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doc】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doc】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2018-05-29 8页 doc 23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doc】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doc】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第24卷第5期 2008年10月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社科版) JI,urJ!旦fNoAhChinaInstitute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electricP0wer(S0cialScience V0l_24No.5 0ct.20o8 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刘春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一羹一一奠一受一史一奠一羹一一—一羹,套一?一女—受一 摘要:学界对东汉自然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史料的搜求整理...
【doc】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doc】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第24卷第5期 2008年10月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社科版) JI,urJ!旦fNoAhChinaInstitute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electricP0wer(S0cialScience V0l_24No.5 0ct.20o8 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刘春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一羹一一奠一受一史一奠一羹一一—一羹,套一?一女—受一 摘要:学界对东汉自然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史料的搜求整理,灾害灾次统计,灾害时空分布,灾害形成的 社会以及自然原因,灾害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甚或.&-"ff3的心态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等方面.多灾种综合研 究者少,各灾种研究不平衡. 关键词:东汉;自然灾害;综述 中图分类号:K2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8—4444(2008)05一o076—03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高发期之一,历来 为灾害史学界所重视.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在自然 灾害史料的搜集与整理,自然灾害灾次及时空特征 之研究,自然灾害成因之研究,自然灾害影响之研 究,自然灾害所致饥荒及荒政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一 ,东汉自然灾害史料的整理 自然灾害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历史上自然 灾害的发生规律.为此,研究历史文献,搜求整理历 史文献中关于自然灾害的记录便成为首要工作之 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高佣等人编成《中国历 代天灾人祸表》一书,该书以年为经,自然灾害分水 灾,旱灾,其它(蝗,震等)三大类,每类灾下分灾区, 灾情,颇为明了,周渭光先生编纂了东汉部分.同时 代的还有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和王龙章《中国历代 灾况与赈济政策》两书的出版,但这两本书对东汉 灾害史料的辑录过于简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于1988年出版了《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 业政策》,1992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宋正海主 编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两 书对于东汉灾害资料有所涉及.同时,张波,冯风等 编着的《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也是很重要的 研究自然灾害的论着.黄今言,温乐平所着《汉代 自然灾害与政府的赈灾行迹年表》也对东汉自然灾 害史料进行了辑录. 二,东汉自然灾害灾次及时空特征的研究 自然灾害灾次及时空特征是灾害史研究的重点 之一.学界希望通过对自然灾害灾发次数及时空特 征的研究,发现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广大灾害史研究者通过对浩繁史籍的搜集整 理,对东汉自然灾害次数进行了统计.杨振红统计 到:东汉旱灾59年次,震灾64年次,霜灾3年次,蝗 螟灾39年次,水涝灾53年次,风灾16年次,雹灾24 年次,疫灾17年次.…温乐平的统计结果为:东汉水 灾48次,旱灾27次,蝗灾26次,地震61次,疫灾17 次,风灾14次,淫雨/霖雨9次,冰雹l5次,饥荒14 次.陈业新的统计结果为:东汉水灾69次,旱灾 70次,地震75次,雪霜冻灾17次,同时他还指出: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的灾害次数分别为:水灾43 次,旱灾19次,地震54次,雪霜冻灾17次.张文 华的统计结果:东汉水灾61次,旱灾67次,震灾78 次,蝗螟灾48次,风灾22次,霜灾3次,雹灾24次, 疫灾28次,冻灾7次.