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金融创新案例分析

2017-09-19 19页 doc 39KB 3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金融创新案例分析金融创新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名称: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逃避金融管制的创新 案例适用:金融创新原因;金融创新的背景 案例来源:根据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张高学:《货币银行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有关内容 整理编写 案例内容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Account,简称(NOW),这是1970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互助储蓄银行推出的一种新型活期存款账户。该账户的存款人以可转让支付命令取代支票用于对第三者支付,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
金融创新案例分析
金融创新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名称: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逃避金融管制的创新 案例适用:金融创新原因;金融创新的背景 案例来源:根据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张高学:《货币银行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有关内容 整理编写 案例内容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Account,简称(NOW),这是1970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互助储蓄银行推出的一种新型活期存款账户。该账户的存款人以可转让支付命令取代支票用于对第三者支付,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账户。这种账户既可使客户享受到转账结算的便利,同时又可取得利息收入。它的问世,对美国1933年“银行法”和“Q项条例”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量,是美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变革。 20世纪60年代末期市场利率上升,诱使美国的金融机构为规避存款利率限制,创造新型的支票存款品种。由于“Q条例”规定活期存款不准付息,定期存款的利息有上限,这就使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利率上升之时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因为它们的大量资金被能支付较高利率的金融工具吸引走了。1970年,马萨诸塞州的一家互助储蓄银行发现禁止对支票存款支付利息的法规的漏洞,他们把支票存款账户来了个改头换面,叫可转让支付命令书账户(NOW)。客户签发这种支付命令书后,银行就可以代为付款,这种支付命令书还具有背书转让的功能,这就成了没有支票名义的支票,但是在法律上又不作为支票账户,因此互助储蓄银行可以不受有关支票账户法规的限制,继续支付利息。客户因此可以在拥有支票便利的同时,享有利息的优惠。NOW账户就此将大量存款吸引回储蓄银行。经过两年的讼争之后,马萨诸塞州的互助储蓄银行于1972年5月获准发行支付利息的NOW。同年9月,新罕布什尔州的法院确认了NOW账户在该州的合法性。 NOW账户在新罕布什尔州和马萨诸塞州的成功,使得这些州的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也使商业银行的支票账户存款受到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采取行动阻止此类账户向其他州蔓延,结果国会于1974年元月通过法令,把NOW账户限制在新英格兰的各州之内。但是到1980年,法律最终还是允许全美各地的储蓄贷款协会、互助 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办NOW账户。 案例评析 根据凯恩(E(J(Kane)所提出的规避性金融创新理论(所谓“规避”是指对各种规章的回避),“规避创新”是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管理的行为。各种形式的经济立法和规章制度,是保持宏观经济均衡和稳定的基本措施。经济个体的寻求规避,实际上代表经济个体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是经济个体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对政府的限制作出的合法反应。凯恩认为,因规避而产生的金融创新从来就是与货币信用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在过去,金融创新是对交换媒介的短缺和金融危机的反应,最为明显的是很早以前对《限制高利贷法》的规避。作为现代限制利率上限的先驱,《限制高利贷法》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Q条例”没有多大的不同。对《限制高利贷法》的规避是通过支付高于被允许利率以上的佣金形式,或在贷款被给予以前将少量余额存入贷款银行的方法来实现的。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西方国家为维持金融稳定而纷纷立法,对金副业实行长时间的严格管制,使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利率、信贷规模、分支机松的设立等诸多方面受到限制。如在美国,1933年《银行法》规定:支票存款不许支付利息,储蓄存款可支付利息但不允许开立支票。但这些限制实际上核成了对金融机构的成本追加或隐含税收,在激烈竞争中,金融业为求得自身发展,发掘法规漏洞,诱发了旨在逃避管制、摆脱不利于利润最大的约束条件的金融创新活动。NOW账户等就是金融机构为逃避活期存款不得支付利息和储蓄存款不能使用支票的限制而没计出来的。 NOW账户名为储蓄账户,可以支付利息,但同时又能使用不是支票而又能发挥支票作用的“可转让支付命令书”,以达到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的目的。因此,该账户兼顾了支票存款的流动性和储蓄存款的收益性,这样就堂而皇之地避开了有关支票账户不能支付利息的法律规定,从而为银行增加了额外的利润。与NOW账户相类似、亦属于为规避金融当局利率管制而进行创新的还有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等。ATS则是专门为逃避活期存款不得支付利息的限制而的。