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二(下)周测地理试卷(5月份)(有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二(下)周测地理试卷(5月份)(有答案解析)

2021-11-11 5页 doc 1MB 2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dkcapt

有丰富的船舶驾驶经验,精通航海学

举报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二(下)周测地理试卷(5月份)(有答案解析)第PAGE\*MERGEFORMAT#页,共27页5月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二(下)周测地理试卷(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A.①、乙B.②、丙C...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二(下)周测地理试卷(5月份)(有答案解析)
第PAGE\*MERGEFORMAT#页,共27页5月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二(下)周测地理试卷(份)一、单选(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A.①、乙B.②、丙C.③、沉积岩D.④、甲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地处高海拔的高原B.地壳的厚度较薄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D.玄武岩地层广布著名旅游景点“巨人之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是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2为“巨人之路”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A.AB.BC.CD.D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图1中的(4.著名旅游景点“巨人之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是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2为“巨人之路”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5~7题。5.如图为我国某知名品牌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图示地理事物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A.卵石层、片岩、砂岩B.板岩、砂岩、片岩5~7题。C.砂岩、板岩、卵石层D.冰川、砂岩、片岩6.如图为我国某知名品牌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该优质天然矿泉水水源形成的主要过程是()A.冰雪融水、下渗、地下径流B.大气降水、下渗、地下径流C.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D.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表径流5~7题。7.如图为我国某知名品牌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与甲、乙两处相比,图示取水口的优势有()A.地质基础最稳定B.水温最低C.可采水量最大D.水质最好D.风化作用石香肠构造,是在不同性质的岩石相间成层、互相之间具有明显韧性差异的条件下,受到垂直岩层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如图完成8~9题。形成石香肠构造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石香肠构造,是在不同性质的岩石相间成层、互相之间具有明显韧性差异的条件下,受到垂直岩层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如图完成8~9题。形成石香肠构造必须具备的条件有()①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受到强大的压力出现明显的断层构造火山活动强烈D.③④A.①②B.②③C.①③彩色丘陵(简称彩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地貌学名词。彩丘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其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如图为祁连山中段北麓张掖丹霞地貌区和彩色丘陵地貌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0~11题。张掖彩色丘陵区的地貌形态属于()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火山彩色丘陵(简称彩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地貌学名词。彩丘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其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如图为祁连山中段北麓张掖丹霞地貌区和彩色丘陵地貌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0~11题。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图中彩色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地表径流侵蚀冰川作用地下径流侵蚀风力侵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12~13题。图中()A.①是岩浆发源地C.a是板块生长边界B.②是岩石圈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12~13题。示意图中的大陆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美洲大陆汤泉乡地处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如图为汤泉地热地质剖面图。16题。读图,完成14~温泉疗养院适合建在()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15.汤泉乡地处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如图为汤泉地热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4~16题。判断P处岩石的类型和特点是(沉积岩层理发育C.喷出岩多气孔16.汤泉乡地处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16题。)B.变质岩致密D.变质岩多裂隙地热资源丰富。如图为汤泉地热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4~图中岩石界面起伏波动较大的主要成因是()A.褶皱弯曲B.断裂错动C.地下水溶D.岩浆侵入17.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华莱士溪因见证了1857年大地震而名声大噪,成为地质胜景。如图,完成17~19题。该“地质构造线”附近最可能是(A.向斜构造B.背斜构造18.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华莱士溪因见证了)C.断层构造D.地垒构造1857年大地震而名声大噪,成为地质胜景。如图,完成17~19题。图中“地质构造线”两侧地块的相对移动方向为()B.西侧向东南、东侧向西北移动D.西侧向东北、东侧向西南移动1857年大地震而名声大噪,成为地质胜景。如图,完成A.西侧向西北、东侧向东南移动C.西侧向西南、东侧向东北移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华莱士溪因见证了17~19题。与1857年前相比,流域内同等降水条件下,流量变小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的河段长约480千米,河型河势变化较大,时而游荡,时而窄深,大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道。如图为某一游荡型河段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2007-2014年)。据此完成20~22题。游荡型河道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但该河段河道并未出现明显的展宽或收缩。该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B.气候高寒,两岸冻土发育C.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D.两岸山地高耸,地形制约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的河段长约480千米,河型河势变化较大,时而游荡,时而窄深,大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道。如图为某一游荡型河段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2007-2014年)。据此完成20~22题。