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百年程氏养生经

百年程氏养生经

2017-09-01 50页 doc 165KB 1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百年程氏养生经百年程氏养生经 百年程氏养生经:养生大穴家用说明书 程莘农院士缘理辨证、据证立法、依法定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和经典古籍的精髓,吸取中医内科精华,融会贯通,创新发展,形成了“程氏针灸”独特的理论体系、诊治经验和手?特点。程红锋主任集三十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了绿色、天然、优效、无毒副作用的梅花针叩刺疗法治疗儿童近视弱视和耳穴多头电极电脉冲疗法治疗失眠和偏头痛。程凯博士把经络比喻成与生俱来的“母亲河”,通畅这条“母亲河”,对有疾病的身体来讲就是治疗,对健康的身体来说就是养生保健。本书的内容,就是程凯博士根据...
百年程氏养生经
百年程氏养生经 百年程氏养生经:养生大穴家用说明 程莘农院士缘理辨证、据证立法、依法定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和经典古籍的精髓,吸取中医内科精华,融会贯通,创新发展,形成了“程氏针灸”独特的理论体系、诊治经验和手?特点。程红锋主任集三十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了绿色、天然、优效、无毒副作用的梅花针叩刺疗法治疗儿童近视弱视和耳穴多头电极电脉冲疗法治疗失眠和偏头痛。程凯博士把经络比喻成与生俱来的“母亲河”,通畅这条“母亲河”,对有疾病的身体来讲就是治疗,对健康的身体来说就是养生保健。本书的内容,就是程凯博士根据其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所做的养生科... 作者简介 程凯,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程氏疗法第三代传人,出版学术专著和科普著作20余部。 《百年程氏养生经》第一部分 本书的内容,就是程博士根据其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所作的养生科普节目的内容扩写而成的。介绍了十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穴位,并围绕这些穴位,介绍了几十种简单而实用的中医治病、防病的方法,大多数的方法都是可以让您足不出户,不用服药,就能够让您摆脱疾病的烦 , 序 相信很多此书的读者,翻到我的序的这一页,必然会有些疑惑和不解:你纪连海不是一 个历史老师吗,难道你平时对中医还有些研究不成, 首先声明一点,我这一篇序言绝对不是对程博士的大作做什么评头论足的指点。我 还真就是一个中学历史老师而已,对中医的知识是知之甚少,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所以 写这篇序言的时候,也是有一点诚惶诚恐,恐怕使程博士的大作受污。 说起我和程博士的熟识,那是我们在一块合作做了几期电视节目。然后又去他的诊 所受了他的几次“针”疗,在跟他熟识以后,亲眼看到了他、他的父亲程老爷子以及他的 爷爷程老院士的医术,又听了他给我讲的他们家族的故事,让我感觉他是一位家学深厚、 医术高超的大夫。 程凯他们家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据他在跟我闲聊时说,他们家与宋 明理学派的“二程”渊源颇深。就整个清朝,他们程氏家族就出了27名秀才,1名举人。 程博士的曾祖父就是清朝最后一期的秀才。后来做了跟我一样的职业——教师。不过那 个时候,还不是在这种现代意义的学校里做老师,他是做的私塾先生。 程博士的曾祖在教书的同时,还对中医学特别的感兴趣,自己读了很多的中医古籍,是一个中医文献研究者。 在程凯的祖父程莘农十来岁的时候,就在家讲解《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中医入门的知识。为了让他真正成为医学大家,在15岁的时候,又让他拜了当地著名的一位老中医为师?19岁自己独立行医。 新中国成立以后,程莘农进入当时的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进行进修学习。成为我国首批针灸学员和针灸教员,也开创了针灸科研和国际教育的一片天地。 程莘农对针灸学术作出了突出贡献,1990年获得国家特殊津贴,1994年12月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当时针灸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1998年10月8日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09年1月被授予“北京市国医名师”称号,2009年3月被授予首批“国家级国医大师”称号。 程凯的爷爷是院士,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程凯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很有名的中医大夫,尤其是程凯的父亲,在梅花针治疗儿童近视和耳穴治疗失眠方面,是造诣颇深。我去找程凯瞧病的时候,整个诊所外边的过道里挤满了前来治疗近视的孩子。由此可见他的父亲医术确实高超。 咱们再说说程凯,程凯可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博士,可是获得了医学的最高学位,现在是北中医的副教授,都带研究生了。在学术上,可以说是到了一定的高度了。 在临床上,程博士除了擅长治疗各种针灸适应症外,还专攻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以及抗衰老研究。特别是近年来还十分的热心中医药的科普推广工作,在很多的电视台、电台为广大的观众、听众推广普及中医药的养生防病的科普知识,使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中医药的方法,来远离疾病的侵扰。从这一点上说,他的医疗服务的范围要比他的祖父和父亲要大多了。 本书的内容,就是程博士根据其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所作的养生科普节目的内容扩写而成的。介绍了十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穴位,并围绕这些穴位,介绍了几十种简单而实用的中医治病、防病的方法,大多数的方法都是可以让您足不出户,不用 服药,就能够让您摆脱疾病的烦恼。 这本书,可以说是程博士仁者济世的体现,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他们家传的养生治病的方法,这一次程博士都把它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在您的眼前,可谓是宅心仁厚~ 唉,嗦嗦就说了这么多,此书具体怎么样,您看了以后,再亲身实践之后,自会有您的,我就不多说了~ 是为序。 初冬于北京 2009.11.24 , 自序 从小看爷爷、爸爸用经络穴位治病救人,觉得是件很平常的事情。长大了,也成为一名针灸医生后,才明白这有多难。没有给予身体任何外源性的物质,只是在体表一些特定?部位上进行刺激,或针或灸,或点或按,居然就可以治好很多疾病。 二十年来,一直在临床中摸索和实践针灸治病的规律,间或在大学讲授有关经络穴位的课程和自己不断增加的一点点,当然,还针对一些问题做关于经络穴位的科学研究。 从学习到使用,从家族的耳濡目染,到医、教、研工作中的慢慢感悟,终于明白了针灸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为经络。 经络是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体自我诊疗的医学模型,它在长期大量的医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体表与内脏、体表与体表之间的某种固定或规律性联系, 也就是我?在经络课上给学生描述的“经络是沟通内外的桥梁,其功能是网络周身气血”。 也就是说,当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不适症状时,如果你了解经络,就可以不需药物,而在身体另外一个部位上找到相应穴位,给予正确刺激,缓解症状,恢复健康,寿享天年。用生活中的例子形象比喻的话,经络就像一条条公交线路,而穴位就是一个个车站,想要到达某个地方,只要找对车站就可以了。 但问题是:搞明白哪种问题该找哪个穴位,给这个穴位什么样的刺激才是最正确的,而且又是效果最快的,可能需要花费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用实践检验“真?”。 程氏针灸,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140年的历史。其代表性传承人——我的祖父“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已近90高龄,行医已满七十年。我的父亲程红锋也行医四十余年了。 百年的历史积淀和百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实用、简便、有效的程氏穴位养生经验,汇集成《百年程氏养生经》,也融入了程氏三代对中医针灸事业的一腔热爱,对渴望健康的朋友们的一片诚心。 我坚信:经络就是身体内与生俱来的“母亲河”,通畅她,对患有疾病的机体来讲就是最好的治疗,对健康的机体来讲就是养生保健~ 本书完稿之日,也是与本书同步的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节目播出之时,感谢北京电视台的各位工作人员,拍摄之前的多次交流,使本书的框架、内容与电视节目同步丰满。 感谢为本书题词作序的北京中医药大学老校长龙致贤教授和《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老师,师长和朋友的鼓励与推荐,才使我有信心和决心,把家族传承的经验更多地普及。 感谢我的同事郝强收、马赢、呼昊、张彭鹏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和汗水,同时也感谢曹健老师内文照片的拍摄。 2009.11.24 , 第一章 百会(1) 第一节 爷爷的故事 不知多少人问过这个问题:“你从事针灸这个行业,爷爷程院士对你有影响吗,” 生长在这样一个中医世家里,怎么可能没有,不是有句话叫做耳濡目染嘛~虽然没有“一定要学习中医”的愿望,但我走上这条行医之路,特别是现在,越走越带劲儿,越走越坚定,爷爷是看在眼里,美在心里,言语间总是流露出欣慰。毕竟程氏针灸的百年历史、爷爷七十年的行医历程,在我这里有了传承,也有了新的希望。 提及程氏针灸,其起源可以追溯至140余年前的淮阴。我们程家祖上乃书香世家,世代业儒,从清初到废除科举一共出了27名秀才,1名举人,而曾祖程震(hong)公(字序生)为清末最后一次科举的秀才,平时喜欢读医书,是中医学的业余爱好者。他50岁得子,就是我的爷爷——名希伊,号莘农,曾祖给我的爷爷取此名是希望他像伊尹一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并在爷爷10岁时开始亲自教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内经》、《难经》、《本草纲目》、《本经疏证》等中医典籍。爷爷在15岁时拜当地著名中医、温病大家陆慕韩先生为师,随其临证3年半,为程氏针灸奠定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19岁时因其师陆老逝世,即独立挂牌应诊,医术精湛,深受患者欢迎。1948年获得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期中医本科进修班,成为新中国?一批中医学员和针灸教员,并成为他由“用药”到“用针”的转折点,也由此逐渐成为新中国针灸科研与教学事业的创业者、领导者和新中国针灸国际培训事业的开拓者,成就了一代中医针灸大家。 爷爷今年已经89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尤其是记忆力惊人,年轻时的事情可以一件件数上来,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一个不差,以至于前一阵在他获得“国医大师”称号后,我们大学电教中心专门请他讲述北京中医学院成立的历史时,在场者无不被他这种惊人的记忆力所折服,戏称他是一部活的“中医历史书”。 年近九旬,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记忆力? 我不禁想到了一个生活细节:那就是爷爷的头发。我记得爷爷的头发几年以前就已经全白了,满头银发很合中医老专家的身份。中医嘛,越老越值钱,我有一个同事,年过四十,白发初生,很是兴奋,硬是不拔不染,就是为了这个身份吧。可是爷爷似乎并不满意,印象中每天都用手梳头,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习惯性动作。也许正是缘于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他的头发这两年居然奇迹般地由白转灰了~ 难道是梳头的作用,~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了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或许我们都对他修的西湖苏堤、因他而有名的东坡肉比较熟悉,却不知道他曾?有一段时间被严重的脱发给缠上了。他每天一起床,就看到枕头上落了一大把头发,那个揪心啊。你想啊,作为当时的一位大才子和一位高官,个人形象是多么重要。古时候的文人雅士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并且文人多风流,经常出入风月场所,仪表和文采一样很被看重。苏东坡想,头发要是像这样一直掉下去,还不得成一个秃子啊,太影响形象了,虽然自己跟大和尚佛印是好朋友,但这方面却没有向和尚看齐的意思。 怎么办呢,他遍访名医,终于找到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医生告诉他一个简单的方法,说只要坚持,就能使黑发重新回到他的头上,这就是?天早晚用手指梳头。于是,他每天坚持梳头,不久之后,离他而去的黑发又回到了他的头上,让他在众人的面前不再难堪。 无独有偶,南宋大诗人陆游也同样有脱发的苦恼。他在《游大智寺》一诗中,对自己脱发的问题备感苦恼:“脱发纷满梳,衰颜不堪照。百年忽已半,去日如过烧。”后来他每天坚持用手指梳头,终于长出了新的头发,这在他的诗中也有体现:“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看来每天坚持用手指梳头,养发护发有益,益智健脑更佳,好处多多啊。 第二节 简单梳头有玄机 不就是梳头吗,有何特殊, 我?始也这样想,请教了爷爷之后,才明白这中间大有玄机。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常梳发能促进发根血液循环,使毛母角化细胞和毛母色素细胞得到充分营养,有坚固发根、黑润发色的作用。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用普通的梳头方法(沿头皮向后梳)会带下头发,特别是对那些本来已经有脱发症状的人来说,更是不好的方法。 爷爷梳头可不是用梳子,是用手指,而且不是普通的梳法,是“拿五经”。 为什么称为“拿五经”呢,这是因为我们这个手法,是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称之为“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人体的主宰,人体所有阳经均上达于头面,而所有阴经都通过经别上行于头面,并且这些经脉通过头顶的5条经脉而汇于百会穴,这些经脉起着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上下的重要作用。此外头部还有穴位40多个、刺激区10余处,常刺激能疏通经络,增强血液循环,改善颅内营养,起到醒脑提神和养脑安神的作用,既可以让白天精神旺盛,又可以让晚上睡眠安稳。 , 第一章 百会(2) 为了刺激到这些经脉、穴位和穴区,一定要采取这样的手法: 程氏针灸之拿五经法 五指张开,分别置于前发际督脉、膀胱经、胆经的循行线上(中指位于头部正中的督脉线上,食指和无名指位于头部正中与额角之间内1/3处的膀胱经线上,拇指与小指位于头部正中与额角之间外1/3处的胆经线上)。五指指尖立起,用力点按5,10秒,使点按处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再原地揉20秒,这叫做点揉法。