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农村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2020-10-05 2页 doc 24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发成

热爱生活

举报
农村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农科村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王 琳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 要]郫县农科村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以花卉种植业与乡村旅游业为主要经济载体。在花卉业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农科村原有的经济模式暴露出很多不足,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本文在对农科村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用国外的SWOT分析法,对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农科村经济的发展战略。[关键词]农科村 经济载体 SWOT分析 发展战略四川省郫县的友爱镇农科村距离成都市二十多公里,是一座具有川西农家风味的庭院建筑群体...
农村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农科村经济发展的SWOT及战略选择王 琳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 要]郫县农科村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以花卉种植业与乡村旅游业为主要经济载体。在花卉业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农科村原有的经济模式暴露出很多不足,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本文在对农科村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用国外的SWOT分析法,对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农科村经济的发展战略。[关键词]农科村 经济载体 SWOT分析 发展战略四川省郫县的友爱镇农科村距离成都市二十多公里,是一座具有川西农家风味的庭院建筑群体。农科村幅员面积仅平方公里,人口区区2300人,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全村人均年收入却达2万余元,核心区农民人均年收入高达4万元,第一产业的花卉收入与第三产业的旅游收入总体呈6比4,农产品畅销成都、重庆、香港、西安等全国数百个城市,农家乐的日接待能力达1万余人。农科村在经历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级跳”、农业旅游发展四次“突变”,以及城乡一体发展连续五次“互动”之后,该村的经济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威胁。一、农科村经济资源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优势(Strengh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现根据郫县农科村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分析(1)政府引导与扶持政策的优势。农科村农家乐在它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了上级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首先,中央和省市领导都高度重视农家乐,把它看作是四川及成都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旅游业是现代社会“朝阳产业”,具有投入产出高、产品时效长、就业容量大的特点,把农家乐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项目来抓;其次,把农家乐的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责任,确定专人负责,在农家乐连点成片的地方,还专门设立了一套服务农家旅游的机构。现在,有关方面还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高品位的农家乐,并从规划设计、手续办理、费税收取、资金筹措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力度,继续引导农家乐向“规范化、高品位、有特色、大市场”方向发展。(2)地缘优势及交通优势。郫县农科村处于成都市地近郊区,距成都仅二十公里,由于历史形成的城乡经济和文化的差异,随着经济的成长,人文环境的扩大,这种差距在以绿色为主的旅游往来中逐渐缩小。1997年成都市政府决定将郫县建成成都市的后花园,在政策、基础建设、资金等方面都给予支持。1998年竣工了成郫高等级公路,从而成都到郫县的道路进一步拓宽,各乡村道路也有所改善,1998年农科村自筹资金40%,政府出资60%,修建了一条一公里半的乡村道,从而到农科村旅游的车辆畅通无阻,极大地改善了道路的现状。1999年初,首次开通了成都西门车站至农科村的交通车,每五分钟发车一次,方便了游客的往来。另外,随着整个国家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汽车也逐渐涌入家庭,为外出休闲提供了方便,特别是为周末休闲提供了方便。(3)休闲旅游业自身性质的优势。建立在花卉种植业的基础上,农户只需投入少量资金把原有的生产、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即可开始从事农家休闲旅游,并在短期内可收回成本。从农科村一户姓邹的村民来看,1982年进行小量投资种植万年青,当年收入就上千元,然后将钱再次投入到花卉种植业中,1994年用十多年来的花卉收入修建了楼房一栋,1995年开始将该楼房进行了简单投入改善,从事休闲旅游业,最初接待游客每天仅几十人,在几年的经营中慢慢滚动发展,1998年再次扩大经营规模,整个庭院占地3亩,每天接待游客100人次左右。从1994年~1999年总投资14万元,所有资金都是在滚动发展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在整个农科村绝大部分农户的发展情况都是如此。(4)第一、三产业紧密结合的优势。农科村模式的成功实际上不是靠单一旅游业,而是以花卉、园林、盆景栽培为基础的商品化园艺业与旅游业相互补充、协同发展的兼业模式,其好处是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经得起市场需求波动的风浪。(5)名人效应和品牌效应的优势。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海内外新闻媒体持续关注,使得农科村的名人效应和品牌效应被不断放大。农科村成功接待了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乔石、陈慕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张学忠、杜青林、张忠伟、蒋巨峰、李春城、葛红林等,以及国际人居环境官员、联合国生态环境秘书长、越共中央代表团、克林顿访华代表团等多个国家和香港教师代表团的客人,向社会各界和国际友人展示了良好的农村新貌和开放形象。农科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移动电话第一村”、“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明村”、“AAA景区”、“中国农家旅游发源地”、“全国十大特色村”等省部级国家级称号。2.劣势(Weaknesses)分析(1)农民间的贫富差距仍然较大。农科村核心区的农户年人均收入已突破4万元,而在改造区,许多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却只有3000元~4000元。