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汇总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汇总

2023-03-11 6页 pdf 1MB 2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620433

热爱文库,热爱新浪。

举报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汇总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概述一、检测技术的含义、作用和地位①、在各项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为了解和掌握整个过程的进展及其最后结果,经常需要对各种基本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要的信息,并以之作为分析判断和决策的依据。②、检测技术是人们为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的了解和定量的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③、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的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检测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技术学科,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广阔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技术主要应用如下:1)、检测技术是...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汇总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概述一、检测技术的含义、作用和地位①、在各项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为了解和掌握整个过程的进展及其最后结果,经常需要对各种基本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要的信息,并以之作为分析判断和决策的依据。②、检测技术是人们为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的了解和定量的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③、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的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检测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技术学科,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广阔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技术主要应用如下:1)、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①、借助于检测工具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是检测技术重要的应用领域。②、但传统的检测方法只能将产品区分为合格品和废品,起到产品验收和废品剔除的作用。这种被动检测方法,对废品的出现并没有预先防止的能力。③、在传统检测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动检测技术或称之为在线检测技术,使检测和生产加工同时进行,及时、主动地用检测结果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或自动地调整到最佳状态。④、在线检测技术的作用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检查产品的最终结果,而且要过问和干预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从而进入质量控制的领域。2)、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①、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的一些大型设备通常在高温、高压、高速和大功率状态下运行,保证这些关键设备安全运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意义。②、为此,通常设置故障监测系统对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振动和噪声等多种参数进行长期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加强故障预防,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这样做可以避免严重的突发事故,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提高经济效益。③、即使设备发生故障,也可以从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中找出故障原因,缩短检修周期,提高检修质量。另外,在日常运行中,这种连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前兆,采取预防性检修。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类监测系统已经发展到故障自诊断系统,可以采用计算机来处理检测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及时诊断出设备故障并自动报警或采取相应的对策。3)、检测技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①、任何生产过程都可以看作是由“物流”和“信息流”组合而成的,反映物流的数量、状态和趋向的信息流则是人们管理和控制物流的依据。②、人们为了有目的地进行控制,首先必须通过检测获取有关信息,然后才能进行分析判断以便实现自动控制。③、所谓自动化,就是用各种技术工具与方法代替人来完成检测、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④、一个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信息转换、信息处理、信息传送及信息执行等功能。⑤、在实现自动化的过程中,信息的获取与转换是极其重要的组成环节,只有精确及时地将被控对象的各项参数检测出来并转换成易于传送和处理的信号,整个系统才能正常地工作。因此,自动检测与转换是自动化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4)、检测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①、人们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内从事的研究工作,一般是利用已知的规律对观测、试验的结果进行概括、推理,从而对所研究的对象取得定量的概念并发现它的规律性,然后上升到理论。②、现代化检测手段所达到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③、检测技术达到的水平愈高,提供的信息愈丰富、愈可靠,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就愈大。此外,理论研究的一些成果,也必须通过实验或观测来加以验证,这同样离不开必要的检测手段。