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

2023-03-17 3页 doc 3MB 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872866

暂无简介

举报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1】细胞膜与物质的转运一、名词解释1.cellmembrane(细胞膜)也称质膜,是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物质组成的生物膜。2.biologicalmembrane/biomembrane(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膜性结构的统称。3.unitmembrane(单位膜)不同的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一种较为一致的“两暗夹一明”的3层结构,即电子密度较高的内外两层(2nm×2)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3.5nm)。4.amphipathicmolecule(两亲性分子...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1】细胞膜与物质的转运一、名词解释1.cellmembrane(细胞膜)也称质膜,是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物质组成的生物膜。2.biologicalmembrane/biomembrane(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膜性结构的统称。3.unitmembrane(单位膜)不同的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一种较为一致的“两暗夹一明”的3层结构,即电子密度较高的内外两层(2nm×2)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3.5nm)。4.amphipathicmolecule(两亲性分子/双亲媒性分子)像磷脂分子那样的,既具有亲水的极性头部,又具有疏水的非极性尾部的分子。5.headgroup(头部基团)磷脂分子中亲水的小基团位于分子的末端与带负电的磷酸基团一起形成的高度水溶性的结构域,极性很强。6.integral/intrinsic/transmenbraneprotein(整合/内在/穿膜蛋白)有的膜蛋白通过α-螺旋(也有β-片层)一次或多次穿膜而镶嵌在脂双层中。7.extrinsic/peripheralprotein(外在/周边蛋白)是一类与细胞膜结合疏松(非共价键)、不插入脂双层的蛋白质,分布于质膜的胞内侧或胞外侧。8.lipidanchored/linkedprotein(脂锚定/连接蛋白)与外在蛋白类似位于膜的两侧、不穿膜,但以共价键和脂双层中的脂质分子结合。9.thefluidityofcellmembrane(细胞膜的糖类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附着于膜表面。这一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不对称性和脂类与蛋白质分子的镶嵌关系。16.membranetransportprotein(膜运输蛋白)一些相对较大的极性或带电的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这些物质的运输需要有特定的膜蛋白的介导,这些蛋白称为膜运输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17.carrierprotein(载体蛋白)能和被转运的分子结合,通过其自身构象改变,允许物质穿过膜而进入另一侧,从而完成物质的运输。18.channelprotein(通道蛋白)形成贯穿脂双层的水溶性通道,使一些特异性的物质经过它从一侧进入另一侧,从而完成物质的运输。19.passivetransport(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20.activetransport(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穿膜转运方式。动物细胞根据利用能量的方式不同,分为ATP驱动泵和协同运输两种主要类型。21.Na+-K+pump(Na+-K+泵)是一种离子泵,又称Na+-K+-ATP酶,是细胞膜上进行主动运输的一种载体蛋白。它利用自身对ATP的水解提供能量,逆浓度梯度一次可将3个Na+泵出细胞、2个K+泵入细胞,以维持细胞内高钾低钠的状态。22.Ca2+pump(Ca2+泵)是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可以进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也称Ca2+-ATP酶。它利用自身对ATP的水解提供能量,逆浓度梯度将Ca2+向细胞膜外转运。其每水解1分子ATP转运2分子Ca2+,最终维持了细胞内低Ca2+环境。23.protonpump(质子泵)在一些细胞的质膜和部分细胞器的膜上存在质子泵,也称H+-ATP酶。是一种进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能水解ATP使质子逆浓度梯度转运。24.simple/passivediffusion(简单/被动扩散)一些疏水的小分子和不带电的极性分子不需要膜运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能顺浓度梯度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25.facilitateddiffusion(易化扩散/帮助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可以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这种方式称为易化扩散。*26.co-transport(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K+泵或质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其逆浓度梯度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于ATP的水解,而是由电化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驱动的。包括共运输(symport)和对向运输(antiport)。27.ligand-gatedchannel(配体门控通道)一些门控通道,仅在细胞外的配体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引起通道蛋白构象改变才开放,如乙酰胆碱受体。28.voltage-gatedchannel(电压门控通道)一些门控通道,需要膜电位发生变化才开放。如钾通道、钙通道、钠通道、氯通道。29.stress-activatedchannel(应力激活通道)通道蛋白感受应力而改变构象,开启通道使“门”打开,离子通过亲水通道进入细胞,引起膜电位改变,产生电信号。如内耳毛细胞。30.vesicle(囊泡)是真核细胞中常见的膜泡结构。各种囊泡,均由细胞器膜外凸或内凹芽生而成。囊泡的产生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自我装配过程,并总是伴随着物质的转运。vesiculartransport(囊泡转运)是指囊泡以出芽的形式,从一种细胞器膜产生、断离后又定向地与另一种细胞器膜融合的过程。由囊泡转运所承载和介导的双向物质运输,不仅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细胞物质定向运输的基本形式。