2007-2014年该河段()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流水侵蚀作用有所增强C.内力作用影响超过外力作用D.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小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的河段长约480千米,河型河势变化较大,时而游荡,时而窄深,大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道。如图为某一游荡型河段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2007-2014年)。据此完成20~22题。2007-2014年③号河滩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地转偏向力弱B.河岸形态顺直C.人类活动固滩D.植被覆盖率高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如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的位置变动。据此完成23~24题。A.河口盐度上升B.河流径流量增加C.潮流减弱D.地壳抬升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如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的位置变动。据此完成23~24题。如果该河口区位于珠江口,近年来沙坎最可能的运动状况及原因是()A.向陆地移动-用水量增加,径流作用增强向外海移动-上游兴修水库,径流作用减弱向陆地移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向外海移动-气候变化,流域内降水增加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如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25~26题。图1为平顶山状雅丹地貌景观图,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A.风力沉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如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25~26题。图2为鲸背状雅丹地貌景观图,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大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如图为该茶园为防止冻害装的风扇。据此完成27~28题。该茶园早春冻害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最有可能为()A.4:00~6:00B.8:00~10:00C.12:00~14:00D.18:00~20:00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如图为该茶园为防止冻害装的风扇。据此完成27~28题。在茶园中装上风扇能够起到防冻作用的原因是()A.增强吸收太阳光B.加大空气对流C.增强大气逆辐射D.产生温室效应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图1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砾石滩照片,图2示意带队老师提供给学生参考的同一条河流不同流速下搬运物质颗粒的大小。读图,完成29~31题。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入海口C.凸岸D.凹岸3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1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砾石滩照片,图2示意带队老师提供给学生参考的同一条河流不同流速下搬运物质颗粒的大小。读图,完成29~31题。使砾石变圆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物理风化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1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砾石滩照片,图2示意带队老师提供给学生参考的同一条河流不同流速下搬运物质颗粒的大小。读图,完成29~31题。根据图2推测,从河流下游到该砾石河滩,看到的沉积物顺序最可能是()A.粗砂、细砂、黏土B.黏土、细砂、粗砂C.石块、粗砂、黏土D.鹅卵石、细砂、粗砂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32~33题。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32~33题。该时刻甲地吹()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35.如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冬季的白天,房36.暖气流从通风口冷气流从通风口冷气流从通风口B.冷气流从通风口C.暖气流从通风口D.暖气流从通风口由于沙漠戈壁和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1进入乙,1进入甲,1进入乙,2进入甲2进入乙2进入甲象就称之为“冷湖效应”。读图,完成36~38题。冷湖效应”显著出现的时段是()A.1月上午B.4月傍晚C.7月午后D.10月中午37.由于沙漠戈壁和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湖效应”。读图,完成36~38题。在博斯腾湖的“冷湖效应”作用下,可能导致()A.沙漠戈壁近地面形成高压B.风从沙漠戈壁吹向湖泊C.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增多D.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由于沙漠戈壁和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湖效应”。读图,完成36~38题。该地区“冷湖效应”可能()A.减少湖面水分蒸发B.加快湖泊增温速度C.增加沙漠植物蒸腾D.使得沙漠辐射停滞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如图示意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据此完成39~40题。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如图示意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据此完成39~40题。专家建议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层,且南坡厚度要大于北坡,其目的是()A.进一步降低路基的温度B.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C.降低南坡风力侵蚀强度D.增加北坡路基散热效率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题。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如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请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19年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造成30人死亡,其中27人是消防员,3人是地方扑火人员。今年的3月30日,四川凉山大火周年祭。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许多人还没来得及点亮蜡烛,灾难再次骤然来袭。请分析凉山干热河谷地区森林火灾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扑救困难的原因。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解: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图中箭头方面,丙与沉积岩可相互转化,丙是变质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甲是岩浆,经①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形成乙岩浆岩。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①、乙,A对。B、C、D错。故选:A。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解题关键是对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够熟知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各种变式图从中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C解析:解:根据所学的知识,组成地表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据选项可知,青藏高原南部,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活动,所以最可能为干热岩资源富集区。C正确;与海拔高度、地壳厚度和玄武岩的分布无关,AB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干热岩资源分布特征。