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科学方法论研究_沈小峰

科学方法论研究_沈小峰

2013-11-05 16页 pdf 3MB 1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4994

暂无简介

举报
科学方法论研究_沈小峰 毛·写蔚命多,,曲桌年引尹树�雌杨的物呀触铸翻粉伪�究一的肠如的啪广卜�匀的尸口肠幼�沪肠的如一论�份泌胡甸�法�的泌一方一的沁一学�匆酷一科�一�幽姗妙翻帅�肠叻护令孚‘奋合,击勺伪、乌 编者按 � 自然科学方法论 的研究 , 对丰富马克思主义 哲学� 促进 自�术 科学的发展 , 加强、 巩 固哲学工作者和 自然科学工作者 的联盟都有重要的 作用 。 为了交流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工 作 , 北京市 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本 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备会科学方法论专业组和本刊编辑部干 � 月刊 �� 日 在北京联合召开 了科学...
科学方法论研究_沈小峰
毛·写蔚命多,,曲桌年引尹树�雌杨的物呀触铸翻粉伪�究一的肠如的啪广卜�匀的尸口肠幼�沪肠的如一论�份泌胡甸�法�的泌一方一的沁一学�匆酷一科�一�幽姗妙翻帅�肠叻护令孚‘奋合,击勺伪、乌 编者按 � 自然科学方法论 的研究 , 对丰富马克思主义 哲学� 促进 自�术 科学的发展 , 加强、 巩 固哲学工作者和 自然科学工作者 的联盟都有重要的 作用 。 为了交流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工 作 , 北京市 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本 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备会科学方法论专业组和本刊编辑部干 � 月刊 �� 日 在北京联合召开 了科学方法 论 问题讨论 会 , 到会的有北京币 各高等院校 、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 的教学 、 科研人员共七十多人 一 守多 同志在会上发言或作了书面发言 , 我们把这些发言摘要分两 期刊 出。 科学家要重视研究方法论 问题 沈小 峰 研究科学方 法论 , 不仅对于哲学的现代 化 , 而且对于 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也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 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科学 家对于理论思维 , 对于方法论问题感到兴趣 。 美国科学家 、 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安德 逊扰曾指出, 对于科学 二 特别是对理论 自然 科学家来说 , 由于实验科学的发展 , 特别是 电子计算机的 出现 , 过去用纸和笔进 行计算 的工作 , 很大一 部分已经或者即将被计算机 所代替 。 理论科学 家现在的主要任务 � 是将 各种不 同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 , 用假说的形 式提 出客观世界 的模式 , 提 出新的数学模型 , 并运用这些模式 、 模型推演出和 目前乃至未 来的实验相 符合的结论 。 总之 , 自然 科学 日 益进入理论 的领域 , 迫切需要哲学的 帮助 和 指导 , 因此 目前不少大的科学家都在 自觉地 研究方法论问题 , 为科学研究锻造新的理论 武器 。 比利时科学家 、 � � � �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获得者普利高津 �� � � �� � � �� � �� 教授在这方 面就是一个 突出的 代表 。 他在研究非平 衡态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过程中 , 就十 分重视 哲学思维 、 重视方法论问题的探讨 。 在以他 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当中 , 有专 门从事哲学 和科学史方面研究的专家 。 他 自己不仅在杯 学著作 、 学术报告中经常讲到一些理论观点 和研究方法 的问题 , 还和一个 自然科学哲学 博士合写了一 本哲学著作 � 《与自然的对话》。 他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把分析和综合 、 部 分 和整体结合起来 , 注意把对象放在一定背景 条件下来考虑 , 注意周围环境对研究对象的 性质和 结构的影响 。 这一 点是他研究方法 的 一个重要特色 , 例如 , 对于一个热力学 系统 , 经典的热力学往往把它作为一个封闭 系统来 研究 , 这样 ,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嫡增加 原理 , 这个系统的嫡会趋于极大 , 也就是说 , 系统会自发地 由有序趋向于无序 , 变得越来 越混乱 , 最后达到热平衡 。 克劳修斯把这一 结论推而广之到整个宇宙 , 就得到了宇宙热 寂说的荒唐结论 。 普利高津则不同 。 他从任 何热力学 系统总和 外界环境有相互联系和相 互作用的观点出发 , 认为所谓封闭系统只是 一种理想化的情况 , 他指出 , 一个远离平衡 态的开放系统 , 由于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 能量 , 有可能从外界取得负嫡流来抵偿系统 本身内部的嫡产生 , 使系统总的嫡的变化为 零甚至为负值 , 即 � � ��系统嫡 的变化 �二 � ���嫡产生 � � � � � �嫡流 � 根据热 力 学 第 二 定 律 , �另� � , 而嫡 流� �� 则可能 大 于 或 小 于零 , 若 �� � 二 一 �多, 则� � 一 。� 若负嫡流的绝对值大于 � 、�, 则 � � � � , 即系统的墒的改变可以小于零 。 这样 , 系统就可能保持它原来的有序状态 , 甚至有序的程度可以增加 , 这就在不违反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条件下 , 解决了热力学和生 物进化论之间 的矛盾 。 过去人们认为 , 根据 嫡增加原理 , 一个生物系统应该自发地由有 序变为无序 , 最后达到平衡态也就是死亡 , 而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 , 生物是进化的 , 可 以由简单到复杂 , 有序的程度可以越来越高 , 这就产生 了一个热力学能否在生物学中应用 的问题 。 