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苏霍依_洛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2017-11-13 19页 doc 159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苏霍依_洛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苏霍依_洛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黄 金 科 学 技 术 第 6 卷第 4 期 V o l. 6, N o. 4 1998 年 8 月GOLD SC CIEEN AND T ECHNOLO GYA ugu st. 1998 Ξ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谭克仁 ()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长沙 410013 摘 要 阐述了苏霍依—洛格金矿床成矿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及矿物组合特征, 探讨了矿床的控 矿规律, 指出了矿床形成的多因复成机制。 关键词 金矿床 区域成矿 矿床地质 控矿规律 苏霍依—...
苏霍依_洛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苏霍依_洛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黄 金 科 学 技 术 第 6 卷第 4 期 V o l. 6, N o. 4 1998 年 8 月GOLD SC CIEEN AND T ECHNOLO GYA ugu st. 1998 Ξ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谭克仁 ()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长沙 410013 摘 要 阐述了苏霍依—洛格金矿床成矿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及矿物组合特征, 探讨了矿床的控 矿规律, 指出了矿床形成的多因复成机制。 关键词 金矿床 区域成矿 矿床地质 控矿规律 苏霍依—洛格 分类号 ƒ612618. 51P P 概 述 1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是世界上 7 个金总储量超过 1 000 t 的巨型金矿之一, 位于俄罗斯伊 尔库次克区博代博市东北 130 处。 该矿床是 1961 年勘探石英脉时发现的, 从 1971 年到km 1977 年间进行勘探, 至今尚未大规模开发。该矿床产于上元古界里菲系含碳碎屑岩中, 经历了 从地槽阶段到地洼阶段的长期成矿演化过程, 是一个成矿作用特别复杂的多因复成矿床, 许多 成矿特征与穆龙套金矿相似, 它对我国北方地区金矿找矿评价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2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位于贝加尔地洼区贝加尔—帕托姆地穹系。 贝加尔地洼区位于北亚 壳体与东亚壳体增生接合带邻近北亚壳体一侧。 在 35, 40 亿年前, 北亚壳体形成了 6 个分散 的雏陆核, 贝加尔地洼区就是位于阿尔丹和叶尼塞—萨彦岭雏陆核之间。 太古代, 在贝加尔地 洼区形成了一套由二辉结晶片岩、辉石—磁铁矿石英岩、石榴子石—堇青石—硅线石麻粒岩、 大理岩、紫苏花岗岩组成的变质杂岩, 它构成了前地槽构造层变质岩基底、见于奥尔宏斯克、楚 依斯克、涅切尔斯克和木依斯克地区, 是北亚壳体古陆壳的组成部分。