④、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地对检测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和课题,成为促进检测技术向前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不断应用于检测技术中,也有力地促进了检测技术自身的现代化。⑤、检测技术与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使它成为一门十分活跃的技术学科,几乎渗透到人类的一切活动领域,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二、检测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部分。图1-1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图1-1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1、传感器⑴、传感器是把被测量(如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变换为另一种与之有被测量确定对应关系,并且便于测量的量(通常是电学量)的装置。⑵、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分。它处于被测对象和检测系统的接口位置,构成了信息输入的主要窗口,为检测系统提供必需的原始信息。⑶、传感器是整个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一次性确定的,检测系统的其他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人的误差。⑷、检测技术中使用的传感器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⑸、从传感器应用的目的出发,可以按被测量的性质将传感器分为:①、机械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②、热工量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③、化学量传感器:生物量传感器:⑹、从传感器研究的目的出发,着眼于变换过程的特征可以将传感器按输出量的性质分为:①、参量型传感器:它的输出是电阻、电感、电容等元源电参量;相应的有电阻式传感器、2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等。②、发电型传感器:它的输出是电压或电流;相应的有热电偶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等。2、测量电路⑴、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⑵、通常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微弱的,这就需要经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⑶、根据需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⑷、测量电路的种类和构成是由传感器的类型决定的,不同的传感器所要求配用测量电路经常具有自己的特色。3、显示记录装置⑴、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检测数值大小或变化的过程。⑵、目前常用的有模拟式显示、数字式显示、图像式显示三种。①、模拟式显示:是利用指针与标尺的相对位置表示被测量数值的大小。如各种指针式电气测仪表,其特点是读数方便、直观,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在检测系统中一直被大量应用。模拟式显示方式的精度受标尺最小分度限制,而且读数时易引人主观误差。②、数字式显示:则直接以十进制数字形式来显示读数,实际上是专用的数字电压表,它可以加打印机,打印记录测量数值,并且易于和计算机联机,使数据处理更加方便。数字式显示方式利于消除读数的主观误差。③、图像式显示:将输出信号送至记录仪,从而描绘出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检测结果。常用的自动记录仪器有笔式记录仪、光线示波器、磁带记录仪等。三、非电学量电测法的特点⑴、非电学量电测法:即对各种被测量的测量,是通过传感器将其转换电学量。⑵、非电学量电测法能够使用丰富、成熟的电子测量手段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和显示记录。⑶、非电学量电测法的主要优点如下:1)、能够连续、自动地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记录。2)、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于静态测量,选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量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3)、电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4)、电子测量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5)、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用气压的大小作为信号的大小。四、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检测技术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⑴、人们研究新原理、新材料和新工艺所取得的成果将产生更多品质优良的新型传感器;①、例如:光纤传感器、液晶传感器、以高分子有机材料为敏感元件的压敏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②、代替视觉、嗅觉、味觉和昕觉的各种仿生传感器和检测超高温、超高压、超低温直高3真空等极端参数的新型传感器,也是今后传感器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③、新型传感器技术除了采用新原理、新材料和新工艺之外,还向着高精度、小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④、传感器集成化的一个方向是具有同样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从而使对一个点的测量变成一个平面和空间的测量。例如:利用由电荷耦合器件形成的固体图像传感器来进行的文字同图形识别。⑤、传感器集成化的另一个方向是不同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从而使一个传感器可以同时测不同种类的多个参数。例如,测量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多功能传感器。⑥、除了传感器自身的集成化之外,还可以把传感器和后续电路集成化。⑦、传感器和测量电路集成化可以减少干扰,提高灵敏度,方便使用。如果将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电路集成在一起,则可以方便地实现实时数据处理。⑵、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目前正迅速地由模拟式、数字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①、带有微处理机的各种智能化仪表已经出现,这类仪表选用微处理机做控制单元,利用计算机可编程的特点,使仪表内的各个环节自动地协调工作,并且具有数据处理和故障诊断功能,成为一代崭新仪表,把检测技术自动化推进到一个新水平。②、智能化仪表比一般检测装置功能强得多,它可以进行:1)、自动调零和自动校准。2)、自动量程转换:在程序控制下,可以使测量工作从高量程到低量程自动进行,并通比较判断,使被测量处于最适当的量程之内。3)、自动选择功能:通过多路转换器和A/D转换器的配合,在程序控制下,既可以顺序地测量,也可以任意地选择对应不同参数的测量通道,从而自动改变仪表测量功能。