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2019-09-18 8页 doc 4MB 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二○○七年十二月目录1第一章概况1第一节概况6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7第三节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8第四节本次工作情况10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10第一节区域地层11第二节区域构造13第三节区域矿产14第三章矿区地质14第一节地层16第二节构造17第三节煤层20第四节煤质24第五节煤质及工业用途评述25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5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31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34第三节环境地质条件36第四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37第五节小结39第五章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
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二○○七年十二月目录1第一章概况1第一节概况6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7第三节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8第四节本次工作情况10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10第一节区域地层11第二节区域构造13第三节区域矿产14第三章矿区地质14第一节地层16第二节构造17第三节煤层20第四节煤质24第五节煤质及工业用途评述25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5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31第二节地质条件34第三节环境地质条件36第四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37第五节小结39第五章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39第一节勘探方法、工程布置原则39第二节勘探工程及质量评述40第三节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40第四节采样及测试41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41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41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41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42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43第五节采空区边界圈定43第六节块段划分44第七节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45第八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47第九节资源储量变化情况52第七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52第一节煤炭市场需求预测52第二节资源条件综合评价54第三节外部开发条件55第四节地质灾害与环境影响的分析56第五节煤矿建设效益概述58第六节煤矿建设综合评价59第八章结语59第一节工作成果60第二节存在问题60第三节建议插图: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新、老矿界对比图62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矿区范围资源/储量估算叠合图63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区地形地质图 1:5000 2 2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1:2500 3 3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区水、工、环地质图 1:5000 4 4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区勘探线剖面图 1:5000 5 5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区开拓巷道暨关系图 1:5000 6 6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C1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5000 7 7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C2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5000 8 8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C3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5000 9 9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C4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5000附件1、委托书2、采矿许可证3、《地质勘查资质证书》4、承诺书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况一、目的和任务根据《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储量体系认证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年35号)、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储资[2002]04号)文件精神,为调查核实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资源储量的具体情况,受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的委托,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五地质大队为该煤矿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其目的是对整合前煤矿和整合后煤矿进行储量核实,查明整合前后资源量、扩界部份资源量以及重叠部份资源量对比情况,为矿山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和矿管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依据。具体要求如下:根据原普查及储量核实报告以及煤矿生产资料,①详细评述煤矿煤层的厚度变化情况、可采情况和稳定性情况;②评述煤矿可采煤层煤质变化及工艺性能情况;③评述煤矿开采前后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条件;④评述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变化规律;⑤估算煤矿采矿权许可范围内可采煤层保有资源储量。二、矿权设置等情况矿权设置: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矿业权人及采矿权人为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该矿山在整合前,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矿区面积为0.872平方公里,开采标高为1729.6m-1356.6m;整合后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2)。矿区面积由原来的0.872增至2.865平方公里。开采标高由1729.6m至1356.6m。表1-1原矿区拐点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2767175.00 35475750.00 2 2767620.00 35475330.00 3 2768350.00 35476130.00 4 2767720.00 35476720.00 5 2767325.00 35476290.00 矿区面积 0.872km2 开采标高 1729.6-1356.6m表1-2现矿区拐点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2768340 35476084 2 2767723 35476672 3 2767372 35475099 4 2766486 35474213 5 2767555 35474272 6 2767753 35474878 7 2768047 35474925 矿区面积 2.865km2 开采标高 1550-1200m白碗窑镇超强煤矿的主井及风井口位于矿区南东侧,白碗窑镇超强煤矿原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410245,矿区面积为0.872km2,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见原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开采深度标高1729.6m至1356.6m,发证日期为2004年11月9日,有效期为10年(2004年11月-2014年11月);现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711618,矿区面积为2.865km2,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图8、图9),矿区形状呈不规则七边形,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开采深度标高1550至1200m,发证日期为2007年9月3日,有效期为1年(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原白碗窑镇超强煤矿主要开采C1、C2、C3、C4煤层。至2006年12月止,矿山已采空(消耗)煤矿8万吨。三、核实依据1.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采矿许可证(付本) 证号:52000007116182.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委托书3.国土资发〔2007〕26号《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其它相关规程。4.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四、收集的主要资料1.2002年6月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七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榔树沟(枣庄)煤矿普查评价报告》。2.2003年7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七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补充勘查评价报告》。3.2002年6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七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4.2006年12月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提交的《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5.2007年5月贵州省兴义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新老矿界对照图》(1:10000)。