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材料中明确说明干热岩地区主要为有火山活动或地壳较薄的地带。所以要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世界火山活动或地壳较薄的地带分布规律加以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知识,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规律和成因是解答本题关键。答案:B解析: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知,岩浆必定指向岩浆岩,故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由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是沉积岩,D是变质岩,“巨人之路”为玄武岩,玄武岩为喷出岩,属于岩浆岩。故选:B。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岩石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答案:C解析:解:北爱尔兰地处大西洋中部,处在早期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带,地下岩浆形成的火山不断喷发,后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玄武岩,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人之路。因此地质形成的过程是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综上所述,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根据图文有效信息判断选项即可。答案:C解析:解:根据沉积岩的形成规律,先沉积的岩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岩层在上,读图可知,砂岩位于最下方,应最先形成,板岩位于砂岩的上方,后沉积,图中有断层,断裂面右侧应为下沉一侧,岩的形成晚于板岩,卵石层应是最后形成于片岩上方,结合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抓材料中的关键:洞口四周由两条珊瑚暗礁环抱,说明先形成了洞口,后有珊瑚暗礁。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答案:A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玉珠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非季风区,矿泉水水源源自山顶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下渗至砂岩透水层形成地下径流,水质较好。故选:A。冰雪融水补给多发生在气温最高的夏季,其特点是单位面积出水率高,这是由于在冰川发育的高山地区,蒸发少的缘故。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融水的补给。在干旱、半干旱或者部分较湿润的山区,冰雪融水是河流补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特殊地区(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甚至成为水量的唯一源泉。本题以我国某知名品牌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陆地水体的类型及相互补给。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答案:D解析:解:与甲、乙两处相比,图示取水口抽取的是埋藏更深的砂岩透水层的水,受外界影响小,水质最好。故选:D。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条件有气候、地形、水源、技术、劳动力、交通等。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生只需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判读即可。答案:B解析:解:读材料可知,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故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地壳运动。故选:B。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答案:A解析:解:据材料“岩系受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可知岩石受到强烈的挤压力,据材料“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可知岩石硬度和韧性不一样,发生的移动不一样。故选:A。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本题难度中等,只需掌握地质作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10.答案:B解析:解:读图可知,张掖彩色丘陵区中部地势高,两侧地势较低,起伏不平;从地层来看,地层中部向下弯曲,两侧向上隆起,为向斜构造,且为向斜山。故选:B。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本题以彩色丘陵概念及祁连山中段北麓张掖丹霞地貌区和彩色丘陵地貌区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貌形态类型的判读,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1.答案:D解析:解:在地质历史时期,张掖地区受暖湿和干冷气候交替影响,暖湿气候时大气降水较多,地表径流侵蚀作用显著,干冷气候时期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并伴随有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因此,张掖彩色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地表径流侵蚀、风力侵蚀及冰川侵蚀,①②④正确。故选:D。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本题以彩色丘陵概念及祁连山中段北麓张掖丹霞地貌区和彩色丘陵地貌区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2.答案:D解析:解:图中①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并没有进入软流层,不会是岩浆发源地,A错;②位于大洋板块,属于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a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错;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D正确。故选: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即可。13.答案:D解析:解: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全球板块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故A错;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故BC错;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据此分析选D。故选:D。板块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由于洋壳较薄,在洋壳上的生长边界张裂,岩浆喷出形成海底火山,即海岭。本题考查有关板块构造的知识点,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理论,并应用到题目中。14.答案:C解析:解:根据图中地下等温线的数值可知,①②③④四处只有③处的温度在35~45℃之间,其余三地温度较低。③处地下温度较高,易形成温泉,适合建疗养院。故选:C。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15.答案:D解析:解:由图可知P处为片麻岩,为变质岩;上部等温线密集,温差大,从地热富集可反推该处多断层岩石破碎多裂隙。故选:D。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岩石的特征及成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16.答案:B解析:解:由图可知,P为片麻岩,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从地热富集可反推该处多断层岩石破碎多裂隙。故选:B。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作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17.答案:C解析:解:根据图示的方向可以看出在其地质构造线的西南侧整体向西北发生位移,该“地质构造线”附近最可能是断层构造。故选:C。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18.