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五章 行为环境心理学

2018-05-29 20页 doc 299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拍拍£宝贝

有多年的行政人事工作经验,现负责公司员工招聘,筛选,面试,培训等管理

举报
第五章 行为环境心理学第五章行为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使用者的行为与环境和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者对建筑环境有怎样的需求。以及在建筑理沦和建筑设计中怎样具体地运用这些知识。它有许多相近似的别名。例如人—环境研究、人的因素、环境与行为过程、行为建筑学等。人们曾经把特定环境中人们的各种活动所需要的面积、空间、尺度、人流特点、各种它间的接近程度等看作是功能的要求,而且常常局限于人的生理需要,实际上,并个仅仪如此。还会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人的心理因素、行为模式、民族心态、文化心理、社会意识等。许多设计人员将立意、美...
第五章  行为环境心理学
第五章行为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使用者的行为与环境和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者对建筑环境有怎样的需求。以及在建筑理沦和建筑设计中怎样具体地运用这些知识。它有许多相近似的别名。例如人—环境研究、人的因素、环境与行为过程、行为建筑学等。人们曾经把特定环境中人们的各种活动所需要的面积、空间、尺度、人流特点、各种它间的接近程度等看作是功能的要求,而且常常局限于人的生理需要,实际上,并个仅仪如此。还会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人的心理因素、行为模式、民族心态、文化心理、社会意识等。许多设计人员将立意、美观和风格放在首位.可大多数使用者则主要关心的是适用问题。例如,过于狭窄的街道,人行其中,自觉十分渺小,上观蓝天.只有一线,这种心理感受十分不快,行人不愿在此停留,小摊不愿在此设点、可惜了街道两旁豪华的商店和高耸的大楼。风水术中有一个专门的名称,称之为“天斩煞”.形容它好象是天公的长剑劈斩而成的人工环境,而且具有气遇风则散的特点。这种现象物理学中称之为“伯努利”效应。海滩中的伯努利效应曾使多艘舰船相撞而沉没,大气中的伯努利效应正是飞机能够航行的原因。狭窄街道中的大风,美国称之为“窄管效应”,可以使3级风变为8级风。大气中的5级风便使垃圾筒腾空而起。窄管效应曾使纽约曼哈顿的罗斯小姐状告法庭,因为楼房大风将她吹起并摔成骨折,建筑师为此赔款60万美元。第一节行为与环境一、行为的特点人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或者指足以表明人们思想、品质、心理等内容的外在的人们的各种活动;或者说,“为了满足一定的目的或欲望而采取的逐步行动的过程等”。例如,起床、洗脸、梳妆、就餐、出行、工作、学习、休闹、郊游等。尽管各人都有各人的自由,这种自由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使人们的行为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但从其总体来说,不同人们的集有.使其行为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规范性;相同的人类心理欲望产生了相同的行为;不同的社会规范、民风民俗、法律法规限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巾,如门窗、通道、标志等引导着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比如,人们总是谋求通过大门进入院门。经主人允许,通过房门进入室内,而不能跳墙而入,破门而入。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为人们等车、休息、调整而提供了坐椅、食品及电视。人们的步行速度会因目的、场有、性别、年龄、性格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处在那样的情况,我也会那样做。”也就是说.环境与空间的界定与人们的行为特点之间,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行为(比hav毗)一般是指带有目的性的行动的连续集有及过程,它可以是根据个体、团体或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整个行动过程或集有,如搬家、品茶、体操、避难、参观等,行动(Acn小y)是对较小行为的描述,它—般是指人体的整个运动状态,可以根据全身动作的集有进行评价和描述,如散步、跑步、跳水、上楼等。动作(ActiM)一般是指人体的具体部位的运动,可以根据身体部分的位置变化和状态进行评价和描述,例如,举手投足,点头摇头等。可以说.动作是具体的,偏重于身体的生理活动;行动是整体的,偏重于人们心理的和精神的活动;行为是集有的,偏重于个体、团体、社会的活动过程和集有。人类行为的特点是:(1)主动性。人们的行为是自身发动的,外界环境只起到影响的作用,或者说,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2)动机性,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遗传和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动机;(3)目的性.人的行为必有一定的目标,所谓“行之有效”,但行为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他预定的目标;(4)因果性.人的行为总有原因可查.有后果可待,有前景可测;(5)特久性,人的行为伴随着人的一生,某次行为也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6)可塑性,学习和训练可改变人们的行为特点。由于动机和目标的可变性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许多行为具有可取代性。人们的行为状态可分为正常、异常和非常三种。正常状态是指在日常的情况下,人们生活的各种因素相互平衡,发展趋势一般在人们的预见之内.各种条件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的情况。异常状态是指当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平衡被打破,某一问题突出地显现出它的地位,造成了异乎于平常的状态。