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宋海龙

2013-09-04 13页 pdf 5MB 4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7955

暂无简介

举报
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宋海龙 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宋海龙 一、火器的出现是兵器技术发展 的重大突破 兵器是直接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 破坏敌方作战设施的装各,是决定战场胜 负的重要物质条件。明代军事家何臣良认 为军械、兵器是关系到三军生死、国家存 亡的大事。“凡制器具,务在精奇,三军生 死相关,国 家存亡所系。峋 兵器的种类繁 多,从演化的视角看,大体经历了冷兵器、 热兵器、机械化兵器、核兵器、精确杀人 兵器、信息化兵器的发展阶段。其中,火 器是指以火药作为毁伤动力的兵器,属 于 热兵器时代。王兆春认为,火器的历史开 始于中国唐代发明火药至 194...
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宋海龙
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宋海龙 一、火器的出现是兵器技术发展 的重大突破 兵器是直接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 破坏敌方作战设施的装各,是决定战场胜 负的重要物质条件。明代军事家何臣良认 为军械、兵器是关系到三军生死、国家存 亡的大事。“凡制器具,务在精奇,三军生 死相关,国 家存亡所系。峋 兵器的种类繁 多,从演化的视角看,大体经历了冷兵器、 热兵器、机械化兵器、核兵器、精确杀人 兵器、信息化兵器的发展阶段。其中,火 器是指以火药作为毁伤动力的兵器,属 于 热兵器时代。王兆春认为,火器的历史开 始于中国唐代发明火药至 1945年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②火器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始 于宋代。宋代军队拥有的火药兵器多达数 十种,其 中,火 弓箭、火弩箭、火蒺藜、 霹雳火炮、突火枪等名目,更是广为人知。 早在宋太祖进军南唐时,宋军中就装备了 以万计的火箭;到 了抗金时,火药兵器的 配备和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南宋末年,火 药兵器已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军事手 26 ? ?? 段。如襄阳保卫战中,民军将领张顺、张 贵率死士三千,战船百艘往援,就 “各船 置火枪、火炮、炽 炭、巨斧、 劲弩”。③宋开庆元年 (1259) 寿春府 (今安徽寿县)军 民创 制的突火枪 (如 图), “以巨竹 为筒 ,内 安子窠 ,如燃放 ,焰 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 ,远 闻百五十步”。④突火枪的发明 , 标志着我国火炮——重型管形 火器的问世。⑤当然,从宋王朝 此时制造的火药兵器种类虽多,水平却并 不是很高。无论从结构原理、材料使用、 操作方式及杀伤效能等哪一方面看,与今 日之现代化枪支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尽管 如此,却一点也不影响它们在历史上的地 位。尤其是这些火药兵器由于已大体上出 现了燃烧性、爆炸性和管形火器三大类型 , 因此,它实际上已一定程度地影响甚至 “决定了后世火药兵器发展的方向”。⑥ 值得注意的是,火药和火器虽然发源 于中国,但通过 13世纪成吉思汗的西征和 14世纪阿拉伯人的西传,在西方得到了快 ∵∶i丨 丨 突火枪 t发屋.至叫 这了中国,′ 猡u 大:发足 "丬火庀和括0口 巾 、扯 、 了羽 .01 a÷+峨 n淘△△、圃 a臼发口叫 n,=o。■ 1 ¤ 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速发展,至 明代中期以后 ,即从整体上超 过了中国。从 17世纪开始 ,欧洲开始进人 火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 ,欧洲 火炮和枪械的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筹典、普鲁士、英、法等国都对火炮进行 了改制,提高了火炮的性能,提升了其在 纹争中的地位。同时,击发枪的创制、膛 疾的刻制、后装枪的研制、后装击针线膛 呛的发明以及枪弹的改进 ,引发了一场轻 置器革命。以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 拿破仑的军队为例 ,炮兵在拿破仑军队作 战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战斗中杀伤敌人 的主要兵种,敌人约有一半以上的伤亡是 炮兵造成的。⑦随着轻武器革命的爆发,步 兵武器和火炮的杀伤力之间的关系也在悄 悄地发生着逆转。1858年爆发的美国南北 战争 ,从 14如 00名 伤亡人员的抽样调查显 示 :轻武器 (大多数是步枪)造成的伤亡 占 86%,而 火 炮 占 9%,带 刃 武 器 占 5%。 ⑧ l。 民军将领张顺、张 陌 馊往援 ,就 “各船 艮、巨斧、 F(1259) D军 民创 ,。 以巨竹 ■t放.焰 L。 声.远 L的发明 , |重型管形 ,从宋王朝 :扌类虽多,水平却并 古杓原理、材料使用、 :等Ⅲ一方面看,与今 呵 同日而语。但尽管 :咱它们在历史上的地 ,真器由于已大体上出 巾喑形火器三大类型 , 一定程度地影响甚至 r发展的方向”。⑥ 火药和火器虽然发源 ±之戍吉思汗的西征和 F传 .在西方得到了快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 “哥伦比亚特”炮 18世纪后期印度青铜虎蹲炮 27 唰清淹沏研宪 (第 四辑 ) 口丙节t下诎臼 吨 耐械:{0 n-囵 靶 堤n畲躬菠镪 f吲↓促护 ,j,■卜】 -=抑 l儡Eqt= -了 硎 -9跏 -曰 ˉ i 叫起,丙是各臼i 正济Q泔注△士彐 画0牙丈钧Rtl 呐 t 砑 J 当。o 彐 r世纪刂 多.长矛兵与订■ 吁△。辽京为 l: ㈥Ⅱ,克伦注尔彐 Ⅱ汪为 6个:扦“ -住 用有多】 次刂击玉后匠方 : -^E并 葑击 q 茳旺t保持不动 q 押臼0百迸行衬i =什 艹。甚至 ^ 六个Ⅰ扦压绾戊£ 臼。在对付敌人马 啪 集的方队 . 扭士兵‘第一扦彐 击士兵的头顶迸 1 m方队二十玛 : 一齐或者依次向: 〓?? ?? ?? ???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赢得战场的 优势并最终夺取战争的胜利 ,战争的双方 都竭力谋求兵器上的优势。恩格斯谈到美 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时 指出,由 于旧式步枪已经不再适应战争的 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 ,自 然就提出了如下 的任务 :发明一种把步枪的射程和射击精 度同滑膛枪装弹灵便和枪管长的优点结合 起来的武器 ,使它既是步枪又是冲锋兵器 , 适于每个步兵使用”。他进一步指出: “自 从在现代战术中采取散兵战以来 ,就有了 这样一种改良武器的需要。”而且 ,“只要 出现某种需要 ,而发展的情况又证明确实 有这种需要 ,它就一定能得到满足”。⑨ 总之,在人类战争史上 ,火器的发明 引发了一场兵器革命。“一种将火药的化学 能转换为军事能的武器出现 ,首次打破了 主要凭借人体力及其运用简单器械能力以 赢得战争胜利的传统军事格局 ,使武器的 杀伤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军事能 量形式首次得以质的飞跃。’’o火器用于战 争后,引发了军事领域各个方面的变革。 中国是使用火器后率先全面进行军事变革 的国家。欧洲自 16世纪火绳枪炮的大量使 用 ,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变革。⑩ 二 、阵法演变是火器发展 的必然 要求 阵法实际上就是排兵布阵、进攻防御 等兵阵变化的理论和方法。它包括行军队 形、进攻布置、防御配置、战术动作以及 实施机动等 ,也就是说 ,阵法所研究 的范畴,极其广泛,大到考虑整个战役行 28 动,小到确定单兵的战术动作。⑩ 《江南经 略》称 “队法即阵法”、 “营也者,止之阵 也 ;阵也者 ,行之营也”。因此,通常认为 阵法就是行军作战和宿营的队形。习惯上 , 人们对阵法的理解多指具体的行军队形、 作战和宿营时力量配置。这是一种狭义的 阵法。除此之外,还有战役阵法、战略阵 法及广义阵法 (全 国或全局的军事力量配 置)。⑩本文侧重于讨论狭义的阵法 ,包括 战场面貌、战斗队形、作战方法及指挥方 式等。 火器的变革加速了阵法的演变,阵法 的演变促进了火器的发展。为了蠃得战争 的胜利 ,作战双方要合理地排兵布阵,以 求军队结构最优 ,便于充分地发挥己方的 兵力和火器的作用。例如,宋代 曾公亮 《武经总要》、明代何良臣所著 《阵纪》、明 代焦玉所著 《火龙神器阵法》等,均有关 于使用火器的一般原则及阵法的论述。以 《火龙神器阵法》为例 ,书中强调 ,用兵之 道一要考虑气象因素,做到 “上顺天时”, 以风为势 ;二要注意地形地物,做到 “下 因地利”,以便于发扬火力 ;三要各类火器 配合,做到 “用之相宜”、“随机应变”。例 如提出炮、筒、箭等 “远器”应与长枪、 大刀相 间;火枪、火刀、火牌、火棍等 “近器”应与长弓、硬弩协调。提出只有火 器、兵力、阵法三者紧密结合,才能收克 敌制胜之效。⑩ 15世纪末至 16世纪初 ,西班牙军事 将领贡萨罗 ·德 ·科尔多瓦首先认识并充 分发挥了轻武器的威力。他将火绳枪士兵 部署在堑壕中,以守卫广阔的正面阵地 , 9战术动作。@《江南经 P、 “营也者,止之阵 ,u”。因此,通常认为 l=营的队形。习惯上 , 彡指具体的行军队形、 三王=这是一种狭义的 E有战役阵法、战略阵 日或全局的军事力量配 Ⅰ论狭义的阵法,包括 彡、作战方法及指挥方 L了阵法的演变,阵法 u发展:为了赢得战争 眙 理地排兵布阵,以 0于充分地发挥己方的 L】如,宋代曾公亮 0良臣所著《阵纪》、明 u番阵法》等,均有关 臣曰及阵法的论述。以 ■,书中强调,用兵之 ∷,敬到 “上顺天时”, Ⅱ 形地物,做到 “下 ■火力;三要各类火器 暄 ’、 随¨机应变”。例 守 远ˉ器”应与长枪、 |大刀、火牌、火棍等 广弩协调。提出只有火 艹玉密结合,才能收克 卜世纪初,西班牙军事 卜尔多瓦首先认识并充 h力:他将火绳枪士兵 寺卫广阔的正面阵地 , 彐而节省下许多兵力 ,使他能够用较少的 部队来对付、机动制胜并击败数量比他大 得多的法国军队。