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018-12-21 10页 doc 2MB 2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资源文库

从事幼儿保育多年。

举报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第一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章 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课标要求] 认识减数分裂与物种染色体相对稳定的联系,理解减数分裂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和结果。能够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并且能以某种生物为例说明其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 [知识梳理] 概 念:减数分裂是__________形成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其间染色体复制____________,而细胞连续分裂_________,分裂结果是________...
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章 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课标要求] 认识减数分裂与物种染色体相对稳定的联系,理解减数分裂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和结果。能够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并且能以某种生物为例说明其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 [知识梳理] 概 念:减数分裂是__________形成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其间染色体复制____________,而细胞连续分裂_________,分裂结果是_____________。 发生范围: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殖的生物。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 四个精细胞 [复习指要] 1.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减数分裂知识不但是本单元的重难点,而且也是全书的重难点,在高考测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复习中应注意,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的联系、注重理解分裂各时期的图像,染色体和DNA数目与行为的变化。 2.疑难点 (1)1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精子是AB,则其它3个精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B、ab、 ab,若是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是AB,则3个极体是AB、ab、ab;产生一个极体是AB,则卵细胞是AB或ab。 (2)在减数第I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基础。在减数第I次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常发生交叉,并且相互交换一部分染色体,这是连锁互换规律的基础。 (3)减数分裂计算,关于减数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数量的计算,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 ①给出减数分裂某个时期的分裂图,计算该细胞中的各种结构的数目 a. 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着丝点的数目 b. 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 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2) 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3)在含有四分体的时期(四分体时期和减I中期),四分体的个数=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②无图,给出某种生物减数分裂某个时期细胞中的某种数量,计算其他各期的各种数目。 规律:a.染色体的数目在间期和减Ⅰ分裂期与体细胞相同,通过减Ⅰ分裂减半,减Ⅱ分裂后期暂时加倍,与体细胞相同。 b.DNA数目在减Ⅰ前的间期复制加倍,两次分裂分别减少一半。 (4)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象判别: 第一,看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且细胞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存在;若为偶数再看第二条。 第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同源染色体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再看第三条。 第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上述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注:多倍体(例四倍体)进行减数分裂,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推断是减数分裂。单倍体(例如玉米的单倍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是体细胞推出是有丝分裂。 [典题解析] [例1]一个含有A和a、B和b、C和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这4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 A. BbC、Bbc、Aac、AaC B. ABc、ABC、aBC、ABC C. ABc、abC、ABc、abC D. ABC、abc、aBC、Abc [解析]本题考查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前者决定了次级精(卵)母细胞、极体以及配子中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后者使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但本题中只有一个精原细胞,因此,在4个配子中最终只能存在两种组合(见下图)。 [答案]C [例2]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有两个Y染色体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解析]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变化。初级精母细胞和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的Y染色体已复制,但仍由一个着丝点相连,只含一个Y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不一定含Y染色体。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由于染色单体分开而使两个Y染色体存在于同一细胞中。 [答案]D [聚焦高考] 1.(05辽宁)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原细胞 2.(05上海)右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 ) 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 C.骨髓干细胞 D.雄配子 3.(04江苏)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4.(04上海)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A.神经细胞 B.精原细胞 C.淋巴细胞 D.精细胞 [自我测评] 1、下列哪些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有的现象( )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 ②有着丝粒的分裂 ③有纺锤体的出现 ④有同源染色体联会 ⑤能进行基因重组⑥能产生基因突变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2.右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有关此图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细胞有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或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是极体 ②该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③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1与2,3与4为一组 ④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3和4为常染色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下图为正常情况下某二倍体生物的一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⑤时期 B.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④时期 C.①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D.如发生基因突变,②细胞分裂结果可能会传给后代 4.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精子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子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a和b是属于同一种生物的两个细胞,通过对两个细胞核中DNA分子的测量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DNA的含量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 A.a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b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B.a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a细胞是体细胞,b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D.a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6.在减数分裂中,由于偶然的原因,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没有分开,因此而产生的卵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应为( ) A.3或3+XX B.3+X或3+Y C.3或3+XY D.3或3+X 7.下图中一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 8.性染色体为(a)XY和(b)YY的精子产生的原因是( ) A. a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b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B. a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b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单体不分开 C. a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b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单体不分开 D. a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单体不分开,b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 9.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3个来自父方染色体的可能性是( ) A.1/2 B.1/4 C.1/8 D.1/9 10.下列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出现减数分裂的是( ) A.大孢子 B.精子D.精原细胞 D.花粉粒 11.下列细胞中,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的是 ( ) A.次级精母细胞 B.肠上皮细胞 C.极体 D.以上三者都不对 12某动物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核中DNA含量若为4a,则该动物的整个卵细胞中DNA含量准确地讲应为( ) A.2a B.大于2a C.a D.大于a 13雌性果蝇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16条染色体,则它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次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 4 8 8 B.8 4 8 8 C.4 8 16 16 D.8 4 16 32 14.处于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该细胞可能是( ) A.体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C.卵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15.粗糙脉孢菌的单倍体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两个不同型的粗糙脉孢菌A和a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及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 ) A.8个 7条 B.8个 14条 C.4个 7条 D.4个 14条 二、非简答题 16.果蝇细胞分裂如图所示: ①图Ⅱ的细胞叫_____________________。图Ⅰ、Ⅱ、Ⅲ连续的分裂过程是否与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同?为什么? ②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图Ⅰ表示一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请在该图Ⅰ中标出该等位基因的位置。 ③若图Ⅲ中的a与一只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b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图中横坐标A、B、C、D表示某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的a、b、c分别表示该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不同结构或物质的数量。请分析回答: (1)根据a、b、c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它们分别是哪些结构和物质?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2)B→D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A时期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A、B、C、D四个时期的细胞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有哪些? (4)着丝点的分裂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完成的。 [拓展提高] 图中甲分别表示基因组成为AaBb的雄性高等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示意图。图中乙表示细胞分裂时DNA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物是否属植物?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与图乙中______________对应,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则c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b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 ________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该细胞内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基因A与基因A间的分离发生在图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Aa与Bb两对基因间的组合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若图甲b中1叫X染色体,那么2叫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图乙中b时的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受精作用 临邑一中 刘敏红 审稿人 实验中学 张静 [课标要求] 1.简述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过程,举例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 2.通过探究活动解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 [知识梳理] 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_________ 。 概念:一个_____(N)与一个_____(N)融合而成为______( )的复杂过程 (1)精子与卵细胞的 (2)______进入____________ 过程: (3)_______和_______的融合 (4)第一次___________的启动 实质:______________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指要] 本节包括“精子与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都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命如何形成的。内容不难但较抽象,所以应结合书中彩图将其理解记忆即可。 本节重点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明确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并通过探究活动模拟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要认识到精子和卵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原因,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 [典题解析] 1.青蛙的受精作用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接触 B.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C.卵细胞形成受精卵 D.精核与卵细胞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受精作用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使得形成的配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减半,两性配子的结合保证了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故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核与卵细胞核的结合。 答案:D 2.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B.受精卵中染色体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C.精子全部进入到卵细胞内 D.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 解析: 受精作用是指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此过程中是精子头部(主要是细胞核)进入卵细胞,而尾部(细胞质)不进入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核相互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的数目。 答案: C [自我测评] 1. 选择题: 1.卵细胞的透明带上,精子特异性识别的受体的化学本质为( ) A.磷脂 B.核酸 C.多糖 D.糖蛋白 2.被子植物的受精作用发生在( ) A.柱头上 B.花柱上 C.花粉管中 D.胚珠中 3.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受精作用是从精子进入卵细胞开始的 B.受精时,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一致 4.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指( ) A.两个精子与两个卵细胞结合 B.两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 C.一个精子与两个卵细胞结合 D.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 5.假若30个卵原细胞和15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均正常成熟和受精,则所产生的受精卵数为( ) A.15 个 B.30 个 C.60个 D.120个 6.正常情况下,人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和输卵管 B.子宫和输卵管 C.输卵管和子宫 D.卵巢和子宫 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8.高等植物下一代新生命的起点是( ) 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种子 9.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的线粒体( ) A.主要来自父方 B.主要来自母方 C.父母双方各占一半 D.在发育过程中逐步形成 10.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依赖于( ) A.卵细胞透明带上的糖蛋白 B.放射冠释放的蛋白水解酶 C.卵细胞的细胞膜 D.精子释放的顶体酶 11.第一次卵裂开始的时间是( ) A.受精卵在向子宫移动的过程中 B.受精卵在子宫壁着床之后 C.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后 D.卵细胞从卵巢排出后 12.正常情况下,受精作用不会导致( ) A.双亲遗传物质在受精卵内重组 B.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C.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体细胞的二倍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 ② = 3 \* GB3 果蝇的精原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只含有2对染色体 ③ = 4 \* GB3 男性两侧输精管结扎后,睾丸仍能产生精子,第二性征不会改变 ④在精子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全部在精子的头部,细胞质全部在精子的尾部 A.①③④ B.① = 2 \* GB3 ②③ C.②③④ D.① = 2 \* GB3 ②④ 14.正常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致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在下列原因中,错误的叙述是( ) A.双亲遗传物质的融合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D.染色体数目的几次变化 15.鱼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先是产生卵细胞和精子,接着发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然后受精卵发育成小鱼。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现象发生的先后次序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C.联会,有丝分裂,等位基因分离 D.等位基因分离,有丝分裂,受精作用 二.非选择题: 16.图为动物体生殖发育以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根据上图回答:A,B过程为___________,C过程为__________,A,B,C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①至④中能发生在A过程的有_________,能发生在D,E过程的有____________。 (3) 人的细胞如果为图②所示,则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比为____________。 (4) 上述示意图的全过程既直接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又反映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17.下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在分裂和受精过程中DNA含量测定结果,为了研究方便,在细胞核分裂成两个以后,只对其中一个细胞进行测定,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B→C时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E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E时的细胞应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E→G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H发生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____,I时的细胞叫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 1.下图为绵羊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已知羊①、羊②为白毛,羊③、羊④为黑毛,毛色基因用A、a表示。问: (1) 从生殖过程看,产生羊④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______。 (2) 图中a过程叫______________,它发生在羊①的哪个器官中__________。图中c过程叫______________。 (3) 羊①的基因型为________,羊⑤的基因型为________,羊⑤是公羊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 (4) 羊⑤细胞中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与羊②细胞中的是否完全相同?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第一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临邑一中 王升强 审稿人 实验中学 张静 〔课标要求〕 1、阐明染色体组的概念,说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能够概述该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2、通过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体验生物科学的应用价值,认同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3、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的方法,培养生物学实验的操作能力。 〔知识梳理〕 〔复习指导〕 1、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先让学生查阅有关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资料,然后给出一些常见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从分析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引入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进而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2、疑难点 (1)几组需澄清的概念 ①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②二倍体的“二”、三倍体的“三”等都是指染色体组的数目。 (2)无籽西瓜与无籽蕃茄 ①培育原理不同 ②遗传程度不同 〔典型解析〕 例1: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可遗传变异来源是( ) A.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错因分析: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特点,当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也可实现基因的重组。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的生殖过程中出现的特点,由于对此理解不透彻而导致出错。 正确思路:一般无性生殖的生物,都不可能将双亲的基因组合在一起,这里关键要理解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生物的特点。 答案:C 例2:韭菜的体细胞中有32个染色体,共有八种形态,韭菜应是( ) A.二倍体 B.四倍体 C.六倍体 D.八倍体 [解析]32个染色体,有八种形态,说明每种形态有四个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组的概念,一个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在这里一个染色体组就是有八条染色体。32/8=4,韭菜体细胞内有四个染色体组,所以应选B。 答案:B 例3: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般是单倍体 A. ③⑤ B. ④⑤ C. ①④ D. ①⑤ [解析]单倍体的定义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所以由不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如花粉粒)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一般就是单倍体。 答案:A 例4: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 (1)结出的种子是( ) (2)结出的种子培育出的无籽西瓜是( )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四倍体 [解析]因为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二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含有1个染色体组,故它们杂交产生的种子的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即为三倍体。西瓜的果肉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故无籽西瓜与母体一样为三倍体。 答案:(1)C (2)C 〔聚焦高考〕 1.(03年上海)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是(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2. (03江苏)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物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 3.(04年北京)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 A.0 B.1/4 C.1/2 D.1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 ) A.二倍体种子长成的幼苗 B.四倍体植株的枝条扦插成的植株 C.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的幼苗 D.用鸡蛋孵化出的小鸡 2、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子一代植株开花后,经适当处理,则( ) A.能产生正常配子,结出种子形成果实 B.结出的果实为五倍体 C.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但可形成无籽西瓜 D.结出的果实为三倍体 3、萝卜和甘蓝杂交,能得到的种子一般都是不育的,但偶尔有个别种子种下去后可产生能育的后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基因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数目加倍 D.染色体结构变异 4、粗糙脉孢菌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两个不同类型的粗糙脉孢菌A和a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典型的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数及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A.8个、7条 B.8个、14条 C.4个、7条 D.4个、14条 5、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 ) A.1种 B.4种 C.8种 D.16种 6、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得到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能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共有12对。