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

2017-12-26 24页 doc 44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doc】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doc】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 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 社会 2005年第2期 NO.2,2005 客家研究辑刊 ThePeriodicaIofHakkaResearch 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 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 肖文评 粤东潮梅各县是华南地区侨属的主要分布地区,向以”华侨之乡”着称.对于华侨的产生及其 对侨居地和原乡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前辈和时贤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华侨史 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纵观各项成果,也许限于资料和研究对象,多为概述性...
【doc】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
【doc】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 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 社会 2005年第2期 NO.2,2005 客家研究辑刊 ThePeriodicaIofHakkaResearch 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 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 肖文评 粤东潮梅各县是华南地区侨属的主要分布地区,向以”华侨之乡”着称.对于华侨的产生及其 对侨居地和原乡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前辈和时贤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华侨史 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纵观各项成果,也许限于和研究对象,多为概述性为主,而少见具 体的个案研究.这使我们很容易获得关于侨乡的总体形象,而缺乏对各地差异性的认识和了解,似 乎整个侨乡是均质的.实际上各个侨乡因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沿海平原与内 陆山区,潮汕地区与客家地区,差异相当明显.要获得对侨乡社会的具 体认识和理解,除进行乡村 的个案研究外,别无他途. 近年来随着经济史,华侨史和社会史研究的深入,侨批资料的挖掘,侨批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研 究的热点.?但纵观各项研究成果,多集中在闽南和潮汕沿海地区,对于其腹地研究较少.本文以 粤东客家山区大埔县的着名侨乡百侯村作为个案,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试对民国时期的水 客,侨批业的活动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以加深对客家山区侨乡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百侯村位于粤东大埔县东南山区的一个由韩江支流梅潭河冲积而成的小盆地上,距老县城茶 阳40公里,距潮州约180公里,距汕头约230公里.居民有杨,肖,丘,池等30多姓,14,000多人,其 中杨姓6,000多人,肖姓5,000多人,丘姓600多人.