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二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和前期发展

2017-10-25 25页 doc 400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二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和前期发展第二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和前期发展 一、授课题目: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和前期发展 二、教学目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同时又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太平天国这一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农民起义的性质,既具有历代农民起义反封建的性质,又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新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应注意太平天国的工具即拜上帝会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及区别。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常以宗教作为组织和发动农民的工具,太平天国...
第二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和前期发展
第二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和前期发展 一、授课题目: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和前期发展 二、教学目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同时又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太平天国这一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农民起义的性质,既具有历代农民起义反封建的性质,又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新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应注意太平天国的工具即拜上帝会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及区别。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常以宗教作为组织和发动农民的工具,太平天国亦然。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对西方东传的基督教加以利用和改造,创立了一个新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从形式上看,拜上帝会与西方基督教有某些共同之处;而从教义和基本理论来看,拜上帝会根本不同于西方基督教,而是洪秀全借以发动和组织农民起义的工具。 其次,应注意太平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是中国农民阶级千百年来获得土地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的系统化和纲领化,是单纯农民战争所能达到的最高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质是农业社会主义空想,带有空想性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动性,在实际上也不可能贯彻执行。 四、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并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五、教学内容:本章共三节,分别是: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的酝酿 第二节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及前期胜利发展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各项政策 以下是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的酝酿 一、鸦片战争之后社会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开始遭受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再加上自然灾害不断,导致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广和湖南地区不断发生以传统民间反清秘密会社天地会为主体的农民起义,虽然先后归于失败,但为以洪秀全、冯云山所领导的拜上帝会的发展壮大,起了先驱与掩护的作用。 正当清王朝统治下的社会处于动荡之际,道光三十年正月(1850年3月),清朝皇位易人。 1 清文宗咸丰皇帝奕詝 ,1831—1861年, 清朝入关后第七代皇帝,1850— 1861年在位。道光三十年正月(1850 年3月),道光帝崩,第四子奕詝即位, 时年20岁,以明年为咸丰元年。咸丰帝 即位之初,血气方刚,亦欲有所作为, 但注定是一位战乱皇帝,终其在位期间, 内忧外患不断,清帝国之国势更加衰败。 道光帝立奕詝为皇储之密谕 2 二、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起义的酝酿 1、洪秀全早年经历与创立拜上帝会: 洪秀全 ,1814—1864年, 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官禄布人, 普通中农家庭出身。父亲洪镜扬,长兄洪仁发、 次兄洪仁达。7岁入村塾读书,接收系统的封建 教育,学业优异。16岁时因家贫被迫辍学,在 家务农,18岁时受聘为本村村学之塾师。从15 岁(1828年)起到30岁(1843年)的16年中, 先后四次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希望通过“学 而优则仕”以获取功名、改换门庭,结果全都 名落孙山。