他还将火绳枪手与长矛 兵混合编在一起 ,长矛兵为火绳枪手提供 了可靠保护,并利用进攻突击使火绳枪手 妁轻武器火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⑩ 16世纪末至 17世纪初 ,荷兰将领摩 刊士创制了一种新的编队方法 ,使火器的 茧力得到充分发挥。他将长矛兵和滑膛枪 士兵编在同一个队形里,但不再是混合在 一起,而是各 自都有独立的横排和纵队 , 这洋,滑膛枪士兵射击完毕后就可以采用 西班牙式的反方向行进方式,到最后一排 硖装子弹。长矛兵和滑膛兵的数量基本相 当:3 到 17世纪中叶,随着火枪数量的增 多.长矛兵与滑膛枪士兵的人数也发生了 变化,通常为 1:2,后来又变成了 1:3。 刭如,克伦威尔率领的英国军队,其编队 驮深为 6个横排 ,长矛兵居中。作战中滑 扌怆的使用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各横排依 次射击然后反方向行进装换弹药 ,各横排 饮次前进并射击 ,也就是说第一排射击后 在原地保持不动,然后第二排前进到第一 砰的前面进行射击 ;每一次由两个横排或 三个横排,甚至六个横排密度加倍 (即把 六个横排压缩成密集的三个横排)进行齐 蕾:在对付敌人骑兵的进攻时,长矛兵编 武为密集的方队,方队四周各有两排滑膛 仓士兵。第一排跪在地上 ,第二排在第一 菇士兵的头顶进行射击。当敌人的骑兵冲 到离方队二十码左右时,滑膛枪士兵或者 一齐或者依次向敌人的马腿进行低射。如 果这样还不能挡住敌人的冲锋 ,那么长矛 兵就作好出击的准备 ,将手中十六英尺长 的长矛向远处投掷以保护滑膛枪士兵。如 果方队被敌人的骑兵冲垮 ,那么每个士兵 就利用手中所有的一切利器,包括滑膛枪 的枪托 ,继续还击。⑦ 1650年 9月 3日 ,英国内战中的邓巴战役爆 发,克伦威尔率 1.1万英格兰议会军大败两万苏 格兰军,击毙 3000人 ,并俘虏 l万人,议会军仅 伤亡数十人。图为邓巴战役中的克伦威尔 清军也曾针对 当时前装枪单发 ,装 弹 慢、发射 速度慢 的特 点 ,创 用 了一种 叫 “连环枪式”的射击战斗队形。这种队形是 以三个六人小组前后重叠而成;每个六人 小组向敌纵列为两行,每行三人 ;每并列 的两人为一伍。战斗时,前一伍取卧姿 , 第二伍取跪姿 ,第三伍取立姿,全组三伍 , 依统一号令同时发射;齐放完毕 ,即右行 出右后方 ,左行由左后方 ,转到第三组后 , 重行装填火药和弹丸,准备第二次发射。 同时,第二组即推进到原来第一组发射位 置,依上述要领续行发射。此阵法曾被清 咽潴淹防矸窥 (第 四辑) 王朝视为不传之秘,规定只准传授满蒙八 旗,对汉军和绿营则严格保密。⑩ 连环枪式 '· ° 助 丨':盂 ⒈ ′ 连环枪式 16世纪,随着弹簧点火开关 (用燧石 与打火镰相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点火)的发 明,称燧发机滑膛枪开始出现,至迟到 1699年 ,燧发枪就成了欧洲各国军队的制 式武器。到 17世纪中叶,一种插在滑膛枪 枪口的刺刀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并部分地 代替了长矛。大约到 16gO年,沃邦采用套 环将刺刀固定在枪管上,这样枪膛就可以 空出来进行射击了。17世纪末 ,欧洲各国 军队普遍采用了这种刺刀。从此 ,滑膛枪 士兵自己也成了长矛兵 ,真正的长矛兵消 失了。⑩ 火器用于战争后 ,随着其品种、数量 和质量的增多和提高,其毁伤力、突击力 越来越大,机动性、灵活性越来越高,作 战距离和空间不断延伸和扩展,客观上要 求军队的编制装备、攻防战术都要作出相 应的调整。因此,阵法的演变是兵器技术 发展的必然要求。 30 三 、火器发展影响战场面貌 火器对阵法样式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极 大地加速和改变军队的组织结构 ,而且也 决定和影响者阵法的样式。火器作为兵器 投人战场以后 ,冷兵器时代的诸多阵法已 经过时,急需要变革攻击手段和防御手段 , 创制出新的阵法来发挥火器的杀伤力。冷 兵器质和量的改进 ,使得战斗队形由单一 的组织变为多元的组织,战斗方式复杂化 ; 火器使用后战斗队形由大阵趋向小阵,密 集趋向疏散 ,重视发挥火器作用时搞好车、 步、骑等兵种的协同作战,使之倍显其长 , 增强作战整体威力。 第一 ,在敌对双方开战伊始 ,先使用 距离远、杀伤威力较大的火器予敌人以轰 炸和焚烧 ,待敌人的阵形或部署被打乱之 后 ,实行步兵的猛力冲杀 ,利用冷兵器进 行格斗。这种方法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 公元 975年 ,宋军与南唐军作战时,先用 火箭、火炮对南唐军进行焚烧 ,然后手持 冷兵器的兵士冲上去与溃军进行格斗。后 来 ,特别是在火炮和火枪装备于部队后 , 这种方法的运用就更加普遍。 第二,在敌对双方开战伊始,先以火 力对敌方阵地进行猛烈轰击 ,然后由骑兵 利用火力效果 ,快速突击。这种战术在爆 炸性火器,特别是火炮发明并使用以后 , 使用得尤为普遍。公元 1690年 ,清军在与 噶尔丹的乌兰布通战斗中,就是使用的这 种战法。是年 ,康熙亲自率军平噶尔丹。8 月初,福全率清军主力逼近噶尔丹屯兵的 乌兰布通 (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噶尔丹 o·、 笫一讧〈邴妾〕α↓弗二匝(t玉) 1扛岫° -医 · mn毡, 之 ÷⒒艹 `■医0迁 . =00 艹厶刊 汀羽 马蚓 0三。在敌时口 ■忸逼臼火七.曰 J卜 羽用近程汪大爿 ■00后 .再以Ⅱ l H冖 l猢年的东虐 ⋯ 北京在】 ■b0苜使用这利 礻口。在敌对刀 -,用 火t丑彐 艹臼陡力,对迸△ }-i以大昱杀亻 -,戊 为一△ 1 ■B年。