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 贝 加尔地洼区地壳厚度小, 只有 36 , 最薄的只有 28 , 而相邻的地壳厚度大, 达到 42, 45 km km , 显然贝加尔地区存在明显的地幔隆起带。km 元古宙, 贝加尔地区进入地槽体制, 贝加尔—帕托姆地穹系开始分化, 形成各具特色的构 ()造成矿带,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就是产于波塔依宾斯克金矿带中 图 1。 博代博和玛木斯克构造成矿带在里菲纪为稳定的隆起构造带, 里菲系玛木斯克- 博代博 Ξ () 中国科学院“九五”黄金攻关项目 95122404201资助 1KZ A 作者简介: 谭克仁, 男, 1943 年出生, 研究员, 主要从事区域大地构造和金属、贵金属矿床成矿学及找矿勘查研究。 收稿日期: 1998202211 改回稿: 1998204205 图 1 贝加尔—帕托姆地区区域成矿构造图 () 据 19901 略加补充ДВРунгквпси 1—太古界前地槽构造层出露区; 2, 3—阿基特坎斯克构造成矿带: 2—侵入岩发育区; 3—各种火山岩发育区;4—奥罗基特斯克地槽型裂谷拗陷构造成矿带; 5—博代博地槽拗陷构造成矿带; 6—贝加尔—帕托姆地拱隆起边 缘拗陷构造成矿带; 7—地洼型花岗岩走向; 8, 9—侵入岩: 8—基性和超基性岩; 9—碱性岩; 10—煌斑岩岩墙 分布方向; 11—含黄铁矿矿床的里菲纪裂谷地槽拗陷的轴线; 12—博代博地槽拗陷最大沉积岩厚度构成的拗陷轴; ( 13—博代博地槽拗陷断裂带; 14—控制地台碱性岩分布的裂谷构造轴; 15—金矿床 1—苏霍依—洛格金矿床; )2—维尔宁斯克—涅夫斯克金矿床; 3—维索恰依斯克金矿床 群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建造厚度不大, 直接盖于前地槽构造层之上。 在博代博成矿带中, 里菲 系广泛发育含碳页岩、含硫化物碳质页岩, 粗粒砂岩和砾岩, 在黑色页岩中, 金、镍、钴、铂、铁、 锰、镁、磷、硫和钠的原始含量高, 硫化物含量丰富, 为全矿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在 一些花岗岩岩株附近形成了金—石英脉和金—硫化物脉矿床。 在阿基特坎斯克和奥罗基特斯克构造成矿带里, 元古代为优地槽带。在阿基特坎斯克成矿带发育了一套下元古界阿基特坎斯克群火山—侵入杂岩。 在奥罗基特斯克构造成矿带元古界 发育一套特殊的火山—沉积建造以及与之共生的层状铜。 铅、锌黄铁矿床。 在文德纪, 形成狭 窄的线性挤压带, 具强烈的糜棱岩化和热动力变质作用。在本带东南边缘发生强烈逆冲构造作 用, 沿断裂带发育一套层状基性岩、超基性岩侵入体和火山杂岩, 伴有一些小型铜镍矿化和铜 矿化。 从奥罗基特斯克地槽拗陷到博代博—帕托姆地槽拗陷中发育一系列线性裂谷构造带, 它 ()与最强烈的地槽拗陷一致, 这些线性裂谷构造带控制了苏霍依—洛格金矿的分布 图 1。寒武 纪到志留纪, 贝加尔地洼区处于帄静地台阶段, 构造岩浆活动微弱, 内生成矿作用帄静。 从泥盆纪开始, 贝加尔地洼区进入活动的地洼阶段。 从泥盆纪到二叠纪为地洼初动期, 在 博代博构造成矿带发生强烈的花岗岩侵入和变质作用, 并有新的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硫化物矿 脉形成。 中生代到新生代, 贝加尔地洼区进入地洼激烈期, 全区发生大规模的块断运动, 裂谷作用 剧烈, 并伴有大规模火山岩喷发和花岗岩侵入。 贝加尔裂谷盆地具有从东南向北西迁移的规 律, 在东南外贝加尔地区, 地堑盆地形成于中生代, 在北西的贝加尔—维吉姆地区, 裂谷盆地形 面地热 成于新生代, 同时在贝加尔裂谷系里, 存在特高的地热异常, 计算明, 在西伯利亚, M 温度为 400 ?, 在外贝加尔为 500 ?, 在裂谷系里高达 1 150 ?, 1 200 ?。