科场失意,使洪秀全逐渐醒悟到科 举制度的腐败,激起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 开始把个人的坎坷遭遇与当时社会制度的腐 败、人民群众的苦难联系起来,决心与封建仕途决裂,逐步走上反抗清朝封建统治、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洪秀全科举考试失败后,受基督教教义宣传品《劝世良言》之启发,创立了一个以后被称为“拜上帝会”的宗教组织,成为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但这时的洪秀全还只是一个宗教宣传者,狂热地宣称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救世,劝导人们只拜上帝,不拜邪神,尚无明确的反清思想。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后,首先说服冯云山、洪仁玕“皈依其新教”。 2、拜上帝会宗教理论的问世与紫荆山区根据地的开辟:从1844年12月到1847年春季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洪秀全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宗教教义宣传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还不包含十分明显的用革命手段改变现实社会秩序的内容。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著述的同时,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冯云山只身来到广西桂平县西北的紫荆山区,开始组织群众。到1847年上半年,冯云山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建立了一个以紫荆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拜上帝会拥有会众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又完成了《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著述。《原道觉世训》的问世,标志着洪秀全最终确立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地上天国的反清革命思想。 “三原”反映了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奠定了拜上帝会的理论基 ? 作者梁发(1789—1855年), 广东高明人,英国长老会传教士马礼逊的助手,第一位华人牧师。《劝世良言》发行于1832年。 ? 冯云山(约1815—1852年),广东花县禾落地人,出身于“家道殷实”之家, 因科考失意而成为村学塾师。 ? 洪仁玕(1822—1864年), 洪秀全族弟,出身于农民家庭, 也因累试不第而为塾师。 3 础,为金田起义做好了理论准备。 拜上帝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所组成的领导核心。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集团的形成,标志着起义的主观条件已经成熟。同时,起义的客观条件也已经成熟。 在这种形势下,洪秀全决心发动武装起义,以成就推翻清王朝的伟业。 第二节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及前期胜利发展 一、从金田起义到奠都天京 1、金田起义: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团营”命令,揭开了拜上帝会武装斗争的序幕。“团营”之后,洪秀全实行“圣库”制度,并建立以军为单位的军事编制制度。 ?洪秀全实行男女分别编制营伍,按照《周礼》,规定男营以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分别由伍长、两司马、卒长、旅帅、师帅、军帅指挥,一军合计13156人,女营每军2500人。太平军由此诞生。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起义正式爆发。 太平天国起义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 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宣布“登极”,正式称天王,并建立军师和五军主将制度: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领前军主将; 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 ? 《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 4 师,领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 清廷不断调兵遣将,太平军被迫撤离武宣,辗转至平南。1851年9月15日,太平军在平南官村击溃向荣所部追兵一万余人,官村大捷扭转了太平军军事上的不利形势。 、永安封王建制: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2 在此驻守达半年之久,进行整顿队伍、整饬军纪,以及封王建制等军政建设工作。 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颁布封王诏令。在此之前的11月17日,洪秀全发布诏令,基本上确立了太平天国的初期官制。 洪秀全永安封王诏令 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 萧朝贵为西王,八千岁;冯 云山为南王,七千岁;韦昌 辉为北王,六千岁;石达开 为翼王,五千岁。 同时规定,诸王均受东 王节制,太平天国政治体制 中出现了“虚君制”。 通过永安军政建设,太平天国中央政权组织初步形成,有利于其胜利发展;但就封王建制而言,新生的农民政权从一开始就按照旧的封建模式进行政权建设,说明农民个体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使其还提不出建设政权的新蓝图。 另外,杨秀清从此实际上掌握了军政大权,洪秀全逐渐被架空,以后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3、挺进两湖: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6月3日,太平军攻克广西东北部之重镇全州,战斗中冯云山不幸中炮,身负重伤,不久在蓑衣渡牺牲。 太平军撤离全州后,由广西攻入湖南境内,以杨秀清、萧朝贵的名义发布了著名的3篇文告:《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及《救一切天生天养谕》。 