而且,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的还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说,贫富差距还是比较大的。(2)农民的花卉苗圃种植、销售没有形成规模。虽然农科村的花卉苗圃种植规模很大,也有外来的公司在此经营,但农科村村委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们种植什么样的花卉苗圃,怎样卖出去,都靠自己去收集信息。在提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大趋势下,农科村的花卉苗木、绿化工程如果不能进行产业化发展,必然会将路越走越窄。(3)开发规划无法落实到位。农科村为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对全村做出了整体规划进行改造,这需要当地居民进行搬迁移民,但政府无法给予相当的经济补助,当地居民便不肯配合,居民工作做不通,导致开发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农民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传统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在农村开展工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协调内部关系,把村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多与他们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转变他们的观念。(4)农科村的人才培训问题。农科村的村民普遍文化层次偏低,而花卉苗圃种植、修剪是技术性很强的活,政府应该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技术;对于“农家乐”来说,村民们也希望能参加接待礼仪、卫生等培训来提高水平。3.机遇(Opportunity)分析(1)国家政府的支持。2007年6月7日,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次国家设立成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进一步发挥成都特有的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和生态优势,强化成都的带动功能和辐射作用,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都将起到重大作用。对于拥有相对较好的旅游基础和生态优势的农科村而言,这次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成都的设立无疑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政府用“全域成都”的理念实施城乡统筹,必定为农科村经济的发展在融资、市场、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平台。(2)城镇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带来的机遇。成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省会城市,处于交通、通讯、商贸的枢纽位置,是一个人口较为密集地区。农科村休闲旅游目前的主要客源也就是成都市区的城镇人口及部分外地观光考察人员,这部分人长期生活在喧闹的都市,对郊区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特别向往。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好转,收入的增多,在满足基本生活开支后,还有充裕的资金用于休闲娱乐消费。4.威胁(Threats)分析(1)来自花卉产业发展的威胁。与农民联合生产花卉不同,有专业化生产实力的成都国际花卉产业园将成为农科村花卉园林产业的最大竞争对手。从主导农科村持续发展的园林花卉产业来看,行业竞争带来的威胁并不小。在没有实现专业化种植和管理的农科村,园林承包项目只能是短期内的低水平盈利部分。同时由于缺乏集中化经营和技术支持的农民花卉园林产业势必会逐渐丧失高端市场,没有深度挖掘花卉园林产业只能是维持农科村低水平的产业发展而不能实现跨越性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这一点不仅是农科村产业发展的瓶颈,还会成为减缓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关键原因。(2)周边相似经济体的竞争威胁。首先,周围的特色农家乐带给农科村很大竞争压力。比如:三圣乡的“五朵金花”和龙泉驿的书房村都各具特色,且以农家特色旅游为优势进行专业性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与之相比,郫县的农科村基本上就属于副业型农家乐,稍显逊色。其次,新兴的旅游业也对农科村的乡村旅游形成一定冲击。成都置信倾力打造的“国色天香游乐模式”将“花的精神”与“游乐原则”完美融合,吸引了无数顾客的眼球。与此同时,成都及周边形成了一个“三环旅游圈”,构成了成都独特的休闲旅游大格局。在这一大旅游格局之下,农科村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明显,相反新兴的旅游热点对农科村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将是巨大的威胁。二、农科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1.花木生产体系化的战略我们分析农科村的产业服务体系,重点分析其花木产业的组织化、信息化和市场化建设。首先,有组织才能有效益,单户种植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农科村可以尝试建立生产协调小组,对全村不同区域不同农户的花木生产品种进行科学、全面的组织,以达到种植规模化。其次,信息通畅才能保证科学培育和销售便捷。各个种植协会必须由村委会予以引导和协调,以增强各个农户间的信息通畅程度。再次,市场化是农科村花木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仅仅依靠政府的帮助是不行的,村委会和各个农户应该树立市场意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组织生产,尤其是要注重不同品种花木需求信息的搜集,尽可能地发展订单农业。2.乡村文化特色化的战略乡村文化应该是农科村农家乐经营模式的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如果没有自己的特有文化,就很难在未来的竞争和发展中形成优势。农科村可以探索乡村特色文化项目与企业化、市场化结合的发展路子,把四川的历史文化习俗、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农家乐的经营特点结合起来,继承和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各种文化活动。在具体的措施上,第一,加强村民文化素质教育,否则农科村的文化建设就会缺乏实质的内容;第二,对于娱乐,可以利用“三农”做文章,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比如:推出简单的农事、农活,发扬“光大农家”的文化内涵。3.扩展招商引资的战略招商引资是加快农科村二次创业的重要途径,可以实行整体开发、公司化运作来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益和效率。农科村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优化环境、招商引资为中心统揽农科村经济发展全局。在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努力培育投资软环境新优势。郫县政府部门应该突出优质快捷,完善“一站式”服务中心,构建“星级式”服务体系,实现“政府高效率服务,企业低成本办事”,为农科村的二次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农科村委会也要不断创新招商机制,整合招商力量,拓宽招商渠道,增强招商实效,力争在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上取得新突破。