清初以来百侯文化发达,至清末共考中进士 l9人,举人104人,均超过全县总数的4o%,有”一腹三翰院”,”同榜三进士”,”同堂七举人”的美 誉.?清末民初又率先办起了小学,中学,文化教育质量高,为粤东着名的文化之乡.同时也是典 型的华侨之乡,很早就有出外谋生的习俗.全村现居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华侨达3万多 人,超过家乡人口两倍以上. 一 ,侨乡社会的形成 百侯自清初以来虽然文化发达,出外为官者众多,但是人13发展太快.如杨氏宗族在清初时才 数百丁,但到康熙三十三年(1694)时已发展到”男丁千余”,?到康熙五十五年时竟达”丁二千有 余”.?肖姓人13也发展到2,000多人. 百侯山多田少,人多地少,百侯盆地及周边山区的开发已基本达到极限,土地所出,不足三个月 ?典型的主要有: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闽南侨批史纪述》:,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广东集邮协会,汕头市集 邮协会:《潮汕侨批论文集》,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版;杜桂芳:《潮汕侨批》,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邹金盛:《潮帮批信局>,汕头 艺苑出版社2001年版;陈春声:《近代华侨汇款与侨批业的经营——以潮汕地区的研究为中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ooo年4 期;马明达,黄泽纯:《潮汕侨批局的经营网络》,《暨南)2oo4年1期,等. ?参与拙文《清初粤东山村社会生活纪实:杨之徐和他的(编年录)>,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20o4年4月第 35期. ?杨之徐:《编年录》,上编第132页,1924年版. ?杨之徐:《编年录》,下编第29页,1924年版. 93 之需,生计成为当时百侯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维持生计,因而历来有”走川生”的习俗.正如嘉庆 九年《大埔县志》所称:”土田少,人竞经商,于吴,于越,于荆,于闽,于豫章,各称赀本多寡,以争锱铢 利益.至长治甲民名为贩川生者,则足迹几遍天下.”? 从乾嘉以来,百侯村人开始大批出外谋生,先是集中在潮州,苏杭等地,道光以后集中在上海, 汕头和南洋.到民国时期,村民已”络绎于南洋群岛矣”.? 一 些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是导致百侯人大规模出洋的主要因素. 村民出洋的高峰是遭受严重灾难,比较典型的是水旱灾和战乱.山区的自然环境,山多田少, 严重的水旱灾难一旦发生,原本脆弱的经济就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人生活难以为继,只好离家出外 谋生.如道光十三年(癸巳)5月27日,大埔东南部地区大雨如注,至夜间平地积水.”百侯一乡, 顷刻成巨浸.天未明,淹塌大土楼三座,铺户百余间,大小房屋无数,溺毙男妇二百余人.”“河岸村 落,屋宇人畜,尽为洪流所请卷,实奇灾也.”村民俗称为”癸巳大水”.相 传在这次大水中,杨姓房屋 冲塌一半以上,地势较低的池姓所居房屋全部被淹塌,居民被淹死一半以上.大水过后物价又飞 涨,”时米价腾贵,一斗钱千余.”?遭此大难后,幸存者为了生存,纷纷随人出洋谋生.如池姓,相 传原有1000多丁,被大水淹死了一半,幸存者中又有一半出洋了,因此在家乡居住者很少,池姓因 此由村中的大姓变成了小姓. 同治三年至四年(1864—65),太平天国余部几次进出百侯.”甲子秋九月十四日午时,太平军 入境,村人被杀虏者二百余人”.”乙丑春二月十二,太平军复来(百侯).”“五月五日午时,太平军复 来(百侯).”??百侯绅耆”邱春梧,杨丹凤,杨禹甸,杨汝为,杨继麟,肖惟淼等,俱以骂贼惨死.” 人口被虏被杀,购物被抢,房屋被烧,至今还流传着7个祠堂被烧的传说.村民为躲”长毛”纷 纷外出,很多人因此去了南洋. 19世纪初,英,荷等殖民者加快了对南洋的开发,需要大量工人.