31.endocytosis(胞吞作用)是通过细胞膜的变形运动将细胞外的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转入细胞内的过程。可以分为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32.receptor-mediatedendocytosis(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一些大分子在细胞外液中的浓度很低,进入细胞须先与膜上特异性受体识别并结合,然后通过膜内陷形成囊泡,囊泡脱离质膜而进入细胞,这种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选择性高效摄取细胞外特定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受体介导的胞吞。这种作用使细胞特异性的摄取细胞外含量很低的成分,而不需要摄入大量的细胞外液,与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相比,可使特殊分子的内化效率增加1000多倍。33.clathrin(网格蛋白)也称作成笼蛋白,是一种高度稳定的纤维状蛋白。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二聚体,3个二聚体进而形成三腿蛋白复合物。36个三腿蛋白复合物聚合成六角形或五角形的篮网状结构,覆盖于有被小窝(有被小泡)的胞质侧表面。还可以牵拉质膜向内凹陷,参与捕获特定的膜受体聚集于有被小窝处。无特异性。34.adaptin(衔接蛋白)是组成有被小泡包被的一种蛋白质,介于网格蛋白和配体-受体复合物之间,参与包被的形成并起到连接作用。具有特异性。35.dynamin(发动蛋白)细胞质中一种可以结合和水解GTP的特殊蛋白质,在膜囊芽生时,可以帮助囊泡与本体断裂而形成。36.coatedpits(有被小窝)细胞膜上受体集中的特定区域,具有选择受体的功能,其凹陷处胞质侧具有网格蛋白和衔接蛋白。37.phagocytosis(吞噬作用)细胞吞入较大的固体颗粒或大分子物质形成吞噬体(吞噬泡)的过程。38.pinocytosis(胞饮作用)细胞吞入液体和小溶质分子形成胞饮体(胞饮小泡)的过程,形成囊泡较小。可以分为液相内吞和吸附内吞。39.regulatedsecretion(调节性分泌)分泌蛋白合成后,先储存在分泌泡中。只有当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刺激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瞬间提高,分泌泡才移动至细胞膜处,将里面的物质排出细胞外。这种分泌途径只存在于分泌激素、酶、神经递质的细胞内。40.constitutivesecretion(结构性分泌/连续性分泌/固有分泌)分泌蛋白合成后,转运至GC,经加工、修饰、分选形成分泌泡,随即被运往质膜,将分泌物迅速排出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包括膜蛋白、驻留蛋白等。二、简答题1.简述组成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主要功能。(1)蛋白质(40%)(细胞膜特性、功能的决定者;具体来讲,膜蛋白可以作为酶、运输蛋白、连接蛋白、受体):主要包括外在蛋白、内在蛋白和脂锚定蛋白。(2)脂质(50%)(脂双层构成了膜的基本结构,形成了对水溶性分子相对不通透的屏障):主要包括磷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糖脂(细胞识别和信号转导)和胆固醇(调节膜的流动性,加强膜的稳定性)。(3)糖类(2%~10%)(参与细胞识别、信号转导等功能):主要包括糖蛋白和糖脂。2.膜脂在水里形成什么结构?为什么?脂双层具有生物膜理想结构的哪些特点?(1)膜脂是双亲性分子,其极性头部亲水,非极性尾部疏水。因此在水相中可以自发将亲水头部暴露在外,疏水尾部隐藏在内。(2)可以形成2种构造——球状分子团和双分子层。双分子层还会进一步形成脂质体(可以用于膜功能的研究以及运载体)。(3)特点:①自我组装。②构成分隔两个水溶性环境的屏障。③连续,具有自相融合形成封闭式腔室的趋势。④柔韧可变形。3.简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及优缺点。(1)内容:1972年由Single和Nicolson提出。主要论点是,脂质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连续流动性主体:既有晶体分子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其中,有的嵌在里面,有的附着在表面。糖类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附着于膜表面。(2)优点:①强调了膜的流动性。②强调了膜的不对称性和脂类与蛋白质分子的镶嵌关系。(3)缺点:①忽视了蛋白质分子对脂类分子流动性的控制作用。②忽视了膜的各个部分流动性的不均匀性。因此又有人提出了晶格镶嵌模型和板块模型。4.简述细胞膜的主要特性及其生理意义。(1)细胞膜的主要特性是指流动性和不对称性。(2)膜的流动性是指构成膜的脂类和蛋白质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是保证膜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①质膜的流动性由膜脂和膜蛋白运动两个方面组成。②膜脂的运动方式——侧向扩散、旋转运动、翻转运动、弯曲运动;膜蛋白的运动方式——侧向扩散、旋转运动③膜具有流动性的意义:A.是保证细胞膜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物质运输、细胞识别、信号转导等功能都有赖于膜的流动性)。B.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生命活动(如跨膜运输)都将停止,膜内的酶丧失活性、代谢终止,最终将导致细胞死亡。④影响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A.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相变温度以上,能使膜流动性降低;相变温度以下,能阻止晶态产生,防止流动性突然降低。B.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大。C.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D.膜蛋白的影响。镶嵌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小。(膜蛋白的流动性因为其与细胞骨架相连而受到限制,也因与相邻细胞膜的蛋白相结合或与细胞质基质相结合而影响流动性。并且膜蛋白流动是有区域性的。)E.其它因素,温度、pH值、离子强度、金属离子都会影响。(3)膜的不对称性是指膜的内外两层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很大差异。①膜脂的不对称性是指膜脂在两层中的种类、含量和比例有差别。例如,磷脂虽然在两层中都有分布,但含量、比例不同;胆固醇趋向于均匀分布;糖脂位于非胞质侧。②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绝对的,没有同一种蛋白质既分布在膜内层,又分布在膜外层;穿膜蛋白穿膜时的方向性也造成其分布的不对称性,其两侧亲水端的肽链长度、氨基酸种类和顺序不同。③糖类的不对称性是指糖类仅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注意:如果是在内膜系统则仅分布于膜腔内表面)。④膜具有不对称性的意义: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和生命活动的有序性,为细胞膜完成复杂的生理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保证。5.