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2013-10-22 12页 pdf 530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6767

暂无简介

举报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第 32卷 第 1期 2008年 1月 Vo1.32,No.1 January 2008 人口研究 PopulationResearch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 人口再分布研究* 王桂新 沈续雷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 了近年来上海市外人口 入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入迁、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 变动的影响,发现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发展与均衡化变动,对上海 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第 32卷 第 1期 2008年 1月 Vo1.32,No.1 January 2008 人口研究 PopulationResearch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 人口再分布研究* 王桂新 沈续雷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 了近年来上海市外人口 入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入迁、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 变动的影响,发现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发展与均衡化变动,对上海 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都心部高密度人口仍按“摊大饼”方 式外迁扩散、郊区有些区县因人口净迁出而形成一定相对“过疏化”趋势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的考 察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人口迁移;人口再分布 【作者简介】王桂新,上海复旦大学人 口研究所教授;沈续雷,上海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 生。上海:200433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外来人口的人迁、 市内人口的迁移及其所引发的人口再分布变动,对扩大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益、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能级、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甚至都具有关键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快速持 续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相继迁入。与此的同 时,上海城市的改造、扩张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空间布局的调整,以及现代大城市郊区化推进,也引发 了市内人口的迁移变动。外来人口与市内人口迁移变动的双重作用,促进了上海人口的合理再分布, 拓展了上海城市的发展空间,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能级、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创造了良好条件。进入21世纪,上海的市外人口人迁及市内人口迁移,仍然从两个方面不断地重塑着 上海人El的再分布格局,影响着上海城市的空间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利用 2005年全国 1 人 口抽样调查数据,重点考察2000年以来上海市外人口人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人迁、市 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 1 人口迁移规模变动基本趋势 1.1 市外人口入迁规模变动趋势 上海户籍人El自1993年即开始出现自然负增长,至今已持续十数年。①因此,至少自1993年开 始,上海户籍人El(以及常住人E1)增长已主要由外来迁人人El决定。如图 1所示,仅以来沪居留半年 及以上外来常住人口②计,在 1980年代后期还只有5O万人左右,但到1990年代即已倍增达100万人 以上。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及此后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伴随上海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外来人El *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O371047)、复旦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创新基地“中国城市化发 展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课题及上海市统计局人口普查办公室“上海市 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项目资助。 ① 常住人 口是 自1994年开始 自然负增长。 ② 本文所言市外入迁人口主要是指居住在上海时间在半年以上、但户口登记地仍在其他 3O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的外来常住人口,通常也俗称外来人口。另外,在市外入迁人口中也还 包括携带户籍迁入的户籍迁入人口,但其 规模不大,新世纪以来每年基本保持在 1O万人左右,而此前则每年只有 5、6万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期 王桂新 沈续雷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劳动力)也相应同样快速增长。到 1990年代后期,外来人口呈加速增长趋势,2000年已达到 300多 万人。进入 21世纪,外来常住人 口增速趋缓, 2005年增长到 438万人,但仍比 2000年增长 43 以上(见 图 1)。① 2005年,上海常住人口为 1778万人 ,其中外 来人口已约占全市常住人 口的 25 9/6(24.63 )。 如果包括短期流入外来人口,已几乎占上海全市 人口的 I/3。显然,入迁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已 构成上海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甚至唯一来源,并 已成为上海人 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入迁 人口特别是外来人 口,作为上海新增 的劳动力 “生力军”,为加快上海的城市建设、推动上海经 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变动趋势 图 I 上海外来人口规模及其增长 数据来源:上海市2005年 l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手册。 上海市内人口迁移②规模 ,主要受上海旧城改造、郊区新城建设及大城市郊区化发展进程的影响。 上海作为一个发达的特大城市,其城市化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先导,早已率先由单纯以人口集中为 主的传统城市化阶段向整体以人口集中为主、但内部市中心地区已明显出现人口扩散减少的传统城 市化与现代城市化并行推进的发展阶段转变(王桂新,1988)。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即提出调 整产业布局、将城市大工业向郊区扩散的空问开发政策。在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上海中心城特 别是都心部大工业企业(特别是污染型企业)先后向郊区搬迁,人口也相应呈郊区化扩散迁移趋势。 过去的 1990年代,既是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以市中心地区人口 扩散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上海旧城区改造和郊 区新城建设大规模进行,以“拆迁搬家”和“随迁家属”为主要原因的市内跨区(县)迁移特别是由都心 部向近郊区的“人户分离”人口的扩散迁移一直十分活跃。根据 2000年人口普查,当时上海市内跨区 迁移人口约为 148万人。 2000年以来,1990年代开始的上海大规模的城市拆迁改造热潮渐趋稳定发展,内环线以内产业 布局的调整(如企业向郊区大动迁)趋于缓和,所以上海市内人口迁移活动也相应呈较稳定态势。根 据 2005年全国 I 9/6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上海市内跨区(县)的“人户分离”迁移人口约为 135万人, 与 2000年的规模基本相当,略有减少(减少 8.7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数据,上海房屋拆迁户数 1996~2000年 5年问为 392985户,2001~2005年5年间为373955户,比前期减少了19030户。这也 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旧城改造及房屋拆迁活动趋向缓和,从而使市内“人户分离”迁移人口也相 应同趋稳定或略有减少。可以认为,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及郊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上海市内人口 迁移特别是人口郊区化扩散迁移仍将持续发展下去。 2 市外人口迁移空间模式及其特征 2.I 市外入迁人口主要来源地分布 上海市外人口的入迁,不仅受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亦受与上海空问距离的邻近 ① 若无特殊说明,本文所有 2005年数据来 自2005年全国 1 人 口抽样调查常住人 口数据,所有 2000年数据来自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② 由于数据的局限,本文所说的上海市内跨区(县)迁移人 口,仅是指上海户籍人 口中居住在某一区县时间半年以 上、但户口登记地仍在本市其他区县的人口,实际上也就是跨区县的“人户分离”常住人口。 