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两次大战之间的大萧条和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_朱敏

两次大战之间的大萧条和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_朱敏

2013-09-02 5页 pdf 388KB 1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6874

暂无简介

举报
两次大战之间的大萧条和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_朱敏 两次大战之间的大萧条和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朱 敏 顾 复 自工业革命以来 至今的 二百 三 }余年中 , 两次大战之间是英国经济发 展最缓慢的时期之 一 。 历届政府 虽曾为改善经济状况 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 从总体上来说 . 收到 了一些效果 , 增强 了英国经济的活力 。 但是 , 始终没有能摆脱经济萧条的状态 。 了解这时期英国所实施的各项经济政策 . 有助 于我们了解这时期英国经 济发展缓慢的 重要原 因 , 即历届政府还 没有找到或实行促使英国经济出现繁荣局面的新的经济政策 。 一 、 英国经济大萦条概述 在第...
两次大战之间的大萧条和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_朱敏
两次大战之间的大萧条和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朱 敏 顾 复 自工业革命以来 至今的 二百 三 }余年中 , 两次大战之间是英国经济发 展最缓慢的时期之 一 。 历届政府 虽曾为改善经济状况 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 从总体上来说 . 收到 了一些效果 , 增强 了英国经济的活力 。 但是 , 始终没有能摆脱经济萧条的状态 。 了解这时期英国所实施的各项经济政策 . 有助 于我们了解这时期英国经 济发展缓慢的 重要原 因 , 即历届政府还 没有找到或实行促使英国经济出现繁荣局面的新的经济政策 。 一 、 英国经济大萦条概述 在第 一次世 界大战中 . 英国以 “估计阵亡的士 乓约有 8 5 万人 ” , 子财 产损失 “达 5 . 7 亿英镑 ” º为 代价获得胜 利 , 这场战争使英国经济元 气大伤 。 虽 然 , 战后最初两年有些国家需要 补充物资 , 英国一度外 销旺盛 , 但从 19 2。年起即 趋衰弱 , 其明显标志是 : 19 2。年英 国失业工 人增加到 200 万人 , 而 “191 9 年仅 有 4 4 . 8 万 。 ” » 从此 . 英国进 入了长达 近 20 年的萧条时代 。 关 于大萧条时代问题 , 史学界存在 比较 一致的观点 , 认为以 1 9 2 9 年世 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为开端的 , 整 个 30 年代为资本 主义萧条时期 。 但就英 国而言 , 我们认为从 1 9 2。年始到 19 39 年 二战爆 发前 , 经济一直 处于不 景气的萧条时期 . 未曾出现过繁荣 。 ” 1 9 2 0 19 39年的总产 量指数 明 , 期间年平均增 长值仅为 1 . 8 2洲 , 同期德国 则为 4 . 5 3少 , 法 国为 2 . 30 洲 。 ” 工当然 . 它 并不意味着这时期英国经济的完全停滞 , 只是与以往时期相比 , 与同期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 比 , 增长速度迟缓 。 然而 , 还是缓慢地向前发展的 。 如以 1 9 20 年的英国尝产量指数为 100 , “ 192 5 年则 为 1 09 , 19 30 年为 117 , 19 39 年为 1 41 。 ” 国以粗钢产量 为例 , 19 13 年产量 为 了8() 万吨 . 19 2。年为 9 20 万吨 . 19 38 年则达 10 60 万吨 。 两次大战之 间经济的相对衰弱被称为英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 , 主要表现为 : 国内企业开工不 足 , 生 产设备闲置 , 一些传统工业品生产没 有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 , 新兴工业部门在整个工业中的 比例小 、 发 展慢 、 出 日萎缩 , 失业率高 在帝国范围内 . 由于对殖 民地和 自治领的控制力量的削弱 , 各自治领经济实 力和 “离心 ” 倾向的加强 . 