以Na+-K+泵为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机制,并阐明其生物学意义。如果用化学试剂阻遏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产生的影响其实就是生物学意义反着说)(1)Na+-K+泵是细胞膜上进行主动运输的一种载体蛋白,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大亚基是催化部分,在其胞质侧有Na+和ATP的结合位点;外侧有K+和乌本苷的结合位点。(2)此种ATP驱动泵通过构型变化而实现运输功能。在膜内侧,3个Na+与其结合,刺激ATP分解使自身磷酸化并发生构象改变,Na+结合位点暴露到膜外侧,Na+与其亲和力降低,被释放到胞外;同时,K+与其亲和力增高,2个K+与其结合使其去磷酸化并发生构象改变,K+结合位点暴露到膜内侧,K+与其亲和力降低而被释放到细胞内。总的结果是,一次转运,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转运3个Na+,向胞内转运2个K+。(3)总之,主动运输的机制是在膜载体蛋白的介导下,由ATP提供能量,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4)生物学意义:(最直接的意义)维持细胞内低钠高钾的状态;维持膜电位;调节渗透压;控制细胞容积;驱动协同转运。(5)细胞内约有1/3以上的能量是被Na+-K+泵消耗的。各种影响细胞代谢的因素,如低温、毒素(乌本苷、氰化物),都会影响其正常活动。6.简述葡萄糖载体蛋白的转运机制。(1)葡萄糖载体蛋白的结构特点:由12个α-螺旋的跨膜蛋白片段组成,主要含疏水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5kD。(2)转运机制:葡萄糖载体蛋白介导葡萄糖的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将其从高浓度运输至低浓度。它的转运功能通过自身构象改变实现。葡萄糖先与载体蛋白结合在细胞膜外,使其构象发生改变并将结合位点转入膜内,最终将葡萄糖释放到胞内,随后载体蛋白构象复原,完成转运。7.举例说明协同运输的机制。(1)定义:是一类由Na+-K+泵或质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其逆浓度梯度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于ATP的水解,而是由电化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驱动的。如果两种物质运输方向相同,则叫做共运输;相反则叫做对向运输。(2)共运输最常见的是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细胞外2个Na+顺浓度梯度靠转运体进入细胞的同时“带入”逆浓度梯度转运的1个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Na+又被Na+-K+泵泵出,使细胞内外Na+浓度得以维持。可见,这种转运方式的能量实际上是由Na+-K+泵消耗ATP间接提供的。(3)对向运输最常见的的是Na+-Ca2+和Na+-H+交换载体。当Na+顺浓度梯度在载体蛋白介导下入胞时,细胞内的Ca2+和H+逆浓度梯度被转运出细胞,这是细胞内维持低钙和调节pH值的重要方式。进入细胞内的Na+又被Na+-K+泵泵出,使细胞内外Na+浓度得以维持。这种转运方式的能量实际上也是由Na+-K+泵消耗ATP间接提供的。8.小分子和离子物质跨膜被动运输的方式有哪些?(1)简单扩散:溶质分子通过质膜进行自由扩散,不需要膜转运蛋白协助。转运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所需要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称被动扩散(passivediffusion)。(2)通道运输:定义略。(3)易化扩散:一些极性、带电分子借助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构象改变而顺浓度梯度转运的运输方式,其过程不消耗代谢能。9.小分子和离子物质跨膜主动运输的方式有哪些?(1)ATP驱动泵:都是穿膜蛋白,在膜的胞质侧有1个或多个ATP结合位点,水解ATP使自身磷酸化,利用释放出来的能量将被转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可分为4类,P-型离子泵(形成磷酸化中间体)、V-型质子泵(真核细胞的膜性酸性区室,不形成磷酸化中间体)、F-型质子泵(线粒体内膜)、ABC转运体。(2)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K+泵或质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其逆浓度梯度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于ATP的水解,而是由电化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驱动的。包括共运输(symport)和对向运输(antiport)。10.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些?(1)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定义均略。(2)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调节性分泌。定义均略。11.以胆固醇为例,简述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并解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LDL)运输。LDL是一种球形的脂蛋白,由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磷脂和载脂蛋白ApoB100组成。(2)ApoB100能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的受体,诱使尚未结合的受体向有被小窝聚集,并使有被小窝进一步凹陷最终形成有被小泡。随后,有被小泡脱衣形成无被小泡并和早期内体融合。在酸性环境下,LDL颗粒和受体分离。受体重新返回到质膜再利用,而LDL颗粒则被转到溶酶体后被酶消化,分解为游离胆固醇为细胞所利用。(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患者编码LDL受体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LDL受体缺失或异常,不能摄取LDL颗粒,引起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并沉积,引发粥样动脉硬化和冠心病。12.简述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中受体的去向。(1)大部分受体可返回它们原来的质膜结构域被重新利用,如LDL受体。(2)有些受体不能再循环而是最后进入溶酶体,在那里被消化,从而导致细胞表面受体浓度降低。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还有些受体通过跨细胞运输将被转运物质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这是一种将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相结合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13.简述离子通道的特点。(1)介导被动运输,双向转运,净通量取决于离子电化学梯度,通道蛋白在转运过程中不与溶质分子结合。(2)对被运输的离子的大小和所带电荷有高度选择性。(3)转运速率高。(4)多数离子通道不是持续开放,受“闸门”控制。