例如,健康美满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和睦和安样,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唾。一旦出现一位病人,比如半夜里发烧、呕吐,必然会打乱一家人的正常生活;该吃的时候吃不上,该睡的时候唾不成;请大夫,叫救护车,搬运病人上下楼,则他们会发现楼梯似乎比平日要陡峭高难许多。同样的,个别设计人员常常感觉不到无障碍设计对于残疾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当异常状态进一步恶化并伴有生命危险或集团化的倾向时,就进入一种非常状态.常常不自觉地出现恐慌或惊慌。例如,那家的病人陷入病危,或整个地区出现瘟疫的流行,或火灾、水灾、地震、泥石流等突发灾害的降临,都会使人们的行为状态迅速地由正常到异常到非常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必须依次解决非常、异常的问题,以便进入正常状态。就时间长短和发生的频率而言,正常状态约在90%以上,异常状态约在1%以下;非常状态约在o.01%以卜就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程度而言,正常状态一般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或危害,即使有.也很少,并不影响大局。异常状态则存在着损失和危害的可能性或现实性,一旦发生危害,常常产生连锁反应。非常状态往往造成巨大的、异乎寻常的危害,人们或者侥幸避险,或者不知所措.或者更加慌乱或混乱,因而引发更大的灾难,例如1993年2月14日唐山林西百货大楼发生火灾,死79人,伤53人,经济损失难于估算。这座四层商业大楼的3座楼梯.有2个设在不易发现的角落;另一座很窄,两个人上下楼尚照例身通过,光线很暗,白天就常有人踩空拽脚。内装修采用宝丽扳等聚氯乙烯性材料,一旦着火,发出剧毒的氯化氢气体一柜台内家用电器的发泡塑料.燃烧时发出浓烈的黑烟。从售货员到经理等,防灾意识薄弱,或者说,就根本没想到商场里会着火。素质低劣的农民装修施工队在营业时间违章电焊,从而引起火灾。火灾中.三楼成堆的布匹化为灰烬,却无—人想到它还能救命。在正常、异常和非常的状态下。人们的行为又分为正常行为、异常行为和非常行为,从心理上分析又分为正常心理和变态心理或病理心理。建筑设计应当防患于未然。针对非常状态实施预见性设计.并要求具有一票否决权.例如,根据建筑的年限设置的防火等级,地震设防等级,防洪.以及规划中的乡镇不能处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区等。1994年夏季悟州市两度被洪水围困,水漫三楼.损失惨重。加强城市防洪设计.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建筑师波特呈说过“建筑是一种大众艺术。”“建筑是为人而不是为物。”建筑师应当有设身处地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和老年人考虑,设置无障碍行车的车道以方便他们的生活。设计精神病院和股票交易所应当考虑当时人们的特殊需要。或者说.建筑师不仅应考虑到正常状态下的正常行为,也要考虑到非常状态下的非常行为,让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愉快、舒适、满意,并避免在万一状态下的可能伤害等。如果从总体上、历史上和发展上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则行为层次具有以下的内容:(])由重量机制所决定的生物人,其行为表现具有重量需求的特点,例如,迫切性、时间性和必要性等;(2)由行为场所所决定的具体人.其行为表现具有特定行为的特点,例如,规范性、场所性和特殊性等;(3)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社会人,其行为表现具有社交行为的特点.例如,交往性、地域性和暗示性等;(4)由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文化人,其行为表现具有文化行为的特点,例如,继承性、民族性和道德性等:(i)由自我意识所决定的自动人,其行为表现具有自觉行为的特点,例如,创造性、主动性和勤勉性等;(6)由五彩人生所决定的复杂人、其行为表现具有多样行为的特点.例如,个体性、复杂性和内隐性等;(7)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阶级人,其行为表现具有团队行为的特点,例如,牺牲性、团结性和政治性等。二、行为与环境行为是人们的社会结构意识等支配的能动性的活动,行为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环境脉络之中,并且在许多方面与外在的环境,包括自然的、人工的、文化的、心理的、物理的环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Fahern)。为此,库·勒温(K.[dwM)提出B=f(P.E)的著名的行为(BehMviorformMla)。其中,f为函数(fun门ion);P为人(Fep肋n),包括个体的和群体的;E为环境(KMvMMment),包括影响人们行为的各种外在环境B为行为(Behav血)。公式的意思是说,人和环境的共同作用或互感互动才决定了人们当时当地的行为。生态心理学家巴克尔(R。ger8arker)在人—环境的研究中提出了人的行为模式(败,hav旧ModelofMan)的理论,这通常是在自然主义的观察下、对人们的相互交往与个人空间保护、占据座位的习惯作出的现场观察和总结。他分析了形体环境与重复行为模式的密切联系,在40年代就提出了行为场所(Bbhavior5eM,。g)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分析环境—行为关系的基本单元。行为场所有3个显著的特点:(1)存在着固定的或经常发生的行为模式,例如.开会或讲演是会堂里固定的行为模式,每年的春节家庭聚会是中国传统的、至复发生的行为模式;(2)行为模式通常是有目的的,或者受社交习惯所支配,例如.到电影院里就是为了看电影,到食堂里通常是为了去吃饭.外国人见面通常问“您好?”.中国人见面通常问“上哪去?”“吃了没:”;(3)行为场所的交际特点与行为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是说,特定的环境与固定的、重复发生的行为模式相互对应.例如,在教室里面.上课、做作业有乎人们的习惯,在这里是吃糖拣、臭豆腐.则令人不快.摈仪厅是举行追悼会的场所.在那里谈恋爱估计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行为场所的概念揭示了人们观察和总结行为与环境的对应关系。例如,门诊部里总是挤满了等候的病人,而医生总是在不紧不慢地行医.所渭“急病人、慢郎中”。许多特定的环境就好像带有布景的舞台,无论是谁上T台.都会演出同样的剧目,扮演同样的角色,演讲同样的台词,自然有同一的结局。