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孟一脉--旧县孟氏文化的奠基人 2

孟一脉--旧县孟氏文化的奠基人 2

2019-05-08 5页 doc 19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孟一脉--旧县孟氏文化的奠基人 2孟一脉                                                    旧县支孟氏文化的奠基人  生平簡介。孟一脉,字淑孔,别号连珠。生于1535年卒于1616年,终年八十一岁。丁卯(1567年)科举人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第三甲二百六十七名)。历任山西平遥知县、南京御史、建昌推官、尚宝丞、南京右通政、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贑,诰赠左副都御史等职(经查看老谱、碑文及其他资料,在建昌及山西泽州等地方应有他的部分后代繁衍,至今无法联系。)。与隆庆进士(三代帝师)于慎行、万历进士乔学诗(...
孟一脉--旧县孟氏文化的奠基人 2
孟一脉                                                    旧县支孟氏文化的奠基人  生平簡介。孟一脉,字淑孔,别号连珠。生于1535年卒于1616年,终年八十一岁。丁卯(1567年)科举人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第三甲二百六十七名)。历任山西平遥知县、南京御史、建昌推官、尚宝丞、南京右通政、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贑,诰赠左副都御史等职(经查看老谱、碑文及其他,在建昌及山西泽州等地方应有他的部分后代繁衍,至今无法联系。)。与隆庆进士(三代帝师)于慎行、万历进士乔学诗(乔布政)等八人是当时东阿县有名的“明朝八进士”。 孟一脉,亚圣公第五十七代孙,言字辈。舊縣支孟氏始迁祖(五十二代)惟之(字安之)公第五代孙,《东阿县志》载“……长洲陈仁锡为之传·公子舆氏后裔也·家世邾城(注:明于慎行著《四库全书·谷城山馆诗集》中“邾城旧里”为邹县。)·明乃迁於阿(今为平阴县东阿镇。明洪武八年时为东阿县城)之南谷镇(因区域规划今为东平县旧县乡)·自上世由孝弟力田·曾祖祥·祖继文·咸有隐德·乡黨稱焉·父存义·少而业儒·为鲁郡诸生·负盛气·自视一第可芥拾·而卒困於公车·名震二东·孟氏文献自此矣·母张氏·一脉之在娠也·张恭人梦有遗之冠袍者·寝而生一脉·一脉生而颖慧·方在髫龄·即以古人自期许·稍长·益励志进修·以为圣狂之介起於一念·四入邑庠·为文輙出警人语·公负才俊……”。 清正廉明、敢于直谏。屡次得罪权臣和皇帝,因此而多次遭贬和被削职为民。“万历初年,已有人指责宫闱用度汰侈。一五八三年,御史孟一脉上疏指出:"数年以来,御用不给,今日取之光禄,明日取之太仆。”“万历时期,南京御史孟一脉在给明神宗的上疏中说:"遇圣节则有寿服,元宵则有灯服,端阳则有五毒吉服,年例则有岁进龙服。"寿服为帝后寿诞日所穿,多饰有"万寿"等”“万历皇帝是个不折不扣的色鬼。还是在万历十二年时,监察御史孟一脉就曾在奏疏中劝谏说:"近再选宫女至九十七人。急征一时,辇下甚扰"。选宫女居然"急征一时",...”一脉公初任山西平遥知县。平遥地瘠俗悍,军民常发生争斗,上任时当地已打死粮官6人,逮捕人犯6万多。一脉公到任后,审定罪犯,释放无罪人员。击断明决,处治适当。还均田地,减赋税,组织3万多人,开垦荒地800多顷,鼓励生产,安抚民众。一脉公在平遥为官5年,开荒积粮10万石。修学宫,培养选拔人才;还修缮平遥县城<详见《平遥县志》中梁明翰著《孟侯新甃甎城記》>,当地百姓有口皆碑。公以廉洁能干升任南京御史。万历六年(1578)上书请召直言敢谏的傅应祯、周元标、艾穆、沈恩孝诸臣回京。一脉公推荐的这些朝臣,曾经在万历五年上书抨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这些人被张居正充军发配到边远地区。一脉公的上书得罪了首辅张居正被削职为民。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次年一脉公得到了平反,官复原职。一上任又立即向皇帝陈述了国家存在的五个重大问题:“减宫女,开言路,重教化,禁淫侈,习战守”,因此触怒皇帝。又被贬为建昌推官。到任后,他起用李庆扬丈量土地,梳理凤阳屯政,救济饥民,政绩卓著。迁南京右通政,7年后因病请归故乡。万历四十一年(1613)孟一脉被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南赣地处江、楚、闽、广四省交界处,军民杂居,岗民为乱,加上连年的水旱灾,饥民载道,三军待毙。孟一脉到任后,请捐免专卖税救济饥民。岗民降服,江、楚、闽、广随之安宁。3年后,朝臣推举孟一脉为左副都御史。后一脉公称病辞职。辞职后回到家乡,不问政治,八十一岁时在家病死。