答案:A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虚线代表地质构造线,丙、丁为华莱士溪的流向,根据图示指北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判断,图中“地质构造线”两侧地块的相对移动方向为西侧向西北、东侧向东南移动。故选: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即可。19.答案:C解析:解:流域内同等降水条件下,乙、丁河段位于构造线上游,不受构造线的影响,所以水量没有发生变化,故BD错。甲原为华莱士溪的一条支流,地震后其径流进入华莱士溪故道,故华莱士溪故道甲的流量增加,故A错;华莱士溪的丙河段位于构造线下游,受构造线的影响,流量减小,故C对。故选:C。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知识,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文字材料背景和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调动、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20.答案:D解析:解:板块交界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该河道不位于板块交界,A错误。高原上,河谷地势较低,冻土发育比海拔较高的高原表面差,不同季节冻土厚度不同、是变化的,冻土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游荡型河流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会导致下切侵蚀加剧,C错误。受两岸高耸山峰制约,其河床变迁被局限在两岸山脉的山麓之间,因此该岸线基本稳定,D正确。故选:D。游荡型河道是河槽断面宽浅,江心多沙洲,水流散乱,沙洲迅速移动和变形,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游荡型河流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故河床不断抬高。该题目难度中等,以某一游荡型河段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2007-2014年)为背景,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21.答案:B解析:解:该河段广布河滩,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但2007-2014年河滩总体萎缩或破碎,说明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故A错,B对;流域背景基本稳定,内力作用不会变化太大,故C错;径流量和输沙量没有明显变化,故D错。故选:B。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河流水文特征的知识,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表现为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含沙量、水位季节变化、流速、结冰期等方面考虑。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文字材料背景和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22.答案:C解析:解:读图可知,③号河滩位于机场附近,岸线较稳定,最可能是人类固滩措施的成效,C正确。地转偏向力弱、河岸形态顺直、植被覆盖率高是次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具体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3.答案:A解析:解:径流量大、流速快的河流所携带的泥沙颗粒大,甲时期河口处为粗泥沙,而乙为细泥沙,说明甲时期河口径流量大,乙时期河口径流量小,含盐量高。故选:A。流水与风力堆积的沉积物具有较为显著的分选性,随着河流流速减慢或风力减弱,颗粒越大的沉积物越先沉积,而颗粒越小的沉积物沉积越晚,被搬运的越远。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4.答案:C解析:解:考虑径流和海流的共同作用,珠江口处。由于珠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入海径流减少,径流动力减弱,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流动力增强。径流动力减弱,海流动力增强,使沙坎向陆地移动。故选:C。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的位置变动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25.答案:B解析:解: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故选:B。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不同的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不同。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明确平顶山状雅丹形成的过程即可。26.答案:A解析:解: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本题选A。故选:A。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表形态形成原因的相关知识。27.答案:A解析:解:一天中,气温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约下午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茶园早春冻害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是日出前后,A正确。故选:A。气温低是冻害发生的直接因素,一般来说,温度越低,茶树受冻害越严重。但是,干旱和大风也会加重冻害的发生程度。而在春季2月下旬与3月间,如出现急剧降温的“倒春寒”等低温天气,就会对茶芽造成的一定程度冻害,如果出现0℃以下的低温,茶芽受冻会非常严重。同时,降温速度越快,低温持续时间越长,也会加重茶树受冻程度。本题以茶园冻害为背景材料,考查气温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解题关键是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早春季节气温变化特点和茶树生长发育的相关知识。28.答案:B解析:解:A.茶园中装风扇不能增强吸收太阳光,故A错误;B.阅读材料,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风扇能加大空气流动,减轻逆温影响,起到防冻作用,故B正确;C.茶园中装风扇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故C错误;D.茶园中装风扇不会产生温室效应,故D错误;故选:B。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在茶园中装上风扇能够起到防冻作用。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茶园中装风扇能防冻的原因,从图中获取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解答。29.答案:C解析:解:河流的源头以下切侵蚀为主,沉积物少,A错误;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冲刷或沉积作用不同。图中砾石的体积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B错误;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C正确;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易被流水冲刷走,D错误。故选:C。在地图上(在实际中也是一样)区分河流的凹凸岸时,只看河流弯曲的部位:河流向陆地凸出的那一岸就是河流的凹岸;陆地向河流凸出的那一岸就是凸岸。或从河流中心看,向外凸出的一岸是凹岸,向内凹进的一岸是凸岸。河流两岸一般情况下是不对称的,分两种情况考虑:河道平直时,考虑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右岸陡左岸缓;河道弯曲时,凹岸陡凸岸缓。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30.答案:A解析:解:由题干可知,砾石滩是流水堆积所形成的地貌,河流弯曲处发生凸岸堆积和凹岸侵蚀,凸岸处可能有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砾石滩,图中砾石变圆属于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A正确。故选:A。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内力作用包括了冷却凝结、变质作用、重融再生作用。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即可。31.答案:B解析:解: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流速减慢,颗粒直径逐渐变小,从下游到该砾石河滩流速逐渐斌快,沉积物的半径逐渐增加,则看到的沉积物顺序是黏土、细砂、粗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流水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大的重的先沉积,轻的小的后沉积。