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爱维斯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扩初说明-给排水

2020-05-10 4页 doc 302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书山有路勤为径

在汽修行业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汽车修理经验及电路图,对汽车机修、冷电方面比较有经验。

举报
爱维斯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扩初说明-给排水爱维斯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扩初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篇建筑设计说明1、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基地东侧为双龙大道,北侧为正方中路,西侧为蓝霞路,附近有地铁3号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项目的建设用地约8116.25平方米,东西长约220米,南北宽约33~40米,总建筑面积为60048.49平方米,其中地上39896.24平方米,地下面积20152.25平方米,容积率为5.0,建筑高度约86.55米。整个地块包括商业、研发办公。商业部分为地上3层(第3层为局部商业),研发为地上3~18层(第3层为局部研发)。地下三层为汽车库,其...
爱维斯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扩初说明-给排水
爱维斯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扩初设计说明第一篇建筑设计说明1、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基地东侧为双龙大道,北侧为正方中路,西侧为蓝霞路,附近有地铁3号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项目的建设用地约8116.25平方米,东西长约220米,南北宽约33~40米,总建筑面积为60048.49平方米,其中地上39896.24平方米,地下面积20152.25平方米,容积率为5.0,建筑高度约86.55米。整个地块包括商业、研发办公。商业部分为地上3层(第3层为局部商业),研发为地上3~18层(第3层为局部研发)。地下三层为汽车库,其中地下一层和三层为机械车库。2、主要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规划设计条件及相关文件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8、《汽车库设计规范》JGJ100-2015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0、《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11、《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3、设计构思“二街四区”的总的规划设计方式,“二街”是指在基地内创造了二条20米宽新的垂直十字街区,把基地分成四个分区,使原有四面临街的商业环境增加至十六面临街,将城市四周的人流吸引进建筑的中间,形成扬中市的新的城市中心。基地中心位置设计了一个直径55米的下沉广场,丰富了竖向环境的趣味也增加地下商业的价值,四个分区通过中央广场的天桥联系,使得商业模式多样化,既可以分开独立经营也可以相互呼应形成整体,为以后的商业经营活动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商业设计引入最新的“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理念。将商业、休闲、娱乐、居住等各种功能组合在一起,合理分析商业活动的规律,引入“体验式消费”的概念,创造“体验式”的商业活动空间,来激活地块的商业价值,形成独一无二的地区商业消费活动中心。城市设计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洽,以城市和基地周边的机理研究入手,不强行附加进城市中,而是为城市“减压”,与城市现有空间对话,充分融合进城市的肌理文脉中。同时关注城市的发展规律,来激发和整合新的城市发展秩序,进而提升规划用地和周边地区的商业和居住品质,创造新的充满活力的都市生活圈。交通设计通过“商业街”和“商业广场”的组合,使商业内部空间与城市道路实行“无缝对接”,通过多个入口将城市不同方向的人流引入到基地内部空间内,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人流和商业氛围,同时“商业街”的形成使所有的商铺都直接临街,没有任何消极空间,进而实现每一个商铺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住宅和公寓单体的单体布局尽量避免对底层商业空间的影响,同时最大化的利用基地现有条件,使每个居室均能获得良好的景观视野,并且通过屋顶花园的营造为住户提供良好的室外休闲空间。建筑立面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商业氛围。建筑以低反射玻璃幕墙为主要立面形式,玻璃幕墙的通透感减轻了建筑高度对城市形成的压力,同时也形成了一组现代,整齐的建筑群体,并且避免对周边产生光污染。简洁、大气、令人过目不忘。力求一气呵成打造成扬中新的城市形象名片。4、经济技术指标5、消防设计专篇1,建筑消防设计根据最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及《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GJ32/J67-2008进行设计.2,场地四周消防车道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环通的消防车道,确保基地内消防车救援的通畅性。在建筑塔楼北侧处设置消防救援登高操作场。3,建筑内按消防规范设置室内消火栓、消防喷淋、屋顶消防水箱、应急照明的消防设施。4,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各层防火分区按消防要求进行防火分隔。环保设计专篇本项目内所产生的污水、废水、废气、垃圾等废弃物采取以下措施:1,室内排水系统废、污分流,总体排水按照雨、污分流,分别排至市政污水厂统一处理,并达标排放。2,卫生间设置专用排气井道,高空排放。3,选用低噪音节能设备,在泵房、风机房等设备房的内墙、门等做消音处理,设备基础采用隔震装置。4,空调外机设置专用平台,冷凝水使用专用管道排放至室外雨水管网。6、卫生防疫设计专篇本工程空间在总体布局时考虑使用功能良好的朝向,充分考虑自然通风、采光等要求。7、节能设计专篇本工程建筑节能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进行设计,建筑外窗采用铝合金断桥中空玻璃窗,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A级的保温材料。8、安防设计专篇本工程所有建筑按照规范的要求设计,楼宇周边及内部设置红外线防盗监控系统,确保本项目内所有建筑的安全。第二篇结构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扬中金源博大置业责任有限公司拟建的扬中金源时代购物中心项目位于镇江扬中市前进路和扬子路交叉口东北。本次扩初主要包括以下楼栋:1#、2#、3#、4#、5#、6#、7#、8#、商业(A区、B区、C区、D区)、整体地下室等。1#、4#、5#三栋建筑地上34层,地下3层,与地库整体相连;2#、3#、7#、8#四栋建筑地上35层,地下3层,与地库整体相连;6#地上28层,地下3层,与地库整体相连;商业(A区、B区、C区、D区)地上4层,地下3层,与地库整体相连。1#、2#、3#、4#、5#、7#、8#高层建筑地上4层为商业,5层为架空层(结构转换层),6层及以上为住宅;6#高层建筑地上4层为商业,5层为架空层,6层至19层为办公,20层及以上为公寓;商业(A区、B区、C区、D区)地上四层均为商业,地下一层局部为超市、商业,夹层为车库,地下三层均为车库。(2)、各子项(或结构单元)建筑概况各子项工程概况如下表: 子项名称 地下+地上层数 层高(m) 房屋高度(m) 长×宽(m) 结构体系 楼(屋)盖结构 基础型式 1#、4#、5# 3+34 3.15/5.70/5.40/6.00 119.8 31.80X15.30 框支剪力墙 梁板 桩基 2#、3# 3+35 3.00/5.70/5.40/6.00 118.4 57.90X16.00 框支剪力墙 梁板 桩基 7#、8# 3+35 3.00/5.70/5.40/6.00 118.4 39.40X12.90 框支剪力墙 梁板 桩基 6# 3+28 3.60/4.20/5.40/6.00 118.1 24.80X28.60 框架核心筒 梁板 桩基 商业 3+4 5.70/5.40/6.00 22.40 框架 梁板 桩基二、设计依据1、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自然条件2.1风、雪荷载 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 基本雪压(50年一遇) 0.40kN/m2 B 0.35kN/m22.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设计地震分组 7 0.10g 一3、工程地质勘查资料:3.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单位、编号、日期: 勘察单位名称 勘察报告编号(详勘) 勘察报告日期 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4-KC-1017 2014.113.2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3.2.1场地位置及环境和地形地貌该场地位于镇江扬中市。场地原为农贸市场、办公楼、住宅楼、沿街商铺。场地南侧及东北角小范围内有待拆沿街商铺。勘察施工时已整平,场地较平整。经详勘查明,场地地貌单元为长江漫滩。3.2.2不良地质现象-2层饱和粉砂夹粉土及-3层粉砂为可液化土层外,无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3.2.3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主要持力层范围)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状态 土层厚度(m) 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IL 压缩模量Es(M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① 杂填土 松散 0.6-4.4m ②-1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流塑 0.8-13.3m 11.8 1.13 4.45 75 ②-2 粉砂夹粉土 饱和,稍密 1.1-7.0m 9.20 120 ②-3 粉砂 饱和,稍~中密 7.7-16.4m 10.76 170 ③-1 粉细砂 饱和,中密~密实 11.2-27.6m 10.98 200 ③-2 粉细砂 饱和,密实 20.7-35.3m 11.12 230 ③-3 中粗砂 饱和,密实 2.1-13.6m 11.28 280 ④ 中粗砂混砾石 饱和,密实 本层未穿 11.69 3803.2.4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水设计、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⑴水文地质特征 序号 地下水类型 埋深(m) 实测时间 标高(m)(高程体系) 含水层岩土 孔隙潜水 0.6~2.0m 1.68-2.30m ⑵历年最高水位记录:0.00m。⑶地下水腐蚀性测试及: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微腐蚀性。⑷基础设计地下水位确定:抗浮水位室外地坪以下0.5米。