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国清寺资源调查报告

国清寺资源调查报告

2018-03-01 30页 doc 417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国清寺资源调查报告国清寺资源调查报告 隋代古刹——天台国清寺资源调查报告 一、景区概况 国清寺属国家4A级风景区名胜区 天台山的主要景点之一,是一个以宗教 朝拜,观光浏览,康复休养为主要职能的 国家级山岳风景名胜区。国清寺始建于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 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寺 图一 景区门口 宇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既有佛教建筑 严整对称的特点,又给人以灵活自如之感。 1、所在地区概况 天台县在浙江东中部,面积1421平方公里...
国清寺资源调查报告
国清寺资源调查报告 隋代古刹——天台国清寺资源调查报告 一、景区概况 国清寺属国家4A级风景区名胜区 天台山的主要景点之一,是一个以宗教 朝拜,观光浏览,康复休养为主要职能的 国家级山岳风景名胜区。国清寺始建于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 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寺 图一 景区门口 宇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既有佛教建筑 严整对称的特点,又给人以灵活自如之感。 1、所在地区概况 天台县在浙江东中部,面积1421平方公里,人口55.5万人,历史悠久,有“文化之邦”、“浙东名邑”的美誉。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图二 景区位置图 1 今日的天台新城在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蔬菜、茶叶、笋竹、生猪、淡水养殖等都取得长足发展,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及农业部商品牛基地。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早在汉末就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浆”之誉,曾一度流传海外,成为日本茶道之源。而今,勤劳的天台人民秉承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天台山云雾茶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高山甜椒和笋笳系列分获省优质产品金奖、银奖。 2、 天台山概况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天台山秀美风光的咏颂。天台山绵亘东海之滨,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以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天台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奇峰、怪石、幽洞、异瀑令人目不瑕接、流连忘返。 天台山共分布着13大景区,百多个景点,其中以华项归云、石梁飞瀑、双涧回澜、寒岩夕照、赤城栖霞、桃源春晓、琼台夜月、螺溪钓艇八大景最为著名。石梁飞瀑是大自然的杰作,天生石梁横亘天际,瀑布穿梁而下,如银河倒泻,势若雷霆,声振山谷。赤城山,属丹霞地貌,石色赤赭如火,形若城堡,山上有18个洞穴,为佛道双栖之地。琼台,碧玉连环,双阙峰环拱于外。九遮山,循溪而进,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寒岩、明岩,奇洞怪石,触目成赏„„ 二、景区发展历史 1、创立 据天台宗系谱记载,初祖为印度龙树,二祖为北齐慧思,三祖为慧文,而实际创始人则是陈隋之际的四祖智顗。它己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这”隋代古刹”四个字引人入胜.这个寺是由智者大师提议建造的,智者大师,生于公元538年,是”陈隋两帝,师为国宝”的高僧.开皇十八年(598),晋王杨广根据他的遗愿和设计的图样,命司马王弘在天台山麓和智者大师的高足灌顶.智越等一起建造起来的一所规模宏大的寺院,初名”天台寺”,因久居天台四十年的定光禅师对智者大师说过“国家统一以后,有大贵人为你立寺.寺若成,国即清”的话应验,隋炀帝于大元年(605)年赐额“国清寺”. 