地热异常是由未冷 凝的“岩浆房”所致, 在色楞格河三角洲地区,“岩浆房”厚度达 7, 100 , 埋深只有 6 。 在 km km 贝加尔裂谷系里, 岩石圈被软流圈物质强烈交代, 引起贝加尔地区均衡抬升, 从而在裂谷带轴 部发生准塑性拉张。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就是产于这种特殊的构造环境中。 苏霍依—洛格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3 苏霍依—洛格金矿、维尔宁斯克金矿—涅夫斯克金矿产于连斯克金矿省中心地区, 受苏霍 ()洛什斯克背斜控制 图 2。 背斜向南倒转, 轴面走向近东西向, 向南倾斜, 倾角 19?, 35,? 褶皱 () 脊线帄缓 0,? 13?, 向西倾伏。矿体主要产于该背斜中央地段, 该段长 218 , 褶皱轴面走向 km 在东部为 278,? 西部为 292,? 倾角为 30?, 35,? 倾角从西向东减小, 褶皱脊线近于水帄, 局部地 段脊线向西倾斜, 倾角 8,? 11,? 轴面沿倾向呈波状弯曲, 这种弯曲表现在不同分层的界面上,在轴面变缓的地段, 含金量高, 金矿体厚度膨大, 轴面变陡的地段, 含金量低, 厚度也变小。 苏 霍洛什斯克背斜, 尤其在中央地段, 小构造特别发育, 次一级小褶皱、劈理、布丁构造, 微 褶曲和微断层以及构造节理裂隙特别密集。 苏霍洛什斯克背斜小构造强烈发育地段是靠近它 的仰起端, 而且与背斜走向一致的构造挤压带相吻合, 该挤压带也是主要含金矿化带, 在矿田 中央地段, 苏霍洛什斯克背斜转弯处, 该挤压带厚度为 200, 250 , 倾向北东 15,? 20,? 倾角m 20,? 30。?从中央地段向东、西两端, 该挤压构造带厚度减小至 50, 100 , 变形强度渐弱, 边界 m 也逐渐模糊。 背斜是由上元古界巴托姆群中部的卡塔里坎斯克亚群上部岩层组成, 它划分为霍玛尔欣 () () 斯克组 下部和依姆亚赫斯克组 上部两个岩性组。 霍玛尔欣斯克组上亚组含矿围岩自下而上分五层, 它们是: 图 2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地质图和矿带剖面图 () 据 等, 1996B B D ucm lep 1—3 里菲系霍玛尔欣斯克组: 1—下层; 2—中层; 3—上层; 4—里霏系依姆亚赫斯克组灰岩; 5—强烈细脉石英岩化和 糜棱岩化带; 6—逆掩断层带; 7—正断层和断层带; 8—热液交代硫化物矿化带; 9—钻孔; 10—坑道; 11—岩石产状要 素; 12—硫化物矿化带界线; 13—工业金矿体界线; 14—铂金属矿化带: 贫矿化带; ; 15—钻孔及其编号—富矿化带a ? ( ) ( ( ) 1深灰色含碳砂岩、粉砂岩和页岩 含有机碳 110%, 115% , 该层上部出现含碳高的 达 )) ) ) (((215%, 310% 的小层, 厚度从 25 倒转翼, 40 正常翼和 70 背斜的核部;m m ( ) 2由黑色含碳高的千枚岩、粉砂质页岩和粉砂岩组成, 为主要含矿围岩, 该层有效孔隙 ()) ) ) (((度高 318%, 7016% , 厚度为 20, 30 倒转翼、20, 25 正常翼和 80, 110 核部;m m m ( )粉砂质页岩、含粉砂岩和细粒砂岩的千枚状页岩交互而成, 后者含有机碳达 215% 3 ( , 310% , 该层粉砂岩和砂岩有效孔隙度为 216%, 419% , 本层也为矿化地层, 厚度为 20 翼 )) (部, 10 核部; m ( ) ( ) 4主要为粉砂岩 占 80% 夹厚度不大的页岩夹层, 含有机碳 110%, 210% , 含有少量 的含金硫化物矿化, 粉砂岩有效孔隙度为 213% , 页岩为 419% ; ( ) () 5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呈微韵律交互而成, 顶部含很高的有机碳 达 4% , 有效孔隙度为 119%, 211% , 厚度为 35, 80 。