4、本工程初步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7-201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DGJ32/J16-2005三、建筑分类等级1#~8# 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级 抗震设防类别 商业部分重点设防类,住宅部分标准设防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 一级商业 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级 抗震设防类别 重点设防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 一级四、主要荷载取值1、楼面及屋面均布荷载标准值 卧室、起居、厨房、值班室、办公室 2.0 运动场 4.0 走廊、门厅 2.0/3.5 自行车库 2.0 卫生间/卫生间(设浴缸) 2.5/4.0 汽车库、汽车坡道 4.0 阳台 2.5 消防通道 20.0 商业 5.0 电梯机房、空调机房 7.0 超市 8.0 水泵房、变配电房 10.0 消防楼梯、电梯前室 3.5 上人屋面 2.0 卫生间(设蹲坑) 8.0 不上人屋面 0.7 屋面露台 3.0 影院 3.0 注:1)水箱及其它重大设备按实际荷载计算。2)一般情况,室外地面(主楼附近)的活荷载标准值按10.0kN/m2考虑.3)屋顶花园活荷载不包括花圃土石等材料自重。4)消防车荷载有覆土时按有关规定折减2、建筑隔墙恒载标准值(包括墙体双面抹灰各20厚) 墙体部位(内、外、分户、管井) 墙体材料 恒荷载标准值(kN/m2) ±0.000以下非承重墙 190厚隔墙 混凝土多孔砖 3.7 90厚隔墙 混凝土多孔砖 2.2 ±0.000以上住宅非承重墙 外墙 190厚 混凝土多孔砖 3.7 内墙 190厚 加气混凝土砌块 2.5 90厚 加气混凝土砌块 1.6 ±0.000以上商业、办公楼非承重墙 190厚外墙 加气混凝土砌块 2.5 190厚内墙 加气混凝土砌块 2.5 门、窗 0.5 玻璃幕墙 1.53、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7度(0.1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Ⅲ类,场地特征周期0.45S。五、上部及地下室结构设计1、结构缝的设置1#~8#各主楼出地面与商业之间设置抗震缝,地下室整体相连。2、上部及地下室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说明2.1抗侧力结构体系各子项工程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和抗震等级详下表 子项名称 结构体系 抗震等级 底部加强区范围 框架 剪力墙 1#、4#、5# 商业部分 框支剪力墙 特一级 特一级 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地下室顶板嵌固 住宅部分 一级 一级 2#、3#、7#、8# 商业部分 框支剪力墙 特一级 特一级 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地下室顶板嵌固 住宅部分 一级 一级 6# 框架核心筒 二级 二级 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地下室顶板嵌固 商业 框架结构 二级 地下室顶板嵌固2.2屋盖及楼盖结构所有单体均采用现浇梁板,商业部分板厚大体为150mm,住宅部分板厚大体为120(局部加强为150),地下室顶板板厚180,地下二层、地下三层车库部分采用无梁楼盖,板厚400。3、地下室抗浮措施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地下水位及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经计算,地下室部分区域需要采取抗浮措施,采用直径700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六、地基基础设计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1.1地基土主要力学指标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钻孔桩(极限值)(kPa) 侧阻 端阻 ① 杂填土 ②-1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75 23 ②-2 粉砂夹粉土 120 28 ②-3 粉砂 170 48 ③-1 粉细砂 200 66 ③-2 粉细砂 230 75 ③-3 中粗砂 280 80 ④ 中粗砂混砾石 380 100 28001.2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判别-2层饱和粉砂夹粉土及-3层粉砂为可液化土层。1.3特殊地质条件说明:本工程拟建场地无,溶洞、滑坡等特殊地质构造。2、基础选型说明1#~8#、商业采用桩基础3、基础持力层说明:3.1本工程1#~8#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基础,桩径1000。桩端持力层④,桩进入持力层1.5米,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7500kN。商业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基础,桩径700。桩端持力层③-2,桩进入持力层10米,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3000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800kN。3.3、施工特殊要求及其他需说明的问题在地下车库顶板填土未达到设计标高时不得停止降水。七、结构分析1、本工程采用的结构整体分析软件为:SATWEV2.22、本工程结构分析采用的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有限元(墙元模型)分析与设计软件整体计算嵌固部位:基础或地下室顶板各栋计算结果见超限审查报告。八、主要结构材料1、钢筋1.1直径≤10mm时为HRB400,直径≥12mm时为HRB400。2、砌体2.1非承重砌体 墙体材料 砖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 混凝土普通砖 首层地面以下 MU10 M10水泥砂浆 混凝土多孔砖 首层地面以上 MU10 M10混合砂浆2.2非承重砌块 墙体材料 砌块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 加气混凝土砌块 MU5 Mb53、混凝土 构件部位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备注 1#~8#、 13层以下墙、柱 C60 地下室底板、外墙为采用抗渗等级P8级的防水混凝土;地库顶板、屋面采用抗渗等级为P6级的防水混凝土 14层~20层墙、柱 C50 21层~28层墙、柱 C40 29层及29层以上墙、柱 C35 13层及13层以下梁、板 C40 13层以上梁、板 C35 商业 基础 C40 柱、梁、板 C40 基础垫层 C15 构造柱、圈梁、现浇过梁 C25 后浇带:采用比相应构件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标准构件:按标准图集的要求4、型钢、钢板、钢管:Q345-B。九、其他需说明的问题1、本初步设计的构件截面尺寸在施工图设计时有可能按实际情况调整。第三篇给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本项目设计要则;2.甲方及相关工种所提资料;3.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263:2009);《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GB50140-20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包括基地所有单体的室内、外给排水及消防工程。3、给水工程设计1.水源本工程水源从正方中路引一根市政给水管,接入基地内负一层。引入管管径为DN150。三小时室外消防用水量储于地下室消防水池之中。2.最高用水量约为248.9m3/d。具体详见“用水量估算表”。 序号 用水类别 用水标准 单位 用水量(m3) 备注 最大日 最大时 1 科研办公 50L/人.d 2300人 115.0 17..3 Kh=1.510h 2 商业 5L/人.m2 12019m2 60.1 9.0 Kh=1.510h 3 地库冲洗 2L/次.m2 25611m2 51.2 6.4 Kh=18h 7 未预见用水量 总用水量的10% 22.6 3.3 总计 248.9 35.9 3.管网布置基地内给水干管引入至地下一层,分别供至地下一层生活水箱、消防水池及地上三层用水点,生活管网与消防管网分设环状干管管径DN150。4.供水方式给水竖向分四区:地下三层至地上三层均由市政管网直供,为低区;低区给水商业,地库,消防及绿化用水分别单独计量,供水压力为0.25MPa。4~8层用户为1区,由1区无负压变频自动供水装置加压供给;9~13层用户为2区,由2区生活水箱及变频泵加压供给。14~18层用户为3区,由3区生活水箱及变频泵加压供给。在地下一层设置一个水泵房,泵房内设1、2、3区生活水箱及变频泵组各一套,总共3套。4、排水工程设计1.室内排水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屋面雨水分别单设系统排出。排水系统设置专用通气立管,底层单独排出。采用重力排水方式直排至室外污水检查井。所有污水排至室外检查井后,均经化粪池再排至市政污水系统。排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约为224.01m3/d。雨水均为有组织排放,经过雨水管网系统收集后集中两路排放,一路直接排放至北侧正方中路的市政雨水管网,一路排至地块西侧雨水收集池及水处理装置,经处理后排入西侧蓝霞路市政雨水管网,经收集处理好回用于道路洒水及绿化浇灌,按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q=10716.700(1+0.837lgP)/(t+32.900)1.011(l/s·公顷)屋面重现期选3年,t=20分钟2.室外排水室外排水为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楼前污水管收集后,排入道路污水干管,经污水处理装置(化粪池)处理后,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再汇同其它生活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排入市政污水井,排出管管径为D300。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汇入小区道路干管后就近分别向北侧及西侧排入市政雨水井,排出管管径均为D600。5、管材选用室内给水采用优质铝塑PP-R管,水表前给水干管采用钢塑管;室内消防管管径采用无缝钢管二次镀锌安装,卡箍连接。室外雨、排水管≤D400者采用UPVC加筋管,管径>D400者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室内雨采用HPDE排水管,排水管采用柔性排水铸铁管。六、消防专篇(一)、消防用水量根据有关规范,本工程所对应的最大消防用水量为: 室外消火栓:40L/s,火灾延续时间3h 室内消火栓:40L/s,火灾延续时间3h自动喷淋:40L/s,火灾延续时间1h消防水炮:10L/s,火灾延续时间1h(二)、消防给水构筑物在本工程地下一层设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其中消防蓄水池有效容积为1044m3,内储3h的室内外消火栓、1h的自动喷淋消防用水量及1h的消防水炮用水量;消防泵房内设一用一备室内消火栓泵组,室外消火栓泵组、自动喷淋泵组、消防水炮泵组各一套(共4套),屋顶设有36m3消防水箱及系统稳压装置。(三)、室外消防采用消防与生活分开的低压制消防系统,泵房内单独设有2组室外消火栓泵,Q=40L/SH=40mN=45Kw并在负一层单独成环,室外环状给水干管管径DN150。