据此可推知马铃薯是( )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7、一个染色体组是指( ) A.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一半 B.体细胞中染色体数 C.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D.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 8、八倍体小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 A.8 B.4 C.2 D.1 9、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 D.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10、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的生理作用是( ) 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②加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 ③使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细胞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11、单倍体植物个体是指( ) A.含一个染色体组 B.含奇数染色体 C.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D.含奇数染色体组 12、三倍体无籽西瓜之所以无籽,是因为三倍体植株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的原因是( ) A.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 B.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 C.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改变了 D.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联会紊乱了 13、四倍体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是( ) A.7条 B.56条 C.28条 D.14条 14、与正常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 A.茎秆粗壮 B.营养丰富 C.结实减少 D.提前成熟 15、萝卜的体细胞内有9对染色体,白菜的体细胞中也有9对染色体,现将萝卜和白菜杂交,培育出能自行开花结籽的新作物,这种作物最少应有多少个染色体( ) A.9 B.18 C.36 D.72 二、简答题 16、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小麦杂交,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经秋水仙素处理,使其长成植株。试问: a.这些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___倍体植株。 b.这样培育出来的植株与杂交育种后代不同的是,它们都是_________体,其后代不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这种育种方式可以____________育种年限。 17、请填写出下面各项培育方法: a.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烟草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b. 用60Co辐射谷氨酸棒状杆菌,选育出合成谷氨酸的新菌种,所用方法是___________。 c.用小麦和黑麦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培育出抗虫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 1.栽培菊花有许多品系、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18、36、54、76、85、90、108、148、154、171等,试问: (1)菊花的一个正常染色体组可能有9条染色体,体细 胞中染色体组为偶数的多倍体品系有(至少有三个) ___________ (2)菊花的异常染色体组可能有(9—1)条染色体,若体细胞中含85条,染色体品系为十倍体,认为它是含有___________个正常染色体组的配子与含有___________个异常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后发育成的。 2、用2%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40C)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呢?请就低温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影响是否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这个假设进行实验探究: 材料器具:长出根的洋葱(2n=16)若干,小烧杯或培养皿若干、清水、冰箱、2%的秋水仙素。 (1)探究时,你所做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假设,请写出实验##: 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临邑一中 窦荣东 审稿:德州实验中学 邢伟伟 【课标要求】 1.识别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指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2.通过学习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育种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通过探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 着丝粒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臂 随体 染色体 染色体分类 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 变异类型 有害的:往往导致生物体性状改变,甚至死亡 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有利的:可有助于生物进化,也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应用 在育种中的应用: 【复习指要】 1.对于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结合染色体模式图,识别各部分名称,并依据着丝粒位置、随体等特征了解染色体分类知识。 2.关于染色体变异类型,通过分析染色体上断裂片段发生的位置、数目、去向及连接方式归纳出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3.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及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材料分析、讨论,初步确定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认识生物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与区别: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起源于染色体的断裂。染色体断裂后重新结合或丢失,主要导致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畸变,图示如下: A. 缺失:染色体上c片断缺失后(2)在联会时,同源染色体出现环形(3); B. 重复:同源染色体(1)在联会时交换不相等的片断(2),形成有重复片断的染色体(3); C. 倒位: D. 易位: 【典题解析】 例1.下列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 ② = 4 \* GB3 ④ = 5 \* GB3 ⑤ B. ①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 6 \* GB3 ⑥ C.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 6 \* GB3 ⑥ D. ①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染色体变异概念的理解。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在结构和数目上发生了改变,主要是指染色体数目的改变。本题中,①属于染色体变异,因为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了一条。②表面上看是染色体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染色体相应部位互换之后,它的数目和结构都没有改变,所以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它只对后代的基因型发生影响。③属于染色体变异。④属于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它的细胞内染色体数比正常植株少了一半。⑤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它没有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上的变化,它引起的变化是基因变化。 ⑥不属于染色体变异,DNA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所以,本题中①、③、④为染色体变异 答案:D 例2.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于( ) 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解析:基因突变只改变基因的种类,不改变基因的数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改变了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也不改变基因的数目;从题意知,染色体的数目也没有改变。 答案:B 【聚焦高考】 1.(03.全国)人类16号染色体上有一段DNA序列决定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这个DNA序列的某一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这种改变属于( ) A. 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B.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C. 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 2.(05.广东)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自我测评】 选择题 1.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遗传病,这种变异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 ) A. 染色体增加片段 B. 染色体某一段位置颠倒180度 C .染色体缺失片段 D. 染色体的某一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2.下列情况下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的猫叫综合征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征 C.同源染色体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D.用花药培养出单倍体 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重要区别是( ) A.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 D.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4.判断某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依据为( ) A.染色体臂 B.着丝粒 C.随体 D.染色单体 5.染色体中遗传物质数量不变,但染色体内遗传物质重新排列的变异为( ) A.缺失 B.重复 C.倒位 D.易位 6.果蝇的棒眼现象是( ) A.X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 B.常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 C.X染色体部分重复造成 D.常染色体部分重复造成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是有害的 B.配子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将遗传给后代 C.预防染色体病的有效手段是进行产前诊断 D.染色体变异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8.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于家蚕性别的选择 B.与致癌作用和衰老有关 C.该变异只能在自然界自发放生 D.该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9.已知某物种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 B C D E 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图六-27中的( ) 10.如图六-29示一动物细胞某一分裂时期,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①A和a互换位置属于基因重组 ②A从1移到2上属于“异位” ③A从1移接到3上属于“异位” ④3和4上对应位置的基因不同是因为 间期发生了突变(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形态结构最为典型 B.中着丝粒染色体上着丝粒把染色体明显的区分为一个短臂和一个长臂 C.有的染色体有一个随体,如人的13号染色体 D.果蝇棒眼现象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倒位引起的 12.下列不会引起染色体变异的是( ) A.染色体断裂的片段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B.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C.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一段颠倒180度 D.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连到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位 13.下列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无子西瓜的培育 B.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C.辐射诱变使家蚕多产生黑色卵 D.以上都不是 14.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B.导致的性状改变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C.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D.人为因素可以诱导发生结构变异 15.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因素,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射线辐射 B.激光照射 C.某些化学药物处理 D.花药离体培育 【拓展提高】 1、养蚕业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雄蚕的食桑量少,吐丝早,出丝效率高,而且生丝质量好,所以蚕丝界喜欢专养雄蚕。现在人们常用雄蚕自动鉴别品系来专门选择雄蚕。 请回答: (1)在这项养蚕业中,家蚕育种工作者依据的原理是什么?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2)叙述该育种方法的步骤。 2、蚕豆染色体数目为2N=12,蚕豆根尖在190C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分裂周期所占的时间为19.3h。大多数致癌物质都能提高生物的变异频率,癌症是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烟叶细胞中含有一些诱变物质,吸烟者容易患肺癌,其得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8倍。现有某中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染色体变异,需在课前制作细胞的临时装片。供选材料如下:10粒干的蚕豆种子(假设发芽率为100%)、烟草浸出液、蒸馏水及必须的实验设备和药品。请你写出实验原理并帮助老师完成上述的课前准备工作。 (1)实验原理是 。 (2)简要写出实验课前准备工作过程中的三个主要步骤: ① ; ② ; ③ 。 (3)为了得到更多的蚕豆根尖,你将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希望得到更多的具有染色体畸变的分裂细胞,在190C环境下根尖应至少浸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见镜检时可能观察到的染色体畸变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章 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自我测评] 一 选择题 1 D2D 3B 4C 5A6A7B8C9C10C11B12D13A14D15A 二 非选择题 16①次级精母细胞 不相同 因为减数分裂不能周而复始的进行连续分裂 ②如图: ③ Y 17.(1)DNA 染色体 染色单 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卵)原细胞1:2:3:4 (3)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并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C→D [拓展提高] 1(1)不是 细胞膜在中部凹陷 ,无细胞壁 (2 )f→g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0 0 2 (3)b→c或f→g e→f 常 BBbbXAXAXaX BXA、Bxa、bXA、bXa 2.(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S 着丝点分裂 (2)乙、丙、甲 (3)8 1: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聚焦高考] 1.C 2.A 3.C 4.D 第二节 受精作用 [自我测评] 1. 选择题: 1. D 2.D 3.A 4.D 5.B 6. C 7.C 8.C 9.B 10.A 11. A 12.C 13.D 14.D 15.A 2. 非选择题: 16.(1)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维持了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十分重要。 (2)② = 4 \* GB3 ④ ① = 3 \* GB3 ③ (3)1:2:2 (4)生殖和发育 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 17.(1)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DNA自我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次级精(卵)母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4)受精作用 受精卵 [拓展提高] 1.(1)有性生殖 (2)减数分裂 精巢 受精作用 (3)Aa Aa 0 (4)不完全相同 因为羊⑤遗传物质中有部分来自白羊③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基因 第二章 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第一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自我测评〕 1. 选择题 1.C 2.C 3.C 4.A 5.C 6.C 7.C 8.B 9.A 10.A 11.C 12.D 13.B 14.D 15.C 二.非选择题 16.(1).AABB、AAbb、aaBB、aabb;二; (2.纯合;性状分离;缩短; 17.(1).单倍体育种;(2).诱变育种;(3).多倍体育种;;(4).基因工程; 〔拓展提高〕 1. (1).36、54、90、108; (2).9;1; 2.(1).低温同秋水仙素一样可以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或低温不能像秋水仙素那样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2).①取三个培养皿洗净并编号②将生长状况大体相同的三个洋葱根尖分别放入三个编号的培养皿中,一份放在室温下培养,一份放在滴加2%秋水仙素溶液中培养, 一份放在40C冰箱中培养,三者培养的时间相同③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若低温条件下培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与室温下培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说明低温不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假设不成立(或假设成立);若与2%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的染色体数目一致, 说明低温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假设成立(假设不成立). 〔聚焦高考〕 1、B 2、D 3、C 第二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答案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C 6.C 7.D 8.C 9.D 10.C 11.C 12.B 13.C 14.D 15.D [拓展提高] 1.(1)染色体结构变异 辐射诱变 (2)第一步:利用辐射诱变的方法,使家蚕的某条染色体结构发生缺失变异,并把这种缺失转移到与性别有关的另一条染色体上; 第二步:让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的家蚕交配,产生两种颜色的蚕卵; 第三步:利用电子光学自动识别机选出黑色的蚕卵,进行孵育和饲养。 2.(1)利用烟叶细胞中的诱变物质引起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变异 (2) (3)切断主根,促使蚕豆长出更多的侧根 (4)20h(5)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聚焦高考] 1.D 2.B 第二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章 基因的分离规律 第一节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课标要求] 1.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 认同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知识梳理]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恰当选择实验材料——豌豆 操作方便:花大,易去雄和人工受粉 相对性状明显,稳定 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发现分离规律 巧妙的运用由简到繁的方法 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发现自由 组合规律 合理运用数理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由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 严密的假说演绎: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将 假说变成普通规律 [复习指要]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四个原因: ⑴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这不仅是由于它能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同时各品种间 还具有一些稳定的,肉眼同意区分的性状(即相对性状明显)。豌豆花大,一些稳定的,肉眼同意区分的性状(即相对性状明显)。豌豆花大,易去雄和人工受粉,便于操作。使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⑵研究方法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在搞清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后,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⑶用统计学原理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设计实验,处理实验结果,从 而推导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⑷研究方法科学合理。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进行假设,对假设设计实验验证,最后推广应用。 (注意:性状是指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的特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对性状是指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典题解析] 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C.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解析:相对性状必须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据此,兔和猴不是同 种生物,无法比较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卷毛应和直毛是一对 相对性状,据此狗的长毛和卷毛不是相对性状。豌豆的圆滑粒形,应和皱缩粒形是一 对相对性状,黄粒应和绿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即粒形和粒色不是相对性状。惟有豌豆 茎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D 2. 孟得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 ) A.自花传粉 B. 闭花受粉 C.花大,易于操作 D. 相对性状明显 解析:豌豆作为豆科植物,进行严格的自花,闭花受粉,即开花之前受粉已经完成, 所以自然条件下豌豆为纯种。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受粉,便于操作。豌豆具有稳定 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如花的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植株的高与 矮等,上述特点是孟得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答案:A,B,C,D [自我测评] 1. 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中选用实验材料不恰当的是( ) A.孟得尔发现遗传规律实验——豌豆 B. 摩尔根发现连锁交换规律实验——果蝇 C.遗传物质DNA的发现实验——细菌和噬菌体 D. 光合作用场所的发现实验——团藻 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分别是研究几对相对性状得出来的( ) A.一对和两对 B. 两对和一对 C. 两对和多对 D. 多对和两对 3.孟得尔的两大规律是通过分析什么推断出来的( ) A.基因的传递 B. 染色体的传递 C. 性状的传递 D. 脱氧核苷酸的传递 4.对遗传学研究从单纯的描述推进到定量的计算分析的科学家是( ) A.诺丁 B. 孟得尔 C. 达尔文 D. 摩尔根 5.一对黑色豚鼠交配,后代出现黑色豚鼠的概率为3/4,出现白色豚鼠的概率为1/4,若产 生4只豚鼠,理论上分析都是黑色个体的概率是( ) A.3/4 B. 1/4 C. (3/4)4 D. (1/4)4 6.孟得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 )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B. 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D. 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7.用纯种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做杂交实验时,需要( ) A.用紫花做母本,白花做父本 B. 用白花做母本,紫花做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 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8.孟得尔的实验过程中,人工受粉的时期是( )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 花蕾期,去掉雄蕊 C.开花后,不去雄蕊 D. 开花后,去掉雄蕊 9.孟得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统计后,子二代不同性状的比例为( ) A.3 :1 B. 5 :1 C. 9:3:3:1 D. 1:2:1 10.孟得尔在研究遗传学规律时,所应用的基础学科理论成果是( ) A.牛顿力学理论 B. 统计学理论 C.电镜技术 D. 光的衍射技术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孟得尔提出了“基因”这一名词 B. 孟得尔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孟得尔的实验证明了生物体内存在遗传因子,他们的活动还有一定的规律性 D. 遗传学的基本规律是孟得尔发现的 12.在遗传学的研究过程中,不常用的实验材料有( ) A.果蝇 B. 噬菌体 C. 豌豆 D. 浮萍 13.能说明孟得尔在实验中巧妙应用由简到繁方法的是( ) A.首先只是研究众多性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 B. 注意选择明显的相对性状 C. 只用一种实验材料 D. 应用了测交的实验方法 14.研究基因遗传规律的主要方法是( ) A.由基因表达出的性状推知的 B. 仅从理论分析总结出的 C.用显微镜观测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的 E. 通过测交实验总结的 15.关于孟得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你认为( ) A. 是对一对性状做了大量统计 B. 是对多对相对性状分别做了统计 C. 他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有花的颜色和花的位置 D. 是对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的一代大量统计 二.非选择题 16.下面是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方法的问题。 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八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请回答: ①孟德尔选用豌豆为试验材料,是因为豌豆品种间的 ,而且是 和 植物,可以避免外来花为的干扰。研究性状遗传时,由简到繁,先从 对相对性状着手,然后再研究 相对性状,以减少干扰。在处理观察到数据时,应用 方法,得到前人未注意的子代比例关系。他根据试验中得到的材料提出了假设,并对此作了验证实验,从而发现了遗传规律。 ②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 。 17.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玉米粒有黄色和紫色两种颜色,请设 计一个玉米杂交实验,以确定玉米子粒颜色的显隐关系,并验证孟得尔植物杂交实验的 正确性。 (1) 实验材料纯种紫色玉米子粒和纯种黄色玉米子粒 (2) 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果与结论预测 第二节 分离规律实验 齐河一中 于宝林 〔课标要求〕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规律 2 假说─演绎法 〔知识梳理〕 实验现象:P:紫花Ⅹ白花→ F1:___花 F2:____花:____花=____:_____ F1 只表现出________ F2出现_____且分离比为________ 理论解释:P:CCⅩcc→ F1:Cc F2: 1CC : 2Cc : 1cc 3___花 :1___花 目的:F1Ⅹ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分析:如解释正确,应有CcⅩcc→Cc:cc=_____:_____的结果 实验:F1Ⅹ白花→85株紫:81株白 结论:杂交实验的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即测得F1基因型为Cc,从而证 明对分离现象理论解释是正确的 实质 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_____上(等位基因具独立性,是分离的基础) ②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_____随_____分开而分离,随配子传递给后代 〔复习指要〕 1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 方法1 杂交的方式:AⅩB后代只表现一个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形性状,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 (A,B为一对相对性状) 方法2 自交的方式:A,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其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 无法确定,可为隐性性状也可为显性纯合体. 2 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 方法1 自交的方式,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此法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单的方法. 