茯汉英在 ??︱? ?? ? ? ? ?? ? ? ? 〓 ????? t乃川庶外羽 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彡咱战场面貌 臼影咱不仅表现在极 Ⅱ纽织结构,而且也 羊式 :火器作为兵器 r时代的诸多阵法已 t击手段和防御手段 , 浮火器的杀伤力。冷 支得战斗队形由单一 只.战斗方式复杂化 ; 由大阵趋向小阵,密 浮火器作用时搞好车、 趾 .使之倍显其长 , 方开战伊始,先使用 大的火器予敌人以轰 济形或部署被打乱之 |礻杀.利用冷兵器进 1早 出现于北宋时期。 庙 唐军作战时,先用 迁 行焚烧 ,然后手持 ∶与演军进行格斗。后 0火枪装备于部队后 , ■■F毛雪刂琶已ε 防 开战伊始,先以火 田 轰击,然后由骑兵 l矢击:这种战术在爆 Lt发明并使用以后, 元ls90年,清军在与 l÷中.就是使用的这 亲自率军平噶尔丹。8 叻 逼近噶尔丹屯兵的 殳什克腾旗),噶尔丹 饮山据险 , 荥以湿毡 , 之 。驼城”。 △兵前进 , 将骆驼缚蹄卧地 ,背 负箱垛 , 排成一条如同城栅的防线,谓 清军隔河布阵,设鹿角枪炮 , 马思哈部火器营在前,步骑兵 乌兰布通之战的彩绘 第三,在敌对双方开战前 ,将威力大、 t程远的火炮 ,隐蔽在战斗纵深或两侧地 刂。利用近程短火器或冷兵器将敌诱人预 之逆域后,再 以猛烈的炮火将敌人歼灭。 △元 ⒒00年的东昌之战,以及公元 1449 羊于滚保卫北京在德胜门外挫败乜也先之 建。都曾使用这种方法。 第四,在敌对双方开战后 ,先利用有 刭逆形,用火炮及其他抛射性火器组织强 夭的火力,对进犯之敌以严密的弹火屏障 叵污或予以大量杀伤,然后乘机发起攻击 或实施战术机动,使敌人变主动为被动。 这种方法在远射火器技术和数量达到一定 ≡芟后,成为一种常用的作战方法。公元 Ι:3年 ,赖汉英在指挥太平军东援扬州 时.在扬州城外就遭遇了清军的这种阵法。 在后,分前后两队,从左右翼出击。交战 开始,清军集中火铳、火炮,猛烈轰击驼 阵,激战半日,清军终于将驼阵轰为两段 , 为步骑兵的突击创造了条件。④ 明军用火炮轰击攻城敌军 第五,在敌对双方的作战中,为了更 有效地保存 自己消灭对方 ,双方均不再以 严整的阵容 ,“如墙推进”,而是以散开的 队形 ,选择有利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 ,采 取低下姿势,寻机快速进攻击敌人。例如 , 早在明朝前期 ,由于火枪、火炮和爆炸弹 的大量使用 ,“凡临战,阵必伏其射,候我 火发,声闻之后 ,即冲突而来”,或者 “佯 挑战诱我⋯⋯我火器叠发敌叠为进退 ,药 尽敌冲而前”。④同时,为 了减少伤亡 ,单 兵作战时往往采取跪射姿势,这种姿势能 更好地隐蔽自己,降低敌人的命中率。由此 可见,兵器的发展使战场的面貌为之改观。 四、火器发展影响战斗队形 火器的军事应用 ,由 于作用距离的扩 31 咽恃海防研究 (第 四揖 ) ? ?? 〓 大和发射速度的提高,其杀伤力、破坏力 较之冷兵器大为增强,迫使战斗队形由以 往的密集型大阵变为疏散型的小阵。 宋代军队装备火器的质量和数量的有 限,战斗队形没有大的变化,基本上还沿 用冷兵器时期的战斗队形,战场上兵器的 主角也是冷兵器,火箭、火球等火器只能 寻机配合冷兵器的使用。这种状况在元代 之后就大为改观了。特别是随着明代火兵 器技术的提高和火器数量的增多,火器在 部队中的装备比重明显增大,冷兵器和火 器在战斗中的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 , 大量的火炮、火箭、轰雷炮、霹雳火炮等 装备部队,这些具有远距离良好杀伤效果 的兵器的大量出现,都使得人员过多的密 集阵形伤亡惨重,不利于战斗。为了减少 伤亡,更充分地发挥火器的威力,就必须 采取小面积疏散的战斗队形。例如,明代 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就创造了一种仅有 11人组成的 “鸳鸯阵”,以及更小的 “两 仪 阵” 或 “小 三 阵”。这些灵活、疏 散的小阵,在 战斗 中灵活性和机动性 强,能够有效地避 开敌重火器的杀伤 , 寻找并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具有很强的 战斗效能。其中,戚继光的鸳鸯阵实际上 是 11人组成的队形 (相 当于现在的班), 队长 1人 ,士兵 10人分为两伍 (每伍 5 人),走在前面的两人手持盾牌,随后的人 则注意左右的动静,这是一种随时可以投 人战斗的队形。② 32 到 19世纪 60年代 ,清军虽然装备了 购买的洋枪、洋炮 ,但在与英法侵略者的 战斗中仍然承袭古老阵法 ,以密集的队形 进行火战和冲击 ,阵法的失误已决定了战 争的胜负。1859年 ,清将僧格林沁抗击英 法联军于天津大沽,以 SO00骑 兵手持洋 枪、洋炮排成密集阵式队形向敌阵地进行 冲击 ,敌人洋枪洋炮的威力正好得以发挥 , 而自己手中兵器却无能为力 ,结果惨遭侵 略军火力猛轰 ,几乎全军覆没。新的兵器 要求有新的阵法与之适应 ,这是战争取胜 的关键。1860年 ,太平军李秀成部于苏、 常州一带与英法洋枪队进行战斗,他冷静 地对敌人先进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客观分析 , 制订了克敌制胜的作战。战前,太平 军巧妙地采用撒星队形隐蔽 自己,避开敌 人火器的猛烈射击,等敌冲近时一跃而起 , 突然反击 ,充分发挥管形火器和冷兵器近 距离杀伤威力,巧获大胜。这表明,不论 战争中的任何一方,只要兵器发生了变化 , 其作战队形和作战方式都要随之进行变化 , 否则,就难以取胜。 