随着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 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汕头开埠,大量的闽粤沿海居民到南洋谋生.百侯人出南洋原是走陆路,经 饶平到樟林港,坐”大眼船”出南洋,一路相当辛苦.汕头开埠后,村民 即改走高陂,从韩江水路到汕 头,再乘轮船到南洋各地,时间缩短,安全性提高,因此出洋者更多. 至民国时期,百侯人已”少数业农,多出上海,南洋各地谋生.”据1929年统计,百侯全村共14, 884人,而出外谋生者达4,014人.?而到南洋谋生者,据估计在3,000人以上,几乎家家都有人在 南洋,从而成为粤东地区典型的侨乡.据调查,百侯人有崇尚出外谋生的习俗,认为只有在外面谋 到生活之资才算本领,才有地位.如果不出门而家庭经济又困难者,不但被人看不起,而且也会被 村中”老大”“挤”出去.当时到南洋的交通条件虽已改善,但毕竟远隔重洋,风险很大,人生地不熟. 因此村中有能力,有条件者多在上海,广州谋生,稍逊者在汕头,潮州及家乡谋生,实在没有办法的, 才出南洋谋生.对此,一些侨批中多次提到”男在外远离膝下,为娘谋食起见,实非得已.”“男在外, 因为谋食远游.”?等等.因此到南洋谋生者主要是中下等家庭,很多家庭四五兄弟只留一人在家 看护家园,其他都到南洋去了,从而出现”一子顶江山”的奇特现象.他们的家属,尤其是年老的父 母,多在家乡,自己年老体衰,也多叶落归根,回家养老.他们所赚血汗钱,多由水客带回赡养家小. 百侯华侨,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地,除了新加坡相对集中以 ?嘉庆九年《大埔县志》卷十一,第4页. ?民国32年《大埔县志》卷十三,第7页. ?民国32年《大埔县志》卷三十六,第9页. ?百侯《继志堂》,第6页,2003年. ?民国32年《大埔县志》卷三十六,第l1页. ?民国32年《大埔县志》卷三,第21页. ?民国24年5月19日,民国25年10月2o日马南半岛新山肖娘才给母罗氏的批信. 94 外,其他地方居住相当分散.职业主要是做工,做生意的不多,很多人在非常偏远的地方当矿工,种 橡胶.还有不少人发挥自己在家乡的优势,如侯北,东山,侯南不少人会打铁打铜,到南洋后就自己 开打铁店,或在各地的罐头厂做罐头盒,待遇不错. 南洋华侨众多,从而为水客和侨批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水客与侨批的经营 据调查,南洋华侨与家乡百侯之间的沟通方式,有侨批,邮局投递,熟人捎带等,主要以侨批为 主.所谓侨批,是指汇集成批寄回国内,以汇款为主的家庭文书.民国 时期的侨批有几种情况,一 是通过水客到各地侨户收汇收信,再直接带回国内交给侨眷;一是水客收集汇信后,通过当地的侨 批局网络邮寄到香港或汕头,再从香港或汕头取回汇信分送给侨眷;一是在国外华侨集中的城市的 某个固定地点设立侨批馆,专门收集汇信,达到一定数量后再成包打封,通过船邮带国内的本号或 联号(或代理店),再由解批人按地址投送.在潮汕沿海地区,以后一种形式为主,侨批局数量众多, 经营规模大,建立起了相当完善的侨批网络和经营体系,陈春声,马明达,邹金盛,杜桂芳等学者时 贤有详细的研究和论述?,在此不述.而在远离潮汕沿海的大埔客家山村百侯,则现了不同的特 点,民国时期水客的活动相当活跃,侨批以第一,二种形式为主,第三种较少. 1.百侯水客 乾嘉以来,大埔往南洋谋生者越来越多.这些侨民多数为贫苦大众,文化水平不高,且居住分 散,汇寄信款等极为不便,因此凡亲友回国,托带钱物者颇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演变,华侨当中 出现专门在南洋收汇,回国解汇的水客.道光十七年(1837),高陂张杨泉开始从暹罗收汇回国.至 民国时期,大埔县有水客296人,其中川走星马地区的有193人,印尼43人,暹罗22人,安南38 人.? 百侯一村,来往于家乡与南洋之间,专门以解送侨批为职业的水客,据调查在民国时期有杨俊 明,杨善保,杨公琰等30余人,占了全县水客的1\1O以上.其中着名的有杨水泉,杨潮荣,杨娘 爱,肖东初,肖娘史等.解放后,水客改名为侨批员,仍有杨水泉,肖东初等数十人从事这一行业. 除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占领了东南沿海和南洋外,水客走水一直较为畅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水客, 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能够记录好各种信息.