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m,保护半径小于100m。三小时室外消防用水量储于消防水池之中。(四)、室内消防(1)消火栓系统建筑物内设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消火栓布置保证同时可有两股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角落,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3m。消火栓系统竖向分为2个区,超压楼层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地下室消防泵房内选用两台室内消火栓泵组(一用一备),技术参数为:Q=40L/SH=140mN=110Kw;消防稳压设ZW(L)-I-XZ-13。本项目消火栓系统另设DN150室外地上式消防水泵结合器若干套。(2)自动喷淋系统本地块除不宜用水扑救的场所外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按中危II级设置,喷头按规范要求布置。地下室消防泵房内选用两台自喷泵组(一用一备),技术参数为:Q=40L/SH=150mN=110Kw。自喷系统另设DN150室外地上式消防水泵结合器若干套。(3)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供水方式:采用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火灾时由高位水箱及泵房加压系统联合室外水泵接合器供水。中庭设置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室消防泵房内选用两台消防水炮泵组(一用一备),技术参数为:Q=10L/SH=77mN=22Kw。消防水炮系统另设DN150室外地上式消防水泵结合器若干套。(4)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供水方式:采用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火灾时由泵房加压系统供水。本项目室外消防用水量为40L/S,由消防水池供水。于室外布置消火栓,其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小于5m,并不大于40m,距路边距离不大于2m,至少有1个室外消火栓距水泵接合器的距离为15~40m。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地下室消防泵房内选用两台室外消火栓泵组(一用一备),技术参数为:Q=40L/SH=40mN=45Kw。(5)药物灭火建筑物内均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有关规定配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或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七、给排水部分(一)、可能存在的卫生防疫问题生活水的二次污染等。(二)、针对卫生防疫的措施1.给水工程出于卫生考虑,首先选用绿色环保管材:涂塑钢管和铝塑PP-R管;生活给水系统采用无负压变频自动供水装置加压供给以防止生活给水的二次污染。2.排水工程生活污水经小区污水管收集后,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再汇同其它生活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排入市政污水干管。八、环保专篇设计首先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管材,其次对易振动的水泵等设备等采取隔振处理、设置挠性连接等措施,以减少噪声危害。生活污水经小区污水管收集后,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再汇同其它生活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排入市政污水干管。第四篇暖通空调设计说明一、设计内容:1、本工程的空调、通风系统设计;2、本工程空调冷热源设计;3、本工程的防排烟设计。二、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和室内设计参数:地理位置:江苏省扬中市。1、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参考南京市):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8℃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8℃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30.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1℃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4m/s冬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9℃冬季室外空调计算相对湿度67%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6℃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8m/s大气压力夏季99890Pa冬季102060Pa2、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 夏季 冬季 新风标准(m3/h·p) 排风(次/h) 噪声标准(dB)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商业 26 60 18 30 19 — ≤45 办公 26 60 20 30 30 — ≤40 影院 26 60 20 30 20 ≤40 地下室制冷机房、水泵房 — — — — 5次/h 6 ≤60 地下室变电所 13次/h 按照设备发热量,折合换气15次/h 发电机房 按设备送风量要求 平时6次/h,设备排风量 发电机房油箱间 10次/h 防爆通风12次/h 地下室汽车库 — — — — 5 按6 — 卫生间 — — — — — 10 —注:电梯机房等设置分体空调。三、空调设计:1、空调主要设计指标: 名称 面积(m2) 冷负荷指标(w/m2) 热负荷指标(w/m2) 冷负荷(kw) 热负荷(kw) 备注 地上1~4层商业 151030 120 40 18123 6041 地下商业 21020 110 30 2312 180 超市不考虑供热 汇总 172050 20435 6221 地上办公建筑 9883 115 95 1136 939 采用变频多联式空调 公寓 7412 -- -- -- -- 分体空调 住宅 145148 -- -- -- -- 分体空调2、空调形式:商业: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空调冷源采用地源热泵+冷水机组;6#楼办公:采用变频多联式空调;住宅、公寓:采用分体空调,建筑预留室外机位置。3、商业空调冷热源设计:A、本工程空调冷源:采用冷水机组+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夏季供冷,供冷水温7/12oC。B、本工程空调热源:采用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冬季供热,供热水温40/45oC。C、制冷机房位置:放置在地下室一层。D、垂直地埋管位置:布置在本工程地下室底板下。参考工程所在地相关工程的数据,采用DN25双U管时,该区100米以内的夏季工况条件下单位孔深的排热量取55w/m;冬季工况条件下单位孔深吸热量取45w/m。本工程土壤换热器按照4.5x4.5m间距埋设,有效孔深100m,总埋设并联双U井1380口。土壤换热器布孔区占地面积28000m2。E、冷却塔位置:设置在6#楼屋面。F、主机选择选用3台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单台制冷量2250KW,制热量2020KW。供空调用,冷水温度7/12oC,热水温度40/45oC。选用2台离心式冷水机组机组,单台制冷量4572KW。供空调冷水温度7/12oC。合计:夏季空调供冷量2250x3+4572x3=20466KW冬季空调供热量2020KWx3=6060KW空调系统夏季释热量由垂直地埋管和冷却塔共同负担,配备1000m3/h冷却塔3台,冷却塔放置在6#屋面。空调系统冬季取热量由垂直地埋管负担。G、空调水系统:采用二管制,采用二次泵变流量系统。按照功能和区域分划分子系统;补水定压:空调侧和地源侧均采用高位水箱进行补水定压。高位水箱设置在裙房屋面;水处理:空调侧和地源侧均采用闭式循环水旁流水处理器进行处理,旁流水处理量为1%~3%。4、商业空调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风系统设计以竖向分层、横向按防火分区设置空调系统为原则,同时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商铺采用吊顶式空调箱+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按楼层分区域设置,新风机组布置在各楼层新风机房;超市采用AHU集中空气处理系统,AHU按防火分区设置;影院采用AHU集中空气处理系统。5、6#楼办公:采用变频多联式空调。空调室外机分别布置在商业屋面和避难层,空调系统分层和区域设置。6、住宅、公寓:采用分体空调,建筑预留室外机位置。四、通风设计:公共卫生间、无窗房间均设机械排风系统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地下汽车库和设备用房均设有机械进、排风系统。五、防火、防排烟系统:1、所有穿越空调机房、风机房的风管、每层水平管与立管的交接处、穿越防火分隔物的风管均设有防火阀或防火调节阀。2、加压送风:塔楼的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分别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裙楼的防烟楼梯间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3、机械排烟:设置机械排烟部位:超长内走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需排烟的房间、高度大于12m的中庭、商业、超市、地下室大于50平米的房间且经常有人停留、汽车库。地下室同时设置补风系统。六、管材及保温设计要求:1、普通通风及消防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其厚度按风管制作统一规定制作。2、空调冷、热水管及冷却水管管材,管径小于等于DN70的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管径大于等于DN80的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连接。3、保温材料:空调风管:难燃B1级橡塑。空调水管:难燃B1级橡塑。七、自控设计本项目为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需要完成相关能耗数据的统计和测量,并实现数据远传,满足可再生能源数据管理的要求。设PLC自控系统,空调系统所有机房设备均通过现场的控制器实现群控功能,以实现对设备的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联动控制,并能够优化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系统可以实现连锁和联动控制、时间序列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支持一键启停和无人值守功能。所有现场控制模块均可通过网络总线与监控室计算机相连,完成控制系统的互联和互通。地源热泵主机采用标准总线和/或者Modbus连接,通过网络控制引擎与计算机平台互联,相互交换数据。冷热源系统采用变流量控制。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冷水回水管上设动态平衡电动双通调节阀,通过调节表冷器的过水量以控制室温或新风机组送风温度。