锄 姗 渤 ㈣∞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人口研究 32卷 性、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历史人口迁移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全国各地都具有一定的辐射影响,因此其入迁人口 的来源地十分广泛。根据 2005年 1 人口抽样调查,上海入迁人口的来源地遍及全国大陆 30个省、 直辖市和自治区。 其次,受与上海空间距离的邻近性、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历史人口迁移传统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又使其入迁人口主要来自于华东各省。由1和图2可大致看出:一是距离上海比较近的省 份迁入上海人口比较多,如上海邻近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入迁人口规模都比较大,其中以距 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与上海差距较大的安徽省最多,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都显 示其迁入人口均居各省第一,占上海所有入迁人口的比重都在30 以上;来自空间邻近且历史上与上 海一直有密切联系的江苏、浙江两省的入迁人口也比较多,来 自江苏省的入迁人口一般都占20 左 右,基本稳居第二位;来自浙江省的入迁人口也基本占居前5位。二是距离上海虽远但经济发展相对 落后、具有人口迁出历史传统的人口大省迁入上海人口也比较多,如四川、河南两省。根据 2000年人 口普查和 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上海来 自该两省的入迁人口规模基本都稳居前 6位。 综上所述,2005年抽样调查的上海入迁人 口主 要来 自于安徽、江苏、四川、河南、浙江和江西 6省 市,该 6省共迁入上海 332万人,约占全部入迁人口 的76 。另外,湖北、山东、福建、重庆4省市也迁入 上海较多,其入迁人口占上海全部入迁人口的比重 都在 2.7 ~3.9 之间(见图 2)。实际上,上海前 10位来源地的入迁人口,大致可划分为 3大集团,安 徽、江苏 2省为第一集团,四川、河南、浙江、江西 4 省为第二集团,其余 4省市为第三集团。该三大集 团、10省市共迁入上海 388万人,约占上海全部入迁 人口的 88.7 。 图2 上海市外入迁人口主要来源地及所占比重 表 1 上海主要来源地入迁人口比重及其变化 从 2000年人口普查和 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上海入迁人口的来源地分布已发生 了一些变化。首先,主要来源地入迁人口的集中程度有所下降,2000年人口普查时前6位来源地入迁 人口的比重接近80 ,而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时前6位来源地入迁人口的比重已下降到76 左右。 而且可以看出,主要来源地入迁人口比重的下降主要由前 3位入迁人口比重的下降所致;其次,主要 来源地入迁人口比重的相对位次发生变化,根据 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来自四川、河南两省的入迁人 口约为 33万人和 28万人,分别占上海所有入迁人 口的比重分别达到 7.57 和 6.40 ,同时由2000 年人口普查时的前 5、6位超越浙江、江西而前移挤身第 3、4位。 2.2 市外人口迁入地选择的空间模式及其特征 根据 2005年 1 人口抽样调查,上海外来人迁人口对迁入地的选择及其分布很不平衡,主要表现 出以下特点(见图3、图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王桂新 沈续雷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61 首先,从外来人迁人El的迁入规模来看,如按都心部、城区边缘部、近郊区和远郊区等不同城市圈 层①考察,外来人迁人口主要选择迁 向郊区特别是近郊区,迁向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外来人 口约为 203.7万人和 116.9万人,分别占46.5 和 26.7 ,二者合计达73.2 。而选择迁向中心城区的相对 较少,约为 117.5万人,约占26.84 ,特别是迁向中心城都心部的外来入迁人口只占 5 左右。进一 步从各区县来看,上海外来人迁人口主要选择迁向浦东、闵行、嘉定、宝山等近郊 4区和西部远郊的松 江、青浦 2区,迁入人口规模和比重基本都在 28万人和 6 以上。其中特别是选择迁向近郊浦东、闵 行 2区的外来人El规模和比重,分别达到 79万人、58.4万人和 18.O5 、13.37 。与此相反,选择迁 向都心部卢湾、静安和远郊金山、崇明等区县的外来人口都很少,其入迁人口规模和比重仅分别为 4.7 万人、4.1万人、7.8万人 、4.6万人和 1.09 、0.94 、1.78 、0.99 。 图3 上海不同圈层市外迁入人口规模及迁入率 浦东闰行嘉定松江青浦宝山奉 舞徐汇 南 普陀杨浦黄浦虹l1闸北长宁金山卢湾崇明静安 图 4 上海各区县外来人1:3占全市外来人1:3比重 其次,从外来人迁人El的迁入强度(以迁入率表示)来看,如按都心部、城区边缘部、近郊区和远郊 区等不同城市圈层考察,也同样以迁入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强度较大,迁入率分别达到 35.13 和 28.76%,迁入都心部和城区边缘部的强度相对较小,都在 2O 以下,分别为 19.69 和 17.83 。