水客每次走水,从家乡出发,经高陂坐船到汕头, 再坐轮船跨洋过海,到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侨聚居地,走家串户到各家拜访传信收汇.汇集到 一 定数量后再回到家乡,时间短者一个多月,长者两三个月.经营周期长,事务头绪多,要把每个客 户的要求准确无误地带到传到,就必须把各种事项用流水帐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没有一定的文化水 平,则无法胜任. 其次是要会讲多种语言.水客川行于故乡与南洋之间,其经营范围所 至,须经过不同的方言 区,为应对各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熟悉当地的语言和风俗.如经过汕头出海,就必须会讲潮州话; 到了马来西亚,就要能讲马来语;要到印尼去收汇,就要会讲印尼话.一个成功的水客,一般都会讲 五六种方言,从而使其活动范围,业务经营不断得到扩展. 再次是活动能力要强.能通过同乡,亲友介绍等各种途径,认识居住于各地的本乡华侨,建立 起良好的友谊和信誉,从而成为自己的业务对象.认识的人越多,经营的网络就越大,业务量也就 越大. ....眸奁声;代华侨款侨批_业的经营_潮汕地区的研究中心》,<中冒社会经济史研究》2o0o年4期;马明达,黄泽纯 :《潮汕侨批局的经营网络》,<暨南)2oo4年1期;杜桂芳:<潮汕侨批》,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大埔县金融志编写组:<大埔县金融志>,第11页,1989年. 95 当然,最基本的是要讲信誉.以水客为业者,须责任感强,没有不良嗜好,非常讲究诚信,在地 方上有较好的口碑.凡是华侨或侨眷所托之钱物以及口信等,不管数 额大小,报酬高低,也不管路 途多么偏远,只要答应,就要带到.如果所托之钱物遗失,要负责赔偿.只有这种人,才能建立起自 己的信誉,获得客户的信任,从而巩固老客户,赢得新客户,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 走水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背境.从水客的出身而言,百侯虽有近4o姓人,几乎每一姓都有在 南洋谋生,但水客主要来自杨,肖,丘三姓,丘姓也仅一人,即水客多来自肖,杨两大姓.主要是大姓 人多,出洋者人多.华侨,侨眷要捎带钱物,多托自己所熟悉之人,而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叔伯兄 弟,而且又是同宗,有发达的宗族组织作为后盾.因而侨胞侨眷更信任本姓,因而人数本来就少,侨 胞侨眷更少的宗族无疑很难有自己的水客.可见水客与客户之间有明显的血缘和亲情关系,乡族 色彩浓厚.水客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个宗族的社会地位和在外谋生的人数多少. 同时水客还要有一定的家业基础,有家有室,有一定的家产,才能使客户感到有信用保证,可以 承担相托附的责任.肖东初,杨水泉,杨潮荣等,既是比较成功的水客,同时又是百侯比较富有者. 以大水客杨潮荣为例.他出身于杨姓最有势力的二房,其父在南洋开 办橡胶园,去世后由坤 荣,潮荣两兄弟继承.一个在家乡,一个在南洋,坤荣把家里的土地交给弟弟经营,潮荣把应得的橡 胶园交给兄长经营,两兄弟也未分家.他利用这种关系,以哥哥居住地为落脚点,以水客为职业,经 常来往于南洋和家乡之间.后以经营水客业所得,于1917年1O月在村口建成豪华住宅”海源楼”. 该楼为中西合璧式建筑,楼高三层,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共4o余间房.最引人注目的是, 除了用西洋色彩浮雕装饰外墙外,在正门三角形的屋顶正面,分别画着一条龙,一只凤,在龙,凤上 面是两个裸体女郎手托至顶部的地球.该楼豪华,气派,西洋风味十足,成为该村的标志性建筑之 一 ,同时也是他从事水客业信誉的象征和保证.