5 在文告中,除了揭露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压迫之外,还特别突出强调了满洲贵族对汉族人民的民族压迫:“虐焰燔苍穹,淫毒秽宸极,腥风播于四海,妖气惨于五胡”,文告对满洲贵族强迫汉人遵从其习俗而剃发的行径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 ?为了表示与满洲贵族势不两立,太平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军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因此有“长毛”之称谓。这三篇文告可以被认为是反满的动员令,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1852年9月11日,萧朝贵率太平军前锋部队攻袭湖南省城长沙, 12日, 萧朝贵在长沙攻坚战中中炮牺牲。 太平军攻打长沙时发布的告示 1852年底, 太平军攻入湖北。12月22日,占领汉阳;12月29日,攻克汉口;1853年1月12日,攻克湖北省城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等败亡。 4、奠都天京:1853年2月9日,太平军从武汉兵分水陆两路,直取南京。3月19日攻破南京外城,次日攻克内城,完全占领南京。3月29日,洪秀全入城,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形势胜利发展,其原因在于: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是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农民战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太平天国具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军纪,保证了太平军的战斗精神和战斗力; 第三,太平军的战略战术灵活主动,能够克敌制胜。 ? 《颁行诏书》,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61—162页。 6 5、清政府挽救危机的措施:太平天国奠都南京的胜利,使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危机,为此采取了各种措施予以挽救。其中,军事上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以围困南京;放手发动以曾国藩湘军为代表的汉族地方武装,以对抗太平军。经济上的主要措施是创立厘金制度。 (1)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的建立:1853年3月,向荣在南京城东孝陵卫一带组建江南大营;4月,琦善在扬州附近邵伯棣等处组建江北大营。两个大营围困天京以钳制太平军的东进与北上,使天京长期处于军事威胁之中。 (2)曾国藩及其湘军:由于八旗与绿营不堪使用, 咸丰帝不得不争取汉族地主豪绅的支持,1853年初,咸丰帝陆续任命湖南等十省在籍官绅40余人为督办团练大臣,于是南北各地地主团练武装迅速发展,曾国藩所创建之湘军,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 曾国藩 ,1811—1872年, 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地主 家庭出身。1838年中进士,崇尚程朱理 学,曾历任礼、兵、吏等部侍郎。1853 年1月在籍奉旨任湖南帮办团练大臣, 次年2月组建湘军,为清廷攻灭太平天国 之首要功臣,受封为毅勇侯,世袭罔替。 后倡导洋务运动,为运动初期代表人物之 一。1872年病逝,谥“文正”。 曾国藩于1852年9月,因母丧回籍守制。1853年1月,奉旨任湖南帮办团练大臣,到长沙协助湖南巡抚办理本省团练事宜。1854年2月,编练成湘军水陆两军,与清王朝经制军队八旗与绿营相比较,湘军具有如下之特点: 第一,按照地域,以封建宗法关系建立并加以维系。湘军绝大多数是湖南人。其大小将官不是来自行伍,而主要是曾国藩以同乡、同学、师生、亲友等关系选拔的,骨干将官是政治地位不高的知识分子,如罗泽南、彭玉麟、李续宾等,既笃信程朱理学,又热衷于经世致用之学;士兵则多选自于湖南当地“朴实少心窍”、既未受太平天国思想影响而又未沾染绿营营伍习气的山乡农民,能够吃苦耐劳而又无知,便于愚弄和驱使。 ?第二,建立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湘军“以召募易行伍”,确立将帅自招的募兵制,一反绿营军制的上下统属关系,建立严格的封建个人隶属关系。湘军以营为单位,先设军官,然后由军官亲自招兵。先由曾国藩指定统领一人建立军, ? 王定安:《湘军记》卷十五《营制篇》,页一。 7 再由统领自选营官若干人,建立若干营,每营营官自选哨官,哨官自选什长,什长自选兵勇。如此使全军各级层层相依,每营士兵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了一种严格的隶属关系。 第三,对士兵进行程朱道学思想之灌输教育。湘军将领将三纲五常的礼教、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贯穿于营规之中,驱使士兵为保卫圣道和封建伦常而作战。 第四,水陆并重,互相依托,强调技击、枪法与阵式等军事操练,战斗力较 强。湘军重视对士兵军事技能的训练,士兵军饷比绿营高出很多,同时禁止士兵有扰民及嫖、赌、吸食鸦片等行为,纠正了绿营军纪败坏、散漫不整的弊病,战斗力显然超过了八旗和绿营,成为清廷赖以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支柱,也成为太平天国最凶悍的劲敌。 (3)、厘金制度:是一种工商税。分为两种,一种是行商的货物通过税,称活厘(又称行厘);一种是坐商的交易税,称板厘(又称坐厘)。税率约为1,。 1853年10月 (一说为7月)首先由帮办江北大营军务大臣雷以諴征收于江苏扬州仙女庙一带,之后遍及全国,成为清政府一种经常性的税制。厘金作为沉重的经济勒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军事上必须解决以下问题:为达到推翻清王朝中央统治之目的,进行北伐;为达到巩固天京之目的,进行西征,并在东线采取守势,待机破围。 1、北伐:以推翻清王朝中央统治为目标,太平天国于1853年5月8日,派遣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正丞相吉文元等率领太平军约两万人自扬州出发,实施北伐。 北伐曾经逼近京津地区,打击了清王朝之统治,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如下:第一,战略失误。太平天国以保卫和巩固天京为核心的保守战略,导致北伐失败。第二,战术失当。太平天国北伐军孤军北进在先,困守待援于后,导致最后全军覆没。 清军在太平军北伐期间守卫天津时使用的火炮 8 清军在守卫天津时使用过的炮弹 2、西征:太平天国在北伐的同时, 于1853年5月中旬派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统帅西征军5万余人、战船千余艘,开始进行大规模西征。