有时候我们自己也纳闷、不同的时间,在相同的场有,为什么说了同样的话.做了同样的事,这是一种定势(瞅),是一种关于环境与行为的定势。定势起初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GEM011er)和舒曼(F5chunmn)在1889年提出.后经原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几Hyz?Ianze)加以改造而发展为一种理论.并提出有思想定势、政治定势和社会定势3种性质和方向。其实,还有环境与行为的定势,同样也包含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这也是建立在过去经验基础上的,个体对于特定情景和环境的准备性的心理状态,并具有—定结构的、较为稳固的心理组织和倾向,因而产生固定的和重复性的行为。建筑学中,已经有走廊、人行道等不同的名称。但是,名称本身却不能充分反映人们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例如,人行道上存在着老人休息、妇女聊天、儿童玩耍、小摊卖货等不同的行为模式,还有匆匆而过的行人,拥肩而行的恋人.东张西望的生人,悠然而去的问人。行为场所的概念则有助于设计人员更加深人地了解、思考和确定在特定环境中所规定的行为模式.以便公设计中做出相应的环境处理,以保证人们的行为得以顺利地实施例如,王国梁先生在《建筑师》这本杂志中谈到他在有肥新客站的设计中,为了缩短旅客的进站流线.将正方形的候车大厅旋转45度角,用它的两条边做为进站旅客集中和排队的地方,既有足够的长度,又缩短了步行距离,也避免了人流的迂回交叉,特别是减轻了旅客在检票前后比较紧张的心理负担,并简化了繁杂忙乱的行为模式。饶维纯先生谈了昆明汽车客运站的半圆形候车室的优点,并与矩形候车室进行了比较,见图5—1所示。所比之下,半圆形的候车室具有以下的优点:(1)在同等面宽的情况下,弧线长度大.可获得更多的停车位;(2)旅客步行距离均匀。平均步行距离较短.适宜于大中型站;(3)旅客在入口处就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各班候车位置,行进路线与视线一致.容易找到自己所乘坐的车次,不易错乘、漏乘;(4)放射形座椅使中间过道形成一头大一头小,符有人流交通的特点.给门位入口处提供了缓冲的余地,(5)发车位呈放射状,车辆进出转弯方便,(6)行李沿弧形廊道输运.比矩形的直角转弯方便、简捷。因此,研究环境与行为的关系(Rela山nbeTw仪ncnvironm。nlandbfhsv皿)是十分必要的。人工环境既是由人创造的,又同整个环境—起反作用于人。环境与人处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之中。环境与行为的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1.人们对于环境的探索和操作这是自从有人类以来,世代不息的行为过得,既有对环境的适应,又有对环境的“征服”;既接收环境的“恩赐”,又承受环境的“报复”。这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最基本的行为机能。2.人们对环境的接近和回避德国心理学家勒温(x.Ifwm)指出个体与情景之间同时存在着正的和负的诱发力。例如,新学生想在学校里受人欢迎,必须做些积极的社交活动,但又伯被拒绝,因而在接近与回避之间选择。虽然回避使其恐惧与紧张有所缓解,但他想受欢迎和想接近的动机劫越发强烈.因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当接近与回避势均力敌时,个人处于高度紧张的两难境地之中。高层住宅的居民就有—种回避的行为(Avoidancc处havior),这是指居民主观上回避交往的愿望和行为,以保证自身活动的独立性和正常性。但回避行为的社会分离性使居民社会组织降低,社会网络脆弱.居民关系淡漠,而产生出不有理状况的危机。因此,建筑设计应当想办法在环境上促成居民间的接近行为和社会向心作用,使居民交往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进行。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无理),远之则怨。”(《论语.阳货》),人们常常断章取义地批判前半句,实际上,他的全句反映了接近与回避的冲突,“近之”与“远之”的矛盾。3环境的压力与人的欲望的配有如果环境中的对象和环境压力与人的欲望无关,则不能将该行为看作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行为。环境压力(互nvironMents?rMs)也有超过人们应付能力的可能,而使人们的心理感到威胁。环境压力可以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两个方面。个人对环境压力的控制可以有3种型态(1)行为控制,指在环境中实施相应的行为,直接处理刺激源,以获得适当的压力;(2)认知控制,对外境状况的解释、预期及了解其结果的能力;(3)决策控制,指对反应的选择与决断的能力。三、环境与心理除了人脑的机理,心理和意识之外,就是外在的客观世界即周围的环境。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为我们提供直接而真实的感觉刺激,即环境信息(互nw恤mem价forM?Mn)。环境信息的主要特征有:(1)在时空方面没有团定的范围限制,人感知的信息范围由个人的感觉机制、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需要所决定;(2)环境通过所有渠道向人们提供信息,人们也通过所有渠道向环境索取信息;(3)环境提供的信息要比人所能处理的信息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庞杂得多;(4)外界的环境信息是人们行为发生的基础和发生的场所;(5)环境信息具确象征意义、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感知(Perc叩nnnofenv?onmentalqua比y)是指人们的环境感知与评价过程。这—过程的模式是:环境的客观属性经过人们的“过滤器”作用,包括文化的、个人的、时间的形成觉察的环境,这是环境的主观属性,然后与环境质量准则意向和观点进行对照,最后得出评价结果、采取行动等。客观环境是相当复杂的。因而,人们感如的环境往往只是它的一个部分.有时还是次要部分。环境在与人的相互作用中有依据条理和违背条理两种情况而显示出复杂性。人们常常偏爱自己足以胜任的中等复杂程度的刺激.而不愿接受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刺激。个体对环境的探索是由个人的经验、心境、性格、修养、爱好、社会地位、民族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都不会忘记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在“浮雨菲霖,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环境里.