m 霍玛尔欣斯克上亚层各分层化学成份相似, 只有下部第一分层和第二分层含钾高, 含钠钙 低。 依姆亚赫斯克组地层分布于苏霍洛什斯克背斜两翼, 分两个亚组, 下亚组为灰色云母—钙质页岩, 泥灰质页岩、钙质砂岩、砂质灰岩, 从下向上, 钙质增加, 厚度 400, 450 ; 上亚组为白 m 色硅质灰岩, 绿色大理岩化灰岩, 该亚组地层是金矿化的屏蔽层, 厚度 500, 600 。m ( 本区具绿片岩相绿泥石—绢云母化变质作用, 从波塔依宾斯克向斜向北西和南东 在玛木 ) (斯克和菇因斯克结晶变质带转变为结晶片岩, 片麻状花岗岩、重熔伟晶岩和重熔花岗岩 玛木 )斯克—奥拉冈斯克杂岩。 从苏霍依—洛格金矿床往西南 6 处分布一小型花岗岩, 即康斯坦丁诺夫花岗岩岩株,km 中心为黑云母花岗斑岩, 内接触带为细粒花岗岩, 靠近花岗岩体有数条近东西向花岗斑岩和石 英斑岩岩墙侵入。岩体南接触带帄缓, 朝向苏霍依—洛格金矿倾斜, 据地球物理资料解释, 在苏 霍依—洛格金矿深部有隐伏花岗岩存在, 金矿床分布在空间上与之有关。 矿带为层状, 上界面波状弯曲, 下界面帄直, 它与苏霍洛什斯克背斜中的挤压构造带界面 一致, 矿带走向近东西向, 背斜轴面向北北东呈 15?, 35角度倾?斜, 矿带沿走向延伸 5 , 沿 km 倾向延深大于 115 。由于对成矿有利的霍玛尔欣斯克组上亚组第 1、2、3 层地层厚度从褶皱 km ) ( ( 翼 部向核部增加, 使矿带厚度也随着深度增大而从 20, 25 南翼增加到 150, 250 北 m m )翼。 矿体呈层状、细脉状、透境状、囊状, 产于矿带中, 矿体是根据采样品位圈定的。 与矿带相 伸似, 矿体顶板波状弯曲, 底板帄直, 矿体向北北东倾斜, 倾向 8,? 12,? 倾角 15,? 30,? 沿走向延 )) )((( ( 达 3 , 沿倾向延深为从 1 100 东部, 1 500 西部, 厚度从 15 矿床翼部, 140 矿 床km m m )中心地段。在厚度稳定的矿体中见有两个特厚矿段, 其一是南部矿段, 宽 100, 250 , 延长 约 m 1 000 , 其二是北部矿段, 宽 110, 300 , 延长 1 400 , 它们均产于背斜脊线剧烈转折处, 与m m m 构造挤压带一致, 在两个厚度膨大的矿段之间, 有一厚度夹缩矿段, 厚度只有 28, 34 , 它 m 呈北西西向穿过, 与褶皱轴向斜交, 并伴有翘曲构造, 显然它与矿带内剪切裂隙强烈发育有关。 矿体中金含量具中等程度的变化, 变化系数为 20%, 40% , 一般金含量为 210, 315 ƒ, gt (() )也有低品位矿体 含金量为 111 ƒ也有较高品位矿体 达 916 ƒ。在矿床中央地段产有两 , gtg t 个高品位的富矿柱, 南矿柱沿走向延长 1 800 , 帄面上宽 60, 300 , 厚度 15, 100 , 北矿 m m m 柱延长 1 000 , 宽 60, 200 , 厚度 15, 90 。m m m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在背斜轴部在绿片岩相区域变质背景上叠加 3 次一级交代变质作 用, 它们是碳酸盐化, 硫化物矿化和重结晶作用。 碳酸盐化形成的矿物为菱铁矿、铁白云石镁菱铁矿和少量白云石, 形成浸染状、囊状和透 镜状矿化体, 最强烈的碳酸盐化产于背斜的轴部。不具硫化物矿化而仅有碳酸盐化的岩石含金 很低。矿带内, 成矿前强烈碳酸盐化为黄铁矿化, 其中包括金矿沉淀创造了有利条件, 苏霍依— 洛克金矿床就产于碳酸盐化蚀变带内。 硫化物矿化, 几乎全部黄铁矿化对金矿形成是最有意义的, 除黄铁矿外, 还分布少量磁黄 铁矿、毒砂。 在深部和外围还广泛分布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镍黄铁矿、针硫镍矿等。 黄铁 () () 矿化分三种类型: 1粉尘状—浸染状和细透镜状分离体; 2分散状立方体变晶浸 () 染体; 3囊状—透镜状细脉和似脉状黄铁矿分离体, 伴有石英。 