通过ATS,客户可同时在银行开立两个账户:一个储蓄账户,一个活期存款账户。前一个账户为获取利息,后一个账户为清算的方便。每当活期存款账户收到款项时,银行自动将其转入储蓄账户,而每当活期存款账户需要向外支付时,银行又自动将储蓄账户中的资金转入。这样,便模糊了支票账jj和储蓄账户的界限,使银行在不违犯当局规定的情况下达到了对支票账户支付利息的目的。 从金融发展的实践看,对金融的控制和由此产生的规避创新行为是以辩证形式出现的。 政府管制是有形的手,规避则是市场无形的手,许多形式的政府管制与控制实质上等于隐含的税收,阻碍了金融业从事已有的盈利性活动和利用管制以外的利润机会,故金融机构会通过创新来逃避政府的管制。金融企业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适应能力往往是很强的。但当金融创新危及到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不能按预期目标实施时,金融当局又会加强管制。这样管制又将导致新一轮的创新。管制与规避引起的创新往往不断交替,两者相互作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被管制者的适应能力将逐渐增强,随之金融创新效率也提高。 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受到更加严格的管制。政府的管理法规,刺激金融机构去努力发掘这些法规的漏洞,以避开法规的管制。当法规的约束大到避开他们便可赚得大钱的程度时,发掘漏洞和创新就成为可能。NOW账户等创新活动的发生说明了,许多金融创新品种和内容往往是在设法逃避现行制度管制的动机和过程中出现的。 案例2 案例名称: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满足公众理财需要的创新工具 案例适用:金融工具创新 案例来源:根据李陷:《我国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的必要性和市场前景分析》,《中央财经大学 学报》2003年第6期等报刊资料整理编写 案例内容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oney Market Mutual Fund,MMMF)是一种专门投资于货币市场的开放式基金,投资对象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银行承兑汇票等。它的风险和收益介于银行储蓄存款与资本市场投资之间。第一家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在1971年由华尔街的两名离经叛道者布鲁斯(本特和亨利?布朗创设。美国证券公司从1972年开始经办此种业务。证券公司发行基金股份,由投资者认购,然后证券公司经营基金购买短期货币市场工具,再将投资收益扣除手续费后交给持股人。MMMF得以生存的最初动因是规避“Q条例”对美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Q条例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不得超过5(25,,5(5,,这使存款越来越失去吸引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应运而生。 最初,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并没有受到很多关注,直到1975年仍然只有40亿美元的资产,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之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2年其资产净额达到2300亿美元,1993年资产规模则超过了5000亿美元。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统计,截至2001年9月30日,投资基金总资产中大约有34,(21620亿美元)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仅次于股权类基金所占的47,(30200亿美元)的比例,同期,债券类基金占据了14,(9097 亿美元)?。目前几乎有近半数的美国家庭持有货币市场基金,家庭短期金融资产的22,是以货币市场基金的形式存在。这说明,经过30余年的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已经在基金业中站稳了脚跟,并且深受投资者青睐,同时这也足以证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是一项成功的金融创新。 货币市场基金与股权类、债券类基金在基金的筹措、运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通过发行基金单位,向社会大众筹集资金用于投资金融市场获得投资收益,并运用投资组合的方式争取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等。但是,货币市场基金作为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它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股权类基金和债券类基金:(1)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基金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是每个基金单位1元。投资该基金后,投资者 流动性好、可利用收益再投资,投资收益就不断累积,增加投资者所拥有的基金份额。(2)安全性高。这主要源于货币市场是一个低风险、流动性高的市场。同时,投资者可不受到期日限制,随时根据需要转让基金单位。也可以对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以股份形式持有的资金签发支票。(3)衡量货币市场基金表现好坏的是收益率。这与其他基金以净资产价值增值获利不同。(4)投资成本低。货币市场基金通常不收取赎回费用,并且其管理费用也较低,货币市场基金的年管理费用大约为基金资产净值的0(25,一1,,比传统的基金年管理费1,,2(5,要低。(5)货币市场基金均为开放式基金。(6)风险性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一般为4,6个月,因此风险较低,其价格通常只受市场利率的影响。 在引入货币市场基金以前,由于货币市场产品最低交易额的限制(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最低交易额通常为10万美元),大部分个人投资几乎无法进入货币市场,因而无法分享其中某些产品的较高收益率。货币市场基金则以集合投资的方式满足了这部分需求。 案例评析由于社会财富积累程度的不断提高,公众收入增长,其参与金融市场投资的意识显著增加,人们更重视家庭理财。