2、 发展 这座建置崇丽、气势恢宏的梵宇,经过唐代两百年的经营,“定势雄侈于古今,奇表严净于江汉”。宰相李吉甫在《十道图》中把它和与齐州灵岩寺(在今山东长清县)、润州栖 2 霞寺(在今江苏南京市)、荆州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并称为“域中四绝”。唐会昌中(约845年),敕废国清寺,原寺毁于火,旋即重建。唐大中五年(851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寺后石壁上题写了„大中国清之寺?六个大字,摩崖石刻至今仍清晰可辨。宋皇朝对佛教采取保存护政策.景德二年(1005)赏金万两重修殿宇,诏改”景德国清寺”后毁于战火,建炎二年(1128)修复。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毁坏,或毁于兵火,或摧于风暴,但都是屡毁屡建,„东山再起?。每次重修,寺宇规模都有所发展,位置也越来越往山麓平旷地带下移,至明代,国清寺已移至今址,并基本奠定现有布局。 十年动乱期间全国各地寺庙遭遇毁抢、僧人被逐,国清寺虽不能幸免于难,但到1976年时国清寺还有僧人 60多个,他们为保护国清寺院、寺内文物以及重修寺院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初国清寺由中央直接拨款修复可算是开创先河。 3、弘扬 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与海外进行佛学交流频繁,据考察在唐朝时入唐参佛的日本僧人中有三分之二到过天台,国清寺不仅仅与同宗派的寺庙进行交流还经常与国内其它宗派进行交流学其所长: 当年智顗弟子灌顶秉承大师遗愿,不遗余力阐扬天台宗,智顗圆寂后,他一方面继承智顗遗志修建国清寺,另一方面整理、阐发智顗的著述,以国清寺为基地传弘天台宗教法。传说智者大师圆寂之前曾交给大弟子灌顶法师一把金锁,郑重告诫:“国清寺建成,就用金锁锁住藏经阁,代代相传。200年后,有东土高僧来取经,如与天台宗有缘,钥匙一碰,锁扃自开,可以阁中《法华经》一部相赠”。 207年后的公元804年,日本国最澄和尚带着弟子义真、空海浮海入唐,在台州刺史 陆淳的保护下,直奔向往已久的天台山, 揭开了天台宗东传的日本的序幕。最澄大 师曾远涉重洋来到天台求学,回国后在日 本比睿山仿国清寺修建了日本国清寺,还 把比睿山改名“天台山”,从此天台宗在日本广为传布,至今已有教 图三 海外佛教徒朝拜“祖庭”国清寺 徒300余万人。进入80年代后,日本天台宗佛教徒来国清寺朝拜者不绝。日本佛教界念念不忘根基所系,到国清寺朝拜“祖庭”时,都在胸前的锦带上绣上当年最澄取经的金钥匙。最澄入天台山后又二百多年,高丽国僧人义天来山求法,归国后,建愿刹高丽国清 3 寺,创立了高丽天台宗,朝鲜半岛,飚扬起一股经久不衰的天台宗朝拜热。同样,朝鲜人也把天台山视为圣山,把国清寺尊为祖庭。 当年鉴真东渡,也曾到国清寺顶礼膜拜,以国清寺住持为师,东渡时又带去大量国清寺的经典。 国清寺能历千百年而不衰,宗风远播海外,不仅因为智顗大师开创的天台宗具有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内涵,更由于灌顶、湛然、 道邃、行满、羲寂、敏羲、谛闲、可兴、静权等历代高僧用自己的智慧、才华和创造,不断充实佛学体系,积极弘扬天台教义,终使天台宗成为佛门主流,蜚声海内外。” 4、 现状 今天的国清寺是浙江、中国海外佛学文化交流的窗口,以观教结合为基础,结合时代精神,要„爱国爱教、教学相长、联谊海外?。当国家遇到困难、重大灾害时义不容辞、竭尽所能,当„非典?之灾突袭中华大地时,国清寺筹资5万元捐赠给天台县政府支持抗非典活动。国清寺自种所需之粮,自种所食之菜,在这种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尚能出资助国、救民,无怪乎信众曰:我佛慈悲…… 三、组织机构 国清寺现有和尚100余人,其中1/3为年轻人,是我国寺僧最多的寺庙之一。 国清寺组织机构健全,形成一套完整的班子,各色人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寺设一寺之长方丈、主讲(首座)、监院(当家)、知宾和知客(主管接待)、库房(保管)、僧值(值班)、书记(文书)等等职务。还有厨房里烧火烧水做菜的称“火头”、“水头”、“厨头”,主管山林农作、园林的叫“山头”、“田作”、“花匠”等等。寺中大小僧众每天清晨四时左右起床,先在大雄宝殿做一个多小时的早课(诵经),晚上还要做晚课(诵经)。 为了使天台宗后继有人,国清寺在1985年开创了“佛学研究社”,让新出家的年轻和尚学习佛法,并挑选一批品学成的年轻和尚到中国佛学院深造,使天台宗的教义代代相传。 国清寺香火鼎盛,常有港澳同胞来此礼佛和做“水陆道场”。至于每年来此游览观光的国内外游客则多达数十万之众。 