从 各区县来看,外来人El选择迁入嘉定、松江、青浦、闵行、奉贤、浦东等郊区各区的强度较大,迁入率都 ① 都心部包括中心城的黄浦、卢湾、静安 3区,城区边缘部包括中心城的徐汇、普陀、长宁、闸北、虹In'和杨浦 6区,近 郊区包括闵行、宝山、嘉定、浦东4区,远郊区包括金山、松江、青浦、南汇、奉贤和崇明6区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2 人口研究 32卷 在3O 以上,其中尤以选择迁向嘉定、松江2区的强度最大,迁入率分别达到48.72 和42.3l ,显 示外来人口对人迁地区的选择与上海重点建设新城的规划布局有一定关系,外来人 口一般多选择迁 入就业机会较多的新建城区,所以说外来人口的入迁将有利于上海未来重点新城的建设。 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比较发现,外来人口对迁入地入迁选择的基本空间模式总体比较稳定, 都是主要选择迁向郊区特别是近郊区,一些局部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在:2005年调查的外来人口选择迁 向浦东、宝山2区的比重有所下降,而选择迁向闵行、嘉定 2区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中变化相对较大 的,以选择迁向宝山的外来人口比重比2000年约下降了 6.49个百分点,选择迁向嘉定的外来人口比 重则上升了2.25个百分点。 3 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及其特征 对上海这样—个发达的特大城市来说,其市内人口的迁移变动①与外来人口的集中人迁同样具有重要 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个特大城市的发达水平,更事关上海城市改造及城市空间的高度开发和有效利用。 3.I 市内人口迁出空间模式及其特征 上海城市改造、空间扩张及域内城市化的发展,使其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及流向很不 平衡。如表 2所示,从人口迁出来看,其空间模式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表 2 上海各区县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及强度 ① 对‘ 户分离”现象可从“户(口)在人不在”和“人在户(口)不在”两个方面考察,“户(口)在人不在”是指仅存在于户籍人 口 统计中且只有户籍而无人的所谓挂空的“户籍人”,“人在户(口)不在”则是指常住人口统计和现实居住的只有人在而无 户籍的所谓实际的“常住人_”,“户籍人 与“常住人”一一对应、数量相等。本文所指的市内人口迁移及其规模、强度,就是 指户籍人口中发生“人户分离”人口的规模及强度。如表 2中的人口迁出规模,即指“人户分离”人口的发生规模或“人户 分离,,后“户(口)在人不在”的“户籍人”规模,迁出率就是指当地户籍人口发生‘‘人户分离”或“户(口)在人不在 户籍人” 的强度;人口迁入规模,即指“人户分离’,发生后户籍留在原地、人则迁入调查地的“人(口)在户不在”的“常住人”规模,迁 入率就是指“人户分离’,发生后“人(口)在户不在”“常住人”迁入调查地的强度。为表述简明和方便,文中对“人户分离”及 “户籍人I”、“常住人,’仍用市内人口迁移及迁出人口、迁入人口表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王桂新 沈续雷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以人口迁出规模考察,在上海都心部、城区边缘部、近郊区和远郊区四大圈层中,迁出人口主要来 源于都心部和城区边缘部,两圈层迁出人口分别占全部迁出人 口的30.12 和 49.13 ,即将近 80 的市内跨区(县)迁移人口从中心城迁出。而郊区迁出人 口相对较少,迁出人口比重只占全部迁出人 口的 27.53 。其中尤以远郊区迁出人口最少,迁出人口比重仅占全部迁出人口的 12.56 。各区县 迁出人口的分布更不平衡,中心城 9区与全市人口规模最大的郊区浦东新区迁出人口比重都在 5 以 上,其中超过 10 的有都心部的黄浦与城区边缘部的虹口2区,前者占 15.03 ,后者占10.86%,二 者分别占迁出人 口最多区县的前二位。郊区除浦东新区迁出人口较多以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崇 明县(目前上海尚存的唯一的一个县)迁出人口也比较多,基本与浦东相当,其余各区迁出人口比重都 远在 5 以下,以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5区迁出人口最少,比重都在 1 以下。 人口迁出强度则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模式。如表 2所示,人 口迁 出率以上海都心部最大,达 32.90 ,显示其人口迁出强度最强,几乎每 100人中就有 30多人迁出。显示在中心城都心部每 100 个户籍统计人口中就存在高达 30多个有户无人而挂空的“户籍人”;其次为城区边缘部,但其迁出强 度已比都心部有明显下降,约为 11.71 ;而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迁出率都低于 3 ,远郊区略强于近 郊区。从各区县考察,人口迁出率较高的区县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心城特别是都心部各区人口迁出强 度都很强,迁出率基本都在 10%以上,其中都心部黄浦、卢湾、静安3区都高达30 以上,其中静安区 更是高达 41.‘44%,显示静安区每 100个户籍统计人 口中就有高达 40多个有户无人而挂空的“户籍 人”。①这也说明静安区户籍人口统计密度存在明显的虚高现象,实际上其户籍人口及其生存空间已 扩大到其他地区;二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崇明县人口迁出率也比较高,超过 10 。其他区人口迁出 强度都不大,以远郊区的松江、青浦 2区最低,都只有 1 左右,显示其人口定居有相当的稳定性。 