然后指尖放松,五指垂直向上移动约半厘米的距离,再次用力点按,如此反复点按,自前发际一直点按至后头部颅底,计为一次,共点按20,30次。按揉时如遇某个部位的疼痛感较为明显,可将揉法加到1分钟,然后再继续如上操作。 怪不得我爷爷睡眠很少却精神不减,年龄增而记忆力不降,原来是每天都在给头部 做这样的点揉按摩,是在用这样的健脑养生妙法~ 当然,不是不能用梳子,不过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 梳子有讲究 硬齿梳,而且齿要粗而疏,拿在手里要有质感,不能轻飘飘,长短大小不限,一般以13,17齿的手拿着比较舒服。现在有种砭石做的,质感特别好,常用还有温热感,而且与脑部电波频率相符,不过就是稍微贵了点,物以稀为贵嘛。 梳法更讲究 用硬齿梳也是同样的操作方法和要领,即不要前后梳动,而是局部点揉。 更讲究的不仅是梳具和梳法,还有梳的时间。 黄昏梳头健身法 苏东坡推崇黄昏时分梳头,他主张:“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睡前阳气沉伏,阴气隆盛,此时反复梳理,就会使你睡意增加,帮你安然进入美丽的梦乡。梳头通过对头部上星、神庭、百会等穴位的反复梳理,可使烦躁、抑郁逐渐消退、思维稳定,能起一定的催眠作用。 别小看了苏轼的,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其实也是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他8岁时就拜张易简为师,主精内科、养生学、气功、吐纳引导之术。1075年他写成了《苏学士方》,1100年撰成《圣散子方》。他在脉学、本草学、偏头痛、消渴、虫症、遗泄、按摩疗法、沐浴疗法、药膳、人?素质、眼科学诸医药学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 晨起梳头健身法 那么晨起梳头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说明了春天勤梳头对养生具有特别的意义。春天是万物萌生、成长的季节,人体也在顺应自然的特点,阳气逐渐升发,表现为毛孔开放,循环系统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速。此时,养生的要点,就是要顺应天时,顺应生理,使肢体舒展,气血流畅。如每天梳理头发,尽管只是“举手之劳”,却能宣行郁滞、疏理气血、通达阳气。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天之中早晨?阳气升发之时,此时梳头有醒神开窍的功效,可以预防中风,促进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脑溢血或脑血栓引起的瘫痪、肢体麻木、反应迟钝、记忆衰退、失语、嘴歪眼斜、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的患者,若能长期坚持对百会、上星、风池、目窗、神庭、通天等穴位的梳理,对以上症状都可起到缓解和治疗作用。 当然,更大的玄机就是百会穴了。 , 第一章 百会(3) 第三节 一窍开而百窍开 爷爷扎针,手法轻而快,自创的“程氏三才法”备受推崇,看爷爷扎针,如行云流水般,一分钟内扎完一个病人,一气呵成,简直是种享受。爷爷原来的诊室一排17张诊床,从床头扎到床尾,再走回到床头,不过20分钟的时间,而第一个患者也在不知不觉间到了起针的时候,也许这就是现代医院所谓的“病床周转率”吧,不过爷爷说留针时间长短是因病情而定的,一小时两小时的时候也有,这样算下来,上午4个小时内,他大约可以治疗60,80个患者,加上他每天提前上班的两小时(6,8时),半天下来可是个不小的工作量。 除了病人多之外,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每次扎针时多从头顶扎起,往往第一个扎的穴位就是百会穴,这可是程氏针灸的独特经验。 百会?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是督脉的穴位。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但不够准确,更为准确的方法是在这个连线中点上下仔细循按,在头顶找到一个明显的凹陷,古人形容“百会可纳豆”,也就是人体直立位时,在头顶百会穴放 一粒豆子,随意走动可以不掉下来,说明这个凹陷可是个不小的凹陷呢,应该很容易可以找到。 这里是个极为特殊的地方,特殊在哪里呢, 诸阳之会 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督脉,在中医学当中被认为是总管全身阳脉的经脉,?称之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人体全身的阳气都要汇聚到督脉中去。而百会呢,正位于人头顶的部位,是人体当中最高的位置。人头上顶天,所以根据中医的阴阳理论,百会穴是可以通天气的地方。而天属阳,所以通天气的百会穴可以说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 内通髓海 因为阳气具有能够充养人体髓海、使髓海的功能保持正常的功能,属于督脉、位于人体最上部的百会穴,就对人的髓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对全身功能状态的调节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督脉、交会于百会的膀胱经都直通于脑,而脑为髓海,是人体神志功能的根本所在。 程氏针灸之一窍开百窍开法 正因为这里是个极为特殊的地方,所以针刺这里就有特殊的意义。 通过刺激百会穴,可以调动人体百脉,四两拨千斤,一穴通全身,一窍通而百窍通,使身体经络气血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后续穴位治疗的效果放大到极致。当然正因为是轻刺激,也有助于患者安静下来,消除针刺的恐惧感和不适感。 更因为百会是个极为特殊的地方,所以千万不要乱按,特别是不分情况的重刺激,爷爷用百会的玄妙之处就在于轻刺激、先刺激,如果变成了重刺激或乱刺激,则会导致经脉受损,气血流动不畅,轻者出现头痛、头晕等?适症状,重者则是“一窍乱而百窍乱”了。 我几年前曾经治疗过一个高血压的男性患者,本来他饮酒、生活不规律,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好不容易调整过来,血压也控制得比较稳定。突然有一天来诊时,他头晕得厉害,一量血压竟高出平时很多,没有过量饮酒、没有过度生气,生活也很规律,休息时间也保证得很好,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血压不稳定呢, 看到他新理的头发,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就详细问了一下理发的过程。原来他昨天理发时,美发店赠送头部按摩,年轻的工作人员很有力气,也很卖力气,用力按压了百会穴,当时他不仅没有感觉到放松?舒适,反而感觉到有点头疼、头晕,结果当晚就出现血压升高。要知道,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的使用,重刺激易使虚阳上越、肝阳上亢,如果本来就血压偏高,大力按之则可使气血逆流回经脉,致头晕目眩,甚至出现高血压。 在推拿手法中,轻刺激为补、为通,重刺激为泻、为滞。百会,是头部阳气会聚之所,是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交通要道,宜通不宜堵,百会通畅了以后就会百脉皆通,一穴可补诸阳。而通的方法除了用针在治疗之前轻刺激外,还可以采用“拿五经”的方法,通过刺激相关经脉,使气血畅通,从而间接刺激百会,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溜以,拿五经应当是一天之中晨起之时首先要做的经络保健方法。 正所谓,一窍开百窍开,经络养生从头来。 , 第一章 百会(4) 第四节 梅花针打造无近视班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名字叫《神鞭》,主人公生活在清末,家传绝技辫子功,不想民国人人剪辫,对手以为其绝技失效,却不想他剃了个大光头,却玩活了手中的两把手枪。最后,主人公留下一句话:“辫剪了,神留着~” 也许,这就叫做“与时俱进”吧~ 好几次,在不同的场合,都被人问到中医传承的问题,私以为“承”不光是“继承”的意思,还应当包括“承上启下”。能继承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变化发展、 发扬光大,就难能可贵了。这也许是对程氏针灸的传承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吧。 在儿时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是工作很忙的人,每天天还没亮就去门诊,晚上天黑了还没有回来,甚至周末也经常不休息。长大后才知道,原来父亲这样做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爷爷每天 6 时门诊,几十年如一日,父亲自是不甘落后,仿效学习;二是因为父亲潜心研究治疗青少年近视弱视的方法,而很多孩子要上学,没时间治疗,于是父亲就利用早上、晚上和休息日来治疗。 记得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体检,结果发现我视力下降,由1.5下降到了0.4,班主任王老师及时通知了我父亲,没想到短短的一个寒假,我又恢复了双眼1.5的正常视力。王老师觉得很奇怪,询问才得知,是父亲在寒假期间用中医的方法给我治好的,于是她上门造访,请父亲给全班视力不好的同学治疗。于是父亲就利用每周三的休息时间义务治疗,这一坚持就是4年的时间。当然,辛苦没有白费,毕业时全班合影中只有一个新转来的同学还戴着眼镜,我们也因此被评为了北京市的三好班集体。 父亲从1983年到1985年先后在北京分司厅小学(我的小学母校)、和平里一小、和平里二小、和平里六小等十几所小学进行调研,并利用休息日免费为学生进行治疗达数千人次,受到过北京市教育局的表彰。1987年到1988年到北京永安里小学、东光路小学、体育馆小学和79路中学、北京第五中学、育英中学等中小学校进行集体治疗和科研观察。其间,永安里小学还涌现出两个“无近视集体”,被北京市授予荣誉证书。 至今,经父亲治疗的近视弱视孩子已数以万计。那么,他用的是什么神奇方法呢, 这个方法就是从爷爷的“一窍开百窍开”法中变化发展而来的“程氏梅花针”法。 TIPS: 梅花针,又称皮肤针。梅花针针头呈小锤形,针柄一般长15,19厘米,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针盘下面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所嵌不锈钢短针的数目不同,可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它的用法,是用针头来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皮肤。因为皮肤与经络、脏腑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运用梅花针在经络、穴位的表面皮肤进行叩刺,可以激发、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的目的。 梅花针的针尖不是十分锐利,它并不是通过刺透皮肤起作用的,而是通过钝性针头在皮肤的叩击作用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的。选购梅花针的时候,要选择针柄坚固而有弹性,全束针平齐,没有偏斜、钩曲、锈蚀和缺损的针具。 近视弱视的治疗,适用于青少年儿童,而孩子最怕疼,听说扎针就都不敢来啦,所以要用刺激轻的治疗方法,于是父亲就想到了梅花针。治疗时,利用腕力将梅花针的针柄做上下有节奏的弹击,使七星针头平稳地落在患儿的皮肤上,专业术语称为“叩刺”。当针叩刺到皮肤时,针尖不会刺破皮肤,而是受阻弹起。治疗完成时,局部皮肤仅仅充血发红,而患儿也仅会感到有轻微的刺痛感,好像蚊子叮、蚂蚁咬。 但是,不疼的问题解决了,疗效又成了问题,刺激量不够,当然治疗效果就差强人意了。在经络理论中,有多条经脉循行与眼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足阳明胃经经过内侧眼角和眼睛下面;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侧眼角;手太阳小肠经走到内外眼角;手少阳三焦经终止于外侧眼角;足少阳胆经起于外侧眼角;而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则联系眼后的目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此外,阴阳跷脉还会合于内侧眼角。当这些经脉气血不畅时,就会影响眼睛的视物功能。而这些经脉多为阳经,恰恰会聚于百会穴。 一窍开则百窍开~ 程氏针灸之梅花针法 正是在爷爷的经验基础上,父亲逐渐摸索出了以百会穴为核心的梅花针治疗处方:百会、四神聪、前顶、后顶、风池、颈夹脊,每个治疗穴位或部位叩刺200下左右,以局部出现潮红为度,每天一次,每周5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不休息,根据病程轻重不同可连续治疗至6个疗程,对成年人的视疲劳和老年人的视物昏花也有缓解作用。 梅花针操作简便,安全易?,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真是应该像拔罐、刮痧那样普及应用,后面我会介绍很多用程氏梅花针法治疗的病案和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过,梅花针的操作方法看似简单,实是需要勤加练习。初学者治疗一两个人,手腕就会有酸痛的感觉,而父亲曾经最多时连续治疗八十多人次,靠的可不只是指力和腕力,要上臂带前臂,前臂带腕指,协调动作,切忌肌肉紧张,要有举重若轻的感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针尖与皮肤的垂直和位置相对固定,保持垂直可以使针头的7个小针尖同时落在穴区皮肤上,不会刺破皮肤而出血;保持位置固定可以使穴区得到持久的刺激而起效。父亲治疗时,只看到梅花针纷繁而落,快速均匀,令人眼花缭乱,但治疗结束定睛一看,穴区皮肤上仅仅有 7 个淡白色的小点儿,原来这几百下叩刺,都几乎落在了同一个位置上,想象一下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可能只有父亲这样坚持治疗了快30年的人,才能做到。 , 第一章 百会(5) 第五节 痴呆的“百会”阻击战 脑膜炎后遗症神速康复 2008年9月17日,对于居住于北京市西城区的琳琳(化名)一家来说是个不平常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琳琳几天来一系列的神志异常症状终于找到了根源。 事情是这样的,11岁的小姑娘琳琳在9月份的一天突然出现精神异常,言语、行为的异常吓坏了琳琳的父母,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立即就带孩子去见了心理医生,孩子没有受到过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因此并不是单纯的精神异常,排除了心理方面的原因。辗转到了其他几家儿童专科医院,找了神经内科和内科的专家,始终没有查出真正的病因,而孩子这时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时有抽搐、高烧发生。这时,一位大夫提醒应该去排除一下脑膜炎。9月17日,在某三甲医院经过腰穿,最终确?为“病毒性脑膜炎”,这下子终于水落石出,琳琳父母的心总算踏实了,但琳琳这样典型的脑膜炎引起神志异常的病例很少见,经过长达20多天的治疗,琳琳的病情总算稳定了下来,经过腰穿和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10月初琳琳出院了。可这时的琳琳,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活泼,情绪变得淡漠,语言能力明显减退,无法正常表达思想,以往的记忆力丧失大半,连学也上不了了,脑膜炎遗留下来的后遗症让琳琳的父母很痛心。 琳琳的父亲是名出租车司机,正巧和每天接送我父亲上下班的司机师傅在同一个公 司,听说中医很神奇,就前来求诊。那天正巧是我坐诊?通过认真分析琳琳的发病情况、目前的症状和体征,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我判断属于痰浊上扰、蒙闭清窍的症候,治疗当以开窍醒神为主。中医将头称之为“清窍”,为什么称其为清窍呢,这是因为大脑对其生活的环境要求极端苛刻,不能够有丝毫的邪气、杂气的侵袭。 