擎翠罴罴留T鹭手l罢虿嬲 吝莹;^∴∶ 1860年 8月 21日 ,天津大沽失陷后,僧格 林沁率部退至通州 (今北京通县)八里桥一带 16世纪下半 叶 ,装备有黑火药轻兵器 臼法国重 艹吐很长 工漯只有 2 迮 .丛∈ -· 车■ 17 ∴斗R形 △+下 .这 臼火力同刂 Ι斗力:正 让目时出击 曰 出 “百.这 ■易见的 = 0.不 易 】长0刀 . 中叶。昔0 l丁△2-ˉ I了86) 〓 ? ? ? ?? ? 扭 形.巧d -.实 H -的 改吏. Ⅱ出色的步兵。● 五 、火△ 自有火△, Ⅰ法有两种:- 压刀t的白刃J Ⅱ步.支 无r Jlhlms】J -(以 1爪 |咖 挺身J n aD镐 田 -.开 始扌 二代,清军虽然装各了 但在与英法侵略者的 :阵法,以密集的队形 三法的失误已决定了战 清将憎格林沁抗击英 以 3000骑 兵手持洋 :式队形向敌阵地进行 1的皮力正好得以发挥 , 巳色为力,结果惨遭侵 F全军覆没。新的兵器 生 应,这是战争取胜 人平军李秀成部于苏、 1队进行战斗,他冷静 陆 备进行了客观分析 , 乍战方案。战前 ,太平 入形隐蔽 自己,避开敌 等敌冲近时一跃而起 , 军管形火器和冷兵器近 炎大硅。这表明,不论 只要兵器发生了变化 , 以 都要随之进行变化 , I。 天津大沽失陷后 ,僧格 卜文京通县)八里桥一带 。装备有黑火药轻兵器 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的法国重骑兵崛起于欧洲战场。他们通常 艹成很长的横队,快速向前冲锋。横队的 纵深只有 2至 3个横列 ,他们先用手枪开 道,然后挥舞马刀实施突击冲锋。到了 16 世纪末 ,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骑兵都效法法 军。317世纪出现的古斯塔夫斯横队是线式 战斗队形的成熟形式。在当时火器的技术 条仵下,这种线式战斗队形便于尽可能多 的火力同时出击、连续射击 ,发挥最大的 战斗力。正如冷兵器时代战斗组织的一次 佳同时出击一样 ,线式战斗队形的一次性 同时出击也是热兵器时代的战斗队形。 玉而,这种线式战斗队形的致命弱点是显 百易见的:纵深太浅,易 于被突破 ;正面 大宽,不易互救;两翼暴露 ,易 受攻击 ; 庆长横列,不易机动。有鉴于此,18世纪 中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 (Fried⒒ch 1712—1786)开创 “斜行战斗序列”,通过 变换队形,巧妙地将骑兵机动到敌方队形 硌曰奚,实施密集而凶猛的突击。通过作 注队形的改变,使普鲁士军队成为 18世纪 n出色的步兵。② 五 、火器发展影响作战方法 自有火器发明并投人使用之后 ,作战 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火炮的远射战,一种 是刀枪的白刃战。之后 ,随着火器技术的 迁步,就 无 所 谓 火 炮 手 与 刀 枪 手 了。 lδ18—1648德法 30年战争之前半期 ,骑 兵联队 (以 125骑或 150骑分成一中队), 自捃小枪挺身攻人敌阵,实为机动部队。 △售法 30年战争的末期,一种称为联队炮 的火炮 ,开始在战场上出现,这种联队炮 排列在步兵联队的中间,以接近敌人 ,以 霰弹射击为目的。其后又有一种称为大队 炮的大炮 ,在每一大队中装备两门大炮。 到 17世纪末期 ,采用铳枪 ,战术更为先 进 ,尤其是步枪出现后 ,步兵可以自行射 击 ,自行冲锋 ,成为甚有效果之战术,当 时多采用之。 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 发明独特阵法,如小单位步兵的横队战术 , 大队炮的猛烈攻击 ,以骑兵使用于两翼等。 这些新的战法屡次获胜,了火器发展 对于阵法战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缩小战斗 单位以减少伤亡,扩大活动的范围,提高 机动能力。自此之后,机动力及火力的重 要性 ,方为人们所认识。火炮的真正价值 得以发挥 ,实始于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一 世以大炮 6门乃至 8门编为一中队,甚至 结合为更大的部队,附属于师团,更 以 120门乃至 140门火炮为炮兵预备,受 自 己的直接管辖 ,以便集中火力攻击 “必要 之地点”。但当时的火炮 ,其射程颇短,炮 兵的价值并不像后来那样巨大。当火炮发 展出腔线 (炮腔中之螺旋沟线)技术以后 , 射程得以延长 ,炮兵的作用也逐渐突现出 来 ,往往被部署在己方的侧翼 ,以斜射敌 人 ;或被部署在军队的前方,协助步兵的 攻击。自此以后,在敌方炮火下行动的军 队,均开始使用散开队形 ;而在阵地固守 的军队,其防御工事,不得不更求坚固 , 于是战斗队形及筑城方面,遂得到一种惊 人的改革。④ 就攻城方法来说,在冷兵器时期,由 于冷兵器作用距离和破坏能力的限制,对 咽清海盼研 宪 (第 四辑 ) ,, ,凵" 吲 于构筑坚固的城塞,一般只能采取围困、 奇袭或智取等方法。这些方法一是费时 , 二是成功率低 ,三是损失较大。强攻虽然 节省时间,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 ,困难 很大。如果没有具备特定的环境条件 ,很 少有人采用这种方法。然而,在火器大量 装备部队,特别是抛射性火器和爆炸性火 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 ,采用强攻方法 夺取城塞的战斗便越来越多,成功的几率 也越来越高,以至于发展成为人们普遍运 用的城塞攻取方法。