3.2 市内人口迁入空间模式及其特征 上海市内人口迁入的空间模式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上海市内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和近郊区等四大圈层的中间地带。从表2可 以看出,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和近郊区的“人户分离”迁移人 口比重分别达到 41.50 和 46.58 ,二 者合计接近 90 (88.08 )。选择迁向都心部的“人户分离”迁移人口比重也高于远郊区,选择迁向远 郊区的人最少。从各区县来看,同样以选择迁向近郊区各区的迁移人 口比重最高,其中迁向浦东、闵 行、宝山3大区的比重分别高达 18.75 、14.31 和 10.72 ;其次为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各区的比 重也比较高,迁人人口比重都在5 ~10 之间;以选择迁向远郊区各区县的人口比重最低,除松江区 略高为 l_15 以外,其他各区县均在 1 以下。 从人口迁入强度看,人口迁入也大致表现出与人 口迁出规模基本相似的空间模式。即由于上海 中心城区特别是都心部城市改造、人口密度过高等原因,使上海市内迁出人口相对更愿意选择迁向城 区边缘部和近郊区等四大圈层的中间地带。与人口迁入规模不同,人口迁入强度以迁向近郊区更强, 人口迁入率最高;其次为城区边缘部,二者分别达到 10.13 和 9.83 。其中宝山、普陀、闵行 3区人 口迁入率为 14.26 、13.22 和 12.33 ,分别居人 口迁入强度最强区县前 3位;由于中心城都心部 经济活动最活跃,因此尽管它是人口主要迁出地区,但同时也仍具有较强的人口迁入率,特别是人口 迁出率最高的静安区,其人口迁入率也达到 12.04 ,在都心部 3区中最高、全市人口迁入率超过 1O 的4个区之一;除崇明县以外,远郊区其他各区人口迁出率不高,迁入率相对更低。郊区迁出率 最高的崇明县人口迁入率则全市最低,只有 0.83%。 以上分析显示,上海现代城市化过程中中心城人口郊区化扩散波及影响的区域还主要局限于近 ① 当然,这里没有考虑其迁入的实际“常住人”,但这些地区迁入的实际“常住人”很少,主要是表现为迁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人口研究 32卷 郊区,远郊区尚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这又进一步说明,上海中心城人口郊区化扩散的现代城市化还有 待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上海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现代城市化的空间扩展还有很大潜力。 3.3 市内人口迁移流向的空间模式及其特征 上海市内人口迁移流向①的空间模式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上海都心部、城区边缘部、近郊区和远郊区四大圈层迁出人口的流向选择具有不同模式。 都心部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和近郊区,以迁向近郊区人口最多,二者分别达 20.1万人 和 17.5万人。几乎占91.6 的迁出人口都选择扩散型外向迁移是其迁出人口迁移流向的重要特征; 城区边缘部迁出人口则主要选择圈内迁移和迁向近郊区,以迁向近郊区最多,二者分别达 31万和 27 万人。选择圈内横向迁移和迁向近郊区的扩散型外向迁移则是城区边缘部迁出人口迁移流向的重要 特征;近郊区和远郊区迁出人口基本都是以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及近郊区的集中型迁移流向为主,同 圈内的横向迁移人口比重都很低(见图5)。 部 边缘部 l 近郊区 —_ 远郊区 图5 上海各圈层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流分布模式 表 3进一步显示了上海市内迁移人口的流向选择特征。其一,总体来讲,上海各区县迁出人口对 迁入地的选择都非常集中,选择迁向前 3位区县的人口比重基本都超过 50 ,以崇明县迁出人口对迁 入地的选择最集中,选择迁向相对I临近的宝山、浦东两区和全市重要迁入地闵行的比重高达 70 以 上,其中选择迁向邻近宝山区的迁出人口就接近50 。以浦东、宝山2区迁出人口对迁入地的选择相 对最分散,二者迁出人口选择第一位迁入地的比重都仅有17 左右,其中浦东迁出人口选择迁向杨 浦、黄浦和徐汇等前3位迁入地的比重只有40 左右,宝山迁出人口选择迁向前3位迁入地的比重也 不足 50 。其二,近郊浦东、闵行和宝山3区是各区县迁出人口普遍选择的主要迁入地。在 19区县 中,迁出人口选择该 3区为第一迁入地的区县各有 5个、4个和 3个;选择该 3区为第二迁入地的区县 各有 6个、5个和1个,选择该3区为第三迁入地的区县各有2个、3个和1个,即选择该3区为第一、 二、三迁入地的区县各有 13个、12个和 5个,分别占19区县的68 、63 和26 。该3区的迁入人 ① 即“人户分离”的实际“常住人”的迁居方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王桂新 沈续雷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口分别占全市市内跨区县迁移人口的 18.75 、14.31 9/6和 10.72 ,合计达 43.78 。 表 3 上海各区县市内跨区(县)迁出人口选择的前 3位迁入地及迁入人口比重 黄浦 卢湾 静安 徐汇 长宁 普陀 闸北 虹 口 杨浦 闵行 宝山 嘉定 浦东 金 山 松 江 青浦 南汇 奉贤 崇明 浦东 浦东 普 陀 闵行 闵行 宝山 宝山 杨浦 浦 东 徐汇 闸北 普陀 杨浦 松 江 闵行 浦东 浦东 闵行 宝山 徐汇 徐 汇 1 长宁 长宁 浦 东 闸北 虹 口 浦东 宝山 长宁 杨 浦 闵行 徐 汇 闵行 徐汇 松 江 杨浦 金 山 闵行 从迁入人口的迁出地构成来看,在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 3大迁入中心中,浦东新区的市内迁入人 口有 34 来 自邻近的黄浦区。