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据其后代回忆,主要是他 有着非常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村民中信誉非常好.他不嫖,不赌,不抽鸦片,并以此作为家规,不允 许子孙吃渴嫖赌,从而在华侨,侨眷心目中树立了”清白家风”的形象. 活动能力强,信誉好的水客,不仅同姓同村的人会托其带钱物,而且外姓外村,甚至外地的人也 会托其寄带.如肖东初,杨水泉等,曾经营过湖寮人,枫朗人,甚至江西 人的侨批. 当水客年老,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再从事水客业,为维护个人在华侨与侨眷之间的业务和信誉, 就会有意地在至亲或同房,同族中物色合适人选,带他一起走水,将沿途的风土人情,旅店,华侨及 其故乡的亲戚关系以及要注意的事项等等,都传授给他,他必须把这些都牢记于心.经过几次传带 后,老水客认为新水客能完全胜任这份工作后,就把营运网络交给他经营,从而完成水客业的传承. 百侯是文化之乡,有文化,口才好,见多识广,善于交际的人很多,只要经营得法,便可获得不菲 的收入,同时又可同时关照在家乡和在南洋的亲人,因此从事水客业的人不少.当然,走水也要冒 很大的风险.仅汕头与新加坡之间,坐轮船就要七天七夜,如遇风暴,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在船上 因水土不服而病重,就会被扔进海里.侯南大水客杨传教,就是在一次去新加坡的旅途中,因病而 被船主扔进海里淹死的. 2.经营习俗 百侯在南洋谋生者众多,因而来往于家乡与南洋之间的水客非常活跃,一年四季都有人奔走于 其间. 水客走水,有大帮,小帮之分.水客内部有行规,大小帮分别严格,不能混走.大帮每年走南洋 三次,即四月帮,又称端午节帮,二月出国,四月回国,带回钱物,帮助亲人度过三四月的荒月,同时 又逢端午节,故名;八月帮,又称中秋节帮,六月出国,八月回家,所带钱物,赶上家人过中秋节,故 名;年帮,九月出国,十二月回乡,所带钱物刚好为家乡亲人过年所需.这些都是赶在家乡人非常看 96 重的三大节之前送到,对于家乡亲人意义重大,故称大帮. 而小帮则错开大帮归来时间外,不拘时间,一年四季都可以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七月帮,九 月帮.七月帮刚好赶上七月十五中元节,虽侯南人大部分不过此节,但侯北肖姓人则相当隆重,因 此出门在外的侯北人都会由七月帮寄钱回家过节.每年九月,百侯各村要迎断愧祖师,三山国王等 各路神明祚福,祈福还愿,迎神赛会,相当隆重,在南洋的亲人都会托水客带钱回家祈愿.七月帮等 各小帮因介于各大帮之间,因而又俗称”帮丫”. 有一种观点认为,水客走水只所以称”帮”,是因为水客们出国时联袂而行,回来时又结伴而 回.?其实这可能是误解.在百侯,虽然有水客数十人,而且多是同宗或亲友,相互熟悉,但他们从 来不会结伴而行,都是各走各的,各有自己的路线和客户网络.即使到同一地点,也会有意避开,不 会碰面.所以有大小帮之分,主要是经营人数的多少,规模大小以及对原乡亲人生活的重要性而 --一 日o 3.批局及其经营 侨批局又称信批局,先在海外设坐庄收汇,再由国内有联号(代理店)解汇.南洋各地华侨汇 款,只要将钱交当地侨批局,他们便通过香港转口汇入国内,内地侨批局(代理店)按汇入款项交给 侨眷,手续简单安全,还可避开当地政府的禁汇规定,因而一出现,就在潮汕沿海地区很快发展起 来.?在大埔山区也发展很快,从民国5年高陂同丰号开始兼营暹罗侨批业务以来,至抗战前后, 全县经营侨批业务者达27家之多,其中茶阳7家,高陂9家,大麻6家,湖寮2家,百侯2家.?但 除民国13年饶谷士在县城茶阳所开饶兴记批局直接经营与吉隆坡之间的侨批外,其他都是汕头等 地侨批局的代理分号,且都是以经商为主,兼营侨批. 百侯设店经营侨批的是杨万成,茂兴光商号.杨万成商号由杨荣轩开办,于民国8年成为梅县 人李星海在汕头开设的广泰祥侨批局的一个分号.?广泰祥批局位于汕头育善街29号,开设于光 绪二十年(1894),是汕头历史较久的批局之一.它经营汕头至新加坡,暹罗之间的侨批,在国内的 潮安,高陂,大麻,三河坝,茶阳,百侯,湖寮共设有7个分号,批局把从新加坡,暹罗汇寄来的侨批批 解至各地分号,再由分号解送至各侨户,并索取”回批”,寄回批局,转交汇款人. 杨万成是由侯南人杨荣轩租杨氏宗族大房的尝店,于民国2年开办的一家京果杂货店,在百侯 街上100多间商店中经营有方,规模较大,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子杨同伟又做了水客,因而取得了代 办侨批的资格,抗战前后由杨光伟接手.