4 四、主要景点 1、 镇寺之宝 国清寺内珍藏着两千多件文物,游过国清寺的人都知道国清寺的4件镇寺至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像、元代的十八罗汉雕像,大雄宝殿外的隋梅和三圣殿的石刻。 ?释迦牟尼像: 大雄宝殿正中的 莲花宝座上端坐着释 迦牟尼佛青铜像,连 座高6.8米,重13吨, 为明代所铸,佛像雕 工细腻,神态安详。 两旁站着阿难、伽叶 二弟子,前面站着旃 檀佛。 图四 释迦摩尼像 ?十八罗汉雕像: 左右两壁分坐着元代楠 木雕成的十八罗汉,像 高2米,外贴真金,通 体金光闪闪,造型生动,雕刻精细。 图五 十八罗汉像 ?隋梅: 5 大雄宝殿东侧,原有伽蓝殿,现改建成小巧玲珑的六 角梅亭。亭前黄墙边有一株苍虬多姿的老梅树,传为隋代 寺院初建时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栽,距今已有1400 余年的树龄,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隋梅高10 米,胸径粗45厘米,冠幅7米。主干已枯,旁边却萌长出 许多条枝干,七扭八缠,攀附在主干上,极像一株千年古 藤。隋梅虽已年迈,但每到新春,仍然繁花满树,疏枝横 空,暗香浮动。到国清寺朝拜的人没有不去观赏隋梅梅的, 那老树新姿,生机横溢,予人以启迪和激励。邓拓有《题梅》诗一首,曰:“剪取东风第一 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胭粉添颜色,犹忆天台相见时。”郭沫若在游览国清寺时也写过 图六 古老隋梅 一首诗:“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君梦复 何痴。 ? 三圣殿的石刻(“鹅”字碑) 三圣殿东侧有独笔“鹅”字石碑, 黑底红字。独笔鹅字庐山藏鹅洞有、武 昌黄鹤楼有、绍兴兰亭鹅池有,不足为 怪,但国清寺的独笔鹅字碑倒有独特之 处。字分两半,痕迹可见,但又浑然一 体,从笔法、神韵上看来,不容置疑是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实际上, 这个独笔鹅字确实出自两人手笔。右半 边是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人曹 抡选补写的。据传,曹抡选发现这半块 鹅字碑后,便确认出自王羲之手笔,决 心补全这个残碑,他日夜临摹王羲之的 碑贴,整整练了七年,终于补上了这个 残缺的半边。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图七 独笔“鹅” 6 2、其他景点 图八 国清寺景点分布图 正中轴线上建筑有: ?弥勒殿(山门殿):进寺门沿石甫道走上台级即是弥勒殿,面宽三间,歇山式,正面端坐袒胸露腹笑脸相迎的弥勒菩萨。背面站着态度恭敬的韦驮菩萨(铜像),两旁各分坐两大金刚。 ?第二殿为雨花殿(天王殿):面宽三间,歇山式顶。殿前有石狮一对,系1973年由北京调运至此的。殿内有威严英武的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殿后院东西两例分别为钟鼓楼对称于中轴线,均为重檐歇山顶,钟楼上悬挂的梵钟,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铸造,音响宏亮,每天午夜回荡于五峰幽谷之中。庭院内有古樟(直径约100厘米)、古柏(直径约90厘米)各一对。 7 ?第三殿为大雄宝殿: 图九 大雄宝殿外景 出雨花殿穿庭院,拾二层24级石阶而上即为大雄宝殿。殿前铜鼎炉高4米多,上铸“沈德龙、沈德凤承造,大清(?)三十五年挂月”。殿面宽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红墙黑瓦,檐间竖额“大雄宝殿”四个字,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癸丑(即1973年)仲夏所书。殿楹联有:“婆婆教主释迦文殊,于花台上庐啥那佛”;“消灾延寿药师如来,西方接引阿弥陀佛”。殿内正中的莲花宝座上端坐着释迦佛铜像,连座高6(8米,重13吨,为明代所铸。两旁站着阿难、伽叶二弟子,前面站着旃檀佛。左右两壁分坐着元代楠木雕成的十八罗汉,造型生动,雕刻精细。后壁左右两旁分坐文殊、普贤二菩萨。后背正中站着慈航普渡的南海观音,左有善财,有立龙女,壁上有南海普陀的浮雕,右上角有象征性的天台山。 ? 观音殿: 出捲洞门沿石级而上,中间是新建的观音殿,面宽五间,重檐歇山,黄琉璃 顶。门口楹联是:“不舍洪慈遍尘刹,常游苦海渡群迷。”殿内横匾书:“慈航普渡”。 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一尊,两旁或立或坐着观音的三十二化身。满 殿金光耀眼、光彩夺目。殿东侧是碑亭,两侧是法华经幢。 8 图 图十一 碑亭 图十 千手观音像 ? 碑亭 国清寺主建筑群后的小山坡上,在苍郁的松林中有一座重檐挑角、方石铺地的碑亭。