普利高津把生命和它周围环境联声 起来考虑 , 指 出生命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高 度有序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结构 , 它是一个 开放系统 , 可以通过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 的交换即新陈代谢的方式取得负嫡流来抵偿 本身的嫡增加 , 从而维持生命并繁衍进化。 这样就为用物理 、 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开辟 了道路 。 同样 , 宇宙也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 是一个开放 系统 , 因此它的墒也不可能单向 地趋于极大 , 世界不可能有 自己的末 日 , 一 总 会有新的发展变化 , 从而否定了宇宙热寂说 的结论。 美国有人认为 � “普利高津博士的这 项发现 , 协助人类解决了科学上一项最扰人 而似是而非的问题” , 是 “七十年代化学领域 上的辉煌成就之一 ” 。 普利高津由于 提 出 了 耗散结构理论 , 获得 了� � � �年诺贝尔奖 。 从 这个例子可以看到 , 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 , 对理论的发展会起多么大的作用 。 关于方法论研 究的方法论 问题 许 良英 我觉得要研究方法论 , 首先要注意方法 论研究本身的方法论问题 。 这个方法论说起 来很简单 , 就是要坚持唯物论原则 , 灵活运 用辩证法 。 内容包 括 两 方 面 � � �� 实事 求 是 , 一切从事实出发 � � � �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 � � � 年制订全 国 科 学 十 二 年 �� � � �一 �� �� 规划时 , 我们也草拟了一个开 展 自然 辩证法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十二年规 划 , 其中有一大类是关于科学方法论问题的 研究 。 这些规划说明书曾发表在当年出版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 创刊号 中。 各 门 科 学的方法论问题的说明书都是 自然科学家写 的 , 例如生物学方法论是沈同同志写的 , 心 理学方法论是潘菠同志写的 。 关于一般性的 问题和物理科学方面的方法论问题的说明则 由我执笔 � 隔了二十四年回过头来检查一下 , 实在惭愧得很 , 这个规划很多项 目没有完成。 当时这个说明书是仓促搞出来的 , 先后花 了 不到一个月时何 , 显然是粗浅幼稚的 。 但现 在看来 , 似乎还有两点可取之处 � � � �先搞 专题研究 , 后搞综合性的全面总结 � � � �先 作历史的考查 , 分析研究从弗兰西斯 · 培根 到目前各国科学家和各派哲学家在科学方法 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 另一方面 , 它也有严重 缺点 , 这主要是 � � � �把方法论的研究看得太 轻易 , 以为在八年之内就五十个题目写出一 百篇论文之后 , 就可以进行全面总结 , 写出 关于科学方法论整个体系的专著 � � � �没有 认识到应该从科学史 , 特别是从科学思想史 的深入研究着手 。 这个规划所以不能兑现 ,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那些客观历史因素之外 , 上述缺点也是一个原因 。 近年来 ,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工作逐渐引 起大家的注意 。 最近出版了一本 自然辩证法 讲义 , 其 中科学方法论占了 将近 一 半 的 篇 幅 , 这是很多同志集体劳动的成果 , ‘ 有些章 节写得不错 , 有 自、己的见解 , 文字一般也还 简洁。 但总的说来 , 某些内容可能还没达到二 十四年前我们搞的那个规划的要求 , 因为基 本上它不是在大量的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概括 出来的 。 如果有这么多同志用两 、 三 年时间 , 翻译 、 介绍国外有关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有价 值的文献, 自己也写一些专题研究论文 , 然 后汇编成一两个有份量的集子 , 估计对进一 步开展方法论的研究和推动自然辩证法的教 学可能会更实惠 , 更有价值得多。 我觉得 , 在 目前要编写科学方法论和自然辩证法的教 科书 , 条件是不够成熟的 。 我认为 , 马克思主义哲 学 和 自然辩 证 法 , 特别是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宣传 , 主要 的作用应该是启发人们思想 , 使思想更加解 放 , 而不应当用条条框框去 束 缚 人 们 的思 想 , 何况 马克思主 义理论本身要发展 , 要鼓 励人们去探索新问题 、 新领域 。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 搞� 我初 步 的 意见 是 � �� 先搞专题研究, 然后进行综合性的 研究和全面论述 。 不要一上来就搞体系 , 搞 理论框架 , 这样必然流于肤浅和形式 。 �� � 先了解 、 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例和 当 前科学研究中的实际 的方法论问题 , 然后分 析 、 总结经验教训, 进行理论的概括。 不能 靠这里抽几句 , 那里摘一 段 , 而缺乏 白己的 辛勤的劳动。 �� � 必须进行细致深入 、 系统的分析, 不要急于下结论 , 切忌浮泛、 浅尝即止 。 �� � 方法论的研究本身是一种探索 , 思 想要开放 �解放� , 不要 封 闭 , 是 要 活 跃思 想 , 而不是要使思想僵化 , 不 要 急 于 搞 体 系, 搞定型的东西, 要抛弃贫乏的形式和规 范 。 一句话 , 只 有具备丰富和生动的 内容 , 才能有高的思想水平 。 �� � 不是从原则、 条条 、 框框出发 , 而 要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出的所谓方法论的 条条框框 , 实际上是不会有多大 用处的 。 例 如十 九世纪穆勒 �� � � � �� �提出了 归 纳 法 的五条法规 , 可是实际 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 的人谁也不会按照它去行事 。 正如爱因斯坦 所说 � “ 如果手 、 脚和工 具的使用 , 一举一动 都必 须取得力学科学的批准 , 那还可能爬山 吗 � ”有关科学方法论的 文献 , 在西方可以说 浩如烟海 。 有些形式很庄严 , 篇幅不小 , 但 并没有多大实际价值 , 倒不如那些篇幅不大 而在几个问题上作了深入剖析并有独到见解 的著作。 