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语言文字小报——简梦迪

2019-05-16 8页 doc 25KB 1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语言文字小报——简梦迪汉字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 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还难以断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约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 二里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够见到许多类似物象的图画文字。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成为一种文字...
语言文字小报——简梦迪
汉字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 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还难以断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约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 二里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够见到许多类似物象的图画文字。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成为一种文字体系。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起源: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号。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类者。这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对汉字的发扬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汉字也有可能是仓颉所造。是仓颉根据鸟,兽,虫的脚印所改编的。不过这只是传说的一种。 汉字的数量 汉字是语素文字,总数非常庞大。汉字总共有多少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答得上来精确的数字。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如果学习和使用汉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万个汉字的音形义的话,那汉字将是世界上没人能够也没人愿意学习和使用的文字了。幸好《中华字海》一类字书里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有人统计过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因此,实际上人们在日常使用的汉字不过六七千而已。 汉字趋势 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史实,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汉字改革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治理汉字的过程,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指汉字自然的变化过程。汉字的改革一般是非连续的、剧烈的、短期内完成的;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连续的、缓慢的、长期的。汉字的自然流变有时间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多样化,造成异体字越来越多,字音读法不同,字义发生变化,导致了汉字不统一、不规范。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演变后,人们必须对汉字进行改革,使得汉字规范化、统一化。此外,汉字不可能一产生就很完美,就能满足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会主动地改革汉字,使得汉字满足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需要。而当改革的措施推广之后,汉字又开始新一轮的自然流变。 汉字演变 汉字的变化好像路的变化一样。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路走出来之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修缮之后,路又渐渐发生一些变化,如变宽、变直、损毁,或者出现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缮。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路渐渐不能满足时代 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新的道路,如铁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当于汉字的改革,而路渐渐自然变宽、变直、损毁、分支等变化,相当于汉字的自然流变。这两种变化过程有着不同的性质、趋势、规律和作用,因此过去我们笼统地把这两种变化放在一起讨论汉字的历史演变,得出的一些结论,如“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难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古字到小篆 在这本书里,古字是指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含有金文、甲骨文和大篆等字体。 甲骨文 甲骨文 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划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金文 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数几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大篆 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小篆 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 相传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如果小篆的确是在短时期内整理出来的,则在秦国国内必然有一个主动推广小篆和主动摒斥包括大篆在内的古字的改革过程。 六国文字 秦国以外的国家所用的文字统称为“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属于古字范畴,图画性强,形状不定,难以识别。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攻破齐国首都临淄,齐亡。至此,秦统一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强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对全国的统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规定以小篆为统一书体在全国推行,并“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各种文字。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书文,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由于皇帝的高度重视以及皇权巨大的影响,小篆迅速在全国推行开来,而纷繁复杂的“六国文字”也随即退出历史的舞台。 小篆到隶楷 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间又创造一种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型的新书体。这就是“隶书”。隶书开始时是写得比较草率的和不够规范的小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隶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规范的字体。隶书改篆书一味圆转的线条为方折的笔划,顺应了社会对书写方便和规范的需要。 幽默 1. 一哥们叫武嘉伍,他办公室新来个同事叫邓于石。 2. 为什么傻人被称为“二百五”?“二百五”到底是什么含义?原来过去银子的计量单位除了“两”以外,还有“封”,一封银子等于五百两。所以,250两就等于半封(谐音“半疯”),半疯即傻。  3. 爸爸在玻璃厂工作,干活都得戴手套。一天下夜班,他坐出租车回家。当车子经过一片郊区的小树林时,凉风袭来,爸爸觉得有点冷,就掏出手套戴上。司机从后视镜里看见了,惊恐的问:“兄弟,你在干什么?”“哦,习惯了,每次干活前都要带手套,这样既不会割伤自己,又不会留下痕迹。”司机当时脸都绿了……  4. 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买一个鸭梨放入冰箱,变压力(鸭梨)为动力(冻梨);吃点小食品锅巴,意为“过吧”,防止挂科;最后,考试当天穿耐克,因为Nike的标志是个“√”,能保证成功率,最好不要穿特步,因为特步的标志是个“×”。  5. 苦命的在加班,我同事拿出一个桔子说给我一半,我在那看着他把皮剥掉,然后他给了我一瓣……一瓣!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妙绝伦。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那么,我们都应该热爱我们的母语——汉语。作为我们小学生,更应该从小好好学习和运用我们祖国的语言和文字。 同学们,我们天天与语言、文字打交道。你可曾因写文章有错别字而被阅卷老师扣掉分数;你可曾因别人写的字迹太潦草,而看不懂;你可曾因不注重讲普通话而遗忘了一些字的发音;你可曾因在讲话时使用方言,而让老师、同学误解你所表达的意思。 有时我们会赞叹某某同学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读起课文来声情并茂;或是感慨某某同学的文章不仅文采出众,而且文面清通,没有错别字。其实想要获得这些优点并不难,只要我们平时多多留神,多多注意,我们也可以做得同样好。 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荣获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发言,别人都用英语,而他却用汉语。他说,汉语是他的母语。你们看,这样一位大科学家,就这样用自己的方式维护了祖国语言的尊严,也同时维护了民族的尊严。丁肇中教授令世人尊敬。 如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多人口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加强规范字的书写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你们是否知道,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总之一句话,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牢牢掌握好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 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九月开始,每年九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也就是我们简称的推普周。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九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在这次推普周活动中,学校号召同学们相互监督,讲标准的普通话,用规范的汉字。我们一要说普通话,无论是在课堂上发言还是在课间交谈,无论是和教师交谈还是和同学、老乡交谈,都要说普通话,要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二要写规范字,哪些是不规范的字呢?主要是指: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和残缺字。大家一定要重视写字,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人人都写一手正确而漂亮的好字。另外,我们可以开展 “写规范字”手抄报比赛;可以成立 “文明语言监督岗”。每周的小督察,负责提醒队员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坚持说普通话,创设学校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设立 “文明语言小剧场”,把生活中发现的不文明的语言、方言等编排成小话剧,来教育全体队员;假日小队的同学可以开展“找找身边的错别字”和“推普进家庭”活动:同学们走进社区,找出社区里存在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提醒大人们及时改正;在家里,少先队员们可以带动家人说普通话,小手拉大手,与爸爸妈妈一起,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我们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也为我们自身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
本文档为【语言文字小报——简梦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