人们的心理状态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但是在“春和景明,波澜个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环境里,人们的心理状态是:“心旷深意,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只有个别“古仁人”,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不是他们没有喜怒哀乐之情.而是他们有更坚强的精神支柱和更高尚的心理寄托,而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可以说是对环境心理学的绝妙叙述和描写。同时,范老先生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圣人人格。然而,建筑环境设计的对象似乎应当针对于万万的凡人和“俗人”.旅客设计则要针对那些“迁客骚人”。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岳阳楼记》写作之前还是之后,范老先生都没有登临岳阳楼的经历。康熙在《御制避暑山庄记》中说:“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临清流则贵廉洁,览蔓草则贱贪秽,此亦古人因物而比兴,不可不如。”他将环境中人的心理感受提高到一个道德水准的高度。然而,勿庸置疑,随着人类社会的更迭和发展,同一环境下人们又会有新的心理体验。马克思说:“忧心仲仲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他们需要的是基本的生存条件:衣、食、住、行,然后才谈得上其它。李渔在《闹情偶记》中说:“同一月也.出于生氏之口者,言言欢跃;出于伯咱之口者,字字凄凉。”“所言者月,所寓者心。”这是在相同环境下.不同心情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刘锶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崎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这是由于爱好和性格不同引起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行为特点。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南宋词人蒋捷在《听雨》词(调寄[虞美人])中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阴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憎庐下,镔已星星也。悲众离有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及到“如今识尽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实有异曲同工之效。上述的各种情况,实际上都是属于环境的不定性(EnvMonmemAmbigulty),它是指环境被人感知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确定的特征。这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首无是指为人所感知的环境具有不明确性、模糊性或复杂性,其次是环境要素之间在意义上的多样性或联想的丰富性。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要素或要素关系可能有截然相反或相异的联想;同一个人也会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各有所好。环境不定性一方面表现出环境的复杂性,—方面说明了人与环境的相互依赖性。其依赖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我们实是求是地去分析探索;其复杂性又需要我们见微知著.具体分析.以便妥善地解决实际问题。香港有则报道说,。一位女孩经常做恶梦,久而久之患了神经衰弱症。一位风水先生.分析了她的恶梦,并在她床尾的衣柜上取一张名为”傻豹”的图画,此后,患儿—觉睡到大天明。原来,成人视为力量和速度象征的动物画像,在儿童心理上形成了恐怖的感受,并在睡梦的潜意识中表现了出来。家长通常不愿该子站在楼梯口.伯他们不知危险往下跳,其实,偶有孩子摔下楼、往注是因为平衡能力差、站不稳而山事的。孩子很小就有较深的知觉能力。心理学家沃克(R1)walk)和吉布森(E.人obson)别出心裁设计的“视崖”实验就很能说明问题。玻璃板盖在台桌上,不论那边有怎样的吸引力,婴儿和幼小的动物都拒绝(90%以上)从“桌边”爬过去。当然,玻璃板的存在使他们绝不会沿桌边摔下去。可是深度的视觉警告他们不能那样做”。日本有座大寺院盖了所幼儿园,曾聘请知名建筑师进行设计,耗了巨资,购买了优良设备,配备了优秀教师。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到这里来的小朋友脾气暴焕,动辙吵架斗殴.上课也很不专心。经寺院主特画符镇邪也不管用。后来请了一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他发现幼儿园是座很高的现代化的六角形建筑,教室处在正中央。6个面上全用大玻璃落地窗。家长们很关心孩子在这所高级幼儿园的学习情况.经常从落地窗外观察儿童们的上课情况。院子的四角分别是喷水池、游泳池、花园和滑梯秋千。其中.南侧的喷水池还可以把阳光反射到教室里面。两边的游泳池、滑梯秋千等也会使儿童们心神不安,难于集中注意力。于是,这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建议把三面落地窗加上窗帘,以调整四季的阳光,喷水池在上课期间暂时关闭,楼房四周密集种植灌木,使家长们无法靠近观察,儿童也无法看到外面的情况。这样,效果十分明显.1个月以后,孩子们的脾气、气质、学习等情况都有明显改善。四、欲望与建筑欲望是取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人有各种各种的欲望,《吕氏春秋“贵生》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高诱德认为是生、死、耳、目、口、鼻之欲。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砍、细滑欲、人想欲为六欲(〈〈川大智度论》卷二十一),也泛指各种情欲,如七情六欲。孔子自视甚高.他在《论语.