4)、自动数据处理和误差修正:利用微机强大的运算能力,编制适当的数据处理程序,即可完成线性化、求取平均值、求偏差、做相关计算等数据处理工作,并且可以根据工作条件的变化,按照一定自动计算出修正值,同时修正测量结果,提高测量精度。5)、自动定时测量:利用计算机硬件定时或软件定时的功能可以完成各种时间间隔的定时自动测量。6)、的自动故障诊断:在微机控制下,可对仪表电路进行故障检查和诊断,遇到故障点后能够自动显示故障部位,使得排查故障方便,缩短检修时间。第二节、测量方法一、测量的基本概念⑴、测量或检测是指人们用实验的方法,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或设备,将被测量与同性质的单位标准量进行比较,并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从而获得关于被测量的定量信息。⑵、测量:①、测量的结果包括数值大小和测量单位两部分。②、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标准量应该是国际或国内公认的性能稳定的量,称为测量单位。③、数值的大小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是曲线或者图形。④、一切测量过程都包括比较、示差、平衡和读数等四个步骤。例如:用钢卷尺测量棒料长度过程可分成下面几步;1、将卷尺拉出与棒料平行紧靠在一起,进行“比较”;42、找出卷尺与棒料的长度差别,即“示差”;3、调整卷尺长度使两者长度相等,达到“平衡”;4、从卷尺刻度上读出棒料的长度,即“读数”。⑤、测量过程的核心是比较,但被测量能直接与标准量比较的场合并不多,在大多数情况,是将被测量和标准量变换成双方易于比较的某个中间变量来进行的。例如:用弹簧秤称重;被测重量通过弹簧按比例伸长,转换为指针位移,而标准重量转换成标尺刻度。这样,测量和标准量都转换成位移这一中间变量,可以进行直接比较。⑥、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并且能够对变化快、持续时间短的动态量进行测量,通常将测量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利用电子装置完成比较、示差、平衡和读数的测量过程。因此转换是实现测量的必要手段,也是非电量电测的核心。⑶、检测技术:检测技术的含义是:按照被测量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检测装置与实验方法,通过测量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准确得到被测量的数值;二、测量方法⑴、测量方法是实现测量过程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应当根据被测量的性质、特点和测量任务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⑵、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⑶、按获得测量值的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微差式测量。⑷、根据传感器是与被测对象是否直接接触可区分为: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⑸、根据被测对象的变化特点可分为:静态测量、动态测量等。(一)、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⑴、直接测量用事先分度或标定好的测量仪表,直接读取被测量测量结果的方法称为直接测量。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等。直接测量是工程技术中大量采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直观、简便、迅速,但不易达到很高测量精度。⑵、间接测量先对和被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量,然后,再将测量值代人函数关系,经过计算得到所需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属于间接测量。例如:测量直流电功率时,根据P=IU的关系分别对I和U进行直接测量,再计算出功率P。在间接测量中,测量结果y直接测量值x,(i=1,2,3,…)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f(x1,x2,x3,……)间接测量手续多,花费时间长,当被测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或没有相应直接测量的仪表时才采用。(二)、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1、偏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是利用测量仪表指针相对于刻度初始点的位移(即偏差)来决定被测量测量方法。注意:⑴、偏差式测量方法的仪表内并没有标准量具,只有经过标准量具校准过的标尺或刻度盘。⑵、用偏差式测量方法测量时,利用仪表指针在标尺上的示值,读取被测量的数。⑶、偏差式测量方法是以间接方式实现被测量和标准量的比较。⑷、偏差式测量仪表在进行测量时,一般利用被测量产生的力或力矩,使仪表的弹性元件变,5从而产生一个相反的作用,并一直增大到与被测量所产生的力或力矩相平衡时,弹性元的变形就停止了,此变形即可通过一定的机构转变成仪表指针相对标尺起点的位移,指针指示的标尺刻度值就表示了被测量的数值。⑸、偏差式测量简单、迅速,但精度不高;这种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2、零位式测量零位式测量:是用已知的标准量去平衡或抵消被测量的作用,并用指零式仪表来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从而判定被测量值等于已知标准量的方法称做零位式测量。注意:⑴、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就是零位式测量的一个简单例子。⑵、用电位差计测量未知电压也属于零位式测量;图1-2所示的电路是电位差计的原理性示意图。⑶、图中E为工作电池的电动势,在测量前先调节RP1,校准工作电流使其达到标准值,接入被测电压U后,调整电位器RP的活动触点,改变标准电压的数值,使检流计P回x零,达到A、D两点等电位,此时标准电压U等于U,从电位差计读取的U的数值kxk就表示了被测未知电压U。x⑷、在零位式测量中,标准量具处于测量系统中,它提供一个可调节的标准量,被测量能够直接与标准量相比较,测量误差主要取决于标准量具的误差。因此,可获得比较高的测量精度。RP1ERPAUPKUxD图电位差计原理图1-2⑸、零位式测量中,指零机构愈灵敏,平衡的判断愈准确,愈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⑹、零位式测量方法需要平衡操作,测量过程较复杂,花费时间长,即使采用自动平衡操作,反应速度也受到限制,因此只能适用于变化缓慢的被测量,而不适于变化较快的被测量。3、微差式测量⑴、微差式测量是综合零位式测量和偏差式测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测量方法。⑵、基本思路是:将被测量x的大部分作用先与已知标准量N的作用相抵消(零位式测量),剩余部分即两者差值Δ=x-N,这个差值再用偏差法测量。⑶、微差式测量中,总是设法使差值Δ很小,因此可选用高灵敏度的偏差式仪表测量之。即使差值的测量精度不高,但最终结果仍可达到较高的精度。⑷、例如: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输出电压U。可表示为U0=U+ΔU,其中Δ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的要求,因此对Δ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⑸、当然,可以改用零位式测量,但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如图1-3所示的微差式测量。