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

2019-04-07 46页 ppt 1MB 3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DNSJDS

暂无简介

举报
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曾凡林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电话:021-62232270Email:flzeng@spe.ecnu.edu.cnflzeng69@126.com2008年12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咨询中心讲座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一)适应功能失调(适应不良) ①偏离其所在社会的标准; ②行为障碍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或持久性; ③行为结果妨碍了个人和/或人际功能。(二)统计学的定义 偏离平均水平的行为一、情绪与行为障碍...
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
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曾凡林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电话:021-62232270Email:flzeng@spe.ecnu.edu.cnflzeng69@126.com2008年12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咨询中心讲座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一)适应功能失调(适应不良) ①偏离其所在社会的标准; ②行为障碍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或持久性; ③行为结果妨碍了个人和/或人际功能。(二)统计学的定义 偏离平均水平的行为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 异常行为或心理:偏离均数两个标准差以上(见右图)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二)儿童异常心理定义中的几个问题(Mash&Wolfe,1999)1.定义儿童情绪与行为时首先建立临界线(Mash&Wolfe,1999) 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是障碍或异常? 一种问题什么时候成为真正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儿童的异常行为模式会从儿童早期延续到青春期,以至成年期,而另一些儿童的异常模式则不存在这种连续性?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功能受损 个体承受着一定的痛苦体验,如恐惧或悲伤。 其行为现出一定程度的功能丧失,如有一个或多个重要功能受到损害,包括身体、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 这些痛苦和功能丧失增加了个体进一步受到损害的危险性,如死亡、痛苦、残疾或丧失自由。(APA,2000)3.能力 主要指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 判断儿童是否偏离正常,需要将其具体表现与同龄人及其自身的发展阶段比较。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摘自:Masten&Coatsworth,1998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任务:适应环境的能力 年龄阶段 发展任务 婴儿到学龄前 对照料者依恋 语言 将自我从环境中分化出来 自我控制和依从 儿童中期 适应学校(按时上学,良好品德) 学业成绩(学会阅读,做算术) 与同伴相处(接纳,交友) 他律道德(遵守道德行为准则) 青春期 成功地适应中学生活 学业成绩(学习更高级的教育或工作所需的技能) 参加课外活动(如体育,俱乐部) 与同性和异性建立友谊 形成自我同一性的一致感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4.发展过程 某个特定行为的发生顺序和发生时间,以及不同行为在时间上的关联性。 一因多果(multifinality)——如童年早期虐待可能导致的结果:进食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正常适应 多因一果(equifinality) ——如遗传模式、家族特点和环境特征导致同一结果:品行障碍。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6.