例如彭加勒 �� �� � �� �� � � � 的《科学 与假设》、 《科学的价值》和贝弗里奇 �� �� �� � �� � �� �� �的《科学研究的艺术》, 都是富有 启发性的 , 无论对科研人员还是青年学生都 会有帮助 。 一 理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 同志认识到 , 自 然辩证法 , 特别是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必须同 科学思想史的研究结合起来 , 并且要以后者 为基础 。 妥做到这一点 , 必须深入地 �而不 是泛泛地� 了解 、 研究 、 分析 � � � �历史上的 重大 发现 � � � �有决定性意义的实验 , � � � 旧理论体系的矛盾的揭露和突破。 在科学思 想史中 , 下列几方面的事例最富有方法论意 舞义 , 特别值得下功夫 � �� � 新思想 、�概念私理论洲为萌芽和生长 的过程 � �� � 新旧思想和不同学派之间的斗争 � �� � 认识过程中犯错误和 走弯 路 的 教 勺�卜 �� � 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人物的代表 性著作 �包括自传和回忆录�的研究分析。 下面不妨举一些物理学思想史方面的例 子 。 � � � � 年出版的 � � � � 年在意大利举 行 的 费密国际物理讨论会一 次专门关于二十世纪 物理学史的会议的文集 , 里面有两篇文章对 方法论的研究很有价值 。 一篇是量子力学创 建人之一狄拉克 ��� � � � � �� 跟�� 的长篇回 忆录《回忆激动人心一的年代》, 讲的是二十年 代量子力学产生的 历史 , 有不少很有启发性 的 历 史 资 料 。 例 如 � �� � 年 夏 天 海 森 伯 �� � � � � � 劝� 七� �� �提出量子力 学 后 , 即 到英国去讲学 , 狄拉克听了他的演讲 , 以后 又看到他的论文的校样 , 但都不感兴趣 , 认 为太烦琐了。 可是隔了一两 个 星 期 再 去 细 读 , “突然认识到 , 它对我们所关切的 困难 , 提供了全部解决的线索 。 ” 同样 , 对薛 定 愕 ��� �� ! 撇访� ��� 的波动力学 , 最初他也抱 着排斥的态度。 他 回忆说 � “我开始时对它是 有点敌意的 。 理由是 , 我觉得我们已经有了 � 个完美的量子力学 , · · , ⋯为什么还要何到 海森伯以前的 阶段 � ”但不久后 , 他认识到薛 定谬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 决拉克的这些坦 率的回忆 , 表明了一位富有创造才能的科学 家的创造力伺接受力往往发生矛盾 , 这是方 法论研究的宝贵的思想资料 。 另一篇是霍耳 通 �� 、 � �� �� � 的论述美国物理学家米立肯 �� , � �� � � � � 和奥地利物理学家埃伦哈夫 特 �� � � � � � � � � �� �关于电子电荷的争论 。 米 立肯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用油滴法钡�定电 子电荷 , 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金 � 可是油滴 法原是埃伦哈夫特发明的 , 他也做了大量的 电子电荷的测定 , 得出的结论是 � 电子的电 荷不是最小的单元 , 可以有半个电子电荷 , 甚 至有百分之一 、 千分之一个电子龟荷 。 同样一 、个实验方法 , 竟会得出截然柑反的两种结论 , 这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法论的研究课题 。 又如 , 在爱因斯坦以前 , 洛伦兹 �� ��� � �� ��� �� 和彭加勒无论在数学形式上和物理 概念上都已经十分接近 了狭义相对论 , 但为 什么要等到爱因斯坦才能最后建成相对论 � , 量子概念本来是普 朗克最早提出来的 , 为什 么他本人不能把量子论再向前发展 , 甚至还 要反对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 爱因斯坦同哥 本哈根学派 , 特别是同玻尔 ��� � � �约之间的 长期争论 , 更是富有方法论意义的 。 玻尔在 二十年代两次否定能量和动量守恒原理 �认 为基元过程不遵守守恒原理 , 只有大量的基 元过程在统计意义上才遵守守恒原理� , 结果 都被实验否定了 , 这类教训也是值得从方法 论的角度去总结的 。 在方法论研究 , 一 以至整个 自然辩证法的 研究中 , 要对唯心论哲学在历史中的作用有 一个正确的认识、 唯心论哲学的前提和结论 虽然是错误的 , 但历史上有不少唯心论哲学 家对思维规律、 自然哲学的研究等方面都有 过重要的贡献 , 他们对许多具体问题的分析 、 研究方法往往有独到之处 , 是值得我们吸取 的 。 因此 , 没有理由把唯心论哲学看作是毒 蛇猛兽 , 更没有理 由反对介 绍 唯 心 论 的 东 西 。 马克思主义是需要不断地从全人类创造 出来的一切知识宝藏吸取营养的 , 这中间当 然也包括某些唯心论哲学中的合理内核 。 比 一如 , 休姆和马赫对先验论几的批判 , 对爱因斯 坦创建相对论就起了直接的启发作用 。 又如 玻尔的互 补原理 �我不认为这个原理在哲学 上是完全正确的 , 但他注意到矛盾的两极 , 多少是有点辩证因素的 , 有进步的一 面� , 据 他 自己说 , 是受了丹麦的存在主义创始人基 尔 凯 戈 尔 �� � � �� � � � �� � � � � 、 赫夫丁 �� � � � �� � �� �� 和实用主 义创 始人詹 姆 斯 �� � � � � �� �的著作的影响的。 在这方面 ,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徐特立同 志在四十年代初一再 申述过 的 一 段 精 辟 言 论 � 唯物论哲学工作应 该是生产者 , 是要用 自己的 劳动来创造价值的 , 而不应该是个商 品的贩卖者 , 自己不增加财 富 , 只靠观察市 场价格和适应行情过 日子 。 真正的唯物论者 应该象鲁迅所说的 � “吃的草 , 挤 出来 的 是 奶 。 ” 我们要为人民生产出营养丰富的奶 , 必 须吃大量的粗羹缪的 、 不易消化的 、 甚 至难免 带点毒素的草 , 而唯心论哲学就是这样一 种 草 。 如果我们拒绝吃草 , 一 味 要吃 现 成 的 奶 , 那么究竟能够生产出什么呢 � 充其量 , 只能产生出教条和迷信 , 而决不可能是真正 的马克思主义 。 强调一下科学方法 � � � 龚育之 我赞成这样的意见 � 要在翻译介绍国外 讲科学方法的有价值的著作方面多花一些气 力 。 特别是有重大成就的 自然科学家 , 根据 自己的实践 , 论及科学方法的文章和著作 , 价值更大 。 讲到科学方法论 , 有的自然科学 工作者感到听起来好象又是一个多么深奥的 哲学名词 。 其实 , 我们满可以把“ 论”字去掉 , 就讲科学方法也行 , 有时候我们讨论的甚至 不过是科学方法的 � � � 。 比如说 , 在某 个 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 必须首先开展各种准备 性的工作 , 使大家能够掌握这个领域最必要 的基本的文献资料 , 尽量了解 前 人 在 这 个 领域的成果和见解。 