为政》中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老子》第三章中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礼记·乐记》中说:“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礼记·曲礼广》中说;“欲不可从(纵)。”他们为中国人设计了圣人人格,从而压制了正常人格的发育、成长与成熟。宋代程朱理学,将“天理”(礼、义、智、信)与“人欲”(人们的生活欲望)相对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主张,甚至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卷二十二),达到了“以理杀人”的地步。中国人不可能不学汉语。汉语的词汇里,除了随心所欲、食欲、情欲等个别字词可看做中性词外,其它如肉欲、物欲、私欲、纵欲、兽欲、欲望难填等都是极端的贬义,几乎达到谈欲”色变的地步。其实.人欲不过是人们的想法、希望或愿望,是人们正常的生理、生活和心理的需求。人欲引起冲动,付诸行动,产生改造世界、创造财富的原动力,促使人类社会的—步步发展。生活空间的没汁,正是利用物质的汇集,满足人们的某种欲望,导向愉快扣舒适的心理活动。建筑师如能在不言不语之中,不知不觉之下,利用个人无(潜)意识和集体无(潜)意识,将人们导向自己的设计意图,达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境界,则必然是最出色的设计。人们的欲经可分为两大类、生活欲望和人格欲望。(一)生活欲望即生存需要。人们为了生活,希望有住所,也必须有住所,这不仅表现在需要休息、睡觉的生理性方面,同时也表现在需要同家人团聚的社会性方面。这种基本欲望又表现为3类:1.情绪性包括追求感觉的快乐、紧张度、占有度、对困难的抵抗与克服、刺激性等。2.社会性包括协作性、从属性、保护性和被保护性、影响性相被影响性、隐蔽性和表现性等—3.理智性包括追求事实、追求真理、怀疑与明了、组织与秩序、关系与构成等。只要人们天天活着,就会有种种欲望,就会做种种努力,一步步地去实现自己的欲望?心理上欲望的差异又必然与物质上的功能差异相对应。保特私密性与维护交际性的欲望又交织在一起,给建筑师们的设计带来极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些潜意识的欲望是建筑师所未能体会到或认识到的,可有些建筑本身.却起到了建筑师所始料未及的功能。物的功能引导出人们的生活欲望,生活空间也具有适应人们欲望的物质功能。二者具有对应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复杂而又迷茫。(二)人格欲望即人格需要(Pcr咖alhyN。。d)。它又可以分为爱情、从属、独立、社会承认、成就这5个细部,并和生活空间一一对应1.爱情欲望包括(1)人们保特接触,这是心的功能,对应于物的功能,如材料的格调、触感、美感刺激人们的接触感,造成宁静的气氛;(2)满足人生欲望,带来快乐的冲动,如建筑的生命感、充实感、存在感使快感在无意识中得到满足;(3)消除过度的紧张感,如轻松、明快、单纯的建筑形态可以消除紧张感,有适的温度、湿度、光线、色彩、声音、空气、气味给人以舒适、放松之感;(4)带来幸福感和健康感,如平衡、稳定、坚固、安全的宜人的装饰、方便的设施给人以幸福感。2.从属欲望包括(1)以属于某团体为自豪,希望获得归属感为心的功能.对应于物的功能是,满足于建筑物的个体风格,与建筑师达成共识,同时与绘画、雕塑、工艺等共存;(2)防止集团内部的纠葛,加强团结的欲望,如建筑物之间类似、接近、封闭、连续、对称、组群,符有同质律和完善律;(3)保特集团内心理安定.谋求秋序和安全。如空间中具有稳定的注视中心、和光照中心。并设备统一协调,建筑形式遵从格式塔法则.保特力的秩序的统—和平衡:(4)所有东西都具有集团的标志,与集团的地位扣内容相称;建筑的造型与其担负的社会功能相—致.触景生情,即看到该建筑就能想到它所对应的功能.对应的集团.对应的行为场所相对应的人的欲望。3.社会承队欲望包括(1)社交欲望.使自己的工作能受人器重,对比于物的功能是,建筑构成上连续的、重复的标准单元,既体现个件,又具有共性的装饰,与其它建筑的统一与协调;(2)承认人的差异是正当的。不搞特殊待遇,如建筑中承认个性与风格的关异,生活空间没有权威的暗示,平易近人;(3)希望有相互交谈、交际往来的行为场所、如建筑中的流动空间,空间中的连续性、流畅性和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公共区与半公共区域,社会向心空间等;(4)既要接受新鲜事物又要发扬传统,加灵活使用新型材料.同时配有使用传统材料,将新材料用于古建筑的修复,处于新旧之间,或者在旧中图新,给人以新鲜感,又有传统习俗的过滤,所谓中而不古,新而不洋4.独立欲望包括(1)随着个人的发育、成长与成熟.希望保特私密性,拥有私生活,这是心的功能.对应于物的功能是.建筑物独树一帜.生活空间独立而封闭.适当的可变件,整体呈现出统一与和谐;(2)认识自我的社会价值.并努力去实现理想,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建筑空间既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又有相应的选择自由,有力向上的空间构成鼓舞人们积极行为,(3)求新求异.在公与私中寻求价值观的平衡;建筑流派不断涌现,百花齐放,和谐共存;建筑空间对公共区、半公共区、半私密区、私密区之间有妥善的安排:(4)希望自我参与和个性的形成能顺利地进行;从建筑的谋划、设计、建造、购置、装修、布置到使用,无一不体现出主人的参与和个性。5.成就欲望包括(1)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这是心之向往;相对应的物的功能是,建筑空间中短捷、方便而且有理的流线,使行为连贯、有序、有效、省力;(2)维护自身生活准则。希望自我实现。这是心之向往;对应于物的功能是:优秀的建筑为民立极,有序的空间规范人们的行为,有机的形式带来自我实现的能量;(3)具有引导诱惑力和吸收力,这是心之向往。对应于物的功能是:不论你是否看它,建筑都是客观存在.优秀的建筑无疑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吸收力,成为一方乡土的标志,人民的骄傲,旅游的景点.视线和人流汇集中心、是千年不朽之作;(4)减援外界阻力和刺激,退隐埋名,独善其身,这是心之向往.对应于物的功能是:众多建筑以具朴素无华、默默无闻.与人朝夕相伴;它对人帮助极大,却毫无哗众取宠之心,仅仅在日光的照耀下.以变幻的身影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欲求不满(FrMMraMorl)实际上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所引起的挫折和失败。当建筑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时。他们可能采取替换、补偿、升华、固恋、攻击和倒迟等方法对自己的行为心理进行调整。