其战略目的在于夺取安庆、九江、武昌三大军事重镇,控制长江中游,作为位于长江下游的天京之西部屏障,以巩固天京之安全;并切断清政府与江南之间的联系,发展太平天国在南中国的势力。 西征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九江、湖口战役形势图,之一, 9 九江、湖口战役形势图,之二, 太平军湖口大捷 3、天京破围战:在西征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于1856年春夏之间在天京外围组织了天京破围战,击溃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迫使向荣逃至丹阳自缢身亡, 解除了天京所面临的长达3年的围困。 10 通过西征与天京破围战,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前期形势图 11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各项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冬,洪秀全在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1、基本内容: 第一,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 首先,将全国土地按照年亩产量之高低,分成三级九等(从上上田到下下田);然后,以户为单位,按照人口之多少平均分配,不论男女,16岁以上分全份, 15岁以下减半,并杂以九等、好坏搭配,力求人人绝对平等、处处绝对平均;同时,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方法。 第二,建立军政合一的地方基层政权——乡官制度。 太平天国地方政权分省、郡、县三级,县设监军,郡设总制,省多由中央任命丞相、检点、指挥等职官员担任,也有由王、侯兼任的。郡、县长官称“守土官”,县以下之地方官称“乡官”。 县以下的地方基层政权按照太平军的编制,把广大居民组织起来(由五“伍”25家组成的“两”为最基层单位)。军帅以下至两司马,均以本乡人充任,由本地人公举或由上级委派,故称“乡官”。此外,还规定了“寓兵于农”的乡兵制度。 关于乡官的职责,《天朝田亩制度》如此规定:平时管理民政,督率农民从事农副业生产;战时统帅乡兵作战。因此,乡官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 12 太平天国门牌 第三,规定一切产品归“国库”的平均分配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规定以“两”(25家)作为基层单位,设立一国库(也称圣库)和一礼拜堂,由两司马管理。规定由两司马总管25家的生产、分配、 行政、司法、教育、礼俗及军事训练等等。每户农民除耕种土地外,还要从事植桑养蚕、纺织及饲养鸡、猪等家庭副业生产。 在分配问题上, 规定农民将全年劳动收获,包括粮食和所有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 苎麻、布帛、 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而25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另外, 规定凡鳏寡孤独、疾病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者,均由国库供养,以求“天下一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 2、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尖锐对立的产物,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意义。它规定土地所有权归天王所有,平均分配土地,是对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制度的否定。它设计了一个农民阶级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蓝图,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阶级渴求土地,反对剥削和贫困,要求平等、平均的强烈愿望。《天朝田亩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农民起义达 13 到了最高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具有落后性与空想性。它规定消灭一切私有,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强行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同时,它规定平均分配天下一切土地,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的同时,势必也要侵害到自耕农的利益。“通天下皆一式”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使每一个农户都均等地保有一定的土地,维持一种低下而划一的生活水平,是违背农民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扩大私有财产的愿望的,必将严重挫伤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另外,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别极大,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做到处处绝对平均、人人绝对平等。因此,《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规定只能是农民小生产者的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总之,《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超出中国历代单纯农民战争的范围,而是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均贫富”、“均田”、“免粮”等思想和口号,并加以具体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一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集革命性、落后性和空想性于一身,其本质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在本质上是对社会生产力的反动,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 、“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无3 法贯彻执行,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在实际上仍然沿用清朝旧制,实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 这说明封建的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虽然受到冲击,但并未改变。 