14.*简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区别。(1)定义不同。(2)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的直径一般小于150nm;吞噬泡的直径则往往大于250nm。(3)所有真核细胞都能以胞吞作用连续摄取溶液和分子;吞噬作用则只有某些特化细胞具有,且不连续。(4)形成的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衔接蛋白、结合蛋白帮助;吞噬泡则需要微丝和结合蛋白。15、细胞如何吸收LDL细胞内胆固醇来自体内生物合成或胞外摄取。血中胆固醇主要由低密底脂蛋白(LDL)携带运输,借助细胞膜上的LDL受体介导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当胞内胆固醇过高,可抑制LDL受体的补充,从而减少由血中摄取胆固醇。  胆固醇在体内不被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而经氧化和还原转变为其它含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化合物,其中大部分进一步参与体内代谢,或排出体外。  胆固醇在体内可作为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此外,它还可以转变为多种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在肾上腺皮质可以转变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性腺可以转变为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progestogen);在皮肤,胆固醇可被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经常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在肝脏,胆固醇可氧化成胆汁酸,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胆固醇在肝脏氧化生成的胆汁酸,随胆汁排出,每日排出量约占胆固醇合成量的40%。在小肠下段,大部分胆汁酸又通过肝循环重吸收入肝构成胆汁的肝肠循环;小部分胆汁酸经肠道细菌作用后排出体外。药物如消胆胺可与胆汁酸结合,阻断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增加胆汁酸的排泄,间接促进肝内胆固醇向胆汁酸的转变。肝脏也能将胆固醇直接排入肠内,或者通过肠粘膜脱落而排入肠腔;胆固醇还可被肠道细菌还原为粪固醇后排出体外。16、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是膜性细胞器,试比较其差异和联系。差异:(1)在化学组成上①脂类和蛋白质是内质网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两者比例约为1:2,内质网膜含有以G-6-P酶为标志酶的诸多酶系,网质蛋白是内质网网腔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蛋白质;②脂类是高尔基复合体膜结构的基本化学组分,含量约40%,含有以糖基转移酶为标志的多种酶蛋白体系。(2)在形态结构上①内质网是一种以膜性小管、小泡和扁囊为基本结构单位的膜性管网结构系统,具有不同组织细胞类型、同一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生理功能状态下的形态结构类型与分布的差异性,向外扩展可达质膜下,向内延伸常与核膜相连。糙面内质网是排列整齐的扁平囊状结构,网膜胞质面有核糖体颗粒附着;光面内质网表面是光滑的管、泡样网状结构,可与糙面内质网相互连通。②三种不同的膜性囊泡组成了高尔基复合体的基本结构:小囊泡(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扁平囊泡(高尔基中间膜囊)、大囊泡(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3)在功能上①内质网:糙面内质网主要与外输性蛋白质的分泌合成、加工修饰及转运过程密切相关;滑面内质网主要与糖原分解、脂类(包括磷脂和类固醇等)合成、细胞解毒作用及参与横纹肌收缩活动等有关。②高尔基体具有显著的极性功能结构特征。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分选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和脂类,并将其大部分转入到高尔基中间囊膜,小部分重新送返内质网而成为驻留蛋白;进行蛋白质修饰的O-连接糖基化以及跨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侧结构域的酰基化;高尔基中间膜囊主要进行糖基化修饰和多糖及糖脂的合成;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在形态结构和化学特性上具有细胞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主要功能是蛋白质分选和某些蛋白质的修饰工作。联系: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且它们都与分泌蛋白的生成有关,分泌蛋白时,由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转运至高尔基体。蛋白质的糖基化起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体。17、简述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及与生理功能有何联系。①脂类: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主要功能是构成了细胞膜的主体,与膜的流动性有关;②蛋白质:可分为内在蛋白和外在蛋白,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如细胞内外物质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等;③糖类:包括糖脂和糖蛋白,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中起作用。【2】细胞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一、名词解释1.*polyribosome(多聚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结合到一条mRNA分子上,成串排列,形成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单位。2.endomembranesystem(内膜系统)真核细胞中,相对于质膜而言,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细胞器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包括ER、GC、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转运小泡和核膜。3.smoothendoplasmicreticulum,SRE(滑面内质网)有些内质网表面因无核糖体附着而显得光滑,称为滑面内质网。*4.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RER(糙面内质网)细胞质内有一些形状大小不相同的小管、小囊连接成网状,集中在胞质中,故称为内质网。内质网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为糙面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部位。