第 1、2 类型黄铁矿分布于矿带外晕、背斜翼部、霍玛尔欣斯克组上亚组第 4、5 层地层分布 地段, 黄铁矿总含量不超过 015% , 该类黄铁矿具有含钴、镍高和砷低以及负电位值的特点, 该 34 () 类黄铁矿的 值离散度大 - 6. 5‰, 20‰, 含金量不高, 很少超过 1 。在矿带内, 分散浸 ƒ?S gt染状黄铁矿常伴有石英形成, 它含金量也不高, 在少数情况下达 10 。ƒgt 第三类黄铁矿主要分布于构造挤压带内, 黄铁矿含量帄均达 2%, 2. 5% , 偶而达 5% 。 呈34 ( )细脉状, 含砷高, 正电位值, 硫同位素组成单一 值为 6100‰, 1115‰。 该类黄铁矿含金 ?S () 达数 10 甚至 100 以上 帄均为 40, 50 最高达 316 石英—黄铁矿脉决定了 ƒ, ƒƒ, ƒ, g tgt gtgt 工业金矿体的产出。 硫化物矿脉分直线型和曲线型两类。 前者受轴面裂隙、层间劈理、纵向构 造破碎带控制, 脉长 015, 3 , 厚 1, 2 , 内部为黄铁矿, 外部为石英, 黄铁矿占体积的 30%m cm , 50% , 该类型硫化物脉占总量的 80%, 85% ; 后者受褶皱构造控制, 它是黄铁矿置换碳酸盐 ( 的结果, 这些细脉沿走向延伸稳定, 沿倾向延深 015, 1 后尖灭, 细脉厚度从 2, 3 背斜m cm ) ) (倾伏端到 011, 1 背斜翼部, 该类硫化物脉还含石英。 此外还有一类受碳酸盐夹层和开 cm () 裂隙控制的弯曲脉, 此细脉沿走向稳定, 但厚度变化大 从 011, 4 , 这类脉含大量的石英。cm 粉状黄铁矿分散状浸染体的形成是与含碳沉积岩的形成及成岩作用有关, 微晶体黄铁矿 此外矿床内还形成是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 脉状和囊状黄铁矿富集是热液改造作用的结果。 广泛发育石英脉, 形成长 10 宽 100, 250 的石脉田, 此外还有 300 条km m 近东西向呈雁形排列的石英脉, 相距 5, 10 或更近一些, 它们集中分布两个不同的深度距m () ()间, 近地表 霍玛尔欣斯克组上部和 300, 400 深度区间 霍玛尔欣斯克组中亚组。根据石 m 英脉的矿物成份不同分两类: 一类是产于霍玛尔欣斯克组中的石英脉, 石英含量达 96%, 98% 。另一类是产于依姆亚赫斯克组中的碳酸盐—石英脉, 石英含量占 70%, 80% , 碳酸盐占 ( )20%, 30% , 此外还含钠长石、绢云母、黄铁矿 达 1% 、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及少量自然 金, 属于少硫化物石英脉。 细 脉浸染状硫化物石英脉形成时代较新, 含金极不均匀, 帄均含金为2ƒ最高达226ƒ, ,gg tt 有的含金石英脉厚度大于 015 , 走向延长 200, 250 , 延深 100 , 含金量达 10 ƒ。m m m g t4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成因矿物学特征 ( )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矿石中, 矿石矿物含量很有限 3%, 5% , 但是矿物种类繁多, 据现 有资料, 已发现的矿物达 75 种以上。主要有自然金、F e- N i- S 系列矿物、N i- Co - F e- A s- 系列矿物、铂族金属矿物以及稀土金属矿物, 它们呈自然金属、金属固溶体, 金属互化物、硫 S 化物、砷化物、硫砷化物、碲化物、硫碲化物、硒化物、铋化物、锑化物、磷酸盐、钨酸盐、卤化物及 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自然金呈不规则团块状、丝状和树枝状产出, 它主要与黄铁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闪锌 矿、方铅矿、黄铜、针硫镍矿、黝铜矿、绿泥石、电气石、石英和碳酸盐矿物共生。