二、内政与外交政策 1、城市管理与商业政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将太平军中所实行的“圣库”供给制、男女别营制等推广到城市社会生活之中。在天京,太平天国当局曾一度实行废除家庭的极端政策,严重违背了社会实际和人民意愿。1855年初,太平天国领导人迫于形势,下令允许男女匹配,恢复家庭生活,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在商业政策上,太平天国当局实行“圣库”供给制度,规定军民人等不准私藏财物。定都天京初期,城内一度废除商业贸易,全城几十万军民的衣食杂用均由“圣库”供给,过一种大致平等的供给制生活。由于此种政策违反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太平天国领导人被迫对商业采取变通之方法。之后,随着家庭生活的恢复,商业贸易逐渐恢复正常。 除天京之外,在太平天国控制的其他地区和城市,没有实行过废除家庭生活和禁止经商贸易的政策,而是保护商贾,发给商人凭证,减低商业税率,鼓励民间自由贸易。 14 太平天国时期的天京,南京, 太平天国钱币,正面, 15 太平天国钱币,背面, 太平天国商凭 16 2、手工业政策: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建立了两种组织手工业生产的机构——诸匠营和百工衙,从事集体生产。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禁止私人经营手工业,将诸匠营和百工衙加以扩充,集中各种手工业工人进行非商业性质的生产,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3、妇女政策:太平天国实行了某种程度上的妇女解放政策,在经济、政治及婚姻关系上均有所表现,这是农民阶级朴素的平等思想的产物。 但是,由于小农经济地位的制约和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不可能彻底将妇女加以解放。 合挥,太平天国结婚证书, 17 太平天国妇女之装束 4、思想文化政策: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后,对孔子和儒家典籍的正统权威,进行了一次空前猛烈的冲击,但是,非儒反孔仅限于皮毛而未触及本质,负面影响大于积极作用。 太平天国注重典籍出版,并对旧的文风加以改革。 太平天国为了吸引知识分子参加政权,实行了科举取士制度。 5、对满洲之政策:太平天国的反满色彩是相当浓厚的。当太平军由桂入湘之后,如前所述之《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及《救一切天生天养谕》3篇文告,揭露了满洲贵族对汉族人民的民族压迫。太平天国有强烈的反满色彩,这从太平天国对待普通满人的态度中也可以得到证明。《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曾明确提到:“有能擒狗鞑子咸丰来献者,或能斩其首级来投者, ?或又有能擒斩一切满洲胡人头目者,奏封大官,决不食言。”清帝咸丰和满洲官员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农民起义者对他们毫不心慈手软是可以理解的,也符合太平天国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的性质。但在满人中也有满洲贵族、官员和普通满族百姓之区分,太平天国对待普通满族百姓的态度是最能够反映其反满色彩的浓烈程度的。据有关史料记载,太平军攻入金陵满城后,除杀死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及驻防旗兵之外,其余满族居民也一概被杀,甚至妇孺不留,这无疑是太平天国强烈反满色彩的表现,也是满汉民族矛盾的一个明显反映。应当指 ?《颁行诏书》,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页。 18 出,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掉一切满人是太平天国的一大缺陷。 6、外交政策: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引起了西方列强的关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使华代表宣布在太平天国和满清王朝之间严守中立,并建议本国政府执行这一政策,但同时对太平天国进行了试探和威胁。 太平天国在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 六、思考题: 1、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2、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形势胜利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3、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4、综论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七、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南京大学历史系太平天国研究室:《太平天国史新探》,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 茅家琦等:《太平天国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中华书局1985年版。 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修订本),中华书局1989年版。 郭毅生:《太平天国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美]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9
/
本文档为【第二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和前期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