核糖体附着的膜系多为扁囊单位成分,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数量随细胞而异,分泌越旺盛的细胞中越多。*5.microsome(微粒体)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离ER膜,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组织或细胞匀浆,经低速离心去除核及线粒体后,再经超速离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为许多直径为100nm的小囊泡,即是微粒体。6.proteindisulphideisomerase,PDI(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存在于内质网网腔,通过催化蛋白质二硫键的交换以保证蛋白质的正常折叠。7.glycosylation(糖基化)是指单糖或寡糖与蛋白质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糖蛋白的过程。8.Golgicomplex,GC(高尔基复合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而形成的复杂的囊泡结构,由小泡、扁平囊和大泡组成。9.Golgistack(高尔基堆)每3~8个略呈弯曲的扁平囊整齐地排列堆叠在一起,形成的GC的主体结构。10.signalpeptide(信号肽)是由信号密码所编码的,位于蛋白质N端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一般有15~30个疏水性氨基酸,可被SRP识别,在引导蛋白质到达目的地后一般会被切除。11.signalpatch(信号斑)是位于蛋白质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序列在多肽链折叠后形成的一个斑块区,是一种三维结构,组成信号斑的不同氨基酸可以在多肽链上相距很远。具有与信号肽类似的作用。12.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SRP(信号识别颗粒)是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1个7SrRNA组成的11S的核糖体蛋白,既能够识别特异的信号肽,又可以和核糖体的A位点结合。13.dockingprotein(船坞蛋白)即停靠蛋白。是ER上的一种整合蛋白,能够通过与SRP的识别而使核糖体结合附着于ER上。*14.lysosome(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的胞质中,由一层单位膜包被而形成的囊泡状结构,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细胞器,形态大小不一。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5.primarylysosome(初级溶酶体)刚刚形成的只含水解酶(无活性)而没有底物的溶酶体。16.secondarylysosome(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底物结合后的溶酶体,此时水解酶被激活开始水解底物。17.residualbody(残余体)次级溶酶体到达终末阶段,水解酶活性降低,还残留一些未被消化和分解的物质,形成在电镜下电子密度高、色调较深的残余物。如脂褐质、髓样结构、含铁小体、多泡体等。18.nucleoid(类核体)过氧化物酶体中央含有的电子密度高、呈规则状的结晶结构,实质是尿酸氧化酶的结晶。19.marginalplate(边缘板)过氧化物酶体界膜内表面的一条高电子密度条带状结构。20.endosome(内体)是一类由细胞胞吞形成的异质性的去衣被膜泡。*21.membraneflow(膜流)vesicleflow(小泡流)指细胞的膜成分在质膜和内膜系统之间、以及在内膜系统各结构之间流动的现象。膜流是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内的转移和重组的过程,通过膜性小泡出芽和融合实现,因此又称为小泡流。22.autophagy(自噬作用)溶酶体对细胞自身结构组分的消化分解。*23、molecularchaperones(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结构域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24、proteinsorting(蛋白质分选)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开始合成,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运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分选或定向转运。*25、contranslocation(共转移)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为共转移。二、简答题1.简述内质网的结构、分类及主要功能。(1)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形成的结构,有小泡、小管、扁囊3种基本结构单位。这些结构相互连通。内质网腔是独立于细胞质基质的连续空间,内与核膜间隙相连。(2)根据表面有无核糖体附着,分为SER和RER。(3)RER上有许多核糖体附着,表面粗糙。电镜下多呈囊状或扁平囊状。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含量多且发达。主要功能是参与外输型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修饰和转运。具体来说:①作为核糖体附着的支架。②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装配。有丰富的GSSG、PDI、分子伴侣。③蛋白质的糖基化(N-连接)、酰基化。④蛋白质的胞内运输。(4)SER上无核糖体附着,表面光滑。电镜下多呈管、泡样网状,某些部位可以和RER相连。主要功能有:①脂质的合成与转运(包括膜脂)。脂肪分解物→SER合成新生脂类→与蛋白质形成脂蛋白→GC分泌。②糖原的代谢。如在肝脏中。③细胞解毒作用。含电子传递链。④Ca+的储存和浓度调节。如在肌肉中。⑤胃酸、胆汁的分泌和调节。2.简述高尔基复合体的组成、功能和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特点。(1)由一层单位膜包围而形成的复杂囊泡系统,有小泡(形成面)、扁平囊(最富特征性,由凸面到凹面依次为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CGN)、高尔基中间膜囊、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TGN))和大泡(成熟面)3种基本形态(2)主要功能: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胞内物质加工合成的重要场所(糖蛋白的合成、多糖的合成、蛋白质的水解)、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的定向运输中的重要作用(分选结果:①运往溶酶体;②连续性分泌;③调节性分泌)。具体来说:①CGN:分选来自ER的蛋白质和脂类,将其大部分转运到中间膜囊,小部分送返成为ER驻留蛋白。同时,进行O-连接糖基化、酰基化。标志反应:嗜锇反应。②MGS:糖基化修饰、多糖及糖脂的合成。磷脂合成。③TGN:对蛋白质进行分选。某些蛋白质还会被进一步修饰和水解。(3)分布特点:①围绕细胞核分布:神经细胞。②在细胞核附近趋极分布:输卵管内皮、肠上皮黏膜、甲状腺、胰腺细胞等具有生理极性的细胞。③细胞边缘:肝细胞。④分散分布:精细胞、卵细胞。⑤在分化发育成熟且具有旺盛分泌活动的细胞中,GC较发达。3.