风机盘管设三速开关,且由室温控制器控制回水管上的双通阀开度,以调节进入风机盘管水量。空调机组、冷水机组、风机盘管上双通水阀均与风机做联锁控制。同时冬季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停机时,双通水阀应保留5%开度,以防加热器冻裂。八、节能环保设计:1、空调冷热源采用可再生能源-地源热泵系统。空调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节约运行能耗。2、所有空调通风设备均选用高效节能型设备。3、空调系统选用高效风机,两管制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大于0.52W/(m3/h),四管制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大于0.58W/(m3/h)。4、通风系统选用高效风机,风机单位耗功率不大于0.32W/(m3/h)。5、空调系统及冷却塔补水入口均设置流量计计量。空调系统负荷侧分系统设置能量计量,地源侧设置能量计量。6、空调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大于0.81m2K/W,空调水管的绝热厚度满足节能标准要求。7、空调冷水管道输送能效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8、配合建筑专业选择节能的热工指标。9、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及新风量参考规定的数值,选择偏节能的指标。10、本项目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实现系统所有设备的可视化操作管理。11、空气品质与废气排放空调房间根据房间功能送入室外新鲜空气,确保在室人员的新风指标和室内空气品质。新风入口均设置过滤器。卫生间尽量设置集中排风系统,高位排放。12、消声隔振1)凡有振动设备,热泵机组、风机、空调机组等设备设减振基座或减振吊架;与设备连接的接管上设柔性减振接头。2)空调、通风系统均进行消声处理;设备用房建筑采取消声处理,门设为防火隔声门,密闭隔声。3)所有风机的进出口均采用200mm减振软接,通风系统的送风及排风机的总管上均设消声器。九、存在问题:商业部分设置餐饮时,需与当地环保部门沟通,油烟排放是否要上塔楼顶。该问题会影响下一步施工图设计。第五篇电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5.1.1工程概述该项目位于镇江扬中三茅镇中心。基地南临扬子中路,东侧为前进路,北侧为江洲东路,西侧为文化路。项目的建设用地约85亩,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285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5.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31.6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约14.1万平方米,容积率为6.46,建筑高度约120米。整个地块包括商业、住宅及办公、公寓。商业部分为4层,商业以上住宅35-36层,办公、公寓28层。地下二层,其中负一、夹层部分为超市,部分机械停车库,负二层为机械停车库。空调方式:商业采用地源热泵加冷水机组集中式空调系统,办公采用VRV集中式空调系统,公寓、住宅采用分体空调。5.1.2水暖专业提供条件及业主提供设计任务书5.1.3相关批文见建筑设计说明。5.1.4相关规程规范(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2)《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DGJ32/J11-2005)(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1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15)《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二、设计范围5.2.1根据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本工程电气设计范围为:强电(不含变电所)、弱电(仅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以及主楼部分的电话、网络、有线电视、安全对讲的管线预留)。5.2.2本工程设置的电气系统有:配电系统、照明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建筑物防雷保护系统、接地系统。三、变、配电所变配电所由业主另行委托设计,目前尚未落实,我公司暂进行前期相应的配合工作。5.3.1负荷等级及容量负荷等级: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装置、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防排烟设施、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水泵、消防电梯、排水泵、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为一级负荷,其余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负荷计算:(本计算参数仅供变电所方案设计时参考,但变压器容量以变电所方案设计为准,配电干线图中各回路计算参数以施工图设计为准。) 序号 名称 安装容量(kW) 需要系数 计算负荷(kW) 变压器容量及台数(kVA) 1 住宅 1#楼 1344 0.5 672 2x500kVA 2#楼 2088 0.5 1044 2x800kVA 3#楼 2088 0.5 1044 2x800kVA 4#楼 1344 0.5 672 2x500kVA 5#楼 1344 0.5 672 2x500kVA 6#楼 1392 0.5 696 2x500kVA 8#楼 2784 0.5 1392 2x800kVA 2 办公、公寓 办公 1665 0.8 1332 2x1250kVA 公寓 1152 0.5 576 3 商业、地下 商业 26000 0.8 20800 18x1600kVA 地下 3300 0.8 2640 4 合计 44501 31540 40100kVA5.3.2供电电源及电压设置2个10kV开闭所(南北各1个),每个开闭所由城市电网提供2路10kV专用电源,2路10KV电源分别引自上级不同变电站,每路均能承担本开闭所100%计算负荷。5.3.3高低压供电系统接线型式及运行方式10KV配电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设联络开关,两路10kV电源分列运行、同时工作、互为备用。10KV电源采用电缆埋地引至本工程10KV配电所。10KV配电采用KYN型开关柜,高供高计。5.3.4变电所设备配置1)10KV配电柜拟采用KYN型配电柜,开关选用真空断路器,配电动操作机构,具备“五防”闭锁功能,配置带电显示器(带二次核相孔),和电缆故障显示器。2)变压器选用SCB10型及以上的节能环保、防潮、低损耗、低噪音的包封绝缘干式变压器,配温控装置和冷却风机,带有金属外壳。变压器接线组别为Dyn11,设置主变超温远程告警装置。3)0.4KV配电柜拟采用MNS型配电柜。进线总柜、联络柜配置电子控制的框架式空气断路器,配电动操作机构,出线柜开关采用塑壳空气断路器,配电子脱扣器(带三段保护);当出线电流大于500A时,采用框架式空气断路器。5.3.5保护及自动化装置1)继电保护装置:进线及联络开关不设保护,出线配置过流、速断保护装置。2)自动化装置:选用保护与测控合一的综合自动化装置,具备两遥(遥测、遥信)功能,留有遥控接口。5.3.6电能计量装置10KV进线设总计量,各0.4KV出线设分计量。5.3.7无功补偿:0.4KV配置智能型免维护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具备自动过零投切、分相补偿以及抑制谐波等功能,10KV侧同时设置高压分组自动投切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满足10KV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5.3.8操作电源:在每个10KV市电配电所的进线侧设置15kVA所变(采用熔断器保护)各1台作为站用电源,并留有外来低压电源接入装置。直流系统:采用110V,蓄电池容量选用40Ah。5.3.910KV开关站、变电所设置具有远传功能的视频监控系统。5.3.10电缆选择1)10KV进线选用YJV-8.7/15KV-3X400mm2,单台变压器电源选用NHYJV-8.7/15KV-3x70mm2铜芯电缆。2)低压出线电缆根据建筑主体设计要求分别采用WDZ-YJY-0.6/1.0KV型电缆及封闭母线。注:因变电所设计将由甲方另行委托,后续设计,目前所考虑的变电所方案仅为了配合主体初步设计而进行的,具体以正式的变电所设计为准。四、配电系统5.4.1电源、电压及配电方式用电设备~380V/220V电源均由各变电所供给,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详见干线系统图);消防负荷采用专用双回路供电,末级配电箱处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该箱安装于设备所在防火分区内;应急疏散照明、应急备用照明除双电源供电外,灯具还自带蓄电池,供电时间满足规范要求。5.4.2线路敷设向主要消防设备供电的干线及分支干线、应急照明干线及特别重要负荷的干线采用柔性矿物绝缘电缆;上述回路的分支线路其他一、二级负荷干线及分支干线采用低烟无卤耐火类电缆或密集型母线槽;其他均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类电缆电线。所有电线电缆导体均为铜芯。柔性矿物绝缘电缆在地下室及电气竖井内采用支架明敷,楼层水平线路采用吊顶内支架敷设,密集型母线槽用于竖井内垂直敷设,其他电缆采用沿封闭芑式金属线槽在吊顶内/金属梯架在竖井内敷设,支线采用沿金属线槽和穿KBG敷设。消防线路敷设时采取与非消防线路隔离措施,消防线路和地下室内线路采用穿钢管敷设。5.4.3设备选型及安装电力配电柜和电力控制柜采用GGK2、XL-21型;电力控制箱采用PrismaiPM、JX系列,照明、电力终端箱采用PrismaiPM、PZ31D系列;电梯、生活水泵、消防稳压泵、电动防火卷帘门等控制柜/箱由厂家配套供应,消防配电设备配电箱设有明显标志。设备机房、楼层配电小间内的配电箱柜为明装,其余地方为嵌墙暗装;开关、插座面板均为嵌墙暗装。5.4.4电力设备控制5.4.4.1消防电力设备起停、非消防电源切除等通过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及手动控制。5.4.4.2电梯、生活水泵、消防稳压泵、电动防火卷帘门等控制柜/箱由厂家配套供应。五、照明系统5.5.1照明种类本工程主要设置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景观照明等。5.5.2照度及光源根据各种场所的不同使用要求设置正常照明,照明标准值及照明功率密度值按GB50034-2013第5、第6节执行。主要场所照度、功率密度及光源设计标准如下: 房间或场所 照明种类 照明功率密度(W/m2) 照度(lx) 照明光源 UGR Ra 备注 汽车库 正常照明疏散照明 2.5 50 T5管荧光灯 ≤28 ≥80 配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达0.9以上 消防值班弱电机房 正常照明备用照明 15 500 T5管荧光灯 ≤19 ≥80 走道 正常照明疏散照明 2.5 50 节能灯 - ≥60 商业区走道 正常照明疏散照明 4 100 节能灯 ≤22 ≥80 办公室 正常照明 9 300 T5管荧光灯 ≤19 ≥80 商店营业厅 正常照明疏散照明值班照明 10 300 T5管荧光灯节能灯等 ≤22 ≥80 办公区走道 疏散照明 2.5 50 节能灯 ≥80 送排风机房、泵房 正常照明备用照明 4 100 T5管荧光灯 - ≥60 变电所、配电间 正常照明疏散照明 7 200 T5管荧光灯 - ≥60 5.5.3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均为双电源分区自动切换供电。