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九)古代汉语副词

(九)古代汉语副词

2023-03-17 6页 pdf 285KB 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229578

热爱运动,跆拳道。

举报
(九)古代汉语副词九、副词一、关于副词1、副词的性质及分类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方式等的词。程度副词:很、略微范围副词:都、只时间副词:已、正在情态副词:简直、偏偏否定副词:不、别表敬副词:请、惠2、副词的虚实问题实词说:《马氏文通》:“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陈望到《文法简论》:“汉语里的名词、代词、动词……副词都能单独做句子成分,都是实词。”虚词说: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代词、副词、连词、语气词的意义比较空灵些,可以称为虚词,和以前所谓‘虚’字的范围大致相同。”半实半虚说:王力《中国现代...
(九)古代汉语副词
九、副词一、关于副词1、副词的性质及分类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示程度、范围、时间、方式等的词。程度副词:很、略微范围副词:都、只时间副词:已、正在情态副词:简直、偏偏否定副词:不、别表敬副词:请、惠2、副词的虚实问题实词说:《马氏文通》:“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陈望到《文法简论》:“汉语里的名词、代词、动词……副词都能单独做句子成分,都是实词。”虚词说: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代词、副词、连词、语气词的意义比较空灵些,可以称为虚词,和以前所谓‘虚’字的范围大致相同。”半实半虚说: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副词可说是介乎虚实之间的一种词。它不算纯虚,因为它们还可能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然而它们不算纯实,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王力《中国语法理论》:“副词虽可认为半实词,然而它和纯粹的虚词是有密切关系的。”二、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程度的副词。表示程度高表示程度低表示程度更近一层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触龙说赵太后》)请略陈固陋。(《报任安书》)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少现代:不多;缺少;年轻古代:稍微、略微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2、稍本义:禾苗的末端。古代:逐渐(时间副词)1/7现代:稍微(程度副词)《说文解字》:“稍,出物有渐也。”段注:“稍之言小也,少也,凡古言稍稍者皆渐进之谓。”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项羽本纪》)自穆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秦始皇本纪》)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史记·梁孝王世家》)稍作副词,一方面有“渐”、“少”、“小”之义,一方面亦有“尽”义。先秦时这两种相对立的含义均已出现。《广雅·释诂》:“稍,尽也。”小、少稍微很,甚尽与子尾邑,受而稍致之。公以为忠,故有宠。(《左传·襄公28》)译:齐侯赐给子尾城邑,子尾接受而又尽都奉还。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文选·恨赋》)“稍”于中古时(大约唐代)演变为表程度,如:《唐语林》:“稍不如意,相顾笑议。”《因话录》:“妆饰稍过,上见之极不悦。”在近代汉语,一般只用作表弱度的程度副词了。3、颇现代:很古代:①稍微②很本义:歪头,引申为偏差,如:屈原《离骚》:“循绳墨而不颇。”在先秦主要做形容词用,到《史记》已经用作程度副词,并既可表示强度又可以表示弱度,因偏差有大有小,大而多就是程度深,小而少就是程度浅。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很)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见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王充《论衡》)王力《中国语法理论》:“‘颇’字自古就是不足的表示。”又:“纵使这里的‘颇’有‘甚’字意,也只是个例外。”到宋时还有少数表示弱度的用例,元明时期则一般只用来表示强度了。三、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事物范围的副词。强调范围大限定范围表示相互之间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战国策·楚策》)寡人非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1、但现代:转折连词,但是2/7古代:只、仅仅“袒”的古字,本义是脱去上衣。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无他,但手熟耳。(《卖油翁》)现代汉语中的“不但”、“但愿如此”等词语中还保留“但”的古代用法。2、徒、特、第(弟)、直徒本义:《说文》:“徒,步行也。”现代:徒弟古代:只、仅仅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特本义:三岁兽《伐檀》:“不狩不猎,胡瞻而庭有县特兮。”引申为一头野兽。《礼记·内则》:“庶人特豚,士特豕。”虚化为“只”、“仅仅”的含义。此特匹夫之勇也。(《汉书·韩信传》)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但”的通假字。第(弟)二字双声邻韵(第:定母脂部;但:定母元部)《词诠》:“第、但一声之转。”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直“独”的通假字(直:定母職部;独:定母屋部)。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3、仅《说文》:“仅,材(才)能也。”古今都用来限定范围。如: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史记·乐毅列传》)唐代诗文中“仅”克表示多,“将近”、“几乎”的意思。如: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某有中外亲族数千口,兄弟甥侄仅三百人。(《唐语林》)四、时间副词表示行为动作等发生的时间以及与时间有关情况的副词。已经发生《汉书·张骞传》:“骞既至乌孙。”正在发生《战国策·燕策》:“蚌方出曝。”持续发生3/7《答李翊书》:“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将要发生《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多次发生《郑伯克段》:“亟请于武公,公弗许。”