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不会生活的人叫什么人才

2017-12-30 3页 doc 14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8164

暂无简介

举报
不会生活的人叫什么人才不会生活的人叫什么人才 舒 乙 一.我的一位朋友亲口告诉我~他的儿子儿媳是两位博士~可是从来起床之后不叠被子~不是懒~而是不会。另一位朋友~也告诉我~好不容易由贵州请来一位小保姆~初中毕业~是一位出身贫穷农村的女孩~洗了衣服~请她代为晾到走廊上去~女孩遵命而去~可是走过去一检查~只见衣服并未展开~而是就那么皱皱巴巴地扭成一团地搭在绳子上~仔细一问~说从来未晾过衣服~都是母亲代劳一切~只让她好好读书~不准干一切家务~一个农村孩子啊。我的第三位朋友~有一位出国留学的女儿~是一位高材生~哪知到了国外~第一个打回的电话是:妈~快告诉...
不会生活的人叫什么人才
不会生活的人叫什么人才 舒 乙 一.我的一位朋友亲口告诉我~他的儿子儿媳是两位博士~可是从来起床之后不叠被子~不是懒~而是不会。另一位朋友~也告诉我~好不容易由贵州请来一位小保姆~初中毕业~是一位出身贫穷农村的女孩~洗了衣服~请她代为晾到走廊上去~女孩遵命而去~可是走过去一检查~只见衣服并未展开~而是就那么皱皱巴巴地扭成一团地搭在绳子上~仔细一问~说从来未晾过衣服~都是母亲代劳一切~只让她好好读书~不准干一切家务~一个农村孩子啊。我的第三位朋友~有一位出国留学的女儿~是一位高材生~哪知到了国外~第一个打回的电话是:妈~快告诉我~怎么做米饭啊,加多少水,放多少米,原来~已经饿了好几顿了。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 这是一种非常畸形的教育~“应试教育”就是只为了应试~不管其它~单纯得很~上至博士生、留学生~下至农村的初中孩子~全都只知读书~不会洗衣~不会做饭~不会叠被子~一句话~不会生活。 这绝对是教育的失败~是对教育的讽剌。教育已经走向了反面。 有三点可以说明:第一~在教育问题上~不光是在学校里~在家庭里~在全社会~竟达到了完全一致的共识~只认准为考试而读书~而不管其它~形成了全社会的误区~高度一致~高度盲从~以至~越走越不能自拔~真正地积重难返了,第二~这种片面教育的恶果是深 害了整整一代年轻人~不管他升不升高中~升不升大学~全然不会生活~毫无生活基本技能~全变成了典型意义的废物,第三~这种教育的结果不要说步入社会之后没有创新能力~连应变能力也全然没有~完全断了我中华的活力~是很可悲的事情。 二.纵观我国公民的不良习惯,目前普遍存在的是以下五种:不排队、乱吐痰、随手丢弃垃圾、大声喧哗、不分场合地抽烟。不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城镇、乡村,这五种不良习惯都比比皆是,屡见不鲜。眼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表面上衣着已不俗,但行为跟不上,反倒更觉得特别扎眼。我国公民出国旅游也不能免俗,很容易遭人白眼,带来相当不好的声誉。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还没有把文明举止和礼貌待人的教育当成教育内容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实,看似事小,实则忘了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教会人去怎样做人,是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水平和道德水平。 如果学校教育多做点学生的举止文明教育,孩子们反过去也会对父母和大人们的行为起一种监督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全民族的文明水平的提高。 三.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博物馆,万万不可忽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水平往往反映在该国公民“博物馆意识”的浓淡。何谓“博物馆意识”,就是一个学生闲下来的时候,比如在节假日,首先想到的是去麦当劳呢,还是去博物馆,如果博物馆或美术馆是他的首选,那么他的博物馆意识就是浓的,反之,则是淡薄的。而且, 博物馆、美术馆意识浓的人可以做到这一步,比如赛尚或者毕加索的一张新画来了,可以专为这一张画去一趟美术馆,就是说同一个人对同一座美术馆可以不断地去,去N次,而乐此不疲。 现在的情况是多数学校当局并不愿意组织学生集体外出去参观,因为怕出事,形成典型的“因噎废食”。这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悲哀。 一个文明国家的中学,起码要组织学生去一次首都,或者去某处历史古迹,不怕千里迢迢。每学期也都要组织学生若干次去本地的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或者大剧院。博物馆里每件藏品都是真的,绝无赝品,而且,进博物馆绝不允许乱跑,宛如春游,必须老老实实席地而坐,仔细听讲,形同上课,一句话,把博物馆当作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当作活教材,当作扩展自己知识的泉源,当作课堂的外延和活的课堂。持之以恒,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而且做起来饶有趣味,其乐无穷,对子孙万代也大有益处。 四.我国的师范学校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是西学东进的成果, 鲁迅先生当过师范学校的老师,早期师范学校培养出了上万名杰出的人材,其代表者有毛泽东和老舍。但是,师范学校发展到了今天反而大踏步退步了,反而比不上清朝慈禧晚期的师范了。此话听起来有些骇听耸闻,实际却是实话。那时上师范不仅学费全免,而且免费供吃,供住、供穿,实行全包,玩的是洋鼓洋号,打的是实枪实弹,中等师范的老师全是大学教授水准的老师。毕业时甚至全班开赴日本去实习。这样的师范毕业生全都分到小学去当老师,而且男生居多, 工资相当高。可以想象,派这样的师范毕业生去主持普通小学的教学,教育的起点自然会有相当高的水准,不愧是拥有一批有本事的工作母机。 师范如果这么办,起码有一系列好处:第一,好学生都自愿去上师范,师范是优秀人才的集中地;第二,最优秀的人去当老师,教的学生也自然不差,形成良性循环,叫作前浪推后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第三,老师有阳刚之气,男学生天然也是一派硬汉形象,有利于一代新人的茁壮成长。 结论是必须下大力气打造普通师范学校,投大钱下大本,新增的教育经费不必再給既定的重点学校,而是用在,比如说,五百所师范学校的建设和办学上,和其毕业老师的工资支出上,由根上做起,才会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昌盛发达。
/
本文档为【不会生活的人叫什么人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