致使英国产品面临激烈的竞争 . 它使英国经济只能维持低速增长 。 两次大战之 间英国经济 面临的困境 , 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收效甚微 , 正是这时期政府 更迭 比较频繁的重要原因 , 20 年 间先后经历了人 届内阁 。 二 、 先后推行 “保护主义 ” 和 “反保护主义 ” 政策 一战时期英国严峻的经济形势曾迫使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长期 以来实施的自由贸易政策 。 由于 供 应军需品的需要 , 政府加强了对私有企业的控制与监督 , 为了使外汇 用在最必 须的产品进 口上 , 1 9 15 年 颁布了麦克纳关税法 , 对钟表 、 汽车和其它奢侈品征收关税 。 一战结束后 , 19 18 年 12 月劳合 · 乔治联合 内阁成立 , 一方 面恢复到 战前的经济政策 , 政府逐渐放弃了对私有企业的行政管制 , ” 大工业 又 回到私人 手中 一一铁路 、 航运 、 甚至谋矿 。 ’ 亘战时进 口限制于 191 9 年 9 月宣布废除 , 对外贸易已基本上恢复了私 6 O 齐齐哈 尔师范学院学报 1 9 9 6 年 第 4 期 人的经营活动 。 另一方面面对英国和世界贸易的不景气 , 劳合 · 乔治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上的某些本国产品 的竞争力 , 开始部分接受了保守党主张的贸易 “保护主义 ” 政策 , 除了继续实行战时的麦克纳关税法外 , ‘9 2‘年制订了 ‘工业保护法 , , “又‘合成染料和其它一些商品征收 3 3合% 的进 口税 。 这些商品 , 被 说成是英国工业平时和战时所必需的 , 应发展其生产 。 工业保护法还规定课二 3 3音% , 以防止从外国进 口商品因货币贬值而 以低价进行 ‘外汇倾销 ’ ; 同时 , 为对付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还加征 33 冬% 的税 。 , ¿这些法令所涉及的仅是 。不到 : %一3 %的进口商品 , À 但它标志着英国 向保护关税政策转 3 “ “ J U “ “ ~ ~ 一 ‘一 、 / ’ ‘/ 一~ ~ ~ ’ 一 古 一 / ’ 一 z “ ~ ~ 一 ’、 ~ ’ ~ 一 ~ r J ’~ 只 / 、 ~ ’ J 州 一‘ / 、 ~ 一 刁、 1 、 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事实上 , 英国 已不再是一个战前那样的全面实施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 , 英国产品的 竞争力继续削弱 , 正在呼唤着 “保护主义 ” 政策的全面出台 。 . 战后初期英国政府实施的基本上恢复到战前的经济政策是有积极成果的 , 1 9 1 9一1 9 2。年英国曾出现 了短期的繁荣 , 战时匾乏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有了明显改善 ; 数百万军人复员后基本上都回到了战前的 工作岗位 。 但是 , 劳合 · 乔治实施的对部分产品的保护主义政策并没有减少失业 ; 相反 , 由于各国的关税 壁垒 , 出口贸易衰退 , 英国的煤 、 铁 、 纺织品三大出 口支柱工业生产能力下降 , 失业人数一直在百万大关 上居高不下 。 19 22 年 11 月劳合 · 乔治下台后 , 出现了短暂的保守党博纳 · 劳政府 , 他试图全面推行保护 主义政策 , 但遭到 了议会的反对 。 19 2 3年 5 月上台的保守党鲍德温内阁依然主张英国必须全面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 10 月 , 他在普利茅 斯的演说中直截了当地宣称 : “除非国内市场受到保护 , 否则 他应付不了失业问题 日益严重的成胁 。 ” Á 为 了 “让他的内阁接受关税保护的概念 , 然后再以此为 口号解散议会 , 举行大选 。 ” 但是 , 大部分选民还 是 向往着战前在 自由贸易政策下产生的经济 “繁荣” 景象 。 当年 n 月的议会大选中 , 工党在坚持自由贸 易政策的自由党的支持下 , 组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届工党政府 。 19 2 4年 1 月麦克唐纳工党 内阁上台后 , 在他执政的九个月中 , 为了获得 自由党的支持 , 明确表示要全 面恢复自由贸易和降低税收的政策 。 特别是 自由贸易 主义者财政大臣 “斯诺登的预算几乎是肆意反对保护 贸易 , 自由党却十分满意 ; 它取消了麦克纳关税 , 降低了食品税 , 取消了上届政府在帝国经济会议所作的 关于帝国特惠制的保证 。 ” @ 该预算还 “降低了娱乐税 , 废除居住税 , 降低电话费和汽车税并废除公司利 润特别税 。 ” 7 月 , 工党政府又宣布打算拨款 28 0 0 万英镑 , 招收失业工人来修筑道路和其它公共工程 。 这 届实际上是由少数派组成的工党政府一直处在动摇之中 , 其原因之一是他们的 “反保护主义 ” 政策 , 面对 国际上 日趋激烈的贸易竞争 , 不可能改善衰退中的英国对外贸易 , 同样不能解决或控制失业 , 短暂的执政 时期失业率一直保持在 10 %左右 。 三 、 鲍德沮政府的金胜政策和 “产业合理化 ” 运动 19 2 4 年 n 月鲍德温重任首相 , 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第二次执政时期 。 此时 , 资本主义各国相继进入短 暂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繁荣时期 。 但是 , 英国则不同 ,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 仍然处在萧条状态 。 自 19 24 年 夏季以来 , 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 工业部门的失业率从 1 9 24 年的 10 . 3 % 上升到 19 2 5 年的 n . 3 % , “其中 百分比最高的有船舶制造与船舶修理 (3 3. 8) 、 船坞 、 码头 、 内河航运 (2 9 . 9) , 钢铁 (2 4 . 5) 与海运 (2 0 . 8) 等行业 。 ” 鲍德温吸取了第一次下台的教训 , 不再直接提出实施保护关税政策 。 为了促进贸易 和投资 , 解决出 口工业的持续萧条 , 他采取了两项具体的经济措施 。 (一 ) 恢复金本位制 。 英国 自 18 16 年实行金本位制以来的近百年中 , 黄金储备充足 , 纸币和金币间随 时可兑换 。 因而 , 英镑在 国内外的信用非常巩固 , 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 在国际收支方面 , 一直保持有 利差额 。第了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 巨额的军费开支使英国不得不乞求于不兑换货币制 , 金本位制宣布废止 。 由于大量纸币英镑的发行 , 导致英镑低于原来 , 这事实上使英镑贬值 , “19 20 年初英镑牌价等于战前 的 6 7 . 8 % 。 ” 恢复金本位制是英国通货紧缩政策的重要手段 , 通货紧缩政策是为 厂恢复英镑在战前原有 的货币优势地位 , 该政策自一战结束后 , 英国财政部一直在推行 , 促使英镑与美元的比值不断提高 , “从 19 20 年 2 月的一英镑合 3. 40 美元提高到 19 22 年末的一英镑合 4 . 6 35 美元 。 ” 一尽19 25 年财政大臣丘吉尔 终于制定了恢复金本位制的经济政策 , 把英镑与美元的比价进一步提高到 4 . 8 6 。 ” 这样 , 就能使国家币值 的金本位达到战前水准 。 ”函相反 , 英国政府没有接受 以 J · M · 凯恩斯为代表的后期剑桥学派经济学家关 于货币调节的学说 。 凯恩斯反对恢复金本位制 , 因为金本位制的恢复在当时条件下 , 只不过使得英镑的汇 率有可能稳定下来 , 但会引起英国产品价格实际 上的上涨 , 出 口更加困难 , 从而无助于国 内物价和就业的 稳定 。 并且在黄金储备上与美国相比处于劣势的英国不得不因此受制于美国 。 事实证明凯恩斯的观点是有 道理的 , 金本位制虽然恢复了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 但是 , 英镑定值的过高 , 却引起了黄金的严重外 流 。 19 25一29 年间 , 英国黄金储备仅 7 . 19 亿英镑 , 赶不上法国 。 同期法国黄金储备达到 了 1 6 . 31 亿英 镑 。 英国金本位制恢复的同时 , 美 、 德 、 法等国也恢复了金本位制 。 由于英国黄金储备的不 足 , 英镑在国 内外信用的下降 , 无疑给萧条中的英国经济带来困难 , 进口增大 , 出 口受阻碍 , 失业人数增加 。 1 92 5 年以 来英国在世界 贸易中所占的份额继续减少 , “从 191 3年的 14 . 15 % , 下降到 19 29 年的 10 . 75 % ” · ⋯ 。 再 者 , 过去一个世纪靠从航运 、 保险和海外投资所获得的无形利润来弥补相当可观的明显贸易逆差的办法 . 现在却行不通了 。 ” ‘助六年后 , 金本位制被迫取消 。 (二 ) “产业合理化 ” 运动 。 鲍德温上台后在全 国范围内推行了 “产业合理化 ” 运动 。 从世界范围来说 , “产业合理化 ” 源于一 战前美国工程师泰勒创议的 “科学管理 ” 政策 , 简称泰勒主义 , 其核心内容是想用 尽 方法提高劳动强度 , 以达 到增 加生产的目的 19 2 7 年世界经济会议上又对 “产业合理化 ” 进行了更为广 泛的解释 , 这是 “技术与组织上 的一些方法 , 旨在获致 人力与物资最少的浪费 。 