6.2007年9月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提供的《采矿许可证》五、交通、位置超强煤矿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南西,行政区划属黔西南州兴义市白碗窑镇所辖。地理坐标:东经104°44′40″-104°45′47″,北纬25°00′11″-25°01′12″。兴义市至白碗窑镇有通乡级公路,矿山距白碗窑镇6公里,距兴义市43km(直距19km),距顶效火车站50km,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1)。图1-1矿山交通位置图六、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矿区为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沟壑发育。地势总体是南西高、北东低,地形切割较大;中部高,地势稍平缓。最高处为中部猪山林山头,海拔标高1729.6m;矿区西北白碗窑沟谷最低,海拔标高1356.5m。最大相对高差373.1m,地形坡度一般20°左右,局部较陡达45-55度。基岩出露较好。区内煤层出露标高在1356.5m以上,均分布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356.5m)。2.矿区地表水矿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是季节性溪流。地下水主要是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区内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上统关岭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岩性多为灰岩、泥岩、粉砂质泥岩,泥砂岩,有一定的隔水性,大气降水不易渗入地下,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地表水大多为“U”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流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大多在雨季时增大,旱季时减小甚至干涸。一般小于2l/s。3.气候本区属亚热带温暖春干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热为7月,最冷为1月,年平均气温16.1℃,极端最高气温34.9℃,极端最低气温-3.1℃;年平均降雨量1520.9mm,降雨多集中在5—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5.经济概况区内工业不发达,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经济作物有烤烟、苡仁米、芭蕉芋等。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矿产资源主要有钼(已探明3202吨)、白云岩(1366万吨)、煤(2.68亿吨),还有铀、汞、锑、铜、钴、石灰岩、石英砂岩等。近年来,由于区内煤矿、金矿的开发,地方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965~1966年,六盘水地区煤矿地勘公司、煤炭科学院西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包括本区在内的上二叠统含煤地层进行了研究,并将该地区煤层进行了分层编号。1:20万《罗平幅》和区内1:5万《敬南幅》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分别由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1976~1977年)和贵州区调院(90年代末)完成。2002年4-5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局117地质大队对超强煤矿进行了普查并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榔树沟(枣庄)煤矿普查报告》(黔国土资储审字[2002]第47号文评审通过)。计算了C2、C3号煤层总资源量为166.11万吨,保有资源量333+334?为163.4万吨,其中333为123万吨,334?为40万吨,采空量2.71万吨。2003年7月,贵州省地质局117地质大队进行了补充勘查工作,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补充勘查评价报告》(黔国土资储审字[2002]第47号文评审通过)。计算了C1、C4号煤层总资源量为136万吨,保有资源量333+334?为120万吨,其中333为87万吨,334?为33万吨,断层防水煤柱16万吨。2006年12月,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对超强煤矿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工作,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重新核算了矿山C2、C3累计查明的资源量为150.75万吨,矿山实际保有资源量142.75万吨(保安煤柱15.84万吨),,其中(333)105.48万吨,(334?)21.43万吨,开采消耗资源量8万吨。通过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历次地质工作成果,对该矿范围内煤层赋存情况、构造变化规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了一定了解;对矿区C1、C2、C3、C4号煤层的结构、构造、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已基本查清。第三节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超强煤矿于2003年11月申办建井,投资人民币1500万元,2005年11月以前采掘巷道,尚未形成采面;2006年12月之前,巷道底部建成的工作面上已经形成一个150米长、55米宽的采空区。采空量8万吨。矿井目前正在进行技改,在技改的期间能接近6万吨/年的生产规模,为达到年产量15万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统计,截止2006年12月,矿山共开采原煤8万吨,所采资源量是巷道采掘的煤量。主要是开采C2、C3煤层。第四节本次工作情况一、工作情况本次工作时间为2007年10月,由于项目时间较紧,本次工作以收集资料为主。为了编制本核实报告,我队根据工作情况成立“报告编制小组”和报告编制指导委员会,到超强煤矿进行实地调查访问,调查了矿区水文点资料3个,地质灾害点3个,井田煤层厚度、矿井涌水量、采空区、地层产状及新揭露的地质构造等情况,矿方提供了巷道掘进、见煤、采煤及煤质资料,收集该矿历年地质资料及地质普查评价报告(2002年6月),补充勘查评价报告(2003年7月)。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2006年12月)。地质灾害危险性说明书(2002年6月)。等相关资料,对超强煤矿生产地质资料进行汇总、制图、分析,编写文字报告和图件、表格处理,从而完成本次核实工作。本次核实工作编制图件9张,文字1本。本次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有:1.根据已有地质勘查等资料,评述了矿井地质构造类型为中等。2.基本查明了可采煤层的主要煤质特征,圈定了煤的风氧化带,指出了煤的利用方向。查明了矿区煤层的煤类为无烟煤。3.矿区属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较好。4.重新估算了矿区内煤炭资源量。二、核实后的各类资源储量经估算,截至2007年9月底,核实C1、C2、C3、C4煤层总资源量为536.83万吨,保有资源量为383.02万吨(见图6、图7、图8、图9)。其中:1、查明的控制经济基础储量(332)72.4万吨。2、推断的煤炭资源量(333):205.01万吨。3、煤炭预测资源量(334?):23.93万吨。4、断层保安煤柱:81.68万吨。5、准采标高1550m以上资源量:135.36万吨。另开采消耗(即采空区的资源储量)资源储量18.45万吨。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一节区域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上统黄龙组、马平组;二叠系中统栖霞组、茅口组,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大冶组、安顺组,中统关岭组、杨柳井组、垄头组、许满组、边阳组;上统竹杆坡组、瓦窑组、赖石科组及老第三系石脑群,第四系。地层区划石炭系、二叠系属华南地层区,三叠系跨杨子、右江地层区,地层相变较频繁。从老到新简述如下:1、黄龙组、马平组(C2h-m):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组间为整合接触。厚0-320m。2、栖霞组、茅口组(P2q-m):为一套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与下伏地层马平组呈整合接触。厚300-650m。3、龙潭组、长兴组(p3l-c):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碳酸盐岩及含煤碎屑岩,组间为整合接触,与伏地层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厚260—460m。4、飞仙关组、永宁镇组(T1f-yn):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间为整合接触,横向上分别相变为安顺组、大冶组。与下地长兴组呈假整合接触。厚1000m左右。5、大冶组、安顺组(T1d-a):为一套斜坡相碳酸盐岩,组间为整合接触,横向上分别相变为飞仙关组、永宁镇组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厚500m左右。6、关岭组、杨柳井组、垄头组(T2g-y-l):为一套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组间为整合接触,杨柳井组与龙头组横向上相变。与下伏地层永宁镇组或安顺组呈假整合接触。厚1100-1800m。7、许满组、边阳组(T2-b):为一套盆地相重力流碎屑岩,组间为整合接触,边阳组与横向上相变为垄头组。与下伏地层安顺组呈整合接触。8、竹杆坡组、瓦窑组、赖石科组(T3z-w-ls):为一套盆地相碎屑岩,厚度800m左右。组间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边阳组或杨柳井组呈整合接触。厚度大于1500m。9、老第三系石脑群(Esn):由砾岩、含砾粘土岩、角砾状泥灰岩等组成,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残留厚度大于100m。10、第四系(Q):主要由残坡积、冲洪积的砂、砾及粘土等组成。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0-20m。第二节区域构造矿区位于扬子陆块的侏罗山式褶皱带西南缘与右江造山带的南盘江造山型褶皱带结合部位。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向。另有北西向构造。褶皱型式多样,包括了隔槽式、类隔槽式、隔档式,疏密波状和箱状等类型,其中以隔槽式褶皱最为发育和典型,并普遍发育有与褶轴平行的冲断层。断层与褶皱一起构成典型的褶皱——推覆构造(图2)。主要褶皱构造为雄武背斜。雄武背斜:轴向北东,轴线长30km左右。核部地层为石碳系上统黄龙组及马坪组,翼部依次为栖霞组至垄上组,沿背斜轴部及翼部均发育有与轴向一致的正、逆断层。第三节区域矿产区域内主要矿产有:金、铀、钼、汞、铜、砷、煤矿、砖瓦用粘土及粘土、水泥用石砂岩等。其中金矿、煤矿是区内主要矿种。第三章矿区地质第一节地层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从老至新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Q)(见图1、图3、图4)。