方法2 测交的方式,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方法3 用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 状进行确定. 〔典题解析〕 例1 两杂种黄色子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 A 0粒 B 30粒 C 60粒 D 90粒 解析:考察基因的分离规律,两杂种黄色子粒杂交后代中,后代有三种基因型;纯种黄色种子:杂合黄色种子:隐性类型=1:2:1,即杂交后代中纯种黄色种子占1/4,应为30粒. 答案:B 例2 下列几组植物杂交中,其实验结果可以用分离规律加以解释的是( ) A 抗病Ⅹ早熟→F1 F2 B 杂高Ⅹ纯矮→F1 F2 C 高秆Ⅹ抗病→F1 F2 D 纯高Ⅹ纯高→F1 F2 解析:基因的分离规律是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 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去.A,C两项中涉及的都不是一对相对性状,无法用分离规律来解释;而D项的两亲本都是同一性状的纯合体,不论互交还是自交,其后代都是纯合体,不涉及等位基因,其结果也不能用分离规律来解释. 答案:B 〔聚焦高考〕 (2004 全国理综)在一些性状遗传中,具有某种遗传因子组成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 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 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 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用A表示,隐性遗传因子用a表示) ①黄色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黑色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 ③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研析] 根据B组遗传实验结果:黄色鼠的后代中出现了黑色鼠,可以推得小鼠的毛色中黄色对黑色为显性,其中黑色个体都是纯合子(aa),B组亲本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子(Aa),由于杂合子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AA(黄色):2Aa(黄色):1aa(黑色),而实际产生出的后代为黄色鼠:黑色鼠=2:1,则最可能是由于AA个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存活的黄色鼠遗传因子组成一定为Aa [答案] ①Aa aa ② AA 3 B组杂交组合: C 杂交组合: Aa(黄色) Ⅹ Aa(黄色) Aa(黄色) Ⅹ aa(黑色) 1AA : 2Aa : 1aa 1Aa : 1aa 死亡 黄色 黑色 黄色 黑色 〔自我测评〕 1.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高茎为显性性状的是( ) A 高茎Χ高茎→F1高茎 B高茎Χ高茎→F1高茎、矮茎 C 矮茎Χ矮茎→F1矮茎 D高茎Χ矮茎→F1高茎、矮茎 2.已知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现有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若干,若用它们来验证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则下列措施不是必须的( ) A 亲本果蝇必须是未交配过的纯种 B 亲本中的长翅,残翅果蝇的性别必须不同 C 在子代果蝇羽化前必须除去亲本 D 长翅果蝇必须作母本,残翅果蝇必须作父本 3. 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 ) A 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 B 75%黑色,25%白色 C 有黑色也有白色 D 以上可能都有 4.有关遗传学中杂交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 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相交 B 测交的实质是杂交 C不同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进行杂交 D 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相交 5.在孟得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1 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前人工去雌 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雌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 ⑥受粉后套袋隔离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A ①②③ B ②⑤⑥ C ①⑤⑥ D②④⑦ 6.对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不必具备的条件是( ) A 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 B 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一定要有明显差异 C 一定要让显形性亲本作父本 D 一定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 7.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高鼻梁和塌鼻梁 B 卷发和直发 C 五指和多指 D 眼大和眼角上翘 8.关于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 ) A F1未出现的那个性状   B F1只出现的那个亲本性状 C 后代中不常出现的那个性状   D 后代中不常出现的那个亲本性状 9.下列各种遗传现象只,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 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 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 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 D 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 10.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该夫妇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 A 1     B 1/2     C 1/4   D 3/4 11.要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测交   B 自交   C 与杂合高茎杂交  D 与纯合高茎杂交 12.紫茉莉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不完全显性.下列杂交组合中,子代开红花比例最高的是(  ) A CC×cc B Cc×CC C cc×Cc D Cc×Cc 13.进行不同品种植物嫁接实验,将开白花(rr)品种的芽,嫁接到开红花(RR)砧木上,接穗枝条上开花的颜色和基因型是(  ) A 白花rr    B红花RR  C 红花Rr   D 粉红花Rr 14.一对杂合黑色豚鼠交配,产生了4只小豚鼠,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 ) A 全部黑色 B黑白各一半 C 黑白之比为3:1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15基因型为AA的牛与杂种公牛表现为有角。杂种母牛,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无角。现有一对有角牛交配,生下一只无角牛,这只牛的性别是( ) A 母牛 B 公牛 C 无法确定 D 公牛或母牛 二 非选择题 1. 有一种腿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显性基因A控制,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1)爬行鸡×爬行鸡→2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2)爬行鸡×正常鸡→1676只爬行鸡和1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第一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_____________,子代爬行鸡的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正常鸡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__。 2 第二组后代中爬行鸡互交,在F2中共得小鸡6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________只,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_________只。 2. 某同学用黄、白色的乒乓球各20个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将红色的D、d分别贴在黄、白球上表示雄配子,放入另一桶中。实验中他左手伸入桶中搅拌一下抓取一小球,再将抓有一小球的左手伸入另一桶中搅拌一下又抓取一球,右手记录抓取两球的组合,再放回原桶中,如此反复50次,实验结果如下: 基因型 数目 实验百分比 理论百分比 DD 10 20% 25% Dd 22 44% 50% dd 18 36% 25% 试分析:该同学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 〔拓展提高〕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生了一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⑴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⑵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第三节 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课标要求] 1. 举例说明分离规律在医学实践和育种中的应用 2. 体验生物科学的应用价值,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3. 通过遗传风险率的预测,提高根据信息资料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知识梳理] ①预测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各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 _______遗传病,代代相传 ②指导医学实践 隐性遗传病,_______传递 分离规律在实践 中的应用 培育显性性状:应连续_____,直到确认不再发生 ③指导育种 ___________为止. 培育阴性性状:后代中一旦出现此性状,就是_______ 便可推广 [复习指要] 显,隐性遗传病的判断及计算 遗传病咨询方面的应用:人类的遗传病目前己发现近7千种,其中有一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有的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病,例如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如果双亲的一方为多指,他们的子女就会全部患多指病或一半患多指,另一半正常.由此可知: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 有的遗传病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例如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如果双亲均表现正常,但都是杂合体(Aa),即各具有一个白化病基因a ,那么他们的子女可能有三种基因型:AA,Aa,aa,比例为1:2:!.AA和Aa的个体表现正常,占3/4,只有aa的个体表现为白化病,占后代总个体的1/4.根据基因的分离规律的知识,应禁止近亲结婚,防止隐性遗传病的发生. [典题解析] 【例1】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 1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点评】鉴定某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采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其中自交是最简便的方法,对于生物来说则只能用测交方法.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做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许多后代中只出现了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不断地自交可以明显提高生物品种的纯合度.测交的重要意义是可以鉴定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B 【例2】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 A. 1/8 B. 7/8 C. 7/16 D. 9/16 【点评】据分离规律可知杂合体自交所得F1中1/2为纯合体(其中显隐性各占1/4),1/2为杂合体,继续自交时,纯合体后代仍为纯合体,杂合体后代再分离,则自交至n代时,其中杂合体占1/2的N次方,纯合体为1-1/2的N次方.据此可知F3中纯合体占7/8. 【答案】B [聚焦高考] (2004年广东,广西,15)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已知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 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携带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 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答案】D 【解析】考查白化病的遗传情况,能力要求B.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正常的夫妇,后代中生出白化病患者,说明双亲的基因型都是Aa,都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可再根据分离定律推知后代的患病情况. [自我测评] 1.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高等植物 C.遗传规律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D.遗传规律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起作用 2.小麦高杆(H)对矮杆(h)是显性.现有两株高杆小麦,他们的亲本中都有一个是矮杆小麦.这两株小麦杂交,在F1中出现纯 合体的概率是( ) A.75% B.50% C.25% D.12.5% 3.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 父亲是多指,母亲是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 A.1/2, 1/8 B.3/4, 1/4 C.1/4, 1/4 D.1/4, 1/8 4.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与纯种抗锈病小麦杂交 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D.自交 5.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 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 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 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6.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为显性.现对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 ) A.光桃 B.毛桃 C.光桃的概率为1/3 D.毛桃的概率为1/3 7.一个男孩的血型为O型,母亲为A型,父亲为B型.该男孩的妹妹和他的血型相同的概率是( ) A.1/6 B.1/8 C.1/4 D.1/2 8.一对杂合的黑色(相对性状为白色)豚鼠交配,在子代群体中最可能的表现型比例是( ) A.全黑 B.黑白各占一半 C.黑:白=3:1 D.白:黑=3:1 9.黑蒙性白痴是隐性遗传病,也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双亲正常,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 此致病基因的机率是( ) A.1/2 B.1/4 C.2/3 D.1/3 10.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子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 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妇,已生育了一个完全正常的儿子,如果再生育一个孩子,那么该孩子活到50岁的概率是( ) A.1/4 B.1/2 C.2/3 D.3/4 11.将基因型为Aa的接穗嫁接到aabb的砧木上,接穗成活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 ) A. Aa B. AA,Aa,aa C. aabb D. A或a 12.有一种脚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显性基因A控制,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 爬行鸡×爬行鸡→2 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爬行鸡×正常鸡→1 676只爬行鸡和1 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的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第一组两个亲本的类型是_______,子代爬行鸡的基因型_________,正常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 第二组后代中爬行鸡互交,在F2中共得小鸡6 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______只,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_____只. 13.并指Ⅰ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导致个体发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已知一名 女患者的父母,祖母和外祖母都是患者,祖父和外祖父表现型正常.(显性基因用S表示,隐性基因用s表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女患者及其父母的所有可能基因型.女患者的为_______,父亲的为________,母亲的为________. (2) 如果该女患者与并指Ⅰ型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该女患者后代表现型正常,女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 14.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均为黑毛 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子兔.请回答: (1) 判断黑毛和褐毛的显隐性(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 (2) 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 如果鉴定丙兔是纯种还是杂种? 第四节 伴性遗传 [课标要求] ⒈举例说出性别决定的方式,概述伴性遗传 ⒉通过探究活动“分析红绿色盲的遗传”,提高据信息作出综合判断的能力 [知识梳理] [复习指要] 遗传病的判断口诀: ⑴无中生有是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 ⑵有中生无是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 各种遗传病的比较: 类型 遗传特征 举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几率相同 遗传常表现为世代连续 两亲代有病,孩子有无病的 并指 软骨发育不全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几率相同 遗传常表现为世代不连续 正常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 白化病 先天性聋哑 苯丙酮尿症 伴X显性遗传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具有世代连续性 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隐性遗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交叉,隔代遗传 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红绿色盲 血友病 伴Y遗传 患者都是男性 有父传子,子传孙的传递规律 外耳道多毛症 [典题解析] 1. (2003年北京春季)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 ) A.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是色盲。 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C.祖父母都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D.外祖父母都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分析思路:色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即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他的母亲,只传给他的女儿。故选项C预测不正确。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是这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具有色盲基因时才会发病,因此父亲色盲,女儿不一定是色盲。所以选项A,D的预测也不正确。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这条X染色体上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会发病,故母亲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选B 2. (2004年上海高考题)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代卵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 A.卵细胞:R:r=1:1, 精子: R:r=3:1 B.卵细胞:R:r=3:1, 精子: R:r=3:1 C.卵细胞:R:r=1:1, 精子: R:r=1:1 D.卵细胞:R:r=3:1, 精子: R:r=1:1 解析: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亲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可能为XRXR,XRXr,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因F1代全为红眼个体,所以亲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XRXR,F1代中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Y,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两者交配,F2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XR:XRXr:XRY:XrY=1:1:1:1;其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红眼雄 果蝇:白眼雄果蝇=2:1:1。F2代中红眼雌果蝇产生卵细胞有两种类型R:r=3:1;F2中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产生含R,r两种类型的精子,其比例为1:1。 答案: D [聚焦高考] 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2)I一2和II一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3) Ⅱ一2的基因型可能是一一一一一一一。 (4) Ⅲ一2的基因型可能是一一一一一一一。 (5) Ⅲ一2若与一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子结婚,生育出患病女孩的概率是 。 答案:⑴常 隐 ⑵100% ⑶Aa ⑷AA或Aa ⑸ 1/12 [自我测评] 一. 选择题 1. 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他们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 是:( ) A.1 B. 1/2 C.1/4 D. 1/8 2. 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一个先生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该夫妇又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 A.1/2 B.1/32  C.1/8  D.1/64 3.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4个孩子,其中一个正常,2个为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 ) 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两男两女 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 4.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女孩,男孩       D.男孩,女孩 5.并指是一种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对患者夫妇第一胎生下一个正常女儿,假定 这对夫妇共生有四个孩子,另外三个孩子一个正常两个并指的概率是 ( ) A.3/64 B.27/64 C.9/64 D.27/256 6.食指与无名指等长(A)和食指比无名指短(a)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对母亲为食指与无名指等长、父亲食指比无名指短的若干个家庭作调查,发现儿子和女儿中,食指与无名指等长:食指比无名指短均为2:1,则母亲中纯合子为 ( ) A.1/3 B.2/3 C.1/2 D.1/4 7. 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成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婚配,总体上看这两类遗传病在子代的发病情况是( ) A.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B.男性患者女儿发病率相同 C.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D.女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8.下图示某种单基因病在一家族中的发病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致病基因一般可能在细胞质中 B.该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C.控制这种遗传病的基因肯定存在于X染色体上 D.如果3号和一表型正常的男性婚配,后代不可能有患者 9.下面四种人类遗传系谱中,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是(带×的为患者)( ) A. B. C. D. 10.蜜蜂的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1的体色将( ) A.全部是褐色 B.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C.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D.褐色∶黑色=3∶1 11.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n次产仔中,b产仔为9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为纯合子的是( )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12.某植物的基因型Rr,自交所结的一粒种子中,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组( ) A.Rr和RRr B.rr和RRr C.rr和rrr D.RR和RRR 13.按照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原理,下列婚配方式中,所生男孩发病率最高的是( ) A. 色盲女人与正常男人 B. 正常女人与色盲男人 C. 携带者女人与正常男人 D. 携带者女人与色盲男人 非选择题 14.下图是一个家族的两种遗传病的系谱(M、N两种病的基因分别用A或a、B或b表示)。已知这两种病可能是色盲病、白化病。请分析作答: (1)M病是 病,N病是 病。 (2)第Ⅲ代11号引起N病的致病基因是由第Ⅰ代中的 传下来的。 (3)第Ⅱ代8号的基因型可能是 ,她是纯合子的几率是 。 (4)第Ⅲ代中,如果11号与12号婚配,其子女同时患有两种病的几率为 。 (5)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目前我国开展优生工作的主要措施中,已被纳入婚姻法的是 _ 。 15.下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请据图作答: (1)6号是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9号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 (2)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为______。 (3)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出生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若他们所生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______。 第二章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第一节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 [课标要求] 1. 解释自由组合现象,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 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的机制,阐明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知识梳理] 试验者:孟德尔 过程: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⑴_:绿色圆粒⑵_:黄色皱粒⑶_:绿色皱粒⑷_ 解释:F1产生配子时,⑸_(Y与y、R与r)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⑹_(Y与R、r,y与R、r)随⑺_的自由组合而进入配子中,结果产生⑻_相等的雌雄各⑼_配子,F2雌雄配子受精机会均等,出现⑽_种受精结合方式,⑾_种基因型,⑿_种表现型 测交:F1黄色圆粒×绿色皱粒→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1 : 1 : 1 : 1 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⒀_表现为自由组合 意义:基因重组的来源,导致生物变异原因之一,杂交育种方面为该规律的重要应用 [复习指要] 1. 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1) 孟德尔实验F2中表现型比例的分析 表现型 基 因 型 显性亲 本类型 重组 类型 隐性亲 本类型 合计 纯合 1/16 2/16 1/16 4/16 一对基因纯合 一对基因杂合 2/16 2/16 4/16 8/16 完全杂合 4/16 4/16 合计 9/16 6/16 1/16 16/16 (2) 子代表现型与亲代基因型的关系 子代表现型比例 亲代基因型 3:1 Aa×Aa 1:1 Aa×aa 9:3:3:1 AaBb×AaBb 1:1:1:1 AaBb×aabb Aabb×aaBb 3:3:1:1 AaBb×aaBb AaBb×Aabb 2、F1杂合子(YyRr)产生配子的情况可总结如下: 可能产生 配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 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4种 2种(YR和yr或Yr和yR) 一个雄性个体 4种 4种(YR和Yr或yR和yr) 一个卵细胞 4种 1种(YR或Yr或yR或yr) 一个雌性个体 4种 4种(YR和Yr和yR和yr)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杂合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注意掌握以下两点: (1)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时进行。 (2)独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相互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典题解析] 1. 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A.0粒 B.30粒 C.60粒 D.90粒 [解析] 豌豆籽粒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杂种黄色籽粒豌豆基因型为Aa。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黄色纯种(AA):黄色杂种(Aa):绿色纯种(aa)=1:2:1。所以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120×(1/4)=30。有些学生错误把黄色杂种种子的数目也计算在内,所以错选了D。 [答案] B 2. 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121头,红眼雄果蝇60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9头。