亭额上写着“法乳千秋”四个金字,亭中品字形排列着三座长方形的石碑。正中的丰碑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碑座高0.86米、宽0.86米、长1.86米、碑身高2.6米、 宽1.26米、厚0.11米,十分壮观。长篇碑文和诗赞颂佛教天台宗创造人智者大师。右连的丰碑为“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丰碑稍低于智者丰碑。左边的一座丰碑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这座碑的大小与行满碑大小相同。三座丰碑的背面,有日本山田是谛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文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 东一轴线殿堂有: 最前面是客堂,正中站着柳枝观音(铜像),是各地僧人来本寺挂单的地方。接着是聚贤堂(即斋堂)。第三为说法台(即方丈楼),是接待外宾的地方,四周挂满名人字面。最上面就是迎塔楼,匠额为蔡元培手书,是宾客下榻之所。 ?方丈楼:方丈楼在国清寺建筑群东部的中心位置上,是一座两层七开间房子,前有“聚贤堂”(斋堂??僧众用餐的地方),后有迎塔楼(寺中宾馆)。楼前有一个很大的方石铺地的院子,院中花木繁茂,五光十色,特别是一株大牡丹更显秀姿。方丈楼廊下宫灯高悬。入方丈楼,只见正中直条排列着三张八仙桌,两旁各有三排茶几木椅方凳,条桌上方挂有“弘阐天台宗”的 9 大红底金字匾额,额下排有名画家邵宇、王子舞写的智者大师水墨画像。旁边挂有几幅名人字画,整个方丈楼布置得十分富丽堂皇,这是国清寺接待中外来宾的地方。 东二轴线殿堂建筑有: 前面是大厨房,接着是大彻堂,正中坐着毗卢观音(铜像),是僧众坐禅的场所(也称选佛场)。堂前院内东西两角各有菩提树一棵,这是一种比较珍贵的木本植物。最上面是修竹轩,为宾客吃饭的地方。 ?修竹轩:方丈楼旁边的“修竹轩”,是一幢五开间画阁雕梁的精致小楼。大厅中名人字 雪白的台布上陈放着兰花细瓷餐具,显得分外高雅,这里画,赏心悦目,一横摆开三张大圆桌, 是国清寺招待中外来宾吃素斋的地方。 西一轴线殿堂景观有: ?鱼乐园:国清寺内有著名庭院??鱼乐国,在寺的西南角。从“双涧萦流”的小门进去,只见古木苍郁,鱼池如镜,乾隆御碑、清心亭、鱼乐国石碑、放生池等小品布置得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宁静。御碑为清代乾隆皇帝所赐,镂刻非常精细,碑侧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图案,碑文中写着国清寺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历史沿草。 图十二 总观鱼乐国 图十三 池中生物 10 清心亭,居高临下,可观放生池中各色大鱼摇首摆尾,悠然自得的姿态,最大的鲤鱼长1米左右,重达三四十公斤。放生池边立有一块石碑,上书“鱼乐国”三个大字,是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池旁有一小亭,曰“清心亭”,亭居高临下,飞檐翘角,内有石桌石凳,亭柱楹联书:“石上清泉松间明月,山光鸟性潭影人心”。写尽了园内赏心悦目的景趣。 ?安养堂:堂中有出海白玉观音,是年事已高的僧侣住所,堂前有莲花池。 ?三圣殿:在莲花池前,殿内有三尊樟木雕的丈六金身的西方三圣立像,正中是阿弥陀佛,左首是观音菩萨,右首是大势至菩萨,他们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者,主司普渡众生。 ?鹅字碑、罗汉堂(文物陈列室):妙法堂左近有罗汉堂,现辟为文物室。1975年文物室整修开放,集中展出了佛教天台宗的历代祖师造影,天台宗主要经典著作,国清寺与日本佛教界友好交往等方面的文物。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智者大师遗物衣钵及钦赐龙衣、造型精美的钦赐银亭、白玉卧佛、明万历铜镜。还有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入唐求法时的“度牒”(护照),上有台州刺史的指示,更显得珍贵。1979年国清寺方丈唯觉随中国佛教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受到日本朝野人士的欢迎,方丈将从日本带回的文物、纪念品也在此展出。近年来日本朋友来天台山访问一年四季不断,并留下了“风月同天永,万古结深缘”等字画,及法器、文物,使文物室锦上添花。 ?妙法堂:单据三层,面宽五间。楼下为法堂,横匾书“妙法堂”,是讲经说法和举行一般佛事活动的地方,堂内洁净宽敞,正中置一精致讲座,上悬“台宗讲席”红底金字横匾,下挂智者大师水墨画像,左右两边,分列讲席数排。