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掌握流水沉积作用的特点即可分析解答。32.答案:D解析:解:读图知,洱海属于亚热带湖,位于云贵高原上,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等温面图中,湖面温度只有9°C左右,说明此时是冬季;同时,湖面等温线向上弯曲,说明同一海拔高度上,湖面温度高于两侧陆地温度,应该是夜晚,主要原因是夜晚,陆地或山坡降温快,气温低,湖泊或山谷降温慢,气温较高。D选项符合题意,ABC错。故选:D。湖陆风和山谷风都是由于地面冷热布局引起的,白天陆地或山坡增温快,盛行上升气流,湖泊或山谷增温慢,盛行下沉气流。陆地或山坡形成低压,湖泊或山谷形成高压,此时吹湖风或谷风;夜晚,陆地或山坡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湖泊或山谷降温慢,盛行上升气流。陆地或山坡形成高压,湖泊或山谷形成低压,此时吹陆风或山风。本题要根据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特点和洱海冬、夏季气特点,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等温线判读规律及洱海的冬、夏气温特点是解答本题关键。33.答案:A解析:解:读图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可知,洱海表面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湖面气温高于两侧陆地,此时应为夜晚;夜晚洱海气温高,气压低,周围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所以,气流由甲处南部陆地吹向洱海,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A对,BCD错。故选:A。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2.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3.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平行;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5.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本题以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34.答案:D解析:解: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故不符合题意;B、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故不符合题意;C、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D、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主要考查了大气的热力作用.火山爆发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温度下降.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35.答案:D解析:解: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可充分接受太阳辐射增温,室内气温比房间乙高,气压比房间乙低,因而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故选:D。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考查学生对温室效应原理及热力环流原理的灵活运用。36.答案:C解析:解:由材料可知,冷湖效应发生时沙漠戈壁气温高于湖面,出现夏季,沙漠戈壁升温快,气温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大气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从图文中获取信息解答,解题关键是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的了解。37.答案:D解析:解:A.由材料可知,冷湖效应发生时沙漠戈壁气温高形成低压,故A错误;B.风从湖面吹向沙漠戈壁,故B错误;C.因出现逆温现象,对流不旺盛,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减少,故C错误;D.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故D正确。故选:D。大气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以“冷湖效应”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文中获取信息解答。38.答案:A解析:解:A项,湖泊为高压,空气下沉,可能减少湖面水分的散发。故A项正确。B项,冷空气稳定在湖泊上层,不会加快湖泊增温速度。故B项错误。C项、D项,冷湖效应不能增加沙漠植物的蒸腾,也不会使沙漠辐射停滞。故C项、D项均错误。故选:A。大气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本题考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解答。39.答案:D解析:解:片石由较大的砾石组成,砾石间孔隙较大,孔隙中充满空气。冬季外部气温低于路基孔隙气温,则外部较冷重的空气进入片石通风路基孔隙中,置换孔隙中原来的较热空气,形成热对流,从而使路基温度降低;夏季相反,外部气温高于片石通风路基孔隙气温,则外部热空气不易进入路基。故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故选:D。片石通风路基是一种控制热量传输过程的措施。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是根据大气受热原理进行分析。冬季气温较低,冻土易冻结,片石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起到类似于通风管储冷的作用,加快路基的散热,减小因路基升温对冻土冻结产生的影响。本题以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根据图示结构,结合大气受热原理进行分析是解题关键。40.答案:B解析:解:东西走向的铁路,南侧路基处于向阳坡而温度高于北坡,故为了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应使南坡片石护坡层厚度大于北坡。故选:B。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本题难度适中,以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为背景,考查了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41.答案:解:读材料可知,沙坝面积变化受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影响。由于夏季降雨多,冻土融化,海冰融化及冰雪融量大,导致沙坝土层松软,易受海冰融化的海水及流量增大的河水侵蚀。故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出现在夏季。故答案为:夏季。海冰融化,沙坝受海水侵蚀强;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水侵蚀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解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本题难度较小,以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为背景,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42.答案:解:结合地理事实可知,凉山地区多山地分布,山体海拔较高,且当地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为主,其落叶易燃;同时3.4月为当地的少雨期,空气湿度低,同时气温回温迅速,枯枝落叶易导致火灾。同时该地地形陡峭,且地势起伏较大,形成森林火灾后,道路较少加大了消防员救援的难度,加大了当地森林火灾扑救难度。故答案为:该区域11月到次年4月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春冬季节,山谷风力大;该区域海拔较高,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其枯枝落叶易燃不易腐,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地形复杂,山地垂直分异明显,容易形成立体式火灾;河谷地势陡峻、山高谷深,道路稀少且崎岖难行,一旦发生火灾,很难扑救。解析:森林火灾多发生于干旱季节,因此需要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找出降水少的月份,再结合当地地形、植被情况、风力等方面分析扑救难度大的原因。本题属于能力题,考查的内容是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需要结合凉山自然环境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
本文档为【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二(下)周测地理试卷(5月份)(有答案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