这就属 于 科 学方 法的 � � � 。 基本的文献 , 是前人研究时留下的足 迹 , 是后人研究时起步的基础 。 当然 , 仅仅 是一个方面的基础 , 不是全 部的基础 , 还要 有新的实践嘛 , 但毕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 科学方法论研究工作的开展也必 须遵守这个 属 于科学方法 � � � 的原 则, 在 掌握 最重 要的基本文献方面花更大的气力 。 这 方面过 去也不是 完全没有注 意。 曾经作过儿次规划 , 断断续续地翻译出版了一些重要的著作 , 如 爱因斯坦 、 维纳等的有关著作 。 从这些著作 至今被人们在文章中反复引用的情况来看 , 可见它们确有价值 , 为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提 供了若干基本的材料 � 但是 , 从 人们反复引 用的往往只限于这几部著作的情况来看 , 又 可见已经翻译出版的这类著作实在太少 , 远 远 不能适应开展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需要 。 因 此 , 我们应该切实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 有 计划 、 有系统地翻译出版国外重要的 自然科 学家和哲学家有关科学方 法 的 基本 著 作。 选材要有眼光 , 译文要信达 。 要大家来做 , 不能光等别人做。 最好 出 成丛 书 , 成龙 配 套 , 比零零散散地出更有影响 。 固然 , 这类 翻译工作一般算不上研究工作 , 但却是有效 地开展研究工作泌不可少的前提 , 如同原材 料一般算不上制成品 , 但没有原材料却不可 能有制成品一样 。 这是一 点意见 。 另外 , 我也赞成这样的 意见� 要结合最 新的科学发展研究最新的科学方法 。 科学方 法论的研究不能脱离当代科学发展的潮流 , 落后于当代科学迅速前进的步伐 。 不过 , 我 想补充一 点意见 , 就是我们也还需要研究近 代 自然科学产生 以来在科学方法方面形成的 最基本的 东西 , 即科学方法的 � � � , 并且将 这些科学方法的 � � � 结合我们现实生活的 实际 , 向广大干部和人民作宣传 。 这项工作 之所以重奚 是有历史的原因的 。我国有悠久的光辉灿 烂 的 文 化 传 统 , 但是近代 自然科学并不是在 我国 发展 起 来 的 。 二 要把近代 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中形成为 传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我国广泛地深 入地发扬起来 , 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 文化传统 , 还需要作很大的努力 。 提高全民 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 不单要求掌握大量已有 的 自然科学知识 , 而且要求掌握获得这些知 识的科学方法 , 掌握体现在这些知识和方法 之中的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是同精确科学的 发生发展相伴随的 。 我们过去的文化传统往 往使我们习惯于一些形象的 、 笼统的 、 形式 上整齐而内容上不讲究精确的文字语言。 比 如牛顿力学的第一运动定律 , 它的表述是精 确的 � 每个物体继续保持其静止或沿一直线 作等速运动的状态, 除非有力加于其上迫使 它改变 月这种状态 。 这个表述指明了条件 � 没 有外办作界或外力作用之和 为零 � 精确地描 述了运动在这种条件下所保持的状态 � 等速 直线运动的状态 , 而当这速度为零时就是静 止状态 。 可是 , 当初这个定律介绍到我国来 的时候 , 却被翻译和表述为 “ 动者恒动 , 静 者恒静” 。 这两句话 , 用字简洁 , 对仗工整 , 作为古文是很漂亮的 。 科学 表 述 的 精 确 性 呢 � 那就作 了牺牲了 。 精确科学变得笼统含 糊了 ‘ �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嫡增功几 被等同于 “ 自强不息” , 更是匪夷所 思 , 不在我们现在论歼的范围之 内了� 。 我们 至今还比较习惯于笼统的形象表述 , 不大讲 究精确� 的科学表述。 我们在生活 中, 工作中 , 口号很多 。 我不反对 口号 , 不能没有 口号 , 但是不能单靠 口号 。 口号简单明了, 一下就 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但是简洁整齐的文字 , 有时未必能够精确地表述复杂参差的条件和 内容 。 “ 以粮为纲 ”的口号 , 四个字 , 当然是 很鲜明 , 很形象 , 可是却不如 “ 以粮为纲 , 全面发展 , 因地制宜 , 适当集中” 十六个字 来得完整一些 。 而这十六个字 , 也还需要进 一步精确地说明它适用 的条 件 和 范 围 。 我 看 , 这个 口号是就全国 范 围来 说 的 , 至 少 是就很大的一个地区来说的 。 如果不讲清楚 适用的范围 , 要求每一个公社都按照这个 口 号办事 , 它的消极后果是大家都知道的了 。 我们要向 自然科学学习科学方法 , 在一 种意义上 , 也就是学 习唯物主义方法 , 学习 辩证方法 。 ’ 说 自然科学方法只有唯物主义 , 没有辩证法 , 是不合实际的 。 精确地指明各 个科学定律适用的条件 , 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 难道不是辩证方法吗 � 唯物主义 、 辩证法不 能单从哲学书本上学 , 还要从实践中学 。 向 自然科学学 习 , 可以说是从实践中学习的一 个重要方面 。 过去我们常常强调 自然科学的 唯物主 义的局限性 。 它的确有局限性 , 列 宁 多次指出过这种局限性。 但是 , 列宁又多次指 出过 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的“根深蒂固” , 指出 过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同哲学唯物主义的 “不 可分割的联系” , 指 出过 自然科学家“ 极大多 数都始终不渝地站在唯物主义方面” 。 单从书 本上去学哲学唯物主义 , 在抵御唯心主义的 侵袭方面 , 有时并不及从 自然科学的实践 、 从自然科学的基本训练 、 从 自然科学方法的 � � � 中得来的唯物主义 。 所 以 , 我们还 要 向自然科学学习科学方法 、 科学精神 , 把这 种学习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学 习 结 合 起 来。 