⑹、图1-3微差式测量原理:6RmRPR1mvI1RwRrRLE1E图1-3微差式测量原理图①、图中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R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RL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E1、R1、RRP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②、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③、然后,使稳压电源负载电阻R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使毫伏表指示为零,L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压U0。④、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的值,负载变动所引起的稳压电源输L出电压U的微小波动值ΔU即可由毫伏表指示出来。⑤、根据U0=U+ΔU,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各种负载下的值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来。⑺、微差式测量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特别适合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第三节、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⑴、根据检测系统的特性,一般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两种。⑵、当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慢时,可以认为检测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的检测装置性能参数通常称为静态特性。⑶、当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很快时,就必须考虑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这时,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一个含有时间变量的微分方程。由此引出的检测系统针对快速变化的被测量的响应特性称为动态特性。⑷、本节介绍的检测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参数同样适用于组成检测系统的各个环节。一、静态特性(一)、灵敏度与分辨率⑴、灵敏度:①、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和引起此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比ydyyy值。可表示为:s;s10xdxxx10其中:△y:表示系统输出变化量;△x:表示系统输入变化量ydydx0xx07图1-4检测系统灵敏度②、灵敏度是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斜率。③、如果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有线性关系,则灵敏度s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的大小而变化,如图1-4所示。④、一般希望灵敏度s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保持为常数。这样,可得均匀刻度的标尺,使读数方便,也便于分析和处理测量结果。⑤、由于输人和输出的变化量一般都有不同的量纲,所以灵敏度s也是有量纲的。例如:输入量为温度(℃),输出量为标尺上的位移(格),则s的单位为格/℃。⑥、如果输入量和输出量是同类量,则此时s可理解为放大倍数。灵敏度比放大倍数有更广泛的含义。⑦、如果检测系统由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分别为s1、s2、s3,而且各环节以如图1-5所示的串联的方式相连接,则整个系统的灵敏度可用下式表示:s=s1s2s3图1-5串联系统示意图⑧、提高灵敏度,可得到较高测量精度;灵敏度愈高,测量范围往往愈窄,稳定性往往愈差。⑵、分辨率:①、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分辨率说明了检测仪表响应与分辨输入量微小变化的能力。②、输入量从某个任意值(非零值)缓慢增加,直到可以测量到输出的变化为止,此时的输入量就是分辨率。分辨率用绝对值,也可以用量程的百分数来表示。③、灵敏度愈高,分辨率愈好。④、一般模拟式仪表的分辨率规定为最小刻度分格值的一半。数字式仪表的分辨率是最后一位的一个字。(二)、线性度⑴、线性度是用实测的检测系统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即有:mE100%fYFS式中:Δm为输出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YFS为满量程。yYFSmdx0x图1-6理论线性度示意图8⑵、由于线性度(非线性误差)是以所参考的拟合直线为基准线算得的,所以基准线不同,所得线性度就不同。⑶、理论线性度:①、采用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而确定的检测系统线性度,称做理论线性度。②、理论直线通常取连接理论曲线坐标零点和满量程输出点的直线。③、理论线性度如图1-6所示。⑷、端基线性度:如使拟合直线通过实际特性曲线的起点和满量程点,可以得到端基线性度。⑸、最小二乘法线性度:使拟合直线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可得到最小二乘法线性度等。(三)、迟滞⑴、迟滞特性表明检测系统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⑵、对同样大小的输入量,检测系统在正、反行程中,往往对应两个大小不同的输出量。通过实验,找出输出量的这种最大差值,并以满量程输出Y的百分数表示,就得到了FS迟滞的大小即:mE100%tYFS式中:Δm为输出值在正、反行程期间的最大差值。YFS为满量程。⑶、图1-7迟滞特性示意图Ox图1-7迟滞特性示意图⑷、迟滞可能是由仪表元件存在能量吸收或传动机构的摩擦、间隙等原因造成的。(四)、测量范围与量程⑴、测量范围是指正常工作条件下,检测系统或仪表能够测量的被测量值的总范围。⑵、测量范围通常以测量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来表示。例如:某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200°C。⑶、量程是测量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如上述温度计的量程是220°C。⑷、给出测量范围即给出了被测量的上、下限,也就给出了量程。但仅知量程,却无法判断检测系统的测量范围。(五)、精度等级⑴、检测系统或仪表精度等级的表示和其引用误差有关。⑵、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还包括重复性、稳定性、死区等参数。9二、动态特性⑴、随着自动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随时间快速变化的动态量,进行检测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时检测系统除了满足静态特性要求之外,还应当对变化中的被测量保持足够响应,即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测出被测量的大小或再现被测量的波形。⑵、实际工作中,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通常是用实验方法求得的。可以根据系统对一些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评定它的动态特性。系统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和它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知道了前者,就可以推算后者。