参考文献:[1]肖 静:广西蔬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6卷第9期[2]刘理科 汪 萍:过半农民资产超100万——农科村模式.中国城乡桥,2007年第4期[3]谭业华 陈 珍:兴隆南药园旅游资源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第19期[4]赵 伟:增城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年第25卷第4期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思考陈明凤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乡村的基础。嵊州市是我省的农业县,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努力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增强农村经济竞争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经济构成日趋多元化,传统农业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小。为此,要进一步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我市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特色农业基地80多万亩,其中省级以上无公害基地20余万亩、有机食品基地4万余亩,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累计发展农业企业19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家,并投资亿元,建成2平方公里农产品加工园区,区内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亿元,占全市的%,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全市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分别提高到85%和35%以上,全市农民从茶叶、香榧、花木、长毛兔等四大产业获得的年收益就达13亿多元。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发展个私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个私工业在我市遍地开花,并逐步形成了丝织、领带、花编、五金等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农村块状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全市新发展来料加工企业500多家,经纪人400多人,带动加工户1万多户,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来料加工产值近30亿元,加工劳务费收入4亿多元。要继续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家庭来料加工业,进一步挖掘民间资本潜力,培育工业经济后劲,并着力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农民转产转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要鼓励一批有一定积累和创业追求的来料加工户逐步走上创新创业创强之路,成为农村个私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有序发展农庄经济。以休闲农庄为主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累计投资亿元,发展各类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49个,经营户107户,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670万元,甘霖镇施家岙村、东坡山庄、剡溪渔业园还创建成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下一步,要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原则,引导各地依托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人文风情等特色资源,积极有序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经济支撑力嵊州“七山一水两分田”,90%是农村,70%是山区,农村经济基础较弱。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切实增强农村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拓宽农民转移空间。按照城市化、工业化互动发展的思路,加强市区和中心镇建设,切实增强城镇的集聚、带动和辐射效应,拓展农民进城镇就业、创业的空间。目前,全市有15万左右本市农民在城镇就业,有10万左右外来务工人员在嵊州工作生活,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逐步使有条件的进城农民实现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化,并积极引导有一定积累和有一技之长的进城农民在城里或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增收。打造农村发展平台。近年来,我市积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乡镇工业功能区为骨干、个私工业集聚区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平台建设。至去年底,全市已累计投入3亿多元,建成个私工业集聚区184个,入区个私企业达2630户,累计实现销售亿元,税收3700多万元。在个私工业集聚区的带动下,全市每年新发展个私企业1000户以上。要继续坚持以发展家庭个私经济为主题,以巩固、提升、扩张个私经济集聚区为主线,真正使集聚区成为工业经济的孵化器、农民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和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改善农村发展条件。近年来,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优势资源正逐步转化为经济潜力。原先我市山区毛竹价格每公斤只有元左右,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目前已达到每公斤~元左右。如通源乡茶培村共有毛竹林800亩,每年可采伐毛竹30万公斤,毛竹价格提高后每年能增收10多万元。但总体而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统筹内外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外拓力随着市场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制约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为此,要按照内优外拓的思路,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不断开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基地外建。以茶叶、花木等主导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基地外拓、资源外引,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至去年年底,全市累计农业外拓基地万亩,尤其是茶叶产业,已相继建立市外茶叶基地30余万亩,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华发茶厂,已先后在湖北、福建及本省各地联结茶园万亩,成了国内最大的“茶包头”。