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 由于结 合着 自然科学及其方法的学 习 而 充 实 其 基 础 , 另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总结和研 究自然科学及其方法 , 来促进 自然科学方法 向更自觉 、 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 关 于 科 学 哲 学 的 方 法 范岱年 我对科学方法论没有研究 , 没有发言权 。 我只想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当代著名科学哲 学家 � · 邦格关于科学哲学的方 法的 一些 论述 , 我觉得他的一些意见对我 们今天开展 科学 方法论的研究 , 也有可供借鉴的地方 。 邦格本来是理论物理学教授 , 后来转向 科学哲学的研究 。 他在 《对辩证法的批判性 考察》�参见《哲学译丛》� � � � 年 第 � 期 �中对 辩证法的诸原理进行了分析 , 他认为辩证法 的概念和原理需要精确化 , 需要结合现代逻 辑 、 数学以及科学有所发展 。 邦格在《论科学哲学的方法》一文 �即《方 法 、 模型与物质》 一 书的“ 导言” , 荷兰 多尔 德累希特 � � � � 年版�中认为 � 科学哲学大概 是当代哲学发展最快的部 门。 科学哲学的目 的是从哲学的角度 , 来理解 科 学 研究 的假 定 、 方法 、 成果和 目标 。 科 学 研 究 的 对象 �或间题范围� 与方法是既有区别又 有 联 系 的 二 接着他分别评述了 当代科学哲学工作中 流行的六种方法 。 � � � 先验论的方法 。 邦格认为 � 这种先 验论的科学哲学力图把科学纳入预 先构造好 的哲学框架 , 它牺牲科学以适应一组预先构 思好的关于科学的观念 , 它是不可靠的 , 说 得好一些它是浪费时间 , 搞得不好甚至还可 以成为科学的敌人 。 邦格的结论是 � “科学哲 学应该是后验的” 。 这和我 们主张对 具 体情 况进行具体分析的唯物论观点 、 反对 以哲学 代替具体科学的观点是一致的 。 � � � 序言分析法 。 这种方法是 根 据某 些科学创始人和权威在“序言” 中的片言只语 对他们创始的科学作出哲学结论 。 例如根据 “爱因斯坦有一次说过狭义相对论是 试 图 将 物理学与马赫和彭加勒的哲 学 相 一 致 的 成 果” , 就对狭义相对论作出哲学结论 。 又如根 据“海森伯有一次说过量子力学是力 图 从 原 子物理学 中排除不可观测的东西的结果” , 就 对量子力学作出哲学结论 。 邦格认为 � 序言 分析法很难对科学哲学作出贡献 。 因为 � 第 一 , 序言不能代替科学内容本身。 第二 , 科 学家很少有足够的哲学素养从他们的科学工 作中抽取出合理的哲学结论 。 第三 , 一个科 学权威对一 门科学的哲学含意也常发表一些 自相矛盾的意见 。 邦格认为序言分析法是新 经院哲学的一个变种 , 它对第二手材料 �权 威的片言只语 � 作注释 , 而不作独立思考 , 不对科学本身作分析 , 因此成了先验论科学 哲学 的工 具 。 我觉得 , 过去某个时期 , 苏联 和我国在“批判”相对论等现代科学时 , 也曾 犯过这一类毛病 。 � � � 教科书分析法 。 有些科学 哲 学 家 根据科学教科书来研究科学哲学 。 邦格认为 科学教科书也是第二手材料 , 它把复杂的科 学研究过程的少数结果作了挑选 、 集中 、 简 化和系统化 , 忽略了引起科学研究的大多数 问题以及 目前面临的困难 。 在教科书中删去 了严肃认真的科学哲学家最 需 要 的 原 始 材 料 , 甚至原始科学论文也是编写 、 加工的结 果 , 也免不了上述缺点 。 精练的科学论文不 仅删去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心理 、 动机 、 偏见 、 社会环境等方面 , 也删去 了大量材料 、 假定 和详细的 。 现在 , 美国有些科学哲学和 科学史研究中心十分重视科学家的手稿 、 通 信 、 回忆录 、 谈话等等原始材料的收集 、 整 理和研究 ,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 的 。 但是 , 邦格认为 , 教科书分析法与先验 论分析法和序言分析法 不 同 , 向正 确 的 方 向—接触分析对象 的 方 法—前 进 了 一步 。 因为科学教科书至少简略地叙述了某些 科学研究的最后结果 、 专门的技术和方法。 从科学教科书也可以看出这门科学的形式、 内容 、基本定律的表述等等一般特性 。 这恐怕 也是我们开风科学方法论研究入门的一步。 � � � 历史一哲学分析法 。 历史哲学分析 法着重某一科学研究项目发展的历史状况 , 但不大注意科学家进行研究时如何推理 、 解 释并对问题作 出评价 。 邦格认为 , 历史一哲 学分析法的巨大优点是 � 它探讨了一门实在 的科学 �指 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输入 �背 景知识 、 范式 、 问题 、 方法� 和输出 �成果 、 新问题� , 但对研究的 内在机制 �特别 是假 说与资料的相置作用 、 背景知识与新推测的 相互关系�仍未予注意。 而那些正是想建立一 些有关元科学概念的普遍性理论的哲学家感 兴趣的问题 。 科学史和当代科学是科学哲学家缺一不 可的两种原始材料 。 对科学史的材料 , 用适 当的工具作分析 , 可以达到几个目钓 � 提出 问题 , 提出元科学的假说 �例如关于数学在 科学中的作用� , 并检验这些假说。 历史一哲 学可以补充但不能取代横断面的分析 。 邦格 认为 � 没有哲学思想的科学史是枯燥的和没 有启发性的读物 , 而科学哲学如不以当代科 学和科学史为基础 , 就是空洞无物的东西 。 他主张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结合 , 科学史家 与科学哲学家的密切合作 。 这和刚才几位同 志的发言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 不过邦格还认 为 , 光对科学作历史一哲学分析 , 还不是科 学哲学的全部。 ��� 孤立的专题分析法 。 邦格认为 , 科 学哲学也需要对真正的科学研究作孤立的专 题分析 , 但要防止脱离整体的偏向 。 伏尔泰、 康德对牛顿物理学作过孤立的专题分析 。 他 们分析了引力定律 , 但没有纳入运动方程 , 因此没有掌握牛顿力学的整体。 十九世纪 , 有 些哲学家把哲学建立在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 之上 , 但没有注意这个定律在理论上多方面 的前后关系 。 以后 , 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 , 在本世纪 , 对于申农的信息量 , 也发生 过类似情况 。 关于时空的哲学有时建筑在距 离和期间 的�鹰�度量上 , 而忽视了有关度量 的理论。 而微观物理学的哲学完全建立在波 � 粒二象性的基础上 , 甚至是在海森伯钓 “不 确定” 公式的基础上。 这样 , 就容易得 出一 些错误 的哲学结论 。 总之 , 对实在的科学的 专题分析法比注释性的教科 书 分析 法 要 优 越 , 它开始抓住问题 , 但必须把专题分析放 在适当的地位上 , 不要脱离整体。 � � � 系统分析法。 