⑶、在时域内,研究动态特性时常用阶跃信号来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包括:超调量、上升时间、响应时间等。⑷、在频域内,研究动态特性时,则采用正弦输入信号来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包括:幅频特性、相频特性。⑸、对检测系统动态特性的理论研究,通常是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找出传递函数表达式,再根据输入条件得到相应的频率特性,并以此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大部分检测系统可以简化为单自由度一阶或二阶系统。因此,我们可以方便地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分析方法和结论。第四节、误差的概念⑴、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都会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有时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这就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真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⑵、误差公理:任何实验结果都是有误差的,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之中,被测量的真值是永远难以得到的。⑶、尽管被测量的真值是永远难以得到的,仍然可以设法改进检测工具和实验手段,并通过对检测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使测量误差处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或者说,达到一定的测量精度。这样的测量结果就被认为是合理的,可信的。⑷、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⑸、在分析测量误差时,采用的被测量真值是指在确定的时间、地点和状态下,被测量所表现出来的实际大小。一般来说,真值是未知的,所以误差也是未知的。⑹、实际工作中有些值可以作为真值来使用,有:①、理论真值,它是理论和理论公式的表达值。②、计量学约定真值,由国际计量学大会确定的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单位。③、高一级标准器的量值也可以作为相对真值。⑺、为了便于对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人们通常把测量误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①、按照误差的表示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②、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③、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动态误差等。一、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一)、绝对误差⑴、绝对误差是仪表的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记做δxx0⑵、绝对误差有符号和单位,它的单位与被测量相同。⑶、修正值或校正量:10①、引人绝对误差后,被测量真值可以表示为:xxxc0②、式中,c=-δ,称为修正值或校正量,它与绝对误差的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③、含有误差的指示值加上修正值之后,可以消除误差的影响。在计量工作中,通常采用加修正值的方法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可靠。仪表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得一个准确的修正值。如得到一个指示值修正表或修正曲线。⑷、绝对误差愈小,说明指示值愈接近真值,测量精度愈高。这一结论只适用于被测量值相同的情况。例如:某测量长度的仪器,测量10mm的长度,绝对误差为0.001mm。另一仪器测量200mm长度,绝对误差为0.01mm。这就很难按绝对误差的大小来判断测量精度高低了。为此,引人了相对误差的概念。(二)、相对误差⑴、相对误差是仪表指示值的绝对误差δ与被测量真值X0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即xxr100%0100%xx00⑵、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能更好地说明测量的精确程度。在上面的例子中:0.001r100%0.01%测量10mm的长度的相对误差:1100.01r100%0.005%测量200mm的长度的相对误差:2200r0.01%12显然,后一种长度测量仪表更精确。r0.005%2⑶、在实际测量中,由于被测量真值是未知的,而指示值又很接近真值。因此,可以用指示值x代替真值x0来计算相对误差。⑷、使用相对误差来评定测量精度的局限性:①、它只能说明不同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②、但不适用于衡量测量仪表本身的质量。③、因为同一台仪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相对误差不是定值。随着被测量的减小,相对误差变大。为了更合理地评价仪表质量,采用了引用误差的概念。⑸、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δ与仪表量程L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r100%引用误差:oL⑹、最大引用误差:①、如果以测量仪表整个量程中,可能出现的绝对误差最大值δm代替δ,则可得到最大引用误差rom:11②、最大引用误差:rm100%omL③、对一台确定的仪表或一个检测系统,最大引用误差就是一个定值。④、测量仪表一般采用最大引用误差不能超过的允许值作为划分精度等级的尺度。⑤、工业仪表常见的精度等级有:0.1级,0.2级,0.5级,1.0级,1.5级,2.0级,2.5级,5.0级。⑥、精度等级为1.0的仪表,在使用时它的最大引用误差为±1.0%;在整个量程内它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不会超过其量程的±1.0%。⑦、在具体测量某个量值时,相对误差可以根据精度等级所确定的最大绝对误差和仪表指示值进行计算。⑧、精度等级已知的测量仪表只有在被测量值接近满量程时,才能发挥它的测量精度。因此,在使用测量仪表时,应当根据被测量的大小和测量精度要求,合理地选择仪表量程和精度等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测量精度。二、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⑴、系统误差的数值和符号不变的称为恒值系统误差。反之,称为变值系统误差。⑵、变值系统误差又可分为累进性的、周期性的和按复杂规律变化的几种类型。⑶、检测装置本身性能不完善、测量方法不完善、测量者对仪器使用不当、环境条件的变化等原因都可能产生系统误差。例如:某仪表刻度盘分度不准确,就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从而产生恒值系统误差。温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和仪表电池电压随使用时间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则可能产生变值系统误差。