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理财的需要,西方国家在公众理财投资领域也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即属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的发展看,虽然其产生最初与规避法律管制有关,但仔细比较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特点,可发现导致其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1)它提供了风险与收益介于银行存款与资本市场工具之间的过渡性投资品种,使个人能够参与货币市场投资,分享货币市场的收益;(2)它引入了一般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原理,使货币市场基金 的所有投资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3)它具有类似于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和灵活的支付、结算功能。而这些原因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即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投资人的需求。 在货币市场基金出现之前,美国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进入货币市场,获得高于“Q条例”规定的收益。因为货币市场工具的面额都很大,且期限较短,这不仅使得中小投资者无力购买,即使进入也因投资对象的期限短而需付出较多的精力、时问应付兑付,其中的费用成本也是一个令人不可小视的障碍。而货币市场基金通过吸收各类投资者的零星资金汇集成金额巨大的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实质上使中小投资者得以便利地间接进入货币市场,分享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及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流动性强的货币市场工具的收益,从而为个人投资者从货币市场获得高于“Q条例”的收益打开了道路。 同时,货币市场基金具有很多银行存款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银行存款,从而可满足普通公众对于高流动性、低风险的偏好。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基本上采取开放式基金的形式,在基金单位的买卖形式和便利程度上都与银行存款十分相近,甚至货币市场基金允许投资者在自己的基金账户上签发支票和转账;又如,货币市场基金的安全性也并不比银行存款逊色,它的投资对象都是期限短、信誉高、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很好的货币市场工具,因而它所承受的投资风险非常小。也就是说,小额资金通过购买货币市场基金不仅能获取货币市场上较理想的收益水平,又因为它可以随时进出的特性以及投资对象的高流动性而满足了人们对于流动性的需求。 总之,由于不同投资者的财富规模与结构不尽相同,所以对于收益、流动性与风险的偏好也存在差异,从而在投资需求上也就有非常大的差别。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种类的基金在风险、收益、流动性上的差异,正好可满足投资者这方面的需求。特别是货币市场基金架起了普通投资者与货币市场之间的桥梁,能够满足一些特定的投资者获取安全、稳定收益的要求,从而拓展了投资者的选择空间,丰富人们的投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财产。并且,作为金融创新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出现,事实上其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它不仅表明投资基金不再局限于从事传统的资本市场投资,而是广泛地延伸到各种金融资产的投资,而且也极大地冲击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传统的商业银行业。货币市场基金强大的竞争压力导致了对商业银行的一系列限制性法规的取消、商业银行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业务领域的扩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的革命。 案例3 案例名称:资产证券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 案例适用:融资方式创新;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案例来源:根据齐安甜等:《资产证券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经济经纬)2003年第4期;付 勇:《信贷资产证券化蓄势待发》,《金融时报)2004年4月8日等报刊资料整理编 写 案例内容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达到鼎盛,并从此就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至今仍未出现停滞不前的迹象。 资产证券化最早产生的动因是活化抵押贷款二级市场。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社会对住宅抵押贷款的需求大幅上升,远远超出了当时储蓄机构的放贷能力。为了解决住宅融资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美国政府决定启动并搞活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1968年,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NMA)首次公开发行“抵押担保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发行人按一定的标准把若干个住房抵押贷款组合在一起,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这是最早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交易。 住宅抵押贷款成为最先被证券化的资产并非偶然,这是因为住宅抵押贷款的总金额十分巨大,按借方、贷方或地区标准进行划分组合十分容易。同时,不同住宅抵押贷款的基本状况是极相似的,其还本付息又具很强的可预测性,期限结构也非常符合许多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对于单个贷款,其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但对一组贷款而言,由于大数定律的作用,整个组合的现金流却显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人们可基于历史数据对整个组合的现金流的平均数有一个可信的估计。