则F2代卵中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A.卵细胞 R:r=1:1 精子 R:r=3:1 B. 卵细胞 R:r=3:1 精子 R:r=3:1 C.卵细胞 R:r=1:1 精子 R:r=1:1 D. 卵细胞 R:r=3:1 精子 R:r=1:1 [解析] 果蝇眼色遗传为伴X隐性遗传,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Y。题干“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说明亲代雌果蝇为XRXR。则F1表现型和基因型为:红眼雌果蝇(XRXr)、红眼雄果蝇(XRY)。F1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几比例为XRXR:XRXr:=1:1,计算基因频率得出R:r=3:1,所以F2代卵中R:r=3:1;F2代红眼雄果蝇(XRY):白眼雄果蝇(XrY)=1:1,计算基因频率得出R:r=1:1,所以F2代精子中R:r=1:1。 [答案] D [聚焦高考] 1.(2003年上海)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考查问题:本题考查以知亲代基因型,推断子代基因型的知识。 分析思路:解答此题的方法有两种,解法一:根据亲代的基因型AABb×AaBb,列出后代的六种基因型,然后一一对照。解法二:用淘汰法。对选项进行分析,选项D的基因型为aabb,表示两个亲本均提供一个a基因,而题中父本无a基因,故后代不可能出现aabb的基因型。选D。 变式:(1999年上海)以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2.(2004年,广东、广西)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离皮,不粘连的称为离核。以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基因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表现型可以写出基因型特定义式是甲:aaB_,乙:A_bb,在根据两者所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这一条件,可以判断出两个亲本各产生两种配子,由于两个亲本各有一对纯合基因,所以另一对基因一定是杂合的,即甲:aaBb,乙:Aabb。 答案 D 点评 此题是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逆推题。由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而分析出各亲代至少产生2种配子是个突破口,本题也可用隐性纯合原理分析,因子代有4种表现型,隐性性状都出现了。那么亲代双方都必须至少有一个隐性基因。 [自我测评] 1. 具有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AABB×aabb),F1自交的F2,请从下面的供选答案中选出与各问题是否相符的答案。 A. 1/8 B. 1/4 C. 3/8 D. 9/16 E. 5/8 ⑴F2中亲本类型的比例是() ⑵F2中新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 ⑶F2中双显性性状的比例是() ⑷F2中纯合体的比例是() ⑸F2中重组类型的杂合体的比例是() ⑹F2中AaBb的比例是() ⑺F2中Aabb的比例是() 2.白色球状南瓜与黄色盘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2中杂合白色球状南瓜3966株,则理论上分析,F2中杂合白色盘状南瓜有()   A. 17847株 B. 15864株 C. 3966株 D. 7932株 3.小麦高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纯合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品种作样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   A. 1/16 B. 2/16 C. 3/16 D.4/16 4.牵牛花中,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现有红花窄叶与白花阔叶杂交,F1全为红花阔叶,F1与某个体杂交,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3:1:3:1,则某个体基因型()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5.将基因型为AaBB的雪梨穗条嫁结在AABB的豆梨砧木上,接穗成活后,所结果实基因型为()   A. AaBB和AABB B. AaBB C. AABB D. 不能确定 6.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于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①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原核细胞无完善的细胞器  ③原核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④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⑤孟德尔时期还末发现原核生物  ⑥原核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7.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Rr,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A. ABR和aBR B. Abr和abR C. aBr和AbR D. ABR和abR 8.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若研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果蝇形成卵细胞时,全部含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比例是()   A.1/2 B. 1/4 C. 1/8 D. 1/16 9.已知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为Ab:aB:AB:ab=4:4:1:1,该生物自交,其后代出现显性纯合子的几率是()   A. 1/16 B. 1/64 C. 1/100 D. 1/160 10.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几种类型的精子() A. 1 B. 2 C. 3 D. 4 11.假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等位基因均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此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为() A. 2 B. 4 C. 8 D.16 12.一个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已知卵细胞的基因为Abc,问三个极体的基因型为() A. abC,aBC,aBC B. ABc,abC,abc C. AbC,abc,abc D.aBC,ABC,ABC 13.在小麦中,抗锈病(T)对易患锈病(t)为显性,该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该对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纯种的抗病易倒伏品种和易病抗倒伏品种杂交,欲培育出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请分析回答: ⑴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 )、( ) ⑵F2中可选育的数量大约占F2的( )。 A. 9/16 B. 3/16 C. 1/16 D. 4/16 ⑶抗倒伏又抗病的个体理想的基因型是( )。 ⑷理想的基因型占该表现型的( )。 A.1/2 B. 1/3 C. 1/4 D. 1/16 ⑸F2选种后,下一步该怎么育种( )。 A. 杂交 B. 测交 C. 自交 D. 回交 14.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今有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纯合子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F2表现型有哪几种?其比例如何? ⑵如获得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多少粒?双隐性纯种有多少粒?粒大油多的有多少粒? ⑶怎样才能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第2节 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课标要求] 1.由组合规律在作物育种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2.掌握自由组合规律的一般解题方法 [知识梳理] 1.理论上:基因重组 隐性性状:杂交——选优良性状留种 有:优良性状 2.育种 显性性状:杂交——优良性状自交——选纯留种 无:优良性状——营养生殖 3.医学: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 [复习指要] 1.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解题方法 ⑴棋盘法(在基因对数≤2时应用)(见下表) ♀配子 ♂配子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从表中可以看出: 1 后代出现了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四种表现型的比是9:3:3:1。 2 四种表现型中纯合体各占1/16,共计4/16(1/4),双杂合体占4/16。 ⑵组合法(在基因对数≥2时应用) Yy×Yy→三种基因型:YY、Yy、yy,比例为1:2:1。 两种表现型:黄色、绿色,比例为3:1。 Rr×Rr→三种基因型:RR、Rr、rr,比例为1:2:1。 两种表现型:圆粒、皱粒,比例为3:1。 可以看出: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同时我们把两对相对性状的相关内容进行随机组合可以看出: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种类这积等于9; 表现型种类这积等于4; 性状分离比的随机组合﹝﹙3黄:1绿﹚×﹙3圆:1皱﹚=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获得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 基因型的随机组合得到9种基因型﹝﹙1YY:2Yy:1yy﹚﹙1RR:2Rr:1rr﹚=1YYRR、2YYRr、1YYrr、2YyRR、4YyRr、2Yyrr、1yyRR、2yyRr、1yyrr﹞。 这些结果的获得与棋盘法所获得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简称为“先分离,后组合;问什么,组什么”,即先根据分离规律求出相应内容,再对相应内容进行组合。例如,示YyRr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占多少?由于Yy自交后代中YY占1/4,Rr占1/2,所以,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应占1/4×1/2=1/8。 2. 基因的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遗传规律 项 目 基因分离规律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发现者 孟德尔 孟德尔 实验材料 豌豆 豌豆 相对性状 一对 两对(或两对以上) F1等位基因位置 D d A a B b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F1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基因的行为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F1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 2种,1:1 4种,1:1:1:1 F2 基因型及比例 3种,1:2:1 9种,1:2:2:4:1:2:1:2:1 表现型及比例 2种,3:1 4种,9:3:3:1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2种,1:1 4种,1:1:1:1 意义 1 作物育种 显性:需连续自交选择 隐性:在F2出现,能稳定遗传 ②预防遗传病 1 由于基因重组,引起变异,有利于生物进化 ②作物育种 联系 生物体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都要发生分离。在分离之前,同源染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要发生互换。在中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而形成各种基因型的配子。三个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3. 两大规律适用范围 ⑴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从两大规律的实质可以发现:同源染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或非中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是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发生的。 ⑵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不进行有性生殖。 ⑶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符合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⑷分离规律适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包括位于常染色体上和性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自由组合规律适合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但所有的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即彼此独立遗传,互不干扰。 [典题解析] 人类中男人的秃头(S)对非秃头(s)是显性,女人在S基因纯合时才秃头;褐眼(B)对蓝眼(b)为显性。现有秃头褐眼的男人和蓝眼非秃头的女人婚配,生下一蓝眼秃头的女儿和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请回答: ⑴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⑵他们若生下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女儿,基因型可能是____。 ⑶他们所生的儿子与父亲、女儿与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可知:蓝眼秃头女儿的基因型为SSbb,非秃头蓝眼儿子的基因型为ssBb,因此秃头褐眼的父亲与非秃头蓝眼的母亲基因型分别是SsBb、Ssbb。 因此这样的双亲生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女儿基因型为SsBb或ssBb。他们的儿子与父亲,女儿与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概率分别为:1/2×1/2=1/4,1/2×1/2=1/4 答案:⑴SsBb Ssbb ⑵SsBb或ssBb ⑶1/4 1/4 [聚焦高考] 1.(2003,全国)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作种子繁殖,现要培育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考场错误] 设计小麦杂交育种程序时,不知道用什么品种作亲本,不能正确设计和书写育种程序和遗传图解。培育马铃薯新品种时,不知道使用什么基因型的品种作亲本,同时也不能正确书写遗传图解。 [专家把脉] 由于没有正确分析和理解题意,没有挖掘出题目中隐含条件,不知道题目中提供了哪些基因型的个体可作为亲本,应当选择什么基因型的个体作为杂交亲本。再就是没有进行规范的遗传图解书写训练,遗传图解书写不规范,不完整。 题中已指明用纯种小麦,通过杂交育成aaBB的小麦新品种,可作为亲本的育种原料。题中并未指明,可能是AABB、AAbb、aabb,根据题目要求只能选择AABB和aabb杂交得F1(AaBb),再自交得F2,再选育出aaBB的品种。用杂合体马铃薯,通过杂交育成双杂合体YyRr的马铃薯新品种育种。原料可能是YyRR、Yyrr、YYRr、yyRr,通过观察(任意两者杂交),只有yyRr与Yyrr杂交最简便,而其他杂交组合可能出现纯合体与杂合体的鉴别问题。 [对症下药] 小麦: 第一代 AABB×aabb 亲本杂交 ↓ 第二代F1 AaBb 种植F1代,自交 ↓ 第三代F2 A_B_,A_bb, 种植F2代,选矮秆 aaB_,aabb 抗病(aaB_),继续自交,期望下代获得纯合体 马铃薯: 第一代 yyRr×Yyrr 亲本杂交 ↓ 种植,选黄肉、抗病 第二代F1 YyRr,yyRr,Yyrr,yyrr (YyRr)的品种, 第三代 YyRr 用块茎繁殖 2.(2004,全国)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 亲本 果形 果色 果味 甲 灯笼形 红色 辣味 乙 灯笼形 黄色 辣味 丙 圆锥形 红色 甜味 丁 圆锥形 黄色 甜味 ⑴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有____。 ⑵上述亲本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____,其基因型为____,这种亲本组合杂交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____,其F2的全部表现型有____,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在该F2中出现的比例是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时,应首先根据表现型打断出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甲:aaBBCC;乙:aabbCC;丙:AABBcc;丁:AAbbcc。要使F2中出现全隐性性状的个体,F1必须同时携带三种隐性基因,不难看出,满足这一要求的亲本组合有:甲与丁、乙与丙、乙与丁。由于乙与丁都是黄色性状,他们产生的F2也一定是黄色,因此,这一亲本组合的F2中出现全隐性个体的概率较另外两种组合高。根据乙与丁的基因型来推断其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F2的表现型及某一类型出现的概率,就是关于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常规问题了。 答案 ⑴甲与丁、乙与丙、乙与丁 ⑵乙与丁 aabbCC与AAbbcc AabbCc 圆锥形黄色辣味 圆锥形黄色辣味、圆锥形黄色甜味、灯笼形黄色辣味、灯笼形黄色甜味 1/16 [自我测评] 1. 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A. 1/8 B. 1/16 C. 1/32 D. 1/64 2.不可用2n表示的是() A. 含有n对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最大种类 B. 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C. 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产生的DNA分子数 D. 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的配子种类 2. 在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B、C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个有色植株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 a. 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 b. 有色植株×aabbdd→25%有色种子 c. 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 则该有色植株的基因是() A. AABBDD B. AABbDD C. AaBBDd D. AaBbDD 4.已知基因A、B、C及其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Cc,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aaBBCC的比例和出现具有a_B_C_表现型女儿的比例分别为() A. 1/8、3/8 B. 1/16、3/16 C. 1/16、3/8 D. 1/8、3/16 5.类的多指基因(T)对正常基因(t)是显性;白化病基因(a)为隐性,这些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生有一个白化病和手指正常的孩子。若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和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A. 3/4、1/4 B. 1/4、1/4 C. 1/4、1/8 D. 1/2、1/8 6.一雄蜂和一雌蜂交配后产生的F1中,雄蜂的基因型有AB、Ab、aB、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BB×ab B. AaBb×Ab C.AAbb×aB D. AaBb×ab 7.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数占全部子代的() A.1/4 B. 3/8 C. 5/8 D. 3/4 8.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后代(F1)有表现型和基因型各几种() A. 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B. 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C. 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D. 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9.在小鼠中,黄色基因(A)对正常野生型基因(a)是显性,短尾基因(T)对正常野生型基因(t)也是显性。这两对基因在显性纯合态时都是胚胎致死,它们相互之间是独立分配的。两个双杂合黄色短尾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A.9:3:3:1 B. 4:4:1:1 C. 4:2:2:1 D. 3:3:1:1 10.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体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 A.全雄株,一半宽叶,一半狭叶 B. 全雌株,一半宽叶,一半狭叶 C.雌雄各半,全宽叶 D. 雌雄各半,宽叶:狭叶=1:1 11.一个群体中,一条常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座上有5种不同的复等位基因,那么,在这个群体的二倍体中将有多少种不同的基因型() A. 5 B. 10 C. 15 D. 25 12.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 B.1:2:1 C.1:1 D.1:1:1:1 13.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某豌豆杂交,所得的种子中黄色圆粒有281粒,黄色皱粒有270粒,绿色圆粒有90粒。则某豌豆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14.豌豆的硬荚、圆滑种皮和黄色子叶对软荚、皱缩种皮和绿色子叶是显性。现用纯种硬荚、圆滑种皮和黄色子叶豌豆的花粉,授在软荚、皱缩种皮和绿色子叶豌豆的柱头上进行杂交,并将当年母本植株上得到的杂交种子播下,自交得到果实,对此果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豆荚硬荚、种皮圆滑、子叶黄色与绿色比为3:1 B. 豆荚软荚、种皮皱缩、子叶黄色与绿色比为1:1 C. 豆荚软荚、种皮圆滑、子叶黄色与绿色比为1:1 D. 豆荚硬荚、种皮皱缩、子叶黄色与绿色比为3:1 15.某夫妇所生的4个孩子的基因型分别是RRTT、Rrtt、RRtt、rrTT,其双亲的基因型是() A.Rrtt×Rrtt B. RrTt×RrTt C. RrTT×Rrtt D. rrtt×rrTT 16.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态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下表是三组不同的亲本杂交的结果: 组合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色阔叶 红色窄叶 白色阔叶 白色窄叶 Ⅰ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15 0 397 0 Ⅱ 红色窄叶×红色窄叶 0 419 0 141 Ⅲ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27 0 0 0 ⑴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分别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类型?说明理由。 ⑵ 写出每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Ⅰ)____;(Ⅱ) ____;(Ⅲ) ____。 ⑶第Ⅲ个组合的后代全是红色阔叶,让它们进行自交,其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兔子的黑毛(B)对白毛(b)为显性,短毛(E)对长毛(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纯合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 ⑴请设计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的育种方案(简要程序)。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F2中黑色长毛兔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纯合子占黑色长毛兔总数的____,其杂合子占F2总数的____。 ⑶上述遗传遵循________规律。 第一节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答案:[自我测评] 1. D 2. A 3. C 4. B 5. C 6. D 7. C 8. B 9. A 10. B 11. C 12. D 13. A 14. A 15. B 16. ①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 二 二对以上 统计 ②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17.⑵①第一年,间行播种纯种紫色玉米子粒和纯种黄色玉米子粒,并做好标记; ②玉米开花前,在雌花花序上套上纸袋;玉米开花后,在紫色玉米植株的雌花序上授 以黄色玉米植株的花粉(或在黄色玉米植株的雌花序上授以紫色玉米植株的花粉) ③当玉米子粒(F1)成熟后,观察紫色玉米植株(或黄色玉米植株)上所结玉米子粒 的颜色类型,并采集子粒留种; ④第二年,将采集到的玉米种子播种,让玉米自交; ⑤当玉米子粒(F2)成熟后,观察玉米子粒的颜色类型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⑶第一年所得玉米子粒(F1)只有一种颜色。若都为紫色,则紫色为显性;若都为黄色, 则黄色为显性。第二年所得玉米子粒(F2)有两种颜色,发生性状分离,其数量比 例为3:1 第二节 分离规律实验 一 选择题 1 B 2 D 3 D 4 A 5 C 6 C 7 D 8 A 9 D 10 D 11 B 12 B 13 A 14 D 15 A 二 简答题 16 ① Aa×Aa AA Aa aa ② 1500, 1500 17 ①未充分将4球混合均匀 ②未两手同时抓取 1 重复的实验次数太少 18 ⑴不能确定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⑵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第三节 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显性 不连续 自交 性状分离 纯合体 [自我测评]1.C 2.B 3.A 4.D 5.D 6.B 7.C 8.C 9.C 10.D 11.A 12.(1)Aa×Aa AA,Aa,aa (2)1500只 1500只 13.(1)SS或Ss Ss Ss (2)SS Ss ss (3)Ss 14.(1)黑毛(B)对褐毛(b)是显性. (2)甲兔:BB; 乙兔:Bb; 丁兔:bb. (3)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 丙兔是纯种,基因型BB;若后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子兔的出现,则丙兔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 第4节 伴性遗传 答案:[自我测评]1—5:CDCDB 6—10:AABBC 11—13:BBA 14: (1)0 2/3 (2)1/4 (3)1/6 1/4 15: (1)白化 色盲(2)1 (3)AaXBXb 0 (4)1/4 (5)禁止近亲结婚 第二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2章 基因的自由组合 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 [答案] 1. E C D B B B A 2. B 3. A 4. A 5. B 6. C 7. A 8. D 9. C 10. B 11. C 12. B 13. ⑴抗病易倒  TtDd  ⑵ B ⑶ TTdd ⑷ B ⑸ C 14. ⑴粒大油少、粒大油多、粒小油少、粒小油多4种,比例为9:3:3:1。 ⑵34 34 102 ⑶在F2中选出粒大油多植株和双隐性植株杂交,如子代性状全是粒大油多,则该粒大油多植株为纯合子,可继续自交培育。(或在F2中选出粒大油多植株自交,如子代无其他性状出现,可能为纯合子,继续自交培育。) 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C 2、A 3、C 4、B 5、D 6、D 7、C 8、D 9、C 10、A 11、C 12、B 13、B 14、A 15、B 16.⑴从第Ⅲ组可判定红色对白色为显性,阔叶对窄叶为显性。原因是杂交子代只有红花阔叶类型出现。 ⑵(Ⅰ)rrWW×Rrww (Ⅱ)Rrww×Rrww (Ⅲ)rrWW×RRww ⑶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9:3:3:1 17.⑴第一步:让黑色短毛兔(BBEE)和白色长毛兔(bbee)杂交得到F1 第二步:让F1中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从F2中选出黑色长毛兔(B_ee) 第三步:让选出的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测交,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兔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 ⑵2 1/3 1/8 ⑶基因的自由组合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1节 遗传物质的发现 编写:平原一中 孟彦秀 王志岩 李其昌 [课标要求]: 1.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 概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知识梳理]: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受精卵(2N) 新个体(2N) 精子(N) 受精作用 卵细胞(N) 1、 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 1.萨顿在研究蝗虫的上述过程时发现 的行为与孟德尔遗传试验中 的行为具有 的现象,提出了 的假说。 2.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证实了特定的基因位于 。 2、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 细菌转化实验 过程 ①注射 ,小鼠不死亡。 及现 ②注射 ,小鼠死亡。 象 ③注射 ,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思实验 ④注射 ,小鼠死亡,组织分析, (体内转化实验) 得 。 结论: 。 蛋白质 过程:对 的 多糖 组成成分分离提纯 脂类 分别+R型细菌 艾弗里实验 DNA (体外转化实验) DNA+DNA酶 现象:只有 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 。 结论: 。 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和 。 过程 ②标记后的噬菌体分别侵染 。 ③检测放射性物质所在的位置 (2) 噬菌体侵染 现象:噬菌体的 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进入细菌。 细菌实验 结论: 。 3、 生物的遗传物质 (1) 烟草花叶病毒组分单独侵染烟草实验 ①从感病烟草中提取 。 1.过程 ②对病毒组成物质 。 ③病毒的 和 分别感染正常烟草。 2.现象: 。 3.结论: 。 (2) 除朊病毒外,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既含DNA又含RNA的细胞生物(真核、原核)和只含DNA的病毒,遗传物质是DNA;只含RNA的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因为 ,所以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复习指要]: 本节课复习要注重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领会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后,噬菌体DNA的复制及噬菌体蛋白质合成所需原料、能量、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这时的代谢活动由噬菌体DNA控制。 [典题解析]: 1.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转化。这一现象说明( ) 1 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DNA进入到了R型细菌中 ②DNA是转化因子 ③蛋白质和多糖在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 ④DNA是遗传物质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察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的过程。解答此题须从以下二方面分析:①加进了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才发生转化,这说明S型细菌DNA肯定进入了R型细菌中,实现了对R型细菌性状的控制,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也就是遗传物质;②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不发生这种变化,正为DNA是遗传物质的转化实验做对照,同时说明蛋白质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D 2.