简述溶酶体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1)结构特点:①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而形成的球囊状结构,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可以消化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②具有高度的异质性。③膜上具有质子泵,能维持膜内酸性环境。④膜内表面高度糖基化(lgpA/lgpB),防止自身膜蛋白降解。(2)根据不同的生理状态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自噬溶酶体、异噬溶酶体、吞噬溶酶体)、残余体。基于其形成过程和不同发育阶段分为内溶酶体(GC芽生的运输小泡(含溶酶体酶)与晚期内体结合形成)和吞噬溶酶体。(3)功能:①细胞内消化,获得营养成分。②吞噬细菌和病毒,防御作用。③清除细胞内衰老和多余的细胞器。④腺体组织分泌调控。⑤个体发育调控(蝌蚪、精子)。4.简述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1)结构特点:①也叫微体(microbody),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形成的圆球状细胞器,内含多种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是其标志酶。②具有高度的通透性。③不同于溶酶体的标志性结构——类核体(nucleoid)具有电子致密度较高、排列规则的晶格结构和边缘板(marginalplate)界膜内表面可见一条高电子致密度的条带状结构。(2)主要功能:①解毒作用(最主要):基本作用机制是,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催化作用的偶联,形成一个由过氧化氢协调的简单的呼吸链。②调节氧浓度、氧张力。③参与细胞内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分解转化。5.简述细胞内蛋白质运输途径、分选方式以及分选信号。(1)运输途径:①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最初都在细胞质游离核糖体上进行,有2条运输途径。②一类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释放到细胞质中,其中有些蛋白质带有分选信号,被分别运送到细胞核、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中;另有一些蛋白质无分选信号,驻留在细胞质中。③另一类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开始合成不久,位于其N端的信号肽使核糖体附着于RER上并继续合成。新合成的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有的游离在内质网腔成为可溶性蛋白;有的插入内质网膜成为跨膜蛋白。由这一条途径合成的蛋白质,进一步又有两种选择,要么留在内质网中,要么被转运到GC和其他部位。(2)分选方式(新版教材“由分拣信号决定的胞内蛋白运输途径”):有3种不同的分选方式。①门孔运输: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核内或其相反过程。②膜泡运输:主要存在于各细胞器之间的运输。如从RER到GC的运输。③跨膜运输:各种膜性细胞器上的蛋白质转运体介导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膜上存在蛋白质转运装置;二是蛋白质未折叠。(3)蛋白质上的主要分选信号有信号肽和信号斑。定义略。6.简述信号肽假说的内容。(1)任何蛋白质都在细胞质游离核糖体上开始合成。(2)当蛋白质多肽链上N端信号肽得到翻译后,马上被胞质中SRP识别、结合,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由于SRP与核糖体A位点结合,翻译暂停。(3)SRP与RER上SRP受体结合,并引导核糖体附着到RER蛋白质转运体上,成为附着核糖体。(4)SRP脱离,返回胞质再循环,翻译得以继续。(5)信号肽引导合成中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并被酶切除。(6)翻译完成后,核糖体解聚。7.简述转运至内质网的蛋白质类型和穿膜转运机制。(1)可溶性蛋白的转运:其信号肽具有双重信号功能,除了将蛋白质引到内质网膜,还是起始转运信号。多肽链的其它部分陆续穿过膜时,信号肽保持与转运器的结合。当多肽链羧基端通过膜时,信号肽从转运器中释放,被酶切除。蛋白质被释放到内质网腔。(2)单次穿膜驻留蛋白的转运:①共翻译插入。蛋白质多肽链上既有位于N端的信号肽(作为起始转移序列),又有处于中间的停止转移序列。在有信号肽引导的肽链转移过程中,当停止转移序列进入转运体并与其相互作用时,转运体钝化终止肽链转移。信号肽被释放,停止转移序列则形成单次穿膜的α-螺旋结构区,C端滞留于细胞质侧。②内开始转移肽插入。多肽链中有只有内信号肽,当到达转运体时,即被保留在脂双层中,成为单次穿膜的α-螺旋结构区。C端在内质网膜两侧都有可能。(3)多次穿膜驻留蛋白的转运:在其多肽链上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开始转移序列和停止转移序列,但以内信号肽作为开始转移信号。8.简述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过程。(1)糖基化。①蛋白质在内质网腔中的糖基化过程是N-连接糖基化。糖分子首先连接到RER膜上的多萜醇分子上,装配成寡糖链并被活化,再被糖基转移酶催化转到暴露于RER腔面的新生肽链的天冬酰胺残基上。②在GC中要进行进一步的糖基化和修饰。当蛋白质经过GC不同区室的扁平囊时,会被特定的酶依次切除或加上糖基。此外,在GC中还进行O-连接的糖基化修饰。③糖基化的作用:A.使蛋白质能够抵抗蛋白酶的降解作用。B.引导蛋白质包装形成转运小泡,定向运输蛋白质。C.形成细胞外被,起识别、保护、免疫应答、信号传递的功能。(2)蛋白质的水解。如成熟胰岛素的形成过程:ER中合成前胰岛素原→ER中切除信号肽成为胰岛素原→GC中水解多余肽段并折叠成为胰岛素。(3)蛋白质分拣。在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通过COPⅡ包被的小泡转运到GC,经过进一步加工、修饰后,在反面高尔基网分拣,并以网格蛋白包被的小泡的形式转运到至溶酶体、细胞膜或细胞外。(4)分泌包括结构性分泌途径和调节性分泌途径。定义略。9.阐述溶酶体酶的合成与分选过程(这也是内溶酶体的形成途径)(1)溶酶体酶在RER上合成并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后,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成面。(2)在形成面中,部分甘露糖残基被磷酸化修饰,形成甘露糖-6-磷酸(M-6-P)这一分选信号。(4)带有M-6-P标记的溶酶体酶进入成熟面时和M-6-P受体识别、结合,触发GC局部出芽和网格蛋白的组装,最终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囊泡。(5)小泡在运输的过程中脱去网格蛋白形成无被小泡,与晚期内体结合,形成内体溶酶体。(内体是由胞吞形成的异质性脱衣膜泡。最初形成的内体叫早期内体,腔内的pH值较高。当早期内体和细胞内的其它运输小泡结合后就形成了晚期内体。由于带来了质子泵,所以晚期内体pH值可以降到6左右,形成酸性环境。)(6)在内体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M-6-P受体和M-6-P分离并返回高尔基复合体重新利用,溶酶体酶上的M-6-P去磷酸化,溶酶体酶成熟。10.简述细胞内囊泡的主要类型、特点及作用。(1)网格蛋白有被囊泡。①由GC产生的,主要介导从GC到溶酶体、胞内体、质膜外的物质运输;②通过内吞作用形成的,主要是将外来物质运送到细胞质或从胞内体运输到溶酶体。