根据这一原理,以一定组合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作为抵押或担保来发行抵押支撑证券,从而实现了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 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证券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抵押债权以外的非抵押债权资产,美国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推出了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贷款证券化等等。此外,企业应收款也被证券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收账款证券化形式是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backed Commercial P印er,ABCP)。并且,20世纪80年代后以美国为基地的证券化技术开始向许多国家输出,在金融发达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亚洲市场,进而逐渐走向全球化,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成为资本市场上有效的融资和投资工具。30多年来,无论从速度还是从规模上看,资产证券化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美国一半以上的住 房抵押贷款、3,4以上的汽车贷款,是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提供的,其按揭支撑证券的总额已超过5万多亿美元,资产证券化市场也成为美国仅次于联邦政府债券的第二大市场。近几年来,资产证券化在亚洲也广为传播,1994年,香港发行了3(5亿港元的抵押贷款债券。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在资本外流,银行、企业大量倒闭的情况下,东南亚许多国家、地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纷纷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融资,资产证券化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 目前国外比较成熟和规范的资产证券化形式是抵押贷款担保证券(Mortgage-backed MBS)和非抵押资产担保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前者是由住宅Securities, 抵押支持的证券化,后者是由除住宅抵押之外的一切债权支持的证券化。其中,ABS是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证券化形式。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中一般包括发起人、发行人、投资者、受托人、资产管理服务人、评级机构、担保机构、中介机构和承销商等?。发起人又称原始受益人,是证券化过程中资产的提供方,发起人根据其资金需求和资本市场状况等,确定用于证券化的资产范围和融资规模;发行人是专门为发债成立的机构,一般称之为特设机构(SPV),为保证其信用,SPV除向发起人购买资产和以此为支持发行证券外,不从事其他业务;投资者是证券的购买方;受托人主要由商业银行或信托机构担任,受SPV的委托,管理发起人和投资者的账户,向投资者支付本息和对未分配款项进行投资等;资产管理服务人受SPV的委托对证券化资产进行管理,收取到期权益、提供资产价值回收服务等;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信用进行评级,担保机构为证券的履约提供担保,中介机构为证券交易结构设计提供咨询,承销商承办证券发行事务。在交易过程中,首先由发起人向SPV出让资产,为保证该资产不受发起人经营状况的影响,一般要做到对资产的真实出让。SPV在中介机构、担保机构、评级机构和承销商的协助下,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将发行收入支付给发起人。 案例评析 就操作而言,资产证券化就是金融机构以贷款或应收账款等债权作担保的证券发行,也就是以证券交易方法转让贷款或应收账款等债权,从而实现贷款或应收账款等债权的流动化。就本质而言,资产证券化是将已经存在的贷款或应收账款转化为可流动的转让工具的过程,即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组合起来,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把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型、权益型 证券的技术和过程。 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和发展,宣告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技术和金融工具的诞生,它不仅激活和丰富了国际金融市场,而且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今欧美等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的使用非常普遍。 从国外的实践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经历了一个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到非抵押债权资产(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企业应收款等)证券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显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来认为不适合证券化的资产也进AT~iE券化行列。从原则上讲,只要借助于各种技术安排,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提高信用,稳定未来现金收入流,能够实现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就会越来越多。 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发起人可通过证券化获得额外、可靠和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证券化将应收账款或其他无法立即变现的资产在资本市场出售,发起人可提前兑现现金,转嫁资产风险。(2)改善相关财务比率。发起人把证券化的资产与相关债务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后,各种财务比率,如资产负债比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都可以得到极大改善。 (3)降低融资成本,享受专业化融资服务。 