若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解析:噬菌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标记上15N和32P。而蛋白质中含有氨基(-NH2)和甲硫氨酸,能够标记上15N和35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为原料(氨基酸、核苷酸)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因为这些原料中无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上,只有在某2个DNA分子中有原来侵入的那两条DNA链,其上含有15N和32P 答案:B [高考聚焦]: 1.(04上海)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2.(05广东)SARS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下列关于SARS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能在寄主细胞内合成多种蛋白质 B、 DNA和RNA同时存在 C、 可独立生活和复制 D、 含有简单的细胞器 [自我测评]: 1.下列不属于有利于萨顿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的事实是( ) A、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 B、细胞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相互分开,独立地进入配子,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细胞质中也有染色体,染色体呈螺旋化存在 D、染色体各具独特形态 2.下列关于染色体与DNA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和DNA是遗传物质 B、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 不同生物染色体上具有不同数量的DNA分子 D、DNA在细胞中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 3.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DNA 和 RNA C、RNA D、DNA或RNA 4.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控制细胞核遗传的物质是DNA,控制细胞质遗传的物质是RNA 5.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6.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蛋白质 B、DNA C、RNA D、DNA 或 RNA 7.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 A、 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C、 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8玉米叶肉细胞中DNA的载体是( ) A、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 B、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 C、染色体、中心体、核糖体 D、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9.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物质的是( )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分子 D、细菌内的DNA分子 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11.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另一病毒丙,并以丙感染寄主细胞,则寄主细胞中病毒具有 ……….( ) A、RNA甲 蛋白质乙        B、RNA甲 蛋白质甲  C、RNA乙 蛋白质乙         D、RNA乙 蛋白质甲 12.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13.下列哪项能作为“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 ) A、不少学者认为,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B、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促成了S型细菌的转化 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只是DNA 14.在格里非思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这个事实能证明( )  A、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的结构都很稳定 B、S型细菌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别稳定 C、S型细菌的DNA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一些 D、任何条件都不能破坏S型细菌的DNA的结构 1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正确叙述是( ) 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 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来自细菌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 16.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做了如下标记,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实验前的情况见下表: 噬菌体 细菌 核苷酸 32P 31P 氨基酸 32S 35S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 和 元素。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 元素,由此说明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有 元素,这是因为 。 (3)此实验证明了 。 17.材料一:噬菌体病毒只有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两种物质组成,用病毒侵染相应的生物细胞发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都没有进入相应的被侵染的细胞,只有核酸被注入到受侵染的细胞内,被侵染的细胞最后裂解能释放出很多新的病毒。 材料二:研究发现,人类、动物、植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中有的种类的遗传物质是DNA,有的种类遗传物质是RNA 。 (1)通过分析“材料一”,你认为在病毒中起遗传作用的物质应该是 ,“材料一”也是证明 是遗传物质的 证据。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拓展提高]: 18.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项目 注射的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 (有无禽流感病毒 产生) 相关判断 (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第一组 如果 , 如果 , 则 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则 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第二组 如果 , 如果 , 则 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则 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 编写:平原一中 孔祥琴 党芳芳 叶书军 [课标要求]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知识梳理] 右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据图 回答有关问题([]内填图中序号, 填该结构的名称): [复习指要] 本节课复习要重点掌握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双链DNA中有关含N的碱基数目、比例的计算;根据DNA中碱基种类及配对方式,理解DNA分子的特性。 在双链DNA中(注意:单链DNA或DNA单链中不符合)最基本的公式:A=T G=C。 有下列规律: 规律一:DNA双链中两互补链的碱基数相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恒等,占DNA中碱基 数的50%。即:A+G=T+C=A+C=T+G=50% , (A+G)/(T+C)=(A+C)/(G+T)=1 规律二: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上(A+G)/(T+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上(A+G)/(T+C) 的值互为倒数关系,在DNA中此比值为1。(A+C)/(T+G)的值亦如此。 规律三:DNA双链中,一条单链上(A+T)/(G+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上(A+T)/(G+C) 的值相等,与DNA中(A+T)/(G+C)的值相等。 规律四:一条链中任意两互补碱基之和占该单链的比例等于DNA双链中该两种碱基之和占碱 基总数的比例。 (G+C)1=(G+C)2=(G+C)DNA=(G+C)RNA 例:如mRNA中A占碱基总数的15%,U占17%,即mRNA中A+U占其碱基数的32%。 则DNA分子的每一条链中A+T占其链碱基数的32%,在整个DNA中A+T占碱基总数的32%。 在mRNA、DNA及DNA的每一条链中G+C都占碱基数的68%。 [典题解析] 1.在含有四种碱基的DNA区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 ( ) A. b≤0.5 B. b≥0.5 C. 胞嘧啶为b(1/2a—1) D. 胞嘧啶为a(1/2b—1)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若b=0.5,则T也占该区段碱基的比例为0.5,因 此DNA中只有A、T两种碱基,题中已知DNA中有四种碱基,A、B选项均不对。据已知条件DNA 中碱基数为a/b,又A+C占DNA中碱基数的1/2,则C=1/2×a/b-a=a(1/2b—1),选D 2.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 ) A. a B. 1/a C. 1 D. 1—1/a 解析:假设DNA的两条链分别为1、2,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1=T2、、T1=A2、G1=C2、C1=G2, 在1链中(A1+T1)/(G1+C1)=a,则在2链中(A2+T2)/(G2+C2)=(T1+A1)/(C1+G1)=a,选A 3.某种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碱基占52%,嘧啶碱基占48%,此生物一定不是 ( ) A. 噬菌体 B. 细菌 C. 酵母菌 D. 草履虫 解析:根据题意,嘌呤碱基占52%,嘧啶碱基占48%,比值不等于1,此生物中一定有RNA或单链DNA,而噬菌体只有双链DNA,嘌呤碱与嘧啶碱应各占50%,所以此生物一定不是噬菌体。选A [聚焦高考] 1.(03年江苏)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 ) A. 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B. 嘌呤碱总数与嘧啶碱总数的比值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碱基排列顺序 2.(05年上海)组成DNA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 鸟嘌呤 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鸟嘧啶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3. 含有2000个碱基的DNA每条链上的碱基排列方式有 ( ) A. 42000 B. 41000 C. 22000 D. 21000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 DNA分子有不变的基本骨架,其构成是 ( ) A. 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B. 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C. 由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形成 D. 由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2. 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 应是 ( ) A. 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B. 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 C. 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D. 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 3. 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4.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 ( ) 1 A+T/G+C的不同 ②A+G/T+C的不同 ③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④磷酸和脱氧核苷酸的交 替排列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 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模型中含腺嘌呤5个,腺嘌呤与鸟嘌呤之比为1∶3,则该DNA 片段模型中含有脱氧核糖的数目为 ( ) A. 10 B. 20 C. 30 D. 40 6. 已知某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4个四分体,那么该细胞此时含脱氧核苷酸链数是 ( ) A. 4 B. 8 C. 16 D. 32 7. 构成双链DNA的四种碱基之间的关系,下列哪项因生物种类不同而异 ( ) A. A+C/G+T B. G+C/A+T C. A+G/C+T D. A/T和G/C 8. DNA分子的一条链中C+T/G+A=1.25,则它的互补链中此比值是 ( ) A. 0.4 B. 0.8 C. 1.25 D. 2.5 9. 在DNA分子中A+T占2/3,其中一条链中A占1/4,C占1/5,则它的互补链中A和C分 别为 ( ) A. 1/3、1/5 B. 5/12、2/15 C. 2/15、5/12 D. 1/4、1/5 10. 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 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数目也相等 B. 若一条链的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1/2 C. 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 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 11. 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它的互补链中(C+G)/(A+T)的 比是 ( ) A. 1/a B. 2a C. a D. a/2 12. 一个DNA分子片段中含碱基T共312个,占全部碱基的26%,则此DNA片段中碱基G所 占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 ( ) A. 26%、312个 B. 24%、288个 C. 24%、298个 D. 12%、144个 13. 某双链DNA中,四种碱基的百分比是: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54%,其中一条链中A 占22%,C占28%。那么其互补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的比例是 ( ) A. 28%、22% B. 22%、26% C. 24%、28% D. 24%、26% 14. 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 鸟嘌呤的含量占此链碱基数的最大值是 ( ) A. 20% B. 30% C. 40% D. 70% 15.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中A与T的连接是通过 ( ) A. 氢键 B.---脱氧核榶---磷酸---脱氧核糖--- C.肽键 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二、非选择题: 16. 在含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酶、ATP等条件下,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新的DNA。问:⑴ 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之间,(A+C)/(T+G)的比值是否相同?为什么? ⑵ 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什么? ⑶ 在一个新合成的DNA中,(A+T)/(C+G)的 比值是否与它的模板DNA任一单链的相同? 第三节 DNA的复制 编写:平原一中 孔祥琴 党芳芳 叶书军 [课标要求] 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知识梳理] [复习指要] 本节课复习要注重对DNA复制过程和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理解。在理解DNA复制过程的基础上,归纳出DNA复制的时间、条件、结果、意义等;根据同位素示踪法,深刻理解DNA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有关的计算,如:用同位素标记的DNA复制后,含标记的DNA或脱氧核苷酸链占的比例,某DNA复制过程需游离的某含氮碱基的数量等。 1. 半保留复制中的计算。 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15N的环境中让其复制,有下列特点:①无论复制多少次,总有2个DNA分子含有15N,总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含15N(2条链分别存在于2个DNA分子中) ②DNA连续复制n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DNA总数的2/2n(或1/2n—1);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的1/2n[即2/(2×2n)]。 2. 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所需碱基数的计算。 若某DNA分子含某碱基m个,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其互补的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2n-1)m个。 [典题解析] 1.一个有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 ) A.1/10 B.1/5 C.1/16 D.1/25 解析:一个DNA分子复制5次形成25=32个DNA分子,根据半保留复制,被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复制后其标记的两条链分别进入两个DNA分子中,其它DNA分子分子中均无15N标记,因此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比为2∶25。 答案:C 2.某双链DNA分子中共有含N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是 ( ) 解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A+T)/(C+G)=2∶5,则整个DNA分子中此比值也为2∶5,该DNA分子中A+T= 2/(2+5)×1400=400个,T=A=200个。该DNA分子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T为200(22-1)=600个。 答案:C 3.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 ( ) A.1/2 B.1/2n—1 C.1/2n D.1/2n+1 解析: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的某一碱基发生差错,则以这一条链为模板复制的第n代DNA分子全部发生差错;以另一条互补链为模板复制的DNA分子则全部正常,所以,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应占50%。 答案:A [聚焦高考] (03年 上海)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DNA分子复制3次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 A.7(a-m) B.8(a-m) C.7(1/2 a—m) D.8(2a—m) [自我测评] 1、 选择题: 1.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 ( ) A.腺嘌呤与鸟嘌呤之间的氢键 B.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 C.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化学键 D.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 2.植物基因工程往往需要接受外来DNA的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植株,细胞每次分裂时DNA都复制一次,每次复制都是 ( ) A.母链和母链、子链和子链各组成一条子代DNA B.每条子链和它的母链组成子代DNA C.每条子链随机的和两条母链之一组成子代DNA D.母链降解,重新形成两个DNA分子 3.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子链和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③①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④② D.①③④②⑤ 4.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复制均在细胞内进行 B.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C.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5.一个DNA 复制 2个DNA,这两个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 ( ) A.细胞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6.为确定细胞分裂中DNA复制期的长短,要加入以氚标记的R化合物,下列化合物中最适合作为R的是 ( ) A.腺嘌呤 B.胸腺嘧啶 C.鸟嘌呤 D.胞嘧啶 7.DNA聚合酶是DNA复制过程中必需的酶,下图中的曲线a表示脱氧核苷酸含量,曲线b表示DNA聚合酶的活性,由图可以推知 A.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 B.间期细胞内发生转录 C.间期细胞内RNA复制 D.间期细胞内发生DNA复制 8.将某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3H标记,此细胞连续进行四次有丝分裂后,含有标记的DNA的细胞占全部细胞的 ( ) A.1/16 B.1/8 C.1/4 D.1/2 9.将用15N标记的一个双链DNA分子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三次,其后代中含有14N和15N的DNA分子之比是 ( ) A.7∶1 B.8∶1 C.4∶1 D.8∶0 10.将15N标记的DNA分子置于含14N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经过3次连续复制,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脱氧核苷酸链的比是 ( ) A.1/4 B.1/6 C.1/8 D.1/16 11.一个DNA分子中有20个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20%,若DNA连续复制两次需要碱基C多少 ( ) A.20个 B.30个 C.90个 D.120个 12.DNA分子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40个腺嘌呤,如果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参与 DNA分子复制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 ( ) A.4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13.某DNA分子有2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若该DNA分子复制一次,则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是 ( ) A.200个 B.300个 C.400个 D.800个 14.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噬菌体的双链DNA,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共形成了n个子代噬菌体,则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 ) A.1/2n B.1/n C.2/n D.1/2 2、 非选择题: 15.右图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1、2分别代表 和 过程。 (2)与过程2有关的物质是 。 (3)细胞死亡后就不能再复制DNA了,其原因 是 。 (4)从图中可以发现,DNA复制的两个特点是: ① ; ② 。 16.在试管中合成DNA的实验过程是:先把高能磷酸基团接到4种脱氧核苷酸上,然后将这4种三磷酸脱氧核苷酸放入一支试管内,还要加入从某种生物体内提取的DNA聚合酶等酶系,最后放入一点带15N标记的人体DNA,根据下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生化分析得知: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 这个事实说明DNA的合成遵循 。 (2)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的比率与15N标记的DNA分子一样,这说明新 的DNA分子是 。 (3)生化分析发现,新合成的DNA分子中,带有15N标记的DNA链约占总量的50%,这个事实说明 。 [拓展提高] 1. 含有32P或是31P的磷酸,两者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以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 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 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的结果如下图。由于DNA 分子的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 位置,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 的:G0 、G1 、G2 。 (2)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分子数的比例 是 。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 别是:条带① 、条带② 。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复制。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 保持相对的稳定。 2.科恩伯格(kornberg)曾以噬菌体为引子,用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加入适量ATP和DNA聚合酶,在试管中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了噬菌体DNA,这种半人工合成的DNA也能在寄主(细菌)体内繁殖。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 (2)加入ATP的目的是 ,说明该过程是 。 (3)加入DNA聚合酶的目的是 。 (4)若DNA是在细菌细胞内合成,则其场所是 ;若在真菌细胞内合成,其场所可能是 ;若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其场所又可能是 。 第二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一节认识基因 编写:平原一中 孟彦秀 王志岩 李其昌 [课标要求]: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知识梳理]: 1.孟德尔首次提出 。 2. 首先提出并使用“基因” 3. 发表《基因论》。提出基因是 的功能单位,以 形式排列在染色体上。 一、“基因”的提出及 4.比德尔和泰特姆的实验结论是 。 基因概念的发展 5.基因的本质是 。 按功能分 6.基因是可分的 按结构分 二、基因的现代含义 基因在绝大多数生物中是 序列,这些序列是 ,可表达为一定的 。 [复习指要]: 本节课复习要注重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DNA、遗传信息的内在联系。 真核生物的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也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生物的基因存在于拟核和质粒中;病毒的基因存在于病毒核酸中。 [典题解析]: 1.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的功能单位 B、基因是DNA的随机片段,与DNA是局部与整体的关 C、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 D、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具有多样性 解析 : 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携带着逐代传递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是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可表达为一定的产物如蛋白质或RNA,传递着支配生命活动的指令,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在基因的控制之下。基因既是调控生命和生命活动及多样性的基本因子,又是用于人工操作改造生命属性的基本元件,是DNA的功能单位。人类基因组测定的24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有30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不到总碱基数的3%,这说明了基因不是DNA上的随机片段,在基因与基因之间有很多“空白”的基因间区。 答案 B 2.基因研究最新发现表明,人与小鼠的基因约80%相同,则人与小鼠DNA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是( ) A、20% B、80% C、100% D、无法确定 解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可编码一段肽链或者编码一段RNA.据估计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的DNA约有30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不超过全部碱基的3%.基因研究结果虽表明人与小鼠的基因碱基序列约有80%相同,但不能根据部分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来推断全部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 答案: D [自我测评]: 1.基因的概念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 ) A、孟德尔 B、约翰逊 C、艾弗里 D、沃森和克里克 2.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遗传研究,发表了《基因论》,下列哪项不是《基因论》的内容 (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一种基因一种酶 C、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 D、基因排列在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 3.雅各布和莫诺在研究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的调节机制中进一步丰富了基因的概念,认为基因是可分的,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基因在结构上可分,在功能上是不可分 B、基因在功能上可分,在结构是不可分 C、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可分 D、操纵子负责编码蛋白质,启动子起调控作用 4.下列生物的基因从结构上看,与硝化细菌的基因最相似的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小麦 D、蘑菇 5.绝大多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移动,这类基因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这类基因称为( ) A、结构基因 B、操纵基因 C、转座子 D、重叠基因 6.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蜇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海蜇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海蜇一样发光,这个资料不能表明(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是DNA上的有一定功能的特异碱基排列顺序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DNA的任意片段都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 7.下图中能够表示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是( ) 编码序列                     编码序列                                                                                 ————非编码序列→┊←→┊←———— 非编码序列→┋←—→┆←非编码序列       A                         B —非编码序列→┊←编码序列→┆←非编码序列         -非编码序列→┊←编码序列→┆←非编码序列       C                         D 8.