这包括用科学方法编制劳 动 , 实行原料与产 品的标准化 , 简化生产过程 . 改进运输与销售系统 。 ” 在英国 , 实施 “产 业 合理 化” 运 动有特定的时代因素 。 一方面 , 当时的英国 , “其工业设备许多 已经过时 , 从而延缓了改变那种与旧的生 产方法相联系的指导性和控制性的管理方法 , 工业设 备的陈旧还大大增加 了生产成本 , 使某些部门丧 大 J’ 竞争能力 。 虽然新兴部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 了国 民经济的发展 , 但到本世纪 20 年代初 , 新兴部门还 没有 强大到能对改善总的经济形势起重大作用的地步 。 ” 函另一方面 , 它是工会和政府 、 企业主之间为了缓和 矛盾 、 互相妥协的产物 , “产业 合理化 ” 在英国的政治 口号为 “蒙德主 义” 。 19 26 年总罢工失败后 , 英国 工会 以维护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利益 为旗 号 , 在 19 27 年举行的工联总理事 会会议 卜, 大会 主席乔治 · 希克 斯向企业主建议 , 在提高工业生产率和提高工 人生活水平的共同愿望的基础 上实行合作 。 为了答复这个建 议 , 以帝国化学托拉斯领导人艾尔弗雷德 · 蒙德为首的 20 名企业家 , 于 工9 2 7 年 11 月 23 日总理事会 说 , 他们准备同总理事会商讨 “改组工 业和工业关系” 的一般性问题 , 这就是 “蒙德主义 ” 的政策 。 英国的 “产业合理化 ” 运动的特点 是合并企业 , 发展垄断组织 , 并得到了国家的资助 。 ” 例如 , 英格 兰银行资助成立了兰开夏棉业公司 , 该公司合并 了大约二百家纺织企业 ; ⋯⋯ 19 2 6 年 . 诺 贝尔工业公司 、 布伦纳公司 、 联合碱公司以及英国染料公司等四家公司合并 , 成立 了帝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其产量占英 国化学工业总产量的三分之 一 。 帝国化学 工业有限公司是这 一时期最重要的工业康采恩 , 其公开宣布的 目 的是合理利用其四个组成公司的资源 , 降低成本 , 协调技术研究 , 以及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 力 。 ” @ 另外 , 鲍德温政府还推行有限的国有化政策 . 使国家垄断资本在某些行业中得到 了发展 。例如 , 19 2 6 年实行电力输配国有化 , 由国家出资修建了有名的 “格里德 ” 的高压输电网 , 并成立了国家中央电力 管理局 , 统筹电力的购 买和分配事宜 。 发电站也从 59 2 座合并为 14 4 座 , 使单位电力的平均价格下降了一 半 。 鲍德温政府还增设了国立化学实验所和林产 品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 增加了科学与工业研究局的经费 , 在某种程度上还进行了管理方面的革新 。鲍德温 又建立 了一个直接对 内阁负责的 民用研究委员会 , 从 19 25 年建立到 19 3。年解散期间 , 它负责调查研究有关经济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 如 “英国钢铁贸易的现状 , 以 及协助政府的科研工作 。 ” 霉 6 2 以 发展垄断组织为核心的 “产业合理化 ” 运动 , 有利于企业在生产中合理使用原料和新产品的开发与 销售 , 以及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 新技术的采 用 , 使汽车 、 电气 、 有色金属 和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 在 20 年代的后期有了较快的发展 。 例如 , 英国汽车的生产增长很快 , 1 9 2。一 1 9 2 9 年间 , 城市的汽车拥有 量增加 了 8 倍 。 但是 , 鲍德温执政时期进行的经济政策的调整 , 并没能使英国经济摆脱萧条状态 . 传统工 业部门依然处在衰退时期 。 1 9 2 9 年和 1 9 12 年相 比 , 煤产量 下降了 3 0。。万吨 , 棉花的消费量减少 了将近 4 亿磅 。 1 9 2 9 年时新兴工业在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虽有所提高 , 但仍仅占 1 3 . 6 % 。 它的发展不能阻止英 国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比重的下降 , 1 913 年尚占 14 % , 1 9 2 9 年则下降为 9 % 。 