葬于平阴县洪范池镇黄崖村一带。《东阿县志》记载:“巡抚都御使孟一脉墓在邑东南十五里白雁泉西环山拱绕稱嘉城为万历中勅建祭葬有加”。钦赐祭葬崇祀名宦乡贤祠,娶张氏敕封孺人封恭人享五十二岁。 孟一脉墓地 文学方面的贡献。在家乡时一脉公常和于慎行(三代帝师)等人游山玩水,写诗论文。万历壬午(1582年)一脉公和于慎行根据旧志重修《东阿县志》十二卷。《山东通志》等书皆曾著录。先是,万历八年(1580)五月,知县朱应毂请作邑乘,孟、于二人乃于次年正月动工,三月告竣。卷首有峄县进士贾三近作于万历十年六月的志序一篇,中云:“黎阳朱君德载,以进士高第来宰阿,” “会邑人太史于君可远、柱史孟君淑孔方家居,具良史才,朱君就谋之,乃以编摩托二君……。越三月而志告成,始方域,终艺文,凡十二卷,将梓以传。于君与余为同年友,函志驰书山中,属余序诸简端。余受而读之,见其四表八志,一取裁于马迁;而纪事丛谈,间折衷于左氏。驰骋古今,包罗图史,吏志民隐,一篇之中三致意焉。闳博雅畅,裒然成一邑全书,视旧所辑录,不啻加千百矣。”“孟、于二君大雅宏达,勒成邑史,为千年之信书。”原书虽佚,从贾序略可窥其规模与价值。 一脉公与于慎行等人优游东阿一带山水,与朱维京(可大)共登泰山,万历十一年(1583)和于慎行、朱维京三人合写《东游记》,计文三篇,诗三十首。卷首有他们的朋友庐陵郭子章所作的《〈东游记〉序》,序中说:“《东游记》者,记于太史可远、孟柱史嗣孔、朱大理可大游于山□东者也。山东之山,其最著者莫如泰山,其名岱宗,□□也,言为群岳之长也。岱之灵秀孕为明圣,”可远“生长于其乡,目耳之渐渍、心虑之涵濡者日深;可大自束发时,从其尊人太保公荒度□洛淮黄者环周八九载,善二君日久”。“读太史诗、记,纯浑奔壮;大理诗,劲遒渊藻;孟君□□之馀,关于声而肆于丝,斩峄阳之桐,裁鉴湖之服,以粪土尘息于人世,宛然微服援琴之家法乎?则三君之游也,或以诗,或不以诗,其故足噫也。”“……虽欲复为二游,不可得。则兹游,恶可以无纪哉?章不佞,辱三君好,敬以一言弁诸首。”。 康熙54年《东阿县志》载一脉公手书文稿三篇:《改建儒學記》《新預備倉記》《明白公生祠記》等。 书法留世作品。一脉公是当时东阿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笔力苍劲,严谨工整,是明代书法艺术的杰作。 在故乡旧县、东阿、洪范及聊城等地多处留有其书法遗迹…… 赵世卿墓志铭:“……赐进士第、中议大夫、钦差巡抚南赣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前诏环南京陕西道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东阿年弟孟一脉书”。 大明资政大夫少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谷山于公墓志铭:“……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南京通政使司掌司事通政前诏环南京陕西道巡按直隶监察御史眷生同邑孟一脉书丹”。 习池陈公墓表。在今阳谷县张秋镇东北五里的金堤河畔,有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叫五里营,村西500米的公路旁横七竖八地横卧着几通明代石碑,这些石碑大部分阳面朝上,只有号称“东阿八进士”之一的孟一脉撰写着《习池陈公墓表》的石碑阴面朝上,碑文详细地记述了陈氏家族的发展历史情况,是我们今天研究陈氏家族历史,以及孟一脉书法艺术的重要依据。“……赐进士出身文林郎陕西道监察御史同邑眷生连洙孟一脉撰书”。 万历十三年,应朱应毂之邀,孟一脉为朱父朱天奉撰写了墓表,立于墓前。《朱天俸墓表》称其“出宰阿邑,入为侍御史,声称烨然”。 平阴县洪范池镇有“扈泉”,在泉南石壁“扈泉涌碧”四个大字乃一脉公所书。朱应毂与朱维京为同年,万历九年(1581)朱维京到东阿探望朱应毂,二朱与一脉公、于慎行作伴相游,将东阿县八景之一的“扈口喷雪” 改成“扈泉涌碧”,由孟一脉书写刻于扈泉南崖壁上。 《东阿县志》载:“清河寺 在王家营庄前己倾圯惟有重修碑记尚存系前明中丞孟一脉撰”…… 纵观一脉公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位很正直的言官,还是一位颇具造诣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明史》、《山东通志》、《泰安府志》、《东平州志》、《东阿县志》、《东阿乡土志》、《平遥县志》、《赣州府志》等多种史志多种版本的历史资料上均有记载。因为各种《史志》资料对一脉公的记载甚是详细,使得旧县孟氏支系更加清晰、明朗。一脉公是旧县支孟氏文化的先驱和奠基人。 七十一代 舊縣昭常 整理。 2013年2月1日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孟一脉--旧县孟氏文化的奠基人 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