由200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蛋白质,决定其结构的基因 ( ) A、在原核生物中较长   B、在真核生物中较长   C、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一样长 D、基因长度不依赖于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 9.1977年,美国科学家测定一种噬菌体DNA的全部序列,发现它的碱基数还不到5400个,可是却要编码9种蛋白质,那么噬菌体的基因最可能是( ) A、重叠基因  B、断裂基因   C、可动基因   D、测定有误 10.下列哪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不存在断裂基因( ) A、拟南芥 B、线虫 C、大肠杆菌 D、酵母菌 11.遗传信息是指( ) 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序列 D、核苷酸 12.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不是连续排列的,而是被不编码的序列隔开,称为 。其中的编码序列称为 ,非编码序列称为 。 13.分析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A、染色体 B、DNA C、基因 D、脱氧核苷酸 E、遗传信息 (1)一般情况下,一个A含有    个分子B。 (2)C在A上呈        ,是         序列。 (3)D与C的关系是:成百上千的     组成       。 (4)        的排列顺序储存着E。 [拓展提高]: 14.比德尔和泰特姆曾以链孢霉为材料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选择三种不能合成精氨酸的链孢霉突变菌株,分别培养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基成分和生长情况如下表所示: 培养基 菌株 基本培养基 添加精氨酸 培 养 基 添加瓜氨酸 培 养 基 添加鸟氨酸 培 养 基 菌株Ⅰ - + - - 菌株Ⅱ - + + - 菌株Ⅲ - + + + 野生型 + + + +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和 之间的关系。 (2)该实验采用了什么样的实验探究方法? 。 (3)两位科学家通过本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 第二节 基因的表达 编写:平原一中 许爱仙 王真燕 贺萍萍 [课标要求] 1. 识别DNA与RNA,描述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概念。 2.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提高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知识梳理] 1. DNA与RNA的比较 结构 五碳糖 碱基 组成单位 主要存在位置 DNA 结构 糖 RNA 通常是 链 糖 2.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 和 而产生蛋白质,或转录后直接产生 的过程。 通过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RNA的合成场所是 。为什么选用尿嘧啶做同位素标记? (2)B组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B组的变形虫细胞质为什么会出现有标记的RNA分子?通过什么结构进入细胞质的? 实验二: (1)加入RNA酶的作用是什么? (2)从实验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综合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什么? 3.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转录:DNA → mRNA (1)场所 ; (2)模板 ; (3)原料:4种 ; (4)原则 ; (5)产物 。 翻译:mRNA → 多肽链 (1)场所 ; (2)模板 ; (3)原料: ; (4)原则 ; (5)密码子:在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6)运载工具 ,产物 。 4. 写出中心法则及发展的图解: [复习指要] 1. 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项目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 生物生长发育过程 场所 细胞核 细胞核 核糖体 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四种核糖核苷酸 约20种氨基酸 产物 两个子代DNA分子 一个mRNA分子 合成多肽链 产物去向 传递到子细胞 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组成细胞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 2.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几种数量的关系 比较 内容 基因中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的碱基数 mRNA上的碱基数 参与转运氨基酸的 tRNA数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 蛋白质中的肽链数 蛋白质中的肽键数 缩合失去的水分子数 数目 6m 3m m m n m-n m-n 3. 疑难点剖析 (1)氨基酸、密码子和转运RNA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共需64种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来决定,但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种。 ②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转运RNA来转运,但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转运氨基酸的tRNA共有61种。③一种密码子只能和特定的转运RNA相互配对。 [典题解析] 1.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物质分别是 A.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B. 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C. 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D.核糖核苷酸、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解析: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所合成的物质分别是DNA、RNA、蛋白质,所需要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A 2. 下列细胞中不能合成蛋白质的是 A.胰腺细胞  B.肠粘膜细胞  C.成熟红细胞  D.白细胞 解析:学生易选择D,因为学生不了解白细胞。由白细胞可以吞噬细菌,产生消化酶消化细菌,得知白细胞可以产生蛋白质。而成熟红细胞为无核细胞,即不可能由DNA指导蛋白质合成。 答案:C 3.一个转运RNA一端三个碱基是CGA,它运载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GAG)B.精氨酸(CGA) C.酪氨酸(UAG) D.丙氨酸(GCU) 解析:考察关于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规律。因为转运RNA为CGA,所以信使RNA为GCU,即密码子为GCU的氨基酸是丙氨酸。 答案:D [聚焦高考] 1.(05上海)t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的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的( ) A.细胞核中  B.核糖体上 C.核膜上   D.核孔处 2.(05上海)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转运RNA个数,依次为( ) A.33 11 B.36 12 C.12 36 D.11 36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一种人工合成的信使RNA只含有两种核苷酸U和A,其中U的含量是A的5倍。这种人工合成信使RNA理论上最多有多少种可能的密码子( ) A.4种     B.6种     C.8种     D.无法确定 2.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少种和多少个信使RNA( ) A.一种一个   B.一种多个   C.多种多个   D无数种无数个 3.下列有关DNA、RNA和性状遗传的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转运RNA能够转运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氨基酸 B.信使RNA上的每个遗传密码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C.如果用尿嘧啶将DNA非模板链上的所有胸腺嘧啶替换下来,那么这条链在化学组成上 同RNA就一致了。 D.子代之所以相似于亲代,是由于亲代个体能够将其性状直接传递给子代。 4.骨骼肌细胞中合成信使RNA及多肽链的场所分别是( ) A.细胞质与细胞核 B.细胞核与线粒体 C.内质网与核糖体 D.细胞核与核糖体 5.真核生物某个基因的外显子共有脱氧核苷酸2400个,那么在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 酸个数为( )   A.200个 B.400个 C.600个 D.800个 6.由A、T、C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多少种? A.3种 B.4种    C.5种    D.8种 7.下列生理活动与RNA功能无关的是(  ) A.催化细胞内的某些生化反应 B.转运氨基酸 C.作为模板,可逆转录形成DNA D.携带着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8.已知某信使RNA的碱基中,U占20%,A占10%,转录该信RNA的基因的编码区中胞嘧啶占( )  A.25%       B.30%        C.35%       D.70% 9.DNA分子的解旋( )  A.只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B.只发生在转录过程中  C.只发生在翻译过程中         D.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发生 10.已知某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顺序为GAU,它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碱基序列转录而来的?( )  A.GAT       B.GAU        C.CUA      D.CTA 11.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翻译者是( )  A.基因       B.信使RNA     C.转运RNA    D.遗传密码 12.已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连接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肽键共有198个,翻译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mRNA中有A和G共有200个,则转录成信使RNA的DNA分子中,最少应有C和T多少个?( )  A.400个      B.200个       C.600个      D.800个 13.已知某种生物的细胞中含有2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有24000个碱基,由这两个DNA分子所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  A.8000       B.4000        C.1600       D.20 14.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和用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U)培养蚕豆的根尖生长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已知蚕豆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根据这两种核苷酸被利用的情况绘制出曲线(如右图)。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15N利用量大说明细胞中正在进行DNA复制, 32P 15N 32P利用量增大说明细胞主要进行RNA转录  B.细胞中32P利用量增大说明细胞在这段         时间内可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15N利用量大说明细胞内此时进行的主要是转录和翻译  D.32P利用量大说明细胞内此时进行的主要是转录和翻译 一个细胞周期 15.在细胞下列哪些结构中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二、非选择题: 16.右图为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第一阶段: (1)该阶段叫做   ,可以在            结构中发生和完成。 (2)图中2和5核苷酸的名称分别是        和         。 (3)若由а链上形成е链时,а链的碱基比例为A:T:G:C=1:2:3:4, 则е链中碱基的比例为           。 (4)“遗传密码子”位于   链。 (5)基因表达的第二阶段叫翻译,即由  个“字母”组成的    “语言” 翻译成由   个“字母”组成的     “语言”,从而实现基因对生物性状 的控制。 17.右图为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中所合成多肽链的原料来自    和      。 (2)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   步骤, 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    部分。 (3)图中的Ⅰ是    。按从左到右的次序写出Ⅱ     内信使RNA区段所对应的DNA碱基的排列顺序        。 (4)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A.神经细胞      B.干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    D.脂肪细胞 [拓展提高] 1.(05上海高考)回答有关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问题. (1)将同位素标记的尿核苷(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不久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      、      、       。 (2)将从A细胞中提取的核酸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转移到另一种细胞B中,当转入     时,其遗传信息在B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能复制给下一代,当转入     时,在B细胞中虽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但性状不会遗传。 (3)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右图。由  ①—GGCCTGAAGAGAAGT—                        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  ②—CCGGACTTCTCTTCA— 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 (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1)翻译上述多肽的转运RNA是由该基因的  链转录的(以图中的①或②表示)。此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是:                 。 2)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所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写出转录并翻译出此段多肽的DNA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                      。 第三节基因与性状 编写人:平原一中 许爱仙 王真燕 贺萍萍 [课标要求]: 1.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 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知识梳理]: 1. 探究活动:红细胞性状改变的原因.填出相关内容 蛋白质 正常 异常 氨基酸 谷氨酸 缬氨酸 ( ) RNA CTT CAT DNA GAA GT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①基因通过控制 来控制性状。如 。 ②基因通过控制 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 。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如 。 ③生物的性状不仅受 的控制,也会受到 的影响。 因此,有些性状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概念:生物体在 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3.基因重组 类型 意义: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了许多新的 ,从而使后代出现多种新的 , 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概念;是指 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 、 和 发生时间: 。 内因: 原因 4.基因突变 外因: 特征: 、 、 、 和 等。 意义: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 ,从而产生新的 ,可能会引起 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 育种 原理: 优点:提高 ,增加 ,从而 。 基因突变: 发生 生物中。 5.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基因重组: 发生 生物中。 染色体变异:发生 生物中。 [复习指要]: 比较几种育种方法: 种类 育种类型 依据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举例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杂交→自交→选种→自交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体上 矮秆抗锈病小麦的选育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青霉素高产菌株 太空椒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组成倍减少,再加倍后得到纯种 花药的离体培养,然后再加倍 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矮秆抗锈病小麦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组成倍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 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三倍体无籽西瓜 八倍体小黑麦 [典题解析] 1. 下列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解析:表现型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相同,不管生活的环境是否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因为在表现为显形性状时,基因型可能纯合,也可能杂合。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基因组成,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但在不考虑生活环境的情况下,不能断定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答案:B 2. 由于突变,一个细胞中有一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上发生了变化。最可能代替赖氨酸(Lys)的是天冬氨酸(Asp)还是甲硫氨酸(Met)?哪种核苷酸发生了突变?( )     氨基酸         突变的核苷酸  A.天冬氨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B.天冬氨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甲硫氨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甲硫氨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突变前 突变后的可能情况 氨基酸 赖氨酸 天冬氨酸 甲硫氨酸 遗传密码 AAA AAG GAU GAC AUG DNA模板链上碱基排列顺序 TTT TTC CTA CTG TAC 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即DNA中碱基对发生改变。根据前面表格内容可断定,决定赖氨酸的DNA模板链上突变的方式可能有: ①TTT  突变 CAT    ②TTT  突变  CTG    ③TTT  突变  TAC ④TTC  突变  CTA    ⑤ TTC  突变  CTG    ⑥TTC 突变 TAC 由于①~⑤都必须有两个核苷酸发生变化,而⑥中只有一个核苷酸发生变化,即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突变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由此得赖氨酸最可能被甲硫氨酸代替,突变的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C。 [聚焦高考] 1.(04全国)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列序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式(  )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2.(04广东高考)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天,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比较,无性生殖所没有的变异来源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  2.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变异类型是(  )   A.基因的自由组合  B.基因的连锁和交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3.下列四个过程都能改变生物性状,哪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  )   A.基因自由组合  B.基因互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改变  4.变异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变化  5.基因突变导致的变化是(  )   A.遗传信息的改变        B.中心法则改变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    D.DNA空间结构的改变 6.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结构改变的原理 C.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7.亮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当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 ) A一定有害 B.一定有利 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 D.对该生物无影响 8.喜马拉雅兔是白身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剃去一片白毛,在该处放上一块冰,就会张出一片黑毛.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基因对性状的表达起决定作用  B.基因对环境的作用  C.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    D.基因的传递受环境的影响  9.某基因的一个片段中的一条DN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C,该基因复制三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该基因总数的(  ) A.100% B.50% C.25% D.12.5% 10.高铁血红蛋白症病人的血红蛋白与正常人的不同,它的氨基酸的排列中有一个组氨酸被置换成酪氨酸.试分析该病人与正常人相比,其中DNA分子中哪个碱基取代了哪个碱基(组氨酸的遗传密码子是CAU、CAC,酪氨酸的遗传密码子是UAC、UAU) 。( ) A.G被A取代   B.A被G取代   C.U被C取代  D.C被U取代 [拓展提高] 11.人类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按一定顺序,一定结构组成特定的蛋白质。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人的血红蛋白有573个氨基酸与正常人一样,只有第四条肽链上的第六个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从而改变了血红蛋白的结构和特性——脱氧后红细胞变形。请分析下图表并回答问题: 蛋白质 正常 异常 氨基酸 谷氨酸 缬氨酸 mRNA GAA ( ③ ) CTT ① ( ② ) DNA GAA GTA (1)图中的①表示 ,②的碱基为 ,由②转录的代表缬氨酸的密码子③是 。 (2)DNA由正常变为异常是由于其在 过程中,可能由各种原因发生差错,使 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 。 (3)经科学家研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所致。设正常人的基因为H。则患病基因型为 ,患者和正常人婚配生了个正常后代,该后代的基因型是 。 (4)通过以上图解和分析,充分说明DNA分子上 的改变,就会导致生物 的改变。 (5)目前对人类遗传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病手段,人们寄希望于生物技术的突破来解决,你认为要治疗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依赖于下面哪项生物工程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酶工程  12.下图所示某一红色链孢霉合成精氨酸的过程:  基因Ⅰ   基因Ⅱ   基因Ⅲ      ↓     ↓     ↓      酶Ⅰ    酶Ⅱ    酶Ⅲ      ↓     ↓     ↓ 某化合物 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酸  ⑴.再一次实验中,经测试只发现鸟氨酸和瓜暗算,而没有精暗算,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致使        。  ⑵.如果酶Ⅰ和酶Ⅲ活性正常,酶Ⅱ活性丧失,则能否合成鸟氨酸和精氨酸                     ,原因是                    。 第四节 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 编写:平原一中 匡艳、付桂荣、耿彦洪 [课标要求] 1. 理解重组DNA技术的步骤。 2.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知识梳理] ① 方法有两种 ② 步骤(以培育转 此过程是将 和 重组,用到的工具酶有 和 ,常用的载体有 。 基因动物为例) 导入方法 ,培育转基因动物一般 以 为受体细胞,若培育转基因植物,受体细胞还可以是 ,然后通过组织培养培育出转基因植物。 重组DNA技术 获得转基因动物 ①转基因生物种类 培育转基因生物 ②存在的风险:可能对 、 应用 和 构成威胁。 生产转基因食品:对其安全的评价集中在 和 两个 方面。 [复习指要] 重组DNA技术中首先应明白这一具体过程中的目的基因、受体细胞是什么。第二,理解用到的有关“工具”:由于目的基因不是单独的存在于供体细胞中,所以首先应用限制酶来“剪切”供体细胞DNA中的目的基因;目的基因难以直接透过受体细胞的细胞膜,需“运输工具”——载体;将载体和目的基因重组需限制酶、DNA连接酶。 [典题解析]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 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 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 D. 为培育抗锄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解析: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是控制人们所需性状的基因,而不一定是抗菌素的抗性基因;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通常使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以实现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结合;在培育作物新品种时,可根据情况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或其他细胞。 答案:B 2.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 )。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定 解析:成功的改造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只能使造血细胞产生的血细胞成为正常细胞;该女性的原始生殖细胞基因组成没有改变,所产生的所有卵细胞仍都带有血友病基因。 答案:C [聚焦高考] (03年 全国卷)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进入细菌,用该细菌的质粒提取物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自我测评] 1、 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工程所必需的( )。 A.纤维素酶 B.限制性内切酶 C.基因运载体 D.DNA连接酶 2.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C. 基因的针线是DNA连接酶 D.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在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 3. 下列关于质粒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质粒是染色体外的DNA分子 B.质粒存在于许多真核生物 C.质粒DNA分子是一种环形DNA D.质粒能够在目的细胞内复制 4.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继成功培育出了抗棉铃虫转基因抗虫棉后,又成功培育出了抗虫烟草、抗虫玉米、抗虫水稻等多种农作物,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推广具有哪些意义( )。 ①使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灭绝 ②农药用量减少 ③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④环境污染降低 ⑤农业生产成本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5.上海医学院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以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白蛋白提高了30多倍,这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研究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了一步。那么“转基因动物”是指( )。 A.提供目的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录入了外源基因的动物 C.基因组出现了新基因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遗传信息的动物 6.正确表示重组DNA技术操作“四步曲”的是( )。 A.获取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重组DNA→获得转基因动物 B.获得转基因动物→获取目的基因→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C.获取目的基因→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 D.重组DNA→获取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 7.在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改造生物基因的工具是( )。 A.限制酶和连接酶 B.限制酶和水解酶 C.限制酶和运载体D.连接酶和运载体 8.切取牛的生长激素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它们分别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中,从而获得了“超级鼠”。此项技术遵循的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 重组DNA 技术:RNA→RNA→蛋白质 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 D.重组DNA 技术: DNA→RNA→蛋白质 9.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重组DNA 技术,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A. 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B.定向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10.