每当夜晚,红烛高燃,钟鼓齐鸣,僧众在此听讲念经。陈从周于1980年曾写《国清寺夜半参佛事》诗:“暂别尘寰事,空山叩寺门;万松人俱寂,月下几钟声。”楼上是藏经阁,珍藏着钦赐龙藏等珍品。 ?三贤殿:殿内有唐代高僧寒山、拾得、丰干形态逼真的造像。西面是静观堂。 西二轴线: 前面是伽蓝殿、正中是五百罗汉堂, 11 ? 后面是玉佛堂:供奉有台湾佛教界于1990年10月运来的玉佛。玉佛,是一尊 释迦牟尼坐像,是台湾法济寺慧岩法师从缅甸请来的。玉佛高达1(3米,重 达320公斤。佛像雕刻工艺精细,光泽照人,形象逼真,法相庄严,栩栩如生。 3、寺外景点 ?隋塔 国清寺东侧山上有千年隋塔,它是天台国清寺的标志。隋塔俊秀挺拔,建造也别 致,最明显的特点是塔顶上没有塔头,从塔内仰望可见蓝天皓月、飞鸟流云。从天台 城至国清寺一路行来;塔影忽隐忽现,直 至步近国清寺前第一道大门木鱼山,塔的 雄姿才全部扑入游人的眼帘。寺塔矗立于 祥云峰西麓,寺前干道右侧的山坡上,该 塔建于l300年前的隋朝,由隋炀帝遣司马 王弘为智者大师建,塔身黄褐色,高有59 米余,是六面九级。砖砌塔壁,内为空心。 黄褐色的塔身看上去显得很是陈旧,六面 九级的塔顶上没有了塔头,倒是砖壁上的 佛像栩栩如生极其精美。近年对塔基进行 了加固,四周铺筑了台阶,已予整修一新, 已列为省级文保单位。隋塔为浙江省重点 图十四 隋塔近景 保护文物。近几年,隋塔塔基加固,塔周新铺台阶:并植鲜花松柏,景色更为诱人。 ?寒拾亭、丰干桥 从隋塔下方过七佛塔进国清寺,必经一亭一桥。亭名“寒拾亭”,桥名“丰干桥”。这是为纪念唐代国清寺内寒山、拾得和丰干三位高僧而命名的。 寒拾亭,飞檐翘角,石砌门窗,亭名取自寒山、拾得两人名字。亭的前后有“五峰胜境”和“万松深处”的匾额。 寒山和拾得,在我国民间称“和合二仙”,是相亲相爱、情深义重的象征。过寒拾亭不远,就是丰干桥,桥下清流潺潺,桥头有石狮守护,显得古朴庄严。 12 图十六 双涧回澜碑 图十五 丰干桥 ?双涧回澜 丰干桥下,即是天台八景之一的“双涧回澜”,是天台八大景之一,所谓双涧,是指 发源于天台北山的北涧和发源于灵芝峰黄泥山岗的西涧。两涧水汇合于寺外的丰干桥 畔,向东流去,入赭溪。北涧自北山而下,曲折奔流几十里,始至国清;而西涧从灵芝峰 上直湍而下,流程仅二、三里。因此北涧之水常清澈,西涧之水常浑黄。特别是多雨季 节,一清一黄,交相激荡,蔚为壮观。当年一行僧来时,恰逢此奇景,留下“一行到此水 西流”佳话。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陪衬,就形成“双涧回澜”一大景色。千百 年来,中外游客多在盛夏多雨季节,来国清寺观赏“双涧回澜”。清代诗人齐召南曾题 诗一首:“寺绕高山黛色连,琴鸣左右乱流泉。同趋石濑争潮海,倒映云松幻写天。拍 掌赋诗僧自笑,寻源镌偈我何缘。只看水上文章好,极目沦漪注野田。” 五、历史文物 国清寺,文物古迹荟萃,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历代御赐的金银器、铜铸品和丝织品,有碑刻、写经、书画,有木雕、玉饰、佛像,有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礼品。其中如智者大师遗物贝叶经,经陈寅恪鉴定是古印度《莎恭达罗》梵文剧本;从隋塔上取下的七方菩萨像线画碑刻;寺内磅礴飞动的王羲之“独笔鹅字” 碑,寺后唐代柳公权“大中国清之寺”、宋代黄庭坚寒山子诗、米芾“秀岩”、朱熹“枕石”等摩崖石刻;元代十八罗汉楠木像, 13 明清铜佛像,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佛国”的见证。以及为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一行禅师衣冠冢等。无不闪烁着千年古寺历史的灿烂与文化的辉煌。 六、摩崖石刻 国清寺内还有许多名家题碑,证见着历代文人高士的眷念和赞美。罗汉堂前后左右皆为碑廊,对面廊壁嵌石书“大中国清之寺”,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所书,碑虽残,但神韵依然,道出了寺院的悠远;后山摩崖有宋朝米芾所书“秀岩”,凝聚着一代“石痴”的崇拜;鱼乐园中有明代董其昌书写的“鱼乐国”三个大字和“清心亭”亭匾,那种山乐水也乐,鱼乐人也乐的欢快渲染个淋漓尽致,山青,水秀,鱼跃,人欢的意境自然清新脱俗,真可清心也。安养堂右方的莲船室壁上嵌着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左半边是清代书法家曹抡选补写)的独笔鹅字碑,书体疏密有致,笔势磅礴飞动。 七、景区规划 1、建筑规模 国清寺占地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建有房舍600余间。以四条纵轴为主体,正中轴线为山门弥勒殿(门神殿)、钟鼓楼、雨花殿(四天王殿)和大雄宝殿。