虽然黄浦、浦东新区之间存在天然的黄浦江屏障,但毕竟彼此相邻,距 离最近,而且随着隧道、地铁和过江大桥的兴建,交通 日益变得便捷。黄浦区人口密度过高,随着浦东 新区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后仍将有大量的人口迁往浦东新区;闵行区的迁入人 口主要来 自于徐 汇、长宁、黄浦和卢湾,所占比重分别为 30 9/6、15 、11.2 和 9.7 ,四者合计达 65.7 ;宝山区的迁 入人口主要来自于邻近的崇明、闸北和虹口,其迁入人口比重分别为 22.4 、21.8 和 15.1 ,三者 合计为 59.3 。 其次,从市内跨区县人口净迁移流的空间分布来看,上海都心部、城区边缘部、近郊区和远郊区四 大圈层中,都心部、城区边缘部和远郊区都是净迁出圈层,只有近郊区为唯一净迁入圈层(见图 6)。如 图6所示,在都心部、城区边缘部、近郊区和远郊区四大圈层之间主要存在 3大净迁移流,一是由市中 心分别迁向城区边缘部和近郊区的两大扩散流,二是由城区边缘部迁向近郊区的一股最大的扩散流。 显然这三大净迁移流都是远离市中心的扩散型净迁移流,反映了上海中心城人口扩散迁移的重要特 征。另外,市中心还有一小股迁向远郊区的扩散流。也就是说,上海市中心分别形成分别指向城区边 缘部、近郊区和远郊区的 3股净迁移流(见图7)。而远郊区为 4圈层中唯一的净迁出圈层,分别形成 迁向城区边缘部和近郊区 2股微弱的集中型净迁移流。远郊区的 2股分别迁向城区边缘部和近郊区 的净迁移流虽然不强,但却反映了上海市域城市化发展的另一重要特征一一 集中性特征。即目前阶 段上海市域城市化的发展正处于以人口扩散为主、但扩散和集中并存的发展阶段。 9 8 8 6 3 2 0 l 5 2 6 2 7 2 6 5 7 7 8 的 碍 盯 ∞ ∞ ∞ 卯 ∞ ∞ 4 6 8 1 6 l 5 7 7 7 2 3 9 8 2 1 8 6 9 7 6 9 0 2 2 4 2 l l 5 0 9 8 l 6 — S 0 0 0 M n 儿 U 7 4 9 4 6 l 0 9 l 8 4 2 5 8 6 1 3 O 5 & ¨ 行 行 行 东 陀 定 陀 山 口 东 口 东 浦 东 浦 行 行 东 东 闵 阂 闵 浦 普 嘉 普 宝 虹 浦 虹 浦 黄 浦 青 闵 闵 浦 浦 8 8 l l l 0 5 5 7 7 0 7 3 6 8 3 6 1 4 “ 驼 孔 " " 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人口研究 32卷 ■—●近郊区 ■l 远郊区 图6 上海各圈层间市内跨区(县 )人口净迁移流分布模式 部 普陀 闸北 虹口 扬浦 长宁 蘸 静安 , 10页 图7 上海各区县间市内跨区(县)主要人口净迁移流分布模式 如图7所示,从各区县来看,中心城除杨浦区外其它区均为人口净迁出地区,近郊区4区及远郊 区松江、青浦、奉贤3区均为人口净迁入地区,而远郊区金山、南汇、崇明3区则与中心城各区一样亦 为人口净迁出地区。由此导致上海各区县之间的人口净迁移流主要表现为由中心城特别是都心部各 区流向城区边缘部与近郊区特别是近郊区。如前所述,在近郊区,浦东、闵行和宝山为3大人口净迁 人中心地区,浦东新区的人口净迁移流主要来自都心部 3区及城区边缘部邻近的杨浦、虹口等区,其 中以由邻近黄浦迁向浦东的人口净迁移流最强;阂行区的人口净迁移流主要来 自都心部 3区及城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王桂新 沈续雷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67 边缘部邻近的徐汇、长宁等区,其中以由邻近徐汇迁向闵行的人口净迁移流最强;与二者不同,宝山区 的人口净迁移流则主要来自邻近的城区边缘部杨浦、虹口、普陀等区及崇明县。在中心城内部,城区 边缘部的普陀、杨浦、长宁为比较重要的人口净迁入中心。 综合上述,若回归到从“人户分离”角度考察可知,上海近年“人户分离”中“户(口)在人不在”的挂 空“户籍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特别是都心部,而“人在户(口)不在”的现实“常住人”主要分布在近郊 区,其中的浦东、闵行、宝山 3区为近年来上海中心城特别是都心部“人户分离”现实“常住人”选择的 主要迁居中心。 4 市内、外人口迁移空间模式的比较及其对人口再分布的影响 4.1 市内、外人口迁移空间模式的比较 以上分别考察了上海市外人口入迁及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比较二者人 口入迁规 模分布的空间模式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首先,市内、外人口迁入具有比较相似的空间模式。市内、外人口迁入空间模式的相似性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各区县市外人口入迁规模都明显大于市内入迁人口规模;其二,入迁市外人口较 多的区县,入迁的市内人口规模一般也比较大(见图 8)。二者均显示上海市内、外人口迁入规模分布 具有比较相似的空间模式。将上海各区县市内、外入迁人 口规模做简单相关分析,在 0.01的显著水 平上二者相关系数高达 0.710,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中心城区 I[】4 万人 1 市外迁入 口 市内跨区迁入 图8 上海市外迁入与市内跨区(县)迁入人口分布空间模式的比较 其次,中心城各区市内、外入迁人口规模差异较小,在郊区二者差异较大。根据 2005年 1 人口 抽样调查,总体而言,上海市外入迁人口约是市内跨区(县)迁移人口的 3.5倍,而且二者的规模分布 呈大致相似的空间模式,但各区县市内、外入迁人口规模的相对大小仍存在一些差异。