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_陈从阳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_陈从阳

2013-10-08 5页 pdf 218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6874

暂无简介

举报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_陈从阳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收稿日期 : 2007 - 08 - 13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 [编号 : 2005Z163 ]。 作者简介 :陈从阳 (1965 - ) ,男 ,湖北汉川人 ,教授、博士 ,主要从事德国近现代史、20世纪世界史研究。 第 23卷第 11期 2007 年 11 月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_陈从阳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收稿日期 : 2007 - 08 - 13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 [编号 : 2005Z163 ]。 作者简介 :陈从阳 (1965 - ) ,男 ,湖北汉川人 ,教授、博士 ,主要从事德国近现代史、20世纪世界史研究。 第 23卷第 11期 2007 年 11 月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NGQ IU TEACHERS COLLEGE Vol123 No111 November. 2007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 陈 从 阳 (咸宁学院 人文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摘  要 : 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集团对德国作战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国军事冒险必然 失败的结局 ,而且敲响了德国专制统治的丧钟 ,并对德国结束战争的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 中图分类号 : K5161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 3600 (2007) 11 - 0037 - 05   19世纪中期 ,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夏尔 ·阿列 克谢 ·德 ·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 》中曾预言 :美 国和俄国将成为未来世界两大强国 ,主宰世界的命 运。1917年美国以超强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军事 潜力加入欧战角斗场 ,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 ,是“对 军事政治形势和战事尔后进程发生巨大影响的重要 因素 ”[ 1 ] ( P806) 。美国参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德国军事冒险必然失败的结局 ,而且敲响了德国专 制统治的丧钟 ,并对德国结束战争的方式也产生了 重要影响。 一 1916年德国在凡尔登战役的失败标志着德国 开始失去战略主动权 ,中欧集团在西线不得不转入 战略防御 ,但到 1917年年初 ,德国依然拥有一定的 军事优势 :在西线 , 1917年 4月法国发动的“第二次 埃纳河战役 ”成为“尼维尔 (法军总司令 )的屠场 ”, 法国损兵折将达 22万 [ 2 ] ( P476) ,激起了法国反战罢工 不断高涨和前线大规模的士兵哗变 ; 1917年下半年 英国相继发动了第三次伊普尔战役和康布雷战役 , 英军损失 40余万 ,仍难以打破战场上的僵局。在意 奥战场的卡波雷托战役中 ,意大利被俘 33万 ,伤亡 13万 ;在东线 ,沙皇被推翻后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 7月进攻的失败和里加战役的溃败 ,使俄国资 产阶级政府处于崩溃的前夜。德国在海上恢复了无 限制潜艇战 ,协约国和中立国的船只遭受重大损失。 1917年 1 - 4月份被击沉的商船 1188艘 ,共 211. 5 万吨。 