⑷、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实验或分析的方法,查明其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通过对测量值的修正,或者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就能够消除或减少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⑸、系统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的正确度。系统误差愈小,则测量结果的正确度愈高。它说明测量结果相对真值有一恒定误差,或者存在着按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二)、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⑴、随机误差是测量过程中许多独立的、微小的、偶然的因素引起的综合结果。⑵、在任何一次测量中,只要灵敏度足够高,随机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⑶、在同一条件下,重复进行的多次测量中,它或大或小,或正或负,既不能用实验方法消除,也不能修正。但是,利用概率论的一些理论和统计学的一些方法,可以掌握看似毫元规律的随机误差的分布特性,确定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⑷、随机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重复一致的程度,即测量结果的分散性。⑸、通常,用精密度表示随机误差的大小。随机误差大,测量结果分散,精密度低。反之,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精密度高。⑹、精确度是测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反映。⑺、精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很小。精确度有时简称为精度。⑻、图1-8形象地说明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说明了正确度、精密度12和精确度的含义。a)b)c)图1-8正确度、精密度和精确度示意图①、图1-8a的系统误差较小,正确度较高。但随机误差较大,精密度低。②、图1-8b的系统误差大,正确度较差。但随机误差小,精密度较高。③、图1-8e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较小,即正确度和精密度都较高,因此精确度高。三、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关系⑴、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性质不同,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彼此孤立的。它们总是同时出现并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⑵、实际上,很难把它们严格区分开来。人们一方面可以把难于完全掌握或过于复杂的系统误差当做随机误差来处理。另一方面,对某些随机误差的来源和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就可以把它看成系统误差而加以修正或预防。⑶、由于在任何一次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一般都同时存在,所以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分三种情况处理:1、系统误差远大于随机误差时,基本上按纯系统误差处理;2、系统误差很小或已经修正时,可按纯随机误差处理;3、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影响差不多时,二者均不可忽略,应分别按不同方法处理。四、粗大误差⑴、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称做粗大误差,又称过失误差。⑵、粗大误差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测量人员工作时疏忽大意,出现了读数错误、记录错误、计算错误或操作不当等。测量方法不恰当,测量条件意外的突然变化,也可能造成粗大误差。⑶、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称为坏值或异常值。坏值应从测量结果中剔除。⑷、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由于粗大误差的误差数值特别大,容易从测量结果中发现,一经发现有粗大误差,该次测量无效,测量数据应剔除,从而消除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⑸、正确的测量结果中不包含粗大误差。第五节、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一、概率、概率密度与正态分布⑴、自然界中,某一事件或现象出现的客观可能性大小,通常用概率来表示。⑵、客观的必然现象称为必然事件;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⑶、违反客观实际的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称为不可能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零。⑷、客观上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且不能预测的现象称为随机事件或随机现象。其概率在0和l之间。⑸、概率是随机事件统计规律性的表现,是随机事件的固有特性。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概率是个统计概念,只有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对整体而言才有意义。⑹、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某个量重复进行多次测量,在排除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之后,测量13结果的随机误差在某个范围内取值的可能性,就是一个随机事件的统计概率问题。例如:一组没有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独立的等精度长度测量结果。用长300mm的钢板尺,测量已知长度为836mm的导线,共测量了150次,即n=150。解:现将测量结果、对应的误差δi、各误差出现的次数ni等列于表1-1中.为了便于统计,在这里我们将测量结果分成了11个区间,区间长度Δxi=1mm。因此,测量误差也相应地被分成11个区间,误差区间长度Δδi=lmm。表1-1中还列出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得到的频率(ni/n)的数值。它表示测量值或随机误差落在某个区间的相对次数。表1-1测量结果测量区间中心值误差区间中心值出现次数频率区间号xi/mmδi/mmnini/n(%)01831-510.6602832-432.0003833-385.3304834-21812.0005835-12818.660683603422.6607837+12919.3308838+21711.3309839+396.0010840+421.3211841+5l0.66⑺、频率直方图:①、在直角坐标图上,以频率(ni/n)为纵坐标,以随机误差δi为横坐标,画出它们的关系曲线,得到频率直方图,或称统计直方图,如图1-9所示。②、如果改变区间长度Δδi的取值,相应的频率值(ni/n)也会发生变化,对同一组测量数据,频率直方图将不相同。③、如果以ni/(nΔδ)这个量作为纵坐标,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直方图宽度恒定)⑻、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n/nf()i002010-5-4-3-2-10123450di图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图1-9随机误差的统计直方图1-10①、当测量次数n→∞时,令Δδ→dδ,ni→dn,无限多个直方图中,顶点的连线就形成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这条曲线称为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ni②、此时,的极限f称为概率密度。