要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产业产业,巩固我市全国最大出口珠茶加工集散中心的地位,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无公害茶生产中心和名优茶生产中心,从而实现从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绿色茶都的跨越。市场外拓。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培育农产品贩销队伍,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全市现已组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18个,带动农户12万户,每年为农民直接销售农产品达3000多万元;有3800多名农民从事花木、茶叶、果品等专业贩销,年贩销额达亿元。要进一步鼓励农业企业外进超市、外设窗口、外销产品,积极创造条件申办自营出口权,把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断拓展我市农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产业外输。目前,我市传统小笼包产业已遍布全国,从事小笼包经营的农户达3万多户,每年收入超过5亿元,小笼包专业村剡湖街道禹溪村有40%的农户外出制作小笼包,全村小笼包年收入300多万元、人均达万元。此外,全市有100多个民营剧团活跃在农村舞台,从业人员3600余人,演出收入5000多万元;有6500多农民外出当“田包头”,在外承包土地万亩,年产值超过亿元。为此,要进一步打响嵊州小笼包子、嵊州越剧等一批特色品牌,扶持发展一批特色专业村,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到城市开店经商,到外地经营特色产业,促进传统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统筹人的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原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关键靠人。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本领,不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积蓄后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各类农民培训45万人次,共万多名适龄农民掌握了木工、钳工、领带、针织、厨具等相关产业的生产技术,实现了转移就业。要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深入开展新农村主题教育和农民就业转移培训,建立健全企业出单、农民点单、学校接单、政府埋单的长效机制,依托农技大师、农民信箱、职教中心、实训基地、乡镇农校等平台,切实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培养经济能人。近年来,我市专门建立了农村人才库,登记在册的“草木才子”已达12500多名,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继续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思路,实施农村人才培训工程,把培养经济能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一方面,要将这些农村优秀人才作为农村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的优先发展对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使其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头羊”和农村经济的示范者,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村干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引路人。如长乐镇上南庄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已发展丝织户40多户,大白菜、甘蔗种植大户40多户,两项合计年收入近500万元;崇仁镇木马峧村投资120万元建成生态万兔场,全村兔毛、种兔年收入达300多万元,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狠抓教育培训,强化工作保障,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领导和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带领农民群众闯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新路子。统筹各方力量,增强农村经济推动力发展农村经济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此,要认真落实各项“三农”政策,整合政府资源,引导社会力量,进一步营造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强大合力。切实加大扶持力度。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统筹城乡30条、新农村建设30条以及山区经济13条等一系列农业农村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扶持效益农业和山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每年安排500多万元专项扶持个私工业集聚区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深入开展结对帮扶。2006年,我市结合绍兴市“双五千”以下村结对帮扶活动,启动了“百村千户扶贫攻坚计划”,全市100个贫困村累计到位帮扶资金万元,完成实施扶贫项目131项,其中个私小区、农业基地等经济发展项目81项,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明显增强。如贵门乡白宅墅村,借结对帮扶之力新建名茶集聚区,全村茶叶年产值达万元,户均名茶增收超万元;里南乡蒋家湾村建成丝织个私小区,丝织户全年可增收70万元,全村农户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500元,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厂房租赁每年可增收万元。要继续积极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整合部门优势资源,切实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近年来,全市有200余家工商企业采取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村企合作等形式支持结对村的建设与发展,累计实施项目127只,投入资金7833万元。如三界镇西后村企业家贝秋荣和沈湖村企业家苏德科分别捐款400万元和150万元,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双鸟机械分别在崇仁、黄泽等地建立配套基地,实行产业扶持;振兴针织在雅璜建立针织加工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要继续按照政府引导、互利共赢的原则,动员全市企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兴建来料加工基地、出资出力、出谋划策等形式,帮助结对村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
本文档为【农村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