1917 年 夏 初 , 英 国 海 上 运 输 面 临 绝 境 [ 3 ] ( P209) 。保罗 ·肯尼迪断言 :“1917年年初 ,感到 战争压力的是协约国 ,而且俄国确实正在混乱中走 向垮台 , 法国和意大利看来也都离垮台不远 了。”[ 4 ] ( P330) 德国之所以敢于与美国为敌 ,与它对美国的军 事价值严重低估分不开。海军大臣卡佩勒上将对国 会议员许诺 :美国人也许要在一年半之后才能开过 来 ;“⋯⋯他们也不会到来 ,因为我们的潜艇将击沉 它们 ”[ 5 ] ( P375) 。美国的参战很快弥补了俄国垮台的 影响 ,使德国有利的局势化为乌有 ,从而陷入了一场 几乎毫无希望胜利的更大规模的战争之中。 美国的参战壮大了协约国的阵营。在政治上 , 美国一直以“和平主义 ”国家面目出现 ,美国的宣 战 ,进一步掩盖了协约国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在 美国的影响下 ,许多原来宣布“中立 ”和受美国影响 的国家纷纷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7年 ,中 国、巴西、希腊、古巴、利比里亚、暹罗 (泰国 )以及一 些中南美洲国家共 12个国家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美国广阔的幅员、众多的人口、巨大的工业生产 和战争潜力等改变了交战国双方的实力对比 ,协约 国取得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压倒性优势 (见下 表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各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 (单位 :百万吨 ) [ 6 ] (P654) 1914年 8月 1日 1914年 9月 15日 1917年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钢 19 21 16 25 58 16 煤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美国参战之时 ,正值协约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 缘。1917年 6月 29日 ,贝尔福致电豪斯 :“我们似 乎处在金融灾难的边缘 ,这比在战场上遭到失败更 为严重。如果我们不能维持汇兑 ,我们以及我们的 盟国都无法支付我们的美元债务。我们将被迫取消 黄金基础 ,将立即停止从美国购货 ,协约国的信用由 此将丧失殆尽。”[ 7 ] ( P101)美国参战后 ,完全中止了对 德奥的供应 ,真正成为民主国家巨大的兵工厂和金 库。在宣战后六个月内 ,美国贷给协约国的款项将 近 10亿美元 ,整个战争期间 ,美国供应给协约国集 团的军火和各种物质 ,以及直接贷款总数将近 100 亿美元。法国赴美特使安德列 ·塔迪厄回忆 :“没 有美元支付手段 , ⋯⋯协约国将在 1917年底之前被 击败 ,美国的参战挽救了它们。在美国士兵到来之 前 ,美国的金元改变了形势。”[ 7 ] ( P114 - 115) 美国参战以后 ,第一批 6艘驱逐舰于 1917年 5 月到达爱尔兰的昆斯顿 ;到 7月 5日 ,有 35艘美国 驱逐舰停泊在该基地 ;到战争结束时 ,共有 383艘美 国舰只在海外。为对付德国潜艇 ,美国海军开始建 立护航制 ,并加强反潜作战。1917年 4月协约国船 舶损失 88. 1万吨 ,到 11月已经降低到 28. 9万吨 , 自 1918年 4月后 ,英国每月损失从未超过 20万吨 , 美国海上行动挫败了德国摧毁英国的阴谋。德国新 增的潜艇赶不上需要。1917年初 ,德国共有 138艘 潜艇 ,同年德国共损失 72艘 ,新增 103艘 ,虽然增加 了 31艘潜艇 ,仍离所需数甚远。由于美国参战 ,德 国的无限制潜艇战走向失败。 美国海军的第二项任务 ,是运送和供应美国远 征军。1917年 7月 1日美国海军部共有 7只军船 和 6艘货船 ,共计 9. 4万吨。到 1918年 11月它已 建立起一支具有 143艘舰艇的巡洋和运输部队 ,总 计 325万吨 ,共运载士兵 91万多人到达法国。与此 同时 ,美国舰队还参加了对德封锁 ,德国的外洋海军 困守港湾 ,士气低落 ,成为促使德国 1918年 11月投 降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海军为确保协约国和美国 海上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有人估计 :美国海军使协 约国领导人原来制订的在 1920年打败德国的计划 , 提前到 1918年实现 [ 8 ] ( P226 - 227) 。美国空军也参加了 作战 ,到 1918年底美国共生产了 3227架飞机 ,其中 1885架派往欧洲作战。 在陆上 , 1917年 6月第一支美国派谴部队、即 第一步兵师抵达法国 , 1917年年底 ,法国境内已有 20万美军。