危险和弹性(RiskandResilience)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二、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的临床问题(一)识别的目的 理解儿童障碍的本质 掌握儿童障碍的发展进程 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二)识别的起点:评估 临床会谈 结构化的行为评估 心理测验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三)评估需要考虑的发展因素1.年龄 年龄是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2.性别 儿童期障碍的比例和表现存在性别差异。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Achenbach(1982)的发展观 年龄 正常发展 一般行为问题 临床障碍 0-2 进食,睡眠,依恋 不听话,发脾气,尿床 智力落后,喂食障碍,自闭症 2-5 语言,如厕,自我照顾技能,自我控制,同伴关系 争辩,寻求注意,违抗,恐惧,活动过度,不愿睡觉 言语和语言障碍,由儿童虐待和忽视导致的问题,焦虑障碍(如恐怖症) 6-11 学业技能和规则,规则指导的游戏,简单 争辩,不能集中注意力,自我意识,炫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障碍,学校恐怖症,品行问题 12-20 与异性关系,自我同一性,离开家庭,不断增加的责任 争辩,自吹自擂 厌食症,贪食症,违法,自杀企图,药物和酒精滥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儿童青少年期多发的临床心理问题(Carr,2004) 年龄范围 问题 年龄范围 问题 儿童早期 睡眠问题 青少年期 物质滥用 排泄问题 抑郁 学习障碍 进食障碍 广泛发育障碍 精神分裂症 儿童中期 品行问题 儿童虐待 躯体虐待问题 注意缺失多动障碍 情感虐待和与忽视相关的问题 焦虑问题 性虐待相关问题 重复问题 主要生活转折期 与代理父母养育相关的问题 躯体主诉 父母分居和离婚后的式样问题 与丧亲合危重疾病相伴的悲伤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注:M=男,F=女。引自Hartung&Widiger,1998童年和青少年期障碍的性别比例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 Cohen等(1993)对700个,发现: 品行问题多于情绪问题; 男孩心理问题多于女孩; 男孩品行问题总患病率高于女孩; 女孩情绪问题总患病率高于男孩; 与女童和少年期女性相比,处于青春中期的女孩有较高的品行障碍、违拗障碍和重度抑郁患病率; 男孩长到10-20岁阶段,各种障碍的患病率都逐渐下降(除抑郁症外)。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3.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各种相关因素评估 易感因素:指儿童具有的产生心理问题的倾向。 促发因素:引发心理障碍,或者使心理问题显著恶化。 维持因素:心理障碍产生以后,使心理问题得以持续存在的因素。 保护因素:阻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对当事人的预后及治疗有积极作用。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4.文化 了解儿童和家庭的文化信息(如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习俗和价值观),有利于准确诊断和提出有意义的治疗建议。5.常态信息 父母对于儿童的哪些问题需要接受建议常感到困难。 孤立的情绪和行为症状与儿童整体的适应通常关联很小,如4岁以后还在吸吮手指。通常,和年龄不相称的症状模式可以作儿童障碍的诊断。 单个症状不能反映儿童的整体功能,不足以成为诊断的依据。 识别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的前提:关于儿童发展和行为问题的常模知识、经验和基本信息。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三、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的评估(一)评估目的1.描述和诊断 描述临床问题:全面而概括性地反映某种特定心理障碍的独特行为、想法。 分析资料,得出问题性质或原因的结论,做出正式诊断2.预后(prognosis) 对特定条件下的未来行为作出预测。 长期或短期的后果。3.治疗计划和效果评价 依据对信息的评估,制定治疗计划并对计划的有效性进行评价。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Lehmann,1960.引自陈仲庚.实验临床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P28)临床心理诊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客观性比较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二)评估方法1.