但该商号为广泰祥批局代办侨批,并不完全是为了方便百 侯侨眷取汇,更主要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侨批的资金,加快资金和货物的周转.?每当得知有汇款到 达汕头后,店东即派人下去支取.但取回来的不是款项,而是以款项采办的货物,再从店中如数支 取款项给侨户.店东认为,从汕头提取大量现金回乡,又是水路又是陆路,相当不安全.而把现金 变成货物,则相对安全多了,同时又加快了资金的周转,更有利于获利.杨昌明的茂兴光号于1946 年开始代理侨批,经营至1955年,也主要是出于同样目的. 正因为如此,不少华侨担心商店资金周转不灵而影响兑款,而频繁来往的水客也能提供安全快 捷的服务,相比之下,通过批局直接汇款带信回乡的不多.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批局代办在民国1O 年就在百侯出现,但一直到1949年,也才发展到2家,而且业务量都不大.因此对于侨批局的经营 ?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if-东省志?华侨志》,第183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邹金盛:<潮帮批信局>,汕头艺苑出版社2001年版;陈春声:<近代华侨汇款与侨批业的经营——以潮汕地区的研究为中 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4期;马明达,黄泽纯:《潮汕侨批局的经营网络》,<暨南》20o4年1期,等. ?大埔县金融志编写组:<大埔县金融志》,第14页,1989年. ?广东省档案馆档案:《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各批局申请书副份》,全宗号86,号1,案卷号344,第192页. ?陈春声:<近代华侨汇款与侨批业的经营——以潮汕地区的研究为中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O00年4期. 97 网络及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可能不能估计过高.? 4.水客经营侨批:个性化服务 南洋百侯人的侨批很少通过批局,而大多通过水客,除了担心信誉外,主要是因为水客经营是 面对面服务,而且流动性大,收汇面广,服务较为周到,能满足客户各种个性化的服务要求. 首先是传递信息.在南洋,他们能深入山巴,矿山,大埠收汇,亲交口信,面达亲情,向各华侨介 绍他们急于想了解的家属现状和要求及家乡变化.在家乡,又能到偏乡僻壤一家一户地送汇,告知 侨眷其亲人在南洋的生活,工作情况.他乡闻乡音,见水客如见亲人,这些不是给批局的批信中不 多的文字所能代替的,况且华侨尤其是侨眷很多都不识字. 其次是带人.家乡与南洋之间,路途遥远,风险很大,非有熟悉路线的人带路不可.新客,侨眷 要出南洋,除跟随相熟的老客外,大部分都由水客带路.如由水客杨佛远从马南半岛新山带回的肖 娘才给其母亲罗氏的批信(民国25年4月10日)中说:”前寄佛远处叁十元,男嘱其将(儿子)美南 带出以为川资之费,故存放在佛远身边.男现已叮嘱佛远不论如何下帮带美南来外,敢恳大人允男 不情之请.”要杨佛远将他年近二十在家无所事事的儿子带到南洋来 学艺.杨潮荣每年走水三趟, 每次所带新客,少则几人,多则十多人,甚至几十人.到南洋后,他利用自己的人际网络和对当地社 会的了解,结合各人的能力和特长,介绍相应的工作.因而由他带出去的人都很感激他,多托他把 钱物和口信带回家乡,而家乡人也很放心.尤其是带妇女出洋,很多人在外无法回家完婚,或要妻 子儿女出洋,多委托水客带送. 再次是带物,侨眷要给亲人的家乡土特产,如牛肉干,菜干,笋干,豆干,香菇等;华侨在南洋买 给家人的物品,如高丽参,洋参,万金油,驱风油等,只有通过水客才能安全快捷地送到.如肖娘才 为其母祝寿的寿衣布料,就是由水客肖保甲带回来的.这些都是信批局无法做到的. 另外,不少华侨在相当偏远的地方做工,如马来亚雪南罗,万金等地的山里,远离城市,到批局 汇款寄信相当不容易,而水客能够到这些偏僻的地方来上门收钱带信,提供服务. 