1918年春德国统帅部准备直取巴黎 ,结 束战争 ,从 3月到 7月德国集中了 190多个师的兵 力 ,连续发起 4次攻势 ,美国士兵开始大批投入战 斗 ,在 1918年 3 - 10月 ,总计有 175万名美国士兵 到达法国。德国总司令鲁登道夫写道 :“美国就这 样成了在这场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在圣米 耶尔、贝莱奥森林、康蒂尼、提埃里堡等地 ,都洒下了 美国士兵的鲜血。1918年 9月 26日美军参加了英 法联军在缪司 - 阿拉贡战役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 胜利 ,这也是美军参战以来进行的最大一次战斗 :战 事为期 40天 ,共投入兵力 120万人 ,飞机 840架、坦 克 3243辆 ,粉碎了德国的兴登堡防线 ,在这场战役 中 ,美军付出了惨烈的牺牲 , 共伤亡 11. 7 万 人 [ 9 ] ( P441) 。此次战役的胜利 ,加上英、法军队在北部 与中部战线分别反击成功 ,为德国停战谈判准备了 条件。 虽然美国参战较晚 ,美军只阵亡 11. 24万人。 但美国的参战使协约国得以顶住了德国最后的强大 攻势。《罗彻斯特快邮报 》用当时的体育竞赛术语 写道 :“这场军事比赛的麻烦在于 ,它进入了加赛 局 , 而德国既没有替换的投球手也没有代打 手。”[ 10 ] ( P400)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假设 :“1917 年盟国若不曾向美国求援 ,在没有源源不绝美国物 质供应之下 ,单凭德军的优越 ,便足以决定战争的胜 负 ”。[ 11 ] ( P40)《缔造战略 》一书的作者认为 :美国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协约国取胜必不可少 [ 12 ] ( P460) 。 二 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俾斯麦依照容克的方式 ,通 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实现的。德帝国占统治地位 的仍然是“封建主、容克、君主制军国主义 ”[ 13 ] ( P282) , 封建的阶级关系、政治势力、意识形态都被保存下 来 ,并与资本主义因素相结合 ,是一个以“议会形式 装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的影 响、按官僚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 制制度的国家 ”[ 14 ] ( P114) 。威廉二世时期 ,德国以君 主和贵族为主导的半专制政体虽然出现了议会化、 民主化发展的趋势 ,但是离真正议会化为时尚远 ,并 且主要是由于“俾斯麦下台之后权利政治真空和帝 国对 于 立 法 和 财 政 政 策 的 增 长 需 要 ”的 产 物 [ 15 ] ( P547 - 548) 。 德国积极追逐帝国主义的“世界政策 ”,不仅是 为了满足“获得阳光下的地盘 ”,建立中欧帝国 ,而 且还企图通过扩张 ,维护国内政治体制 ,让传统权力 结构继续合法存在下去。正如德国“批评史学派 ” 的重要代表人物汉斯 -乌尔里希·威勒尔深刻指出 83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的 :“正因为如此 ,帝国主义才成为了一种一体化的 意识形态。它将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转移到一个替 代性的空间里去了 ,而且对这个资产阶级来说 ,这个 空间也是与这个现存的国家、它的结构以及它的需 要相适应的。与此同时 ,甚至社会主义的工人运动 , 也可能在一场与外部世界的竞争中 ,与其他阶级联 合起来 ,从而使传统的统治精英们有可能在一场 ‘民族集合化 ’政治中 ,为维护他们的社会和政治统 治地位找到一种新的保证 ”。[ 16 ] ( P186)一战爆发后 ,伴 随“8月 4日精神 ”的狂热 ,德国出现了短暂的“城堡 和平 ”。德国保守反动的“1914年理念 ”大行其道 , 历史学家格奥尔格 ·冯 ·贝洛表示 :“世界大战的 体验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理想的崩溃 ,‘自由、平等、 博爱 ’的理念被德国的‘1914年理念 ’,即‘责任、秩 序、公正 ’战胜了。”[ 17 ] ( P277)大战期间 ,德国最高军事 司令部成为德国实际的独裁统治者。1916年 8月 底兴登堡、鲁登道夫迫使皇帝解除了冯 ·法尔肯海 因总参谋长职务 ,他们不但掌握军事指挥权 ,而且掌 握了一切重大政治决策权。威廉皇帝成为傀儡 ,完 全退居幕后。1917年最高军事司令部强迫宰相贝 特曼 -霍尔维格辞职 ,平民出身的短命宰相米夏埃 利斯成为最高统帅部的点缀。