受构造影响,缺失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等地层。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龙潭组(P3l):分布于矿区F1断层南东盘及F2断层北西盘,是本区的含煤地层。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以下二个岩性段。第一段(P3l1):底部由凝灰质粉砂岩、角砾状蚀变硅质岩组成。与下伏茅口组假整合接触,在底部岩溶界面上常有杂包硅质、粘土质岩分布。主要为紫红、黄褐色中厚层状硅化灰岩夹少量薄层泥岩。为区内金矿的赋矿地层。该套地层(相当于区域上所称的大厂层)形态变化大,局部缺失(厚0—25m)。中下部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薄层石英细砂岩及泥灰岩等。中上部为矿区含煤岩系。以条带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煤层、煤线呈不等厚互层,夹薄层石英细砂岩,厚28-60m左右。区内出露不全,仅在南东榔树沟一带有出露,出露厚度30m。第二段(P3l2):上部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与灰、深灰色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燧石灰岩、煤层、煤线组成不等厚韵律沉积。为区内主要含煤层位。厚88-130m。下部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钙质粘土岩夹煤层或煤线。厚70-90m。其间夹4—7层炭质泥岩及煤层,可采煤层有C1、C2、C3、C4四层,产于该组中上部。其中C1煤层位于本段上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10-15m,煤层厚度一般在1.05-1.46m,平均1.30m。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平均倾角16°,为单斜煤层。煤层中无夹矸,结构简单,展布稳定。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C2煤层:产于上煤组上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30-36m,距C1煤层20-25m,煤层厚度一般在1.8-2.2m,平均2.02m。全区可采。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平均倾角16°,为单斜煤层。煤层中无夹矸,结构简单,展布稳定。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C3煤层:产于上煤组中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50-60m,距C2煤层18-23m,煤层厚度一般在0.9-1.2m,平均1.01m。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为单斜煤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度,平均倾角16°。煤层中无夹矸,结构简单,展布稳定。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C4煤层:产于上煤组下部,距C3煤层20-30m,煤层厚度一般在1.03-1.38m,平均1.17m。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为单斜煤层。倾向北西,倾角12-20°,平均倾角16°。煤层中无夹矸,结构简单,展布稳定。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2.长兴组(P3c):分布于矿区中部地段,岩性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含燧石团块泥晶灰岩、生物屑泥晶灰岩夹少量钙质粉砂岩,含腕足类、腹足类等化石,与下伏地层龙潭组呈整合接触。厚约125-180m。3.关岭组(T2g):分布于矿区中部F1与F2之间,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两个岩性段,岩性段之间为连续沉积。与长兴组(P3c)地层为断层接触。第一段(T2g1):上部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下部为灰色薄层灰岩、灰黄色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夹灰绿色泥页岩及粘土岩。受断层影响,出露不全,厚大于150m。第二段(T2g2):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下部为灰色、灰黄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夹深灰色泥灰岩。受断层影响,出露不全,厚大于200m。4.第四系(Q):分布于缓坡地带或地形低洼处,以残坡积物为主,上部红色、黄色含少量砂砾粘土及腐植土。下部以岩石碎块为主。厚0—5m。由于面积小,地质图上未表示。第二节构造矿区位于雄武背斜北西翼的北东。雄武背斜为一轴向45~50°延伸约30Km。矿区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主要有F1、F2断层。F1、F2断层斜穿背斜核部,向北东延伸贯穿本矿区。受区域构造影响,矿区地层产状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18°,平均倾角16°,为缓倾斜单斜岩层。1、褶皱雄武背斜:轴向北东-南东,轴线长30km左右。核部地层为石碳系上统黄龙组及马坪组,翼部依次为栖霞组至垄上组,沿背斜轴部及翼部均发育有与轴向一致的正、逆断层。北西翼受纵向断层破坏,地层出露不全。在断层附近,局部发育规模较小的次级褶皱。2、断层F1:位于矿区中部,构成矿区煤层的北西边界线,走向46°,倾向316°,倾角50~55°,北西盘地层为关岭组第一段,南东盘为长兴组地层,正断层,断距>800米。F2:位于矿区北西侧,走向50°,倾向320°,倾角60°,北西盘地层为龙潭组第二段,南东盘为关岭组第一段,为压性逆断层,断距>800米。第三节煤层一、含煤岩系矿区内含煤岩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其上覆地层为长兴组,下伏地层为茅口组(区内未出露)。为一套浅海-潮坪(泥坪、煤坪)交互的砂页岩、燧石灰岩与炭质页岩、煤层、煤线组成的韵律层。按沉积旋回、岩性、含煤性分为上、中、下三个煤组,下煤层与龙潭组第一段对应,中、上煤组与龙潭组第二段对应。区内含煤岩系主要出露于F1断层的南东盘和F2断层的北西盘,下煤组仅在榔树沟一带出露。煤系出露厚度250m。为便于工作,将区内煤层厚度大于0.2m,相对较稳定的9层煤自上而下编为C1-C9号煤层。1、上煤组(P3l2):区内主要含煤组,厚88-130m。岩性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与灰、深灰色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燧石灰岩、煤层、煤线组成不等厚韵律沉积,夹少量泥灰岩。底部以该质粘土岩出现与中煤组分界。产C1、C2、C3、C4煤层(全区可采)。煤层厚0.8-2.2m。沿煤层露头线,民采老洞较多。2、中煤组(P3l2):厚70-90m。岩性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质粘土岩夹煤层或煤线及少量钙质粘土岩。产C5、C6、C7号煤层,煤层厚0.2-0.4m。均属不可采煤层。3、下煤组(P3l1):厚28-60m。岩性为条带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夹薄层石英细砂岩。区内出露不全,出露厚度30m。据区域资料,产C8、C9号煤层,煤层厚度0.2-0.5m,均属不可采煤层。二、可采煤层据工作成果表明,区内有较稳定的四层可采煤,从上到下编号为C1、C2、C3、C4。现列述如下:1、C1煤层:产于上煤层,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10-15m,煤层厚度一般在1.05-1.46m,平均1.30m。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平均倾角16°,为单斜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展布稳定。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该煤层为矿区可采煤层之一。2、C2煤层:产于上煤组上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30-36m,距C1煤层20-25m,煤层厚度一般在1.8-2.2m,平均2.02m。全区可采。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度,平均倾角16°,为单斜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展布稳定。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该煤层为矿区可采煤层之一。3、C3煤层:产于上煤组中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50-60m,距C2煤层18-23m,煤层厚度一般在0.9-1.2m,平均1.01m。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为单斜煤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度,平均倾角16°。煤层结构简单,展布稳定。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该煤层为矿区可采煤层之一。4、C4煤层:产于上煤组下部,距C3煤层20-30m,煤层厚度一般在1.03-1.38m,平均1.17m。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为单斜煤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12-20°,平均倾角16°。煤层结构简单,展布稳定。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该煤层亦为矿区可采煤层之一。综上所述,C1、C2、C3、C4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稳定类型为较稳定型煤层。三、煤层对比区内可采煤层特征见表3-1。表3-1矿区主要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厚度 煤层间距(m) 煤层结构 顶底板岩性 稳定性 平均倾角 体重(t/m3) 项板 底板 C1 1.05-1.461.30 简单 粉砂质粘土岩 粉砂质粘土岩 较稳定 16° 1.38 23 C2 1.80~2.202.02 简单 粉砂质粘土岩 粉砂质粘土岩 较稳定 16° 1.39 21 C3 0.9-1.21.01 简单 粉砂质粘土岩 粉砂质粘土岩 较稳定 16° 1.42 15 C4 1.03-1.381.17 简单 粉砂质粘土岩 粉砂质粘土岩 较稳定 16° 1.38 矿区内C1、C2、C3、C4煤层全区可采。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层间距无明显变化,层位较稳定。煤质均属变质中等的无烟煤。四、煤层风、氧化带矿区未采风、氧化带煤层样,根据矿区附近老窑开采情况和主井工程编录,煤层风、氧化带为煤层露头往下垂深50m范围内,风氧化带煤层呈粉状,煤质一般较差。本次工作将风、氧化带下界定为煤层露头往下50m。第四节煤质一、煤岩特性矿区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差异不大,以细粒结构为主,层状及细-中条带状构造。煤层呈黑色-灰黑色,沥青-玻璃光泽,条痕黑灰色,节理较发育,参差状断口,块状构造,坚硬(相对硬度3以上)、脆性较小,成块率较高。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亮型为主,夹暗煤及镜煤和线理状丝炭。有镜质和丝炭组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及黄铁矿、石英等。原煤发热24.94-34.7MJ/Kg之间,属高热值无烟煤。