就防御手段来看 ,在 爆炸性火器应用于城塞之战后 ,强大的火 器破坏力和侵彻力也推动了防御手段的发 展和变化。过去冷兵器时期构筑起来的防 御性城塞 ,被不断发展起来的火器技术摧 毁之后 ,代之而起的则是以更加先进的筑 城技术,构筑起来的更加坚固的城塞。 君士坦丁堡保卫战 1356年 ,爱德华三世调用 ⒛ 门炮进 攻法国加来城。该城在断绝了一切外来援 助的情况下 ,仍然坚守了 11个多月。1422 年 ,波希米亚的胡斯拥护者向卡尔斯坦城 34 堡发起进攻 ,他们动用了 46门轻型加农 炮,5门重型加农炮 ,其 中包括 1门 中型 速射炮 (速射炮每天可以射击 30次 ,而别 的炮只有 5至 6次),另 外还有 5架抛石 机,总共发射了 11000发 加农炮弹,932 发石弹,13支燃烧筒和大约 32吨腐尸 , 但是城堡依旧岿然不动。最后 ,胡斯拥护 者的士兵只得放弃攻城。但是 ,30年后的 1453年 ,在突破坚固的君士坦丁堡防御设 施的战斗中,土耳其炮兵集中火力攻击了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戏剧性地解决了 战斗,从而结束了一个历史性时期。那就 是通过使用技术装备进行持久不懈的攻击 并采用饿降的办法,设防坚固的城市不再 是不可攻破的了。1494年 ,法王查理八世 人侵意大利 ,他的最新式的机动炮队迅速 攻克一个又一个意大利堡垒,以至于马基 雅维里 (1469— 1527,意大利政治家和政 治哲学家)把查理八世在意大利半岛上的 推进描写成实际上是 “手执粉笔”所进行 的列队行进 (也就是说,简直是用粉笔在 地图上标出他们所经过的路线一样简单 )。 到了 15世纪末 ,炮的强大威力终于使中世 纪的城防工事过时了。在后来的一个世纪 里,城防工事的建筑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 从而使围攻战中进攻和防守的能力又趋于 平衡。在这一循环变革中,起关键作用的 又是炮的威力。⑩在清代乾隆平定回部大小 和卓叛乱的战争中,库车之战算得上是一 场使用火器的攻守城战。库车为南疆门户 , 地处交通要道,依山傍河 ,战略地位十分 重要。城墙用柳条、沙土筑成 ,高大坚固 , 霍集占早派精兵据城固守。清军四面围城 , 走是丧云 日不吏 : 工力不乏~ =。 I饭 孚 导毙于 0食讧乏 . '`、 火备葑 0RW.色 -论 的 m着 大石真 拉狂。战争讧 曰自复杂。战∷ Ⅰ汀改变为专臼 岱挥昱亲幸听曰 { 挂终没有改变,· I决于这种真丬 B面。自呔目叫 冲尖过耒莛多、i E~肓战斗指扦 t挥员莳主要R 扭集军事信息 , 叩方妻、作用Ι l 姊 倩舌。臼 i t】药攻击时沉 i 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用了 46门 轻型加农 ,其中包括 1门 中型 可以射击 30次 ,而别 ,另 外还有 5架抛石 m发加农炮弹,932 F和大约 32吨腐尸 , ∶动:最后,胡斯拥护 艹 :但是,30年后的 I"君士坦丁堡防御设 lt兵集中火力攻击了 Ⅱ宓于戏剧性地解决了 忄 历史性时期。那就 【 行持久不懈的攻击 |汉防竖固的城市不再 Ⅱ 年.法王查理八世 LJ式的机动炮队迅速 L△堡垒.以至于马基 冫。意大利政治家和政 1】在意大利半岛上的 L。手执粉笔”所进行 :冱。简直是用粉笔在 匝 的路线一样简单 )。 汩强大豉力终于使中世 r口 在舌来的一个世纪 Ⅱ 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 L和防守的能力又趋于 L革中.起关键作用的 卜代乾隆平定回部大小 }库车之战算得上是一 Ⅱ :车车为南疆门户 , Ⅱ傍河.战略地位十分 |沙土筑成,高大坚固, 田守:清军四面围城, 先是架云梯强攻 ,城上枪弹如雨,围攻两 已不克;再以火炮轰城,但因所携威远炮 主力不足,难以奏效;继之掘地道以靠近 廷岩 ,被叛军发觉,填柴放火 ,数百名清 ≡尽毙于地道中。清军围库车三月,城 内 愠食匮乏,守城叛军乘夜色突围而走 ,清 六 、火器发展影响指挥方式 火器的发展在引起战略战术不断变化 苻同时,也推动了战争指挥方式的改变和 羞挥理论的形成。在整个冷兵器时期 ,虽 咏随着从石兵器、铜兵器和铁兵器的不断 土夏.战争规模也不断扩大,战斗方式也 =遣复杂,战争指挥也由最初的君主兼任 逐渐改变为专任将帅指挥。但是 ,战场上 耋挥员亲率所属部队与敌冲杀格斗的局面 古终没有改变 ,一次战斗的胜败往往直接 取决于这种兵对兵、将对将的生死搏杀。 乐而.自 从军队装备了杀伤威力越来越大、 和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迅速增加的火器之 舌。对战斗指挥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蓿挥员的主要职责不再是冲锋陷阵,而是 垒集军事信息,了解敌方的兵器配备、使 弓方法、作用距离、战斗企图等情况 ,待 摸清敌情后 ,制订作战方案 ,准确地把握 芎刊的攻击时机和攻击方向。明代军事家 军仅得到一座空城。⑦此役失败的原因可以 归为平乱清军缺乏攻城之重型火炮。 武器装备是一定的战术形成的物质基 础。战术的发展总是和兵器的技术发展紧 密地连接在一起的。许多具体的作战方法 , 也随着兵器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何守法提出 :“凡为将者,握三军之权,司 万人之命 ,以与敌对,逐于原野,相持而 不知其情 ,是木偶也 ;相制而不制以术 , 是猛兽也。’’O同时,指挥员还应具备快速 应变的能力,及时了解和把握战场上的情 况变化,随时作出分析判断,实施不间断 地战斗指挥。 北宋时期 ,火器已经开始装备军队。 