西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罗汉堂(文物室)、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东一轴线为聚贤堂(僧众餐厅)、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里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形成五十多个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院落和建筑群,成为我国结构最为完整、规模极其恢宏的大型寺院。近2000米的廊厅、穿堂贯穿全寺,挑檐廊、连檐柱廊、重檐柱廓、双层柱廊、单层柱廊、双层双檐廊等不同风格的廊厅又把全寺连成一个整体,交通面积3595平方米,占全寺总建筑面积的28.5,。 寺中每一殿堂楼舍的建筑都十分精美,是祖国古代建筑的珍品。 2、规划特色 同其他寺庙相仿佛,国清寺面南而坐,具有正规的建筑轴线、严格的布局;但灵活、多趣不能不说是国清寺建筑的最大特色。国清寺土黄色围墙在树荫里隐约可见。穿过一段依山傍水的卵石路,走过一座块石砌筑的单拱桥--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豁然横陈于前。人行至此,尚不知寺门何处,但短短的250米小径,却移步换景,目不暇接。 14 图十七 寺门近景 图十八 寺门外景 ?寺门:转过照壁,东折才见庄严的寺门,斗拱承托歇山顶,檐下横匾是红底金字的“国清讲寺”。二旁楹联大书“古刹著城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三涧胜迹长新”,毕尽古寺的源远流长。国清寺的山门独具特色,一反大多数寺院的山门南向,沿着寺墙却陡然来个九十度的旋转。其中原故,不仅是因为“风水”对寺院开门的规定和要求,更寄寓着后人对对天台宗始祖智者大师的怀念。国清寺建寺前,智者大师长居金地岭(又称佛陇),讲经修禅寺,山门东向正迎着佛陇的走向,聆听法音东来。这种处理方法并不是因地形之故所使然,而是完全出于匠心独运。因为这样一变化,便给古寺增添了无限生趣。游人过寒拾亭,越丰干桥,见到的不再是一般寺庙前常见的方方正正的广场,一条长 ,由此给人悠然自得情趣,产生12米、宽25米的缓冲地带蔚然深秀,天地空阔,情趣悠然 绝妙建筑效果。 ?布局:中轴线的殿宇形制,一般寺庙从前往后,依次排列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等主要殿堂,天王殿内弥勒居中,四大金刚分立左右。而国清寺则不同,正中轴线先是山门弥勒殿(门神殿)、雨花殿(天王殿)、钟鼓楼和大雄宝殿。进入山门,首先看见的是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的门神殿,殿前一对汉白玉的石狮更衬托出佛殿的庄严肃穆。门楣上写着“国清寺”三个楷体大字,落款是“雍正十二年?月”。弥勒佛殿中正面端坐着袒胸露腹笑脸相迎的弥勒菩萨,两旁分列“哼哈二将”,哈者张口,哼者闭嘴,各有神趣。殿后门楣上有一朱红匾额,上书“神功叵测“四个大字。佛寺中都宣扬“佛法无边”,“佛光普照”,而这里却是法力无边,神功难测,颂扬的自然是站立壁后、神态恭敬的韦驮菩萨。 “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国清寺为他们单独建造了雨花殿,在国内堪称绝无仅有。相传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坠落法雨天花,故得此名。殿后院东西两例分别为钟鼓楼对称于中轴线,均为重檐歇山顶,钟楼上悬挂的 15 梵钟,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铸造,音响宏亮,每天午夜回荡于五峰幽谷之中。 纵观山门外各建筑物,莫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山门之内,给人们似小不小,似封闭而又不封闭的特殊空间。一进朝东的山门转入正中甬道,甬道两旁是仅高1.7米的黄色矮墙,矮墙后面是茂密的竹林,黄绿相衬,色彩和谐,人行其中,有一种轻松自然、亲切舒适的感觉。 山门外,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顺着地势一路逶迤,如繁花纷纭,散散落落,没有一个相互平行,也没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处,却显得非常和谐协调。极目所致,四围有青山绿水,前后是古松曲径,显得非常的和谐和流畅,自自然然中透漏出设计的苦心孤诣,给人以美的享受。 八、旅游发展优势 1、气候宜人,景色优美,自然景观独特 与其他名刹相比,国清寺的自然景观更具有地方特色。 从自然景观来看,国内大部分古刹均选址于三面环山的谷地(如宁波天童寺、普陀法雨寺、杭州灵隐寺、嵩山少林寺等),而国清寺却坐落于四面环山的“五峰层叠郁苕绕,双涧回环锁佛寮”世外桃源式的地理环境之中。