证券化在时间上缩短再融资进程,同时也减少破产资产范围,降低破产成本。发起人通过证券化将其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出售给SPV,由其实施专业化的资产运作,能够降低融资难度。(4)可降低发起人财务状况暴露程度。在证券化过程中,投资者关?t2,的是支撑证券发行的资产质量,而不是发起人的信用。由此,证券化使投资者将目光投向资产本身,即该项资产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而不再苛求发起人的信用等级。 相对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具有鲜明的特点,表现如下:(1)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企业发行股票必须具备较高的盈利水平,而且要与投资者分享企业全部收益。债券融资要以企业整体信用为基础,必须满足较高的发债条件。而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只要拥有部分未来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经过风险隔离和信用升级就可以进行,这为按照传统标准难以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融资途径。(2)资产证券化的资产范围广泛。证券化基础资产种类繁多,不仅包括住房抵押贷款等具有按揭性质的债权资产,而且也包括各种非按揭债权资产。此外,证券化技术还可运用于各种收入项目,如公路通行费收入、租金、版权专利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收入等,即收入的证券化。(3)资产证券化能有效地隔离风险,融资成本较低。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设计和建立一个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典型的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中都有一个特设机构——sPV,SPV的核心功能就是风险隔 离。由于SPV不从事其他业务,避免了经营风险;由于SPV对资产的真实购买,避免了因发起人经营失败带来的资产清算风险,从而将发起人的经营风险与投资者进行了有效隔离。因此,资产支持证券在金融市场上一般都表现为信用等级较高的证券,有利于降低发债成本。 现实表明,资产证券化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通过盘活非流动性资产,提高了资产的应用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它改变了证券市场的结构,使证券市场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Et益突出;它革新了企业融资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它使得商业银行作为存贷中介的传统地位逐渐淡化,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它推进了金融运行模式的综合化改革。总之,资产证券化正在迅速改变世界金融资源的配置,在各国金融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金融界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已着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资产证券化这一具有信用风险转移创新、提高流动性创新和信用创造创新的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正逐步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检验。2003年6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内成功推出了账面价值132亿元的不良资产处置信托项目。该项目借鉴资产证券化交易模式,通过以债权资产设立信托、转让信托受益权的方式,实现了加快处置资产、提前回收部分现金的目的,被业界称为“准资产证券化”。2004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分别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工行宁波市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相关协议。该项目涉及工行宁波分行账面价值约26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此举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将取得实质性突破。国际经验已经证明,资产证券化具有多重意义,可以增加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有助于解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问题,也可以为处置不良资产提供有效工具。有理由相信,作为一种融资机制、投资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资产证券化也将会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制度创新。 案例4 案例名称:银行信用卡: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金融创新 案例适用:技术进步与金融创新 案例来源:节选自胡海欧等:《当代货币金融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案例内容 信用卡这种金融服务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美国的许多商店都向消费者提供信用卡,商品赊购已经成为这些商店的一种制度,顾客在这些商店购物已无需使用 现金和支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用卡服务便在美国逐渐普及起来,大莱俱乐部在它属下的饭店开办信用卡业务,成为最早的全国性的信用卡。美国捷运公司和全权委托公司也开始推行类似业务。然而,当时信用卡的经营成本甚高,发行对象仅限于经过选择的、能负担起昂贵价格的客户。发卡企业的收入来源有两个:一是通过向持卡者提供贷款而获得收入;二是向允许使用信用卡购物的商店收取一定费用,这笔费用一般按信用卡购物付款额的一个百分比(也即买价的一个百分比,比如5,)来收取。 而成本则包括处理信用卡交易的费用、客户贷款违约以及信用卡被盗带来的开支。 ( 银行家看到大莱俱乐部、美国捷运公司和全权委托公司的成功,也跻身于此有利可图的信用卡业务领域。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商业银行试图把信用卡业务拓展至更广的市场中去,但是由于经营这些的交易成本太高,致使他们开办信用卡业务的早期尝试都遭到失败。