逐渐发生《秦始皇本纪》:“自穆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终究发生《陈胜起义》:“其所置侯王将相,竟亡秦。”1、曾古今是时间副词,表已经发生。如:孟尝君曾待客夜食。(《史记·孟尝君列传》)古代还是情态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居(竟)然”义,读“zēng”。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2、再古代:数词,“两次”或“第二次”现代:又一次表达“两次”义。如: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史记·孙膑》)再拜曰:“请说之。”(《墨子·公输》)表达“第二次”义。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杜甫《后游修觉寺》)现代:仍然、仍旧3、仍古代:频繁、多次《广雅·释诂》:“仍,重(chóng)也。”晋仍无道而鲜胄。(《国语·晋语》)吾仍见上,上甚聪明。(《后汉书·盖勋传》)五、情态副词表示行为动作的情态或语气的副词。《鸿门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肯定情态估量情态《史记·周本纪》:“西伯盖即位五十年。”《陈胜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加强语气4/7古今共有用法:而且(连词)1、且古代特有用法:姑且、尚且(情态副词);将要(时间副词)姑且、尚且(情态副词)。如:先生且休矣,吾将念(考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将要(时间副词)。如: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固现代:固然,连词。用来承认某种事实,并引出下文不一致的内容。如:坐车固可靠,但坐飞机更快。古代:表示坚决的态度或客观事物的当然情况。表示坚决的态度,“坚决”、“坚持”义。如:牧杜门不出,固称疾。(《史记·廉蔺列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史记·越世家》)表示客观事物的当然情况,“本来”、“当然”义。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表示确信无疑的态度,可译为“本来”、“当然”。如: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梁惠王上》)3、盖“盖”是表示语气的情态副词,常放在句子开头,表示提示或推测性论断的语气,起引起下文的作用,一般不好进行对译。如: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史记·孝文本纪》)六、否定副词表达否定意义的副词。1、用于一般否定的否定副词:不、弗“不”的使用范围广,既可否定动词,又可否定形容词,既能否定及物动词,又能否定不及物动词。“弗”在先秦时期使用范围比较小,一般只能否定及物动词,而且动词的后面还不能带宾语。何休《公羊传》注:“弗者,不之深也。”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左传·襄公十五年》)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墨子·兼爱上》)功成而弗居。(《老子》)“弗”所否定的及物动词带宾语的例子,秦汉之前很少见。如: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著作用“弗”次数无宾语句有宾语句《左传》314处308处6处《墨子》58处53处5处汉代以后,“弗”的使用范围逐渐放宽。5/7今吕氏王,大臣弗平。(《史记·吕太后本纪》)2、表示禁止或劝阻的否定副词:毋、勿一般用于祈使句中,相当于现代的“不要”、“别”。其差别也是“毋”能带宾语,“勿”后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杀,吾归而俘。”莒人杀之。(《左传·成公九年》)急击勿失。(《史记·鸿门宴》)“勿”后不带宾语的规则在先秦已不严格。如: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孟子·梁惠王上》)3、用于对应有境况否定的否定副词:未、未尝“未”表示对“已然”的否定,意思是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与现代的“没有”;“未尝”表示对“曾经”的否定,意思是过去没有实现过,等于现代的“不曾”、“没有过”。“未”否定的是现在的情况,包含将来实现的可能性;“未尝”否定的是过去的情况,包含着现在已实现的可能性。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史记·孙膑》)臣未尝闻也。(《战国策·魏策四》)4、用于对判断否定的否定副词:非(匪)“非(匪)”否定的不只是它后面的动词,而是后面的整个谓语,并经常用于对判断的否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左传·僖公十五年》)5、表示否定应答的否定副词:否“否”是表示应答的否定副词,与“然”相对,经常独自成句,可译作“不”、“不是的”。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子·许行》)用于假设的否定: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史记·韩信破赵之战》)表示否定的一面: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七、表敬副词表示对别人尊敬或自己谦下的副词。1、尊人的表敬副词含义是“请你允许我怎样”。如:请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请献十金。(《墨子·公输》)含义是“请你怎么样”。如:王请无好小勇。(《孟子·梁惠王下》)王请无疑。(《孟子·梁惠王上》)敬6/7含义是“恭恭敬敬地做某事”。如:敬献地五百里。(《战国策·秦策》)谨含义是“谨慎小心地做某事”。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幸含义是“别人做某事让自己荣幸、幸运”。如:愿大王幸听臣等。(《史记·孝文本纪》)惠含义是“别人做某事是对自己恩惠”。如:君惠吊(慰问)亡臣。(《国语·晋语二》)辱含义是“别人为自己做某事对别人来说是耻辱的”。如:(齐君)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桓公伐楚》)1、自谦的表敬副词含义是“私下里怎样”。如:窃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忝含义是“自己做某事不称职”。如: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后汉书·史弼传》)猥含义是“不合时宜地或非分地做某事”。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不权轻重,猥云德化。(《史记·律书》)伏含义是“自己恭恭敬敬地做某事”。如:臣伏计之,大王奉高帝宗庙最宜称。(《史记·孝文本纪》)敢含义是“自己斗胆地做某事”。如: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7/7
/
本文档为【(九)古代汉语副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