谢仲礼的统计结果:东汉地 震59次,水灾84次,旱灾蝗灾69次.官德祥认为 东汉共有38个年次有蝗灾.张剑光,邹国慰统计 东汉疫病流行次数为27次.可见,每个人的统计 结果差别是很明显的. 鉴于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的特殊性,人们为 了求得其规律性往往从较长历史时期对之进行研 究.东汉时期只是作为较长历史时期之一阶段被研 收稿日期:2008—07—20 作者简介:刘春雨(1968一),男,河南鹤壁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讲师,硕士. 第24卷第5期刘春雨: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究.关于东汉自然灾害之时空分布特征,卜风贤的 观点很具代表性.他认为,东汉农业自然灾害在年 际分布中出现多个集中频发的时间区间,每年灾害 频次达到3次的有十多个年份,达到4次年份为公 元107年,达到5次的年份为公元122年,在公元27 , 33年,52,56年,106,110年,111,113年,119 , 124年,127,136年,l7l,177年各种自然灾害 连年发生;灾害在空间分布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性:山东(黄淮海地区),山西(秦岭以北,太行山以 西,长城以南,贺兰山——龙门山以东的地区)地区 是重灾区.陆人骥等认为夏秋季节为蝗灾之高发 期,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地为蝗灾之高发 地区[ 三,东汉自然灾害成因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求自然灾害发 生的原因,不少学者分别从气候变迁,天象变化,社 会政治经济乃至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中去寻求答 案,并取得了累累成果. (一)气候方面 一 般认为,气候寒冷期正是各种自然灾害高发 期.从竺可桢所绘《一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与五千 年来中国温度变迁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存 在冷期和暖期的交替变化,东汉中后期正处于一个 寒期(约公元100年到公元400年)当中,中国气候 寒冷.叫王子今从节气,竹豆,小麦种植,民族迁徙 等方面论证了东汉处于气候转寒期,东汉晚期气候 急剧转至极冷.…b风贤认为东汉初期(公元70年 以前)处于冷暖过渡期,公元7O年以后气候变冷, 为冷气候阶段.张文华认为整个东汉时期为气候 寒冷时代,东汉晚期,气候寒冷达到了峻绝酷烈的程 度,故东汉为自然灾害严重高发期.陈业新认为 西汉时气温与今天相比无大差异,前后汉相比,西汉 略冷,东汉稍暖,但其间有多次波动,东汉未年,气候 急剧转冷.… (二)天文方面 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两汉时太阳活动极 度衰弱,各种灾害相继发生,东汉天象背景太阳黑子 出现极小期,其中公元一世纪中叶至二世纪中叶极 小期为公元前649年以后的1800余年间最小位, 属气候状况恶化期,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九 大行星地心会聚常引起地球上气候异常或恶化,自 然灾害频繁发生.从任振球先生所绘《中国五千年 来温度变迁与九星会聚地心张角图》上来看,东汉 并非气候严重恶化期.气候,天象变化导致水旱 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水旱交替又为蝗灾大爆发提 供了条件.[6] (三)生态方面 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也是破坏自然平衡从而导 致自然灾害的过程.陈业新从人类对大自然森林资 源的破坏进而引发自然灾害的角度阐释了自然灾害 发生的原因.…谭其骧先生认为黄河在东汉以后长 期安流的根本原因是中游地区退耕还牧.储茂东 的研究进一步确证了谭的观点.而王尚义等则认 为,东汉黄河水患频率高于西汉,灾情也更为严重, 东汉时期河口镇至龙门间的农耕人口减少了九成以 上,该区与整个黄河中游一样,迁入了大量游牧民 族,原始游牧对天然植被的破坏是造成东汉黄河下 游水患频繁的主要原因.叫 (四)社会方面 社会因素也是自然灾害成因之一.政治腐败, 战乱等虽不是自然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又确能 加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甚至诱发自然灾害.疫 病的发生与行军作战紧密相关,乱世发生频繁,并与 其它灾害相伴而行.甚至有人认为,两汉专制主义 制度下的国家体制是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四,东汉自然灾害影响研究 自然灾害对东汉王朝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 东汉是我国历史上因干旱少雨而衰亡的王朝之 一 .纠自然灾害对小农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流民 与自然灾害有直接关系..自然灾害对秦汉移民 政策有重大影响.[241自然灾害对东汉经济的消极影 响也是很大的.自然灾害对东汉政治,文化及社 会思潮有着深刻的影响._2叫东汉末年疾疫的反复的 大规模的爆发,除了造成人口减少,经济上损失外, 更对人们的心态及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有深刻的影 响."东汉中后期,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社会 风气也逐渐由积极进取转向迷惘颓废. 五,东汉荒政研究 东汉政府积极实施荒政来补救自然灾害造成的 损失.学界主要是从荒政思想,荒政措施,荒政效果 及荒政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古代中国常常以天人 感应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去认识天人关系,认识灾祥 休咎与人事祸福,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天人感应式的 灾异观,使救灾措施披着神秘的,天人感应的色彩. "荒政"在汉代倍受重视,汉王朝不再把荒政仅仅作 为一种社会救济措施,而是把它视为能否继续统治 的关键所在.