在早期,水客在收集侨批后,多在当地兑换成可以在国内使用的大洋,直接从南洋带回国内,分 发给各侨眷.1920年代以后,随着各地侨批局的纷纷建立和侨批网络的形成,为减轻风险,水客多 将所收侨批在当地批局打包成批,寄到汕头,再回至汕头取回,兑给各侨眷.所取报酬,多由华侨和 侨眷随意酌给.如果所带侨批和物品很多,则可取得不菲的收人. 水客经营的虽是侨批,但其承载的却是家乡亲人与南洋华侨之间连绵不断的亲情,是海外游子 对于故乡的一种感情.因此,在较偏远的客家山村,水客仍是联系家乡与南洋的主要方式,仍然保 存着相当大的生存空间. 三,侨批内容及其社会影响 华侨虽远离家乡,但通过水客与侨批的中介和桥梁,他们对家乡社会的发展仍然起着重大的影 响和作用.下以侨批信内容试作. 1.家乡经济生活的支持者 百侯虽山多田少,人多地少,但在民国时期经济活跃,文化发达,生活水平居于大埔县的中上 等.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海外广大华侨侨批的资助.数十名活跃于家乡与南洋之间的水客,每年 带回的侨批数千封,每封寄钱少则三五元,多则上百元,据估计每年资金多达十多万银元,成为百侯 人生产,生活得以维系和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百侯的牛肉干,忆子叛,薄饼等食品,因华侨的特别 ?马明达,黄泽纯:《潮汕侨批局的经营网络》,《暨南)x~o4年1期. 98 推崇而成为当地有名的土特产,不少人以善于经营此道而谋得维生之资.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完全 靠侨批生活的社会阶层,在侯南村,人数近达1/5. 2.传统道德的维护者 出门在外的华侨,对于家乡亲人的感情认同相当深刻,往往对养育其成人的老人非常关心和尊 敬,从而成为尊老爱幼传统道德的维护者.只要寄钱回家,都会特别叮嘱要关心老人,分些给老人 为”割肉之需”.如民国21年l1月初三,侯南杨姓人的女婿蓝爱程从新加坡和美酒庄寄给外甥杨 金河的批信中说:”兹值鸿宾水客之便,顺寄光洋五元,收后照交曾祖母肉资一元,余四元则交祖母 收用可也.”“现下水客返唐,顺寄大洋三十二元,内交伯姆肉银三角.”? 有时以是否关心老人作为与否批款的:”兹帮甲哥回唐,顺寄中央银六元.如兄嫂(即肖广 才夫妇)有奉侍母亲,可交一元与他.如无奉侍,不必交他.仍余,望大人为肉之需,不可过省,要食 买来食.”? 并一再告诫子侄要尊重老人,顺从老人的意志,否则就是不孝.如民国 21年9月12日由水客 杨传教从新加坡带回给杨金河的批信中说:”曾祖母,祖母年迈在堂,你祈善于侍奉.家中事无大 小,务要细语商量,未可稍违老人意.须知孝顺即为儿孙者应尽之天职,在理在义,均不容辞.在星 (即新加坡)临别时,谆谆诫语,你能记忆否?苟无遗忘,使远在南洋人亦可略为宽心也.” 3.传统风俗的维护者 侨居南洋的百侯人,对于西方的科学知识应该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对家乡的一些费钱费物的 传统习俗应该有相当清醒的认识,但从批信所见,他们却是这些习俗的维护者和资金资助者. 在客家地区,多子多福的观念很深,华侨也是这一习俗的维护者.如肖娘才,他已有两个儿子, 但其年近九十的老母罗氏认为还是少了,因此花钱为肖娘才买了一个儿子.过年时要为新买的儿 子起名,上祠,上灯,肖娘才通过年帮,对这一事情作了详细的交待:”本年买一孙儿,要择名上祠,以 我想二名:宝南,观南,此名未知祠上有同否.若有同,在家另择可也.兹寄来大洋二十元,以应度 年.内贴庄丁(上灯)一元.吹笙与从仙哥商酌,可以贴补否,以省手续.若可以,帮贴二元.如贴 不得,另嘱托渐妈代办就是,大约四五元开销.仍余之款,为母亲名下收用.”? 祝寿,向为尊老的表现,旅居在外的百侯人即使无法回来参与,也会尽最大可能予以经济上的 资助,尽量把场面做得体面一些.如肖娘才之母罗氏,年届九旬,在祝寿前两年他就从南洋买回了 布料,做好了寿衣.但在1937年要回家为母祝寿时,”本欲今夏返家一行,仰望慈颜,唯因在外储蓄 低微,近又工作减少,一家数口,不得已维持善后,免致堪虞.其二,中国战争行将开始,诚恐有其他 影响,以致不能成行.”只好在水客肖保甲返回家乡时,”付回中央币柒拾元.”并交待:”以十元作为 大人零用,六十元祈交弟妇,作为大人九旬佳寿设筵请余族亲戚到家欢宴.一则为大人纪念,二可 尽子之责.此时可请吾岳母到家参商一切.约做五六张席为定.如仍有余数,可留13后大人之使 用.