应急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及最低照度: 名称 供电时间 照度 场所 疏散照明 不少于30min 不少于5lx疏散指示标志灯间距:不大于20M。 疏散走道、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公共出口、安全出口、汽车库、商场营业厅、影院、餐饮、娱乐等 备用照明 不少于180min 不少于正常照明的最低照度 变电所、消防安防控制室、消防设备机房、网络通讯机房等重要房间 不少于60min 不少于正常照明的最低照度 避难层5.5.4灯具选型商业、办公室、控制室等采用格栅荧光灯具;主要通道采用嵌入型及吸顶型灯具;车库采用链吊简式荧光灯,水暖设备用房根据环境选用相应的灯具。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损耗、频闪和噪声。5.5.6照明控制5.5.6.1火灾应急照明:火灾时自动点亮通过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5.5.6.2地下室汽车库,商场营业厅、公共走道、门厅、共享空间等,公共走道等采用照明控制系统方便节能和不同工况环境的控制需求的管理。5.5.6.3其它照明根据不同场所进行分散及局部集中控制。5.5.6.4商场及采用智能型消防应急疏散指示系统,准确快速引导人员应急疏散。六、建筑物防雷保护系统:5.6.1防雷类别本工程经计算属二类防雷建筑物。5.6.2防雷措施:5.6.2.1防直击雷的措施屋面设置φ10热镀锌圆钢避雷带作为接闪器,沿女儿墙设置并在屋面组成10mx10m或12mx8m网格,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金属构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装接闪器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内所有钢筋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其上端与接闪器焊接,下端与接地基础钢筋焊接,通长焊接连通;利用建筑物基础内两根不小于φ16钢筋作为接地装置通长焊接构成基础接地网。5.6.2.2防侧击雷措施45米以上应做防侧击雷措施,外围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通过防雷引下线均与防雷装置相连。5.6.2.3防闪雷电感应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就近接至接地装置;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间距不大于30m。5.6.2.4防雷电波侵入措施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进线电缆金属外皮在进出处就近与总等电位联装置连接。5.6.2.5防雷电流反击措施在变电所高低压进线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5.6.2.6防雷击电磁脉冲本建筑根据风险评估本工程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定为B级。首先,将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本建筑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配电系统设电涌过电压保护器,以防雷击电磁脉冲。雷电电涌过电压保护器设置原则如下:1)变电所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变电所低压侧装设Ⅰ级试验的SPD,其冲击电流≥12.5KA。2)楼层配电箱装设Ⅱ级试验的SPD。3)在向重要设备及电子设备供电的末端配电箱内装设Ⅱ级或Ⅲ试验的SPD。4)由室外引入或由室内引至室外的电力、照明、控制线路等在进出线处均装设Ⅰ级试验的SPD。5)信号线路、信息线路等在进出线处均装设的SPD由专业公司统一考虑。七、接地及安全系统5.7.1本工程防雷接地、交流电源工作接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计算机及网络系统逻辑地、防静电接地、防电磁脉冲等均采用联合接地,利用建筑物基础作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如达不到要求则增设人工接地装置。5.7.2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为TN-S,设专用PE线。5.7.3变、配电所利用配电柜基础槽钢作接地干线、利用钢筋混凝土柱中内侧主筋作专用接地点与基础接地钢筋相连,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等处均设BV-25m㎡专用接地线穿阻燃塑料管直接引至接地装置。5.7.4本建筑设置总等电位联结装置,地下层变电所内及集中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处均安装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水系统干管、空调风管、电缆金属外皮等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建筑物的金属构件、进出线电缆金属外皮等均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连接。5.7.5重要设备用房、强弱电间及有洗浴设备卫生间均设置局部等电位联接装置,金属电缆桥架、金属线槽、设备金属外壳、电梯导轨等均做等电位连接。5.7.6所有插座回路均设置漏电保护开关,并专设PE线。5.7.7高、低压柜防护等级IP40;电缆垂直敷设时距地1.8m以下部分加金属(管)保护以防漏触电事故的发生。5.7.8公共建筑节能、能耗计量及监测、再生能源利用等详见节能设计电气部分相关内容。八、存在问题:5.8.1本工程暂按用电量40100KVA申请,如今后运营时电量不足则由业主另行解决。5.8.2变电所、智能化系统设计单位尚未确定,请业主确认我司前期的一些主动配合工作是否适合后续相关系统设计的需求?九、智能专篇(一)设计依据6.1.1工程概述该项目位于镇江扬中三茅镇中心。基地南临扬子中路,东侧为前进路,北侧为江洲东路,西侧为文化路。项目的建设用地约85亩,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285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5.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31.6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约14.1万平方米,容积率为6.46,建筑高度约120米。整个地块包括商业、住宅及办公、公寓。商业部分为4层,商业以上住宅35-36层,办公、公寓28层。地下三层,其中负一、夹层部分为超市,部分机械停车库,负二层为机械停车库。空调方式:商业采用地源热泵加冷水机组集中式空调系统,办公采用VRV集中式空调系统,公寓、住宅采用分体空调。6.1.2相关批文见建筑设计说明;6.1.3相关的主要国家和地方设计规范和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95(2005年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98-200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二)弱电设计范围:经与业主商定本工程弱电系统先期完成全套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消防电话通信、应急广播系统(该系统由正常的公共广播系统兼用)的设计(详见消防设计专篇)以及主楼部分的电话、网络、有线电视、安全对讲的管线预留。除以上设计内容外,其余智能化系统由业主另行委托专项设计,我们作为主体设计单位做好业主智能专项设计的参谋工作,协助业主及智能化系统各专项设计单位与我公司各相关专业配合工作。由于一些管理模式及业态等尚未十分明确,编制完整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尚有一定难度,为配合初步设计的进程,本初设提供智能化系统设置建议供业主参考,并根据该建议预留相关的机房、楼层弱电小间、垂直及水平通道、电源、防雷、接地等条件,为后续智能化系统设置奠定基础。(三)智能化系统设置的建议:本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宜遵循以下原则:技术先进适当超前、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投资合理、具有开放性和互联性、可扩展、采用标准化结构的原则,系统构成和配置不刻意追求统一的级别。主要设置系统建议如下:6.3.1信息设施系统:(1)通信接入系统、(2)电话系统、(3)信息网络系统、(4)综合布线系统、(5)有线电视系统、(6)广播系统、(7)会议系统、(8)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9)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10)其它信息设施系统。6.3.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1)冷热源控制系统、(2)空调自控系统、(3)给排水控制系统、(4)通风控制系统、(5)变配电系统、(6)电梯监测系统、(7)照明控制系统、(8)客房设备控制系统。6.3.3公共安全系统:(1)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2)入侵报警系统、(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4)出入口控制系统、(5)电子巡更管理系统、(6)汽车库管理系统。6.3.4机房工程:信息中心设备机房。(四)各智能化子系统设置建议6.4.1信息设施系统:6.4.1.1通信接入系统:接入网设备设于地下一层通信网络机房内,南北各设置1个接入设备间。考虑通信业务的多重性、通信运营系统的多元化、用户数量的多变性,本工程预留较为宽裕的接入网通信线路的通道和接入网设备用房,所有信息通信系统的接入线路均采用穿管埋地引入的方式,进建筑物后沿金属线槽至接入间。6.4.1.2电话系统:本工程办公部分预留了办公部分单独设置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条件,其余各种电话需求(模拟电话、电传、专线电话、公用电话等)均直接接入市话网,其系统布线纳入综合布线系统。6.4.1.3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高速以太网三级交换结构,千兆干线,百兆∕千兆到桌面。交换机应选择具有VLAN功能的并支持干线升级至万兆的三层交换机,由于本工程为综合型建筑,业态较复杂,网络的构成基本按商业、办公、酒店式公寓、物业、住宅等不同的用户业务信息流量、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不同要求分别组网,主干平台资源共享。6.4.1.4综合布线系统:本工程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建立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送平台,提供语音、数据、图象、多媒体信息等各种信息的高速传输通道。建立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根据需要形成种专业的管理系统,同时也提供了实现资源共享、综合数据库管理、电子邮件、个人数据库、报表处理、财务管理、电话电视会议等需求的平台。系统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本工程先期仅进行设备间、楼层配线间系统物理链路部分的,即总配线架及其以下部分的线路设计,系统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由业主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另行配置。