明确诊断并不难,难在如何治疗,此时的琳琳几乎无法沟通,尝试针刺了几个穴位,她都大哭大闹,只听得口中“啊,啊”不断,手抓脚踢,父母按都按不住,还怎么治疗啊~ 灵机一动,试试梅花针吧~以头部督脉线和颈背夹脊穴为重点治疗,特别重点叩刺了百会穴,当然?轻刺激,不然她可不接受。开始每天一次治疗,每次治疗大约20分钟,半个月不到,琳琳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记忆在不断地恢复,语言表达也在快速提高。于是治疗就减少到隔日一次,结果经过治疗一个月之后,琳琳就重新回到了学校上课啦~ 最近,琳琳的父母又带她去做了全面检查,结果是一切正常,治疗效果让很多医生都惊叹中医的神奇呢~ 其实,这只不过是我活学活用了爷爷和父亲的经验与方法,治疗的一个案例罢了。要知道,这种方法还可以解决威胁许多老年人健康的大问题呢~ 百会叩刺防治老年性痴呆 一天,我到父?的诊室问个问题,一进门就看到他头上顶着十几根银针,就关心地问他哪里不舒服,是不是血压高了,父亲笑呵呵地回答说:“预防老年性痴呆。”脑为髓海,主管神志功能,而肾主骨生髓,人老了肾气易衰,髓海易失养而引发神志病症,而这个老年性痴呆正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杀手~ 老年痴呆症,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大脑原发性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以其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此病列入21世纪5大重点疾病之一。老年性痴呆,几乎是个不可逆转的过程,确诊后平均可活8,10年,有的达20年,但由于进行性的发展和认知功能的障碍,使康复护理的花费以及给家属带来的精神负担成为许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灾难,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家庭和社会 公共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早期有一个被称为“轻度认知障碍”的阶段,可以理解为介于正常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果及时干预,将有效控制其向老年性痴呆转化,也就从根本上防治了老年性痴呆。这正符合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也使百会穴治疗健忘、痴呆等古代作用在现代得到了更好的诠释和应用。 怎么做呢, 程氏针灸之梅花针防治痴呆 前面已经教了“拿五经”的方法,刺激的5条经络不变,刺激的方法由手指点揉改为梅花针叩刺,手法要轻,重点叩刺百会及百会周围穴位,每次治疗约10,15分钟,隔日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每年坚持,可在秋冬季节到来之际操作,因为此时天气转凉,寒主收引,阳气受抑,血脉容易出现不通,脑供血易出现不足,是脑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的高发期。此时治疗,一窍开而百窍开,血脉通畅,髓海得养,?老年人头脑清楚,得享天伦之乐。 , 第一章 百会(6) 第六节 8片安眠药一次减掉 百会的安神作用在前面“拿五经”和“黄昏梳头”的方法中已经介绍了。有没有更有效的穴位和方法呢,那就是耳穴。 父亲研究耳穴多年,颇有心得,特别是用耳穴治疗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多有奇效。2006年,父亲曾经治疗过一位长期顽固失眠的患者,这位患者是一位80多岁的老军人。据他自己介绍,26岁的时候就被失眠纠缠上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每天必须依靠安定片才能睡得着。但是,安定并没有彻底解决他的问题,反而是服用的剂量越来越大,来诊时,每天晚上已经需要吃到8片安眠药才能入睡。虽然吃这么大剂量,但睡眠质量仍然不是怎么好,只能睡4,5小时。他现在是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老是打盹,迷糊。不光有失眠的痛苦,还有高血压、高血糖,还因为前列腺炎,夜尿频多, 一晚上要上好几次厕所。本来就好不容易才能睡着,睡着睡着又被尿给憋醒了,这更加重了他失眠的痛苦。 除了嘱咐他每天晚上睡前“拿五经”外,父亲给他选取了神门、耳中、口、垂前等耳穴,用自创的多头电极耳穴电脉冲治疗,然后又嘱咐他平时吃饭要多吃蔬菜,少吃肉类、味道重的食物。由于当时是初冬季节,还告诉他可以适当地多吃白萝卜。中医有句俗语叫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吃白萝卜可以健脾消食、利尿消肿。 耳穴治疗,只是简单的15分钟而已,你猜怎么着,在第一次治疗的当晚他就没有服用安眠药,轻易入睡,并且夜尿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醒过以后也能够很快再次入睡,当晚整整睡足了6个小时。 又经过两次治疗以后,他就摆脱了安眠药的束缚,每天都能睡6,7个小时,并且夜尿次数也大大减少了,情绪也有了很大的缓解,白天也有精神了,病情已经基本稳定。 TIPS: 很多人喜欢用安眠药对付睡眠问题,但这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安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有镇静和催眠的作用。长期服用安眠药对人体有许多危害。研究表明,失眠病史较长,并服用安眠药物,极易引发内分泌的紊乱,并出现了头痛、?疮、急躁、易怒、焦虑或抑郁等系列症状。心动过缓的老年人更不宜服用安眠药过量,以免镇静过深引发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呼吸骤停的危重情况出现。 父亲的耳穴治疗方法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要知道,这也是程氏针灸具有非常独特疗效的方法之一,且听我慢慢道来。 独特的耳穴处方 父亲研究耳穴,与他人不同。早年我去他诊室,经常看到他的窗户或镜子上粘着许多纸条,上面多写着穴位的名称,那是父亲在众多的耳穴中一个一个的筛选组合,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终于找出应对不同病症的优效穴组。 以失眠为例吧,有?的穴位包括神门、肾、肝、胰胆、脾、胃、小肠、耳中、口、枕、三焦、额、皮质下、垂前、心脏点、失眠穴等,根据不同情况组合应用。而对多数人而言都有较好效果的基础处方则由神门、耳中、枕、肝、失眠穴5个穴位组成。我试验过,单用这5个穴位,多数失眠症状都有所缓解。记得有一年,父亲接受了合肥一家电视台的采访,报道了父亲治疗失眠的疗效,结果患者纷纷打电话要求治疗。父亲分身乏术,就把这几个穴位告诉了在合肥的几个刚毕业的医生,没想到病人越治越多。因为疗效好,一传十,十传百,连附近郊县的都赶来治疗,电视台还做了跟踪报道。个处方没有任何副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问题,大家放心用吧。 程氏针灸之失眠耳穴处方 基础处方:神门、耳中、枕、肝、失眠穴 入睡困难加口,醒了再难入睡加垂前,夜尿频加肾,多梦加心脏点 用穴如用药,用穴如用兵 爷爷年轻时跟随温病大家陆慕寒公学习中医内科,对于中药的药性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后从事针灸,对腧穴与中药、中药处方与针灸处方做到了融会贯通。他认为用药、用穴都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穴位和中药的作用常有异曲同功之妙。例如,补中益气,用药则用补中益气汤,用穴则?百会(类似升麻、柴胡)、关元、气海(类似人参、黄芪)、足三里(类似白术)。 这种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父亲,别人用耳穴,只是一组穴位,不分主次,父亲用耳穴,却如方剂处方,分清主穴、配穴。父亲说,治病如打仗,用穴如用兵,没有统帅,士兵怎么知道打哪里,没有主穴,治疗又如何快速起效, 一般来讲,耳穴神门多为失眠处方中的主穴。但怎样分主次进行刺激呢,爱钻研的父亲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多头电极电脉冲治疗法。 普通的电脉冲仪只有正负两个电极,只能同时刺激两个穴位,而且难分主次。父亲亲手用废旧电线?制了一个爪状的电极,有四个分支,每个分支顶端用锡焊了一个突起 的圆点,以起到穴位按压与刺激的作用。还制作一个导电的夹子,夹子夹于主穴神门上, 接正极,由于是耳朵正背相夹,对神门穴的刺激量较强。爪状电极用胶布分贴于配穴上, 接负极,由于是多头共同一个电极,而且胶布贴压,则刺激量较弱。 用这种方法分出了主穴与配穴,加上多穴协同起效,疗效自然没的说。 连耳穴压籽都要用中药泡制 用多头电极脉冲仪治疗每次也就15,20分钟,治疗后为了延长对耳穴的刺激,加 强疗效,还要埋上药籽。其实这个药籽也是一味中药?叫做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从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药具有很好的活血通经的效果,即使是 有皇帝的命令也不能让它停留,所以叫做王不留行。此外,王不留行还是重要的催乳药。 中医有俗语叫“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而现在,除了用于产妇的催乳以外, 还有很多养奶牛的在饲料中添加王不留行籽,发现对于奶牛也有很好的催乳作用,可以 提高乳牛的乳汁产量。 , 第一章 百会(7) TIPS:王不留行药籽的贴压法 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厘米×0.6厘米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以自身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对皮肤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布。 但是父亲还要精益求精,小小的王不留行药籽,还要用特殊配制的中药泡制,以增加疗效。这个处方虽然出于程门,但告诉大家也无妨,希望帮到更多人,只是制作工艺稍微麻烦一点。 程氏针灸之失眠耳穴压籽泡制法 石菖蒲15克、牡丹皮12克、女贞子12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郁金10克、炙黄芪15克、茯神10克、远志10克、益智仁10克。 ?量取上述中药泡洗干净,一并研末后,上锅炒热,与王不留行籽500克一起放于干净干燥的瓶中密封,密封时加冰片1克。约半个月后取出去末,留药籽,再用75%酒精洗净,晾干备用。 为什么开始要泡洗,后面还要酒精浸泡呢,父亲说药籽虽小,但要贴于耳上,而耳部穴区皮肤薄嫩,如果药籽不干净的话,容易引起感染。父亲真是仔细,不仅将点滴心思花在治疗的每一个环节,而且还尽量为患者考虑周全,难怪深得患者好评。 正是,医者多用心,患者多有福啊~ 第七节 百会好处多又多 中药熏蒸百会用于中风康复 62岁的常大爷,一年前因脑中风造成右侧肢体偏瘫,失语,虽采用多种方法治疗,但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都没有恢复。后来他来到我的诊所找我治疗,我给他使用了中药熏蒸百会穴的康复疗法对他进行治疗后,仅仅一个月时间,常大爷就恢复了语言功能,并且能够独立行走。 脑中风即西医所说的“脑卒中”,它包括脑出血、脑栓塞等病。百会穴是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位,它位于人体头部正中心,是人体的最高处,五脏六腑阳气均交会于此。通过此穴治病,可达到一穴补诸阳、全身经络均畅通的疗效。 一般百会穴采用针刺治疗,而在百会穴用药治疗在国内很少见。此方法是将人参、红花、三七等中药研成细末放到一个特制药袋中,并将其固定在一个线帽里,让患者戴上帽子正好对准头部百会穴处,这样中药通过渗透,就可以从百会穴输送到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中风偏瘫患者,如果有消化问题、难以服药的可以一试。 温灸百会升阳举陷治脱垂 百会穴会聚人体一身阳气,且位居高位,温灸此穴有温阳升阳、提升固脱的作用,对因体质虚弱引起的脏器下垂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例如胃下垂、脱肛、泄泻以及女性常见的子宫脱垂(中医称阴挺)等。 如果同时配合灸气海,效果会更好。 第二章 印堂(1) 第一节 从印堂发黑谈起 由于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授健康课程,于是养成了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习惯,也算工作之余顺便放松休闲一下吧,?命在于运动,生活在于调剂嘛。 一次,来到一座海滨城市,恰巧城边有座山,山上还有座观。山是名山,观也是名观,不能不看啊。上得山来,放眼望去,果然是人杰地灵、风水宝地,顿觉心胸开阔,俗念尽弃,气定而神闲。 逍遥神往间,突然,一个人影窜到面前,道袍在身,口中念念有词:“先生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尤其前庭饱满,当是富贵之相,只是今年运程有差,两眉间印堂颜色发暗,恐有不测,当求解脱之法,以保平安……” 唉,真煞风景啊~ 这种经历也许你也曾有过,且不论感受如何,先说说“印堂”这个位于两眉?间(眉心)处的特殊穴位吧。 其实,“印堂”这个名词最早并不是医学界的名词,而是古时候的相术师对人体面部两眉之间部位的称呼。因为“印”这个字,在古代的时候,它的含义不是一般的印章,而是指官印,是古代官员身份权利的凭证。中国古代的字书《说文解字》云:“印,执政所持信也。”意思就是说,印,是古代官员行使行政司法权力的信物、凭证。所以“印”,就可以代指官职、官阶。你没见古代越大的官,用的印信越大,甚至皇帝的玉玺都要抬着盖吗~而“堂”,自然指官印放置的位置,官越大,需要放印的堂也就越大,而堂越大,则预?着可以放置更宽大的印信。所以古代的相术认为印堂这个部位的宽窄大小,可以预示着人能否当官、官职的大小以及这个人近期的事业运程如何。唐代赵蕤的《长短经?察相》中说:“天中丰隆,印堂端正者,六品之候也。” 天庭饱满就会官运亨通,这一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从医学的角度解释起来还真有一定道理。前额之内为脑,额叶所在,前额突出或饱满,则大脑发育正常,脑容量相对大。此处又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经过的地方,督脉起于两肾之间,膀胱经又入络肾,两条经脉又都入络脑,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这个地方?满、丰腴,就代表了人的肾精比较充足,髓海功能旺盛。所以,这样的人在智力上就会比较强,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来获取成功,当然在古代谋个一官半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啦。 与这种说法相呼应的,在人体中还有一个部位,那就是后脑勺了,此处解剖学名称为“枕外隆突”,也就是平常大家所说的“反骨”。这要感谢《三国演义》这部书了,让“反骨”这个名词家喻户晓,书中描写大将魏延就是因为枕骨的地方特别地高凸,被诸葛亮称之为有反骨,而后来他果真叛变了。于是古代的相术里就有了脑后有反骨,必然会叛乱作逆的说法。 其实,还是同六的道理,枕外隆突高,代表着脑发育正常,脑容量大,这样的人更聪明,当然也就更不服管,古代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假托造反之名,称之为“反骨”,而为了进一步愚民,就发布命令,要求众百姓在婴儿头型形成时期,要睡平枕头,都要把头型睡成后脑勺平平的头型,防止反骨出现。有句话,叫做“平头百姓”,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而那种圆圆滚滚、漂亮美观的头型,也就只能是皇家的子孙才配有的。 我们现代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了,那么印堂发黑,到底是迷信还是真有灾难降临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黄帝内经》里的原?:“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这段话出自《灵枢?