二、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一)化学性质据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七地质大队(2003年7月)所作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补充勘查评价报告》及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2006年12月)《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资料显示,该矿区煤层化学工业指标如下(矿方提供):1.灰分(Ad):以C3煤层最高,平均灰分19.1%,属中灰分煤;C4煤层次之,平均灰分18.1%,属中灰分煤;C1煤层再次之,平均灰分18.04%,属中灰分煤;C2煤层相对较低,平均灰分7.83%,属特低灰分煤。总体为特低-中灰分煤。2.挥发分(Vdaf)以C2煤层最高,平均挥发分为9.24%;C1煤层次之,平均挥发分7.64%;C3煤层再次之,平均挥发分7.32%;C4煤层相对较低,平均挥发分7.08%。3.硫分(St,d)煤层中所含硫以无机硫为主,以C3煤层最高,平均含量为2.84%;为中高硫煤;C4煤层次之,平均含量为2.75%,为中高硫煤;C1煤层再次之,平均含量为2.49%,为中高硫煤;C2煤层相对较低,平均含量为2.04%,为中高硫煤。总体为中高硫煤。4.水分(Hdaf)以C2煤层最高,平均水分3.02%;C3煤层次之,平均水分2.45%;C1煤层再次之,平均水分为1.72%,;C4煤层相对较低,平均水分为1.62%,。煤质特征见表3-2。表3-2  矿区可采煤层煤质特征一览表 煤层 煤质分析 煤种 水分(Mad) 灰分(Ad) 挥发分(Vdaf) 全硫(Std) 固定炭 发热量(MJ/kg) 粘结性 C1 原煤 1.72 18.04 7.64 2.49 71.31 24.94 粉状 WM C2 原煤 3.02 7.83 9.24 2.04 70 30.9 粉状 C3 原煤 2.45 19.10 7.32 2.84 70.78 34.7 粉状 C4 原煤 1.62 18.1 7.08 2.75 70.95 25.21 粉状 (二)工艺性能1.结渣性矿区煤层灰分以C3煤层最高,平均灰分19.1%,属中灰分煤;C4煤层次之,平均灰分18.1%,属中灰分煤;C1煤层再次之,平均灰分18.04%,属中灰分煤;C2煤层相对较低,平均灰分7.83%,属低灰分煤。结渣性较差。2、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据贵州鑫诚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0月)所作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瓦窑镇超强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书》资料显示,该矿区二氧化碳含量均较高,绝对涌出量为0.71m3/min,相对涌出量为5.08m3/t。3、热稳定性据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七地质大队(2003年7月)所作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补充勘查评价报告》及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2006年12月)《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资料显示(矿方提供):矿区煤层原煤发热量为24.94-34.7MJ/kg,为中热值-特高热值无烟煤。4、煤层自燃倾向性及爆炸性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检测报告》(2007年3月24日)提供的2号煤层分析结果显示,2号煤层的水分1.35%,灰分为19.25%,挥发分7.53%,全硫1.38%,焦渣特征为2,煤吸氧量(cm3/g干煤)1.15,自燃倾向分类为Ⅲ级(不易自燃)。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检测报告》(2007年5月16日)提供的3号煤层分析结果显示,3号煤层的水分0.81%,灰分为11.87%,挥发分5.78%,焦渣特征为2,火焰长度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0%,爆炸性结论:煤尘无爆炸性。5、煤的结焦性及粘结性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检测报告》(2007年3月24日)提供的2号煤层分析结果显示,2号煤层的焦渣特征为2,区内煤层均为无烟煤,煤质坚硬、性脆。煤岩以半亮型-亮型为主,夹暗煤及镜煤和线理状丝炭。据该区以前勘查报告资料表明,各煤层顶、底板泥化可采比小,在常温下沉降速度快,区内煤层属不易泥化煤。其结焦性及粘结性均较差。三、视密度此次未取样分析各煤层视密度,据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七地质大队(2003年7月)所作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超强煤矿补充勘查评价报告》及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2006年12月)《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资料(矿方提供),矿区煤层视密度为:C1为1.38t/m3、C2为1.39t/m3、C3为1.42t/m3、C4为1.38t/m3。四、可选性矿区内未采大样进行筛分及浮沉试验。五、有益、有害成份矿区内有益组分为镜质和丝质组分。有害组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及少量黄铜矿、石英等;原煤磷含量(P)一般均小于0.01%,属特低磷煤。砷含量(As)小于0.001%属二级含砷煤。综上所述,矿区可采煤层为特低灰-中灰、中硫-高硫、中热值-特高热值无烟煤,可用作动力用煤及民用煤等。第五节煤质及工业用途评述根据各煤层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井田各煤层均具有广泛用途,可用于动力用煤,民用煤,火力发电,一般工业锅炉用煤,气化用煤,可作冶金喷吹燃料,可用于小型高炉炼铁、竖式石灰窑烧制石灰,水泥回转窑用煤,经洗选后可制碳素材料或制造电石及深加工。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据1:20万幅《罗平幅》综合水文地质图,矿区位于扬子陆块的侏罗山式褶皱带西南缘与右江造山带的南盘江造山型褶皱带结合部位,位于雄武背斜北西翼,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32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约16°。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包括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及中统茅口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洞、漏斗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水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碎屑岩分布面积较大,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砂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受季节变化控制较明显,一般每年5月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三、四月份降为最低值。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区为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沟壑发育。地势总体是南西高、北东低,地形切割较大;中部高,地势稍平缓。最高处为中部猪山林山头,海拔标高1729.6m;矿区西北白碗窑沟谷最低,海拔标高1356.5m。最大相对高差373.1m,地形坡度一般20°左右,局部较陡达45—55°。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为1520m。矿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是季节性溪流。地下水主要是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以矿区中部北东向一线山脊为该地区的主要分水岭,可划分为北西和南东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北西部水文地质单元出露地层为关岭组碳酸盐岩及龙潭组碎屑岩,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往北东径流。南东部水文地质单元出露地层为关岭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及龙潭组碎屑岩,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往北东径流(见图3)。(一)地层富水性矿区面积2.865km2,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1g)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Q)。地层富水性简述如下(由下至上):1.龙潭组(P3l):为灰、灰黄、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炭质泥岩夹煤层(线),厚度约530m,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属裂隙含水层,为相对隔水层。2.长兴组(P3c):岩性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含燧石团块灰岩、粉晶灰岩夹钙质粉砂岩,厚约25m。富水性较强,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层。3.关岭组(T2g):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T2g1):上部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下部为灰色薄层灰岩、灰黄色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加灰绿色泥页岩及粘土岩。厚大于150m。富水性较强,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层。第二段(T2g2):上部为灰色中厚层-厚层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下部为灰色、灰黄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夹深灰色泥灰岩。厚大于200m。富水性较强,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层。4.第四系(Q):主要由灰黄、土黄色粘土、砂及砾石等组成,厚0~10m,含水贫乏。为孔隙水含水层。(二)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地下水以泉或分散流形式补给溪沟,各含水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区内的地下水靠大气降雨补给,大气降雨一部份蒸发回到大气层,另一部份通过裂隙、岩溶管道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的流向受岩性、构造及地形的控制,其总体流向为由南西向北东流。三、水文地质类型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断层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最高开采标高为1550m,高于侵蚀基准面(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1356.5m)193.5m左右。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此外,根据地表调查分析,矿区内的F1、F2可能为导、含水断层。今后开采到该断层附近时应注意采取防、排水措施,避免断层充水使矿井发生水患。四、充水因素分析1.