临床会谈(clinicalinterviews) 两种会谈方式:直接会谈和非直接会谈;开放和封闭式问题;结构式会谈和非结构式会谈 会谈需要了解的信息——现病史——个人、家庭和社会背景——敏感问题——药物史——发展史——精神状态检查——人格特征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 会谈技巧——增强会谈动机:鼓励和声明——减轻会谈焦虑——询问技巧——回忆往事技巧——确保和促进会谈流畅性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行为评估 ABCs评估模式——A=前提或某个行为刚出现前所发生的事件——B=关注的行为——C=后果或紧随其后的事件 行为评估方法1)行为分析或行为功能分析(behavioranalysisorfunctionalanalysisofbehavior):对涉及多个层面的前提、行为和后果的评估信息进行组织和应用的一般方法。2)行为检核表和评定量表(checklistandratingscale):如The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3)行为观察和4)自我报告法或自陈法(self-report)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3.儿童行为评定量表(1)用途 调查病史,观察症状 协助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定疗效 使用量表定期追踪评定患儿 作为筛查工具,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2)分析 单项分 因子分 总分 划界分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3)优点 资料完整全面 使用方便,易于掌握 客观 便于统计 便于交流 经济省时(4)局限性 每一项目的判断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易造成不一致。 评定限于某一特定时间,缺乏充分的纵向分析。 固定的评分方式缺乏灵活性。 加权问题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5)常见量表 Achenbach儿童行为筛查表(CBCL)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Cornners父母症状量表 孤独行为量表(ABC)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4.心理测验(1)心理测验的类型 智力和学业测验 投射测验 人格测验 神经心理测验(2)测验结果的分析 与常模比较 分数差异分析或离散分析 分析被试在测验中的行为特征 观察和利用定性指标 分析有关背景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3)选用测验的原则 根据临床目的选用测验 选用公认且广泛使用的心理测验 测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选择有常模或参照标准的测验 使用者对该测验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4)应用心理测验常出现的问题 多种因素影响测验 定量的利与弊 测验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问题 时间限制 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5)几种主要心理测验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 绘人测验 瑞文测验(CRT)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PPSI&WISC) 鲁利亚神经心理成套测验儿童版(LNNB-CR)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 卡特尔儿童人格问卷(CPQ)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5.医学检查 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 计算机体层摄影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 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 其它检查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四、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问题 学习问题 人际问题 情绪问题 性心理问题青少年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药物滥用 心境障碍(抑郁症) 神经性厌食症与贪食症 精神分裂症 人格障碍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青少年心理问题处理中的常见误区 