经脉》篇,讲的是足少阴肾经的经脉病候,也就是说当足少阴肾经的经脉气血发生了异常的变动时,会出现“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等系列症状,这其中让我们关注一下“面如漆柴”几个字。 也许你曾经捡过柴火,即使你没捡过,也应该知道柴要晒干后才能助燃,否则会有一股股冒出浓烟来。所以这里“柴”的意思,就是干枯的意思,枯木为柴。而“漆”则指黑色,古代的漆可不是现在的立邦漆,五颜六色的,多是黑色,或是古典家具那样的深褐色。所以“面如漆柴”指的是面色呈现晦暗而干枯的颜色。 中医面部望诊,讲究除了望神之外,主要为颜色和光泽两个方面,无论青、赤、黄、白、黑,总以有光泽为佳,而黑为肾病之色,又见干枯之象,则为肾气将败之危候,特别是在与脑联系密切的印堂穴处出现,当然是命不久矣的征兆了。不过,也不要太过于担心,这种面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因为出现这样严重疾病征兆的人,身体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哪里还有精神在外面逛来逛去啊。那么这种面色的人在哪里可以看到呢,我想是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吧。 , 第二章 印堂(2) 第二节 印堂自测诊健康 “印堂发黑,将倒大霉”对常人来讲的确是种迷信的说法,但是印堂部位颜色有异, 却可以昭示您的健康问题。 印?发白 阳气自衰 这要从曾写过“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这首著名的《七 哀诗》的东汉大才子王粲说起啦。 这个王粲可不是一般人,他出身于东汉的上层官僚之家,曾祖王龚顺帝时官至太尉, 这个太尉在东汉时期实际上就相当于首相、总理的职位。其祖父王畅,在灵帝时当了一 个相当于现在的住房建设部部长的官职,叫司空。其父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高级幕僚。 说起王粲的才学来,那可不得了,他十四岁到长安的时候,去拜见当时的大官、大 文学家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当时名人雅士去找蔡邕的很多,但是蔡邕很少有亲 自出迎的。可蔡邕一听说王粲来了,急得都顾不得穿好鞋子,踢拉着鞋子就跑出门外迎接了。还对众人这样介绍王粲:“这是王(畅)公的孙子,有奇才,我不如他呀。我家的万卷书籍文章,我将来都送给他。”十七岁时,王粲就被当时的文化部部长推荐,让他去做给皇帝传达命令的黄门侍郎,他都没去应召就职。 可惜王粲英年早逝,于建安二十二年春在行军的途中患病而死,一代文豪就此陨落。享年四十一岁。(见于《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其实,王粲英年早逝,在他二十来岁的时候,就有一个人预言过他将在四十来岁重病不治。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名医,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张仲景。 张仲景是怎么预言他的生死的呢, 有一天,张仲景、王粲同时参加了一个大官举办的酒会。因为王粲才气出众,当时的名气已经如日中天,所以同样作为一个文人的张仲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挤到了这个闻名已久的大才子跟前:“啊呀,久仰大名了,今日得见我张某三生有幸啊。”“哪里哪里,您言重啦~”寒暄了几句以后,本来想向王粲请教一些文学知识的张仲景,在阳光的照耀下,忽然发现王粲两眉之间印堂穴区的颜色不大对,再细细一推敲,不禁大惊失色。他急忙把王粲拉到?边,悄悄地跟他说:“跟您说句您不喜欢听的话,根据您的面相,预示您将会在二十年以后得一场大病。这场病只能抓住现在的时机御防,这样吧,我给您开一个方子,您按我的这个方子服一帖,就能把这场病消灭于无形。”于是,他给王粲开了一帖叫做“五石汤”的方子。 你想啊,当时王粲才刚刚二十岁左右,成名又早,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突然就被一位拉住这么说自己,不禁心里有点恼火(这情节有点像现在我在某些景点前的偶遇)。心说:“我这么年轻,又这么有才气,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都以能够请到我,让我为他们题词、留字为荣。你这个家?,怎们见面不向我讨教文学问题,刚说几句话就说我有病啊。我年纪轻轻,能有什么病啊,我吃嘛嘛香的。再说了,你又不是神仙,能掐会算的,二十年以后的事你怎么就能知道啊。今天怎么这么晦气啊,碰上这么一个人。”但是他也不好当面拒绝,勉强把方子收下了。这张仲景还不罢休,追上去又说:“这个药煎出来以后,一定要等凉透了再喝啊~”王大才子头也不回的走了。 , 第二章 印堂(3) 这里插一句,解释一下五石汤吧。为什么张仲景给王粲开的方子叫做五石汤呢,这是因为这个方子里面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和太乙禹余粮这5种原料为石头的药物,这几味药药性都是温热的,加上方中其他几味如干姜、附子、桂枝等,使这副药成为大温大热的汤药,功效可温阳散寒,因为它的温热性质很强烈,所以为了防止过于温热的药物对人产生伤害,这个药一般要放到冰凉了,才能服用。所以,五石汤又称为“寒食散”。 这服药就是放温了服用,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在三国两晋时期,很多人有服用这个方子的习惯。为什么很多人服用这个汤药呢,这是因为这个药吃完之后,能够强烈的使人的神经兴奋,就像现代的海洛因一样。喝完这个药以后,你就会感觉到浑身发热,燥热?当,有想狂奔的欲望。而那个时代的很多文人雅士,由于战乱不断,不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很苦恼。在平时又没有太大的胆量去发泄,于是就借助这个五石汤的药力,让自己发狂。当时有很多人以服用五石汤、奔放不羁为时髦。相传“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就曾在服用五石汤后因为燥热难当而在大街上裸奔,由此可见五石汤是多么激烈的啊~ 现在这个方子不常用了,配制麻烦,而且有一定毒性,要小心。 话说过了两三天,张仲景和王粲又碰面了,不想张仲景发现王粲印堂部位的颜色丝毫没有改变,知道王粲不相信自己的话,不禁暗暗摇头,对这么一位大才子将要英年早逝而惋惜。 历史就是这么捉弄人,在二十年后,也就是王粲刚过了四十一岁的生日,就在跟随曹操转战中原的过程中得了重病,眉毛全部掉完了~眉毛掉完以后,病情急剧变化,终告不治,一位与曹植并称的大才子,在四十一岁的年纪,早早的就撒手人寰了~ 那么,王粲两眉之间的位置颜色有何异常呢,张仲景为什么能够凭此判断他将在二十年以后发病,并且是要眉毛脱落呢, 其实,这一切都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有关 印堂,位于两眉正中间的部位,督脉从此循行经过。督脉,起于两肾之间,总管人体一身之阳。而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侧眼角的睛明穴,向上循行经过印堂旁边,也就是眉毛内侧端的眉头位置,行至头顶与督脉交会于头顶百会穴,经过后头部又与督脉交会于颈后大椎穴,再向下并行督脉于脊椎两侧,散布于人体背腰部,至腰中时则深入腰两旁的肌肉中,络肾属膀胱。膀胱经与肾有着密切的联系,肾中阳气通过膀胱经温煦着人体背部之阳,使人体抵御外邪的重要功能得以实现,所以我们说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表。 中医认为,如果一个人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充盛的话,那这个人的眉毛就长得好看而浓密,如果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供应不足?话,就会导致眉毛稀少、脱落的情况出现。所以,通过观察眉毛、印堂的变化,就可以推知足太阳膀胱经气血的盛衰情况。而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盛衰,说到底,还是由肾气的盛衰所决定的。 现在我们推断,张仲景应该看到王粲印堂处出现了灰白的颜色,并由此推知了王粲的肾阳不足、寒凝经脉,才开了有温补作用的“五石汤”,却不知一代才子不信医圣之方啊。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印堂发白常见于哪些人呢 怕冷,四肢不温,特别是下肢怕冷明显;腰膝酸软无力;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这些都是肾中阳气不足的表现。在男子可能会出?阳痿、滑精、早泄,在女子可能出现不孕、痛经、月经淋漓不净、白带清稀量多;还会出现夜尿频多、大便久泄不止(有一些人会在早上五六点钟时突然腹痛而泄,称为“五更泄”)、腰以下浮肿明显,甚至胸闷、气短等症。 当然,不用配制五石汤这么麻烦了,金匮肾气丸和右归丸,都是温补肾阳的好方子,药性也平和得多,在药店随处可买。 肉桂粉之温补命门火法 用肉桂粉温补命门之火,用量每次5克(官桂),1日2次,一般3周内可以明显改善肾阳虚引起的腰痛症状,包括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腰肌劳损及不明原因 的腰痛等,但?肉桂辛热,温补力量强,可能会出现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也许有人会问:冬虫夏草行不行 当然可以,这可是特产于我国的名贵中药。研究表明,将虫草装胶囊服用,对性功能低下、血小板减少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耳鸣、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肝硬化、肿瘤等病症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除了粉装胶囊口服外,我再推荐一个炖老鸭法吧: 炖老鸭温补肾阳法 用冬虫夏草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加入酱油、料酒等调味料,蒸烂食之,其药气能从头中直贯鸭全身,无不透浃。(《本草纲?拾遗》) , 第二章 印堂(4) 也许你还会问:有没有温阳的穴位呢 当然有,不过不是印堂,印堂是反映病症的部位,而治疗的穴位当然要首先考虑督脉和膀胱经上的穴位,指点一?吧,例如大椎、肾俞、八等,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介绍的,也有特异的操作方法相配合。 印堂发红,劳心伤神 印堂发红的人比较常见,我讲一个我经历的真实医案吧: 我的诊桌正对着诊室的大门,大约有六七步的距离。一天,我正在给一位病号搭脉,这个时候,从门外走进来一个人。我下意识用眼睛余光一看,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有点不太对劲儿。他个子不高,身材却很胖,圆滚滚的,特别有意思的是还剃了一个甑明瓦亮的秃瓢脑袋,越发显得肥头大耳,外形简直就像一个束腰葫芦一样,一个大圆球顶着一个小圆球,就进来了。于是我又?起头来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个病人。这一看不要紧,您猜怎么着,我发现他的两眉之间额头印堂的部位,有两条红印,就像是被人挠了一样。 等他坐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又仔细地看了看,不是挠的,就是两条红色色带,自印堂直上隐入前发际。于是,我一上来就问他是不是有高血压,是不是最近经常心烦、失眠。这一问还真问着了,他说自己是自由工作者,最近工作压力特别大,天天晚上加班熬夜,吃晚也不规律,食欲欠佳,疲劳乏力,失眠多梦,体重增加了不少,最让他担心的是血压开始波动起来,头晕目眩时有发生,精力大不如前,为了身体的问题甚至有些焦?了,不想我连脉都没号,就直入主题了。 我为什么要这么问呢, 因为根据中医望诊理论,人的面部可对应于不同的脏腑,面部色泽的改变可以反映脏腑的相关问题。前额印堂的部位,正是属心属脑的部位,中医认为五脏之中心藏神,为君主之官,皇帝要占据最高位,才能高瞻远瞩,所以前额属心。而脑也藏神,脑所藏的神为元神,头颅则称之为“元神之府”。印堂位于前额的最中间,也就是最高处的核心位置,也正体现了这个位置与脑这个“元神之府”的特定联系。所以印堂这个部位的颜色色泽的变化,常常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神志状态。 印堂局部发红 一般劳心耗神的人容易出现印堂局部发红,例如从事管理工作,特别是人事管理工作的人,或是每天面对大量数据、生怕出差错的财务人员,还有就是心思缜密、心眼颇多的人。这些人经常是处于思虑过多的状态,易耗伤心气,并伤及脾气。心主神志,而脾主运化与肌肉四肢,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人容易出现多梦、烦躁,食欲不振、容易疲乏的症状了。 印堂色红,上有红疹 还有一类人,不仅印堂穴区发红,而且上面会有一层淡淡的红疹,也就是细小的红点,这就不仅仅心神耗伤的表现了,往往是阴亏、有虚热的征兆,伴的症状除了烦躁、失眠、多梦外,还会有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发热,伴有心烦意乱)、潮热(象潮水一样的烘热汗出)、盗汗(晚上睡眠中多汗)等症状,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当然女性经期前后偶见面部印堂色红表现应属正常。 印堂有色带,前额发红 前面我介绍的那个患者,不仅是印堂局部发红,而且自印堂向上有两条红色色带,直通上前发际处。那么他就不仅有心神耗伤的失眠多梦症状,还可能出现血压的不稳定。为什么呢,因为自印堂两侧直上,为膀胱经循行路线,此处色红,多为膀胱经阳气不舒,阳郁于上,易引发头晕、血压升高的问题?而如果是整个前额都发红,高血压就八九不离十了,因为所有属阳的经脉都上达于头面,特别是在前额处,会聚了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督脉、阳跷脉等众多阳经。 根据这个人面部印堂的颜色变化,我准确判断了他的病情,并对症开方,一方面滋阴安神,一方面平肝潜阳,不出一个月,他体重减了十几斤,睡眠明显改善,精力恢复,血压稳定,更为有意思的是,随着病情的好转,印堂穴向上的两条红色色带慢慢地消散了,渐渐恢复了正常的肤色。 , 第二章 印堂(5) 第三节 妙法开垦上丹田 印堂穴如此特殊和重要,以至于道家养生者将之称为“上丹田”,认为多刺激这个部位,勤加耕耘,就能够获取到长生延年?“内丹”。那么,什么样的方法刺激这个“上丹田”印堂穴能有很好的养生作用呢,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试验:闭上双眼,将一手的食中两指并拢,指尖部放在印堂的正前方,然后慢慢地向印堂穴部位靠近,越靠越近,但不要接触到印堂处的皮肤。随着手指的靠近,你是不是感觉到有一种压迫感或气流的鼓荡感呢,或者你闭着眼睛也可以感知额前手指的存在呢,奇怪的是,这种奇特的感觉在头部的其他任何一个部位上都不会出现。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解释,这是因为手指末端是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相交会的地方,所以这个部位的“气”的运动比较激烈?而印堂所在的督脉又内通于脑,脑为髓海,所以手指虽然没有接触到印堂,但是可以感受到一种被“气”冲击的感觉,这也应了古人说此处可开天目、通髓海的说法。 自印堂穴向上做轻柔的抚摸,可以让人安静下来。比如有经验的母亲,在婴儿啼哭不止的时候,轻轻抚摸或亲吻孩子的前额正中,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安静下来。 程氏针灸之小儿经络推拿 小儿经络推拿手法中就有“开天门”的方法来镇静安神,治疗婴幼儿受惊吓、精神萎靡、惊风等病症,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自眉心印堂至前发际这条直线上,以两拇指交替向上推按。 自印堂穴?两侧沿眉毛做分推,则被称为“推坎宫”或“分阴阳”,有疏风解表、清脑提神的作用,可以治疗婴幼儿的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眼屎过多和惊风等症。 以上两种方法,前者起到安神的作用,后者起到醒神的作用,都是对神志功能的养护,不仅对小儿,对成人一样有作用。不过,抚摸印堂对成人来讲,还有特别的意义: 使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公布的各国国民的平均寿命调查结果,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1岁,女性的平均寿命为74岁,女性寿命平均比男性长3年。