较粗粒自然金产 的金粒产于多相矿物体系中, 粒度 于简单的单相或两相矿物相体系中, 粒度为 10, 20 M KM 为 1 金超微细粒金常呈包裹体形式产于闪锌矿和方铅矿硫化物中。本矿床金的成色很高,Λm 100% 的纯金粒常常见及, 分布最广的自然金的成色是 850, 900, 含银达 24% 的金粒偶而见 及, 后者还常含铜和汞。 铁—镍—硫系列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针硫镍 矿。 黄铁矿呈粗粒变斑 晶或大的集合体产于石英—硫化物细脉中, 细粒或微粒黄铁矿呈微层状或基质产出, 黄铁矿含 一定量的镍, 有时含钴很高, 大部分黄铁矿含砷, 当不含砷时, 则含锑较高。磁黄铁矿呈薄层状、 火焰状, 偶尔呈粒状产出, 常与自然金、黄铜矿、闪锌矿共生, 该矿物铁和硫的含量变化大, 镍的 含量不依赖于硫的含量。镍黄铁矿呈细包裹体形式存在于磁黄铁矿中, 也有呈自然分离体形式 与针硫镍矿和三方硫镍矿共生, 一些镍黄铁矿中含有一定量的砷和锑。 针硫镍矿含铁稳定在 315% , 有时还含有砷、锑和铜, 有些颗粒发现富铁似淡红辉镍铁矿和似针硫镍矿共生于同一矿 物颗粒中。 镍—钴—铁—砷—硫系列矿物以辉砷镍矿和辉钴矿最为重要, 前者呈他形包裹体产于黄 (() 铁矿中或呈等轴粒状及集合体产于脉石矿物中, 它分低铁 0176%, 3165% 和高铁 1118%, ) 1319% 两个变种, 高铁辉砷镍矿含钴高。后者呈粒状产出, 它与磁黄铁矿, 镍黄铁矿共生, 矿物 (() ) 中钴被镍 1179%, 1313% 和铁 610%, 1115% 呈类质同像交代, 另外还发现立方体状辉钴 矿。 铂族金属矿物产于矿上带和矿下带, 但含铂族金属矿物最富集的区段是矿上带邻近金矿 体的矿带里, 金矿体上部铂族金属矿物含量最高。 铂金属矿物主要以独立颗粒存在, 偶而与硫化物共生, 粒度 015, 10 , 等轴粒状、不 M KM 规则骸晶状、树枝状, 为自然铂和铂—铁—铜固熔体。钯是呈金属互化物存在, 它不进入自然铂 中, 最常见的钯银碲铋矿, 与闪锌矿和方铅矿共生。 此外还有一组自然金属矿物, 除了自然金、银、铂外, 还有自然铁、铬、钛、铜、钨、铅和锡, 它 们呈不规则粒状, 粒度从数微米到数十微米。该组矿物有呈自然金属存在, 也有呈固熔体存在, 同时也见于硫化物、硫酸盐、砷化物、碲化物和氧化物中。自然铬见于含氯硅酸盐矿物自形晶间 隔里, 富氯矿物还与自然钨、铂—铁固熔体和自然金共生。 金属铅与金属锡形成 2固熔 P b Sn 体。锡除了形成自然自属外, 它与 、、形成金属固熔体以及呈硫酸盐形式存在的圆柱锡 N iSbP b 矿。铁除了有自然铁外, 也有与铬、钛、钨形成金属固熔体, 还见于硫化物、硫砷化物和硫酸盐矿 物中。铜形成铜—锌金属固熔体和各种铜、锌硫化物及硫酸盐。钻形成铅—锡固熔体, 还与银、 铋和碲形成金属互化物和铅的硫化物、硫酸盐。钨形成钨—钛—铁固熔体、白钨矿和黑钨矿。铂 形成特殊的 ——铂硫化物系列的自然铂—金属固熔体。P tC u ( ) 稀土元素矿物主要是镧、钕、铈的磷酸盐 独居石—磷铝铈矿, 产于碳酸盐脉中, 其次是 钇、钆、镝的铝硅酸盐—磷酸盐和镧、铈的氧化物, 它们形成粒径达 1 微米的球体, 稀土元素氧 化物还产于黑钨矿和白钨矿中。 5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控矿规律 苏霍依洛格金矿床是一个成因特殊的巨型矿床, 具有典型的多因复成的成矿特征。 ( ) 1霍玛尔欣斯克组含碳碎屑岩建造中含丰富的成矿物质, 它是苏霍依—洛格金矿带成 () 矿的物质基础。本矿带含碳碎屑岩有机碳的帄均含量为 017% 图 3, 其中含可溶性有机物质, 它是原生沉积物质的残余, 又含有无结构的次石墨, 它是原生沉积有机物变质改造的结果, 最 简单的可溶性气相有机物质是含矿带所具有的典型特征, 它与最强烈的热液变质有关。在含矿 带中, 可溶性气相有机物质包括无支链饱和碳氢化合物 C 15、C 17、C 19221、C 23、C 24、C 36、乙醚 C 14、 磷苯二甲酸盐高分子化合物 , , , , 氨基化合物等。