1)工作区子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层、分区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工作区布点按用户要求设置并考虑适当的冗余,除少量端口为光纤模块外,其余端口插座均采用6类非屏蔽模块。在办公、休闲、多功能应用大厅等场所,适当预留扩展无线网络系统的端口。公共休息区将适当设置语音点和数据点以满足公用电话、多媒体查询等的需求。商铺部分预留管理间、桥架、管路等物理通道、每户预留弱电多媒体箱其它由用户根据需求后期另行设施;物业部分按业主要求完成布线的整体设计。2)配线子系统配线电缆采用6类4对铜芯对绞电缆(UTP),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将采用光纤到用户的方式。3)干线子系统数据干缆:楼内采用6芯多模光缆。语音干缆:楼内采用3类大对数电缆及电话电缆。干线规格及数量的选择均留用一定的冗余,以便系统的扩展和调整。4)设备间子系统本工程网络通信机房分别在主楼的地下一层,内设数据通信系统接入及计算机网络设备、主配线设备、网络系统电源、网络管理设备以及管理人员工作场所。网络系统的主配线设备、网络设备均采用19"标准机柜落地安装。5)管理子系统因本工程各楼层配线间面积不大且还有部分与强电合用,因此,管理子系统拟采用19标准机箱挂墙安装,箱内装配线设备(语音系统用110配线架、数据系统用RJ45模块式快接配线架、光纤用2芯ST接口)、有源网络设备等,管理子系统均设于楼层配线间内。设备间电信间(楼层弱电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等设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由于工程规模较大可考虑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和配线设备进行管理,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以提高配线工程维护水平与网络安全。6.4.1.5有线电视系统:本工程主要接收城市有线电视。本工程地下一层南北各设置1个有线电视等系统的接入设备间。城市有线电视的接入光缆埋地引入,光缆接入及光端设备均设于地下一层通信网络机房内,采用860MHz双向邻频传输方式。用户插座设计电平为69+6dBuv、相邻频道间电平差不大于2dB。系统中各种分支、分配器、放大器等部件的型号规格应遵守有线电视台的相关要求。干线放大器箱、分配器箱安装在配电间(电井),所需电源取自配电间(电井)内专设电源。用户终端插座主要设于商业营业、公寓式办公用房等预留适量终端插座便于有需求时引接。6.4.1.6广播系统(兼应急广播):设置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及火灾应急广播,其广播设备共用,火灾应急广播系统设置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小于同时应急广播容量的1.5倍。扬声器平时用作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等广播用,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作应紧广播用,采用嵌顶或吸顶式3W扬声器及6W扬声器,广播信号均采用100V定压式传送方式。该系统设计详见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设计图纸。扬声器布置在满足火灾应急广播的要求的同时满足共广播及背景音乐广播的要求,并预留室外部分扬声器的播音需求。广播机设备设于消防值班室内,设置音源输入模块、音量调节放大模块、功率放大器、话筒、广播分区控制等设备。系统采用网络型智能广播系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成熟的公共广播与应急广播控制与管理软件为核心、运用网络技术,实现音频信号、控制信号的处理全数字化。系统以积木式结构为主体,便于根据管理需求灵活组网,系统内的各个独立单元连成一个环路,环路中可任意增减单元设备如功放、呼叫站等,环路上任一单元出现故障时,其他其它单元设备仍与网络控制器相连而不受其影响。系统可根据管理需要多点设置音源及管理点,可通过预先编程或手动键盘输入音源及控制信号,根据商业、办公、休闲等不同场所的需求进行背景音乐、公共信息、应急广播等播音,并根据预置的优先等级进行播音。播音区域的划分按楼层并结合使用功能综合考虑充分满足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及火灾应急广播的需求。6.4.1.8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为了克服建筑结构对无线信号的屏蔽作用,移动通信部门会免费实施移动通信盲区中继收发系统,为此,我们将做好配合设计工作协助预留线路通道、电源等相关条件,以保证本建筑内移动通信用户的使用效果。6.4.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施对冷热源、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电梯、扶梯等建筑设备及室外公共场所的道路照明、广场、建筑物的景观照明、停车场照明等主要建筑设备通过自动监测、控制、记录,实现节能优化运行、合理计划维护、提高系统可靠性、提高设备的整体安全水平及故障事故的防御能力,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自动化;从而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系统由控制中心的中央管理站、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现场传感器、执行机构和通讯网络组成一个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管理站设于其一层的消防监控室,鉴于变配电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水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等设备配套自动化程度很高,对这些设备均以各设备配套自动控制系统的监控为主,本系统考虑对各设备监控系统的接入和集成的条件。主要监控内容如下:6.4.2.1空调自控系统空调方式中小型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方式,新风处理机设于各区域新风机房,处理过程包括新风过滤、夏季降温除湿或冬季加热。主题商业营业厅等大空间场所采用全空气低速风道系统,空气处理机位于各区域空调机房内,处理过程包括新回风混合、过滤、夏季降温除湿或冬季加热。采用直接数字式监控系统(DDC系统),进行监控:空调器、新风处理机回水管上设电动二通阀,由楼宇自控系统根据回风或出风温度调节电动阀开度。系统监测空调系统的各设备启停、状态、故障报警。6.4.2.2生活水泵由配套控制设备根据水压进行自动控制,潜水泵根据水位进行自动控制BA系统仅对主、备泵进行按照运行时间均等的原则交替运行进行自动启、停控制;显示各水泵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手/自动状态。6.4.2.3通风系统的监控:系统根据不同场所的使用特点设定的工作及节假日时间表或测定的空气质量启停送/排风机,监测风机的运行状态、手/自动状态、故障报警。6.4.2.4变配电系统的监控:1)10KV进线的主开关运行状况显示、故障报警、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有功功率、电量等的测量;2)低压系统进线开关、母联开关、出线开关工作状态、故障信号的显示,电流、电压、电能、功率因数的测量;3)变压器的温度显示、超温报警、故障报警;所有的监测数据集中于变电所监控系统的后台显示、记录,并通过数据接口和通讯协议提供向BMS集成的条件,楼宇自控系统对变配电系统只检测,不控制。通过接口方式监测变配电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智能参数,并有画面显示、数据统计等功能。6.4.2.5电梯的监测管理:在控制室直接监视每部电梯、扶梯的运行状态、故障显示并进行数据统计等功能。由电梯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外接数据接口及通讯协议提供向BMS集成的条件。在电梯机房设置电梯选层控制器,相关电梯轿厢内设置选层读卡器及联动控制模块,正常时由电梯管理系统对电梯进行控制,应急时由授权管理部门进行应急控制,火灾时,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优先。系统应具备有关信息的自动记录、打印存储,并具有发卡管理、选层权限设置、电梯时段控制设置等功能。6.4.2.6照明系统的监控:照明控制以采用专业的分布式智能型照明控制设备为主,照明控制系统产品提供相应的外接数据接口及通讯协议,提供向BMS集成的条件。公共部分的走道照明、室外照明、景观照明、车库照明等以节能为主要目的进行设定程序的监控。6.4.2.8公寓设备监控系统公寓设置用户智能监控系统对户内内的窗帘、照明、空调、家用电器、门窗磁等各种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满足不同的客户对环境的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等性能的不同需求。6.4.3公共安全系统:6.4.3.1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本建筑一层设安防、消防监控中心,设置安全防范各子系统的主机及管理设施,系统结构模式为集成式,由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集成为一套完整的安全防范系统,系统要求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主流的技术和设备;各设施布局合理,经济实用,操作维修简便,并能做到有扩充及发展的余地。系统优先选用苏州市公安局技防办和昆山安防协会推荐的主要产品。6.4.3.2入侵报警系统在具有防盗要求的重要部位设置入侵(防盗)报警探测器、紧急呼救报警按钮、门窗磁开关等进行设防。报警探测器以双监探测器为主,特别贵重物品的场所可增设震动探测器。报警控制主机可对各探测器进行设防/撤防设定,进入设防状态的探测器一旦发生异常入侵,则发出信号至报警控制主机。公寓、住宅的各住户均安装住户报警系统。报警系统与安防中心控制室联网。系统具有外出设防和居家设防功能。各住户的卧室和客厅安装与监控中心联网的紧急求助报警装置;每户厨房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户内的对外门窗结合装修设置不同类型的防盗探测器、门磁、窗磁等设施。住户报警控制键盘与中心报警控制主机通过敷设专用线缆的方式实现联网。6.4.3.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由摄像机、镜头、云台、编解码器、控制主机、录像机、监视器、传输电缆等组成。采用数字化多媒体监控系统。在大楼主要出入口、大厅、营业厅、电梯厅、主要通道道、电梯骄箱等处设置摄像机,对本工程主要区域和重要部位进行监视。6.4.3.4出入口控制系统在财务、重要的库房、营业厅出入口、消防安防控制中心、值班室、网络机房等重要部位设置门禁系统,按时段及紧急情况等进行门禁/解禁设置及非法进入报警等功能。公寓式办公设置可视对讲系统,一层大堂设门口机,各户设户内可视对讲分机。系统采用TCP/IP网络型结构,可实现监控中心与住户、访客与住户、住户与住户之间的可视对讲, 要求语音(图像)清晰,无干扰。可通过住户对讲分机遥控开启本层电梯厅出口防盗门门锁。楼寓对讲(可视)系统支持住户报警系统接入。6.4.3.5电子巡更管理系统设置离线式巡更系统一套,按设定的巡更路线设置若干巡更点,巡更人员根据设定的巡更时间、路线顺序进行巡查,系统主机适时记录巡查情况,遇特殊情况时系统可发出警示信号,提醒安防值班人员即时处理。6.4.3.6汽车库管理系统在地下车库设置停车管理系统,系统由读卡机、自动出卡机、道闸、车辆检测器、余位显示屏、管理主机等组成,实现对车辆的出入时间记录、停车费用的计算、场内车辆的信息的生成等功能,实施对内部及外来车辆的停车管理。系统采用人机对话界面操作方式,全部采用刷卡进、出,外来车辆可通过临时卡计费停车,部分业主车辆可采用无线刷卡设备进出提高管理效率。系统具有联动接口,可连接电视监控系统和车库照明系统,通过车辆传感器自动打开照明或进行摄像、录像监控。