而世界上男女寿命相差最大的则是日本,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6岁,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是79岁,相差达7年。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大概可能是和下面几种因素有关: 一是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结构不同。 女性在生殖期,每月都有一次月经,月经的时候要出血,其实,这就相当于中医的放血疗法,是对体内毒邪的一次排除过程,也是身体自稳态的一次调整过程。同时,每月一次的月经出血,还能够刺激女性的造血功能,使女性的造血功能比较旺盛。 二是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点不同。 如果把男性和女性和人的脏腑功能相类比的话,可以将男性类比于脏,女性类比于 腑。男性的性?特点,就像脏的功能一样,是藏而不泄的,而女性的性格特点,则像是腑的功能特点,是泄而不藏的。大部分女性都爱唠叨,多愁善感,心里藏不得什么事,遇到痛苦的、悲伤的、困难的事情时,多通过哭泣、诉说等方式来发泄。从中医角度来讲,情绪的适度释放对五脏是有益的,过度压抑情绪反而会造成情绪的突然暴发,这就成使七情成为了致病因素,内伤于脏腑了。大多数男性呢,有什么悲伤的事、痛苦的事,不能像女性那样找个人滔滔不绝地诉说出来,也不能受不了了就大哭一场,都压在心头,解决的办法不外乎一个人喝闷酒、抽闷烟,看天数星星。这样其实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提倡在有压力的时候,高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实在受不了了不妨就大哭一场,或许哭过之后,你就会觉得十分地轻松了。 正是因为女性是爱发泄的动物,而男性是内敛的动物,尤其是东亚的男人,更是内敛的动物,所以女性不容易积存压力,而男性则容易积存压力,这是男性的寿命比女性要短的原因之一,窃以为~ 三就是因为印堂了。 这一点,也许大家都没有注意到,那就是大部分女性每天都要化妆、卸妆,一天至少两次清洁面部,或给面部做保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不知不觉中就对头部的不同部位进行了按摩,特别是印堂部位,往往是起始清洁(也就是按摩)的部位。 男性却很少人这样做,相对于女性来说,也就少了每天对印堂的按摩,每天少那么几分钟的时间,积少成多,时间久了,寿命自然也就比女性要短那么个三五年了。 表达爱意,有助于家庭和谐 从五脏理论来讲,男人一般都是肝气旺盛,而五脏之中肝为阳中之阳,为刚脏,将军之官。将军,大家都知道是干什么的吧,那是发布命令、运筹帷幄之中的官职。而男性,在社会、家庭中的作用,和将军、肝的特性十分相似,尤其是在单位中做领导职位的男性。正?因为男性在社会中压力大,还不懂得或没办法释放压力,就会肝气过旺。加上这些人一般都要应酬,喝酒、休息过少都是避免不了的,这样日久以后,肝气郁而化火,就会使得脾气变得十分暴躁。 而女性呢,我们在上文说过了,就是比较喜欢唠叨,大事小事都喜欢诉说出来。男性则会因为女性老是唠叨这些小事、琐事而变得不耐烦。于是男性就会要求女性闭嘴,而女性却是一般情况下越不让说越要说,这样一来二去,双方就该吵起来了,甚至会大打出手,导致家庭暴力、婚姻破裂。 怎么办呢,有句话叫“以柔克刚”,面对刚脏,面对将军,女性就不能再用硬碰硬的方法了,策略一点,温柔一点,经常抚摸一下男性的前额印堂,特别是在他奔波了一天,疲劳地回到家中的时候,既可以清降他旺盛了一天的肝气,又有助于他的睡眠,一举两得。就像我们接近别人家的宠物时,往往摸摸额头就可以让它安静驯服。按摩印堂温柔地表达了爱意,促进了家庭和谐,还能健康长寿,何乐而不为呢, , 第二章 印堂(6) 第四节 小小印堂驱百病 针刺印堂治急性腰扭伤 我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病例。有一天,一个腰部扭伤的患者,腰疼难忍,被人抬着就来找我?。由于他是在一个工地打工的,工资也不高,就问我什么方法最便宜,还能有效,就让我用哪个方法来给他治疗。 我于是就给他选择了用埋针的方法来治疗,只扎一针。具体怎么治的呢,就是用一根1.5寸(4厘米)长的针,一只手捏起他两眉之间印堂穴的皮肤,另一手将针从上往下平着从捏起来的皮肉中刺入,行针得气后,用一块透明的医用胶带把针柄固定在其额头上,以加强治疗效果。 本来呢,是要他把针保留2个小时以后就拔掉的,但他回家后,感觉效果不错,腰疼大为减轻,就自己认为留针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为了怕这个针掉了,还用透明胶带粘了两道,就这么带着针开始乱转悠了。 你想啊,额头上本来就有一道医用胶带,上面现在又粘了两层,好象一个“王”字,多滑稽啊。很多人都笑话他。可是他说了,这是大夫吩咐的,要把针留着,不能随便拔 出来的。并且说效果很好,现在腰就感觉不怎么疼了。 这也太过遵医嘱了啊~ 程氏针灸之锨针安神法 如果是安神,治疗失眠的话,也可以不用长针,而改用短针,甚至锨针。锨针的针柄有一个圆形的小环,针身非常短,刺入皮肤后,外面仅留一个金属的小圆点,既不疼,又美观,很受女性朋友的喜爱呢~当然,由于疼痛感很轻,很多病人后来都自我对着镜子操作了,晚上临睡前扎针,用胶带固定好,睡醒后再起针拔下,安全而有效。 灸印堂治鼻炎 额窦炎是鼻炎的一种,是指额窦黏膜细菌感染性的炎症。有急慢性之分,临床上以急性多见,可单独发生,亦可与筛窦、上颌窦炎并存。额窦炎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头痛的症状有早晨开始疼痛,中午疼痛最严重,到了下午又缓解的规律,同时,还伴有发热、鼻塞,流腥臭脓性的鼻涕等症状,还有可能伴有嗅觉严重下降、眼睛疼痛和容易流泪等症状。 相信有额窦炎的患者对上述描述的症状有十分痛苦的感受,尤其是鼻塞的感觉最让人痛苦,让人感觉胸闷、头晕等缺氧的症状。而且鼻炎还可能造成睡眠中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那么,除了西医学的穿刺冲洗、手术疗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可以治疗、缓解额窦炎的症状,彻底治愈让您如此痛苦的鼻炎吗, 当然有,这就是应用中医学的方法在印堂部位进行治疗。 额窦炎属于中医“鼻渊”、“脑漏”病的范围。中医认为这种病的发生,多因患者的体质比较虚弱,然后又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注意,感受了风寒、风热等外邪的入侵,导致肺气的清肃失降,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就会热久而生风,热风熏灼血液,导致血液变得黏稠而在经脉中淤塞,这种经脉瘀阻的情况影响到阳明经、太阳经,使热邪 侵袭大脑而导致这种病症的发生。 采用艾条温灸额中穴治疗额窦炎效果也不错。具体怎么操作呢, 程氏针灸之额中温灸治鼻炎 让额窦炎患者仰卧于床上,在印堂、神庭的中间位置处取额中穴。医生,或者让家人用右手像拿笔那样,拿着点燃的艾条,在这个位置灸。灸的时候要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度。可以在额中穴的位置绕着圈灸,这就称为温和灸,这样灸到感觉又温热的感觉直渗透到大脑内部,感觉整个头脸部都温暖起来以后,就可以停止了。灸完之后,要让患者继续在床上躺着休息半个小时再起身。这个治疗方法最好每日一次,一般患者多可在连续灸治10次内治愈,且无副作用发生。 , 第二章 印堂(7) 天灸印堂治鼻炎 另外,还可以使用天灸印堂穴的方法来治疗鼻炎。 具体方法如下: 斑蝥(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均可)一只,生用?去足翅,研细末,瓶贮备用。使用时取斑蝥粉适量,以米醋或蜂蜜调为糊状(不宜太稀,以免流溢他处)。印堂穴擦洗干净,患者取仰坐位或仰卧位。胶布一小块,中间剪一黄豆粒大小的孔,先贴于印堂穴(鼻根上方两眉中点处),然后将药物直接涂于小孔之内,外以胶布贴盖,24小时后去掉,1次不愈者,1周后重复使用。使用时需要注意,斑蝥为剧毒药品,有较强的发疱作用,外贴面积不宜过大,尤其注意不要让药物误入眼内或口中,以免发生意外。 斑蝥冷灸一般均会引起皮肤局部不同程度的发红起疱,水疱局限于表皮,不侵入深层,除短期色素沉着外,不会留瘢痕,而且停药后色素沉着也会逐渐自行消失。水疱较小者用75,的酒精棉球轻压片刻,促使其尽快吸收,较大者以消毒剖头或毫针穿破,放 出疱液,涂以红霉素药膏,外用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 注意,这是用刺激性的药物使局部发疱,达到刺激穴位经络气血运行的目的。由于这种方法会造成局部的炎症,所以要慎重使用。 按摩印堂穴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给人留下的感觉也是很不舒服的。一旦劳累,或者遇到天气变化,有肩周炎的患者就会感觉肩背部酸、重、闷。有时间会感觉像是始终有一个人把手按在自己的肩头上一样,感觉十分?舒服。而现代医学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来控制症状。但是,有很多人因为长期服用布洛芬等消炎药,肩周炎并没有治好,又出现了胃炎的毛病,真是痛苦不堪。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轻松愉快的治疗肩周炎吗,当然有,我们这一节的印堂穴就可以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 程氏针灸之肩周炎印堂按摩法 穴位按摩:用食指和拇指按住印堂穴,旋转揉动,每次1分钟,每日3次。然后再配合按摩手三里。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手三里穴,揉动1分钟,换左手,每日3次。还可以点压肩背上局部的阿是穴(即肩背部按压疼痛之?),用力深压,并向前后左右揉动1分钟。每日2次。 当然,肩周炎的治疗少不了自我功能锻炼。 具体方法如下: 1.抡拳。左右肩关节划圈抡动15圈。 2.耸肩。双手叉腰,上下前后缩头耸肩 ,每次15下。 3.揪耳廓。两手交叉揪住耳廓 ,连揪15下。 4.举手。十指相挟,手心向上,举过头顶,上下前后摇动30下。 5.展翅。双臂平抬成飞翔势,上下扇动30下。 6.托头。两手插入脑后,手心向上十指相挟,向上。两臂同时抱肘 ,上下左右晃动30下。早晚各一次。 《百年程氏养生经》第二部分 很多人都有慢性咽炎这个毛病,大家共同的一个认识就是:难治。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 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一般病程冗长,顽固难愈,症状虽有缓解时,但每遇季节变换就加重,病虽不算 大,但频繁发作也着实让人头疼。不幸的是,我也曾深受其害。 , 第三章 膻中(1) 第一节 难治的慢性咽炎 很多人都有慢性咽炎这个毛病,大家共同的一个认识就是:难治。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一般病程冗长,顽固难愈,症状虽有缓解时,但每遇季节变换就加重,病虽不算大,但频繁发作也着实让人头疼。 不幸的是,我也曾深受其害。 2000年,我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主讲《经络腧穴学》这门针灸学的基础课程。那一年,教研室的课程任务特别多,偏偏有几位老师还有出国讲学的任务,没办法,我就承担起了好几门课程,一个学期下来,大约有300多学时,谁让咱年轻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真是年轻,没经验啊,不知呵护嗓子,一个学期的课讲下来,用嗓过度,有幸被教师、主持人等人群的职业病?—慢性咽炎给缠上了。那个难受啊, 总是感觉到嗓子眼里又干又痒,还总觉得嗓子眼里像有一块东西堵在那一样。按照我们中医的医圣张仲景所说的,这种感觉就是“咽中如有炙脔”,就像堵了一块烤肉,吞也吞不下,吐也吐不出。时不时地就想咽口唾沫,说两句话就想清清嗓子,气候变换时还咳嗽连连,最严重时一吸气就咳,我自己感觉咳声中好像已经带有哮鸣音了,胸口也闷,时而疼一下。 痛苦且不论,关键是讲不了课啊~这个着急,于是吃了各种中药汤剂、成药,甚至还违心地吃了一些西药(一直以来,我坚持生病不吃西药的原则),虽然也能够控?住症状,但是隔不多长时间就会又发作了,特别是天气变化明显、季节交替的时候最为明显和严重。 自己都治不好自己,真是学艺不精啊~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去问爷爷吧,不想爷爷没有直接给我治疗,而是指点我回去读《针灸大成》里的医案,说书中自有解决方法。 每个人可能都有枕边书,而作为针灸医生,枕边一定要放两本书,时不常地拿起来读读。哪两本呢,枕头一边要放《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理论的经典,而另外一边要放的就是《针灸大成》,这是临床经验的解读。不过我怎么就没有印象里面有治咽炎的案例呢,不过爷爷让我翻看,我就翻翻看,看里面能有什么秘方。 TIPS: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黄帝内经》这本书,也有很多人都买了一些白话解啊、现代释义的《黄帝内经》来看。大家看这本书,不仅仅是看它里面所讲述的对于生命、疾病的一些见解,更重要的或许是这本书对于整个自然界的规律进行了论述,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了天文、地理、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甚至气候,等等,都是围绕着生命来讲的,它是第一部生命的百科全书,它是很多先贤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但是,由于这本书是成书于春秋战国末期到秦汉前期,距离现在的时间已经很久远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传统的东西被抛弃的太多,导致现代大部分人对于一般的文言文都理解困难,更别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文了。 所以,虽然很多人都在看这本书,但是能理解的人恐怕不多。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与其深入研究中医理论,不如快速掌握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来得实在,《针灸大成》就是这样一本书。 提到《针灸大成》,不能不提他的作者——杨继洲,明代的一位著名的针灸医生。他是明代三衢人(现今浙江省衢州市人),生活于公元1522年至1620年。他出身于针灸世家。他的祖父杨益,是太医院的御医,著有《集验医方》流传于世,他的父亲也是当时的名医。而《针灸大成》一书,则是他依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再参考众多书籍中的针灸内容编辑而成。《针灸大成》全书内容共分十卷。系统地论述了针灸的基本理论、针灸歌赋以及手法、治法、医案等,可以说是一本针灸学的专著。 果真,我在这本书的医案部分,找到了一个治疗咽炎的病例: 话说当时刑部的一位官员由于经常参加大会小会的发言、重大案件的审讯工作,说话太多,用喉过度,得了咽喉炎。这个难受啊,总感觉喉咙里有异物存在,吞不下吐不出,话都说不利索,当然工作也干不下去了。他心想,我这是干工作累的,积劳成疾,可以称得上是职业病了,皇帝不能不管我,于是找到了太医院。 在中国历代以来,在位的官员都是享有公费医疗的,不但生病了有官方的医疗机构来诊治,并且所用的药物也基本上都是由国家买单。政府的医疗机构,自周代以后就比较完备了,在中央设置有太医院,然后在下面的每一级政权机构,一直到县,都设有医官一职,设有各级医学院。在军中、地方任官的官员,得病以后,大部分都是由各级地方、军中的医官给予诊疗,而太医院主要负责为皇家服务,有时间也受皇帝的指派去为大臣诊治。 这位刑部大人啊,遍请各位吃公家饭的医生,吃过了各种名贵的药材,却还是不见好转,老是咽喉发痒,忍不住时不时地吞咽口水、清清嗓子,甚至咳嗽几声。平时也就罢了,可是等这位大人给皇帝汇报工作的时候,皇帝看他说两句话就清清嗓子,咽口唾沫,弄得皇帝都觉得嗓子不舒服了,对他大大申斥了一顿。当他再找那些太医瞧病的时候,就忍不住拿话噎他们:“你们还是吃公家饭的,你们到底给我瞧对症了没有啊,好嘛,我都吃了你们三五十服药了,虽说都是国家买单,不用我花钱,但是那个药苦啊,现在弄得我见了药都要吐了,而且怎么不见好啊,你们别跟我保留啊,到底有没有本事 给我治好啊~” 一位来自东阜的姓徐的大夫,给这位大人说了实话:“您这个病,病位在胸膈之间的地方,不是靠服药能治好的病,需要使用针灸的方法治疗才能治好。这个病我也治不好,这样吧,我给你推荐个人,他擅长针灸,您找他去看。”这个医生就是杨继洲。 