如图 8所示, 相对来说,中心城各区市内、外入迁人口规模的差异较小,除黄浦、卢湾、徐汇 3区外来人口分别为市 内入迁人口的3.3倍、2.2倍和2.4倍以外,其余各区外来人口都在市内入迁人口的2倍以下,静安、 普陀 2区外来人口只有市内人迁人口的 1.5倍左右。郊区浦东、闵行、宝山由于也是市内跨区(县)迁 移人口选择迁入的三大中心地,所以尽管入迁市外人口也很多,但二者的差异在郊区仍相对较小,该 3 区外来人口分别为市内入迁人口的 3.4倍、3.3倍和 2倍左右,其余各区县外来人口基本都在市内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人口研究 32卷 迁人口的10倍以上。尤以西南地区的松江、青浦、南汇、奉贤4区,入迁市内人口不多,但外来人口却 比较集中,所以这些区外来人口都是市内入迁人口的20倍以上,青浦区最高达25倍以上。 从都心部、城区边缘部、近郊区、远郊区4大圈层来看,上海市外迁入人口与市内跨区(县)迁入人 口之比以远郊区最高达 19.61,其次为近郊区为 3.47,都心部和城区边缘部分别为 2.50和 1.81。这 也进一步说明,上海市外入迁人口相对更主要迁向郊区。毫无疑问,这与远郊地区近年吸纳市区扩散 工业企业及其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有密切关系。 4.2 市内、外人口迁移空间模式对人口再分布的影响 上海市域相对狭小,而且各区县人口年龄结构及计划生育工作成效都相差不大,所以上海人口分 布的变动将主要受市内、外人口迁移的综合影响。由于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空间模式的差异,加之 上海市内、外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户籍性质等基本属性特征不同,因此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必将引 发整个市域人口分布的变动。以下仅分析上海市内、外人 口迁移所影响的上海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 的再分布变动。 . 首先,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将主要影响有上海户籍的常住人口(以下简称上海户籍常住人 口) 的再分布变动,使都心部人口密度显著下降,城区边缘部特别是近郊区人口密度明显上升。如前所 述,由于上海市内户籍人口的跨区(县)迁移主要表现为都心部“人户分离”现实“常住人”的扩散减少, 以及其扩散减少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特别是近郊区,所以其结果必然导致都心部人 口密度 显著下降,城区边缘部特别是近郊区人口密度明显上升。但这里所指的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并不 影响上海户籍人口的分布,所以相对现实“常住人”来说,上海各区县户籍人口统计数据中由于这一原 因而存在一定的“水分”。 其次,市外入迁人口对迁入地的选择将影响上海总常住人口的再分布变动,使上海总常住人口的 分布渐趋均衡化。由于到目前为止,户籍人口仍是上海常住人口的绝对主体,户籍人口使常住人口空 间分布的基本模式仍符合大城市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市中心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由此向外、随离 开市中心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逐渐降低。而上海的市外入迁人口又相对主要选择迁向常住人口密度 较低的郊区各区县,使郊区各区县常住人口及其密度增长相对加快,这样就缩小了与都心部高人口密 度的差异,促进了常住人口再分布变动的相对均衡化。 第三,市内、外人口迁移对上海人 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机制及效果不同。由上述可以看出,上海 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迁出、迁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仅人 口迁出影响迁出地现实“常住人”的减 少,而且人口迁入也影响迁入地现实“常住人”的增加,所以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对上海户籍常住人 口再分布变动具有使之均衡化和集中化变动的双重影响。都心部人 口大量扩散外迁,使户籍常住人 口分布趋向相对均衡化;但跨区(县)迁移人口又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及近郊区,特别是集中选择 迁入近郊区浦东、闵行和宝山3大中心地,所以又使上海近郊局部地区户籍常住人口的分布形成相对 集中化趋势。而外来人口只有一个迁入过程,只影响迁入地常住人口的增长。又由于外来人口多选择 迁向人口密度较低的郊区,因此市外入迁人口对上海常住人口再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均衡化影响。 第四,上海常住人口的再分布变动,是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综合影响的结果。总体而言,由于市 内跨区(县)人 口迁移对人口再分布变动具有均衡化影响,市外入迁人口对上海常住人口再分布变动 的影响也主要表现为均衡化影响,所以二者的同向叠加作用,应该使上海常住人口的再分布变动总体 上主要表现为均衡化变动趋势。如果以各区县为基本地域单元计算表示上海常住人口空间分布不均 匀性的人 口集中指数,则上海 2005年的人口分布集 中指数为 o.458,比2000年的 o.470减少了 o.o12,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市内、外人口迁移的综合影响下,上海常住人口的再分布进一步趋向 均衡化变动。 