大气降水:是主要的充水水源。含煤地层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和降水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2.地表水:区内冲沟发育,地形切割较深。有些冲沟常年有水,枯水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溃入。3、地下水:区内地下水的埋藏类型为潜水,埋藏深度随地势高低而变化。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地下水动态随季节而变化,一般规律是丰水期流量增大,而枯水期地下水流量减小;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水。下伏含水岩组中地下水有可能作为冲水水源,采掘过程中,应预防地下水涌入。4.老窑水: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被关闭。老窑采空冒落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因此,老窑大多有积水。开采浅部煤层,应预防老窑水涌入。4.第四系孔隙水:由黄土、粘土、砂及砾石等组成,透水性较强,特别在雨季含水量饱和度增高。5.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含煤地层与隔水段呈间互状,虽富水性弱,但具一定的承压性,应做好排水准备。6.长兴组与关岭组强含水层:覆于含煤地层之上,与下伏C1煤层底板距离15m-25m,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大,但当断层切割使其与含煤地层直接接触时,开采煤层应进行探防水。五、矿井涌水量1、目前生产矿井涌水量通过业主、矿山工程师实际调查如下;最大涌水量(2台水泵):(1)、水沟宽度:0.3m(2)、水深度:(0.09+0.10+0.11)÷3=0.1m(3)、水流速度:5m/10s=0.5m/s排水量:Q=S·V·R=0.3×0.1×0.5×0.75×3600m3/h=40.3m3/h每天2台同时抽水15.5小时,1台抽水8.5小时,故平均每小时排水量也即矿井的最大涌水量为:Q涌=(40.3×15.5+40.3/2×8.5)÷24=(627.75+171.275)÷24=33.29m3/d最小涌水量:Q涌=(40.3×4+40.3/2×8.5)÷24=(161.2+171.275)÷24=13.85m3/d了解到该煤矿在正常生产时,平常矿坑涌水量为13.85吨/日左右,在雨季时矿坑最大涌水量可达33.29吨/日。2、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的确定矿井位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区,矿井充水主要因素为龙潭组煤系及长兴组、关岭组地层,矿井涌水量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计算,原则上是根据矿区地貌、岩性、构造、岩溶发育程度等的差异,来确定矿区的入渗系数、汇水面积等有关水文地质参数,按公式进行计算,大气降水的渗入量为矿井涌水量。3、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及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根据该矿提供的矿区内C3煤层涌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比拟法进行估算未开采区域的矿井涌水量:Q=Q1×式中:Q—预测矿井涌水量(m3/d)Q1—矿井现状实测涌水量(m3/d)F—矿区拟开采面积(km2)F1—矿区实际采空区面积(km2)S—预测未来地下水位下降值(m)S1—矿区现状水位降深值(m)表4.1兴义市超强煤矿矿井涌水量估算结果表 井巷控制面积(km2) 地下水位降深(m) 实测矿井涌水量(m3/d) 预测矿井未开采区涌水量(m3/d) F1 F S1 S Q1旱 Q1雨 Q旱min Q雨max 0.25 2.95 60 145 13.85 33.29 39.9 95.88根据计算结果,矿井未来涌水量为39.9-95.88m3/d,总体上看,矿井涌水量较小,水文地质条件不复杂。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根据此公式可对涌水量进行粗略的估算。为了更好准确的估算涌水量,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各煤层井下涌水量记录。观察涌水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涌水量记录情况,修改涌水量的估算公式。在开采深部煤层时,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及边采边探也是本矿必须做和应高度重视的工作。六、供水水源矿区范围内无较大的水源地分布,仅有零星泉水点或水点可供利用。为满足矿区开发用水的需要,建议进行矿区供水水源勘探工作。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一)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划分为软弱岩组及松散岩组二类。软弱岩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主要岩性为碎屑岩及煤等,遇水易软化,工程性质不良。松散岩组:主要包括第四系碳酸盐残积红粘土,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1.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层,一般具可塑性,厚度薄分布分散,主要分布于龙潭组含煤地层露头区,分布面积不大。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经长期风化、剥蚀后的残积、坡积物,土层厚度不大,缓坡及沟谷中稍厚,土质多为碎石土、砂土、粉质粘土,土体呈松散或半固结状,分选性、胶结性差,土体较松散,透水性较好,土体强度弱,压缩性高,受力后土体沉降量大,边坡容易失稳。2.岩体工程地质条件(1)含煤地层多以碎屑岩为主,局部夹碳酸盐岩。碎屑岩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为主,多为层状结构,少量碎裂结构;碳酸盐岩以灰岩为主,厚度普遍较小,多为块状结构,少量碎裂结构。该地层中粉-细砂岩、灰岩属坚硬岩组,力学强度高,遇水时不易软化,因节理裂隙较发育而完整性中等,岩体稳定性中等;钙质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属中等坚硬岩组,力学强度中等,有一定遇水软化性,岩石完整性较好,岩体稳定性中等;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属软弱岩组,力学强度很低,遇水时极易软化,塑性强,岩石完整性不好,岩体稳定性很差,巷道掘至该层段时,易产生顶部塌陷及底鼓、片帮等现象。该地层在地表浅部为中风化及强风化带,岩石容易碎裂,并伴有浅层风化裂隙水出露,而随着深度的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岩体稳定性差,工程地质条件不好。(2)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可采煤层为C1、C2、C3、C4,其平均倾角为16度,属于缓倾斜煤层。煤层顶底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等,煤层直接顶底板均为薄至中厚层泥岩,局部具有0.1—0.2m伪顶(碳质泥岩)。稳定性较差,易于坍塌。泥岩抗压强度不高,可塑性及膨胀性强,风化或滴水侵泡后易于坍塌及造成底鼓。而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等,因节理裂隙发育,使岩石较破碎,也易于坍塌。因此,开采中应高度重视及采取有效防护措施。(3)坚硬工程岩组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含燧石团块灰岩,属坚硬岩组,力学强度高,遇水时不易软化,因节理裂隙较发育而完整性中等,岩体稳定性中等。其与含煤岩系、碎屑岩等软弱工程岩组岩性叠合成软、硬相间的互层状,稳定性较差。从以上分析来看,本区的工程地质复杂类型属中等型。二、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综上所述,C1、C2、C3、C4煤层顶、底板稳定性一般,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故本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类型为中等型。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巷道顶、底、帮的支护管理工作,预防不良事故发生。第三节环境地质条件一、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一)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本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区域稳定性良好,属无震害区。(二)地质灾害现状目前,矿区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和崩塌、地裂缝等。1、崩塌:主要发生在矿区煤层露头线北西侧长兴组灰岩陡崖一带,呈零星分布。崩塌堆积物主要有两处,规模大小不等,大者岩块体积可达120m3,崩塌岩块的规模一般较小(在20m3以内)。该带位于煤层采掘区的上方,陡崖高20~50米,在采矿活动的影响下,易发生崩塌,危险性大。2、滑坡:见于小以堵北西和簸米甲北西的陡坡处,界于煤层与长兴组灰岩之间。主要为强风化基岩组成的推移式滑坡和第四系土层组成的浅层牵引式滑坡。由于滑坡距村寨较远,目前尚未对人、畜及建筑物造成危害,但随着人类的频繁活动和矿区开采的扩展,危害性会逐步增大。3、地裂缝:主要发生在矿区煤层露头线北西侧长兴组灰岩陡崖一带,规模大小不等,与区内崩塌相伴生,与区内构造特征基本一致,长30-280m,宽1-2m,深1-2.5m。该带位于煤层采掘区的上方,陡崖高20~50米,在采矿活动的影响下,易诱发崩塌,危险性较大。根据矿区地质环境条件、该矿山采矿活动、滑坡与崩塌、地裂缝的分布发育规律及特征等综合分析,初步认为上述矿区的滑坡与崩塌、地裂缝及地面塌陷系矿区地下采煤和修筑乡村道路诱发。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三)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现状矿区内主要为煤系、第四系地层,多以冲沟为主排泄,地表水不甚发育,对地下水污染较少。二、矿区环境地质条件预测评价当煤层浅埋区采煤冒落裂隙扩展到地表时,会出现地面沉降、开裂、塌陷,还可能引起滑坡、崩塌的发生,从而造成房屋开裂、道路下陷、耕地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给农业生产、村民生活、采矿活动造成影响。矿井大规模疏排水,会将矿井中氯、磷、氟、砷、硫等有害物质及开采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带入地表水、地下水中,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煤矿抽排的煤层气(瓦斯)对大气起温室效应,矿井煤尘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伤害煤炭,汽车外运时煤灰、煤尘会影响公路沿线环境,煤矿锅炉燃煤会排放SO2、CO、CO2,故煤矿直接排放废气粉尘会影响大气环境。以上为矿区已存在或将来采矿中可能出现的常见灾害地质、环境地质问题,今后矿山建设中应加强环境地质调查,建立、建全环保机构及环保设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探采结合,综合治理,尽量避免因采矿活动诱发或加剧上述灾害的发生。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第四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一、瓦斯据贵州鑫诚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0月)所作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瓦窑镇超强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书》资料,该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61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7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59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5.08m3/t。