重视攻击行为,忽视退缩行为 重视学业成绩,忽视不良学习行为 重视外在原因,忽视内在原因 重视品德问题,忽视人格成长——品德问题(如逃学、打架、破坏财物)——人格问题(如自卑、敏感、多疑、依赖)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临床诊断的标准 CCMD-3 DSM-4 ICD-10 症状标准 病程标准 严重标准 排除标准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一)ADHD的临床症状总结 领域 症状 认知 ·注意广度狭窄·抗干扰性差·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不成熟的内部言语·较低的自我评价·缺乏良知·学习困难和学习成绩不良 情感 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兴奋性较低的挫折耐受力情绪低落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 领域 症状 行为 ·活动性高·动作发展的滞后和较差的合作性·参加危险程度较高的活动 生理状况 ·身材和骨骼发育不成熟·轻微的生理异常·过敏·呼吸道感染和耳炎的发病率高 人际适应 与家长、教师、同伴关系差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二)品行障碍的临床特征 领域 对立违抗行为障碍 反社会行为障碍 认知 社会规范和规则的内化程度将一些不明确的社会情境解释为具有威胁性的,并采取反社会行为作出反应 社会规范和规则的内化程度将一些不明确的社会情境解释为具有威胁性的,并采取反社会行为 情感 生气、发怒 生气、发怒 行为 对权威的一贯反抗性行为模式;攻击性;发怒。 普遍一贯的反社会行为模式;反抗;攻击;破坏;欺骗和盗窃;行凶;出走;强迫性性行为;滥用毒品 身体状况 与危险行为(打架、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相关的不良身体状况 人际适应 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危机 和教师、家长、同伴关系危机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三)焦虑和恐惧的发展焦虑、恐惧、惊恐三者区分(Barlow,1988)焦虑(anxiety):一种指向未来的情绪,其特点是感到不安和缺乏对即将发生的、可能带来威胁的事件的控制。焦虑会经常发生。恐惧(fear):对当前危险或危及生命事件的一种即刻的警觉性反应。具有强烈的逃离倾向,伴有交感神经系统的全面启动。惊恐(Panic):在没有任何威胁或危险存在的情况下,突发的一组战斗/逃避反应的躯体症状。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的恐惧 年龄 与害怕、恐惧症和焦虑症相关的心理和社会能力和关注点 主要恐惧源 主要焦虑障碍 婴儿早期(0-6月) 感觉能力决定婴儿的适应程度 强烈的感官刺激;失去支持;高音量噪音 婴儿晚期(6-12月) 感觉运动图式;因果关系;客体永久性 陌生人;分离 幼儿期(2-4岁) 前运算阶段;具有想象力,但不能把虚幻和现实分开 想象中的怪物;夜贼;黑暗 离别焦虑 童年早期(5-7岁) 具体运算思维;具有以具体逻辑形式思考的能力 自然灾难;受伤;动物;媒体恐怖 动物恐惧症;血液恐惧症 童年中期(8-11岁) 自尊建立在学业表现和运动能力上 学业成绩差;运动能力差 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 青少年期(12-18岁) 形式运算思维;预测未来危机的能力;自尊建立在伙伴关系上 伙伴拒绝 社交恐怖症;广场恐怖症;惊恐障碍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1.离别性焦虑 领域 临床症状 知觉 分离被知觉为威胁性的。 认知 儿童认为分离会对自己和父母造成伤害 情感 当预期到分离,或分离发生时,或分离发生后,儿童体验到强烈的恐惧或愤怒 植物神经系统 高度唤醒的睡眠障碍 行为 避免或拒绝分离,儿童拒绝上学,拒绝单独睡 人际适应 同伴关系恶化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恐怖症 领域 临床症状 知觉 特殊客体、事件、情境被知觉为威胁性的。 认知 儿童认为与害怕的物体接触或进入恐惧的情境将会带来灾难 情感 如果接触到可怕的物体,或恐怖情境被预期或已经发生时,儿童体验到强烈的恐惧或愤怒 植物神经系统 高度唤醒的睡眠障碍 行为 儿童逃避恐惧的物体或情境 人际适应 单纯性恐怖症仅限恐惧情境,广场恐怖症可能导致社会隔绝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3.广泛性焦虑障碍 领域 临床症状 知觉 整个环境被知觉为威胁性的,儿童过度警惕,搜索环境中对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 认知 许多不重要的日常事件被儿童认为是灾难性的 情感 儿童长期体验到高水平的焦虑,“自由飘荡的焦虑” 植物神经系统 长期高度唤醒的睡眠障碍 行为 随着焦虑的加强,社会活动受到限制 人际适应 同伴关系恶化,学校表现恶化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4.