结果杨继洲只在这位官员的膻中这个能调畅人体气机的穴位上,先用毫针进行针刺,再用艾叶灸了几十壮之后,其咽痒欲咳的症状就大为减轻,后来再经过慢慢调理,这位官员的嗓子恢复了正常。 原来,爷爷指点给我的是一个用穴不用药的方法,当然我今天教给大家更简单的方法,不用针也不用灸,只需要用自己的手自助一下了。 , 第三章 膻中(2) 第二节 膻中舒气会 膻中的位置 膻中穴处于人的胸部正中,两乳头的正中位置。此处又被称为“气会”,是上焦肺之呼吸之气和中焦脾胃之水谷之气会聚的地方,是人体气通行的关键要道。 但对于有过多次生育史的中年女性或老年女性,由于其乳房已经下垂,就不能以“两乳头之间中点”这个方法来定位膻中穴了。 那怎么办呢, 先找到胸骨下端的胸剑联合处,此处直上两指(食中指并拢)宽处,就是膻中穴了。 膻中的含义 为什么将两乳正中的部位称为膻中呢,我们就要探讨一下“膻”这个字的字义了。 膻,今天读作dan,或者读作shan。但是在古代的时候,膻的读音是tan,《说文解字》曰:“膻,肉膻也。从肉声诗曰:膻裼暴虎。”段玉裁注释这句?说,人脱了衣服之后,裸露出来的身体叫做“膻裼”。还说,现在说敞衣露怀叫做“ ”或者“袒”,其实都不对,“膻”字才是表示敞衣露怀的最初用法。在《礼记?曲礼》有一句话,叫做:“劳勿 。”意思就是说,即使是劳动的时候,会因劳作而身体燥热,这个时候也尽量不要解衣露体。也就是说,“膻”字,在最初的时候表示的意思就是“袒”的意思。而“袒”,《说文解字》云:“袒,衣缝解也。”意思就是袒胸露怀。因为解开衣服的时候,露出来的地方主要就是胸腹。所以也将胸腹部称为“膻”。因为膻中穴所在的位置正在胸部的正中,所以称这个部位?“膻中”,意思就是胸腹部的中间。 膻中巧刺激 怎么刺激膻中呢, 程氏针灸之膻中舒气会 双手合十,以双掌大鱼际侧面顶在胸口膻中穴上,然后上下擦动,速度由慢到快,持续摩擦10,15分钟,以膻中局部发热,这种热度扩散到整个胸腔,并能感觉摩擦的局部有发胀的感觉时,就可以了。 注意,此处我们双手合十,以双掌的大鱼际摩擦按揉膻中穴,还有另一层的含义在里面: 在中医的针灸经络理论里面,手太阴肺经从胸中肺部起始以后,经由腋下沿上臂、前臂的内侧前方,循行到手腕,然后经过手的大鱼际而到达大?指。所以我们在做此动作的时候的同时,还相当于摩擦、按揉了大鱼际,刺激、调整了肺经,有利于加强宽胸理气的效果,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 , 第三章 膻中(3) 第三节 勤耕“中丹田”的四大益处 还记得前面讲印堂穴时,提到的“上丹田”吧,这是道家养生的名词,认为多多刺激这个部位,勤加耕耘,就能?获取到有助于长生延年的“内丹”。却不知,膻中穴亦为人体丹田,由于其位于两乳之中胸部正中,被称为“中丹田”。 耕耘膻中,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其实,膻中的重要作用与其特定的位置有密切关系,古书上这样形象地形容膻中的位置:肺之间、胸之内、心之外、胃之上。 肺之间——气会行呼吸 《针灸大成》中杨继洲通过针刺、艾灸膻中穴,就治好了那位官员的咽炎,为什么呢, 咽炎的症状就是咽痒,老想咳嗽、清清嗓子,还觉得喉咙干,老咽口水。这是因为咽喉是人的肺系统,呼吸系统的关口之一。而人说话的时?,就是气流冲动咽喉部位的声带而发声的,说话过多,就会造成气流对声带的冲击过频,超过了它的耐受度,声带、咽喉就被损伤了。这是一方面,是局部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医有句话,叫做“多言伤气”,说话过多,除了会对咽喉局部造成损伤以外,还会过度耗损人体全身的气机,尤其是维持呼吸功能的宗气损伤最多。所以,咽喉炎的病因,从中医的角度讲,就是过度说话,导致肺气受损,肺气不足,就造成了肺气布散津液的功能障碍,使津液在咽喉部位停滞,变化为痰(这里的痰和吐出的痰不是一个东西,而是特指身体内的代谢产物或邪气),就会造成一方咽喉部位感觉有异物感,但是吞不下,吐不出(因为这个痰,是无形的痰,其性质是重浊黏腻,所以就会造成有感觉,但是却没有实物),另一方面由于津液不能正常布散,造成咽喉干,时不时地就想咽唾沫来湿润它。 膻中穴中医称之为“气会”,是人体宗气会聚之所,宗即总的意思,就是指人体一身之气。杨继洲通过针刺、艾灸患者的膻中穴,就可以既通畅人体全身的气机运行,又补充人体气的总量,使咽喉部位停聚的痰得到消散,正常的津液供应能够湿润咽喉,气血运行流畅,又可以修复受损的咽喉局部的器官,使得咽炎能够得到治愈。 另外?人体中管理呼吸之气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它起于中焦胃脘部,先向下行至 大肠,然后折行回来绕行经过胃之上口幽门部,再穿过横膈,隶属于肺,从肺向上会经过哪里呢,《灵枢?经脉》篇中的原文是这样写的:“从肺系。”从,就是沿着的意思。肺系,则指咽喉部,气管支气管分布的地方。 所以,膻中除了是因为是气会,能够调理全身的气机以外,还因其所处的位置在两肺之间,更可以直接调节肺的呼吸功能,通畅肺所连属的经脉,而起到治疗作用,这和膻中为气会所具有的功能是相统一的。 当然,膻中“气会行呼吸”的治疗作用,不仅仅包?咽喉问题,还包括与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 TIPS: 什么是气呢, 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动力。认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在气的推动作用下进行的。中医根据气的来源与分布部位的不同,而将气命名为不同的名称。 元气、水谷之气、呼吸之气、宗气…… 中医将人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的,藏于肾中的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称为元气。另外,元气中医还用来统指人体的正气。 中医将在脾胃的运化功能的作用下,从饮食水谷变化生成的气?称之为水谷之气,是人出生以后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同现代医学所认为的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相类似。中医将由肺的呼吸运动所吸收到的自然界的清气,称之为呼吸之气。而将呼吸之气和水谷之气二者在胸中汇合而成的气称为“宗气”。认为宗气藏于膻中,具有“灌心脉以行气血,走息道以行呼吸”的作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呼吸之气和水谷之气会合形成的宗气具有推动、维持气血运行的功能,还具有维持肺的呼吸运动的功能。大家知道,血液循环和肺的呼吸运动是维持人体生命的保证,而具有如此重要作用的“宗气”,就藏于膻中穴。 正因为膻中穴是气会,是宗气汇聚的场所,是气的海洋,所以通过刺激膻中穴可以达到调节全身气的运动状态的功能。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气的运动要保持升降出入的平衡协调、运动不息。如果气的升降出入出现了失衡,或者气的运动受到阻碍,使全身或者局部的气的运动停滞的话,就会造成病症的发生。 虽然我在爷爷的指点下,用灸膻中的方法治好了自己的慢性咽炎,但我每到入秋之时还是生怕它复发,因为初秋九月,正是大学开学、学生上课的时候,课程任务比较繁重,没得过病的老师都要小心呵护嗓子,何况是我呢。 别以为病治好了,就不会再发作?从经脉的角度上来看,我的咽喉问题虽然看似痊愈,但实为肺脉已伤,仔细号脉可以发现,右手寸脉(主肺脉)用力按下时已有偏细的感觉,这是肺阴受损的标志,因此在秋季燥邪当令之时,更加需要保养和注意了。 很多人也许与我有相同的困扰,怎么做呢, 润喉滋肺食疗方 有咽炎或者经常口干舌燥、鼻孔干燥流血的人,从中医的角度讲就是肺阴亏虚。而保养嗓子,养阴润肺的一个很好的食疗方法,就是吃梨。 梨,中医认为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很多人吃梨的时候都要削皮,其实,从中医的角度讲,梨皮生津、润?、清热、化痰的作用更好,所以中医认为吃梨的时候,最好不要削皮,只要洗干净就好。 冰糖银耳雪梨汤: 材料:雪梨1个、银耳10克、川贝3克。 烹制:雪梨洗净,切开去芯,(不要削皮)再切小片;银耳浸泡、去杂质;一起与川贝放进沙锅内,加入冰糖10克、清水600毫升(约2碗半量),武火烧开后,以文火熬至200毫升(约1小碗)。亦可加入冰糖10克、冷开水200毫升放至炖盅内,隔水炖 两个小时便可。 这碗汤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咽炎、咳嗽无痰、扁桃体红肿热痛者均可食用。 含梨养阴做药引 记得郭德纲有一个相声,说一个人听说梨对嗓子的保养特别好,而他正被咽炎、嗓子沙哑所困扰,于是就买回了一大筐梨,晚上在睡觉的时候就切了几片梨噙在嘴里,然后入睡。结果第二天一醒来,发现嘴里的梨不见了,他就问他的老婆是怎么回事。 他老?说:“你晚上磨牙那么厉害,那么几片梨,你刚睡着不到五分钟就被你嚼吧嚼吧咽肚里了。” 他一想,不行啊,我得始终保持嘴里有梨片含着才行啊。于是到了这天晚上,就跟他老婆说:“你今晚上受累,看着我,如果我把梨吃了,你就马上再切两片放我嘴里续上,千万别让我的嘴空着。” 到了第二天一早,他醒来还是发现嘴里没有梨,心里就火了,心想你个老娘们,这点事都干不好,咣咣的就给了他老婆两个耳光。 他老婆捂着脸委屈地看着他,说:“呜呜,我怎么了你醒了就打我,” 他气呼呼地说:“我让你往我嘴里续梨,梨?,” 他老婆委屈地说:“你是不知道你的嘴有多快啊,我整个晚上切梨片,给你续的速度都赶不上你吃的速度,一整筐梨都给你续完了,你还在那里吧唧嘴呢。大半夜的,我不能再给你买去吧,” 哈哈,不用这么麻烦吧,教给你含梨养阴的小方法吧。 程氏针灸之含梨养阴食疗法 每天晚上睡前半小时,把半只梨去皮切小薄片,含一片入口中,至软至化,随口咽下,复含下一片,如此反复,至到半只梨全部含化咽下为止。记住,不要像平时吃梨似的大口咀嚼,只是含化,取其生津润燥之意,当然也不用睡着了还含着。 这个方法有滋养肺阴的作用,因在晚上入睡前含服,此时阴气渐盛,阳气渐沉,人要入睡,所以有滋一身之阴的作用,凡是阴亏之人,不管是咽干、咳嗽的肺阴亏,还是心烦、多梦的心阴亏,亦或是五心烦热、眠中盗汗的肾阴亏,都有效果。 一小块滋养肺阴的梨,却调动和养护了人体一身之阴,这可是百年程氏送给所有阴亏者的药引,在服滋阴中药时,晚上配合着做,会加强药效,事半功倍的。 胸之内——通畅调情志 我相信很多人都对生气的感觉有切身的体会。有句话叫做“肺气得都要炸了”,形容得十分地好。生气的时候那种胸部憋闷、呼吸困难、胸胁背部酸胀的感觉,从中医的角度讲,应该是属于上焦的问题。中医认为人的躯干胸腹腔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被称为“三焦”。其中胃的上口、膈肌以上的胸腔,是属于上焦。三焦的功能作用是运行和输布气、津液的通道。当人生气的时候,上焦的气的运行就被阻隔,被阻隔的气,就会郁闷在胸腔中,就会产生那种胸部闷胀、喘不过气的感觉。 正是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尤其是在极度气愤的时候,胸部的感觉十分憋闷,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者电视屏幕中,就会看到那些婆媳生气的时候,婆婆多在一边数落对方的不是,一边捶胸顿足,口中还念叨着“?死我了”。我们平常生气的时候,有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捶打胸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我们捶胸顿足的时候所捶打的地方,就是位处两乳之间、胸骨上的膻中穴的位置。 , 第三章 膻中(5) 捶打这个地方,之所以能够缓解我们郁闷、痛苦所造成的心胸憋闷的感觉,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因为膻中穴是气会,可以调节气机的运行。所以通过捶打膻中穴,就可以调节 上焦运行、通畅气机的功能,使心胸中被阻塞的气能够顺畅地流通起来,使憋闷的感觉得到缓解。 二、就是因为膻中穴是募俞穴中的心包募穴。心包,从现代医学来说只是心脏外边的一层包膜。而中医认为,在人体的各个脏腑之中,心是处于最高级的地位,称之为“君主”,也就是相当于古代的皇帝。在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当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心,是人身体当中的君主,具有主宰全身的生命活动的作用。这里的“神明”,不是指的神仙的神明,而是指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各种无法言明的指令。在同一篇当中,还说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这里的膻中,指的就是心包。 因为膻中穴处于心包的外边,并且是心包的募穴,所以在《黄帝内经》当中以“膻中”来代指心包。臣使之官的意思就是说,因为心是君主,所以心只管发号施令,而不去做具体的工作。那么君主发出来的指令要通过谁来传达、贯彻呢,那就是心包了。膻中,这个“臣使”之官,是具体负责精神情绪的,所以说“喜乐出焉”。 正是因为膻中穴是心包募,是气会,通过刺激调节膻中穴,可以调理气机,恢复气的正常运动状态,从而缓解因为不良情绪带来的不适,消除不良情绪对人体气机的影响。总之,当我们感觉情绪压抑,心胸憋闷的时候,通过捶打胸部,不仅可以达到舒胸理气,消除憋闷的感觉,还可以对压抑紧张的情绪进行调节。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膻中穴位置特殊,临近心脏,暴力捶打,不仅不能缓解胸闷症状,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不适感,所以强烈建议大家采用前面教的“舒气会”的手法。 心之外——急救缓心悸 说到膻中穴的作这个用,我真是印象深刻。 我原来的邻居是位脾气特拗的老年人,有次因为生气突然心口痛,一时找不到速效救心丸,眼看他呼吸越来越急促,急中生智,我就在他的膻中穴上使劲按压并快速摩擦,大概一两分钟,他才慢慢缓过来了,休息一会儿就正常如初了。 这个按揉的方法,一看起来,似乎是和现代医学的心肺复苏的方法很类似。都是在前胸胸骨的位置进行按压,都是治疗急性心脏病发作。但是,我们做的方法和这么做的理论基础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从中医的角度讲,心脏病发作的时候在前胸膻中穴的位置进行按揉,能够缓解心脏病急性发作,是因为膻中穴的位置在心、心包的外面,和心脏的解剖位置极为临近。 在心脏外边的膻中穴,作为臣使之官心包的募穴,除了负责调节情绪以外,对于心脏本身所发生的其他的病变同样负有调节的功能。因为心是君主,所以一旦发生什么疾病,比如说心慌、心悸等病症,不能够直接地让君主去干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对心的近臣——心包进行调节,皇帝病了,当大臣的还不应该着急啊。通过心包的积极活动,来达到为君主祛除病邪的目的。 虽然说按揉膻中穴可以有效地缓解心脏病的症状,但是它的急救速度、可靠性,还赶不上西药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所以一旦有病人心脏病发作,我们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按揉膻中穴,而是马上寻找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让患者含下,然后马上拨打120、999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急救医生的帮助,然后才是在等待的过程中按揉穴位进行急救。 弹拨左侧更有效 如果单独按揉膻中穴效果不是太好的话,我再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更好的穴位,就是位于腋窝正中的极泉穴。极泉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而且是其经脉由躯体内部出于体表的第一个穴位,正常人体的姿式是直立而双手自然下垂,此种体位下,极泉不仅是心经的第一个穴位,而且是最靠近心的穴位,还是最高的穴位,于是古人就用“极泉”二字,也就是最高、最旺盛的泉水之义来形象这个穴位的特殊作用。 , 第三章 膻中(6) 程氏针灸之弹拨极泉急救法 急救的时候,可以抬起患者的左胳膊,施救者将食指和中指并拢(两指并拢力量加大一倍,也使手指对穴位的刺激加大一倍)伸入患者的左腋窝内,在腋窝的正中处,用力向上顶,并来回横向拨动,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背胸等处放散,出现这种感觉后,患者心悸心痛的症状多会快速缓解。 这种方法叫做“弹拨极泉”,不过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特别的经验,就是左侧腋窝内的极泉穴治疗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效果,要比右侧的极泉穴好用,可能是左侧的极泉穴更加靠近心脏的原因。 