与孤立的专题分析法 相反 , 系统汾析法与科学研究的所有单元 �例 如各种理论 , 实验研究的整个循环� 有关 。 它把特殊的专题看成是整体的一部分 , 这样 , 专题的地位与意义就清楚了 , 对它作错误解 释 的危险就减少 了。 系统分析法有两种 , 一 种类似于观察和描述 , 一种类似于 实验和解 释 。 关于理论的系统分析法首先要对理论作 合理的重新构造或公理化 � 先把理论中的一 些概念分类为定义的和被定义的 , 并按照演 绎推理的关一系建立起理论陈述的次序 。 这样 做时 , 哲学家不仅使他的哲学假说受到最高 的检验 , 并且成了从事基础性研究的工作者 。 对经验程序也可以作类似的系统分析。 先从发掘背景知识 �理论的和实验的 、 实体 的和方法论的 � 开始 , 然后进一步描述和分 析设计与进行实验和观察的程序本身 , 对实 际所用的假说和理论进行补充 。 邦格认为应用于 各种理论和经验研究的 系统分析法是研究科学的所有方法中最有前 途的方法 , 因为系统分析法研究它们的相互 关系中的全部及其各个部分 。 关于科学哲学的正确方法 , 邦格有四点 建议 � � � � 抓有意义 、 有希望的间题 , 抓 既与实在科学有关又有哲 学 意 义 的 问题 。 � � � 挑选实际科学中的典型例子 。 � � � 挑 选看来可以解决问题的元科学假说的子集 。 � � � 改进元科学假说的形式并提高其 明晰 性 。 总之 , 从一些特殊例子开始 , 用一些假 说来说明它们 , 把这些假说连贯为一些理论 , 并以尽可能好的方式把这些理论组合起来 , 然后又以新的例子和可能的反例来检验这些 理论 。 这正是把科学的方法应用于科学的哲 学研究。 关于科学哲学家的 训练 , 直到六十年代 初 , 大部分科学哲学家还是 自学而成的 , 他 们有的是对与 自己工作有关的哲学间题感兴 趣的科学家 , 或者是希望理解科学的方法与 目的、 甚至想把科学哲学化的哲学家 。 但科学 哲学家的产生是 自发的 、 不正规的 , 没有很 好的教育 , 因此水准不齐 , 培养的效率不高。 六十年代末 以来 ,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 建立 了一 些科学哲学的研究计划和研究中心 �大 都在美国� 。 但是有些研究中心并不把科学训 练看成是必修的 , 以为只要听几门科学哲学 课就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哲学家了 。 邦格认为 � 实在科学的哲学家应该是“两栖动物” , 他既 能在科学之水中游动自如 , 又能在哲学大气 中舒畅呼吸 。 他们不仅要学科学 , 而且要参 加某门科学研究 , 否则他们不能超越第二 手 材料 。 而这并不排除并行的哲学训练。 要防 止 由于专注于科学而扑灭了哲学之火 , 因为 现在的科学家训练法是反哲学的 , 即致 力于很快地掌握技术并约束在朴素和陈腐的 哲学教义之中 。 科学哲学家的来源有二� � � � 爱好哲学并愿意学会掌握哲学工具的年轻科 学家 , � � � 爱好科学的年轻哲学 家 , 他 们 愿意从事第一手的科学研究—最好是新兴的学科 , 因为新兴学科可以比较快地掌握并 且提出许多新的哲学问题 。 当然 , 邦格的这 种要求是比较高的 , 但是 , 如果我们决心要 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上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 我 们也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 。 从 研 究 科 学 史 入 手 翁士达 从 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立场讨论科学方法 论 , 我主张两个 “实”字 � 由实际的科学问题 入手 , 具体剖析一种学说 、 一个学派或一名 科学家成败兴衰的规律 , 从中汲取方法论的 内容 , 升华到哲学的高度 , 然后融化在实际 的科学问题中去 。 这样做 , 自然科学工作者 对方法论就会产生歼亲切感” , 进而对方法论 重视起来 , 直到自觉地把方法论用于他 自己 的研究工作中去 。 就 目前的情况而言 , 我觉 得从科学技术史上若干重大 问题入手 , 也许 是开展科学方法论研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 法 。 按照这样的想法 , 我对洲火星人”问题作 了初步的考察。 火星上是否存在高 级智 慧 的 生 物—“火星人” , 这是一百年来天 文学上争论最大 的课题之一 。 十入世纪七十年代起 , 意大利天文学 家 斯基阿帕勒里率先 , 美国天文学家洛威尔 等 人继后 , 用望远镜看见火星上有“运河 ” , 并 一个人的耳边要有不同的声音 , 一个学派要 把火星地貌的季节变化归 诸“火星植物”的荣 能经受反对派的挑战 � 一派越曝占压倒优势 枯 � 由此出发 , 通过一系列的推论 , 引出了 的时候 , 越要认真听取另一派的意见。 一个轰动世界的结论 � 火星上有“ 人类” , 他 � � 洛威尔派由很少的 �后来证明是错误 们的科学技术水平远远超过我们地球人 , 他 的� 资料引出很多的推论 , 这是一种危险的 们的政治体制也先进 得 多—建 立 了 火 星 治学方法 。 证据不足、 立论脆弱的理论 “大“世界政府” 。 但是 , 法国夭文学家安东尼亚 厦”好比一座倒置的金字塔 , 它虽然能显赫一 迪和美国 天文学家巴纳德等人用更大的望远 时 , 但迟早是要倾坍的 。 从方法论的角度说 , 创 镜 、 在更好的观测条件下却反而看不见 “运 “多级推理” 是不足取的 。 从好的方面看 , “多 河 ” , 而实验也证明“ 运河”形象很可能是眼睛 级推理” 往往因缺乏必要的手段而无从检验 的错觉造成的 。 后来的天 文观测又进一步表 真伪 , 因此它的实际意义是很小的 。 从坏的 明 , 火星上的环境是不适合高级生命居住的 。 方面看 , 第一步推理如果错了 , 后面的推理 本世纪七 十年代 , 宇宙飞船的考察最终否定 就将一错再错 , 终于引向歧途。 了火星“ 运河”和 “ 火星人 ” � 延续近一百年的 � � 研究 “火星人” 一度成为最时髦的课 争声宣告彻底结束 。 题 , 洛威尔为此专门建造一座天文台, 世界 “火星人”之争 , 一 度席卷了天文界 , 还 各国 天文学家也纷纷染指。 结果耗费了人力 波及科学界 和文化界 , 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 和物力 。 由此可见 , 对于时髦的研究题 目 , 烤 尤为广泛和长远 。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几点初 如果不加分析 , 不加论证 , 一味追赶 , 那么 步的看法 � 就有可能成为“洛威尔 ” 。 今天 , “火星人” 问 � � 洛威尔派 �肯定派�尽管被事实证明是 题并非没有 ,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 程度不同 错误 的 , 但他们在客观上推动了火星的研究 。 罢了 。 