现获得某种蛋白质的mRNA,通过利用mRNA分子获得目的基因,在下列方法中最可取的是( )。 A.超速离心法 B.分子杂交法 C.逆转录法 D.合成法 11.1976年人类首次获得转基因动物,即将人的生长抑制素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里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 )。 A. 能进行DNA复制 B.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C.能合成生长抑制素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2、 非选择题: 12.番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过早成熟而易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抑制某种促进果实成熟激素的合成能力,可使番茄贮藏时间延长,培育成耐贮藏的番茄新品种,这种转基因番茄已于1993年在美国上市。请回答: (1)促进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是 ,它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 、 和 。 (2)在培育转基因番茄的基因操作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 ,基因的“针线”是 ,基因的“运输工具”是 。 (3)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来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 、 和 。 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六节 人类遗传病 编写:平原一中 匡艳、付桂荣、耿彦洪 [课标点击] 1.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 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3.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知识梳理] 概念:指人的 遗传信息的总和。 人类基因组 包括 通常情况下指的是 人类基因组计划 最初目标: 目标 终极目标: 测序完成后需绘制的图谱: 、 、 、 研究意义: 。 概念:由于 改变引起的疾病(区别于先天性疾病) 显性遗传病:短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抗VD 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 单基因遗传病 隐性遗传病:白化病( 隐性遗传)、红绿色盲 (由一对基因控制) ( 隐性遗传) 伴Y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人类遗传病 种类 多基因遗传病: 、 、 (由 对基因控制) :先天愚型、猫叫综合征、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 (由 引起) 优生的主要措施: 预防、监测、 治疗 基因治疗: [复习指要]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核基因组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包括1~22号的22条常染色体及X、Y性染色体上的所有碱基。对无性别之分的生物,需测定一个染色体组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人类遗传病中需记住常见的一些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据题能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会计算概率。 [典题解析] 1.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体细胞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那么,应测定人类基因组中多少条双链DNA分子?( ) A.23 B.24 C.44 D.46 解析:人类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每一个染色体组都是由23条染色体组成,即包括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男性与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与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22条常染色体都是相同的。故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和相关的蛋白质构成,所以需测定24个DNA的碱基顺序才能得出人类全部的遗传信息。 答案:B 2.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那么病因( )。 A.与母亲有关 B.与父亲有关 C.与父亲和母亲均有关 D.无法判断 解析:解答此题需从三方面入手分析:首先明确这一孩子有Y染色体,为男性,且为色盲,那么他的基因型为XbXbY。第二步,孩子的父母正常,可见其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即XbXb来自母亲。第三步,母亲产生含XX的卵细胞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一同进入卵细胞,形成了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受精后形成了XXY型患者。可见此患者的两种病均与母亲有关,应选A。 答案:A [聚焦高考] 1.(03年 江苏高考)“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测序工作是指测定( )。 A.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B.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D.DNA的基因排列顺序 2.(04年 广东高考)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3.(04年 海南、西藏高考)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2000年6月26日,六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是指( )。 A.人类所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机制 B.人类所有基因的功能 C.人类所有基因的数目 D.人类DNA中全部的遗传信息 2.继“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后,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又首次成功地破译了水稻的基因组序列。已知四倍体水稻有48条染色体,你认为科学家测定了水稻的多少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碱基序列?( ) A.48条 B.24条 C.12 条 D.13条 3.下列哪项是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 A.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B.有利于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C.有利于研究人类进化里程 D.ABC都是 4.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宣告了“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基因的结构特点 C.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功能 D.基因的碱基序列 5.在下列人类生殖细胞中,哪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患儿( )。 ①23+X ②22+X ③21+X ④22+Y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人类猫叫综合征是哪种变异的结果(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7.有一对夫妇,男方为患者,女方无此病。他们的子女中,男孩无病,女孩都是患者,这种病的遗传方式为( )。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显性遗传病 D.伴X隐性遗传病 10.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A.9/16 B.3/4 C.3/16 D.1/4 11.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 12.图示一家族色盲遗传系谱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 ○ 1 2 3 4 █ ○ 5 6 █ 7 A. 7的色盲基因肯定是来自3 B.2的基因型是XBXb,4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 C. 6的色盲基因与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D. 基因型为XBXb的女性与7结婚,7将色盲基因传给其儿子的概率是50% 二、非选择题 13.并指I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导致个体发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已知一名女患者的父母、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患者,祖母和外祖母表现正常。(显性基因用S表示,隐性基因用s表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女患者及其父母的所有可能基因型。女患者的为 ,父亲的为 ,母亲的为 。 (2)如果该女患者与并指I型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 。 (3)如果该女患者后代表现正常,女患者的基因型为 。 [拓展提高] 人类中,基因D是耳蜗正常必需的,基因E是听神经正常所必需的。请回答: (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先天性二聋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DDEe×DDEe B.DdEe×DdEE C.DdEe× DdEe D.DDEe×DdEE (2)如果双亲的基因型是DdEe,则后代是先天性聋哑的可能性是( )。 A.7/16 B.3/16 C.1/16 D.1/2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 [高考聚焦]1.A 2.A [自我测评]1.C 2.B 3.D 4.B 5.C 6.C 7.B 8.D 9.C 10.B 11.B 12.B 13.D 14.C 15.D 16.(1)32P和31P (2)32S 噬菌体的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35S 噬菌体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氨基酸来自细菌 (3)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17.(1)核酸 核酸 直接 (2)DNA 18、 第一组 核酸提取物+DNA酶 有 RNA 无 DNA 第二组 核酸提取物+RNA酶 有 DNA 无 RNA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 [聚焦高考] 1.D 2.C 3.B [自我测评] 1、 择题: 1.A  2.C 3.D 4.C 5.D 6.D 7.B 8.B 9.B 10.D 11.A 12.B 13.D 14.C 15.B 二、非选择题: 16.⑴ 相同。因为所有DNA双链中,A与T的数目相同,C与G 的数目相同。 ⑵ 碱基的数目、比例和排列顺序不同   ⑶ 相同 第三节 DNA的复制 [聚焦高考] C. [自我测评] 1、 选择题: 1.B 2.B 3.A 4.D 5.D 6.B 7.D 8.B 9.C 10.C 11.C 12.D 13.C 14.C 2、 非选择题: 15.(1)解旋 合成子链 (2)DNA、4种脱氧核苷酸、ATP、酶 (3)复制过程所需的能量和酶缺乏 (4)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复制 16.(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以15N标记的DNA分子为模板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 (3)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拓展提高] 1.(1)A B D (2)0∶1∶1 (3)31P 31P、32P (4)半保留复制 遗传特性 2.(1)DNA分子能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胞外复制,DNA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2)为DNA的复制提供能量 消耗能量的过程 (3)促进DNA新链的合成 (4)细菌的拟核和质粒 细胞核和线粒体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基因 [自我测评]1.B 2.B 3.C 4.A 5.C 6.D 7.D 8.B 9.A 10.C 11.A 12. 断裂基因 外显子 内含子 13.(1)一 (2)线性 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 (3)D , C (4)D 14 (1)基因 、酶 (2)单因子变量对照 (3)一种基因一种酶 第二节 基因的表达 [聚焦高考] 1. B 2.B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 C 2.C 3.B 4.D 5.B 6.C 7.D 8.C 9.D 10.A 11.C 12.C 13.D 14.C 15.C 二、非选择题 16.(1)转录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2)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U:A:C:G=1:2:3:4  (4)е  (5)4  核酸  20 蛋白质 17.(1)食物  人体自身合成   (2)翻译  细胞质(或核糖体)   (3)转运RNA  核糖体  TGATTCGAA  (4)C [拓展提高] 1.(1)mRNA  rRNA  tRNA  (2)受精卵  体细胞  (3) 1)②  —CCUGAAGAGAAG—    2)—CCGGACTTCCCTTCA— 第三节基因与性状 [高考聚焦] 1.A 2.B [自我测评] 1、 选择题 1.B 2.C 3.C 4.A 5.A 6.D 7.D 8.C 9.B 10.A 2、 非选择题 11.(1)基因突变 CAT GUA (2)复制 碱基的排列顺序 遗传信息 (3)hh ,Hh (4)一个碱基 性状 (5)A(基因工程)12.(1)基因Ⅲ缺乏,所以无法合成精氨酸 (2)能合成鸟氨酸,不能合成精氨酸,酶Ⅱ精氨酸失活,影响瓜氨酸合成,使精氨酸的合成缺乏原料。 第四节 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 [聚焦高考] C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A 2.D 3.B 4.D 5.B 6.C 7.A 8.D 9.C 10.C 11.C 二、非选择题 12.(1)乙烯 加成 氧化 聚合 (2)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运载体 (3)目的性强 育种周期短 克服远缘杂交的障碍 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六节 人类遗传病 [聚焦高考] 1.A 2.D 3.D [自我测评] 1、 选择题 1.D 2 .C 3.D 4.C 5.C 6.C 7.C 8.C 9.A 10.B 11.C 12.D 2、 非选择题 13. (1)SS或Ss Ss Ss (2)SS、 Ss 、 ss (3)Ss [拓展提高] 1.(1)D (2)A 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一章 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标要求] 1.掌握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基本内容以及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并模拟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了解隔离的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3.掌握中性学说的主要内容。 4.理解现代综合进化论和中性学说对生物进化解释的差异。 [知识梳理] [复习指要] 本节课复习要注重通过有关进化的实例来理解生物进化理论,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明确现代综合进化论和中性学说的地位以及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所起的作用。这两个学说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解释生物的进化。 1. 如何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可以称为一个种群? 关键看这个群体是否满足三个要素:①同一地域②同一物种③全部个体 2.如何判断两类生物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看二者杂交是否可以产生可育后代。 3.如何区别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生殖隔离是指种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不一定在地理上隔开,只要彼此不能杂交或能杂交而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便是生殖隔离。一般来讲,先有地理隔离,后再形成生殖隔离,这种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称为异地物种形成。 4.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不是一回事? 二者不是一回事,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是生物进化,例如分子进化 速率虽然很慢,但却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内因。地理隔离可以导致两个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这是量的改变,一旦种群基因库间出现足够大的差异产生生殖隔离,便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这就是质的改变了。 [典题解析] 1.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A.东北虎和华南虎 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鸟类和青蛙 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 解析:本题考查隔离知识。A中东北虎和华南虎,分别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是地理隔离,二者相遇,仍然可以自由交配。 答案: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解析:解题关键是了解物种的形成方式。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必需的过程、根据物种的概念可知,当生殖隔离出现时,两个个体就分别属于两个物种了。当然,地理隔离不是达到生殖隔离的必备条件。 答案:B 3.以下哪些观点与中性学说相符合 A.突变大多是有害的,且自然选择能将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 B.中性突变的固定是定向的,与自然选择有关 C.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D.生物进化的速率是恒定的,取决于中性突变的速率 解析:考查中性突变的主要内容,中性学说认为:大多数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它不起作用,中性突变的固定是随机的,生物进化的速率由中性突变的速率决定。 答案:D [聚焦高考] 1.(04年江苏高考题)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2.(04年江苏高考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全世界的华人 B.一座山上的全部毒蛇 C.一座山上的全部柏树 D.某村庄中所有的108个人 2.已知物种A和物种B都是动物化石,且A比B出现的晚,那么 A.物种A比B的个体数目多; B.物种A是从物种B进化而来; C.物种B是从物种A 进化而来; D.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3.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啄木鸟的长舌是啄食树洞中的昆虫时,经常伸长的结果; B.雄孔雀漂亮的长尾是由其意愿决定的; C.洞穴中的盲鱼是定向变异的产物; D.狼和鹿都很敏捷善跑是长期进化中相互选择的结果。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 B.地理隔离 C.生殖隔离 D.形态的改变 5.对昆虫保护色形成的正确解释是 A.用进废退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环境色彩影响的结果 6.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又没有灭绝,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A.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 B.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没有进化; C.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 D.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改变 7.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都是随机的以外,还需具备以下哪一条件,则种群的基因库就是稳定的 A.没有自然选择 B.捕食者数量少 C.环境条件变化缓和 D.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 8.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A.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B.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C.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认识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9.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常年遭受台风袭击,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类型:大多数不能飞,少数能飞的昆虫的翅膀异常发达。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生殖隔离 C.地理隔离 D.自然选择 10.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11.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因为流感病毒已经产生了高度的抗药性。对这种抗药性产生合理的解释是 A.流感病毒的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B.病毒对疫苗产生了定向变异 C.疫苗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 D.流感疫苗诱发病毒产生突变 12.杂种不育属于 A.地理隔离 B.种间隔离 C.生殖隔离 D.心理隔离 13.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一个种群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指一个种群中一个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C.指一个种群中所含的对本物种有利的全部基因 D.指一个种群中所含的对本物种不利的全部基因 14.从某种群中随机抽出5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15、30和5个。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60% B.40% C.45% D.55% 15.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2×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对基因 A.0.5×104 B.104 C.2×104 D.4×104 二.非选择题:(注意:题号和选择题的要连排) 16.在一个可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如果AA的个体占18%,Aa个体占82%,假如aa个体全部被淘汰,则该种群中基因频率为A=___________,a=___________,该种群的下一代中AA和Aa个体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 17.(上海高考题)下表是8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链孢霉 酵母菌 与人的细胞色素C有差异的氨基酸数 0 1 12 13 21 35 43 44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 (2)从上表来看,人和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 方面为生物的 提供了证据。 [拓展提高] 1.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下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上面的结果中得知一种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 ①隔离 ②自然选择 ③突变 ④定向进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一个进行无性生殖的、个体数量庞大而又充分隔离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突变、自然选择 B.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D.遗传漂变、迁移 3.下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基础 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 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 4.在一个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 5.分析说明产生中性突变可能的三种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为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从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回升是通过_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来实现的。 (3)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的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第二节 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课标要求] 1.掌握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适应值和选择系数的概念。 2.理解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及条件。 3.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及一定选择系数时下一代基因频率的计算。 4.通过探索活动“选择使基因频率变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知识梳理] [复习指要] 本节课复习要注重通过对案例分析后让学生在求解过程中得出公式、结论然后用公式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既符合新课改要求,收效也颇佳。基因频率是通过抽样调查法获取的,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另一种是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推导公式一: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推导公式二:等位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推导公式三:(p+q)2=p2+2pq+q2=1 [典题解析] 1.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为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在这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 ) A.0.64和0.36 B.0.36 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解析:AA的频率=12000÷30000=0.4,Aa的频率=(26400-12000)÷30000=0.48,则A的频率=AA的频率+0.5Aa的频率=0.4+0.24=0.64,a的频率=1-0.64=0.36。 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5人,患者为5人;男患者11人.那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解析: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因此该等位基因的总数XB+Xb=200 × 2+200 × 1=600,色盲基因的总数为Xb=15 × 1+5× 2+11× 1=36,因此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6% 。 3.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a的频率A=0.9,a=0.1,那么AA、 Aa 、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由0.9降到0.7,选择后第二代基因型AA、Aa、aa 的频率分别为 ;若选择作用保持不变,后代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是 。 解析:本题是已知基因频率为0.1可求AA=0.9 ×0.9=0.81,Aa=2 × 0.9 ×0.1=0.18,aa=0.1×0.1=0.01,选择后第二代各基因型频率为:AA=0.7×0.7=0.49,Aa=2×0.7(1-0.7)=0.42,aa=(1-0.7) × (1—0.7)=0.09通过计算可以推知:若选择作用保持不变,后代AA将减少,aa将增加。 [聚焦高考] 1.(04江苏)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 2.(04年江苏高考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 XB Xb: Xb Xb: XB Y: Xb 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 A.13.2% B.5% C.14% D.9.3% 2.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A .12.5% B.50% C.25% D.无法估计 3.下列AA、Aa、aa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哪一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 ) A .0.25 、0.50、0.25、B .0.64、0.27、0.09 C .0.36、0.55、0.09 D .0.29、0.42、0.29 4.从某个种群随机抽出12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分别为40、60和20个,则基因B和b频率依次是 ( )  A.58.3%和41.7% B.41.7%和33.3% C.41.7%和58.3% D.60%和40% 5.从一个种群中随机抽样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6%,基因型为aa 个体占4%,则基因a的频率为( ) A .24% B .80% C .42% D .96% 6.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为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1/6 B .1/9 C .1/8 D .1/4 7.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频率 B. 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其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C.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 D.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 8.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如果由于环境条件改变,引起隐性纯合子不能产生后代,则会导致( ) A.隐性基因灭绝 B.降低隐性基因频率 C.提高隐性基因频率 D.形成生殖隔离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B.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C.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不断变化 10.有的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可以诱使采食花粉的昆虫飞近,从而将这些昆虫捕食,这是由于螳螂的祖先 ( )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11.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能够提高种群的适应值 B.选择对隐性纯合体不利时,对杂合体不起作用 C.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对所有含显性基因的个体都起作用 D.选择系数相同时,对不利生存的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的效果相同 12.