其中:采煤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4m3/min,占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的39.8%,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1m3/min,占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的12.8%,其它地点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占全矿井的47.4%。按《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第133条规定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06)的要求,该矿属高瓦斯矿井。(资料由矿方提供)。二、煤尘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检测报告》(2007年5月16日)提供的3号煤层分析结果显示,3号煤层的水分0.81%,灰分为11.87%,挥发分5.78%,焦渣特征为2,火焰长度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0%,爆炸性结论:煤尘无爆炸性。(资料由矿方提供)。三、自燃倾向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检测报告》(2007年3月24日)提供的2号煤层分析结果显示,2号煤层的水分1.35%,灰分为19.25%,挥发分7.53%,全硫1.38%,焦渣特征为2,煤吸氧量(cm3/g干煤)1.15,自燃倾向性分类为Ⅲ级(不易自燃),属不易自燃煤层。(资料由矿方提供)。四、地温根据收集的区域资料显示,矿区属地温正常区。第五节小结超强煤矿矿床最低开采标高(1200m)低于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356.5m),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的可能性较大,龙潭组裂隙水、小煤矿和老窑采空区积水、部分冲沟水亦为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包括软弱岩组及松散岩组二类,含煤地层局部地段存在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小型断层破碎带等软弱层,工程地质条较差,可采煤层的顶、底板稳定性不甚好,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矿井目前大巷采用锚喷混凝土支护,煤巷采用工字钢或坑木支护。矿区属无震害区,崩塌、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出现滑坡的可能性大、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大。矿区目前外围有少量小煤窑和老窑。将来本矿的正常废水排放会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部分指标超标。矿区目前大气环境状况尚好,将来正常废气排放会影响大气环境,但均未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对工业广场周围环境空气有影响。矿区无地温异常区,也无放射性异常,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性,矿井瓦斯含量高,应按高瓦斯矿井管理,并加强防尘管理。综上所述,该煤矿综合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第五章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第一节勘探方法、工程布置原则本次核实工作范围为该矿采矿许可证允许范围。核实区内地层产状较稳定,可采煤层类型属较稳定型,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根据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并结合矿区实际情况,确定矿区采掘工程线距为500-800m,基本线距为1000m。据此,在充分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填绘1:5000地质图,辅以坑道编录等综合勘查方法,并在垂直地层走向布置5条地质剖面(见图6),地质剖面间距约260~500m,五线大致平行,所过巷道点有见煤点控制。这些工作能够满足控制煤层333资源量的精度要求。第二节勘探工程及质量评述一、地形图本次工作采用的1:5000地形图是由贵州省测绘局出版的1:1万航测图。于1982年调绘,1984年出版,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本等高距为5m的地形图放大而成。能够满足本次工作用图要求。二、地质填图本次填图工作根据地形条件以追索法为主,辅以穿越法,灵活运用,地质点均采用手持GPS机定位。完成填图面积3.5km2。主要成果:查明了井田地层层序,对井田内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初步了解井田内含煤地层龙潭组(P3l)的岩性、厚度、含煤层数,了解了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及结构;初步查明了井田内地表地质构造特征;了解了井田内小煤矿、老窑的分布及开采范围。第三节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本次工程测量采用GPS测量结合全站仪极坐标法施测,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平面控制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其质量达到《规范》要求。第四节采样及测试本次没有进行采样及测试工作。但矿方提供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煤质检验报告。并收集了矿区各类资料作为参考。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一般工业指标要求,结合矿区可采煤层地质特征,采用的工业指标如下:煤层最低可采厚度采用0.80m最高灰分(Ad)为40%最高硫分(St,d)为3%最低发热量(Qnet,ar)为22.1MJ/kg。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本次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由矿方提供的整合后超强煤矿采矿权边界,开采深度由1550m至1200m标高,共有7个拐点圈定(见表6-1,图8)。参加资源储量核实的煤层为C1、C2、C3、C4煤层。表6-1整合后矿区拐点坐标表 点号 X坐标 Y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2768340 35476084 2 2767723 35476672 3 2767372 35475099 4 2766486 35474213 5 2767555 35474272 6 2767753 35474878 7 2768047 35474925 矿区面积 2.865km2 开采标高 1550-1200m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执行。煤层倾角平缓(13º~15º),故采用伪厚度水平投影平面积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量估算。计算公式:Q=S×N×d÷cosα式中:Q-资源量(t)S-块段平面投影面积(m2)N-块段煤层平均厚度(m)d-煤层视密度(t/m3)α-块段煤层平均倾角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一、计算煤层厚度及利用原则及质量1.块段周围工程点及块段内工程点煤层厚度均大于0.80m,且各工程点煤层综合验收质量为合格或合格以上;2.厚度异常点:在块段内厚度受构造影响产生厚度陡然变大或变薄的异常点,用块段内其它见煤点的平均厚度值替代该点厚度值,该厚异常点厚度不参加该块段资源量估算;3不可采点推算可采点方法:对尖灭点采用中点插值法求得“0”点边界线,圈定尖灭区;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用内插法求得,圈出不可采区;不可采点厚度与相邻工程可采点厚度用内插法求得最低可厚度(0.80m)参加资源量估算。4.采用厚度(1)煤层中单层厚度小于0.05m的夹矸,在全层灰分<40%的前提下与煤分层合并计算。(2)夹矸厚度小于煤层的最低可采厚度(0.80m),且煤分层厚度均等于或大于夹矸厚度时,将煤分层厚度相加,作为采用厚度。(3)结构复杂煤层和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的煤层,当夹矸总厚度不大于煤分层总厚度的1/2时,以各煤分层的总厚度作煤层的采用厚度。二、块段平均厚度块段周围工程点及块段内工程点煤层厚度的算术平均值。三、视密度用煤层平均视密度参加资源量估算。煤层视密度见表6-2。表6-2各煤层视密度一览表单位t/m3 煤层编号 C1 C2 C3 C4 视密度 1.38 1.39 1.47 1.38四、块段面积块段投影面积在计算机上用面积命令直接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上取得。块段斜面积是将块段的投影面积除以块段平均倾角的余弦值而获得。五、块段倾角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图上直接量取并结合剖面图相应位置量取,将量取的诸倾角取算术平均值为块段平均倾角。第五节采空区边界圈定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及矿方提供的资料及本次调查核实的实际采空范围圈定采空区。截止到2007年9月底,采空区平面积共约89238m2。第六节块段划分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上以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或在连线之外以该种基本线距(坑道见煤点间距)的1/4—1/2的距离所划定的全部范围。块段编号方法为按资源量级别由高至低依次编号:经济基础储量(即采空资源量111b)-控制内蕴经济基础储量(332)-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资源量334?。同一级别从北到南、由西向东依次编号。第七节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矿区内煤层属较稳定型,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要求,根据煤层的工程控制程度将本区煤炭资源划分为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控制内蕴经济基础储量(332)、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预测资源量334?四类。111b类:以巷道圈定的块段圈定,经实践证明,开发是经济的。332类:以见煤(≥0.8m)探矿工程点(工程间距)的连线为控制的内蕴经济基础储量。333类:读工程网度,在332外沿煤层走向推500m,沿煤层倾向外推250m连线圈定,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334?类:勘查区的深部无勘查工程控制的区域,即333以外区域。经济意义还未定。资源量的类别划分还遵循下述原则:在探明及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范围内,煤层风氧化带侧以50m圈定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煤层风氧化带内不估算资源量。