出城关三五里,先见“雁塔高排出青嶂”,高达59.3米的隋塔忽隐忽现,直到国清寺“南大门”木鱼山下,才窥塔身全貌。而国清寺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转过寒拾亭,只见“隋代古刹”一照壁,古刹山门不知开于何处。等过丰干桥,向东数步,方见古刹山门。原来国清寺山门一反常规,朝东开而不朝南开。进山门转直弯,甬道两旁浓荫蔽日,修竹夹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气氛。进弥勒殿,国清奇观“到眼宛如展画屏”。这就是国清寺匠心独运的建筑布局的“起、承、转、合”。 2、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景观丰富 除了自然景观外,国清寺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刹。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不朽名篇。寺内有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郁郁葱葱。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更主要的是陈隋之际,智者大师(538-597年)在天台山创立了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后在京都比睿山创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国清寺 16 已成为名扬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3、 佛学影响 坐落在华顶山麓的天台国清寺,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天台宗是隋唐时期最早成立的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因实际创立者智者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因该宗奉《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故也称法华宗。据天台宗系谱记载,初祖为印度龙树,二祖为北齐慧思,三祖为慧文,而实际创始人则是陈隋之际的四祖智顗。天台宗对后世影响较大,不仅我国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以及一般僧俗人众多有爱好和重视,而且还传宗海外,“法乳千秋”。 以天台宗为中心的大乘佛教一直成为日本佛教的主流。日本佛教界称比睿山为日本的“天台山”,延历寺为日本的“国清寺”,天台国清寺从此成为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日本佛教界念念不忘根基所系,到国清寺朝拜“祖庭”时,都在胸前的锦带上绣上当年最澄取经的金钥匙。最澄入天台山后又二百多年,高丽国僧人义天来山求法,归国后,建愿刹高丽国清寺,创立了高丽天台宗,朝鲜半岛,飚扬起一股经久不衰的天台宗朝拜热。同样,朝鲜人也把天台山视为圣山,把国清寺尊为祖庭。 九、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1、 古建筑物、古木保护 国清寺作为一座拥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寺,许多建筑物历经波折,毁而又建。到今日,尽管人们下意识地进行保护,但许多木结构的建筑仍然难以逃脱岁月的剥蚀。所以,怎样让后代能看到更加完整、真实的古寺面貌,是做好古寺保护工作的目标。 ? 隋梅,4级,CAC独树,新单体 性质与特征:梅树,蔷薇科落叶乔木。天台国清寺隋梅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也是国清寺最珍贵的植物,经植物学家实地考察,科学鉴定确认为隋代真品。传说,此树为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高足、第一任主持章安大师所植,距今已1400多年,胸径粗45厘米,树高10米,冠幅7米,部分主干已腐朽,半依斜靠院墙之上,苍虬多姿。每逢新春花开,香气四溢,吸引中外游客,六七十年代这株老梅枝疏叶凋,生长衰弱,八十年代后,年年花繁叶茂,结果累累,一般年份收果30余斤,特别成隋梅罐头,成为名贵珍品。 17 保护与开发现状:有围栏保护精心护理长势良好,现枝繁叶茂,且结果数量年年增加。 隋梅作为镇寺之宝受到了良好的保 护,围栏有效地阻止了游人对古木的 接触和破坏,再加上僧人们辛勤的培 育和灌溉,隋梅才有今天的茂盛景象。 但围栏的样式与周边景物不是很协 调,可以考虑换做石板等接近自然的 原材料。 