n(δ)ni1dn即:f()limnnnd14③、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f(δ)-δ的图形如图1-10所示。dn曲线下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f()d,它表示随机误差值落在图中所示峭n的微小区间内的概率。二、随机误差的特点根据表1-1给出的测量结果和图1-10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可以得到随机误差正态分布的特性:⑴、对称性:随机误差可正可负,但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也就是说f(δ)-δ曲线对称于纵轴。⑵、有界性:在一定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范围,即绝对值很大的随机误差几乎不出现。⑶、抵偿性:在相同条件下,当测量次数n→∞时,全体随机误差的代数和等于零,即:nlim20ini1⑷、单峰性: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比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即前者比后者的概率密度大,在δ=0处随机误差概率密度有最大值。三、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⑴、用解析的方法推导出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即正态概率密度分布函数。12f()exp()(1-1)222⑵、式(1-1)称为高斯误差方程。式中,σ是方均根误差,或称标准误差。标准误差σ可由下式求得:1n1nlim(xx)2lim2(1-2)i0innnni1i1x⑶、计算标准误差σ时,必须已知真值0,并且需要进行无限多次等精度重复测量。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⑷、根据实践经验,一组等精度的重复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最接近被测量的真值,而算术平均值很容易根据测量结果求得,即:1nxx......xxx12n(1-3)nini1因此,可以利用算术平均值x代替真值x0,来计算式(1-2)中的δi。⑸、式(1-2)中的绝对误差δi=xi–x,就可以改换成(剩余误差)vxx0ii①、当测量次数n→∞时,令Δδ→dδ,ni→dn,无限多个直方图中,顶点的连线就形成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这条曲线称为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nini1dn②、此时,的极限f(δ)称为概率密度。即:f()limnnnnd③、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f(δ)-δ的图形如图1-10所示。dn曲线下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f()d,它表示随机误差值落在图中所示的n15微小区间内的概率。⑹、剩余误差(vxx)的特点是,不论n为何值,总有:(式1-3)iinnnnv(xx)xxnxnx0(1-4)iiii1i1i1i1⑺、采用由n个测量值计算出的算术平均值和这n个测量值,计算出(n-l)个剩余误差后,余下的第n个剩余误差就不再是独立的了,它可由式(1-4)确定。⑻、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可以求得n个剩余误差,但实际上它们之中只有(n-l)个是独立的。考虑到这一点,测量次数n为有限值时,标准误差的估计值可由下式计算:1n1nˆ(xx)2v2(1-5)n1in1ii1i1式(1-5)称为贝塞尔公式。⑼、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对标准误差σ和标准误差的估计值ˆ并不加以严格区分,统称为标准误差。⑽、标准误差σ在评价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时具有特殊的意义。理论计算表明:1)、介于(-σ,+σ)之间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为f()d0.68272)、介于(-2σ,+2σ)之间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为:2f()d0.95452随机误差出现在此区间之外的概率为1-0.9545=0.0455=4.55%。3)、介于(-3σ,+3σ)之间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为:3f()d0.99733随机误差出现在此区间之外的概率仅为1-0.9973=0.0027<0.3%。在1000次等精度测量中,只可能有3次随机误差超过(-3σ,+3σ)区间,实际上可以认为这种情况很难发生。⑾、上述结论说明:①、标准误差σ的大小可以表示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图1-11给出不同σ值的三条正态分布曲线。y1123230不同值的正态分布曲线16②、标准误差σ值愈小,则分布曲线愈尖锐。即测量结果的分散性较小。③、标准误差σ小说明测量的精密度高。对σ值大的分布曲线可以得到相反的结论。④、标准误差σ并不是某次测量的具体误差。各次测量的具体误差可大可小,可正可负,完全是随机的,具体误差恰好等于σ的可能性极小。⑤、可以通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确定出标准误差σ的值,以此说明随机误差概率密度的分布情况,并作为评价测量结果的精密度的指标。⑿、同一条件下的多次测量是用算术平均值x作为测量结果的,即取x作为被测量的真值。⒀、在相同的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n组测量,每组测量n次,对各组测量值都可以求出相应的算术平均值,由于存在随机误差,这些算术平均值也不会完全相同,它们围绕被测量真值也有一定的分散性。为此,引人了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作为评价x分散性x的指标,理论计算证明:n2i平均值的标准误差:si1(1-6)xn(n1)n1此式说明:n次等精度测量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是测量值的标准误差的倍,n一般测量时取n=5~10次即可。四、测量结果的置信度和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⑴、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用测得的数据求得标准误差的估计值后,即可根据式(1-1)给出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通过积分运算,求出随机误差落在指定区间(-a,+a〕内的概率值,从而预计测量值出现在(xa,xa)区间内的概率。00⑵、当随机误差出现在某一指定区间内概率足够大时,该测量误差的估计值就具有较大的可信度。此时,测量值落在(xa,xa)区间内的可信度也较大。00⑶、上述(-a,a〕区间就叫置信区间。相应的概率值叫做置信概率。⑷、置信区间和置信概率结合起来表明测量的置信度。⑸、为正确表示测量结果,通常使置信区间取标准误差的整数倍,此倍数称为置信系数。适当确定置信系数,测量结果就可以有较高的置信概率。⑹、对n次等精度测量,在无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情况下,它的测量结果,即被测量的真值,可以用算术平均值x表示如下:xxKsxK(1-7)0n⑺、如果取置信系数K=2,则测量结果可表示为xxKsx20n⑻、上式表明,算术平均值与真值的误差落在置信区间±2s内的置信概率为95%。