埃尔茨贝格 1919年 7月 25日在国会中揭露 :“有四年时间 ,德国实际上 没有政治统治 ,而只有军事独裁 ”[ 18 ] ( P433) 。 1918年德国如果执行防御性的军事战略 ,获得 没有兼并的妥协性和平依然存在机会 ,但是鲁登道 夫极力追求一种“要么全胜、要么输光 ”的战略 ,孤 注一掷。鲁登道夫 1918年 2月对切尔宁伯爵表示 : “如果德国没有得到什么利益就媾和 ,那么它就是 战败了。”1918年初 ,鲁登道夫在内政方面在主要助 手鲍尔上校赤裸裸地抛出两种选择 :“王室、政府成 员、议会议员和民众站起来 , (表决一下 )计计数。 这是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 11他们是需要 ⋯⋯一个强有力的、值得我们作出牺牲的和平 ,这种 和平将确保我们军事上的强大 ,推动经济的巨大发 展 ,可能获得一个长时期、可靠的和平 ,同时在国内 维持稳固的、有明确目的的政府。21或者我们辞 职 ,从军事上和政治上退出列强俱乐部 ,减弱到经济 上悲惨 (的地步 ) ,滑向布尔什维克政权 ⋯⋯两种制 度具体体现在许多名字上 ,这边是兴登堡、鲁登道夫 ⋯⋯那边是哈泽、谢德曼、埃尔茨贝格。”[ 19 ] ( P6 - 7)在 德国上层看来 :“他们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只有 靠赢得战争并扩大实力才能保住 ,因为以恢复原状 为基础的不分胜负的和平就足以动摇他们在国内政 治上的权力地位。”[ 5 ] ( P405) 威尔逊洞若观火 :“如果 他们 (德国军事主宰们 )退却或者被迫后退一英寸 , 他们在国内外的权力就会像纸牌房子一样崩溃和瓦 解。”[ 20 ] ( P313 - 314) 德国在战场上的失败 ,宣告了德帝国半专制统 治的末日。1918年 10月 3日 ,德国南部思想比较 自由化的巴登亲王马克斯被任命为首相 ,社会民主 党多数派、进步党、中央党的代表都被纳入他的内 阁。德国在向美国求和的同时 ,在美国民主化的压 力下 ,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宪政改革。包括 :首 相需要得到国会的信任 ,国务秘书被擢升到内阁部 长的地位 ,关乎战争、和平以及国际条约的重大问题 需要联邦参议会和国会的同意 ,军队置于文官的控 制之下。此外 ,各联邦必须实行民主化 ,德国转变成 为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在普鲁士 ,贵族院批准了 男性公民的普选权 ,废除了三级选举制。 德国的议会改革包括新政府的建立具有种种局 限 ,汉斯 ·乌尔里希 - 威勒尔指出 :“十月改革尽管 颁布了关于实施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法律 ,但是谈不 上有什么明确的权利结构改革 ,更谈不上为议会的 执政方式建立可靠的基础。”[ 21 ] ( P16 - 17) 但它依然是 德国政治民主化取得的重要成果。尤为重要的是 , 在德帝国的废墟上 ,在“十一月革命 ”的浪潮冲击 下 ,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运而生。 三 在战争史上 ,拿破仑战争、纳粹第三帝国的侵略 战争是以盟军挺进巴黎或直捣柏林 ,拿破仑沦为阶 下囚、战争恶魔希特勒饮弹自杀而结束。一战后德 国失败的结局则有些特别 ,它是在德国军事当局感 到胜利无望 ,主动向美国要求举行停战谈判 ,在美国 居间调解下 ,以德国投降 ,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定的 方式结束的。德国以投降方式结束战争与美国在一 战中扮演的角色息息相关。 美国是在欧洲战争已进行了将近 34个月 ,欧洲 国家筋疲力尽 ,在战争决定胜负的最后阶段参加战 争的。美国参加战争的目的决不是为协约国火中取 栗 ,它希望借欧战提供的机会 ,在战后发挥世界性的 领导作用。大战爆发后不久 ,豪斯致信威尔逊 :“在 这场悲剧中 ,世界希望您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您 必将担当此任 , 因为上帝已经赋予您这种力 量。”[ 22 ] ( P325)在战争目标上 ,美国与协约国之间未达 成 ,为了强调自己与协约国的不同信念 ,威尔逊 政府从参战开始 ,就坚持美国只是协约国的“共同 作战国 ”,而不是盟国。威尔逊工于心计的安排 ,不 仅迎合了美国人的心理 ,而且可以保证美国在战争 中的行动自由 (在实际中未必行得通是另一回事 ) , 同时它给敌人留下了美国还能够充当和平仲裁者的 印象。 随着美国的参战 ,它将打击的矛头直指德国专 93 第 11期             陈从阳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制统治者 ,并将德国统治者与德国人民区别开来 ,认 为战争是德国统治者在未经人民同意下 ,为争夺阳 光下的地盘发动的。