例如,不说自己的住所、只说住在黄鹤楼边.或只说我上海人;在玻璃上贴窗花,门上写对联,挂红灯;说这房子是某某知名建筑师所设计;执着扩买房、修房等.甚至刚盖的新房又拆了重建。第二节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我们巳经研究过库尔特·勒温的行为公式B=f(P·E)和生态心理学家巴克的行为场所的理论。于是,人们就会提出行为研究模式(IkhavMrRcsen叫、PRMtcrn)和行为基本模式(Bthavior比sicyMterll)的概念。早期的行为主义以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憾Wat闭n,1878—1958)为代表.1915年.他在美国的《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的论文.一切心理学问题及其解决都纳入刺激(s)到反应(R)的规范之中,并提出了S-R的基本公式。他吸收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认为意识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而主张以“辨别反应”代替感觉,称情感为“内脏反应”,将思维视为“无声的语言”。他坚决反对内省法,大力提倡客观法。他抹煞了人与动物的行为的质的区别,和人类能动性对行为的指导作用,因而又被人称为肌跳心理学。显然。早期的行为主义学说具有明显的缺陷。并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后来的研究人员的修正。新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在刺激(5tiMuIMs)和反应(Reacnon)之间,应当考虑有机体((吨an沦m)内的问题,也就是说.人类行为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又受个体内部的需要、欲望、紧张、舒服等因素的影响,亦即受到人们的生理状态,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微观环境如单位、家庭、学校)以及个人和环境的认识和经验的影响,从而把行为的基本模式调控为s一O一R的公式,心理学家莱维特在《管理心理学》一书中以图5—2所示。它说明了行为基本模式对于掌握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例如,在日本,不是把房间按功能分为餐室、起居室、卧室等,而是有着按空间大小来分类的习惯。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所说的“日本式建筑四张半席”(2×1m2)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就像日本有所谓的“四张半席文字”这个名词一样.男女二人在四张半席中生活,对日本人来说,恐怕就是给予罗曼蒂克印象的沉默语言吧。可见,四张半席的环境,对于男女二人是—种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含有亲近与情爱的意义。1975年,霍罗曼(M.frohman)、塞土金(M.执小U11)和卡瓦奈大(Knrn,ngh)提出了行为研究模式(协h3vEnrReseaMhPaM。rn)的概念,又提出了研究行为问题的几个步骤:,(1)先观察;(2)与行为学家协商.提出适当模式,(3)收集数据、整理分析;(4)信息反馈给委托者;(;)委托者与行为学家等联有诊断,再进行信息收集与反馈.如此循环直到问题解决。这种研究方法.其实对建筑师很有启发,在接受甲方的设计任务之后,首先对所设计的环境进行彻底调查.提出模式.收集数据.反馈信息,然后与甲方委托人、行为学家、心理学家等各专业工程共同协商,提出建筑设计的、使之更切有于人们的使用要求和心理要求。一、环境中人们的分布模式人们在特定的环境里。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分布模式,即人们根据情境采取—定的空间定位,并具有保特这种中间位置的倾向性。例如二三个人在一起谈话时,总喜欢面对面地坐下,以看到彼此的脸部表情为宜,据说,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75%是通过表情,而语言的作用还在其次,所谓“眼睛会说话,脸上看阴暗”。在公园里,一群人往往围成一圈相互交谈,挡住别人的视线。若破坏圆圈的完整件,或者陌生人从圈中穿过,都被视为不有规范的行为。在无座位的候车大厅里人们总是首先选择靠角落和靠墙的区域,有76%的人是由于“不想和他人接触”,“想要独坐一会”。特别是在黑暗中、人们总希望靠墙站立,这样有一种安全感,可以保护自己的私人领域,因此选择背部靠在坚固的,无后顾之忧的墙上,同时.也可以判断自己的位置、方向,以便后继的行动。小白鼠也有占用、靠墙的习惯。矿井事故发生后、人们总是靠边坐,互相挨近,以求共存。人和动物一样具有领域性的特点。当然,其中有质的区别,而保护个人的私密性和保护家庭的安全性却是现代国家共有的法律内容之一。在公共场有,人们也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并保持必要的和相应的距离;人们向哪里集中,朝哪里散去,占据什么位置,在空间的分布上呈现什么样的图形,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说.你不能与某一陌生人总是保持着相同的距离不变;也不可能随意地出现在某一大会的主席台上。人们在比较狭窄的空间里通常呈现比线性分布的特点,例如,在乡间的小路上的住宅区的走廊上.大桥旁的人行道上。而在比较宽阔的环境里,则呈现出面状分布的特点在机场的候机楼里,在火车站的广场上,在公共建筑的中庭里。研究小群人与环境—行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研究小群生态(Smal[(;roupCco[08y)。影响小群生态特征的因素有群体规模、个性特征、情境目的及外部环境条件等。小群生态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自然观察法与行为地图法。某些特定环境中人群的分布图形与人群的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如表5-1所尔。例如,有位同学设计的股票交易大厅就没有很好地考虑人们的分布特点.对于排队购买、咨询与观察股市行情的人群、整理钱物的区域没能留出足够的空间,眨离柜台不足2米就是两步的台阶,台阶下不远就是交易厅的大门,因而,他的设计方案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拒绝。另有一位同学则考虑了学校的容纳7000名学生的食堂的拥挤和混乱问题,提出了增加售饭菜的柜台和窗口,合理布置食堂大厅,灵活布置座椅饭桌,错开下课时间.延长开饭时间等多种方法,从而综合解决问题。