汉代荒政已成为系统严密,内容相当 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乃是决 定"荒政"成效的关键.统治者腐败与否也是制约 78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社科版)2008年l0月 "荒政"功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汉代荒政具有制 度化和法律化,荒政实施程序化,荒政经学印迹突出 等特点,政府财政及吏治状况影响着荒政措施的功 效.汉代以经治国的统治思想,以孝治天下的伦 理原则以及汉代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崛起,是统 治者高度重视荒政的重要原因.叫汉代荒政对汉代 社会,文化及至中国古代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虽然已经在上述各方面取 得了相当成就,但有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 决.尤其是研究多集中在水旱蝗震疫等灾种上,一 种或两三种灾害的研究居多,多灾种的综合研究少, 专门研究东汉者少,在研究中涉及到东汉者多.因 此,对东汉自然灾害开展综合研究,进一步从宏观上 考察和把握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振红.汉代自然灾害初探[J].中国史研究,1999,(4). [2]温乐平.汉代自然灾害与政府的救灾举措[J].江西师范 大学,2001,(2). [3]陈业新.两《汉书》'五行志'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与认识 [J].史学史研究,2002,(3). [4]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J].淮阳师 范学院.2002,(5). [5]谢仲礼.东汉时期的灾异与朝政[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究生院,2002.(2). [6]官德祥.两汉时期蝗灾述论[J].中国农史,2001,(3). [7]张剑光,邹国慰.略论两汉疫情的特点和救灾措施[J]. 一 北京师范大学,1999,(4). [8]卜风贤.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J].地理 科学,2002,(4). .中国历代蝗灾的初步研究[J].农业考古,1986, [9]陆人骥 (1). [10]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 古,l972,(1). [11]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J].历史研 究,1995,(2). [12]卜风贤.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致灾原因初探[J].农 业考古,2002,(1). [13]张文华.气候变迁与巾国古代史的几个问题[J].丹东 师专,2002,(3). [14]陈业新.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J].历史 研究,2002,(4). [15]高建国.灾害学概说[J].农业考古,l986,(2). [16]任振球.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的异常期及其天文成因 [J].农业考古,l986,(1). [17]陈业新._两汉时期灾害发生的社会原因[J].社会科学 辑刊,2002,(2). [18]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 局面[J].学术月刊,1962,(2). [19]储茂东.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与黄河水灾关系 及其对水灾的治理[J].佛山大学,1995,(4). [2O]王尚义,任世芳.两汉黄河水患与河口龙门间土地利用 之关系[J].中国农史,2003,(3). [21]丁光勋.两汉时期的灾荒与荒政[J].历史教学问题, 1993,(3). [22]李裕元.浅论中原地近5000年来气候的水旱变化规 律与中国历史朝代的演替与兴衰[J].华北水利水电学 院,1999,(4).. [23]王子今.两汉流民运动及政府对策的得失[J].战略与 管理,1994,(3). [24]赖华明.论秦汉移民政策及其历史作用[J].四川师范 大学,1996,(4). [25]陈业新.两汉时期的灾害及对经济影响的[J].江 海学刊,2002,(5). [26]王保顶.汉代灾异观略论[J].学术月刊,1997,(5). [27]赵夏竹.汉末,国时代的疾疫,社会与文学[J].中国 典籍与文化,2001,(3). [28]晋文.以经治国与汉代'荒政'[J].中国史研究,1994, (2). [29]陈业新.两汉荒政特点探析[J].史学月刊,2002,(8). [30]刘少虎.两汉荒政建设原因析[J].湖南教育学院, 2000,(6). [31]刘少虎.论两汉荒政的文化效应[J』.益阳师专, 2001.(1). SummuaryofStudyofNaturalDisastersofEastern—hanDynasty LIUChun?yu (NoahChinaInstitute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electricPower,Zhengzhou45001l,C hina) Abstract:AcademicstudyofthenaturaldisastersofEastern—hanDynastycentersmainlyonthecollectionandarrangement,fre? quencystatistics,time—placedistribution,causesandeffectsofthenaturaldisastersduringEastern—hanDynasty.Syntheticalstudyofthe naturaldisastersiSunbalanced. Keywords:Eastern-hanDynasty;NaturalDisasters;Summuary (责任编辑:刘明)
/
本文档为【【doc】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