胃之上——调理通胃气 这些年,养生的话题很受欢迎,很多企事业单位都邀请专家给自己的员工或客户做科普讲座,我也经常收到这样的邀请。 在外面讲座和在学校?讲课很多地方是不同的,例如科普讲座过程中会有很多现场提问,而提的问题多又千奇百怪,没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做基础,再加上点随机应变的小聪明,还真就应付不过来。另外,科普讲座中更讲究内容的吸引力,如果你不能三五分种就调动一下听众,可能人家没兴趣就离席而去了,在学校课堂上,学生一般还是挺给老师面子的。 一次,我应一个单位的邀请,去做一个关于穴位养生的讲座,在讲座中,我给他们介绍了我们本节前面讲到的“舒气会”膻中刺激方法,介绍完之后,很多人就随着开始做了起来,正在这时,我发现坐在前面第三排的一个听众,突?站起来转身离开了。 嗬,我心里“咯噔”一下,我的讲座就这么不吸引人吗:不过也许是上厕所了吧。 过了几分钟,她回来了,又默默的坐下,继续听我在那讲。讲座结束以后,她挤上来问我,刺激膻中穴的正确感觉是什么,是不是四个字——上下通气。 她总结得真好,正是这种感觉。她按我的方法自我按摩膻中穴,几分钟后不仅有打 嗝的现象,气从上出的感觉,还感觉到肚子里“咕噜噜”的叫,要排气,但在讲座现场,为了顾及自己的形象,就急忙忍住,然后急急的出去了,在外边解决完之后,这才回来继续听我讲课,多有意思的一个?啊。 为什么按摩膻中穴能够有上下通气的感觉呢,因为膻中穴位于胃的上方,上焦与中焦交界之处,是上焦呼吸之气与中焦脾胃之气会聚和通行的关键通道,所以通过刺激膻中穴,我们可以调理上焦与中焦的气机。 许多人在医院针刺按摩该穴后自觉腹内气体流动,胸部舒畅宽松,有的还可听到肠鸣音,其实这就是肠胃气机得到疏理的效果。我建议大家每天按前面教的方法坚持擦摩膻中穴,便可达到《普济方》中所说的:“气和志适,则喜乐由生。” , 第三章 膻中(7) 第四节 膻中穴的特别意义 产后催乳、促进乳房发育、缓解乳腺增生 我有一个朋友,老来得子,那叫一个高兴啊,把能准备的都提前准备好了,甚至包括月嫂。他向我夸耀说:“现在提倡母乳喂养,我得让我们家儿子吃饱母乳,我定了一个月嫂,据说是经过你们大学东直门医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的,会产后催乳的手法,有证~很贵的呀~” 产后催乳师证,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产后的点穴推拿手法的确自古就有。 我听到他的夸耀时,他夫人刚刚生产,结果没过一周,我又接到了他的电话,说他爱人奶汁太少,不够孩子吃的。我就问他说你不是专门请了一个专门催乳的月嫂吗,他说这个月嫂倒真的还是管了点用,经过催乳按摩之后,妻子的奶汁是增多了,不过也就比原来增多了一点,只够孩子一顿饭量的1/3,其他的2/3还得靠奶粉来补充。不过不都说母乳喂养好嘛,所以还是想最好能有什么方法,彻底的解决母乳不够的问题。 于是,我就把“膻中舒气会”的方法教给了他,不过光这一个方法不够,要配合乳房 周围穴位的点揉,也就是在摩擦膻中穴之后,将双手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张开,点按在胸骨两旁临近胸骨的肋间隙内,自上而下的点按、揉动肋间隙。而拇指则放在乳房外侧的肋间隙内配合点揉。如此,就可以疏通乳络,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天之后,他又打来电话,说按我教他的方法点穴按摩之后,乳汁增加了一倍,很有效,孩子一顿的2/3啦~但还不满足,再教个方法,让孩子全吃母乳。 程氏针灸之产后缺乳刮痧法 我说,那就只好把我们家传的秘技教给你啦~怎么做呢,就是在背部,乳房的投影区与肩胛骨的交叉区内刮痧,可以刺激到有催乳作用的天宗穴,左右交替,一般一侧一周刮一次。 我给他介绍完这个方法以后,又过了一个星期,他又给我打电话,高兴地告诉我:这次母乳增加的足够多了,完全能够让孩子吃饱啦,你教的方法真神奇,等儿子长大一定要给你当学生。结果干爹没当成,直接当导师啦。 为什么按摩膻中穴能够催乳呢, ?这是因为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是任脉的穴位。任脉起始于两肾之间胞宫(也就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部位),管理人体生殖功能。刺激膻中穴,就可以通行任脉气血,从而刺激乳络而催乳。而从现代医学角度上讲,这种对人体生殖功能的调节作用,就是对相关性激素的调节,促进其释放,或调节其平衡,当然还可以刺激乳腺的发育,用于女性的丰胸,以及缓解经前胸胀、乳痛及乳腺增生症状。 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免疫力是现代医学的词汇,中医里相对应的称为“正气”。有句话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人体内正气充足,则?御外邪的能力就强,人体就不容易得病。 现代研究发现,膻中穴处于胸部的正中胸骨上,而胸骨下纵膈内,有人体的大型淋巴免疫器官——胸腺。通过刺激膻中穴,可以间接对胸腺的功能进行调节,进而促进机 体细胞免疫活动。 身体素质差的人,正气不足,会经常的感冒,在流感的季节,为了避免频繁的感冒,很多人就去医院打胸腺肽、球蛋白,来增强自己的免疫力,防止感冒上身。其实,只要你能够坚持按摩膻中穴,每天做个五六次,一样的可以刺激免疫器官的功能,增强自己的免疫力,避免外邪的入侵。 也许你发现我教给大家的“膻?舒气会”的方法中,操作姿式有点眼熟。双手合十,大鱼际部放于胸前,有点象初一、十五求神拜佛时的动作,不过求别人不一定有用,求自己才是真道理。 求一求拜一拜,健康你快来~ , 第四章 关元(1) 第一节 活到120岁的梦想 我国古代,将人的自然寿命称为天年。 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上天给予的寿命年限,民间对这个年限有一个俗称?叫做“阳寿”,也就是自然寿命。 换句话说,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那正常情况下,人应该活到多少岁呢, 根统计,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1岁,女性的平均寿命为74岁。而在已经连续几年世界平均寿命排名第一的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是79岁,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6岁。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被刷新,就个体而言,百岁老人已经不稀奇了,甚至有记载人类年龄极限已经超过了120岁。 还是这个问题,人到底可以活多少岁呢,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认为人的极限?龄和其生长期或成熟期有关,寿命应当为其生长期的5,7倍,以18,20岁的生长期为计算依据,人类可以活到100,140岁。 第二种是日本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得出,人的寿命和性成熟期之间有着生物学规律,前者是后者的10倍左右,以10,15岁的性成熟期计算,人类的寿命可达到108,145岁。 第三种是美国科学家海尔?弗利克于1961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细胞分裂到50次时就会出现衰老和死亡。而正常细胞分裂的周期大约是2.4年/次,照此计算,人的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最后一种观点被许多专家普遍认可。而这一认识,却早已记载在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中。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尚书?洪范篇》说:“寿、百二十岁也”,王冰注释《素问》亦赞同《尚书》的说法。《养身论》亦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 此时,你一定会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活不到120岁, 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呵护好生命根本的源动力,就是我们禀受于先天、与生俱来的原始之气,我们身体里的元阴元阳——元气。 我们每天都在消耗自己先天贮备的元气,或用于生长发育,或用于生殖繁衍;或忙于应付工作的艰辛,或疲于感受生活的酸甜。直到我们老了,有?间了,有感觉了,才突然发现,身体功能正一天天地衰退,精神状态一天天地不如从前,才想起呵护已经少得可怜的元气,却又找不到正确的方法…… 下面的内容能否让你活到120岁,我不敢保证,但至少可以实现你颐养天年、寿活百岁的梦想,让您健康的、有质量的活着。 , 第四章 关元(2) 第二节 活到120岁的故事 话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个士兵姓王名超,是山西太原人。 这个王超从小有过异遇,受过山中异人指点,习过保养之?,并且练就一身武艺,身手颇为矫健,本应该在军中建功立业,却不想心术不正,又赶上裁军,流落到民间。 他心想,哪一行来钱快又自由呢, 是强盗~他还不做一般的强盗,而是独行大盗,到处为非作歹,屡屡得手,官府怎么也抓不到他。为什么呢,不仅因为他身手敏捷,更主要的是他一听到风声不对,就“遁入山林,数月不出,不畏寒暑,累日不饥”,也就是躲入深山老林之内,几个月也不出来,衣衫单薄也不怕,几日不吃也不饿。结果,一直到他九十岁时,还逍遥法外,并且见过他的人说他精神矍铄,面色丰润,不现老状,使湖南岳阳一带?居民多年来深受其害。这官府的官儿都换了若干任了,可黑名单头一名始终还是他老人家。 终于有一天,官府设计,九十多岁的王超被擒获,判了斩立决。 临刑前,监斩官见他身体健壮,异于常人,心想他一定有特别的养生之术,就凑上前去:“兄弟,噢不对,大爷,噢还不对,老爷子啊”,这监斩官为了套王超的仙术,不惜连换了三个称谓,一个比一个尊敬,不过话说回来,王超此时也的确是这监斩官爷爷辈儿了。 监斩官让王超把养生秘法在临刑之前告诉他,这个王超也很乖巧,答曰:“我这一切,全凭艾火之助~”意思是说他之所以?够不畏寒暑,不怕饥饿,全靠在夏秋之交,以艾火烧灼小腹部的一个特殊的穴位一千炷。久而久之,肚脐下的小腹处,像有一个小火炉一样暖和,在冬日这里更象一个小太阳一样,暖暖地发热。 监斩官并不信他,遂命人将其处死,并令人剖开其腹部温暖处,发现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状的物体,就是象肉又有点硬,象骨又有些软的东西,放置良久,仍然微微地发热,才确实相信王超所言不假,这个东西是其用艾火年年烧灼所成,是元气会聚、凝练而成,是内丹。 如果不是王超为非作歹,被强行处死,凭他九十岁时的身体状态,活到120岁应该不成问题。 那么,王超用艾草烧灼的肚脐以下小腹部的穴位是哪个呢, , 第四章 关元(3) 第三节 活到120岁的穴位 这个穴位就是关元穴。 元,指元气,即禀受于先天的原始之气,是人体的元阴元阳。关,则有关注、关藏的意思。关元是静坐养气者特别“关注”的地方,是养生家聚气凝神之所,在呼吸间将精气“关藏”于此,从而长养元气,亦即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所在,所以在古代这个穴位被叫做“玄关”,或“下玄关”。 既然是“玄而又玄”的地方,当然不能为普通人知晓。于是故意颠倒着读,就成了“关玄”,古时“玄”又与“元”通,于是“玄关”就成了“关元”。 而追元字之本义,乃本也,原也,端也,至大也,至始也。《易经》曰:“乾元,指乾之全体;坤元,指坤之全体”。再考关之本义,门也,又出入之孔道也。所以关元被认为是人体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先天的气海。 关乎元气的丹田 说关元,也许你很陌生,但如果提到“丹田”二字,你就不陌生了。 丹田,是内丹家藉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地方,因其像农田一样,有使人获得金丹一样的效果而得名。道家养生者说,人体中有三块最好的“田”,除此之外,其余皆是不毛之地。这三块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与下丹田。上丹田在两眉间之印堂,中丹田在两乳间之膻中,下丹田则为腹部之关元。一般所说的丹田,就专指下丹田而言。 守养元气,从下丹田(关元)开始。因为这个部位靠近肾脏,元气由元精炼化而成,而人的先天元气又藏于肾。说得更直接一些,关元这个穴位,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体元气的盛衰。 怎么找到“关元”这个穴位呢, 标准的取穴方法是:关元在腹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3寸处(四指并拢,放于脐下,离脐四指宽为三寸,简称“一夫法”)。 而生活中更为简单的取穴方法是:关元在肚脐眼儿下一巴掌。这里必须要强调是肚脐眼儿,而不是肚脐,因为肚脐有一定范围和面积,肚脐眼儿则特指其中心的那个点,从这里往下三寸才准确。而一巴掌则指的是四指并拢的宽度。 一源而三歧 关元,是任脉上?穴位。 任脉,为阴脉之海,管理着人体的阴经。它起于肾下胞中,胞中指内生殖器,明代张介宾在《类经》里这样解释胞中:“在女子乃孕育胎儿之所,在男子当藏精之所”,即女性为胞宫,男性为精宫。这里正处于两肾之下,是人体元气的根本,生长生殖的关键,关元穴正对应于此,可见其作用的关键。 不光任脉始于肾下胞中,还有两条奇经始于此关键部位,一条是管理着人体阳经的督脉,为阳脉之海,另一条是管理着人体十二经脉的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三条重要的经脉均起始于元气所根的地方,同出于前阴与后阴之前的会阴穴,而分开异?,称为“一源而三歧”。 关元,可守养人体元气,元气充盈,则人体阴经、阳经,乃至全身经脉都可以得到滋养而功能旺盛,延年益寿自然不在话下。 , 第四章 关元(4) 第四节 活到120岁的方法 篝火晚会中的启示 “这一切全凭艾火之助”,什么是艾火呢, 也就是针灸的灸法。简单地说,灸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法的应用是在人类发明火之后开始的,火来源于我国北方以畜牧为生的民族。当时人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天天晚上围着篝火吃着烧烤的肉类。也许你会羡慕天天露天烧烤的生活,不过在寒风中裸露着肌肤,吃着半生不熟还不大干净的食物的日子可不那么容易过。受寒引起的关节疼痛,消化不良引起的胃隐隐作痛,这些寒性病痛困扰着我们祖先。然而,在烤火取暖的时候,这些症状会有所缓解,偶尔被火烧灼到时,有些症状会大为缓解甚至消除,于是,有人就试着用兽皮包裹起篝火旁被烤热的石块,放在身体不适的部位熨烫。于是,灸法就出现了。 “灸”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最早可能采用树枝、柴草取火,熏、熨、灼、烫以消除病痛,以后才逐渐选用艾为主要灸料。 艾,自古以来就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到处生长,其气味芳香,可驱蚊避瘴,例如民间端午节就有“悬菖蒲、挂艾叶”的习俗。 艾草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没有明火,于是便取代一般的树枝燃料,而成为灸法的最好材料。中医认为艾草药性属辛苦温,归肝、脾、肾经,主要的功效是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艾叶经过加工形成金黄色、柔软如茸、无细梗等杂质的艾绒,取一定量艾绒撮成圆锥状,称为“艾炷”,艾炷的计量单位为“壮”。灸时,将一壮艾绒放于穴位上并点燃,热力逐渐渗透至穴位内,待快燃尽时再更换新的艾绒。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一壮”可比现在的一壮要大得多,现代多为指甲大小的艾炷,而古代则多为鸡蛋大小,可见古人用灸注重灸量,也就是灸的刺激量。 艾火烧灼的方法 在古代,人们多自制艾炷置于穴区皮肤上烧灼,这样的做法麻烦不说,也容易烫伤皮肤,虽然有时候烫伤也是很必要的(在某些穴位可以采用烫伤皮肤使其化脓的方法叫瘢痕灸)。 在现代,灸法不断被改良,出现了加工过的艾条。艾条,就是将艾绒用纸包裹,制成圆柱状,就象一根粗粗的香烟,一般药店都有销售,价格很便宜。一般分清艾条和药艾条,买清(或纯)艾条就可以了,捏上去要结实,就象买香烟时捏捏看烟草压得紧不紧、实不实一样,因为过松的艾绒,在燃烧时很容易脱落,而烫伤皮肤。 将艾条外包装纸去掉,点燃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进行薰灸或灼烫。