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使得信用卡服务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银行业再次尝试参与这一行业。这一次,两种银行卡计划获得了成功,分别是美洲银行信用卡(最初由美洲银行创办,现在则由VISA经营)和万事达卡(MASTER CARD,由同业银行卡协会办理)。银行卡业务随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丰厚的利润使许多非金融机构也参与进来,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等。消费者因此而得到了实惠,他们在购物付款时使用信用卡比使用支票更能被广泛接受,而且信用卡让他们更容易得到贷款。 。 案例评析 技术的进步除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外,它在刺激金融创新方面无疑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日益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巨大动力。信用卡之所以发展到目前的高级水平,技术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事实表明,金融创新以技术为依托,尤其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先进的通讯技术为依托。这是因为,现代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金融市场的供给条件,使得向金融市场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从而有力地刺激了金融创新。(1)计算机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扩大金融交易的范围,突破金融交易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金融机构可借此设想出对公众有吸引力的金融新产品和服务,上述的银行信用卡就是这方面创新的典型事例。(2)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市场获得信息的能力,现代电脑所产生的信息储存、再现和传递方法使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从而导致了进一步的金融创新。 (3) 计 算机和现代先进通 讯技术的运用,为技术要求相对复杂的金融创新提供了保证。新技术的运用使金融创新主体能够设计出较为复杂的金融工具并进行合理的定价,也能继续地监控经营创新工具所产生的风险,并为转移这些风险设计相应的套期保值工具。这些都为新金融产品的推广和新金融交易方式的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银行信用卡的例子告诉我们,技术进步能刺激金融创新。技术发展是现代金融的基石,是金融创新的保障。而金融创新意识的增强,创新工具、创新品种的开发将对新科技在金融业的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它进一步拓展技术内涵,朝更新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两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新技术的运用决定了金融创新的进程和范围。而在我国,金融电子化水平及其业务处理能力较差,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金融业运作效率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已有的金融创新多为规避管制型创新,技术型金融创新尚属我国金融创新的薄弱环节。由技术进步引起的创新不仅可以取得高效益,而且不会导致监管当局的管制,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大。因此,我国的金融机构应该重视利用新科技手段进行金融创新,加大金融电子化的投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微电子技术优势,尽早实现全国的资金流转电子化、信息处理电子化和交易活动电子化,为金融机构运作效率的提高提供技术条件,以支持综合性的金融产品创新。从发展趋势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网络的惊人扩张,全球金融产品不断形成电子网络化的趋势,金融电子商务业务日趋频繁。由此,对我国来说,在创新过程中,把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金融结合在一起的网络金融应成为重中之重。网络金融这种全新交易方式,给金融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可以克服时空限制,随时提供金融服务,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成本。通过网络和在线服务,金融业务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迅速扩张。这种技术主导型创新可以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保持金融技术上的高起点。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代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依赖于现代科技,金融技术因素成为金融创新的手段,但如果没有创新的观念,技术永远也不会转化为产品。因此,需要强调用新技术带动创新的思路,用新思路引领技术实现金融业务的创新。这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案例5 案例名称:票号百年兴盛与金融创新 案例适用: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案例来源:根据李天怀:《从山西票号衰亡看金融伦理创新》《金融时 报}2003年9月1日; 雒春普:《山西票号业的金融创新》,《晋阳学刊))2001年第5期等报刊资料整理 编写 案例内容 票号,又称票庄或汇兑庄,大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初,是清末主营货币汇兑业务、兼营存放款业务的私营金融机构。由于票号多是山西人经营,所以人们常称之为“山西票号”,外国人称其为“山西银行”。票号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诞生到被近代银行业所取代,山西票号曾兴盛近一个世纪,几乎垄断了当时全国的汇兑业务,享有“汇通天下”之美誉,创造了盛极一时的辉煌历史,山西亦一度成为当时中国的金融中心。 创新是企业不竭的灵魂,山西票号能在近代中国金融界一度独领风骚,除了它的出现是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应势而为外,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得益于其不断的“金融创新”。