4.3 几点思考和启示 总括以上研究,主要可获得以下几点思考和启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王桂新 沈续雷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69 第一,上海市内、外迁移人口对迁入地选择的空间模式,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趋势与 均衡化变动。由于自1990年代以来,上海就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郊区建设和发展的战略 方针,推进产业升级和中心城企业特别是污染型企业的外迁,规划重点建设郊区几个新城。因此,上 海市内、外人口迁移及其对整个人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适应并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的调整, 以及对郊区重点新城的规划和建设,对上海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从总体来看,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模式及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动基本符合大城市人口分 布变动的一般规律,即市中心地区人 口密度最高,由此向外、随离开市中心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逐渐 降低;而且随着城市改造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海市中心地区也已明显出现人口扩散减少的现代城 市化(或郊区化)趋势。说明尽管国情、市情不同,但上海的人口分布及其变动仍基本符合大城市人口 分布变动及其郊区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上海的城市化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先导,早已率先由单纯以人口集中为主的传统城市化 阶段向整体以人口集中为主、但内部市中心地区已明显出现人口扩散减少的传统城市化与现代城市 化并行推进的发展阶段转变(王桂新 ,1988)。根据中央部署和上海发展战略,上海要在 2020年前后 初步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目前,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未来二、三十年仍将持续发展。这就基本决定了未来二、三十 年仍将有大量外来人口向上海集中,外来人口的入迁仍将影响上海的人口规模及人口再分布变动。 这是大势所趋,不可改变。这些外来人口的入迁,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城市发展,提升上海综合竞争力, 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建设。 第四,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如:都心部高密度人口的外迁扩 散仍然按“摊大饼”式的外扩方式,而且仍主要迁向离都心部不远的城区边缘部和近 区;而远郊地区 则人口入迁不多,增长不快,有些区县甚至出现人口净迁出,形成一定的相对“过疏化”趋势;市外迁入 人口都主要选择迁向上海浦东、闵行等开发较“热”、发展较快、条件较好的地区,而迁向南汇、嘉定、松 江等其他一些规划重点建设新城(如南汇规划建设临港新城)的却相对较少;市内“人户分离”式人口 迁移向目前按户籍人口统计进行公共资源、基础设施配置及财政预算、规划建设等行政体制提出了挑 战,“人户分离”造成的挂空“户籍人”和现实“常住人”的分布偏差,也造成了中心城、都心部与郊区等 不同地区人口分布与资源配置的明显偏差;另外,上海市内、外迁移人口对迁入地选择空间模式的相 似性,既有利于两者的相互接触和交流,促进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但也可能更容易触发两者之间的 矛盾。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上海各级政府目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桂新.中国大城市地区城市化之初步研究一以上海地区为例.人 口研究,1988~5 2 王桂新.人 口与发展 :上海、东京的比较.复旦学报(哲社版),2003;6 3 沈建法,王桂新.上海中心城 1990年代人口分布及其变动趋势的模型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0~5 4 朱宝树.上海郊区城 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口再分布与社会重构.人 口研究,2002;6 5 石忆邵,胡建民.上海郊区建设 中若干问题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06;4 6 耿慧志,王岱霞.上海市人户分 离的空间特征解析及其思考.2005城市规划年会集:详细规划,2005 7 陈巍,朱冕.上海市内人口迁移空间模式分析.现状、展望与策略——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论文汇编,2002 (责任编辑:沈 铭 收稿时间:2007--0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