金在难溶含碳物 C 18 C 12H 17 C 5H 44 C 21H 44 C 8H 34O 8 ?质中是以 形式存在, 说明碳吸附金是以超微粒自然金形式吸附在其表面上;A u () 2地槽阶段和地洼阶段含矿热液再造—改造富集 和叠加富集是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 苏霍依—洛格金矿 床在苏霍洛什斯克背斜轴部具有强烈的热液交代作用, 它是叠加在区域变质的基础上。 成矿前的强烈碳酸盐化 为黄铁矿化和金矿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金矿成矿过 程中伴随有强烈的硫化物矿化和铂金属矿化。 在早期含 镍钴黄铁矿的石英, 其形成温达 390 ?, 395 ?, 与主要 金成矿期有关的黄铁矿共生的石英, 其形成温度为 190 ?, 275 ?, 成矿后含矿化石英的形成温度为 50 ?, 150 ?。 主要含金石英—黄铁矿细脉是高浓度的热液形 成, 含盐度达 26% , 其初始温度达 280 ?, 310 ?。同位 素地球化学特征也说明热液再造—改造和叠加成矿富化 的特征。 热液交代蚀变弱的岩石碳同位素背景值为溶液 13( ) 和挥发份有机物质的正常分馏值 ‰= - 2817‰,?C 接近于沥青—石油物质和难溶的有机物质为- 1613‰, 在含矿带里, 有机碳和碳酸盐中的碳同位素成份明显加 图 3 有机碳含量与金含量相关图 重了, 为- 11164‰, 在矿下带又减轻了, 为- 13. 2‰。 碳 () 据 . 等, 1996ВВДисмлер1- 矿上带; 2- 矿带 酸盐中的碳同位素成份具有带状分布规律, 在矿带内最 大, 达- 0. 66‰, 在矿上带和矿下带明显减轻了, 分别为- 8. 68‰和- 2128‰, 显然这是热液交代蚀变的结果。硫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也反映了本矿床 经历了长期的成矿过程, 同时在内生硫源中存在一定量的地幔硫的叠加; () 3深部地热异常是由末冷凝的“大岩墙”所致, 同时又产生地壳上部准塑性拉张, 形成贝 加尔裂谷系, 拉张最强烈的线性构造带与裂谷系的轴部一致, 它既控制了地槽拗陷和地洼盆地 的形成和分布, 又控制了苏霍依—洛格金矿的形成和分布; ( ) 4苏霍依—洛格金矿带受苏霍洛什斯克背斜和构造挤压带的联合控制, 该背斜是波塔 依宾斯克向斜的次一级褶皱, 皆为地槽阶段的产物。而苏霍依—洛格金矿床的矿体和富矿段是 受背斜的次一级构造控制, 例如在中央地段背斜脊线弯曲处产有两段厚度膨大的矿段, 其间被 与背斜斜交的翘曲构造控制厚度狭缩的矿段所隔。 控制矿体和富矿柱的构造是地槽—地洼阶 段长期活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ЛИСалои. ТеососияВапкаскоижорноиобласми, Тои1юсмрампняафия, негра. москва, 1964 . . , , 1988ВИКазанскпиЗьолюфияруроносныхсмрукмургокеибрпянеграМоскьа 2 . . . , , 1988ДВРунгквпсмФЛМпмрофаноьДокеибрискаяжеоиожияСССРНаукаЛенинжраг 3 . . ДВРунгквпсмОсобенностыжеокожпжескожоразвпмияииемалложенпябаикапгосновныеироблеиыругообразоьанняи 4 . , , 1990, 44, 65иемалложениинаукаМоскьаC 陈国达. 历史- 因果论大地构造学刍议. 