第八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截至2007年9月底,核实C1、C2、C3、C4煤层总资源量为536.83万吨,保有资源量为383.02万吨。其中:查明的控制经济基础储量(332)72.4万吨、推断的煤炭资源量(333):205.01万吨.煤炭预测资源量(334?):23.93万吨、断层保安煤柱:81.68万吨、准采标高1550m以上资源量:135.36万吨。另开采消耗资源储量(111b)18.45万吨。(详见图6、图7、图8、图9、表6-3、表6-4、表6-5、表6-6、表6-7)表6-3C1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表6-4C2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表6-5C3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风氧化带资源量未估算,矿区内无大的村寨及河流。333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38.2%。334?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4.5%。表6-6C4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表6-7矿区资源量估算统计表单位:万吨 类别煤层编号 采空区消耗资源量111b 控制经济基础储量332 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预测资源量334? 断层保安煤柱 准采标高以上资源量 保有资源量 总资源量 C1 13.8 24.43 12.37 53.55 50.6 104.15 C2 11.54 22.72 53.13 3.75 32.61 59.9 112.21 183.65 C3 6.91 12.88 58.03 0.53 17.03 14.57 88.47 109.95 C4 23 69.42 19.65 19.67 7.34 131.74 139.08 合计 18.45 72.4 205.01 23.93 81.68 135.36 383.02 536.83第九节资源储量变化情况一、整合前资源储量原矿山面积为0.872Km2。2002年4-5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局117地质大队对超强煤矿进行了普查并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榔树沟(枣庄)煤矿普查报告》。计算了C2、C3号煤层总资源量为166.11万吨,保有资源量333+334?为163.4万吨,其中333为123万吨,334?为40万吨,采空量2.71万吨。2003年7月,贵州省地质局117地质大队进行了补充勘查工作,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补充勘查评价报告》。计算了C1、C4号煤层总资源量为136万吨,保有资源量为120万吨,其中333为87万吨,334?为33万吨,断层防水煤柱16万吨。2006年12月,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对超强煤矿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工作,编制了《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重新核算了矿山C2、C3累计查明的资源量为150.75万吨,其中保安煤柱15.84万吨,开采消耗资源量8万吨,矿山实际保有资源量142.75万吨,其中(333)105.48万吨,(334?)21.43万吨。详见表6-8。二、整合后资源储量整合后矿区面积为2.9474Km2。较整合前增加了2.0754Km2,2007年9月30止,矿区资源量详见表6-9。表6-82006年资源量估算统计表单位:万吨 类别煤层编号 采空区消耗资源量111b 控制经济基础储量332 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预测资源量334? 保安煤柱 保有资源量332+333+334? 总资源量 C2 3 65.43 13.57 10.31 89.31 92.31 C3 5 40.05 7.86 5.53 53.44 58.44 合计 105.48 21.43 15.84 142.75 150.75表6-92007年9月资源量估算统计表单位:万吨 类别煤层编号 采空区消耗资源量111b 控制经济基础储量332 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预测资源量334? 断层保安煤柱 准采标高以上资源量 保有资源量 总资源量 C1 13.8 24.43 12.37 53.55 50.6 104.15 C2 11.54 22.72 53.13 3.75 32.61 59.9 112.21 183.65 C3 6.91 12.88 58.03 0.53 17.03 14.57 88.47 109.95 C4 23 69.42 19.65 19.67 7.34 131.74 139.08 合计 18.45 72.4 205.01 23.93 81.68 135.36 383.02 536.83三、资源储量对比本次核实与扩界前相比,矿区面积增加了2.0754km2,增加面积部分保有资源量为149.2万吨,总资源量为268.76万吨。见表6-10。重叠部分资源量对比详见表6-11。表6-10扩大部分资源量估算统计表单位:万吨 级别煤层 111b 332 333 334? 断层保安煤柱 1550m标高以上 保有资源量 总资源量 C1 1.24 2.41 45.16 3.65 48.81 C2 16.23 3.75 18.03 52.93 38.01 90.94 C3 33.95 0.53 9.52 14.13 44 58.13 C4 33.14 19.65 10.75 7.34 63.54 70.88 合计 84.56 23.93 40.71 119.56 149.2 268.76四、资源储量增减本次核实矿区范围,重叠面积为0.872km2。重叠部分原报告保有资源量142.75万吨(含断层保安煤柱15.84万吨),采空量为8万吨;重叠部分本次核实保有资源量为233.82万吨(含断层保安煤柱40.97万吨)。其中(332)72.4万吨、(333)120.45万吨。准采标高1550m以上资源量:15.8万吨,采空量为18.45万吨;保有资源量增加了91.07万吨。表6-11重叠部分资源量对比统计表单位:万吨 2006年估算资源量 本次核实资源量 资源量增减对比 资源量类别 煤层号 合计 资源量类别 煤层号 合计 C2 C3 C1 C2 C3 C4 332 332 13.8 22.72 12.88 23 72.4 +72.4 333 65.43 40.05 105.48 333 23.19 36.9 24.08 36.28 120.45 +14.97 334? 13.57 7.86 21.43 334? -21.43 保安煤柱 10.31 5.53 15.84 保安煤柱 9.96 14.58 7.51 8.92 40.97 +25.13 合计 89.31 53.44 142.75 合计 46.95 74.2 44.47 68.2 233.82 +91.07经对比,本次核实总资源量较整合前增加了386.0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较整合前增加了240.27万吨。其中:332增加了72.4万吨,333增加了99.53万吨,334?增加了2.5万吨,断层保安煤柱增加了81.68万吨,准采标高1550m以上资源量有135.36万吨。表6-12。表6-12整合前后保有资源储量增减对比表(单位:万吨) 资源量类别 原有资源量 现有资源量 保有资源量增减对比 总资源量增减对比 111b 8 18.45 +10.45 332 72.4 +72.4 +72.4 333 105.48 205.01 +99.53 +99.53 334? 21.43 23.93 +2.5 +2.5 断层保安煤柱 15.84 81.68 +65.84 +65.84 准采标高以上 135.36 +135.36 合计 150.75 536.83 +240.27 +386.08五、资源储量增减原因分析:资源储量增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次资源储量核实是按新矿井已有的合法采矿许可证范围估算的资源量,原矿区面积为0.872km2,现矿区面积为2.9474km2,现矿区面积较原来增加了2.0754km2,增加了2.38倍。但受F1断层影响,F1北西盘扩大的面积与矿区储量增减基本无太大联系。故此次估算的储量与原矿山计算的储量增幅不大。2、重叠部分储量变化原因:原矿区范围有58575m2未划入新区,原划分的断层保安煤柱及风氧化带仅外推20m-30m,此次按规范统一外推50m。重叠部分原报告保有资源量142.75万吨,采空量为8万吨;重叠部分本次核实保有资源量为233.82万吨(含断层保安煤柱40.97万吨)。其中(332)72.4万吨、(333)120.45万吨。准采标高1550m以上资源量:15.8万吨,采空量为18.45万吨;保有资源量增加了91.07万吨。保有资源量增加原因:原矿山仅估算C2、C3两层煤,本次核实估算了C1、C2、C3、C4四层煤。3、在有增有减的情况下,现矿山总资源量较原来增加了386.08万吨,保有资源量增加了240.27万吨。4、此次核实与整合前相比,矿区面积增加了2.0754km2,增加面积部分保有资源量为149.2万吨,总资源量为268.76万吨。见表6-10。资源量增加幅度不大原因主要为矿区中部有F1和F2两条断层,断距均大于800m。煤层已被其断到准采标高之下。故新增矿区F1断层北东盘不能估算储量。5、此次核算的保有资源量比以往的储量核实报告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矿区整合后,实际面积增大。第七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第一节煤炭市场需求预测一、市场需求“西电东送”和“大煤保大电”的决策,拉动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据贵州省火电项目,第一、二、三批火电项目18处,装机容量为2420万kw。这些项目,有的已投产运行,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做前期工作,加上既有电厂和电厂技改后的新增用煤量,预测在2015年至2020年间,电煤总需求量达8000~9000万吨/年。二、煤炭价格贵州省电煤政府协调价以发热量值计价,发热量20.9MJ/kg为221元/吨,发热量25.08MJ/kg为259元/吨。块煤(>25mm)坑口价,一般在370元/吨左右。第二节资源条件综合评价一、资源量井田面积2.9474km2,获得保有的总资源量536.83万吨,其中查明资源量(332+333)为277.41万吨,预测资源量(334?)为23.93万吨。断层保安煤柱:81.68万吨,开采标高1550以上资源量:135.36万吨,开采消耗(采空区)资源量:18.45万吨。二、地质构造矿区位于雄武背斜的北西翼的北东段,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3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16°。总之,矿区内构造发育程度中等,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型。三、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开采标高低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C1、C2、C3、C4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龙潭组基岩裂隙含水层,其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二类二型,即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矿床水文地质复杂程度中等。四、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C1、C2、C3、C4属于低灰分、中高硫、低磷、特高热值、中挥发份贫瘦煤均可作为动力及民用煤。五、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据贵州鑫诚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0月)所作的《贵州省兴义市白瓦窑镇超强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书》资料,该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61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7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59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5.08m3/t。