1917年 4月 2日的威尔逊在 宣战演说中指出 :“这场战争的决定 ,正如在古代不 幸的岁月中 ,统治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 ,往往就决 定了许多战争 ,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 某些王朝的利益 ,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 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的野心家的利益。”威尔逊保 证 :我们不是德国人民的敌人 ,德国人民也不是我们 的敌人。如果德国军事独裁者获得成功 ,德国和世 界将无宁日。威尔逊声称 :“美国参战不谋求任何 自身的好处和自私的目的 ,而是为了在世界各地把 人民从专制力量的侵害中解放出来 ”。[ 20 ] ( P319) 威尔 逊拒绝与“德国人民的残暴统治者 ”打交道 ,表示 : “对德国人民可能发生的最不利的事情是 :假如战 争结束以后 ,他们仍然被迫生活在野心勃勃、阴险狡 诈、其兴趣在于扰乱世界和平的统治者之下 ,而这些 人或阶级得不到世界其他各国人民的信任 ,那将不 允许他们加入必须要保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成 员资格必须是人民的资格而不仅仅是政府的资 格。”[ 20 ] ( P345 - 346)“一个坚定的保卫和平的合作没有 民主国家的参与是不可能维持的 ,任何专制政府都 不能相信它会忠实于民主并遵守民主的盟 约。”[ 20 ] ( P282)威尔逊呼吁在德国进行革命作为“签订 和约的可能性 ”的先决条件 ,表示 :“我们只有在德 国人民通过可信任的代表对我们说 ,他们已经准备 同意 ,在公正以及补偿他们的统治者所干的坏事的 基础 上 达 成 协 议 之 时 , 才 认 为 战 争 已 经 胜 利。”[ 20 ] ( P343) 对战后和约和和平安排 , 1917年 1月 22日威 尔逊在参议院发表了“没有胜利的和平 ”演说 ,强调 美国的目的是实现“没有战胜者和战败者的和平 ”, 其结果是“无兼并和无赔偿 ”的媾和 ,因为只有这样 的和平 ,才能获得持久的世界秩序。在 4月 2日的 宣战演说中 ,威尔逊声明 :“我们不追求自私的目 的 ,我们不想征服 ,也不想统治别人。我们不为自己 索取赔款 ,我们将要慷慨牺牲 ,但不要求物质上的补 偿。我们只是维护人类权利的一名战士。”在 1917 年 8月 27日回应教皇的和平呼吁中 ,威尔逊重申 : “惩罚性的赔偿、帝国的肢解、自私和排他性的经济 联盟的建立、我们认为是不适宜的 ,最终比无用还要 糟糕 ,它不是任何形式和平、尤其不是持久和平的正 当基础 ,持久的和平必须建立在正义、公平和人类普 遍权利的基础上。”[ 20 ] ( P325) 1917年 12月 4日威尔逊 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对奥匈宣战演讲 ,再次 郑重表示 :“那些不义的行为、那些在战争中犯下的 深重的罪孽必须纠正 ,这是当然的。但是它们不能 也不必靠反抗德国和其盟国的同样的恶行去纠 正。”[ 20 ] ( P346) 1918年 1月 8日 ,威尔逊总统向国会发表了 “十四点计划 ”,它构成了威尔逊战后国际秩序安排 的基础 ,反映出美国企图取得世界领导地位 ,建立一 个奠基于门户开放、自由贸易、集体安全等原则基础 上 ,摆脱帝国主义、战争或革命困扰的开放世界 ,即 自由的资本主义国际世界秩序的构想。 “十四点计划 ”是威尔逊对中欧国家发动的一 次强有力的和平攻势。在“十四点计划 ”中有“一个 暗含的第十五点 ”[ 23 ] ( P29) ,它体现了美国战后准备宽 容地、非惩罚性地解决德国问题的看法 :“吾人对于 德国之强盛 ,绝无嫉妒之心。吾人宣布之办法 ,绝无 加祸德国之意。德国学术之发达 ,事业之成绩 ,光明 照耀 ,世所共闻。吾人绝无摧毁之意。吾人亦不欲 阻碍其正当之势力。若德国能维持正道 ,与世界爱 和平各国为友 ,吾人亦决不欲阻碍其商务之发展。 吾人所希望者 ,为德国与世界各国当处平等地位。 然决不愿其抱作世界主人翁之梦想也。吾人绝无强 迫德国改组社会各机关之意 ,但吾人与之交涉时 ,不 得不知德国之代表为何人 ,其代表众议院 (指国会 ) 多数之意思乎 ;抑代表军阀党之意思乎 ? 若夫军人 , 但知 以 武 力 压 制 世 界 , 吾 人 不 欲 与 之 交 涉 也。”[ 24 ] ( P452) 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 ”直接向德国左翼、即议 会中的多数派“德国社会主义者 ”呼吁 ,希望鼓励德 国自由势力 ,增强他们要求和平和变更政府的压力 , 从内部瘫痪德帝国统治集团 ,洛兰甚至将其视为向 德国人民在国会中的代表发出的“一份宫廷政变的 邀请 ”[ 23 ] ( P29 - 30) 。1917年 8月 17日豪斯曾写信给 威尔逊 :“一个由你发表的关于美国目标的声明在 遭到德国现存政府的反对时将会引起革命。