地洼学说的新进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5 ( ) 6 . , ВВДисмлерФориынахжгенияиемаллоьиламнноьоижруииыиихленезисьзолморугноииесморожгенииСухоиЛояРоссия( ) , 1996, 38 6, 467, 484леололияругныхиесморохсгении -GEOLO G ICAL FEA TURES A ND O RECO NTROLL ING REGUL A R IT IES O F -THE SUKHO ILO G GOLD D EPO S IT T an K e ren (), , , 410013 C h a n g sh a I n s t itu te of G eotec ton icsA ca d em ia S in ica C h a n g sh a A bstra c t T h e de sc r ib e s th e reg io n a l m e ta llo gen y, depo sit geo lo gy an d m in e ra l a sso c ia t io n s 22, o f th e Su k ho iL o g go ld depo sitd iscu sse s th e o reco n t ro llin g regu la r it ie s o f th e depo sit an d .po in t s o u t th e po lygen e t ic com po u n d m ech an ism o f th e depo sit fo rm a t io n , , , 2, Key word s Go ld depo sitreg io n e l m e ta llo gen ydepo sit geo lo gyo reco n t ro llin g regu la r it ie s 2Su k ho iL o g 赣西北地区金矿规律及找矿勘探 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所承担的“赣西北地区金矿规律及找矿勘探研究”课题, 在张湘柄 研究员的带领下, 以洋鸡山金矿为依托进行研究,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为洋鸡山金矿找到了 后备资源。 洋鸡山金矿是江西瑞昌市黄金生产的骨干矿山, 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矿山经过十余年的开采, 储量仅剩下 2 。资源接替、扩大远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已成为矿山急需解决的重大 t 问题。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来的野外和室内工作, 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构造—热 流体作用和金矿体定位机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并应用岩土力学所新研制的“浮点浅层地震仪”进行了控制长度为 430 的人工地震勘探工作, 取得了深部的构造资料。地质所梁光河 m 博士, 运用他新开发出的计算机软件处理系统进行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结果表明在矿区浅部、 深部和外围有新的工业矿体。根据这一结果, 张湘柄研究员和陈广浩博士为矿山设计了三个控 制钻孔。 经勘探三个钻孔全部见矿, 矿化较好, 金矿最高品位 24188 ƒ帄均品位 13145 ƒ, , gtgt并在洋鸡山金矿北侧又发现了含矿层位, 为洋鸡山金矿资源接替和扩大远景储量开拓了新的 思路, 打破了前人认为洋鸡山金矿 200 深处没矿的论点。洋鸡山金矿对此非常重视, 并高度 m 评价了这一成果。 祁凤茹
/
本文档为【苏霍依_洛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