我们在制订科学规划 、 选择研究方向我们认为 , 对待一切错误的科学理论厂也不 的可候� 应当以丽灭戛灭石为戒� —一一 一应忽视它曾经起过的历史作用 。 � � “火星人”理论广为流传 , 受到公众的 � � 洛威尔派提出“ 火星人” , 在开始阶段 拥护 , 并反过来对科学界施加了压力 。 这种 不失为大胆的假设 , 我们不可因后来的失败 现象的产生是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为土 而否定他们早期的工作 。 三 壤的 。 十九世界下半叶 , “ 泛生论” — “ 宇� � 然而 , “火星人”毕竟是乌有的东西 。 宙人 ”无处不在的观念占了上风 , 这就为人们 洛威尔派的错误在方法论上是有深刻的根源 接受“火星人” 理论提供了精神上的 准备。 设 的 。 首先 , 凭肉眼观测“运河” , 带有很大的 想没有那样的前提 , “ 火星人” 理论就不会轻 主观性 � 而洛威尔派轻率地把这种主观性的 易被人们普遍接受 。 我们说, “泛生论”有它 资料当作他们全部立论的基本依据。 洛威尔 积极的一面 , 这就是它主张人类不是宇宙的 派就是在这里开始失足的 。 可见 , 任何一种 中心 , 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绿洲 � 在同上 、 理么 如果缺乏客观的 、 充分的事实作为依 帝造人说 、 地球中心说 、 人类中心说的斗争 据 , 那么它就有重蹈“ 火星人” 覆辙的危险 。 中, “ 泛生论”起了积极的作用 。 但是 , “ 泛生 � � 洛威尔派不能冷静听取反对派 �以安 论”把生命的起源 、 “宇宙人” 的产生看得过于 东尼亚迪为首� 的意见 , 在错误的谭路上越 简单了 , 它对“ 宇宙人” 生存的 条件不作具体 走越远 , 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 这就告诉我们 , 分析 , 不能为寻找宇宙人指出正确的方向 , 因而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陷入了盲目性。 从 这个意义上说 , 洛威尔派的失败带有历史的 局限性 。 � � 人们对“火星人 ”轻易相信 , 而对否定 “ 火星人” 的事实不能予以正视 , 因为人们是 希望有“火星人 ”的 。 科学史上类似的事件曾 经有过 , 将来也还会出现 。 历史告诫我们 , 博得人们赞赏的东西有时不过是一种美好的 愿望 , 相反 , 乏味但无情的事实却常常受到 冷落 , 迟迟不为人们所接受。 待到花费了时 间 , 付出了代价 , 人们才明 白事实比愿望更 加宝贵 。 历史有它 自己的步伐 , 科学需要等 待历史 。 如果我们及早把科学知识普及到社 会中去 , 那 么科学等待历史的时间是可以大 大缩短的 。 科 学 方 法 论 与 逻 辑 张家龙 科学方法论与逻辑和哲学的关系极为密 切 。 国际上经常举行“ 逻辑 、 方法论和科学的 哲学讨论会” , 并出版了讨论会文集 。 今天北 京市 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哲学研究》编辑部 、 中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备会科学方法论专 业组联合召开科学方法论座谈会 , 这是一个 良好的开端 , 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方 法论的研 究工作具有重要 意义 。 在逻辑发展史 仁, 近代实验科学 的始祖 伟大 的唯物主 义哲学家弗兰西 斯 · 培根第一 次把科学方法和逻辑结合起来 , 建立了归纳 逻辑 , 他的代表作《新工具论》就是要为科学 研究寻求新的工具 。 以后法国著名哲学家笛 卡儿在《方法谈》和《指导理性的规则》这两部 著作中, 提出了一系列 的科学方法和逻辑规 则 , 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噶在 《论几何的实 质》中也提出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定义规则、 公理规则和论证规则 , 笛卡儿的信徒阿尔诺 和尼科尔在 � � �� 年出版的《波尔 · 罗亚尔逻 辑》 一书的第四部分 , 根据笛卡儿和巴斯噶 的思想 , 专门探讨了整理思想的方法 , 总结 成八条规则 , 比培根更加明确地把方法论包 括在逻辑之中。 �� � 年 , 英国著名逻辑学家 穆勒出版了《演绎和归纳的逻辑体系 , 证据的 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叙述》一书 , 提出 了求因果 联系的五种方法 , 这五种方法在现 今大学逻辑教材中仍是归纳 逻 辑 的 主 要 内 容 。 �� 世纪 , 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建立 了元数学或证明论 , 这是数理逻辑的一个重 要 分支 , 它 以形式公理系统为研究对象 , 研 究形式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 独立性和完全 性等问题 , 这些问题不单纯是数理逻辑的问 题 , 而 �巨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 有的逻辑学家 把这些间题称之为演绎科学方法论 。 我 们简要回顾这一段历史 , 是要说明逻 辑和科学方法论有不解之缘 。 随着现 代科学 的 发展 , 逻辑和 科学方法论的关 系愈来愈密 切 。 下面我们概略谈谈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 容 , 以便了解逻辑在其中的地位 。 在一切科学工作 中 , 我们可以概括出三 种成分 � 第一是感性的成分 , 这就是客观事 物的情况和过程 � 第二是理性的成分 , 这就 是每门科学 所使用的抽象方法 、 专门概念和 解释方法 � 第三是形式的成分 , 这就是数学 算法或计算程序 。 科学方法论就是要研究科 学 工作中的这三种成分 , 因此科学方法论的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一 � 对事物情况 和过程进行观察 、 实验 和描述的 一般方法或 一般理论 。 例如� � � � 观察和实验的一般间题 、 注意事项 、 作用和 局限 , 以及观察者和被观察现象之间的关系 。 这里面有许多逻辑问题需要研究 , 现有逻辑 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比较陈 旧 , 需要根据新 的材料加以扩充 。 � � �度量理论 , 科学工作 者通过度量程序就能把他们所研究的理论中 的数量关系进行测定 。 � � �科学实验设计的 统计分析程序 , 这种程序是在度量的基础上 进行的, 它把数学中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 法发展成为一套归纳方法 , 如概率推理 、 统 计推理 、 提高归纳概括可靠性的规则等 , 这 一套归纳方法构成了一种新的归纳逻辑 , 这 种归纳逻辑比培根和穆勒的归纳逻辑在深度 和广度上都大大前进了一步。 