惊恐障碍 领域 临床症状 知觉 惊恐反复发作,被知觉为威胁性的;注意指向自我内部,而且良性躯体化感觉被错误解释为威胁性的 认知 儿童认为惊恐发作会导致受重伤或死亡 情感 在惊恐发作期间体验到强烈恐惧,而且在惊恐发作之间,体验到对复发的中等水平恐惧 植物神经系统 适中的高度唤醒的睡眠障碍,伴有极度唤醒阶段 行为 儿童因恐怕离家时惊恐发作而逃避公共场合,这是次级广场恐怖症 人际适应 如果惊恐发作发展成惊恐性攻击,可能导致社交隔离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5.创伤后应激障碍 领域 临床症状 知觉 提醒个体创伤的线索被知觉为威胁性的,创伤被反复知觉时,会产生幻想和幻觉 认知 对创伤的反复回忆发生,儿童竭力把这些创伤性回忆排除在意识之外。 情感 高度唤醒水平、周期闯入性强烈恐惧基础上,类似的恐惧或愤怒也会发生,儿童情感麻木,不能体验细微情感,可能体验抑郁 植物神经系统 适中的高度唤醒的睡眠障碍,伴有极度唤醒阶段 行为 儿童可能粘着父母,拒绝单独入睡,少年可能通过药物来阻断闯入性强烈思维和情感,可能有自杀 人际适应 如果创伤单独发生,可能导致完全社交隔绝。在创伤被分享的情况下,儿童的互动仅限于与他分享创伤的小团体。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四)进食障碍临床特征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厌食症诊断标准 坚持回避食物 即使体重已经很低,仍十分害怕自己体重增加或体形变肥 通过下列一种或多种手段,导致体重下降:如拒食"发胖食品",自我催吐,自我催泻,强力运动,服用食欲抑制剂或利尿剂等 患者对自己体重或体形的认识出现偏差,或者过分夸大体重或体形在自我评价中的作用,或者否认目前体重过低问题的严重性 对自身体形存在歪曲的表象,表现为特殊的心理病态,对发胖一直十分害怕,并且摆脱不掉这种强烈的观念,患者为自己强加了一种低度体重的标准 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两种:①过分关注体重②过分关注食物摄取③歪曲的形象表象④害怕肥胖⑤自我呕吐⑥超强运动⑦滥用催泻药品 出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的广泛性内分泌障碍;女性表现为闭经;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及阳痿,还可出现生长激素及可的松水平的升高,甲状腺素外周代谢变动及胰岛素分泌异常 可发生禁食行为,或者暴食-进食-催泻行为 如果在青春期前发病,青春期的发育就会放慢甚至停滞(如生长停止,女孩乳房不发育,出现原发性闭经,男孩生殖器呈幼稚状态),随着病情的恢复,青春期可正常度过完成,但月经初潮会延迟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 反复出现暴饮暴食,其特点有以下两种:①进食,在不连续的时间内(如两小时),吃进的食物数量,要比大多数人在相同时间和相似场合中能够吃进的食物多得多②在上述时间内,对进食行为感到无法控制(如,吃东西不能停下来,或者不能控制自己吃什么和吃多少) 确诊需要下列症状: 持续过分关注进食,对食物有不可抗拒的欲望,难以克制暴食行为,患者在短时间内吃进大量食物 反复出现不恰当的补偿行为,以防止自己体重增加,如自我呕吐,滥用泻药,利尿药,灌肠药或其他药物,绝食,进行过量运动 病人试图通过下列一种或多种手段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自我催吐,滥用泻药,自我饥饿,使用食欲抑制剂等药物,甲状腺素制剂或利尿药等.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贪食症状的话,他们可能会无视自己正在进行的胰岛素治疗 暴食及催泻补偿行为平均每周发生2次,连续发生3个月的时间 精神病态包括:对肥胖的恐惧,患者为自己制定苛刻的体重限度(远低于患病前的适当体重,或者医师认可的健康体重标准),患者在早期多(并非总会)发生过神经性厌食症,厌食症及贪食症之间间隔数月至数年不等.早期出现的厌食症可能很严重,也可能表现得很轻微,如出现中度体重下降和/或短暂的月经停止 体型及体重对自我评价产生不正确的影响:上述心理偏差不只发生在神经性厌食症发作期间;能够区分出现催泻行为及没有出现催泻行为的类型进食障碍的临床特征 进食障碍的临床特征 内容领域 特征 知觉 歪曲的体形表象 思维 过分关注食物 贪食症患者相信自己无法控制暴食行为 在追求个体自身独立过程中的冲突 完美主义 低自尊和低效能感 情绪 对发胖的高度恐惧 抑郁情绪 行为 厌食症患者限制食物的摄入 贪食症患者出现暴食行为 贪食症患者出现自我催吐,滥用泻药和过度运动 贪食症患者出现自我伤害和物质滥用 人际适应 学业成绩较差 不与同伴接触 家庭关系恶化 躯体主诉 内分泌失调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障碍 闭经饥饿综合症,如代谢率减低,心动过缓,低血压,低体温和贫血 脑枕部毛发稀少 胃排空延迟 电解质紊乱 肾功能不全和锌缺乏症 在贪食症中,呕吐导致牙釉质腐蚀,如用手诱导呕吐,还会导致手背的腐烂进食障碍的病因学理论 进食障碍的理论及其治疗意义 理论 基本原理 治疗原理 遗传理论 