出于考虑到不同顾客就餐的需要.西餐厅内采用大空间内再划分若干小空间的作法、如图5—3所示。李守宁先生详细分析了餐馆中的顾客类型及其行为心理的特点,他把顾客分为12种类型:(1)亲朋好友,特点是一般2—5人一组,他们在一起吃饭是为了共叙友情,故需要环境舒适、幽难和稳定;(2)一家人,一般是3—5人一组,有的家庭有老人有小孩,他们需要环境欢乐、亲切,有家庭气氛,对老人和小孩都要方便;(3)情侣,2人一组,需要环境幽静,私密性强;(4)赶路人,一般1—3人,他们希望能很快买上饭,有个地方吃即可,有无座位很不在乎,对环境要求不太高;(5)知识分子青年夫妇,通常1—2人,他们是为了节省时间,不自己做饭而到餐馆就餐,他们对饭菜的要求是快、简单,环境要干净;(6)同学、同事、谈得来的朋友,一般是2—5人,他们来餐馆也许不单是为了吃饭,只是为了聊一聊,谈一谈,比如在冬天的晚上,来到餐馆避避寒,休息一下,几杯咖啡,一碟点心就足矣了(7)摆酒席请客者,一般是8—14人,这种人希望热闹,希望显示自己,希望别人能看到他们的“气派”;(8)孤寡老人,他们为了摆脱寂寞,来到餐馆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吃饭而在于与人交往、闲谈;(9)心情不悦者,一般是一个人独自来到餐馆,借酒消愁,他们不希望环境很噪杂;(10)旅游团体,他们一般是包桌,希望有地方放行李;(11)等侯的人,他们不是来吃饭,而是为了等人,他们希望能够直接地观察到外面的情况,当然,如果环境能使他们觉得顺便买东西吃,这对餐馆的营利是有益的;(12)外宾.环境要讲究,要有高级雅座“G。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在餐馆中设置多种环境和服务项目,以尽可能地满足各类顾客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情况,并以广告的形式说明如下:(一)人群流动的特点人们的流动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如靠右行.识途性,走捷径,不走回头路,乘兴而去.无可奈何的等待等。1. 靠右行在许多国家里,都规定了人们行走的秩序性,这就是靠右行,这已经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在体育比赛中,无论是400m、1500m、10000m的跑道,它们的回转方向都是左回转,靠右行,超人须从外侧即右侧超行.否则为犯规。当然,速度滑冰、滑雪的回路.棒球攻垒球的回转方向莫不如是。由于人们形成了靠右行,左回转的习惯,因此,安全疏散楼梯的下行方向,最好也形成靠右行,左回转的形式,使人们在紧急避难时感到方便、舒畅、快捷与安全。然而,在有些比较散漫和随和的场合,这些规律也有被打破的可能。例如游园时,路比较宽,左行、右行的人都有,但是靠右行的人为大多数。因此,诸如美术馆、博物馆的参观路线的安排,都采取靠右行,左回转的方式。表5—3是游园时人流靠右行与靠左行的情况”。2.识途性当动物遭受到突然的威胁时,它首先的选择是向自己的窝里跑,这可以称为归巢性;它选择的路线通常是自己熟悉的路线,可称为识途性。因为自己刚刚或经常踏勘的道路通常是安全的熟悉的,可供躲避与快行,而陌生的道路则说不定会有什么危险。只是在极端危险的时候,才会有慌不择路的情况;当然也有母兽为了幼兽的安全,故意落荒而逃的现象。人们似乎也有这种本能,抑或是先入为主的习性。初来者在陌生的大院里边摸索边询问.找到要去的办公室后,他们返回时,大多数人仍按原路退回。初到陌生的大城市独自旅游的人也是这样,可以减少意外和危险。有人统计,游园时,沿原路返回的人约占总人数的62%。这也可以作为思维定势的例证之一。中国成语中也有“老马识途”的故事和轻车熟路的描述。3.走捷径对于目的性较强的人流,且对于比较熟悉的道路,人们通常采取走捷径的流动方式.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地。例如,上下班的人群,上学放学的学生等,有人估算他们徒步时的速度大约在80—I50m/min之间。对于徒步行走的人,一般在线路上也是最短路线,对于骑自行车或驹摩托的人流,有可能是路途稍远,但却是最方便、最快捷的路线,而获得最高的效率。对于有些人流.甚至可能是短暂的背道而行,比如去找公共汽车站或是去坐通勤车等。这类人员的流动的规律性最强,预测性最好。如图5—4所示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学生们的路线。在交通程疗较差的地区,人们抄近路的心理态势表现得最人充分。他们甚至不愿意上下过天桥,尤其是提着大包小包行李的旅客。尽管过街天桥使人们与汽车分流,比较安全,但它相对地违背了人们走捷径的思维定势和减少能量消耗且节约时间的想法。为此,本世纪初一些建筑师曾设想,建筑底层全部敞开,人流可扬长而入,随意而出,现在,芝加哥市己基本做到。美国的建筑法规还规定,只要底层公有化,便可优惠主权的迭退律(sft—backl;u)和约束地权的覆盖率(C凹e”8E),甚至允许跨街建楼。这确实是一项公私两利的善政。4.不走回头路对于方位感较强、地理位置较熟、存在有多个目的地的人来说,许多人不愿意走回头路。这一点,男性公民比女性要多,旅游观光、游园参观、购物时比上下班要多。因为他们到许多地方都可以完成他们的目标,而不—定非要走那条特定的路线。因此,人们通常选择有相互关连的空间、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较多的内容。例如,多看几个景点,多走几家商店,他们可能会因某些偶然的因素而突然改变方向。当然,如果这些表面上的偶然因素正是设计者的刻意安排,那么可以说是将人工环境做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序。例如,有些人调查发现,位于生活小区中心的服务中心,比起小区大门处的服务点的营业颓要差得远。因为人们去了服务中心,就必须原路返回,而大门口的服务点则可以在上下班或到街上去时“顺便捎上”。商店如果只有一个大门,又处在商场内凹形柜台的尽头,则其人流和营业额情况比起四通八达的商店要差得多。“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要酒香才行,人熟才行,所以,这句话反过来证明了人们对购物环境的挑剔。再如,华山自古一条路,可对于现代旅游者来说,原路上,原路下,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猎奇求胜的兴趣了,再加上千尺幢、百尺峡系咽喉要道,会对旅客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华山自古一条道的说法应当改变,实际上也已经改变。5.乘兴而行《晋书·王微之传》中说,王微之“尝居山阴.夜雪初蹊……忽亿载运,逢时在捌,便夜乘小舟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间其故,徽之曰;冲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邪?”