虽然火器的质量、数量均十分有限,但宋 军在装备方面总体上还占有一定优势。只 16gO年子母炮 斓淹潞灞研窕 (笫 四辑) 冖氵的缉臼.o与: 在在右时代差。1 ˉ 上实行置无刂 峻 朗 这冲防臼.一旦1 注敌占∈.Ι扭 噼 地防0.门 没扌真于】后。钅 匠击或伏击之。纟 盹∴队从曰=nJ 寄台泔兵英男珏爿 吹占:这种谇法J -众 北的重彐 ●.嚣军依托0■ 问失俎,是无谢 泅0者的迸攻臼 D -术 .泳迁f 大讣Q采取诱羽 献 庋鱼、洎礻 洫Df以发挥 .口 刂迪¨ 出未 .爿 趑讦以空目扶时 0 可琪扭转I动不1 蔽疒Ⅱ皆纽织过刂 起口另外,在汗豸 -曹 建议 月 洼时付浸饣者 .住 |--人 攻于爿 艹u垒垦失,真甲 臼臼无战决心也■ 蚺 沃的汀氵 -〓 。大兵屡 -u不 易 .日 ? ? ? ? 是在指挥方式上,宋朝历代统治者片面重 视阵法及阵图,喜好纸上谈兵,不知随机 应变,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宋太宗御制 的平戎万全阵,取名为 “平戎万全”。据 《武经总要》的文图记载,该军阵由前锋、 殿后、中军、左翼及右翼组成 ,共用兵力 ⒕ 万余人 ,④ 场面虽大,并无实用。名将岳 飞说得好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 妙 ,存乎一心。’’o 平戎万全阵图 此外,由于战场上军事信息迅猛增加 和日趋复杂,对指挥人员搜集、分析和处 理信息的速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单个指挥员往往难以担此重任,于是,逐 渐地就形成了以指挥员为核心的指挥机构 , 以此来保障战争指挥的顺利进行。⑩ 结 语 军队作为战争的主体,其内部组织形 式和作战方法即阵法的变化与发展,与兵 器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马克思深刻指出 : “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 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 36 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 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 了变化。’’O恩格斯更加明确地指出:“军队 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 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 “编成 和编制 ,战 略和战术 ,又 取决于装备。” “装备、编成、编制、战术和战略,首先依 赖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和交通状况。”而在这 里起变革作用的,不 是 由于天才统帅的 “悟性的自由创造”,而主要是因为更好的 武器的发明。“应当特别强调的是 ,从装刺 刀的枪起到后装枪止的现代作战方法,在 这种方法中,决定事态的不是执马刀的人 , 而是武器。’’o兵器对战争的进程及其胜负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恩格斯指出,“技术每 天都在无情地把一切东西、甚至是刚刚开 始使用的东西当作已经无用的东西加以抛 弃。它现在甚至在消除富有浪漫色彩的硝 烟,从而赋予战斗以事先绝不能预见的到 完全不同的性质和进程”。⑩ 但是 ,我们还应该看到,合理的阵法 战术往往制约着火器效用的发挥 ,甚至关 系到战争的胜负,尤其是在敌我火器技术 水平相当或己不如人的情况下 ,更应该设 计合理的阵法,以扬长避短、克敌制胜。 否则 ,就会陷人极其被动的局面,自 保难 求 ,妄言制胜。例如,在鸦片战争时期 , 清军的装备是冷热兵器并用 ,而且清军的 所谓热兵器 ,主要是用火绳点火的鸟枪、 抬枪 ,装药费时,射速慢,射程近 (100 米左右),威力小 ,所用的火炮主要是明末 清初的红夷炮 ,装填手续复杂,射速慢 , 射程近 (500-800米 ),杀伤力小,且无 ∷泓} 抑 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 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 ■明确地指出:“军队 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 经济的条件。” “编成 :。 又取决于装备。 ” 战术和战咯,首先依 和交通状况。”而在这 F是 由于天才统帅的 百主要是因为更好的 H≡ 渭的是,从装刺 二的玩代作战方法,在 杏的不是执马刀的人 , ′汪争的进程及其胜负 E枯斯指出,“技术每 E东西、甚至是刚刚开 二经无用的东西加以抛 扌注富有浪漫色彩的硝 I莩先绝不能预见的到 :程 ’ :⑦ 立苡看到,合理的阵法 F效用的发挥 ,甚至关 1其是在敌我火器技术 廴的倩况下,更应该设 为长避短、克敌制胜。 艮I动的局面,自 保难 Ⅱ。在鸦片战争时期 , 乓:并用,而且清军的 是用火绳点火的鸟枪、 扌速谩,射程近 (100 斫用的火炮主要是明末 填手续复杂,射速慢 , 示 )· 杀伤力小,且无 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渖氵的绵制 ,⑩ 与英法军队相比,装备水平 存在着时代差。在与英法侵略军交战时 , J上 实行既无梯次设防,又无战役预备 队的绞式阵地防御 ,株守炮垒,待敌进攻。 