图十九 隋梅保护措施 ? 大雄宝殿,4级,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新单体 性质与特征:国清寺大雄宝殿是佛教主要建筑之一,供奉的是佛教祖师释加牟尼。大雄 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其大殿为九开间,阔30.67米,进深19.71米,高22.65米,建筑 面积797平方米。殿正中供奉释伽牟尼青铜像,为明代铸造,外贴真金。佛像莲座高6.8 米,重13吨。两旁侍立其大弟子阿难和迦叶二尊者。殿前正中,竖立一青铜鼎,为清乾 隆三十三年(1768)所筑。高3.8米,双耳三足,呈塔形。上面雕有三狮戏珠,日、月和 法抡鱼场等八宝图案。大殿两侧坐着十八罗汉,雕像是元代楠木雕刻品。释尊后壁以南 海普陀落迦山全景和天台山的一部分为背景,正中是飘海观音,善财童子和龙女随侍。 两边左侧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右侧是骑白像的普贤菩萨。大雄宝殿始建于开皇十八年 (598年),晋王杨广根据智者大师亲自标志的殿堂疆界和蓝图命令建国清寺,而大雄宝 殿为其主要建筑后几经修缮,现存主要为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文革时曾被毁, 1973年国务院拨巨款修复国清寺大雄宝殿也得到进一步的修缮。 18 图二十 殿门浮雕 图二十一 殿外走廊顶雕花 保护与开发现状: 国清寺被称为天下丛林四绝之一,保护与开发状况均良好,而大雄宝殿的保护和开发更是良好。在1963年,国清寺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国家拨巨款全面整修,对外开放。1983年,被公布为汉族地区重点寺院。其中大雄宝殿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大雄宝殿属木质结构建筑,保护时要着重加强消防方面的力度;此外随着年代的久远,门上梁上的浮雕也受到了一定的磨蚀,除了提醒游人保护文物资源,不要轻易触碰外,也可向有关部门寻求新技术来保护这些资源不随时间的流失而流逝。 2、 周边环境改造问题 国清寺作为宗教旅游胜地,周边环境是否和谐协调,对游客的感观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旅游景点开发的不断深入,国清寺周围景物也随之开发起来。尽管这对丰富景区内容、烘托景区氛围有重大作用,但如果开发处理不当,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在开发景区周边环境时要充分考虑与国清寺景点相协调。 近年来,国清寺景区开发不断走向成熟,如果开发中寺外环境能通过精心勾画,巧妙改造,使隋塔、七支塔等寺外精华景点得到有效的衔接,实现二次开发,从而使整个国清寺景区向纵深层次延伸。在设计中注入天台宗佛教文化元素后,更能烘托出浓郁的仙山佛国氛围,从视觉感官上引领游客步入禅的境界,真正感受到一种“深山古刹”的神奇魅力。 由于之前开发力度不大,国清寺寺外游步道并未实现人车分流,而且一边靠近河流和 19 桥梁的地方并未设置护栏,只有一些古树做隔离,这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据悉,政府现在已经在部署建设改善国清寺的外部环境,希望在游步道设计上,能充分结合沿线外围景点,将佛教文化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引人入胜,达到“移步景换、处处有亮点”的效果。 图二十二 寺外游步道 寺外主道路要在不影响景观、保证有效路面通行能力和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可以就势更改,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一定要隔离;靠溪边上的围栏设计、靠山边的护坡设计,要达到既安全又协调;道路改造与外围环境改造可以适当分步进行。 20 3、 沿游步道商铺的规划 图二十四 寺外游步道上的商铺 国清寺外的商铺统一规划,位于上山途中的左侧,只有七八个店铺,为保证景区和谐,政府限制了商铺的规模和数量,卖 的东西也负有地方特色,茶叶、笋茄,以及充满佛教特色的护身符、佛像等。旅游旺季,游步道上还有当地居民挑担子贩卖蜡烛、香等。但大都遵守秩序,自觉摆于路的外侧,在不影响通行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气息,让游人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感受天台的乡土风情。 21
/
本文档为【国清寺资源调查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