⋯⋯而 且将 有 可 能 带 来 我 们 所 希 望 的 德 国 被 颠 覆。”[ 25 ] ( P116) 威尔逊的理想化的言辞以及 1918年的“十四点 计划 ”等等在德国军事独裁者那里产生了回响 :当 德国最高军事领导人对战争胜利深感绝望之时 ,它 们以退为进 ,让民选政府代表出面 ,向美国首先抛出 了橄榄枝。在战争史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 象 :一战虽以德国人投降而告终 ,但当欧洲枪炮声停 歇的时候 ,德国军队尚在境外 ,协约国军队并未能攻 入德国、直捣柏林。 使问题更复杂化的是 :德国向美国求和的重要 目的之一是获得较宽大的和约 ,但是《凡尔赛条约 》 的严苛很快粉碎了德国人的幻想。魏玛共和国的建 立与德国的战败和屈辱的和约联系在一起 ,严重败 坏了魏玛民主的声誉。“不幸的是 ,德国的民主与 04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德国战败和凡尔赛条约有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全体德国人都反对凡尔赛条约 , ⋯⋯德意志共 和国受到德意志帝国所犯的罪孽的连累 ”[ 26 ] ( P291) 。 帕尔默、科尔顿也有同感 :魏玛共和国和凡尔赛条约 都是德国战败的产物。在德国有许多人 ,主要是人 数众多的社会民主党人 ,赞成民主政体。但是 ,没有 一个人 ,甚至没有社民党人 ,把凡尔赛条约或德国的 新边界当成是公正的或不可更改的东西而接受下 来。如果德国的“民主政体 ”意味着永远接受凡尔 赛条约而不加以修改 ,或如果“民主政体 ”意味着经 济的贫困或困难 ,而这种贫困或困难又可以合理地 或不合理地解释为凡尔赛条约的后果 ,那么 ,“民主 政体 ”就会失去它原先对德国人的吸引力 [ 27 ] ( P1027) 。 德国未在战场上被打败的幻象 ,构成了魏玛共和国 史上罪恶神话“匕首刺背 ”的基础 ;而屈辱的战败和 条约给魏玛民主带来的深刻的合法性危机 ,成为德 帝国战败投降留给魏玛共和国沉重的遗产。 参考文献 : [ 1 ] [苏 ]И·И·罗斯图诺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1914 - 1918) :下册 [M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82. [ 2 ]沈炼之 ,楼均信. 法国通史简编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90. [ 3 ]萨那 ,孙成木 ,余定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M ]. 北京 :人 民出版社 , 1979. [ 4 ] [英 ]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M ]. 成都 :四川人民出 版社 , 1988. [ 5 ] [联邦德国 ]弗里茨 ·费舍尔. 争雄世界 德意志帝国 1914 - 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 : [M ].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 1987. [ 6 ] [美 ]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 21世纪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 [ 7 ] Charles Seymour. The Intimate Papers of Colonel House, Vol. 3, Into the W ar 1917. 4 - 1918. 6 [ Z ] Boston, New York: Houghton M ifflin Company, 1928. [ 8 ] [美 ]阿瑟 ·林克 ,威廉 ·卡顿. 一九 Ô Ô年以来的美国 史 :上册 [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3. [ 9 ]黄绍湘. 美国通史简编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9年. [ 10 ] [美 ]托马斯 ·G. 帕特森等. 美国外交政策 :下 [M ]. 北 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9. [ 11 ] [英 ]霍布斯鲍姆. 极端的年代 : 1914 - 1991 [M ].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99. [ 12 ] [美 ]威廉森 ·默里等. 