这种防御,一旦前沿阵地被敌突破 ,炮台 技敌占领,便全线溃败 ,再无反击之力。 回拼 地防御 ,也不注意以炮垒为核心 , 设奇兵于侧后 ,待敌登陆时,出其不意地 匣击或伏击之。结果,英军舰炮正面攻击 , 陆献队从侧翼登陆,实行包围攻击,尽管 守台清兵英勇还击,终因孤立无援而被敌 歧占3这种阵法上的失利,是导致清 ∷军齐沣效北的重要原因。诚然,从根本上 膏。清军依托简陋的岸防工事和量少质差 蚵火起 ,是无法击退拥有 “坚船利炮”的 靛i者的进攻的。但是 ,如果使用有效的 障油战术,除进行必要的阵地战以牵制敌 大外,采取诱敌深人的战术 ,以运动战和 Ⅱ击战疲惫、消耗敌人,使其兵器装备的 仳势难以发挥,而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等 喁点暴露出来 ,并伺机寻歼分散孤立之敌。 迭样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或许 可以扭转被动不利的局面。当时,林则徐 在广州曾组织过收到一定成效的海上游击 献:另外,在浙东充当扬威将军弈经幕僚 龅t|F青曾建议用 “散攻之法”即游击战 ~W~讨付侵略者,但未被采纳。其他统兵将 呻也无一人敢于进行运动战和游击战。结 轻△垒屡失 ,兵将 日折 ,士气益颓,统治 古的抗战决心也随之 日益动摇。由抵抗派 变为投降派的浙江巡抚刘韵珂在他的奏折 咿改说:“大兵屡败,敌骄我馁 ,不唯难 , 隘守亦极不易,恐该逆所到之处,无复完 城 。’’Q 总之 ,兵器技术 的发展 与 阵法 的演变 相互对应 、相 辅 相 成 、相 互 促 进 、相 互制 约 ,具有辩 证统一 的关 系 。只有 不 断追求 兵器技术 的创新 和 阵法 战术 的创新 ,才能 在战场上争取主动 ,立于不败之地 。 【注释】 ①何良臣:《 阵记》卷二 《技用》,丛书集成 本。 ②①王兆春 ;《 世界火器史》,军事科学出版 社 zO凹年版,第 陇7-528页。 ③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 1992 年版,第 13扭 8页。 ④⑥脱脱 :《宋史》,中华书局 1977年 版,第 4923、 273页 。 ⑤刘旭 :《 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大象出版 社 ⒛04年版,第 扭 页。 ⑦⑧⑩⑩⑦⑩@②⑩ E美彐TN.杜普伊著 , 李志兴等译 :《 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军事科学出 版社 1985年 版,第 201、 218、 144、 167、 180、 166-167、 148、 192-195、 135-140页 。 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5卷 ,人民出版 社 1963年版,第 210— ⒛1页。 ⑩梁必浸 :《军事革命论》,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 140页 。 @康宁:《 古代战争中的攻防战术》,人民出 版社 1992年版,第 娴 页。 ⑩王红旗 :《谈兵说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第 妈 页。 ⑩焦玉 :《 火龙神器阵法》,清光绪二十六年 抄本。 ⑩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 :《 中国军事史》第 一卷 《兵器》,解放军出版社 19B3年版,第 202 页。 ?? 鼷潴淹罅歼宪 (第 四辑) ⑩ 《清圣祖实录》,卷一八三。 ④戚继光 :《练兵实纪杂集》卷五 《军器解》, 丛书集成本。 ②王红旗 :《谈兵说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第 107页 。 ④ E日 ]佐藤清胜著,葛建时译 :《新兵器之 知识》,正中书局印行,第 9页。 ⑧昭木连 :《啸亭杂录》卷六。 ④何守法 :《 投笔肤谈》上卷 《谍间》,丛书 集成本。 ⑩曾公亮 :《 武经总要》前集 《卷七》,文渊 阁四库全书本。 ⑩ 《宋史》卷三六五 《岳飞传》。 ①周碧松、于巧华 :《璀璨的明珠——话说中 国历代军事技术》,解放军出版社 1998年版,第 2⒛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社 1995年版 ,第 344页 。 ⑩ 《马恩列斯军事文选》, 年版 ,第 214页。 ⑩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2卷 ,战士 出版社 1981年版,第 胡8页。 ⑩⑩施渡桥 :《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败北的原因 探析》,张海峰、张凯、吴雍:《军事与中国现代 化》,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版,第 四、51 页。 (作 者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 文社科系教授) 第 1卷 ,人民出版 战士出版社 1977 i-= ¨ 乍mⅡ■ 帘 m巴 : 均T- ⋯ ⋯ 它㈠山m 砷 田 m ⑾ 口 -钅 r 38 喇
/
本文档为【火器发展与阵法演变 宋海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