其中:采煤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4m3/min,占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的39.8%,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1m3/min,占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的12.8%,其它地点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占全矿井的47.4%。按《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第133条规定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06)的要求,该矿应属高瓦斯矿井。(资料由矿方提供)。2、煤尘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该矿所作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尘无爆炸性。(资料由矿方提供)。3、自燃倾向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该矿所作的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煤层自燃倾向性分类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资料由矿方提供)。4、地温根据收集的区域资料显示,矿区属地温正常区。5、工程地质条件可采煤层的顶、底板稳定性差,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第三节外部开发条件一、劳动力盘县农村和城镇富余劳动力较多,人力市场环境较好。二、交通运输超强煤矿位于贵州省兴义市西南部,行政区划属黔西南州兴义市白碗窑镇所辖。兴义市至白碗窑镇有通乡级公路,矿山距白碗窑镇6公里,距兴义市43km(直距19km),距顶效火车站50km,交通较为方便。三、供水水源矿区目前供水水源为初期采区的矿井水。四、建井材料矿井建设所需砖、石料和木料等材料,当地市场均有销售。第四节地质灾害与环境影响的分析一、地质灾害的分析本区属高中山地形,小型崩塌、泥石流容易发生,属不良地质现象易发区,地质环境质量为中等。矿井开采后,随着采空区扩大和开采深度加深,地表会出现下沉、裂缝、井泉断流等地灾问题,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并合理处置。二、环境影响的分析1、水环境污染物及影响煤矿开发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主要有:矿井水和工业场地生产、生活废水。这些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河水和地下水体造成污染。其废水应采用先进处理工艺,进行有效处理,做到项目建设“三同时”,实现达标排放。2、大气污染物及影响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储运场装卸运煤及锅炉排放烟气中的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建议对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进行降尘及脱硫处理。3、固体废弃物及影响主要固体废弃物是矸石、锅炉灰渣以及生活拉圾等,这些固体废弃物如处理不当,将会侵占田土造成二次污染或加剧水土流失。建议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置,和资源综合利用,矸石山复田后,可以种草或造林。综合考虑污染物的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第五节煤矿建设效益概述兴义市超强煤矿扩建可以增加市场供给,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可促进当地建材工业的发展,对当地运输业、建筑安装行业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项目所在地人口的增加,对社会服务行业,如餐饮、商业的需求将会增加,势必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改善当地财政状况。有利于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促进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稳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建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社会风险,有可能导致一系列滞后影响,影响项目建设及运营,对项目的持续实施及经济效益的发挥造成障碍。通过各级地方政府和项目各参建单位等共同努力,可将对当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低,不利因素是可以解决的。该煤矿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还可以“一业为主”带动相关产业和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加快当地人民的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一、财务效益评价1、评价参数兴义市超强煤矿为扩界矿井,扩界后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预计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进行投资新建。根据《煤炭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与参数》规定,主要评价参数如下:1)增值税:根据(1994)财税第022号文规定,煤炭产品销项税税率13%,进项税税率17%。2)城市建设维护税:1%3)教育费附加:3%4)资源税:1元/吨5)基准收益率10%6)所得税:33%2、财务评价在以上所述投资、成本、售价以及评价参数的基础上,对洼地煤矿项目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该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均满足行业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财务上可行。建议项目严格按照预定工期管理工程建设,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各项评价指标均能够满足煤炭行业标准,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这对对提高电煤整体竞争能力、规模效益以及拉动地方经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二、敏感性分析该项目对产品售价最为敏感,其次是成本和产量。财务内部收益率基本上都大于行业基准值,说明该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三、盈亏平衡分析该项目投产后,当达到设计规模的30%,即当项目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即可达到盈亏平衡点。第六节煤矿建设综合评价从煤炭资源赋存状况、开采技术条件、市场需求情况,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兴义市久兴煤矿具备规模为15万吨/年矿井的资源条件。办矿业主多年从事煤矿经营、管理。具有一定资金、管理经验。综上所述,兴义市超强煤矿既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又能为周围其它电厂及当地居民提供原煤,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第八章结语第一节工作成果通过本次核实工作,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进一步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划分了地层,初步查明了其岩性、厚度、分布情况。2.初步查明了矿区构造形态及性质、地层产状及变化情况,基本查明了区内煤层层位、厚度、结构、空间分布及可采情况,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对比可靠。3.初步查明了可采煤层的主要煤质特征,初步圈定煤的风氧化带,指出了煤的利用方向。查明了矿区煤层的煤类为无烟煤。4.初步查明了区内含、隔水层及含、隔水性,初步查明了水文地质类型、矿床充水因素,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作出了进一步评价。5.经本次核实,截至2007年9月30日止,整合后的超强煤矿累计资源储量为536.8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82.97万吨,采空量(消耗量)18.45万吨,其中控制内蕴经济资源量(332)72.4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5.01万吨,预测资源储量(334?)23.93万吨。增加资源量为250.08万吨。6、兴义市超强煤矿具备建设规模为15万吨/年矿井的资源条件。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还可以“一业为主”带动相关产业和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加快当地人民的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第二节存在问题1、编制本核实报告的资料较少,尤其缺少煤矿开掘过程中和采空区的实际施工资料以及相关图纸,也未有钻探工程予以揭露,给编制本报告造成了一定困难,依据很不充分。2、未作过煤层及煤层顶、底板所伴生的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化验,煤层可选性测试,无岩石力学化验及地温等资料,缺水质类化验资料。3、本次工作地质资料有限,矿山地质研究程度欠高。第三节建议该煤矿综合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应在今后生产、开采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在开采时,预防老窑积水及地表水下渗的透水事故,生产中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边探边掘”。2、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瓦斯量会越来越高,建议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加强瓦斯监测防治工作、加强防尘管理。3、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程度尚低,总地质工作程度低,在开采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防止采空冒裂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水文地质条件变得复杂,应加强矿井的水文地质研究。5、该矿范围内煤矿勘查程度低,建议生产过程中加强矿山地质工作,提高矿山勘查程度的同时提高研究程度,进一步查清煤炭资源状况及共(伴)生组分,并合理进行开采利用,促进资源高效利用。6、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差,开采过程中必须加强支护,以防煤层顶底板冒落、溜底、垮帮、底鼓。7、该矿山总体地质工作程度、综合研究程度均较低。建议业主下一步适当投入深部地质勘探工程,以加深地质研究程度。为矿山建设提供有力保障。1
/
本文档为【贵州省兴义市超强煤矿储量核实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