鉴于本工程地下停车数量较多、停车路线不太规则,建议设置智能车位引导系统,采用成熟且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超声波车位探测技术、LED动态显示技术、计算机通讯技术、微电脑实时控制等高新科技,通过对车位使用情况及进出车辆的检测,了解车位的使用情况和停车场内的车辆数量,实时发布车位信息到城市道路和入口及交叉路口的引导屏上,从而引导驾车人士方便快捷的停车。系统主要由车流量检测系统、车位探测系统、VIP车位管理系统、信息显示系统、控制系统、引导系统管理软件组成。6.4.3.7一卡通系统系统由发卡收费管理工作站、卡发行软件、卡发行器、收费机、RS485通讯卡、收费管理软件等组成通过非接触IC卡的身份识别达到考勤管理、门禁管理、通道管理、停车场管理、巡更管理以及电子货币功能。根据管理特点IC卡可分内部卡、公众卡两种。6.4.3.8安防系统联动要求安防联动主要包括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预留)、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的集成,各安防系统应能在各自独立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相互的联动,并能在统一的多媒体软件平台上实现管理。1)安防联动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①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的图形界面显示。②门禁、防盗报警与闭路电视监控的联动。③实现统一软件平台上的各系统数据报表、参数设定、信息管理等功能。④实现在一台电脑、一套多媒体软件界面上对整个安防系统进行管理。2)软硬件配置要求各安防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的配置应满足各子系统独立工作的需求,集成平台软件和电脑的配置应能满足系统集成的需要。3)具备与城市接警中心联网的功能。(五)机房工程6.5.1机房的设置:本工程主要弱电机房有三类6.5.1.1消防安防控制中心消防安防控制中心设于一层,主要设置综合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系统集成等系统的控制主机,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实施对本工程出入口管理、防盗报警、巡更、闭路电视监控等系统的监控管理;实施对本工程冷热源系统、空调通风、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建筑设备及室外道路照明、建筑景观照明等建筑设备进行自动监测、控制、记录及优化、节能、维护管理;实施火灾自动报警、应急广播及背景音乐的播控及相关防灾系统的监控和优化管理功能。6.5.1.2通信系统接入机房通信系统的接入机房在地下一层,考虑到运营部门的多重性,共设2个电信及宽带接入间、2个有线电视等系统的接入设备间。通信接入机房主要设置各信息系统的接入接出设备,实施本工程对外通信网络的联接。6.5.1.3通信网络机房通信网络机房设置各通信信息系统的机房网络设备及管理设备、配线设备等,实施本工程电话、传真、可视图文、数据传输、多媒体通信等网络的联接、管理以及内部各种应用的开发,满足本工程各种信息通信需求。6.5.2机房工程要求机房应满足内部设备对温度、湿度、供电电源、防雷接地、电磁干扰防护,机房承重等要求,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还考虑机房工作人员对照明、新风、噪声等工作环境的需求,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设置设备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对机房空调、环境、动力设备、新风等系统进行监控;机房应具有对雷击、漏水、火灾的检测、报警等功能。(六)智能化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集成是一个对软件、硬件、管理等多元化信息综合和统一的复杂过程,需由业主、设计部门、系统集成商等多方配合去实施完成。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可能性,优先选用技术先进且较为成熟可靠、具有支持网络间互连的通信接口、通信协议的设备,利用楼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系统为桥梁,通过开放式系统及协调各类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协议,具备根据管理要求把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全面的综合优化避免软硬件的重复设置,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在能力,对建筑物内各智能化系统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的条件,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使用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回报率,最大程度的满足业主运营管理的便捷与可靠。6.6.1智能化集成系统的模式:本工程可采用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为基础集成的方式,由于目前尚有一些不确定因数,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部实施的方式来完成,即首先以开放式楼宇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为核心实现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汽车库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的集成,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利用本工程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平台、软件开发等资源实现综合集成系统(TISI).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6.6.2BMS智能化集成的功能要求6.6.2.1智能化集成系统,应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6.6.2.2系智能化集成系统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将大厦内所有的自动化设备,保安、消防设备的运行信息,汇集到中央系统集成平台上,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作出决策,对整个系统的弱电系统进行最优化控制,达到高效、经济、节能、协调的运行状态,并最终与建筑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工作环境。6.6.2.3鉴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特点,对消防用电设备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联动控制,BA系统只作监视,不进行控制。为实现对消防系统的集成(不包括控制),BA系统须接收消防系统信息,系统产品应具备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网及数据接口能力6.6.2.4系统集成应在尽可能降低造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系统已有的功能。6.6.2.5系统集成应建立在千兆比特以太网上,信息的共享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网络传输协议TCP/IP,从而使各种不同的系统均可实现集成。6.6.2.6系统集成实现后,应能通过相应的公用通信网络将集成的信息传送到其它地方实现远程监控,在远程工作站上通过授权应能管理、监督和维护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6.6.2.7进行建筑设备监控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联动的实施。(七)线路敷设:智能系统垂直干线沿弱电竖井内的金属封闭线槽敷设,不同系统的线路同槽敷设时加隔板将其分开;水平支线穿金属封闭线槽敷设及金属管暗敷。不同系统的线路均分别穿管敷设。在地下室穿钢管保护,由楼板至吊顶段穿LV5Z可挠性金属管,其余均穿JDG扣接式金属管。所有弱电系统的线路均采用低烟无卤线缆,与消防相关的线路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十、消防专篇(一)电气消防7.3.1设计依据7.3.1.1工程概述1)该项目位于镇江扬中三茅镇中心。基地南临扬子中路,东侧为前进路,北侧为江洲东路,西侧为文化路。项目的建设用地约85亩,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285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5.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31.6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约14.1万平方米,容积率为6.46,建筑高度约120米。整个地块包括商业、住宅及办公、公寓。商业部分为4层,商业以上住宅35-36层,办公、公寓28层。地下而层,其中负一、夹层部分为超市,部分机械停车库,负二层为机械停车库。空调方式:商业采用地源热泵加冷水机组集中式空调系统,办公采用VRV集中式空调系统,公寓、住宅采用分体空调。2)水暖专业提供条件及业主提供设计任务书3)相关批文见建筑设计说明。4)相关规程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7.3.2设计内容7.3.2.1消防电源及配电1)负荷等级:消防设备、防排烟设备、消防电梯、火灾报警系统、应急照明、应急广播系统电源为一级负荷,其中火灾报警系统、应急广播系统、消防对讲电话系统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2)供电电源及电压本工程设置2个10kV开闭所(南北各1个),每个开闭所由城市电网提供2路10kV专用电源,2路10KV电源分别引自上级不同变电站,要求两个10KV电源,当一个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每路均能承担本开闭所100%计算负荷。3)高、低压供电系统接线型式及运行方式10KV配电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设联络开关,两路10kV电源分列运行、同时工作、互为备用。10KV电源采用电缆埋地引至本工程10KV配电所。10KV配电采用KYN型开关柜,高供高计。4)低压配电系统本工程~380V/220V电源均由变电所供给,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详见干线系统图)。消防负荷采用专用双回路供电,末级配电箱处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该箱安装于设备所在防火分区内。应急疏散照明、应急备用照明除双电源供电外,灯具还自带蓄电池,供电时间满足规范要求。本工程火灾报警系统、应急广播系统、消防对讲电话系统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特别重要负荷,除双电源供电外,并配置UPS不间断电源。电力配电柜和电力控制柜采用GGK2、XL-21型。电力控制箱采用PrismaiPM、JX系列,照明、电力终端箱采用PrismaiPM、PZ31D系列,消防稳压泵、电动防火卷帘门等设备的箱由厂家配套供应。设备机房、楼层配电小间内的配电箱柜为明装,其余地方为嵌墙暗装;消防配电设备配电箱设有明显标志。