例如手执一根点燃的艾条,燃烧端对准下腹部的关元穴,然后慢慢靠近、慢慢靠近,再慢慢靠近……停~ 距离皮肤约两厘米左右时,一定要停啊~如果不停,你就会听到“兹拉”一声,同时闻到一股烤肉的味道了。要知道,关元穴我们一般不用直接烫伤皮肤的瘢痕灸。 用不了两分钟,你就会感觉到下腹部关元穴附近的皮肤开始发热,进而发红,再进而发烫,此时还坚持吗,再坚持就起泡啦,当然要用一些特殊的手法,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手法: 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关元穴一上一下,就像麻雀啄食一样地施灸。 回旋灸 艾条点燃的一端与关元穴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将点燃的艾条在穴位的左右两侧来回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 , 第四章 关元(5) 灸的时间长短与感觉 灸多长时间呢, 这其实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基本规律是:年龄越大、慢性病的病史越长、体质越虚弱,每次灸关元穴?时间就可以长一些,但一般一次不超过我们买到的艾条的一半长。也就是说,一半艾条的灸量,相当于古代所说的一壮。 或者,以灸后的感觉为度量标准。 局部温热,只是艾灸关元穴刚开始的感觉,很容易出现,几乎艾条一放到穴位附近,这种感觉就出现了。两三分钟后,关元穴局部会出现皮肤发红进而发烫的感觉。此时稍稍移开,或来回旋转,可维持灸的温和刺激,待坚持至5,10分钟,热力就开始向关元穴内,即小腹内渗透,再坚持5,10分钟,这种由外而内的热力,就变成了一种由内而外发散的热力,并向全身慢慢地放散。 我一直无?准确地描述这种感觉,直到我的一位患者这样告诉我:我按您教的方法,持续温和灸关元穴,大约15分钟后,感觉到下腹里面越来越温热,并且这种热会逐渐向四周放散,甚至会漫射到全身的每一个毛孔,这种感觉就像寒冷的冬日,天气睛朗,阳光直射入阳台,照射在仰面躺着的大懒猫的肚子上,伸手一摸,原来是“暖洋洋”的感觉。 灸关元的最佳时机 前面的故事中,王超灸的时间是在“夏秋之交”,这里有个时间点就是秋分。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相统一,人体的阴阳变化要适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 不能违背。一年之中,自然的阴与阳是交替升降,交替处于主导地位,人体的阴阳也在跟随或重复着这一过程。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自春分始,阳气渐盛,阴气渐弱,此时养生要注意激发身体内的阳气,促使其从冬眠中醒来,并逐渐旺盛起来,发挥它的生理作用,这就是“春夏养阳”的道理。所以,初春时节最简单的一个养生方法就是找一个空旷的、空气清新的,最关键的是能够晒到日光的地方散步,让身体特别是属阳的背部,感受到日光,也感受到自然界的阳气生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阳气。 一天之中几点散步最好呢,一日之季在于晨啊,当然是早?,不过在八九点钟比较合适,初升的太阳对应着阳气的升发,不是有句话形容“青少年,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么~ 过了夏至,自然界的阳气就渐衰,阴气就渐盛,至于秋分那天,阴阳的主导地位转换,阴气重新获得了主导权,此时阳气沉伏,人体就像冬季一样,逐渐进入了封藏的时候,阳气要深藏起来,要凝聚起来,不要被外界的寒冷所损伤耗散。所以,此时正是收敛阳气、培补元气的最佳时节。 灸关元的最佳时机,就是秋分的时候,即自秋分开始,每天上午灸一壮(半根),下午灸一壮(半根),一天就是一根。 连续灸多长时间?, , 第四章 关元(6) 从秋分到春分 前面讲到的王超的故事,并不是我杜撰的,而是记载在一本古书之中的医案故事,这本书就是《扁鹊心书》。 书中在这则故事?后还有这样的记载:“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就是说,人到三十岁,应 该每三年灸关元穴三百壮,人到五十岁,应该每两年灸关元穴三百壮,人到六十岁,应该每年灸关元穴三百壮。 三百壮啊,如果半根艾条算一壮的话,三百壮,就是一百五十根艾条,秋冬季节总共用灸的时间也就是150天,恰恰是从秋分到春分这段时间,也是人体阳气容易虚浮受损,需要凝炼培补的特殊时间。 此时用灸,事半功倍。 不过,也不必拘泥于“三百壮”的说法,还是那句话,具体的灸量根据病情、个人体质等因素灵活调整。 培补元气的终极效果 如书中这样按时按量灸关元就会活到120岁了吗,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灸关元的神奇作用的话,你会用哪四个字呢,延年益寿,寿享天年,百病不侵, 记得有一次我讲座时,也问了同样的问题,一位穿着打扮入时的中年女性抢着回答:“返老还童~”我哈哈大笑,笑她太过贪心,永葆青春还不够,还想回到从前的时光,要知道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能延缓它的脚步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有一句话说得好,叫“聪明的女人从来不怕自己衰老,只怕自己显老”。 ?到底用哪四个字来形容呢, 《扁鹊心书》里对关元穴的概括是:长生不老~更奢侈的想法,或者是作者的广告语吧~不过也从一个侧面再次说明了关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再好的方法也有不适合的人 世间万物,有利必有弊,有适合的人,当然就有不适合的人。 记得一次初冬时节,在电视上讲过这个方法后,收视率颇高,方法简单,易学好用,自然很受欢迎,特别是老年朋友们,但相信他们一定也有很多问题想问我。 一天晚上,我到商场买东西,正上电梯,突然被一个人一把拉住:“程博士,你说的那个灸关元的方法,你?我能用吗,”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位五十多岁的阿姨,一脸期盼的眼神,同时在其右侧眉头长着一个向外突出的肉瘤。 要知道,灸法属于温热的刺激,一般体内有炎症或是肿瘤患者,多不建议用灸,于是我就问她眉头的问题有多长时间了,是否现在还红肿疼痛。在得知已经长了很多年,并且没有肿痛感觉后,就嘱咐她放心使用这个方法。 当然,除了炎症或肿瘤患者不宜灸之外,腹部刚刚做完手术伤口未愈合者、正在发热期,以及未成年的儿童,都不适合用此方法。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儿童,儿童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用中医的话形容就是“稚阳之,特别容易出现积滞生热或高热的情况,并且绝大多数儿童元气充足,此时需要的是后天调养,所以忌过度温补,一般只在颈后大椎穴下两椎,也就是第三胸椎棘突下的督脉身柱穴上用较温和的方法灸,起到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 第四章 关元(7) 第五节 摩灸皆补益 前面我介绍了灸关元的方法,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养生,但也有人会有一些操作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灸烟很呛人 ?曾经有老年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灸关元是躺着灸好,还是站着灸好, 姿式其实并不重要,不过如果是手拿艾条来灸的话,还是躺着为妙。为什么呢,你想啊,站着的时候,灸烟自下而上升腾起来,正好吸入鼻子里,就算好闻,也不舒服啊。 躺着灸也有问题,有些人报怨会弄得一屋子灸烟,有一股中草药的味道。这种味道,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比如我就非常喜欢,通经活络,强身健体,你看我们针灸医生天天在治疗室里,弄得一身艾草味道,不仅预防感冒,夏天的时候还“蚊子不叮、臭虫不咬”,甚至“非典”时我们还骄傲地自夸:针灸医?天天闻灸烟而没有一例患病。 但是,必竟有人不喜欢,并且有的人家里装修好好的,弄得一屋子味道,也是问题。那么推荐给大家两个解决方法吧。 方法一:用无烟艾条 所谓无烟艾条,就是经过碳化处理的艾条。比普通草艾要精巧一些,黑黑的、硬硬的,初燃时不易点着,点着后燃烧的一端颜色发灰白,几乎没有烟,就像没烧着一样,不过温度可一点不比普通艾草差。只是没有了灸烟,疗效似乎差了点,不过影响也不大。当然,价格略贵一些。 方法二:用温灸器 所谓温灸器,就是做成圆形或长方形的灸盒,上面有盖子,?面有铁网,下面有针孔,将艾绒或剪成段的艾条点燃后放于盒内铁网上,盖上盖子,温热感通过其下的针孔传递到穴区皮肤上,而灸烟则被阻隔在灸盒内。 虽然这类温灸器会在底部配上一个橡胶的托儿,以免烫伤皮肤,但我觉得不够好用,往往是离穴位太远或太近,不好调整和控制。不如用最简单的方法,也就是在灸器下垫一层或两层透气的棉布,方便而实用。 问题二:没有条件用灸 灸关元,还要什么条件, 当然有,由于要暴露腹部,所以要做好房间内的保暖,避免受风感冒的事情发生。不过这种条件容易满足,不好满足的是时问题,你想啊,上午一壮,下午一壮,对上 班族来说可是件奢侈的事,总不能在办公室里露出肚皮来灸,并且让满办公室的同事陪着闻灸烟吧,再说即使大家同意,楼内的烟雾报警器还不同意呢。 没关系,我有办法,不能用灸,还可以用手来摩嘛~介绍一个摩关元的方法,专门送给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用灸的朋友们。 第一步:双手相对,搓热掌心,掌心中有手厥阴心包经的劳宫穴,搓热是对五脏之首——心的刺激。 第二步:将搓热的掌心放在关元穴上,使关元穴感受到温热的刺激,会很舒服。 第三步:将手掌掌心(劳宫穴)附着?关元穴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tips: 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 着力面应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轨迹回旋运行,周而复始。顺时针摩为补益之法。 摩法的动作要缓和而协调,正常频率一般每分钟120次左右,摩关元时动作可再缓和一些,保持频率80,90次/分钟为宜。力量轻、频率慢称为缓摩,亦有补益的作用。 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关元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有补益先天元气的作用。 , 第四章 关元(8) 第六节 关元的特别意义 交通先后天 关元,除了关系到人体元气之外,还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相互联系的关键部位,也就是足厥阴肝经、足太?脾经和足少阴肾经这三条经脉在关元这个特殊的穴位上,与任脉的气血相互交通在一起。 那么,这三条经脉有什么特殊呢, 足三阴经三条经脉分别联属着五脏之肝、脾、肾,换言之,肝、脾、肾这三脏的脏腑精气通过足三阴经向外传递和发挥着。这其中,肾藏先天之精,主人体生长发育,为先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管运化,是后天之本;而肝一方面主疏泄,可调畅气机,使脏腑功能得到气的推动,另外一方面又藏血,而因“精血同源”,故而肝与主藏精的肾合称为先天之本。 这三条经脉循行在人体下肢的内侧面,由下向上,在下?部关元穴处,与任脉交汇在一起,《针灸资生经》谓:“关元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任脉之会。”而人体先天、后天的功能也就统于关元一穴,也许这才是关元的关键所在吧。 统一身之阴 关元所在的任脉,有个称号,叫做“阴脉之海”,指任脉统领着人体所有的阴经,总任诸阴。人体腹为阴,背为阳,阴为柔,阳为刚,当我们突然受到外力伤害时,很自然的一个姿式就是蜷缩起来,保护好位于腹阴的内脏,而把背阳裸露朝外,阳有向上、保护、抵抗的作用,可以使伤害降低。任脉恰恰就循行在人体腹正中线上,足三阴经?会任脉于关元,之后继续向上交接于手三阴经,因此六阴经均与任脉直接或间接交汇,因此任脉就具有了总任全身阴经之经气的作用,而关元就成为调节人体阴经经气的最重要的一个穴位。 因此,灸关元可以补人体一身之阴。 中医有句话叫做“年过四十,则阴气四半……”。口干易渴、皮肤干燥、发质干枯、烦躁易怒、月经量少、面色晦暗等问题,是很多中年女性常常遇到的问题,于是乌鸡白凤丸长吃着,六味地黄丸不离手,却不知灸补之法,滋一身之阴,可以从根本上延缓衰老的进程。 看似简单的方法,只要坚持就会有异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一个38岁的女性患者这样问我:“您说真是奇怪,我以往皮肤非常好,从来不长青春痘,甚至青春期时都没长过,怎么三十多岁了,孩子也生过了,脸上倒长起痘来了,” 女性内分泌失调问题,是我的一个临床研究方向,所以像这种情况的人我见多了,我马上反问她:“是不是大多长在下颏部位上,还有月经周期有点关系,”不想一问就说中。下颏长痘,在我看来不是简单的皮肤问题,而是女性内分泌的“晴雨表”,这个年龄的女性,雌激素下降大约30%,造成了体内雄激素相对过亢,而刺激毛囊炎症而长痘。雌激素属阴,雄激素属阳,不正好与“年过四十,则阴气四半……”相应吗, 我给这个患者做了如上的解释,结果她又追问了一个问题:“那为什么长在下颏呢,”这就和任脉的走行路线有关啦,任脉通连六条阴经,蓄积阴血,起于胞宫,自下而上沿人体腹面正中线上行,恰恰终止于下颏部的承浆穴,经脉终末穴位往往可以反映整条经脉的状态或问题,而此时人体的状态是“阴亏于下,而阳亢于上”,于是下颏痘痘就此起彼伏了。 怎么解决呢, , 第四章 关元(9) 程氏针灸之女性内分泌保养灸法 很简单,灸关元穴啊~女性年过三十五,一定要开始每年灸关元,灸量因个人体质而异,如果以抗衰老保健为目的的?,可隔日一灸,二十次为一疗程。或者在秋冬季节的每月月经前一周,坚持每天灸半根艾条,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关元得温,阴气自盛,阳气有根,则下颏症状立除。 主女性生殖 任脉还有一个称号叫做“任主胞胎”,任者,妊也,指任脉与女性月经及孕育胎儿密切相关,而这一女性特有的生殖功能离不开血,血又离不开足三阴经所联系的肝、脾、肾三脏功能。脾不仅化生气血,还有统血的作用,肝主藏血,肾主生殖,三脏功能皆汇聚于关元穴,使关元对女性的经带胎产过程,有重要的调节意义。 现在女性生育的年龄是一推再推,年近?十才要第一胎的已经不在少数,加上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节制,月经周期往往也不规律,这些准妈妈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怀不上,怀上了又担心胎儿体质差,先天不足,于是纷纷在孕前调养或做针对性的治疗。 调理月经周期,增强卵巢与子宫的生殖能力,乃至治疗不孕,都离不开血,也就离不开肝、脾、肾三脏以及与三脏密切相联的足三阴经。刚开始治疗这类问题的时候,我就是以这三条经脉上的穴位为主进行针灸的,效果有好有坏,并不稳定。 一天借一个机会,我去问爷爷,因为我知道爷爷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很擅长,谁知爷爷只在我的处方?增加了一个穴,而且是主穴,那就是关元。 “你想想,足三阴经从足自下向上走向胸腹部,而在关元穴处与任脉会合在一起,任脉又起始于胞宫,主管人体的生殖功能,如果你在针灸时不打开这个足三阴经与任脉的特别通道,那疗效就会差很多呢~这里一刺激,„一穴通,诸阴通,则百脉通。‟” 听了爷爷的话,顿觉茅塞顿开,按此法使用,屡屡奏出奇效。 前一阵,朋友介绍了一位36岁的女患者,一直怀不上孩子,检查也都做了,均正常,希望中医帮忙。功能性的不孕,正是针灸的适应症。于是我从小腿部位上的三阴交穴入手针刺,这个穴位是肝、脾、肾三条经脉汇聚之所,再配上脐下三寸的关元用灸,针与灸配,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与通于任脉的关元配,作用相得益彰。 她问我,多长时间可以有效,我跟她说一般简单情况也要2,3个月经周期的调养,所以给她开了一周两次的治疗量,共十次。没想到十次还没完,好消息传来:她要当妈妈啦~ 爷爷妇科疾病用关元的临床经验,让我也作了回“送子观音”,真是不能小窥了这个 穴位啊~建议想当妈妈的女性朋友们,不管你是不是大龄初孕,只要你想给孩子第一张温暖的床,给自己一个轻松孕育胎儿的内环境,也给自己未来找回健康与美丽的信心,就应该在孕前采用灸关元的方法,保养一段时间,一般隔日一灸,二十次为预防保健的常规疗程,之后你会发现很多其他症状都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消失了。
/
本文档为【百年程氏养生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