③特点:有网格蛋白、衔接蛋白、发动蛋白。(2)COPⅡ有被囊泡。5亚基,产生于RER,负责从RER到GC的运输。运送时,往往会形成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间体,且具有选择性。(3)COPⅠ有被囊泡。产生于GC,负责ER逃逸蛋白的捕捉、回收以及GC蛋白逆向运输。也有顺向转移的功能(但需要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间体介导)。11.举例溶酶体与一些疾病发生机制的关系。(1)肺结核:结合分枝杆菌外表有一层蜡质外被,可抵御溶酶体的消化作用,从而抵抗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侵袭,感染机体。(2)硅沉着病(矽肺):SiO2被吸入肺组织,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吞噬性溶酶体,再形成硅酸。硅酸和溶酶体膜受体形成氢键,使其不稳定而破裂,释放酸性水解酶,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物质,降低肺弹性,影响肺功能。(3)类风湿性关节炎:溶酶体膜脆性增加,溶酶体酶被释放到关节处的细胞间质中,使骨组织受到侵袭,引发炎症。(4)Ⅱ型糖原积累症:缺乏α-糖苷酶,糖原代谢受阻。(5)痛风: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得血尿酸盐含量升高,以结晶形式沉积与关节处,并被白细胞吞噬。被吞噬的尿酸盐结晶与溶酶体膜之间形成氢键,使其不稳定而破裂,释放酸性水解酶,引发炎症。12.*简述ER和GC中糖基化的区别。(1)ER中,寡糖链移到蛋白质Asn残基上,成为N-连接的糖基化。GC中的糖基化则是以O-连接方式结合到羟基上(N-连接的糖基化的最终完成也要在GC中)。(2)ER中,单糖分子不是一个个加到蛋白质寡糖侧链的,而是自身先合成一条14个糖基组成的寡糖侧链,一起加到蛋白质相应部位形成的。GC中,则是一个个加上去的。(3)ER中,糖基化反应简单;GC中,则以“流水线”形式进行,早期发挥作用的酶位于顺面,晚期的位于反面。13.*临床上医务人员在抢救休克病人时,通常要给病人注射大量的糖皮质激素,目的是什么?休克病人缺氧,造成细胞质pH下降,溶酶体不稳定易破裂,故注射糖皮质激素稳定溶酶体的膜,防止其破裂。【3】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一、名词解释*1.cytoskeleton(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状蛋白网络结构,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四部分。2.nonexchangeablesite(不可交换位点,N位点)在α微管蛋白位点上结合的GTP通常不会被水解,称为不可交换位点。3.exchangeablesite(可交换位点,E位点)在β微管蛋白位点上结合的GTP,在微管蛋白二聚体参与组装后立即会被水解成GDP;当微管去组装后,该位点的GDP再被GTP所替换,继续参与微管的组装,称为可交换位点。4.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MAP(微管相关蛋白)是一类以恒定比例和微管结合的蛋白,决定不同类型微管的特性,参与微管的装配,是维持微管结构和功能所必须的成分。主要包括MAP-1,MAP-2,Tau和MAP-4。5.actin-bindingprotein(肌动蛋白结合蛋白)一类能和肌动蛋白单体或者纤维结合的、能改变其特性的蛋白。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不同的亚细胞结构,执行不同的功能。6.intermediatefilamentassociatedprotein,IFAP(中间丝相关蛋白)是一类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中间丝有密切联系,但本身不是中间丝结构组分的蛋白。作为中间丝超分子结构的调节者,可以介导中间丝之间交联成束、成网,并把中间丝交联到质膜或其它骨架成分上。*7.treadmilling(踏车现象)微丝或微管在一定条件下,其正端有亚基不断地添加的同时,负端有亚基不断地脱落,使纤维出现一端延长而另一端缩短的交替现象。当两级的组装和去组装速度相等时,微管或微丝长度保持稳定。8.microtubuleorganizingcenter,MTOC(微管组织中心)包括中心体、基体和着丝点等,提供了微管组装所需要的核心,在微管装配中起着重要作用。9.γ-tubulinringcomplex,γ-TuRC(γ微管蛋白环状复合物)由γ微管蛋白和一些其它相关蛋白构成,是微管的一种高效的集结结构,在中心体中是微管装配的起始结构,10.*dynamicmicrotubule(动态微管)细胞中有的微管存在的时间很短,发生快速组装和去组装。如纺锤体11.*stablemicrotuble(稳定微管)细胞中有的微管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可以构成一些特化的结构,如纤毛。12.*cellcortex(细胞皮层)在大多数细胞中,质膜下有一层由微丝和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结构。具有很高的动态性,为质膜提供了强度和韧性,并维持细胞的形态。13.*stressfiber(应力纤维)是细胞内存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纤维状结构,由肌动蛋白丝和肌球蛋白Ⅱ丝组成,具有肌节结构,与细胞运动有关。常和细胞的长轴平行,并贯穿细胞全长,既具有对抗细胞表面张力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又为质膜提供了一定的强度和韧性。14.motorprotein(马达蛋白)细胞内有一类利用ATP作为动力沿着微管、微丝(肌动蛋白丝)进行物质运输的蛋白,称为马达蛋白。主要有3类:肌球蛋白、驱动蛋白、动力蛋白。15.myosin(肌球蛋白)与微丝运动有关,分头、颈和尾部。头部能结合微丝和ATP,尾部则负责结合运输物质。能向微丝的(+)极移动。16.kinesin(驱动蛋白)与微管运动有关,分球状头部(2个)、颈和尾部。尾部能和运输物质结合,头部具有ATP结合部位和微管结合部位,可以通过结合水解ATP,使颈部构象改变,使两个头部交替和微管结合、解离,使被运输物质沿微管(+)极移动。17.dynein(动力蛋白)与驱动蛋白结构类似,但使被运输物质沿微管(-)极移动。18.*axonaltransport(轴突运输)在神经元细胞中,轴突末端到细胞体的距离很长,这些发生在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为轴突运输。轴突运输主要是沿着微管提供的轨道进行的。*19、microtubuleorganizingcenter,MOTC(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组织中心是微管装配的始发区域,控制着细胞质中微管的数量、位置及方向。二、简答题1.比较细胞骨架3种成分。比较项目微管(MT)微丝(MF)中间丝(IF)定义是由微管蛋白原纤维组成的不分支的中空网状结构。被看作细胞的“骨骼系统”。又称肌动蛋白丝,是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结构。被看作细胞的“肌肉系统”。又称中间纤维,直径介于MT和MF之间,是最稳定、最复杂的细胞骨架成分。单体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MTOC)肌动蛋白(α、β、γ,具有一定细胞特异性)中间丝蛋白(6大类,组织特异性)结合核苷酸GTPATP无纤维直径(nm)25(最长)7(最小)10结构13根原纤丝构成的空心管状纤维双股螺旋实心纤维32个中间丝蛋白单体组成的多股螺旋空心纤维极性有有无组织特异性无无有踏车行为有有无结合蛋白微管相关蛋白(MAP)。