7.3.2.2配电线路敷设向主要消防设备供电的干线及分支干线、应急照明干线及特别重要负荷的干线采用柔性矿物绝缘电缆;上述回路的分支线路其他一、二级负荷干线及分支干线采用低烟无卤耐火类电缆或密集型母线槽;其他均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类电缆电线。所有电线电缆导体均为铜芯。柔性矿物绝缘电缆在地下室及电气竖井内采用支架明敷,楼层水平线路采用吊顶内支架敷设,密集型母线槽用于竖井内垂直敷设,其他电缆采用沿封闭芑式金属线槽在吊顶内/金属梯架在竖井内敷设,支线采用沿金属线槽和穿KBG敷设。消防线路敷设时采取与非消防线路隔离措施,消防线路和地下室内线路采用穿钢管敷设。7.3.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7.3.3.1应急照明均为双电源分区自动切换供电。7.3.3.2商场采用智能控制型消防应急疏散指示系统。7.3.3.3应急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及最低照度:应急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及最低照度: 名称 供电时间 照度 场所 疏散照明 不少于30min 不少于5lx疏散指示标志灯间距:不大于20M。 疏散走道、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公共出口、安全出口、汽车库、商场营业厅、影院、餐饮、娱乐等 备用照明 不少于180min 不少于正常照明的最低照度 变电所、消防安防控制室、消防设备机房、网络通讯机房等重要房间7.3.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7.3.4.1保护等级及系统组成本工程按特级保护对象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采用总线制、联动控制采用总线制加多线控制的方式,报警区域按防火分区划分。消防值班室设于一层,其出口直接通向室外。7.3.4.2设备布置1)消防值班室设置报警控制柜、联动控制柜、火灾事故广播通讯柜、系统用电电源等机房设备。2)每层消防电梯前室或主要出口设火灾楼层显示盘,显示本层火灾部位等情况。3)各探测区域按规范要求设置相应的火灾探测器,本工程以设置光电感烟探测器为主,厨房、汽车库设感温探测器,厨房同时还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接入。4)各防火分区的出入口和公共走道上明显部位及便于操作的部位按规范要求设置火灾报警按钮,保证在防火分区内任何位置至手动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米。5)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与公共广播系统共用,其位置确保本楼层任何部分至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10m。6)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主要的通风空调机房、防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其它与消防相关的设备机房、值班室等重要部位设有消防专用固定电话分机;消防值班室设有119专线电话及具有火灾报警录音受警电话;所有手动报警按钮均带电话插孔。7)未设置应急广播扬声器处的各主要出口处均设有声光报警器;已设置应急广播扬声器的场所还同时设置了火灾警报设施。7.3.4.3消防联动控制1)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①除各消火栓启泵按钮能启动消火栓泵外,在消防控制室能启、停消火拴泵;②显示消火栓泵的运行及故障状态;③显示启动按钮的位置。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①该系统通过报警阀上的压力开关动作而直接启动喷淋泵,并同时向报警控制器发送工作信号,报警控制器监测喷淋泵和工作情况;②报警阀压力开关除通过输入模块向消防控制室发送信号外,还可直接自动启动喷淋泵;③消防中心可控制系统的启、停,显示报警阀及水流指示器的工作状态,显示水泵的工作及故障状态;3)防排烟设施火灾报警后,自动切断各新风、空调机组电源,开启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进行强制排烟或送风;其受控动作信号反馈至消防控中心。当排烟风机入口处的烟气温度达到2800C时,排烟系统的防烟防火阀关闭,联锁停动排烟风机,并向消防控制室反馈状态信号。4)电梯火灾确认后,控制全部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切断非消防电梯的电源。5)火灾应急广播、声光报警、火灾警报装置火灾确认后火灾应急广播接通顺序如下:①二层及以上的楼层发生火灾时,先接通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②首层发生火灾时,先接通地下层、本层及二层;③地下层层发生火灾时,先接通地下层及首层;④任何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均须接通相应主扩声系统;⑤火灾确认后声光报警装置同应急广播的接通顺序相一致;⑥火灾警报装与应急广播分时段间隔交替播放,接通顺序同应急广播。⑦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火灾声信号警报装置,警报装置采用分时播放控制:先鸣警报8~16s;间隔2~3s后播放应急广播20~40s;再间隔2~3s依次循环进行直至疏散结束。根据需要,可在疏散期间手动停止。6)非消防电源切除及火灾应急照明点亮①火灾报警后,联动控制系统能自动关闭相关的空调机组电源。②火灾确认后通过控制模块切断相关区域非消防用电电源,同时发送信号至集中控制消防应急灯具控制器及分散的应急照明点亮控制回路,接通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灯。③其它一些非重要的用电回路如橱窗广告照明、景观照明、扶梯等电源直接于变电所切断,并向消防控制室反馈信号。④火灾确认后,通过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模块,切除相应区域内的门禁控制器电源,使该区域的门禁控制器处于撤防状态;事故区域内的摄像机及与事故区域相关的出入口和通道上的摄像机自动投入监控状态,上述摄像机在主机房内优先显示并及时自动记录。7)防火卷帘控制非汽车库区疏散通道上的电动防火卷帘,在卷帘两侧均设有专用的感烟及感温探测器和手动控制按钮,感烟探测器动作后降至距地1.8M处,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门下降至关闭;地下汽车库防火卷帘当卷帘两侧的任一侧有火灾报警信号后火灾警报装降至距地1.8M处,延时30秒后卷帘门下降至关闭;非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在火灾报警后直接降至关闭;中庭分隔防火分区的卷帘门当与其相关的区域发生火灾报警时均直接下降至关闭。所有卷帘门关闭的信号均送至消防控制室。火灾事报警后,通过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模块,切除相应区域内的门禁控制器电源,使该区域的门禁控制器处于撤防状态;事故区域内的摄像机及与事故区域相关的出入口和通道上的摄像机自动投入监控状态,上述摄像机在主机房内优先显示并及时自动记录。8)气体灭火变电所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系统设有自动、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设置不大于30s的可控延时喷射。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离开时,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装置在接到感烟、感温探测器的火灾信号后,停送排风机、防火阀等设备,接通指示灯和声光报警器,然后启动。装置向消防控制中心传送火灾信息、灭火动作、手动与自动转换和系统设备故障等信息。停止后,开启送排风机后,延时解除指示灯和声光报警器。消防控制室显示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放、防火门、通风、空调等设备的开停及故障状态。9)消防控制室手动直接控制消防控制室可手动直接控制消防水泵、喷淋泵、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的启、停,并接收其反馈信号;各消火栓启泵按钮可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报警阀压力开关可直接启动喷淋泵。7.3.4.4系统布线本系统报警线路,联动控制线路,消防电话线路、应急广播线路均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250V的阻燃型铜芯绝缘导线;供电电源线路、消火栓按钮启泵线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500V的耐火型铜芯绝缘导线。本工程是人员密集型高层建筑,采用低烟无卤线缆。集中敷设的导线采用金属防火线槽敷设,由线槽至各设备点间穿KBG管暗敷与不燃烧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做防火处理;或穿可绕阻燃金属管明敷。7.3.4.5剩余电流火灾报警系统1)本工程是一个使用功能多样化的高层建筑,人员密度高,考虑设置剩余电流火灾报警系统。剩余电流火灾报警系统的控制器应安装在建筑物的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内,由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统一管理,监控器、探测器设于配电小间及受监控的配电箱内。2)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①探测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②存储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信号存储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③切断漏电线路上的电源,并显示其状态。④显示系统电源状态。3)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的导线选择、线路敷设、供电电源及接地,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要求相同。十一、节能专篇(一)电气节能8.3.1合理选用供配电系统。8.3.2合理选择电动机启动及控制装置。8.3.3注重降低无功功率,抑制配电系统中的谐波分量,降低无功损耗,确保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8.3.4合理地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截面,减少线路的损耗。8.3.5采用高效、节能照明光源,高效灯具和附件,严格控制LPD值,合理进行灯光控制。直管荧光灯采用大功率稀土三基色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筒灯光源采用节能灯;光源显色指数Ra>80,色温在2700K~3500K之间。十二、环保专篇(一)电气环保9.3.1为防止及减少漏触电事故的发生,本工程所有插座回路均设置性能可靠的漏电保护开关,并专设PE线与接地体联结。9.3.2高、低压柜防护等级IP40,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9.3.3电缆桥架外壳接地,电缆垂直敷设时距地1.8m以下部分加金属(管)保护,所有配电线路金属管保护,以防漏触电事故的发生。9.3.4灯具金属外壳均可靠接地.9.3.5重要设备用房、强弱电间及设有淋浴设备的卫生间设置局部等电位联接。9.3.6采用低烟无卤电线电缆,减少火灾毒害。
/
本文档为【爱维斯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扩初说明-给排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