它不但应用于 自然科学 , 而且在社会学 、 经济学等社会科 学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 笔者在 《穆勒归纳 方法的推广形式》 一文中 , 对穆勒的求因果 联系方法作了推广 , 总结出比较实验法 、 统 计求同求异并用法 、 比较求异并用法、 抽样 求异并用法和抽样比较并用法等五种新归纳 法的逻辑结构 �见 即将 出版 的《全国逻辑讨论 会论文选集 �� � �� �》� 。 我们认为 , 开展这方面 的研究 , 根据现代科学材料总结 出新的推理 形式 , 丰富和发展归纳逻辑 , 是科学方法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 分类理论 , 科学 工作者对经验材料进行分析整理 , 按照某些 重要特征将它们分类 , 从而找出规律以预见 未来 。 在现有逻辑教材中也包含有分类的内 容 , 但比较肤浅 , 需要根据新的材料作出新 的概括。 如此等等。 �二� 以辩证祛和认识论为 指 导 , 研 究 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体系变化发展的过程 。 例如 � � � �假说问题 , 如提出假说必须具备 什么条件 , 假说发展的过程 , 如何验证假说 , 假说的作用等。 � � 定律和理论的形成及其 发展 。 ( 3 ) 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 的关 系 。 ( 4 )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关系 。 等等。 这一 方面包含很多哲学伺题和逻辑何题 。 科学方 法论的这部分内容与第一方面的内容有所不 同 , 它不是把客观的事件 、 现象和过程作为研 究对象 , 而是从运动 、 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研 究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本身 , 我们可以把这 部分内容叫做动态的元科学 。 ( 三) .研究科学的形式结构。 每 一 门 自 然科学的内容都可用形式的 命题 系 统 来 表 达 , 我们就以这些系 统为研究对象 , 采用元 数学或证明论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推理的形式 有效性 。 我们可以把科学方法论这一方面的 内容叫做静态的元科学 , 或者叫做科学方法 论的证明论 。 以上所列科学方法论的内容难免挂一漏 万 , 但从这些内容可以清楚看出, 科学方法 论与逻辑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 逻辑在科学方 法论中大有用武之地 。 因此 , 开展科学方法 论中的逻辑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科学方法论 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科学方法论可 以说是各门科学 、 哲学和 逻辑的边缘科学 。 科学工作者 、 哲学工作者和逻辑工作者应当 组织力量 , 大力协同 , 创建一 门方法论的逻 辑 (或者叫做科学研究的逻辑 、 科学发现的 逻辑 、 科学逻辑) , 来推进科学方法论的研究 工作 ,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方法论的研 究与农业科学的 进步 张湘琴 一些年来 , 在 农业 生 产 、 科 研 中, 吃 “ 一刀切” 、 “瞎指挥 ” 等的苦头是数 不胜 数 的 , 其结果除了造成工 作上的损失 , 也把科 学方法论的名声败坏了 。 我国的农业 , 必定要从传统阶段逐步向 现 代化方面 发展 , 这必然要引起科研方法上 的变革 , 企图用传统经验的一套来指挥以机 械化大生产和 高度劳动生产率为特点的现代 化农业 , 是 困难重重 的 。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工业装备基础上 的 , 它以实验科学作武装 , 有着逐步完善的 实验 、 观察 、 比较 、 分析等方法 , 一 般注意 事物的精确数量界限 和严格的性质判别 , 即 定量 、 定性的分析 。 比如 , 作物栽培中的播 种时 间、 播种方法及播种数量 , 灌溉 、 施肥 等管理技术; 作物育种 中的 品 质 、 特 性 分 析 , 农业化学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 , 等 等, 都要求有越未越精确和 充 分 的 数 量 分 析 , 据以求得最佳的应用效果 。 近几十年的事实是 , 随着现代数学 、 物 理 、 化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它们 向生物 学 、 农业科学的渗透 , 实验 工 具 越 来 越 精 密, 实验方法的种类 日益增多 , 也促使农业科 学观察 、 测试工具及研究方法等发生 急剧的 变化 。 自本世纪三 十年代初电子显微镜问世 , 经过多年的改进 , 它把人的视力提高了五十 万 倍 , 将人们 带进了一个所谓的超微观世界。 借助电子显微镜的作用 , 许多难以弄清病因 的动植物病毒病得到 一了正确了解 。 由于放射 性同位素的广泛应用 , 作物 、 畜禽生长发育 过程中的 内部生理机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 利用 X 射线衍射法对 D N A 分子结构的研究 才导致遗传学由细胞水平向分 子 水 平 的 突 破 。 近年来 , 人造卫星技术以及各种探测仪 器的发展 , 人们已 能 对 土 壤 、 气 候 、 作 物 长势与产量 、 病虫害测报等不少 方面进行遥 感观测 。 其它如激光 、 红外线 、 微波 、 声波 等等技术都在不同程度 仁应 用于农业生产 。 而电子计算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使农业科 学研究无论在探测范围 、 洞察深度、 分析速 度等方面 , 都有了很大 的提高 。 我认为 , 研究农业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 , 必须注意: 1.科学实验的方法 。 不论植物类 生产及其保护或是动物类生 产 及 其疫 病 防 治 , 其中的品种培育和推广 、 作物栽培 、 施 肥 、 灌溉或畜禽饲养管理等项 , 严格的 比较 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 有的试验项 目可 以迅速 见效 , 但不少试验项 目要求多点 、 反复和长 年进行 。 几 十年或更 多时间的施肥试验与长 久的农业气象水文试验观察
/
本文档为【科学方法论研究_沈小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