四 、 1 9 2 9 年经济危机和联合政府的金融 、 关税等改革措施 1 9 2 9 年 6 月 , 第二届工党麦克唐纳政府上台 , 工党依然是在自由党支持时 , 在议会中才控制了多数席 位 。 因而 , 工党政府并没有实施 “社会主义纲领 ” 中规定的 “国有化 ” 的经济政策 , 接受的是自由党的 “ 消灭失业 ” 的口号 , 反对保护 贸易 ,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 同时 , 又接受了上届保守党政府的有利于发展 垄断资本的 “产业合理化 ” 政策 。 在工党政府的干预下 , 一些长期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 , 如纺织和煤炭工 业开始大规模地联合起来 , 采用新技术和设备 。 这届工党政府不久即遇上了 1 9 2 9 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 , 由于英国 20 年代长期处于萧条之中 , 生产下降的幅度要小于其它国家 。 但是在危机期间 , 对外贸易缩减 了一半 , 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 “ 1 9 2 9 年 6 且 , 失业人数略超过 10 0 万 , 一年以后增加 了一倍 。 ” 19 3。年 底 , 在英国 已登记的失业者人数增至 2“ 万 。 工党政府试图采取削减失业救济金和厉行节约的办法来解决 英国的赤字财政 , 导致 它的垮台 。 19 31 年 9 月以麦克唐纳为首的联合政府成立 , 此时 , 他完全依靠保守党 , 全盘接受了保守党的主张 , 面对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 , 他在保守党的支持下 , 特别是在财政大臣尼维尔 · 张伯伦的策划下 , 对经济政 策进行 了广泛的调整 , 对英国经济起 了积极作用 , 一直延续 至 19 3 7 年上半年鲍德温第三次执政时期 , 成 为两次大战之间英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 联合内阁的第一项措施是废除金本位制 。 直接原因是英镑挤兑风潮的掀起 。 从 1 9 3 1年 9 月 15 日至 18 日 , 国外金融家三天之内提款 3 30 。万英镑 , 联合政府被迫接受后期剑桥学派的货币理论 , 勺 月 21 日财政 大臣尼维尔 · 张伯伦宣布英国放弃金本位制 , 停止实施 1 9 2 5 年金本位制中规定英格兰银行须按固定价格 出售黄金 。 ” À 英镑脱离金本位后 , 改行管理的纸本位 , 由财政部与英格兰银行会同管理 。 联合内阁第二项措施是重新筑起关税壁垒 。 19 世纪 40 年代以来 , 英国倚仗着世界工厂的地位 , 实行 自由贸易政策 。 80 年代丧失世界工厂地位后至一战前夕 , 英国对外贸易仍 居世界首位 。 一战后 , 英国企图 恢复战前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 但已越来越力不从心 。 各国的高关税政策 , 特别是 19 29 年世界经济危机 的严重经济后果 , 英国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才逐渐成为政界和商界人士的基本共识 , 麦克唐纳正是在接受这 一共识— 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的前提下组成了联合内阁 。 1 9 32 年 2 月 4 日张伯伦提出《进出 口关税法案》,规定对所有进 口货物几乎一律征收 10 % 的关税 , 并要求进 口税咨询委员会向财政部建议征收附加税 , 标志 着英国全面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 联合内阁第三项措施是从 19 32 年 2 月起实行低利政策 , 以刺激人们对产业的投资 , 减少财政支出 。通 过英格兰银行压低了再贴现率 , 将贴现率与市场利率降到 2厘左右 。 此举使资本市场顿时活跃起来 , 对工 商业的投资迅速增加 。 财政大臣张伯伦乘机又进行大量公债的掉换 (以低利公债掉换高利公债 ) 。 英国在 一战期间发行了 20 亿英镑战时公债 , 由于 比其它公债利率高 、 数量大 , “它象阴云一样笼罩着资本市场 , 成为萧条的根源 , 扩大贸易的障碍 。 ” 联合内阁第四项措施是对于持续衰退的农业采取扶植的政策 。 19 32 年 5 月颁布了 《小麦法》, “它对 已 登记的小麦种植者保证每英担 10 先令的标准价格 , ” 为小麦生产者提供了可靠的市场 , 英国小麦种植面 积也从 1 9 31 年危机期间的 120 万英亩扩大到 1 9 34 年的 1 76 万英亩 。 对于甜菜也有类似的补贴办法 。 另一 6 3 项广泛推行的措施是用对农产品评定等级和价格的办法来帮助农场主 。 