瘤体较大,易发生溃疡出血及感染,由于血 液与大便混合,因此不容易引起病人注意。左半结肠癌出血量较少,血与大便相混合,色泽呈暗红或鲜红色,大出血者较少见。中医辨证为脾不统血或瘀毒内阻。   ③腹部肿块:病初仅气血运行不畅,病所尚无形态可征验,伤滞日久,日以益增,则小者大,软者坚,无形者渐有形,且盘牢不移。大肠癌的肿块可位于右下腹部(右半结肠癌),或左下腹部(左半结肠癌),或直肠。腹部肿块是右半结肠癌的最常见症状,约占就诊时症状的80%。肿块多由肿瘤本身引起,早期可活动,当肿瘤浸润周围组织且引起肠周炎症反应时,局部有压痛不能推动。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湿毒瘀结。   ④肠梗阻:病初为气机不畅,继则血行瘀滞,久则形成瘕积,肿瘤沿肠壁浸润,使肠腔逐步狭窄,则可发生大便闭塞等梗阻症状,大多已属晚期。左半结肠癌常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肠梗阻,大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以排便次数增加,系部分肠梗阻近端肠曲的非特异性炎变所致。右半结肠癌一般较少出现肠梗阻,因右半结肠肠腔大,粪便稀,早期很少有梗阻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肠梗阻,特别是不完全性肠梗阻。一旦出现梗阻症状,表明疾病已属晚期。临床上表现为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肠型明显,排便排气停止,恶心、呕吐较轻或缺如。中医辨证为传导失司、瘀毒搏结。   ⑤全身症状:发病初期,正气尚盛,全身症状不明显。病至中、晚期,则全身症状多与纳谷减少,脾胃运化功能下降以及肿瘤的慢性消耗、便血等有关。常有精神疲惫、气短乏力、明显消瘦、贫血等。中医辨证为脾失健运,气血两虚。   (2)兼症或危重症候   ①发热: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癌性发热,具有内伤发热特点,为持续性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可为高热。   ②腹水:当大肠癌发生广泛的腹膜种植性转移时,常可出现癌性腹水。腹水呈浆液性,也可为血性,常能找到癌细胞。   ③黄疸:当大肠癌转移到肝脏时,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出现肝肿大,也可阻滞胆道,使胆汁外溢,而发为黄疸。阳黄则为黄色鲜明,舌红苔黄腻;阴黄则为黄色晦暗或黧黑,舌淡苔白腻。   ④尿频、尿急、尿痛:当男性直肠癌侵犯后尿道、前列腺或膀胱后壁,由于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   2.诊断   大肠癌的诊断分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   (1)组织学检查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凡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者,皆可确立诊断。该检查不仅可明确肿瘤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同时还可以决定治疗。   (2)在大肠癌的临床诊断中,直肠指检、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钡剂灌肠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CT、磁共振MRI、B型超声图检查、血管造影、淋巴造影等)、生化免疫检查(如血清癌胚抗原CEA)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①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是准确性最高的有效诊断方法,除可清晰地显示病变外,还可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   ②钡灌肠检查:气钡对比灌肠是结肠镜检查的替代方法,有可能遗漏小的病变,但仍然可以准确地发现癌和较大的腺瘤。钡灌肠可有效地观察由于狭窄导致结肠镜不能达到的部位。   ③直肠指检:一般可发现距肛门7~8cm的直肠和肛管内有无肿瘤,此法最简便易行而又十分可靠。   ④大便隐血试验:可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由于简便易行,可作为大规模普查之用。如肠癌术后,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高度怀疑癌症复发或有新的消化道肿瘤生成。   ⑤癌胚抗原(CEA)及CA19-9;CEA虽然不是肠癌所特有的相关抗原,不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在监察疗效、估计预后、有无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肠癌患者术前CEA正常,术后预后较好;术前CEA明显增高,大多有血管壁、淋巴系统的侵犯或有远处转移,术后预后较差。术后CEA再度升高,提示有转移或复发的可能,且比临床症状出现早3个月以上。消化道肿瘤病人血清中的CA19-9浓度可明显升高,可认为它是消化道肿瘤的标志物,某些非肿瘤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时CA19-9增高往往是低浓度或一过性的,CA19-9与AFP、CEA等联合检测对诊断胃肠道肿瘤的效果更好。   ⑥病史:凡年龄在40岁以上,近来有大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的贫血和消瘦、大便隐血阳性者,应高度警惕有肠癌的可能。   [治疗]   1.辨证分型治疗   结肠癌在初期阶段多呈湿热蕴结,继则气滞血瘀的病理表现,故当正气尚存时应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为主。病至后期,可出现脾肾阳虚、气血亏虚的表现,因此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治疗以温补脾肾、补益气血为基本法则。   (1)湿热蕴结型   主证:腹部阵痛,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胸闷口渴,恶心纳差,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清肠散结。   秘方编号:Z-170-1号。   (2)气滞血瘀型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利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消瘤散结。   秘方编号:Z-170-2号。   (3)脾肾阳虚型   主证:面色萎黄,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腹痛绵绵,喜按喜温,五更泄泻,或污浊频出无禁,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固涩。   秘方编号:Z-170-3号。   (4)气血两亏型   主证:形体瘦削,大肉尽脱,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卧床不起,时有便溏,或脱肛下坠,或腹胀便秘,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气益血,扶正固本。   秘方编号:Z-170-4号。   2.急症或兼症的治疗   (1)便血:便血有远血和近血之分。《景岳全书·便血证治》指出:“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大肠癌之便血,多为近血。一般下血鲜红,或先血后便,口苦,舌苔黄腻,脉象濡数,多属湿热,治宜清化湿热、和营止血。下血紫黯,甚则色黑、腹部隐痛,面色无华,神疲懒言,舌质淡,脉细,多属气虚,治宜健脾温中、益气摄血。    秘方编号:Z-170-5。   (2)肠梗阻:症见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肠型明显,便秘。左半结肠癌常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肠梗阻,大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以排便次数增加,系部分肠梗阻近端肠曲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右半结肠癌一般较少出现肠梗阻,因右半结肠肠腔大,粪便稀,早期很少有梗阻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肠梗阻,特别是不完全性肠梗阻。一旦出现梗阻症状,表明疾病已属晚期。完全性肠梗阻当以手术为首选,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辨证为传导失司、瘀毒搏结。中医则宜攻下通腑。    秘方编号:Z-170-6。   (3)贫血:症见面色苍白,形体瘦削,精神疲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发病初期正气尚盛全身症状不明显,病至中晚期则症状多见纳谷减少,脾胃运化功能下降,加之肿瘤的慢性消耗、便血而至气血两亏,治宜补益气血。    秘方编号:Z-170-7。   3.康复治疗   大肠癌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发挥中医药整体调整的优势,努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而不是单纯的去追求癌肿的缩小和消失。近几年对大肠癌除采用手术切除方法外,结合中医治疗,从而提高化疗效果。    秘方编号:Z-170-8。
/
本文档为【大肠癌-临床中医治疗肿瘤-中医祖传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