果蝇有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突变率是10-5,对于每一个等数量的种群(108 )来说,出现突变率是2×104×10-5×108=2×107个,这说明( ) A.突变都是有害的 B.突变为生物进化产生了原材料 C.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高 D.突变的有利有害不是绝对的 13.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频率是指某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B.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其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C.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保持不变 D.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配子的比例就是基因频率 14.下列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不包括( ) A.自然选择 B.基因突变 C.随机交配 D.新基因加入 15.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 ) 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型的比例 C.对隐性基因型不会产生影响 D.会提高杂合体的比例 二.非选择题: 1.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 。这时A、a基因频率是 、 。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原因是 。 (4)由此可见,生物进化的单位是 ,进化的原材料由 提供。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 ,进化的实质是 。 2. 一群体由AA、Aa、aa基因型组成,其比例为1:1:1,由此群体产生的后代数目相应为996、996、224,则三种基因型的适应值和选择系数分别是多少? [拓展提高] 1.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不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若千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 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个体占整个种群的比例是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2.(10分)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下图实验。请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______。 (2)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的 (3)能在20℃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的个体,而能在28℃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____的个体。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的。 (4)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28℃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环境中也将引起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就要被环境所淘汰。 第二章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简介 [课标要求] 1、 描述生物多样性概念。 2、 识别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说出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复习指要] 本节课复习要注重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运用结合课外资料及一些有说服力的数字来真正理解本节内容,明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分类。 1、 掌握遗传多样性的分类及各种多样性的概念和例子 2、 了解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 3、 明确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典题解析] 1、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 B 动物病害 C 天敌过多 D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解析:考查环境破坏的原因,由于人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进行滥捕滥杀,或者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每年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植物的濒危和灭绝。 答案:D 2、以下不属于遗传多样性特点的是( ) A、包括表现型的多样性 B、包括染色体的多样性 C、包括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 D、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理解。遗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分为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细胞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指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的多样性是指表现型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是物种多样性。 答案:D [聚焦高考] (02年 上海模拟高考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层次的保护战略和措施( ) ①基因 ②细胞 ③组织 ④物种 ⑤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在我国,虎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虎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下降。 B、虎所处的营养级较高,食物不足。 C、环境污染造成虎的出生率下降。 D、虎被乱捕乱杀且栖息的森林减少。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现在,全世界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了。 B、我国野生生物资源面临严重的危险。 C、自然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D、大熊猫、金丝猴、银杉等野生生物分布趋于明显减少,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3、在一个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最核心的并关系到其它两个层次存亡的是( ) A、 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物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5、下列哪类植物资源,在我国物种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 )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种子植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间的个体差异比种群内的个体差异大。 B、种群间的个体差异比物种内的个体差异大。 C、个体间蛋白质的差异比DNA的差异大。 D、同一生物不同体细胞间的蛋白质存在差异。 7、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 A、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B、DNA分子的多样性 C、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D、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8、有关遗传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水平 B、DNA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C、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形态是固定不变的 D、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物种适应性广 9、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我国还有许多特有的物种,如海南黑长臂猿、大熊猫等。这说明我国的( )多样性十分丰富。 A、物种 B、遗传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是 10、关于物种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关 B、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 C、一个物种越大,其遗传多样性越大 D、一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增加,一般会导致其他物种的绝灭 11、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恰当的是( )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威胁 C、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D、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12、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13、2003年我国政府对“食人鱼”进行查缴。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会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使食物链遭受破坏 B、会破坏入侵地的非生物因素 C、未认识其价值,所以人为干扰少 D、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生态更稳定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的所有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5、下列哪一个不是生物多样性包含的内容?( ) A、遗传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丰盛的个体数量 D、生态系统多样化 二、非选择题 16、(1)生物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最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 1、一个物种种群的大小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 A、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则该物种生活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就越多 B、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 C、一个物种种群的大小与它的遗传多样性没有关系 D、一个物种种群的大小与生态系统过程没有直接关系 2、蛇类中有很多是有毒的,会伤人或家禽,但蛇类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对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物种多样性 B、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C、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 3、中华地鳖的染色体数目有23、24、25和33、34、35等类型,草甸碎米荠的染色体竟有16—96条,分析一下这些情况是怎么造成的?物种内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多样性会不会影响该物种的繁殖等生命现象?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标要求] 1 概述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2 探讨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3 通过探究活动“温室效应对落叶松种群发展趋势的影响”,发展学生根据信息资料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知识梳理] [复习指要] 本节课复习要注重 1.正确理解物种和种群的概念 2.理解自然界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渐变式和爆发式 [典题解析] 1下列不属于物种形成方式的是( ) A.长期的地理隔离 B.远源杂交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 解析:物种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即隔离和染色体的变异。其中染色体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加倍和远源杂交导致染色体的数目改变等,基因突变不能导致物种的形成。 答案:D 2当一个物种的种群的生存条件发生了变化,则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该种群将可能灭绝 B.该种群将向周围其他环境转移 C.该种群有可能在改变了的环境下进化为其他物种 D.该种群有可能保持不变 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改变了的生存条件必然会导致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故该种群不可能保持完全不变。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在改变了的生存条件下越有可能进化。反之,该种群就有可能灭绝。 答案:D [聚焦高考] 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 A.染色体不能共存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 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哪种说法最正确( ) 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无论经过几次突变,突变前后基因间的等位关系是不会改变的 C.基因可通过突变改变核苷酸序列,但不会改变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D.突变的有利与否,随所处的环境而异 2.关于自然选择与进化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选择压力增大常促进上升进化的产生 B.从大的范围来讲,整个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进化得快 C.选择压力增加,进化速度必定放慢 D.选择压力小,后代存活数便少 3.下列哪一个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内容( ) A.遗传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C.丰盛的个体数量 D.生态系统多样性 4.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环绕地球大气的C02浓度上升 B.地球表面的能量反射 C.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D.太阳黑子的作用 5.能够有效地阻挡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的气层是:( ) A.大气上层 B.臭氧层 C.大气下层 D.温室效应 6.从总的趋势上看( ) A.愈是高等的生物,DNA含量愈高,DNA含量总是跟生物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B.进化中要导致复杂生物体的产生,基因组中含有足够数量的不同基因是必需的 C.正是进化中形成的基因组中大量的DNA才导致复杂生物体的产生 D.进化中生物的DNA含量逐渐增加,基因组中含有足够数量的基因是导致复杂生 物体的产生所必需的 7.在一个随机杂交的的群体中,多基因遗传的变异范围广泛,大多数个体接近于中间类 型,极端变异的个体很少。这些变异的产生是由:( ) A.多基因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遗传基础的作用大小决定的 C.环境因素的作用大小决定的 D.多对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作用结果 8.流感病毒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是( ) A.病毒对药物进行了选择 B. 病毒对药物产生了定向变异 C. 病毒对药物产生隔离 D. 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 9.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 A.是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C.使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10.关于基因突变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能产生等位基因,并通过基因重组提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C.自然突变频率很低,对种群基因库的影响很小 D.多数对生物有害,不利于种群的生存和进化 二.非选择题 1.遗传多样性导致了___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的进化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受到 和其他条件的制约。物种的形成是 ______________的结果,不同的物种适应不同的局部环境。物种的形成不但使生物类型增加,也为新的生物类型提供了____________。 2.湖南省一女青年在自家的一株桃树上,发现一枝条上结的桃比其他枝条上的桃果大、味甜、成熟期早,就向育种专家袁隆平请教如何保存这一优良性状并扩大栽培,在袁隆平多次予以指导后,该女青年培育成了一新的桃树品种,请问: (1) 该变异枝条的产生属于何种变异? (2) 袁隆平传授给女青年的技术应是 A杂交育种技术 B诱变育种技术 C单倍体培育技术 D嫁接技术 (3) 从生殖的类型来看,该技术属于 生殖,它的优点是 [拓展提高] 1. 请回答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从分子水平看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进化角度看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 (1) 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 甲岛上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一章 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聚焦高考] 1、C 2、A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D 2.D 3.D 4.C 5.C 6.D 7.C 8.D 9.D 10.A 11.C 12.C 13.A 14.A 15.B 二、非选择题 16.59% 41% 42.2% 57.8% 17.(1)越小 (2)酵母菌 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3)生物化学 进化理论 [拓展提高] 1.C 2.A 3.A 4.D 5.(1)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而且往往第三个核苷酸的改变不会改变所决定的氨基酸种类。 (2)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序列,不改变蛋白质结构。 (3)突变发生在编码序列,蛋白质结构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却不改变。 6.(1)由于甲虫存在变异,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 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用激素防治 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 第二节 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聚焦高考] 1、C 2、A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1. D 2. B 3. A 4. A 5. C 6. B 7. D 8. B 9. D 10. C 11. D 12. B13 .C 14. C 15. B 二、非选择题 1. (1) 55% 45% (2) 42.5% 32.5% 55% 45% (3) 否 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4) 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的改变. 2. AA、Aa、aa的适应值分别是1、0.5、0.23 AA、 Aa、 aa的选择系数分别是0、0.5、0.77 [拓展提高] 1.(1)基因库 64% 32% (2)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3)发生了进化,因为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是在进化。 (4)没有产生新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2. (1) 25℃  (2) 各种变异类型  不定向 (3) 适应20℃温度环境  适应28℃温度  环境  选择  定向 (4) 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第二章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简介 [聚焦高考] D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1、D 2、C 3、D 4、B 5、C 6、C 7、B 8、C 9、D 10、D 11、D 12、C 13、A 14、A 15、C 二、非选择题(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分子的多样性 生物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建立自然保护区 [拓展提高] 1、B 2、D 3、正常情况下,同一物种内每一个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但是当某个体的某对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分离,这对染色体都走向一极,另一极则缺乏这对染色体,结果形成n+1和n-1的配子。当n-1的配子和正常的n配子结合就成为2n-1的个体,当n+1的配子和正常的n配子结合就成为含有2n+1的个体。同样如果某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单体不分裂,同样也可产生以上的结果,都会引起相应的性状的改变。如往往表现为生活力降低或高度不育等现象。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聚焦高考] C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D、A、C、A、B、A、A、D、D、B 二、非选择题 1.物种 生态系统 环境条件 生物对环境适应 进化起点 2.(1)基因突变 (2)D (3)营养 能够保持亲代优良性状 [拓展提高] 1. (1) DNA分子的多样性。 (2)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3) 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选择的结果。 2. (1) 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2) B与C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甲、乙两岛的条件不同、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是它们的基因频率的差别得到了积累而形成了生殖隔离 减 数 分 裂 联会形成( )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 间期 复制 过 程: 着丝粒( ) 姐妹染色单体变成( ) 受精作用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遗 传 实 验 的 科 学 方 法 � EMBED PBrush ��� 杂交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 实验特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 C,c配子1:1 受精机会均等 测交 (验证) 雄性:常染色体+XY(异型) 染色体 雌性:常染色体+XX(同型) XY型 某些鱼类、两栖类、所有哺乳动物、人类、果蝇和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 生物类型 XO型 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ZO型 性 别 决 定 受精与否 ZW型 基因的差别 环境条件的影响 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XbXb(患病的女性) 患者基因型 XbY(患病的男性) ①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遗传特点 伴X隐性遗传 ③往往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伴 性 遗 传 ④女患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实例: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白眼、女蒌菜的狭披针型叶 XAXA、XAXa(患病的女性) 患者基因型 XAY (患病的男性) ①显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类型 ②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遗传特点 伴X显性遗传 ③具有世代连续性 ④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实例: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患者的基因型:XYM(Y染色体上的基因无等位基因,所以也无显隐性之分) 遗传特点:患者全为男且“父→子→孙” 伴Y遗传 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1 2 3 4 正常男女 患病男女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自由组合规律 自我校对(填完后再校对,你的成绩会更出色) ⑴9 ⑵3 ⑶3 ⑷1 ⑸等位基因 ⑹非等位基因 ⑺非同源染色体 ⑻比值 ⑼四种 ⑽16 ⑾9 ⑿4 ⒀非等位基因 应 用 组成元素: [ ] ( ) 三分子物质:[ ] 4种 [ ] ( ) [ ] ( ) [ ] [ ] ( ) 符号 [ ] 基本组成单位: (共4种) 相互连接 一级结构:[10]   ①DNA是由两条 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向右   空间结构: 盘绕成双螺旋   ②外侧--- 和 通过 交互连接成长链,构成DNA分子的 。 ③内侧---碱基间通过[ ] 按 原则形成碱基对 DNA的特性: ① ② (碱基顺序编码储存着 ) ③ D N A的分子结构 复制概念:以亲代 为模板合成子代 的过程。 复制时间: 。 复制场所:主要在 ,也在 进行复制。 D 复制过程:① 。 ② :以 为模板;以 N 为原料。③ :两条链是 。 A 复制结果:1DNA 2个DNA(完全相同) 复 复制条件: 、 、 、 。 制 复制方式: (DNA=母链+子链) 遗传:DNA通过复制使 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 复制意义: 的连续性。 变异:复制差错 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 利用量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综合进化论 1.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__________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______________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_____________中出现的比例。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的过程。 2.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常统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_,不能决定___________的方向。 3.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实例:某海岛连趾海龟百分含量增加 结论: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_,其中的不利变异被___________,有利变异则_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___,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4.______导致物种的形成 隔离 地理隔离: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高山、 河流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无法相遇不能交配。 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_________,或交配后不能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物种的形成 实例: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 过程:原始地雀� EMBED Equation.3 ���变异类型� EMBED Equation.3 ���新物种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中性学说 突变大多是____________; 中性突变的固定是____________; 生物进化的速率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相关概念 主要内容 1.基因频率:指种群中某等位基因在 中所占的比例; 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就是基因频率。 2.基因型频率:指某种 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3.适应值:指某 个体能够存活并把它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能力。也叫 ,用W表示。通常把 的适应值定为1,其它基因型的适应值 。 4.选择系数:表示某基因型在选择作用下 的适应值,用s表示,即s=1-W。 1.在 且 、 和 的 时候,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遗 传平衡定律。 2.在自然界不会有极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也不可能不发生突变, 最重要的是 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基因频率不会保持不 变。在影响基因频率的诸多因素中, 是重要因素,选择 的作用在于影响了个体的 。 3.自然选择能够 种群的适应值,根据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 率的关系可求出一定选择系数时下一代的基因频率。由探究活动可 知:在选择对显性性状有利而对隐性性状不利时,a基因的频率 ,且下降幅度随代数的增加而 。 4.自然选择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从而使 也发生了改变导致了种内进化,最终将形成新的 。这是 到 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生物多样性简介 1、遗传多样性①概念: 。 ②分类: 多样性、 多样性、 多样性 分子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 细胞水平多样性指 个体水平多样性指 2、物种多样性是 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 和特征来衡量的。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 的表现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 、 和 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 差异和 的多样性。 生境主要是指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物种:生物生存的基本形式 物种的形成 种群� EMBED Equation.3 ���小的种群� EMBED Equation.3 ���基因频率的改变� EMBED Equation.3 ���新物种 个体� EMBED Equation.3 ���新个体� EMBED Equation.3 ���新物种 物种形成的意义 新基因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是生物多样性的集中反映 _1165130983.unknown _1199079024.unknown _1199102861.unknown _1201627160.unknown _1201627197.unknown _1201627258.unknown _1201627453.unknown _1201628756.unknown
/
本文档为【高考复习生物学案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