缔造战略 :统治者、国家与战争 [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 2004. [ 13 ]列宁全集 :第 20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89. [ 14 ]列宁全集 :第 17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88. [ 15 ]邢来顺. 德国工业化经济 —社会史 [M ]. 武汉 :湖北人 民出版社 , 2003. [ 16 ]李工真. 德意志道路 :现代化进程研究 [M ]. 武汉 :武汉 大学出版社 , 1997. [ 17 ]李伯杰. 德国文化史 [M ].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 版社 , 2002. [ 18 ] [美 ]科佩尔 ·S. 平森 . 德国近现代史 :它的历史和文 化 :下册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987. [ 19 ] E. J. Feuchtwanger. From weimar to H itler: Germany, 1918 - 33 [M ]. Macm illan Press L td, 1995. [ 20 ]James B rown Scott. President W ilson’s Foreign Policy : Messages, Addresses, Papers[M ]. New York: Oxford U2 niversity Press, 1918. [ 21 ]肖辉英. 联邦德国史学界关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和战后 革命危机的研究略述 [ J ]. 世界史研究动态 , 1986 (8). [ 22 ] Charles Seymour. The Intimate Papers of Colonel House Vol. 1 Behind the Political Curtain 1912 - 1915 [ Z]. Bos2 ton, New York: Houghton M ifflin Company, 1926. [ 23 ]Carl C. Hodge, Cathal J. Nolan. Shepherd of Democracy? America and German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C ]. Con2 necticut, London: Greenwood Press, 1992. [ 24 ]王绳祖. 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 ( 17世纪中叶 ———1945) (修订本 ) [ Z]. 北京 :法律出版社 , 1988. [ 25 ]韩莉. 新外交 ·旧世界 ———伍德罗 ·威尔逊与国际联 盟 [M ].北京 :同心出版社 , 2002. [ 26 ] [美 ]C·E·布莱克 , E·C·赫尔姆赖克. 二十世纪欧 洲史 :上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84. [ 27 ] [美 ]帕尔默、科尔顿. 近现代世界史 :下 [M ]. 北京 :商 务印书馆 , 1988. On the Effect of Am er ica Jo in ing the WW I on Germany CHEN Cong2yang ( School of Humanities, Xianning College, Xianning Hubei, 437000 China) Abstract:America joined the Entente to fight with Germany in 1917. This affair not only determ ined the end of Imperial Germany m ili2 tary adventurism to a great extent, but also knocked the passing bell of Germany autocracy. American joining the WW I also had an im2 portant impact on how Germany ended the W ar. Key words: America;WW I; effect; Germany 【责任编辑 :姚润田 】 14 第 11期             陈从阳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
/
本文档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_陈从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