当取K=3时,置信区间为±3s,置信概率为99.7%。⑼、在上述n次等精度测量中,测量结果的极限范围x可用下式表示mxxK(1-8)m17当K=2时,测量结果出现在式(1-8)所确定的极限范围内的概率为95.4%。当K=3时,其概率为99.7%。⑽、如果以单次测量值来表示测量结果,则有xxK(1-9)0i取置信系数K为2或3时,置信区间分别为±2σ和±3σ;置信概率则分别为95.4%和99.7%。⑾、对一台已知精度等级的测量仪器,在没有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条件下,用此仪器进行单次测量时,式(1-9)就是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此时由仪表精度等级和仪表量程可确定出绝对误差最大值;它相当于随机误差极限值2σ或3σ。vxx五、粗大误差的判别与坏值的舍弃i=i⑴、在重复测量得到的一系列测量值中,如果混有包含粗大误差的坏值,必然会歪曲测量结果。因此,必须剔除坏值后,才可进行有关的数据处理,从而得到符合客观情况的测量结果。⑵、对怀疑为坏值的数据。应当加以分析,尽可能找出产生坏值的原因,然后再决定取舍。实在找不到产生坏值的原因,或不能确定哪个测量值是坏值时,可以按照统计学的异常数据处理法则,判别坏值并加以舍弃。⑶、其基本思路是给定一个置信概率,然后确定相应的置信区间,凡超出此区间的误差被认为是粗大误差。相应的测量值就是坏值,应予以剔除。⑷、统计判别法的准则很多,在这里我们介绍拉依达准则(3σ准则):①、设对被测量进行等精度测量,独立得到x,x,x,.x;123……n算出其算术平均值x及剩余误差vxx(i=1,2,3,4……,n),ii②、按贝塞尔公式算出标准误差σ,若某个测量值x的剩余误差v(1≤b≤n)满足下式:bbvxx3(1-10)bb则认为x是含有粗大误差的坏值,应予剔除。b③、使用此准则时应当注意:在计算x、v、和σ时,应当使用包含坏值在内的所有测量值。i④、按照式(1-10)剔除坏值后,应重新计算x和σ,再用拉依达准则检验现有的测量值,看有无新的坏值出现。重复进行,直到检查不出新的坏值时为止。此时,所有测量值的剩余误差均在±3σ范围之内。⑤、拉依达准则简便,易于使用,因此得到广泛应用。⑥、拉依达准是在重复测量次数n→∞的前提下建立的;当n有限,特别是n较小时,此准则并不可靠。此时可采用其他统计判别准则。第六节、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⑴、在测量结果中,一般都含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⑵、可以采用3σ准则,剔除含有粗大误差的坏值,消除粗大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⑶、虽然随机误差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估算出随机误差的取值范围。⑷、对于系统误差,尽管其取值固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但往往不易从测量结果中发现它的存在和认识它的规律,也不可能像对待随机误差那样,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它的存在18和影响,而只能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此没有普遍适用的处理方法。⑸、系统误差虽然是有规律的,但实际处理起来往往比无规则的随机误差困难得多。⑹、对系统误差的处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者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和实验技巧。⑺、为了尽力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1、在测量之前,必须尽可能预见一切可能产生系统误差的来源,并设法消除它们或尽量减弱其影响。①、测量前对仪器本身性能进行检查,必要时送计量部门检定,取得修正曲线或;②、使仪器的环境条件和安装位置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③、对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正确的调整;严格检查和分析测量方法是否正确等。2、在实际测量中,采用一些有效的测量方法,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一、交换法在测量中,将引起系统误差的某些条件(如被测量的位置等)相互交换,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使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对测量结果起相反的作用,从而抵消系统误差。例如:以等臂天平称量时,由于天平左右两臂长的微小差别,会引起称量的恒值系统误差。如果被称物与硅码在天平左右称盘上交换,称量两次,取两次测量平均值作为被称物的质量,这时测量结果中就不含有因天平不等臂引起的系统误差。二、抵消法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如测量方向),使前后两次测量结果的误差符号相反,取其平均值以消除系统误差。例如:千分卡有空行程,即螺旋旋转时,刻度变化,量杆不动,在检定部位产生系统误差。为此,可从正反两个旋转方向对线,顺时针对准标志线读数为d,不含系统误差时值为a,空行程引起系统误差ε,则有d=a+ε;第二次逆时针旋转对准标志线,读数d',则有dd'。于是正确值a,正确值中不再含有系统误差。d'=a-ε2a图1-12代替法消除系统误差示意图三、代替法代替法是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已知量替换被测量,达到消除系统误差的目的。l1l2l1l2XTPT图代替法消除系统误差1-12以天平为例:如l-12所示。L、先使平衡物与被测物相平衡,则X2T1TXL;1L、然后取下被测物,用硅码与达到平衡,得到P2T;2XPTL13、取砝码数值作为测量结果。由此得到的测量结果中,同样不存在因L、L不等而带来的系统误差。12四、对称测量法19对称测量法用于消除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下面我们通过采用电位差计和标准电阻RN,精确测量未知电阻Rx的例子来说明对称测量法的原理和测量过程。UUIXNiRRi-XNi-I2SERPtttt图1-13对称测量法应用123如图1-13所示,如果回路电流I恒定不变,只要测出RN和Rx上的电压UN和Ux,即可得到Rx值:URxR(1-12)xUNN但UN和Ux的值不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由于电流I在测量过程中的缓慢下降而引入了线性系统误差。在这里把电流的变化看做均匀地减小,与时间t成线性关系。在t、t、t三个等间隔的时刻,按照Ux、U、Ux的顺序测量。123N时间间隔为tt=tt=Δt,相应的电流变化量为。2–13–2ε在t时刻:Rx上的电压U=IRx11在t时刻:R上的电压U=(I-ε)R2N2N在t时刻:Rx上的电压U=(I-2ε)Rx33UU解此方程组可得:R13R(1-13)x2UN2这样按照等距测量法得到的Rx值,已不受测量过程中电流变化的影响,消除了因此而产生的线性系统误差。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三次测量时间间隔相等,t时刻的电流值恰好等于t、t时刻电213UU流值的算术平均值。虽然在t时刻只测了R上的电压U2,但13正好相当于t时刻2N22Rx上的电压。这样就很自然地消除了电流i线性变化的影响。-五、补偿法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某个条件的变化或仪器某个环节的非线性特性都可能引人变值系统误差。此时,可在测量系统中采取补偿措施,自动消除系统误差。例如:热电偶测温时,冷端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变值系统误差。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电桥,就可以起到自动补偿作用。20
/
本文档为【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