为此 , 成立了一些销售委员会 , 其 中最重要的是 1 9 3 3 年成立的乳品销售委员会 , 委员会对鲜牛奶实行较高的最低保护价 , 以保障牛奶直接 生产者的利益 。 又规定对牛奶制品的较低价格 , 使它与同类进 口产品竟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 政府还先后 成立了咸猪肉 、 啤酒花和马铃薯销售委员会 。 联合内阁及以后的鲍德温 、 张伯伦政府继续推行 “产业合理化 ” 运动 , 并从新兴工业全面推广至传统 工业部门 , 使 30 年代的英国成为一个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 。 在产煤业方面 , 早在 1 930 年 8 月议 会就批准了 《煤矿法》, 分区制定采煤限额和最低售价 , 并由贸易部官员组成整顿煤矿委员会 。 这些年来 该委员会通过劝说或强制手段使煤业公司实行合并 , 1 000 多家公司逐渐被合并为 60 家公司 。对于钢铁业 , 除对这方面的进 口货征收保护税外 , 政府还督促钢铁业改组 , 将效率太低的厂家闭歇 , 加速资本与生产集 中化 , 加速了大公司的产生 。 “如英国钢铁和联邦公司于 1 9 3 4 年成立 , 国家船舶制造保险公司于 1 9 3 0 年 成立 。 ” À 船舶公司至 19 37 年先后收买了 137 家造船厂 , 拆毁或关闭了大批中小船厂的设备 。 对于 电气工 业则实行全面统制 , 政府将全国分成若干 电气区域 , 各区之 间设联络站 , 以调整动力的分配 , 积极推行电 气化产业的工作 。 30 年代的英国经济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 , 由于受 19 2 9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 处在大萧条时期 , 对英国来说又是 20 年代经济萧条的延续 。但就整个 30 年代而言 , 英国经济从 19 33 年以来出现 了比美 、 法 等国明显的复苏迹象 。 “30 年代 , 美国和法国 的工业产量差不多始终大大低于衰退前的水平 ; 而在英国 , 193 7 年的工业产量 比 19 29 年高 20 % 以上 。 ”匀早在 “1 9 3 4 年 , 英国的生产指数已超过了 19 29 年 。 ” 19 34 年失业人数降到 200 万 , 1 9 3 7 年不足 150 万 。 随着 19 37 年以后英国局部的重整军备 , 又使工业生产指数 和就业人数有所上升 . 但是 , “经济体制上的间题在整个 30 年代一直未能解决 , ” 一些经济政策的积极 作用导致的有限经济复苏 , 并没使英国摆脱萧条状态 。 直至二战后英国政府接受了凯恩斯主义 , 实行了对 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 , 才出现了 50 年代至 70 年代初经济繁荣的局面 。 ¹ 阿萨 · 勃里格斯 : 《英国社会史 》第 313 页 、 第 325 页 。 º¿ @ 碑 尽3 冬w . N . 梅德利科特 : 《英国现代史》第 8。页 、 第 1 57 页 、 第 210 页 、 第 210 页 、 第 234 页 、 第 26 1 页 、 第 28 8一28 9 页 、 第 29 2 页 、 第 29 2一 29 3 页 、 第 29 8 页 、 第 30 0 页 。 » 宫崎犀一 : 《近代国际经济要览 》第 190 页 、 第 200 页 。 ¼ ½ À 忿卡洛 · M . 奇波拉 : 《欧洲经济史》第五卷 ( 上册 ) 第 12 。页 、 第 12 0 页 、 第 16 2 页 、 第 17 2 页 、 第 287 页 。 À 肯 尼思 · 。. 摩根 : 《牛津英 国通史 》第 553 一5 54 页 。 À J · G 佩克 : 《国际经济关系 》 第 200 页 、 第 263 页 、 第 262 页 、 第 224 页 。 Á 伊恩 · 麦克劳德 : 《张伯伦传》第 84 页 、 第 14 3 页 、 第 14 5 页 、 第 154 页 。 珍乔治 · 马 尔科姆 · 汤姆森 : 《英国历届首相小传》 第 280 页 。 3 @ 特鲁汉诺夫斯基 : 《英国现代史》第 14 2一 143 页 。 亨利 · 佩林 : 《丘吉尔传 》第 3 12 页 。 0 保罗 · 肯尼迪 : 《大国的兴衰 》第 389 页 。 夏 炎德 : 《欧美经济史 》第 6 36 页 、 第 6 66 页 。 匆沉公安东尼 · 沃德 : 《大不列颠 》伦敦 197 8 年版 , 第 281 页 、 第 283 页 、 第 284 页 。 (资任编辑 程文奇 )
/
本文档为【两次大战之间的大萧条和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_朱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