这通常是郊游、散步、旅游时人们常见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踏青还是消夏,是看人还是揽胜,其移动本身就是目的,他们刻意追求的是路途中的某种体验心寻求较为丰富的内容。其线路可以是事先商定的.也可以是随时随地随兴趣而偶然为之,这与途中的舒适性、新奇性、景观的可读性、服务的周到性、身心的疲劳程度及旅伴间情感的配合程度都有关系。有人估计他们徒步时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50一70m之间。当然与旅行者的身体状况和目的性的强弱有关。中国园林中的“步移景异”、‘曲径通幽”“以小见大”、“虽为人工,宛如天开”等原则,加上比兴、匣额、题字等手段,对于吸收游客、使之留恋忘返,乐此不疲,都起着重要作用。6.人流的暂时停滞人们在交通阻塞、排队购货、广场上的短暂集会、车站处的候车,都会出现人流的暂时停滞和等候现象。这时就有必要调节和疏导人流.根据人群分市的密度和人们流向的目的性,以及当时的心理行为特点,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处置。(二)人群流动的量化指标美国学者约翰‘杰·弗鲁茵对步行者提出了空间模数的概念,实际上.它就是速度的倒数。还有流动系数的指标,这是在交通环境中.以单位宽度、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人数为指标,是表示人流性能的有效指标。将步行者空间模数和流动系数按不同的等级分A—F6个档次,并称为不同的服务水准(Servi赡I*vel),如表5—4所示。其它一些人群流动的数字指标如表入5-5所示.它们有助于定量地说明人群流动的情况。例如,断面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地点的步行人的数量,一般以时间为水面轴,以人流量为竖直铀,就能够清楚地表明不同时间内该地点人流的变化。在东京新宿车站西口的地下步行道,8:40一8:50的10分钟里,通过的人流量为2500人,而在10点左右的l0分钟里,通过的人流不足500人次。显然,这与上班时间有密切关系c人流密度与人们步行的速度有一定的关系。当人流密度超过1.2人/m2时,步行速度明显减慢,并服从这样的经验公式:平均步行速度=1.1×密度根据户川关于人群流动的调查,日本人中一般通勤的人群步行速度为78m/min或13m/s,人群流动系数为102人/m·min或1.7人/m·s;购物人群的步行速度为60m/min,流动系数为78人/m·min。步行路边的人群密度在o.3人/m·平方以下时.靠右行的习惯表现得比较突比。人们处于某一点的移动潜势,可以采用空间移动的概率图来表示。例如,处于客厅里的人们,走出客厅l00次,其中有10次走向门厅.10次走进厕所,25次回卧室休息,55次去厨房做饭。则客厅里人群移动方向的概率可以采用图5—5的方式表示。这样,就能很方便地总结观察和到的情况,为建筑设计提供理论广的依据。例如,对于住宅来说,为了使客厅成为联系一家人的桥梁,则客厅与各卧室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短一些,使人们很方便地路过或经过客厅,到客厅来不用拐弯或走很长的路。这样,卧室保障了家庭成员的私密性,客厅则成为全家的公共性区域而得到感情的交流。我国的一些商业街对人流密度的概念往往考虑不周,例如,没有足够宽的人行道。人们比肩接踵,拥挤不堪,街道很长,又没有必要的休息场所,只能席地而坐,或者是坐在栏杆上;没有划分出专门的步行街,由于环境状况较差,绿化太少,而风沙太大,汽车过后,尘土飞扬,行人闭眼捂嘴:处处铁栏杆挡道,给人以不舒适的心理联想,这样,街对面的商店也就不愿意去了;由于人多车多,产生的脏、乱、挤、吵,使顾客心烦,同时东西太多也不好携带,因此.就尽量少买,甚至只好不买;买完东西后,都想赶快离开,不愿过多的停留,实际上是商店里又失去了一些潜型顾客。勒温曾提出霍克罗基空间(Hok0108,cal5pace)的概念.以解释人们流动的现象,即短距离、安全性、最小工作量和最大经验量,综有成“希望选择的路线,而不是直线路线”,形成“可能运动的空间”理论。(三)人们的觅路行为觅路(PathFfndmg)或觅道(Eou论—Frndmg)是指人们在环境中寻找重要地点的具体行为。人们首先要探究(Expl皿肌ion)所在位置,确定要去的方向(()rientation),了解所在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并确定达到目的地的手段和行动。否则.就可能迷向(rksorMntati肋)和迷失(L仍tn碱s)。对某大学73位大学生的问卷表明.有9.1%的人经常迷路;14.1%的人至少有一次完全迷向;经常和严重的迷路者占8%,l0栋建筑物中有5栋建筑导致迷路约百分率为,0一6%;另5栋为10%一26%。对于从纽约、华盛顿和亚特兰大三市地铁站初次出入的旅客和参加会议者来说。分别有23%、15%相20%的人出现觅路问题,甚至坐错车或坐过了站。通过电话对美国密执安州费德拉大厦的使用者进行抽样调查,有11%的人反映电梯难找;15%的人反映楼梯难找,30%的人说卫生间难找;16%以上的人反映要去的办公室难找,甚至还有7%的人说大楼的问询处难找。迷路者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觅路却是普通存在的现象。设计者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针对最广大和最普遍的使用者,特别是要考虑到陌生人定向和觅路的需要、使环境具备易识性(Env吐M阳ntal[上gibt比y),易识别性是指环境易于使人理解其空间的模式和组织,它应具备两方面的特征:首先是主要人流通道清楚,而且人群的流动与主要活动模式相一致;第二是使活动中心容易让陌生人识别,使他们容易了解自身所处的实际位置,容易找到要去的目的地。例如,闻名世界的水城威尼斯虽然不太大,可是城市里交通纵横,小街小巷与各种桥梁相互配有,如果不小心,不但有迷路的可能,也容易因为找不到有适的桥而走许多冤路。好客的威尼斯居民为陌生的旅游者考虑得十分周到,每条巷子的两头.每个十字路头,都挂有或钉有明显的标志牌,往哪边走是圣马可广场,往哪边走是火车站,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人们的感觉器官总在不断地监视着环境的变化.这种监视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但只有那些人们感兴趣的变化,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说,人脑中有警戒绥或兴奋点,只有达到唤醒水平、才能引起人们的警觉,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例如,在—个适当位置用中、英、法等文字标志的“安全出口”,其亮度足以唤醒人们的注意,又不要亮得妨碍人们对其它事物的感受,同时.又像一个有适的工艺品展示在人们面前,那它则会给人以踏实、安定
/
本文档为【第五章 行为环境心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