山西票号在经营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金融创新。 一是管理制度的创新。票号或由一个“东家”独资经营,或由数个“东家”合资经营,都采取无限责任公司制度形式。成立时,由东家和经理出面邀请中证人三至五人,订立,写明资本若干,以一定的银两作一股,称为银股。东家将资本交付于管事人(大掌柜)一人,平时不问号事,经理独揽大权,仅年末结账一览账簿,四年一次大账期评论功过。这实质上类似于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银行制度。 二是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行总分号制,变革货币结算方式。清乾隆、嘉庆年间,国内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埠际贸易的发展,使得改变靠商人自己带运现金或由镖局押运进行现金收解和债务清算的方式成为必要。就当时的实际而言,一个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解决款项流通中的异地拨兑问题,亦即实施货币清算制度的变革。要办理异地款项汇兑,必有一定分支机构。然而票号之前的金融业一个局限就在于不实行总分号制,其机构只设在一城一地,这正是汇兑业务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所在。票号产生之后,实行总分号制,实施网络式经营,广泛推行汇兑业,其总号虽然设在山西平遥、祁县、太谷三县,但分支机构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及重要商埠码头,并远及朝鲜、日本等国,专为商业活动中的现钱调拨服务。自从票号把汇票由兼营推向专营之后,中国的货币结算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由以运送现银为主的结算方式逐渐过渡到以汇兑为主的结算方式。三是业务经营方式的创新。票号产生之前的钱庄、账局等金融业在业务开展上都是单打一:钱庄主要从事银钱兑换,账局则只承办存放款业务。是票号把存放款业务与汇兑业务结合起来,以解汇兑业务资金之需,形成 了银行业的雏形。自从票号产生之后,存、放、汇这三大业务以汇兑为先导实行了有机的结合,并且逐步趋于完善,从而开创了中国银行业集存、放、汇于一身的新纪元。 四是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票号当年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制度,叫做“预提倒款,撤除疲 ,即在盈利中提取一定数量的款项,存入号中,一旦发生借款人“到账”,不能归还,账” 可以冲销,以消除不良资产。票号还设置安全经营防线的资本充足率制度,在资本金交足之外,每个会计年度分红时,按股东股份比例提存一部分红利,留在票号参加周转使用,以扩大经营中的流动资本,叫做“护本”或“副本”。 此外,票号还创新密押制度,防范金融风险。山西票号汇票实行“认票不认人”的兑付制度,为防止假汇票,在技术条件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它创造性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运用于金融实践,设计了一套用汉字做符号的保密办法,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汇票密押制度,至今令人赞叹不已。再者,当时商品贸易的特点,山西票号还创设和运用“标期”制度,为当时社会形成良好信用氛围奠定了制度基础,一方面确保了其汇兑与存贷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为其进一步拓展业务提供了条件。 案例评析 早在1912年,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就指出,创是利润之源泉,社会前进之动力。熊彼特认为真正的经济发展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就是在创新的推动下、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实现的。山西票号之所以能在长达100年的历史中“执中国金融之牛耳”,与其在经营活动中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山西票号积极主动地实施创新,且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才使其资金实力不断增强,各项业务取得长足的发展,几乎垄断了当时中国的汇兑业务和大部分存放款业务领域。 令人遗憾的是,在清末经济社会政治危机的困扰下,在与新型的现代银行竞争中,山西票号在盛极一时后开始走向衰落,短短几年最终便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山西票号在后期缺乏创新精神、不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从而丧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说,山西票号其成功的经营之道和衰败的历史教训均在很大程度上与金融创新有关。 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山西票号所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4,t-贸易的扩大为金融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外国银行资本的涌入、本国新式银行的兴起,又侵蚀了旧式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传统金融业迫 切需要对其组织机构、业务对象及经营方针作出适应新的市场条件的变革和创新,但山西票号后期其东家与掌柜目光短浅,墨守成规,缺乏当初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思进取,惨淡经营,错失多次发展机遇。如,1903年,北洋大臣袁世凯从巩固和壮大其地方统治实力等多种原因考虑,曾邀请山西票号加入天津官银号,但山西票号没有响应。1903户部尚书鹿钟霖,在组建户部银行时,曾邀山西票号加入股份,后者也未积极响应。又如,山西票号改革家、蔚丰厚票号京都分号经理平遥人李宏龄,曾首先意识到了票号实行制度创新向股份制银行转变的重要性,他曾大声疾呼:“山西如不开银行,后来穷窘于昔年岁饥。外国银行夺我国之利,若不抖起精神与其竞争,那时元气伤尽,在欲设法补救,心有余而力不足矣„„”。但当时的票号领袖、蔚泰厚票号总经理毛鸿翰不但不支持李宏龄的倡仪,而且还极力阻拦,顽固地拒绝与银行业接轨。由此可见,票号上层人物对新事物的出现视若洪水猛兽,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最终在经历了近百年的繁荣后,难免衰落的命运。
/
本文档为【金融创新案例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