男居留海外,不能侍奉左右,望大人饮食调摄,保重金躯,是儿之所切望之事也.”? 丧俗,向为客家人所看重,也是很花钱的事情,不少华侨却乐此不疲.如民国29年8月2613. 杨其廖从新加坡寄给其原乡侯南楼下青香世业伯母肖氏的批信中说:”犹记四月帮吾父亲(杨赐禧) 曾寄(水客杨)轮运叔带回国币壹百元,以四十元为伯父(即杨端禧)冥诞之用.”而在肖娘允的批信 中,有几封提到为其祖先买风水之事. ?民国22年11月18日肖娘允从新加坡给母郭氏的批信. ?民国25年l0月20日马南半岛新山肖娘才给母罗氏的批信. ?民国24年12月10日肖娘才给其母罗氏的批信. ?民国26年6月17日肖娘才给母罗氏批信. 99 客家山区的神明崇拜,游神赛会虽不如潮汕沿海地区狂热,但也有相当影响和规模.而其资金 的来源,不少就是海外的华侨所捐助.如肖娘允在1932年6月初五日寄给其母郭氏的批信中交 待:”寄来大洋五元……又者七月二十一日下坑师爷圣旦,题猪羊会银一元.” 在一个月后的7月19日的批信中交待:”现寄回大洋二十元……五显帝公题有猪羊银一元.” 在第二年的7月14日,肖娘允母亲郭氏在给他的信中告诉他:”乡中集福系八月初二,不卜男到时 可能回家否?如果仍有工夫可做,小银务多寄一些回来矣.” 4.文化教育的支持者 百侯自清初以来即为粤东地区的文化之乡,村民的文化素质较高,对文化教育很重视.1903 年晚清政府”改科举,兴学堂”后,各地纷纷举办中小学校.百侯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百侯在外的 华侨对家乡的新式教育给予了相当重要的经济资助.如1925年创办百侯中学时,经水客们的往来 劝募,南洋华侨的捐助达1万余元,占了总建筑费用的一半以上.出门在外的华侨对于子侄的文化 教育相当重视,这在侨批中有大量反映.如1930年3月22,日肖娘允给妻罗妆次的批信中特别交 待:12岁的儿子”云南等宜作发速之入学校读书,切不可任其贪懒.”在1932年4月22日的批信中 寄回大洋22元,其中交待需给在百侯中学读书的”娘水侄读书贴学金壹元五毫.” 杨金河的姑夫蓝爱程对他的教育的重视和资助更是说得明白:”处今日青年时代的光阴,应当 十分宝贵,勿使轻忽过去而茫然无所知觉……我意原乡族校已多,程度不差,需费亦有限,诚独一无 二求学的绝好机会……你果有心,不妨来信告我,必于可能范围内作相当之援助.”? 四,结语 位于在内陆客家山区的百侯村,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的独特性, 连接家乡与海外关系的侨 批业表现了与沿海地区不同的特征,传统的水客仍是主要的沟通方式.水客不仅人数多,品质高, 职业道德好,而且时间,空间密度大,尤其是能够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从而 赢得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虽然侨批局在潮梅地区发展迅速,覆盖面广,在百侯也有2家代办点,但附近没有银行,也没有 钱庄,侨批款往往被用为商号的周转资金,因此信誉不是很好,业务量也一直都不大.因此对于侨 批局的经营网络及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可能不能估计过高. 华侨虽侨居海外,但通过批信,对于家乡的经济,文化,风俗等各种社会事务,无不以极大的热 情予以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表现了对家乡的拳拳之心和对亲人的眷眷之意.侨批不仅承载着对 家乡亲人的赡养之责,更承载着对家乡斩不断的故乡情结. 水客频繁往来于家乡与南洋之间,家乡过剩劳动力得以转移,大量的侨资通过侨批得以带回家 乡,使生活资源短缺的家乡得到大量资助,不少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得以改善,新式教育得以开展, 基础较为薄弱的乡村经济得以延续.侨批是家乡经济和社会文化得以维系和发展的生命线,水客 和侨批对家乡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民国22年4月4日,蓝爱程给杨金河的批信. 100 (校对:房学嘉)
/
本文档为【【doc】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