遗传因素是导致出现神经性厌食症的特异性易感因素,并且是导致出现贪食症的一般性易感因素(贪食症常与物质滥用,肥胖症和情绪障碍相联系) 进行有关易感因素的心理教育 饥饿理论 饥饿导致出现神经内分泌和胃部分泌的改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厌食症和贪食症 进行进食,输液,和其他医学并发症的处置 社会文化理论 食物充足,社会文化崇尚苗条并提倡节食的社会,将促使人们出现进食障碍 进行有关社会文化压力的心理教育 生活周期演变和应激理论 在个体或家庭生活周期演变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生活应激事件,促发了厌食症和贪食症 支持个体或家庭对生活周期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应激事件 精神分析理论 患有进食障碍的儿童,难以学会如何解释与需求相关的生理状态,难以发展出自我同一性,这是因为他们母亲的养育风格将父母对控制和顺从的需要,置于儿童自我表达和自主需求之上.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就会出现肥胖恐惧,食物强迫,进食内疚等问题,这正是他们努力应对在获得独立和自我同一性过程中遇到的核心冲突的表现 进行精神分析治疗,帮助患者能够领悟到,其早期经历的亲子关系对当前患者与治疗者和其重要人物关系的影响,特别是要提及自主性和个体自主性发展问题 认知行为理论 追求完美的青少年,如果难以独立自主,存在着社交焦虑,又遇到如学业失败等应激事件,就会以节食行为来应对别人的批评.因此,体重降低成为正性的强化,而避免肥胖及体重过胖的评价就成为负性的强化.认知歪曲也维持了有害的进食行为模式.上述强化因素和认知因素对进食行为的影响,当进食障碍进一步恶化,以及饥饿导致出现生理后果时,会变得更为突出起来.对于贪食症患者来说,节食导致的极度饥饿,以及与激发事项伴随的负性情绪,会引发出暴饮暴食行为.暴食又会导致出现自我认知歪曲和相关联的负性情绪,从而出现催泻行为.开始时催泻带来暂时的 安排行为强化程序,以便患者恢复体重.进行认知治疗,调整被歪曲的认知.对贪食症患者进行暴露疗法和反应停止法. 家庭系统理论 若儿童存在生理易感性,并出现了节食行为,那么家庭的组织特征可能会进一步维持进食障碍.这些特征包括溺爱,僵化,回避冲突以及亲子三角冲突等.家庭价值观,如自我牺牲,父母拒绝引导作用,指责对象飘忽不定,以及含混的沟通方式等,也能够维持儿童的进食障碍 实施家庭治疗,让父母在儿童形成积极进食行为方面发挥主要的作用,并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及适应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家庭角色.要帮助家庭允许青少年获得与年龄相称的独立自主.进食障碍心理测量工具 进食障碍心理测量工具 结构 工具 出版者 备注 体重 躯体组织指数表 进食障碍筛查工具 神经性厌食背景条件量表 儿童版进食态度测验 进食态度测验 Carner(1982) 进食态度,行为和相关人格变量 Carner(1991) 进食障碍的临床特征 进食障碍测验 在英国发展起来的用于评估青少年和成人的会谈记录 临床进食障碍评定工具 用于青少年和成人的会谈目录 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的结构式会谈 用于青少年和成人的会谈目录 进食障碍的后果 根据五个分量表的得分用于评估后果的好,中,差.五个分量表为营养状况,月经状况,精神状态,性心理,社会经济适应性.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五)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 人格障碍 基本信念/态度 策略(总体行为) 依赖型 我是无助的 依附 回避型 我可能受到伤害 回避 被动-攻击型 我可能被控制 固执、坚守 偏执型 人们是危险的 警惕的 自恋型 我是特殊的 自我放大 表演型 我需要给他人留下印象 戏剧性 强迫型 我不能犯错 完全的 反社会型 他们应被利用 攻击 分裂样型 我需要大量个人空间 孤独的、离群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 人格障碍 过度发展 发展不足 依赖型 寻求帮助、依附 自我满足、机动性 回避型 社交易感性、回避、抑制 自信、合群 被动-攻击型 自动、抵抗、被动、破坏 亲密、武断、好动、合作 自恋型 自我夸大、竞争性 分享、群体认同 表演型 展示、表达、印象主义 反省、控制、系统化 强迫型 控制、责任、系统化 自发性、幽默感 反社会型 斗争、剥削、掠夺 同情、相互依靠、社交易感性 分裂样型 自动、孤独 亲密、相互依靠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谢谢2008年12月10日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曾凡林: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
/
本文档为【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识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