如MAP-1、MAP-2、Tau、MAP-4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包括与F-肌动蛋白聚合有关的蛋白;与微丝结构有关的蛋白;与微丝收缩(骨骼肌收缩)有关的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中间丝相关蛋白(IFAP)。特异性药物秋水仙素、长春碱(-);紫杉醇(+)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无,其聚合、解聚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调节组成的结构中心粒、鞭毛、纤毛(及其基体)、纺锤体细肌丝、精子顶体上的刺突、伪足、细胞皮层、应力纤维、微绒毛、收缩环、黏着带(带状桥粒)核纤层功能1.构成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形态2.维持胞内细胞器的空间定位和分布3.为胞内物质运输提供轨道(驱动蛋白、动力蛋白)4.与细胞运动关系密切(纤毛、鞭毛运动)5.参与染色体的运动和调节细胞分裂(纺锤体)6.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1.构成支架,维持细胞形态(细胞皮层、应力纤维、微绒毛)2.为胞内物质运输提供轨道(肌球蛋白)3.参与细胞运动(变形运动、胞质环流、内吞外吐)4.参与肌肉收缩5.参与胞质分裂(收缩环)6.参与受精作用(顶体刺突)7.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1.参与构成完整的细胞支架系统(包括细胞连接)2.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3.参与细胞分化4.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2.简述活细胞内微管的结构、组装特点和组装方式。(1)结构:大多数微管壁由13条原纤维包围形成,长短不一。微管的外径为25nm,内径为15nm,主要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组成。A.微管蛋白:约占80%,是一类酸性蛋白,一般以异二聚体形式存在,两个亚单位分别是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B.微管相关蛋白:包括MAP-1、MAP-2、Tau和MAP-4。C.与微管结合的相关分子:每一个异二聚体上有GTP(GDP)、Mg2+、Ca2+、秋水仙碱、长春碱结合位点。(2)组装特点:①体内组装受到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控制(相比于体外——只要微管蛋白达到一定浓度,并存在适合离子及温度时可发生自发组装)。A.时间控制。如在细胞分裂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B.空间控制。细胞内的微管组织中心(MTOC)提供了微管组织所需要的核心,包括中心体、基体和着丝粒等。生物体活细胞内的微管组装都是从MTOC开始的。以中心体MTOC为例,有“成核模型”——认为13个γ微管蛋白在中心体的无定形致密周质中螺旋状排列形成一个开放的环状结构。每一个γ微管蛋白都是微管生长的起始点(成核部)。②影响因素:A.MAP起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微管结构的作用。*B.微管聚合蛋白能增加微管装配的起始点和提高其装配速度。C.秋水仙素、长春碱、Ca2+、GDP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作用;紫杉醇、Mg2+、GTP与微管蛋白结合→促进作用。D.其它因素,如pH值、温度、压力等都会影响。(3)组装方式:①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原丝组成的不分支中空网状结构。主要由α和β微管结合蛋白组成。②A.成核期:α和β两种微管蛋白先结合成异二聚体,游离的异二聚体以一定的方向添加到γ微管蛋白环状复合物上,而且γ微管蛋白只和二聚体中的α微管蛋白结合,结果产生的微管在靠近中心体一侧全为负极(-),而另一端全为正极(+)。当加宽至13根原丝时,即合拢成一段微管。B.延长期:细胞内高浓度的游离微管蛋白聚合速度大于解聚速度,微管延长。C.稳定期:当细胞内游离微管蛋白浓度下降到临界浓度时,微管组装呈动态平衡,长度相对恒定。(补充:体外组装——先由一些异二聚体聚合成片状或环状的核心,在经过侧面增加异二聚体使之扩展为13条原纤维,围成微管。)③中心粒、鞭毛和纤毛的基体为“9+0”结构;鞭毛、纤毛为“9+2”结构。3.*简述微管组装的动态调节模型。(1)非稳定动力学模型在微管的组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该模型认为,微管组装过程不停地在增长和缩短两种状态中转变,表现为动态不稳定性。(2)微管蛋白在体外组装时,有两个因素决定微管的稳定性,即游离的微管蛋白浓度和GTP水解为GDP的速度。高浓度的微管蛋白适合装配,携带GTP的二聚体添加到末端后,GTP被水解为GDP,从而使GDP结合微管蛋白成为微管的主要成分。但其与微管末端亲和性小,易脱落。当微管快速生长时,组装速度大于GTP水解速度,含GTP的微管蛋白在增长末端形成GTP帽,防止微管解聚。当组装速度小于GTP水解速度时,GTP帽缩小以至GDP微管蛋白不断脱落,发生微管解聚。总的来说,微管末端微管蛋白GTP和GDP结合状态决定了末端的结构,而后者又决定了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3)微管蛋白在体内组装也具有动力学不稳定性。(4)意义:可以使新形成的细胞质区域很快具有微管结构;使微管更有效地寻找三维空间和特异性靶点(寻找-捕获模型)。4.简述中间丝蛋白的分子结构特点和组装过程。(1)①中间丝的基本单位——中间丝蛋白是长的线性蛋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由头部、尾部和中间杆状区组成。②中间丝蛋白分子中央为一个高度保守的α螺旋杆状区,由约31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内含4段高度保守的α螺旋段;两端为非螺旋化的头部和尾部。③中间丝蛋白分子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头、尾部的氨基酸序列多样性引起的。(2)①两个IF单体,形成双股超螺旋二聚体。②两个二聚体反向平行和半分自交错的形式组装成四聚体(IF的基本结构单位,无极性)。③四聚体之间在纵向端对端(首尾)连成一条原纤维。④8条原纤维侧向相互作用形成中间丝。⑤总的来看,IF是由32条多肽围成的空心管状纤维。⑥目前认为,中间丝的组装和去组装是通过对中间丝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控制的。5.*简述细胞的运动形式和基本机制。(1)有3种,具体来说:①细胞位置的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局部性的、近距离的移动和整体性的、远距离的移动两大类。例如,纤毛摆动(精子运动、卵子在输卵管中的运动)、鞭毛摆动、阿米巴运动(人体内巨噬细胞、白细胞,仅有微丝参与)、皱褶运动(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与阿米巴运动区别在于其仅限于细胞的边缘区)。②细胞形态的改变(与微丝、微管有关,与中间丝无关)。③细胞内运动:胞质环流;膜泡运输;物质运输(轴突运输);染色体分离。(2)基本机制(2大类):①需要特殊酶(马达蛋白,水解ATP获得能量,沿着微丝或微管移动)。②由于微管蛋白或肌动蛋白的聚合,组装成束状或网络而引起的细胞运动。(3)举例实例机制类型马达蛋白类型细胞骨架类型轴突运输①肌球蛋白、驱动蛋白微管(主要)、微丝胞质分裂①肌球蛋白微丝肌肉收缩①肌球蛋白微丝纤毛、鞭毛运动①动力蛋白微管顶体反应②微丝成纤维细胞运动
/
本文档为【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